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题训练
考情概览
课标要求考点考向考法
考法1选择
考向一概括诗歌内容
考法2简答
语文新课标要求“诵读
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考法1选择
诗意理解考向二分析诗歌形象
积累、感悟和运用中,考法2简答
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考法1选择
考向三解析诗歌情感
审美情趣。”考法2简答
1.诵读古代诗词,借助
考法1选择
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考向四诗句赏析
考法2简答
内容。注重积累、感悟
语言品味
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考法1选择
考向五炼字
赏品位。考法2简答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
考法1选择
博大,汲取智慧,弘扬考向六修辞手法
考法2简答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
考法1选择
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技巧分析考向七表现手法
考法2简答
文化,建立文化自信。
考法1选择
考向八表达方式
考法2简答
真题透视
A考向一概括诗歌内容
考法1选择
1.(2023•新疆•统考中考真题)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
阴晴圆块,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A.本词的小序介绍了作词的背景。该词作于丙辰年,当时作者任密州太守,政治上失意,与弟苏辙己
七年不见,中秋对月,怀念手足兄弟写下了这首词。
B.上片由对明月的发问,写到对仙境的向往,又归回对人间的留恋。下片从写月光的流转到写月下不
眠之人用形象化的语言表达出普遍而深刻的道理。
C.这首词的情感复杂,有问月的低回婉转,有“天上”“人间”的徘徊与矛盾,有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
有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有积极乐观的旷达情怀等。
D.本词富有浪漫主义气息,表现了佳节思亲的传统主题,发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
愿,是一篇吟咏中秋的佳作,千百年来脍炙人口。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诗词赏析。
C.”有问月的低回婉转”理解不恰当。低回婉转,形容声音回旋起伏,抑扬动听。开头四句借幻想中的月宫境
界,发出“明月几时行,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的疑问。这问月问年连发的疑问,反映了
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苏轼是一位性格豪放、气质浪漫的文学家,当他抬头遥望中秋明月时,其思想情
感犹如长上了翅膀,天上人间自由翱翔。反映到词里,遂形成了一种豪放洒脱的风格。苏轼把青天当做自
己的朋友,把酒相问,显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
故选Co
考法2简答
2.(2023•湖南湘潭•统考中考真题)
江村①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②燕,相亲相近水中鸣。
老妻画纸为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来心,微躯④此外更何求?
【注释】①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夏,诗人杜甫在朋友的资助下,在四川成都郊外的浣花溪畔盖了一间草
堂,在饱经战乱之苦后,生活暂时得到了安宁。②堂上:一作“梁上"。③禄米:古代官吏的俸给,这里指
钱米。④微躯:微贱的身躯,是作者自谦之词。
请展开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画线句所呈现的画面。
【答案】示例:老伴正坐在门前的树荫下,在纸上画着什么,走近看时,原来是一个棋局."叮叮”的声音传
来,小儿子在埋头认真地敲着一根针,这个贪玩的孩子,他是要自己做个鱼钩儿,好去江边钓鱼玩。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画面的描述。解答此类试题,要在反史阅读诗歌、把握诗句大意的基础上,根据诗
中意象,展开联想和想象,揣摩诗歌意境,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描写。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意思是相伴多年的妻子在纸上画着棋盘,年幼的儿子敲弯了钢针要做
成鱼钩。颈联运用白描的手法,表现了一家人短暂的安定和祥和状态。”画纸为棋局”,信手而为,表现的是
生活的片刻悠闲:“敲针作钓钩”表现的是小儿的聪明伶俐。上下句营造了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画面,抒发的
正是饱受离乱之苦的诗人得到片刻的安宁的欣喜和满足之情。据此进行描绘即可.
示例:门前大树的余荫下,老伴和孩子正在低头忙着自己的事情。走近一看,老伴在纸上画着棋局,小儿
子在埋头敲着钢针,想必是要自己做个鱼钩儿,去江边钓鱼。
A考向二分析诗歌形象
考法1选择
3.(2023・湖南长沙•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苏武
李白
苏武①在匈奴,十年持汉节气
白雁上林飞,空传一书札咒
牧羊边地苦,落日归心绝,
渴饮月窟⑤冰,饥餐天上雪。
东还沙塞远,北怆河梁④别。
泣把李陵⑦衣,相看泪成血。
【注释】①苏武:西汉时期杰出的外交家,民族英雄。②十年持汉节:"十年"指苏武被扣押在匈奴前后共
十九年,"汉节”指表示汉朝使节身份的符节。③白雁上林飞,空传一书札:"上林”指上林苑,汉武帝时修
建的御苑:"书札”指书信:西汉朝廷假借在上林苑收到了苏武的白雁传书,以此要求匈奴放还苏武等人。
④绝:亳无希望。⑤月窟:指极寒之地。⑥河梁:桥梁。⑦李陵:西汉名将,出击匈奴时战败投降;曾
劝苏武投降,没有成功。
下面对这首诗歌的理解或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苏武在匈奴,十年持汉节"写苏武被扣押匈奴十九年,始终不辱使命。表现了苏武坚定不移、矢志不
渝的民族气节。
B.”白雁上林飞,空传一书札“写苏武找到了和家人联系的方法并经常“白雁传书"。不仅体现了苏武行事
之周全,也表达出他思乡之迫切。
C."渴饮月窟冰,饥餐天上雪”描绘了环境和天气的恶劣,写出了战争给百姓带来的深重苦难。
D."东还沙塞远,北怆河梁别”写出归途之遥远,同时也表达出苏武对生活多年的漠北产生了依依不舍的
情感。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意。
B.”白雁上林飞,空传一书札”意思是他利用白色大雁传信息,飞到了汉武帝的上林苑。再结合注释"西汉朝
廷假借在上林苑收到了苏武的白雁传书,以此要求匈奴放还苏武等人"可知,"苏武找到了和家人联系的方法
并经常‘白雁传书'"错误:
C.”渴饮月窟冰,饥餐天上雪”意思是渴了就饮用寒冷的冰窖水,饿了就食用天上的飘雪。是写苏武的艰苦,
"写出了战争给百姓带来的深重苦难”错误:
D."东还沙塞远,北怆河梁别”意思是终于在汉武帝的关怀下,苏武可以从遥远的漠北回归长安了,他和李陵
临河诀别,怆恻心欲绝。是写和李陵的依依不舍,”表达出苏武对生活多年的漠北产生了依依不舍的情感"
错误:
故选Ao
考法2简答
4.(2023•四川成都•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鹭莺
杜牧
雪衣雪发青玉嘴,群捕鱼儿溪影中。
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选自《樊川诗集注》)
除了外形,诗人还写到了有关“鹭鹭”的哪些内容?请结合全诗概括作答。
【答案】捕鱼之状,惊飞之态。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概括诗歌内容。
结合"群捕鱼儿溪影中"分析,这句写鹭鹫成群地在溪中捕鱼,美丽的身形倒映在清澈的溪水中。这一句写了
鹭鹫捕鱼时的情态:
结合"惊飞远映碧山去”分析,这一句意思是:突然,他们因为受惊而飞起,背衬着碧绿的山色,向远方飞去。
写了鹭鹫被惊吓而飞走的情态。
A考向三解析诗歌情感
考法1选择
5.(2023•湖北武汉・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小题。
送友人归闽
王毅
东南归思切,把酒且留连。
再会知何处,相看共黯然。
猿啼梨岭路,月白建溪船。
莫恋家乡住,酬身在少年。
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思想情感的理解,下氐砸的一项是()
A.首联中"归思切""且留连"写出友人的归乡情切和朋友间的依依不舍。
B.颔联描绘了诗人与友人他口在异乡重逢的画面:相对无言,黯然神伤。
C.颈联展开想象,以"猿啼""月白"来描绘归途情境,流露出诗人的关切之情。
D.尾联中4人在离别之际劝勉友人不要依恋故土,要趁着青春年少实现人生价值。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B.颔联“再会知何处,相看共黯然”意思是:再次相见不知道会在哪里,相对无言,黯然神伤。本句为虚写,
设想未来相见之时;“颔联填绘了诗人与友人他口在异乡重逢的画面”表述有误;
故选B。
考法2简答
6.(2023・广西•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人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故乡之水恋恋不舍,不远万里送我行舟.用拟人手法,写出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
【解析】本题考查作者情感。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意思是:故乡之水恋恋不舍,不远万里送我行舟。"怜”的意思是怜爱,是人所有
的情感,所以此处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江水拟人化,"怜"和"送"赋予江水以人的浓厚感情,诗人不说
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意,万里送行舟,从对面写来,越发
显出自己思乡深情。故乡水有情,不远万里,依恋不舍送我远别故乡,表达了诗人离开故乡时依依不舍,
思念故乡的感情.
特别提醒
内容理解题方法技巧
①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有助于对其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②适当了解某个时代的风貌,同样有助于准确把握这个时代的文学作品的特点。
③许多占代诗词的前面有一个简短的“序”,有的交代了创作的年代,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缘由,有的交代了
创作的经过,有的交代了创作的背景,有的又为整个作品奠定了情感基调。
④大多数作品的思想感情不是单一的,其中可能交织着许许多多非常复杂的情感,这一点要特别注意。
A考向四诗句赏析
考法1选择
7.(2023•四川眉山•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小题。
西江月•黄陵庙①
张孝祥
满载一船明月,平铺千里秋江。波神5留我看斜阳,唤起麟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朝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咒准拟④岳阳楼上。
【注】①这首词因船行洞庭湖畔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而作。②波神:水神。③霓裳:唐代名曲。④准拟:
准定。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氐砸的一项是()
A."满载一船明月"中"载"字将月光具象化,形象地描绘出月下行舟的浪漫情景。
B.”平铺下里秋江”与《岳阳楼记》中"浩浩汤汤,横无际涯”都创造出开阔的意境。
C.“斜阳"与马致远笔下"夕阳西下"中的"夕阳”,都寄托着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D.”水晶宫里奏霓裳",涛声悦耳如奏名曲,生动的比喻表现出词人丰富的想象力。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
C.有误,"都寄托着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说法错误。词中的“斜阳”表达的是一种轻松、愉悦之意,马致远的"夕
阳”才有思乡之情。
故选Co
考法2简答
8.(2023•内蒙占赤峰•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塞路初晴雍陶
晚虹①斜日塞天昏咒一半山川带雨痕咒
新水④乱侵⑤青草路,残烟犹傍绿杨村。
【注释】①晚虹:傍晚雨停后出现的彩虹。②昏:水汽上升面形成的略带迷蒙的景象。③雨痕:雨水冲
洗后留下的痕迹。④新水:雨水。⑤乱侵:到处流淌,
阅读这首诗,回答问题。
本诗描绘景物时,使用的色彩有什么特点?请结合具体词句加以分析。
【答案】色彩明丽,"晚虹”描绘了傍晚的绚烂彩虹,"新水"写出了雨水还在滴落,“青草路”使人感受到青草
的丰茂与生机,“绿杨村”使人仿佛看到被绿色的杨树环绕包围的村庄。
【详解】本题考查赏析诗句。
结合"晚虹斜口塞天昏,一半山川带雨痕。新水乱侵青草路,残烟犹傍绿杨村”可知,作者摄入诗中的景物,
在颜色的搭配上,也很有特点。"晚虹""斜口""青草""残烟""绿杨",组合在一起,色彩异常明丽,但艳丽中
又有清新之感:风光宛如旖旎江南,但旖旎中又有北国的雄浑。颜色上的搭配,与空间位置上的变化结合
在一起,从而招草原风光形象准确地传大给了读者,使人如身临其境。据此作答。
A考向五炼字
考法1选择
9.(2023•天津•统考中考真题)下面对《次北固山下》一诗的赏析,下恰当的一项是()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展洛阳边。
A.首联点题,“客路"与"行舟"暗含旅途奔波之意,流露出诗人羁旅漂泊之情。
B.颔联中"平""阔""正""悬"四个字炼得好:"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
C.颈联用性""入"三字将"口"与"春”拟人化,在景物描写中蕴含着自然的理趣。
D.尾联呼应首联,写诗人希望从大雁那里得到友人的消息,悲伤之情溢于言表。
【答案】D
【详解】考查诗歌赏析。
D.尾联句意:我的家书应该送到什么地方呢?北去的归雁啊,请给我捎回洛阳那边!此句情景交融,风格
壮美,诗人用"雁足传书”的典故,传达出淡淡的乡思愁绪。故选D。
考法2简答
10.(2023•湖北黄冈•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晚。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乙】
望蓟门-
祖咏
燕台一去②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启曙色动危旌气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筹吏⑤,论功还欲请长缨,
【注释】①荀门:唐朝屯兵之地。②燕台一去:一到燕地。③三边:泛指当时东北、北方、西北边防地
带。④危旌:高扬的旗帜。⑤投笔吏:指东汉人班超。他投笔从戎,后来因功封为定远侯。⑥请长缨:
缨,绳子。西汉人终军曾向汉武帝主动请缨,出使南越,后常用来指请求杀敌或请求给予任务。
请赏析【甲】诗三四句中的"钟"和"割”这两个字的妙处。
【答案】"钟"字使用拟人的手法,写出大自然赋予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割"字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写
出了泰山的巍峨高大。
【解析】考杳对诗句的赏析。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意思是大自然把神奇秀丽的景象全都汇聚其中,山南山北阴阳分界,晨昏迥然
不同。"钟"有"聚集、汇集”之意,将大自然人格化,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天地万物一下写活了,整个大
自然如此有情致,把神奇和秀美都给了泰山。"割"有"割断"之意,山前向口的一面为"阳",山后背口的一面
为"阴",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被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这本是十分正常的自然现象,
可诗人妙笔生花,用一个"割”字,则写出了高大的泰山一种主宰的力量,这力量不是别的,泰山以其高度将
山南山北的阳光割断,形成不同的景观,运用了夸张的手法,突出泰山遮天蔽口、巍峨高大的形象。
獭藤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赏析诗歌语言的方法:
①考虑诗歌推敲字词的特点,关注重点词语
②关注诗歌语言变形的特点变形的词语在诗歌表情达意方面往往起到的作用,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
“绿”把春多情、灵动恰当地表现了出来。
③关注修辞语言的表达效果诗歌运用修辞,往往能达到一种特殊的表达效果。例如:贺知章的“碧玉妆成
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碧玉”喻色,“丝绦”喻形,把柳树青翠润泽、柳条细长柔嫩的特点生动形象
地展示了出来。
3.情感把握题解题思路:
①抓住诗题。例如:李白的《送友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个“送”字,说明此诗表达的是惜别
之情。
②抓住关键词句。抓住关键词句,往往就能快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如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中“此
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由“故园情”一语可知此诗表达的是思乡之情。
③抓住意象特点。意象往往具有象征意义。例如:“杨柳”“孤蓬”“浮云”常用来表达离愁别绪;“鸿雁”“月
亮”多借以抒发思乡怀人之情;“花落”“花残”令人伤感:“杜鹃”“子规”叫声哀婉,唤起人的思乡之情;
“菊花”“梅花”象征坚强、高洁的品格。
A考向六修辞手法
考法1选择
11.(2023•云南・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次"有"依次""停留""接连"等意思,标题中的"次"指停留、停宿。
B.首联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诗人山水兼程、旅途奔波的辛劳。
C.颔联描写了船行江上、一帆风顺、平野开阔、春潮渐退的壮观景象。
D.颈联蕴含着时序变迁的自然理趣,以及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
【答案】B
【解析】考查诗歌内容理解和诗句赏析。
B.有误,“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意思是郁郁葱葱的山外是旅客的道路,船航行在绿水之间。本句运用
时偶,既工丽,又跳脱。"客路",指作者要去的路。"青山"点题中"北固山”。作者乘舟,正朝着展现在眼前
的“绿水”前进,驶向"青山",驶向"青山"之外遥远的"客路"。交代前行之路,起笔清新,寓情于景,暗含旅
途奔波之意:故选B。
考法2简答
12(2023•北京•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使至塞上》,完成下面小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口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列出第二联构成对偶的词语,简要分析这一联运用对偶的表达效果。
【答案】答案:出使塞上时轻车从简、路途遥远的情况和出使的目的战争已取得胜利,流露出对都护
的赞叹
【解析】本题赏析考杳诗句。
第二联对仗,构成对偶的词语分别为“征蓬”对“归燕”、“出”对“入”、“汉塞”对“胡天”。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意思是: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蓬草成熟
后枝叶干枯,根离大地,随风飘卷,故称“征蓬”.诗人选择“征蓬”“归雁”的意象,并以“蓬”“雁”
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翩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
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征蓬”“归雁”这两个意象营造出孤独飘零的意境,暗示诗人因为被排挤出朝廷而产生的激愤和抑郁之
情。
A考向七表现手法
考法1选择
13.(2023•江西•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过彭泽
解缙
青山围一县,隐德见人家。
乱石江边出,孤帆带日斜。
军添官舍柳,香泛驿楼花。
不见陶彭泽、灌城2起暮鸦。
【注】①陶彭泽:晋陶渊明曾官彭泽令,故称。②温城:指九江城。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事碰的一项是()
A.前三联写诗人乘船看见的彭泽县城清晨之景,天然清丽。
B.诗中先写县城环境,次写城边水涯景色,再写官舍驿楼之景,层次分明。
C.本诗从视觉和嗅觉的角度描写景物,由大景渐写小景。
D.尾联流露了诗人追慕陶渊明恨不能一见之情。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赏析。
A.结合"孤帆带口斜”可知,"口斜"点明时间是傍晚,不是清晨,故A错误;选A。
考法2简答
14.(2023,黑龙江牡丹江•统考中考真题)赏析《雁门太守行》,回答各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麟开,南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诗的结尾很有特点,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主旨?
【答案】示例:诗的结尾运用燕昭王黄金台上延揽天下贤士的典故,抒发了官军全体将士忘身报国的情
感。
【解析】本题考查诗文理解及诗文中蕴含的作者情感。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意思是:为报答国君招纳重用贤才的诚意,挥舞着利剑甘愿为君王血战
到死!"黄金台"相传战国燕昭王所筑。《战国策•燕策》载燕昭王求士,筑高台,置黄金于其上,广招天下人
才。后用来指招揽贤士的地方。尾联借用典故,表达了将士们不畏生死,面对战争亳不畏缩,将士们愿意
为了国家统一,将生死置之度外(誓死报效国家)的英雄气概,同时表达了诗人勇往直前,愿以死报国(立
志报国)的决心。
丽j藤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赏析诗歌技巧的方法:
①准确地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②结合诗句,阐述为什么用这种手法
③阐述此手法有效传达诗人怎样的感情
A考向八表达方式
考法1选择
15.(2023,黑龙江绥化•统考中考真题)赏析杜甫的《石壕吏》,按要求回答问题。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下列对古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诗的前四句写“致词”的由来,也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B.”吏呼一何怒",从"呼""怒"中可见差役凶横残暴的形象。
C.诗人憎恨统治阶级压迫人民的行径,不满那场平叛战争。
D.这首占体诗主要内容是叙事性的,但又带有比较强的抒情色彩。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内容鉴赏。
C.《石壕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的思想矛盾。诗人一向憎恨统治阶级压迫人民的行径,但当前这场平叛
战争是国家和民族的安危所系,大敌当前,人民应当为此做出牺牲。正是出于这种考虑,他赞扬老妇自请
应役的精神,而对统治阶级爪牙的残暴只是含蓄地予以揭露;"不满那场平叛战争”有误;
故选C。
考法2简答
16.(2023•东营•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现猎
[唐]王维
风勃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旧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苏轼:“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试就本诗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王维这首《观猎》,以一个“猎”字贯串全篇,生动鲜明地描绘出了一组将军冬口狩猎图。这组将
军狩猎图又分为出猎图和猎归图。此诗运用先声夺人、侧面烘托和活用典故等艺术手段来刻画人物,从而
使诗的形象鲜明生动、意境恢宏而含蓄。诗写的虽是口常的狩猎活动,但却栩栩如生地刻画出将军的骁勇
英姿、感染力,表达出诗人渴望效命疆场,期盼建功立业。充分体现了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
【解析】本题考杳诗歌的特点。
根据“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可知,其意思是:角弓上箭射了出去,弦声
和着强风一起呼啸!将军和士兵猎骑,飞驰在渭城的近郊。枯萎的野草,遮不住尖锐的鹰眼:积雪融化,
飞驰的马蹄更像风追叶飘。可见,渭城其时平原草枯,积雪已消,冬末的萧条中略带一丝儿春意。“草枯”
“雪尽”四字如素描一般简洁、形象,颇具画意。“鹰眼”因“草枯”而特别锐利,“马蹄”因“雪尽”而
绝无滞碍,颔联体物极为精细。三句不言鹰眼“锐"而言眼'‘疾",意味猎物很快被发现,紧接以“马蹄轻”
三字则见猎骑迅速追踪而至。“疾”“轻”下字俱妙。以上写出猎,只就“角弓鸣”、“鹰眼疾”、“马蹄轻”
三个细节点染,不写猎获的场面。一则由于猎获之意见于言外;二则射猎之乐趣,远非实际功利所可计量,
只就猎骑英姿与影响写来自佳。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出猎图:
根据“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可知,其意思是:转眼间,猎骑穿过了新丰
市,驻马时,己经回到细柳营。凯旋时回头一望,那打猎的地方;T•里无垠,暮云笼罩,原野静悄悄。可
见,“新丰市”故址在今陕西临潼县,“细柳营”在今陕西长安县,两地相隔七十余里。此二地名俱见《汉
书》,诗人兴会所至,一时汇集,典雅有味,原不必指实。言‘‘忽过",言“还归”,则见返营驰骋之疾速,
真有瞬息“千里”之感。“细柳营”本是汉代周亚夫屯军之地,用来就多一重意味,似谓诗中狩猎的主人公
亦具名将之风度,与其前面射猎时意气风发、飒爽英姿,形象正相吻合。这里,既生动描写了猎骑情景,
又真切表现了主人公的轻快感觉和喜悦心情。写到猎归,诗意本尽。尾联却更以写景作结,但它所写非营
地景色,而是遥遥“回看”向来行猎处之远景,已是“千里暮云平”,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一幅猎归图;
由此可知,本诗,首尾不但彼此呼应,而且适成对照:当初是风起云涌,与出猎紧张气氛相应;此时是风
定云平,与猎归后踌躇容与的心境相称。写景俱是表情,于景的变化中见情的消长。
《观猎》,以一个“猎”字贯串全篇,此诗前四句写射猎的过程,后四句写将军傍晚收猎回营的情景,生动
鲜明地描绘出了一组将军冬口狩猎图:出猎图和猎归图。全诗半写出猎,半写猎归,运用先声夺人、侧面
烘托和活用典故等手法,生动形象地刻画出将军的骁勇英姿、感染力,表达出诗人渴望效命疆场,期盼建
功立业的情感。本诗起得突兀,结得意远,中两联一气流走,承转自如,有格律束缚不住的气势,又能首
尾回环映带,体合五律,用典浑化无迹,写景俱能传情,既穷极物理又意见于言外,遣词用字准确锤炼,
咸能照应,章法句法字法均极巧妙。充分体现了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
.特前藤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诗歌鉴赏应以理解内容、情感,赏析语言、写法,描述画面为重点,比较阅读应强化训练。在复习过
程中,重视对古诗词曲的写法、语言、名句的理解赏析,了解古代诗歌中涉及的典故,同时,应对同一作
者作品的写作主旨、写作手法,同一类型的诗歌进行归纳复习,备考要全面,扎实。
新情境新设问跨学科
L(新情境)(2023•浙江绍兴•统考中考真题)阅读“宋韵在占诗”分类梳理活动中收集到的《春早得雨》,完
成探究。
春早得雨
【宋】陆游
稻陂方渴雨,姿箔④却忧寒。
更有难知处,朱门惜牡丹。
【注释】①蚕箔:养蚕的器具,俗称蚕帘。这里指代蚕。
2:"朱门"指代①,杜甫有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因为"②",他们似乎不喜欢
下雨。
0:从"稻陂""蚕箔"可见,诗歌还描写了另一个群体;③。"稻陂方渴雨,蚕箔却忧寒"一句,可
借鉴白居易《卖炭翁》中写实炭翁矛盾心理的"④._________"句解读。
X:《春早得雨》应该归到情趣、情怀、哲理哪一类呢?结合词句简要阐述一下吧。
0: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豪门贵族(富人、权贵等)
(惜)牡丹劳动人民(农民、百姓、穷人等)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示例1:陆游写了穷人和富人对雨的不同态度及其原因,表现了他的"悯农”情怀,暗含对豪门贵族的批评。
所以应归入"情怀"类。示例2:陆游写了穷人和富人对雨的不同态度及其原因,揭示出•种哲理:对于同一
事(物),不同的人因不同原因会有不同的立场(态度)。所以应归入"哲理”类。示例3:陆游写了穷人和富
人对雨的不同态度及其原因,表现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暗含对豪门贵族的批评,也揭示出一种哲理:对
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因不同原因会有不同的立场(态度)。所以既可归入"情怀”类,也可归入"哲理"
类。
【详解】本题考查诗歌内容内容理解和分析。
第①问:本问考查词句的理解。结合“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可知,意思是富贵人家酒肉多得吃不了变
质发臭,路上却有被冻死的穷人尸骨。朱门:红漆大门,借指豪富人家。据此第①空可概括为:豪门贵族
(富人、权贵等):
第②问:本问考查诗句的理解。结合诗歌后两句"更有难知处,朱门惜牡丹”可知意思是更加作难的地方是
富贵人家,他们害怕卜.雨,天气寒冷,爱惜牡丹,害怕会因此遭到低温天气的损害。据此可知第二空:(惜)
牡丹;
第③问:本问考查词句的理解。
结合”稻陂方渴雨,蚕箔却忧寒”可知意思是稻田里庄稼干旱,正渴望着卜一场雨,可是家里养的蚕却担心卜
雨后天气寒冷而冻死蚕,据此可知种止稼、养蚕的应该是普通的老百姓。据此第三空可概括为:劳动人民
(农民、百姓、穷人等):
第④问和第⑤问:本题考查名句默写。
"稻陂方渴雨,蚕箔却忧寒”是矛盾的心理,即希望天下雨,好缓解地里的干旱,让稻田长得好一些,却又害
怕卜雨后天气寒冷,会冻死蚕,这矛盾的心理,侧面反映出劳动人民生活的劳累和艰辛:
《卖炭翁》中写卖炭翁矛盾心理的句子是: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这两句将“衣正单"和“愿天
寒”形成对比,表现卖炭翁矛盾的心理,明明身上衣服单薄,却还希望天气寒冷更冷一些,以求炭能卖个好
价钱,侧面表现卖炭翁生活的艰辛。据此可回答出: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第⑥问: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注意要结合诗歌主旨进行分析,
要贴合诗意,具有说服力。
这首诗从题材上来看,既属于情怀类,也属于哲理类。或者综合起来分析也可以。
若归到情怀类,诗人创作这首诗,运用对比的手法,”蚕箔却忧寒"和"朱门惜牡丹”进行对比,穷人、老百姓
是在担忧生计问题,而富人则是在可怜花朵,强烈的对比,表现出诗人对老百姓的深切同情和时那些贪图
享乐的统治者的无情讽刺。
若归到哲理类,本文通过一场雨,揭示出一种道理,处在不同的地位时待同一件事会有不同的立场,穷人
对于雨看到的是生计,而富人则是将雨当作是一种自然美景,更多的是在精神层面的关注。据此理解概括
回答即可。
2.(新设问)(2023•广东•统考中考真题)默写古诗时,"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中的"雁"常被误写成"燕"。请你根据诗歌内容和下面的知识卡片解释为什么要写作"雁”。
知识卡片《汉书•苏武传》记载:“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
泽中。"后以"雁足"或"雁"为书信的代称。
【答案】
“归雁”,指北归的大雁。诗人见雁思亲,表达浓浓的乡思愁绪。而非"燕"。
【详解】本题考查对诗歌词句的理解。
根据王湾《次北固山下》“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可知,其意思是:身在旅途,家信何传?还是托付北归
的大雁,让它捎到远方的洛阳。
根据知识卡片”'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后以‘雁足'或‘雁’
为书信的代称。"可知,"归雁":北归的大雁。大雁每年秋天飞往南方,春天飞往北方。古代有用大雁传递
书信的传说。而"燕"指的是"燕子”,占代的诗人往往会将"燕”作为春天的使者,传达春天来到的讯息,如:
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的“谁家新燕啄春泥”。
所以,"归雁",指北归的大雁。诗人见雁思亲,表达浓浓的乡思愁绪。而非"燕晨
3.(新设问)(2023•江苏扬州•统考中考真题)
【甲】
送苏尚书赴益州
[唐]郑惟忠
离忧将岁尽,归望逐春来。
庭花如有意,留艳待人开。
【乙】
送别
[唐]陈子良
落叶聚还散,征禽④去不归。
以我穷途泣,沾君出塞衣。
注:均选自《全唐诗》。①[征禽J远徒的大雁。
⑴【乙】诗为什么写"落叶"和"征禽"?
⑵如果从这两首诗中选两句,送给即将外出上学的好友,你选哪两句?简述理由。
【答案】
(1)“落叶""征禽"表达的是诗人漂泊、零落、孤苦的深沉情感。
⑵示例:庭花如有意,留艳待人开。这两句诗蕴含着对新生与希望的向往和追求,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未来
的期许。(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
(1)考查对诗歌内容及意象的理解。
”落叶聚还散,征禽去不归”,意思是落叶聚在一起终究还会飘散,远徒的大雁一去不复返。"落叶"向我们传
达着这样的喑示:枯萎,飘零,无所归依。所以,那些写落叶的诗句,常常带着游子的感伤,去国怀乡者
的孤寂,或者怀才不遇者的愁闷。在诗词中,同有"雁”归而人去的离情别愁。所以,"落叶""征禽"表达的是
诗人漂泊、零落、孤苦的深沉情感。
(2)考查内容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离忧将岁尽,归望逐春来。庭花如有意,留艳待人开”这首诗的含义是年岁将尽,离愁渐渐消逝,期盼着春
天的到来,同时描述了庭院里的花朵似乎有意留下美丽,等待人们来欣赏。“庭花如有意,留艳待人开"蕴含
着对新生与希望的向往和追求,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未来的期许。适合送给即将外出上学的好友,有鼓励和
期许之意。
4.(新设问)(2023•山西・统考中考真题)主动请战的曹刿,鞠躬尽瘁的诸葛亮,捐躯报国的文天祥,他们
都是名垂千古的仁人志士。《过零丁洋》中哪一联诗既是文天祥的自述心志,同时也道出无数仁人志士的心
声?请写出该联诗句,并说说你的理解。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诗句:_________
理解:___________
【答案】
①.人生自占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②.文天祥舍生取义,无数仁人志士为国捐躯,他们英勇行为的
背后是光照史册的爱国忠心。
【详解】考查诗句理解。
本诗是文天祥在兵败被俘,次年过零丁洋时所作。诗人不被任何威迫利诱打动,写作此诗以明志。前两句,
诗人回顾平生:中间四句紧承“干戈寥落”,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局势的认识,感叹自身命运坎坷。尾
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既是文天祥的自述心志,同时也道出无数仁人志士的心声,其意
思是:古往今来,人难免一死,要为拯救祖国而死,一片衷心将永垂史册。“丹心”是指赤红炽热的心,
突出了诗人为国尽忠的崇高形象;运用直抒胸臆的手法,写文天祥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他没有不肯屈服,
愿意为自己的国家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表明了文天祥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英雄
气概,充分体现了文天祥宁死不屈,誓死如归的民族气节。无数仁人志士像文天祥一样舍生取义,愿意为
了国家而献出自己的生命,他们英勇行为的行为必定会载入史册,被后人铭记。
渐题特训I
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现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源,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有同学一直将"洪波涌起"错误地背诵为"波浪涌起"。请你给这位同学简单讲解原句描绘的景象与"波浪
涌起”的不同。
(2)《经典咏流传》准备为本诗配乐。请你推荐下面的二枚乐器给栏目组,并说说理由。
笛子古筝嗔呐编钟二胡
【答案】
(1)原句比“波浪涌起”更能突出大海的波澜壮阔。或:原句描绘的是大海波澜壮阔的录象,而“波浪涌起"
指绘的是海水起伏涌动的景象。
(2)[示例一]我推荐占筝。占筝之声占朴、刚劲、悠扬,与本诗质朴刚健,音调铿锵的特点相符,有助于
表现诗人的博大胸襟和豪情壮志。
【示例二)我推荐编钟。编钟之声庄重、洪亮、悠远,符合本诗质朴刚健,音调铿锵的特点,有助于表现诗人
的博大胸襟和豪情壮志。
【解析】
(1)本题考查诗句赏析。
“波浪”指江河湖海上起伏不平的水面。"洪波"指江河湖海水由高到低剧烈流动扬起的滚滚波涛。"波浪涌起”
展现的是大海波涛汹涌、澎湃的景象,更能够展现大海波澜壮阔的气势,“洪波涌起"比“波浪涌起”更具气势。
(2)本题考查诗歌的主旨。
根据乐器的特点与诗文展现的情感主旨来选择即可,如选择编钟,编钟的声音浑厚、庄重;“水何澹澹・・・・・・
洪波涌起”实景描写,写观沧海所见:描写先总后分,由近及远,•静一动,描写茫茫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
表达了诗人宏伟的抱负、宽广的胸襟,以及豪迈自信的思想感情;"日月之行……歌以咏志”是虚写,运用丰
富奇特的想象、大胆的夸张进行虚写,将眼前海上的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勾画了大海吞吐
口月,包蕴万T•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编钟的声音与诗
文质朴刚健,音调铿锵的特点,有助于表现诗人的博大胸襟和豪情壮志。
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渔家傲二
[宋代]曹组
水上落红时片片,江头雪絮飞缭乱。渺渺碧波天漾远。平沙暖,花风一阵萍香满。
晚来醉著无人唤,残阳已在青山畔。睡觉二只疑花改岸。抬头看,元二来弱缆风吹断。
渔家傲
[宋代]净端
斗转星移天渐晓,蓦然听得弟鸟鹏叫,山寺钟声人浩浩。木鱼噪,渡船过岸行官道。
轻舟再奈二长江讨,重添香饵为钩钓,钓得锦鳞船里跳。呵呵笑,思量天下渔家好。
【注释】□两首词均选自《全宋词》。□觉:醒。口元:同“原”。口奈:怎奈,无奈。
(1)下列情境在两首词中都出现的一项是()
A.夕阳西下B.落英缤纷C.船行江上D.人声鼎沸
(2)两词都表现了人物心境的变化。请你参照第一首词的分析示例,分析第二首词中人物心境的变化。
示例:第一首词中人物酒醉酣睡,是轻松;醒来之时风景改变,是疑惑:明白风吹缆断,是恍然大悟。
(1)【答案】C
【解析】考查理解诗句内容。
第一首词的意思是:水面上漂浮着不时坠落的片片红英,天空里飞扬着雪花般的散漫柳絮。启眼望去,
碧波荡漾,远浮天际;平地沙面也被春阳晒得暖烘烘的;江风还送来芳馥袭人的苹花香气。这位渔民
大概是把鱼卖掉以后,取下几文钱买了二两烧酒慰劳自己,好一阵子才醉醺醺地准备放船回家。谁知
上船倒头便睡,也没个人来唤他,直睡到天色将晚,太阳早落在半山坡了。他分明记得泊船时岸边原有
开着的花,现在却不见了。抬头仔细一看,原来不是花被移走改了岸,而是自己年久失修的弱缆被风
吹断,让船儿在江上自由漂荡着呢!
所以第一首词出现的情景有:夕阳西下、落英缤纷、船行江上。
第二首词的意思是:拂晓时分,晨曦微现,月亮星辰逐渐暗淡,忽然听见远处传来鹏鹏的鸣叫。山寺
的钟声悠扬回荡,人声鼎沸。听着木鱼发出的声音,撑着船从官道渡过。乘一叶扁舟,垂钓长江水面。
风平浪静,波澜不惊,鱼饵清香飘散,引得鱼儿纷纷上钩。眼见收获满满,鱼虾满篓,不由高兴得哈
哈大笑:还是做一个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渔夫好啊!
所以第二首词出现的情景有:船行江上,人声鼎沸。
所以两首词中都出现的情景是:船行江上,故选C。
(2)【答案】第二首词中人物钓鱼至晓,突闻声音喧扰,是烦躁;换地添饵重钓,是无奈:钓的鱼儿船
里跳,是兴奋;呵呵笑,思量渔家好,是满足。
【解析】考查分析人物心情变化。
这首词写的是渔人,即渔翁的生活。夜钓的生活独具魅力,天亮后人声喧动,但只要有良好的心态,
钓翁很快又能获得旷达的胸怀和充分的心理满足。
根据“斗转星移天渐晓”可知,渔翁夜钓到天亮,而天亮后“鹏鹏叫'“'山寺钟声人浩浩”忽然听见的隅鹏叫
声和山里寺庙传来的敲钟声以及前来祭拜的人发出的噌杂声音,让他觉得连敲木鱼的声音都是“噪声”,
心情也是烦躁的;从官道穿行而过,换了个地方,只能长江上乘着轻舟去垂钓,一个“奈”字,体现出
渔翁的无可奈何。“重添香饵为钩钓,钓得锦鳞船里跳”,重新添了鱼饵后,引得鱼儿纷纷上钩,鱼多
得都往船上跳了,所以此时渔翁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国化妆品包装行业深度分析及投资规划研究建议报告
- 职业学院校舍建设项目概述
- 2025年女士两件套装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
- 教育培训基地建设项目实施原则
- 2024-2028年中国凉凉胶隔热防腐漆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 河南某综合物流园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检验科冷库可行性研究报告
- 中国九价HPV疫苗行业发展监测及发展战略规划报告
- 2025年中国毛编织品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投资战略规划建议报告
- 忽闻夏夜青蛙鸣
- 高中英语3500词(乱序版)
- 钢结构吊装技术交底
- 2024年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黄埔街道办事处招聘4人历年高频难、易错点500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数学家祖冲之课件
-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口语交际:注意说话的语气 名师教学设计】
-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标准
- 【2024高考万能答题模版】数学答题模板1
- DG-TJ 08-2242-2023 民用建筑外窗应用技术标准
- 2024年俄罗斯高空作业平台车行业应用与市场潜力评估
- 【中考真题】2024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 2024版年度经济法基础完整全套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