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三语文一模考前复习:必修上理解性默写_第1页
2025届高三语文一模考前复习:必修上理解性默写_第2页
2025届高三语文一模考前复习:必修上理解性默写_第3页
2025届高三语文一模考前复习:必修上理解性默写_第4页
2025届高三语文一模考前复习:必修上理解性默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高三一模前必修上理解性默写一《短歌行》《归园田居》《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念奴娇》《永遇乐》《声声慢》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直接比喻了对“贤才”的思念;但更重要的是他所省掉的两句话:“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曹操由于事实上不可能一个一个地去找那些“贤才”,所以他便用这种含蓄的方法来提醒他们:“就算我没有去找你们,你们为什么不主动来投奔我呢?”由这一层含而不露的意思可以看出,他那“求才”的用心十分周到,的确具有感人的力量。2.引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四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3.《短歌行》中写诗人诗人通过想象与贤才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契阔谈䜩,心念旧恩”表达了诗人希望与贤才真诚交往的强烈愿望。4.《归园田居》中“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表明作者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回乡开荒种地,过田园生活。5.《归园田居》中描写乡村中常见的声音的句子是“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6.《归园田居》中最能表现陶渊明归隐情感的是“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7.《归园田居》中“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两句用鸟和鱼来表达自己对园田和自由的向往。8.《归园田居》中,诗人田园美景的描绘远近结合,其中“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两句是远景,给人以平静、安详的感觉。9.《归园田居》中,“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两句表明诗人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10.《登高》通过“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两句景物描写突出了生命之短暂,自然之永恒。11.《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12.《登高》中“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道出郁积于心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13.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的诗句“

霓为衣兮风为马”和“虎鼓瑟兮鸾回车”令人叹为观止。14.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写诗人流连山景、不知不觉已是暮色四合的两句是“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15.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两句通过视觉和听觉描写,写出了诗人梦游天姥山登上半山腰时的所见所闻,充满了奇幻色彩。16.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包含着诗人对人生的几多失意和深沉的感慨。此时此刻诗人感到最能抚慰心灵的是“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徜徉山水的乐趣,才是最快意的。17.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中写诗人因听了他人的述说而概写梦游的句子是“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18.在《蜀道难》中,李白借用“猛虎”“长蛇”极写蜀地的凶险。同样,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他借用两种动物的声音,描写登山途中惊骇之景的两句是“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19.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以“可怜白发生”与雄奇壮阔的梦境对比,写梦醒后悲凉冷酷的现实处境,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以同样手法写同样情境的句子是“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20.古人也会“偶像崇拜”,如李白就非常欣赏谢灵运,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写道: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或: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21.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高喊“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达了对权贵极度的藐视,与《将进酒》中的“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有异曲同工之妙。22.《念奴娇·赤壁怀古》“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集中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从不同角度而又诉诸于不同感觉的浓墨健笔的生动描写,一扫平庸萎靡的气氛,把读者顿时带进一个奔马轰雷、惊心动魄的奇险境界,使人心胸为之开扩,精神为之振奋。23.“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抓住了火攻水战的特点,精切地概括了整个战争的胜利场景。24.《永遇乐》中辛弃疾回忆刘裕的功业的两句是“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25.《永遇乐》中“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沦陷区的人民已经安于异族的统治,竟至于对异族君主顶礼膜拜,表达作者隐忧,对南宋统治者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26.李清照《声声慢》中“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两句,写倍尝凄清寂寞,又经历了一系列磨难与打击,百感汇聚于胸,偏又逢上冷暖不定的深秋天气,令人不知如何是好。表明心灵的创伤难以平复。

2025届高三一模前必修上理解性默写二《琵琶行》《静女》《涉江采芙蓉》《虞美人》《鹊桥仙》《劝学》1、小刚在翻阅《唐诗精华》时发现“天涯”意象频频出现,它具有独特的象征性和艺术性,例如“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2、白居易仕途坎坷,失意惆怅,再加上对不幸者命运的同情,积蓄在心中,使他泪流不止。在《琵琶行》中,表现他这种状态的诗句是“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3、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古诗词中也常出现带有“梦”字且描写梦境的语句,如: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夜深忽梦少年事

梦啼妆泪红阑干4、李商隐《锦瑟》中有“望帝春心托杜鹃”的句子,白居易《琵琶行》中也有运用“杜鹃”作为意象的诗句:“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5、白居易《琵琶行》中以比喻手法摹写琵琶的声音,既有表现声音婉转流利的“间关莺语花底滑”,也有形容声音浊杂粗重的“大弦嘈嘈如急雨”。6、互文是古诗文中常用的修辞方法,通过上下文意的互相交错、渗透、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比如:主人下马客在船

举酒欲饮无管弦(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7、《琵琶行》中通过描写临船寂静、冷月无声来反衬音乐的强大感染力的两句是: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8、白居易《琵琶行》中以比喻手法摹写琵琶的声音,既有表现声音婉转流利的“间关莺语花底滑”,也有形容声音浊杂粗重的“大弦嘈嘈如急雨”。

9、乐曲演奏过程中的停顿也有情感表达的作用。白居易《琵琶行》中对此进行说明的诗句是:“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10、《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犹豫不决而出场的诗句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11、《静女》开头交代了一对恋人的约会经过,“爱而不见”表现了女子的羞涩、调皮、可爱,“搔首踟蹰”表现了男子的老实、憨厚、痴情。12、人们常说爱屋及乌,《诗经·静女》中“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两句就运用移情于物的手法,表达男子对女子的喜爱。13、崔护《题都城南庄》中“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两句写出了桃花依旧,但人面不见,人去楼空的物是人非的情景。李煜的《虞美人》中,也有两句写出了这样的物是人非之感,这两句是“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由此勾起作者无穷幽怨和仇恨之情。14、《涉江采芙蓉》中写主人公遥望故乡的方向,归乡之路绵延无尽的句子:“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15、秦观《鹊桥仙》中表明爱情天长地久,不在一朝一夕的句子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16、

秦观《鹊桥仙》里赞叹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的七夕相会胜似人间长相厮守的美好,正是: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17、个人的力量虽然有限,却能做到很多看似不可能的事,这离不开外物的帮助,正如荀子《劝学》中所说“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18、荀子《劝学》中“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两句,通过“木”与“金”的变化进一步说明,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性状。19、荀子在《劝学》中开头连用几个比喻强调了学习的重要作用,并顺势推论出结论,强调学习并不断省察自己重要性的两句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0、《荀子·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玉蓝。”这与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两句所表达的观点是相同的。2025届高三一模前必修上理解性默写三《师说》《赤壁赋》《登泰山记》1.韩愈的《师说》中用“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阐释了作为老师的职责;又用“余嘉其能行古道”直接表明了自己对李蟠的赞许。2.《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玉蓝。”这与《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两句所表达的观点是相同的,而“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两句则交代了其具体原因。3.《师说》中有的人嘲笑他人从师,除认为彼此“年若道同”不必从师外,还有“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的心理在作怪。4.《师说》中“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写出了正确的择师标准。5.《师说》是一篇赠序,文中点出“赠序”这一文体特点的一句是“作《师说》以贻之”。6.同样是描写赤壁附近的长江水,苏轼在《赤壁赋》中描写月出之后江面的景色是“白露横江,水光接天”;而在《念奴娇•赤壁怀占》中“卷起千堆雪”一句,则用比喻手法描写出了江水的汹涌。7.苏轼在《赤壁赋》中所说的“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在反腐倡廉的今天,可以用来表明那些清廉不贪的官员的内心思想。。8.诗人常常借酒助兴,苏轼在《赤壁赋》中以“于是饮酒乐甚”一句表达酒能助兴而令人不禁歌唱起来,用“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写曹操攻破荆州后在长江边上横着长矛饮酒作诗。9.文中“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两句,写荡舟赤壁,如乘风飞行,逍遥自得。10.文中“不绝如缕”一句用比喻手法写箫声的余音悠长,“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两句又用侧面烘托的手法写出箫声极强的感染力。11.文中“横槊赋诗”一句,盛赞曹操文韬武略的英雄气概。12.苏轼在《赤壁赋》中认为:如果从事物变化的角度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而如果从不变的角度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所以不必羡慕江水和明月。13.苏轼在《赤壁赋》中说只有“取之无禁,用之不竭”的江风与明月才是可以自由享受的。14.《赤壁赋》开头以“徘徊于斗牛之间”一句表现了月出后,升于天际的景象;结尾处主客对人生的感悟实现了共鸣,他们“相与枕藉乎舟中”,忘记了空间,“不知东方之既白”,忘记了时间,主客皆进入豁达淡然的“乐境”,早晨到来,天光照耀,做到了首尾呼应。15.《赤壁赋》中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句子是“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16.苏轼《赤壁赋》中描写游人任凭一叶扁随意飘荡,在辽阔江面上自由来去的两句是“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17.《登泰山记》中“苍山负雪,明烛天南”两句写出了作者登顶时刹那所见的开阔耀目景象。18.《登泰山记》中“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这两句最能反映气候之恶劣,登山之艰辛。19.《登泰山记》中勾画出一幅泰山夕照图的三句是“望晚日照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