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供应链绩效及竞争力评价探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9500字_第1页
《绿色供应链绩效及竞争力评价探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9500字_第2页
《绿色供应链绩效及竞争力评价探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9500字_第3页
《绿色供应链绩效及竞争力评价探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9500字_第4页
《绿色供应链绩效及竞争力评价探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9500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绿色供应链绩效及竞争力评价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目录TOC\o"1-2"\h\u19827绿色供应链绩效及竞争力评价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 1224981.1绿色供应链研究综述 1132811.绿色供应链理论文献综述 1254492.绿色供应链绩效评价文献综述 3107421.2企业竞争力文献综述 6142931.企业竞争力概念综述 717502.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综述 862461.3绿色供应链、社会绩效和企业竞争力文献综述 928337参考文献 101.1绿色供应链研究综述1.绿色供应链理论文献综述绿色供应链管理理论兴起于国外,其主要核心思想就是在传统供应链的环节中加入环境保护的思想。早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就有许多外国学者进行了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研究。Robert(1997)[[]HandfieldRobertB,WaltonStevenV,SeegersLisaK,MelnykStevenA.Greenvaluechainpracticesinfurnitureindustry[J].JournalofOperationsManagement,1997,15(4).]等提出在传统的供应链管理中加入环境管理的环节,将绿色理念融入市场调查、外观设计、生产制造直至消费者终端的各个供应链环节中,提出了供应链管理的新方向。Carter和Ellram(1998)[[]CarterC.R,EllramL.M.AreviewoftheliteratureandframeworkforfutureinvestigationLogistics[J].Reversedlogistics,1998,19(1):85-102.]主张企业的供应链管理中,环境管理是核心环节,企业注重环境管理为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是巨大的。Sarkis(1998)[[]SARKISJ.Theoryandmethodology:evaluatingenvironmentallyconsciousbusinesspractices[J].EuropeanJournalofOperationalResearch,1998,107(2):159-174.]提出了绿色供应链的主要组成部分为:企业内外部的物流与采购、物资管理、外部物流,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环境管理。Remko(2001)[[]RemkoI,VanHoek.Casestudiesofgreeningtheautomotivesupplychainthroughtechnologyandoperations[J].EnvironmentalTechnologyandManagement,2001,12(1):140-161.]两千年初期,通过对汽车公司真实经营数据的研究。提出了绿色技术,对供应链活动中的产品研发、原料采购、生产制造、营销售后等环节都起到了重要影响。Zhu(2004)[[[]HandfieldRobertB,WaltonStevenV,SeegersLisaK,MelnykStevenA.Greenvaluechainpracticesinfurnitureindustry[J].JournalofOperationsManagement,1997,15(4).[]CarterC.R,EllramL.M.AreviewoftheliteratureandframeworkforfutureinvestigationLogistics[J].Reversedlogistics,1998,19(1):85-102.[]SARKISJ.Theoryandmethodology:evaluatingenvironmentallyconsciousbusinesspractices[J].EuropeanJournalofOperationalResearch,1998,107(2):159-174.[]RemkoI,VanHoek.Casestudiesofgreeningtheautomotivesupplychainthroughtechnologyandoperations[J].EnvironmentalTechnologyandManagement,2001,12(1):140-161.[]ZhuQ,SarkisJ.RelationshipsbetweenoperationalpracticesandperformanceamongearlyadoptersofgreensupplychainmanagementpracticesinChinesemanufacturingenterprises[J].JournalofOperationsManagement,2004,22(3):265-289.[]PetraChristmann,G.T.GlobalizationandtheEnvironmentDeterminantsofFirmSelfRegulationinChina[J].JournalofInternationalBusinessStudies,2001,32:439-458.[]VachonS.,KlassenR.D.Supplychainmanagementandenvironmentaltechnologies:theroleofintegration[J].InternationalJournalofProductionResearch,2007,45:401-423.[]HitchcockT.Lowcarbonandgreensupplychains:thelegaldriversandcommercialpressures[J].SupplyChainManagement:AnInternationalJournal,2012,17:98-101..[]AzevedoS.G.,CarvalhoH.,CruzMachadoV.Theinfluenceofgreenpracticesonsupplychainperformance:Acasestudyapproach[J].TransportationResearchPartE:LogisticsandTransportationReview,2011,47:850-871.[]ZhuQ.,GengY.,SarkisJ.,Lai,K.-h.EvaluatinggreensupplychainmanagementamongChinesemanufacturersfromtheecologicalmodernizationperspective[J].TransportationResearchPartE:LogisticsandTransportationReview,2011,47:808-821.[]GovindanK,KaliyanM,KannanD.BarriersanalysisforgreensupplychainmanagementimplementationinIndianindustriesusinganalytichierarchyprocess[J].InternationalJournalofProductionEconomics,2014,147(4):555-568.国内对于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探索起步较晚,但是也从多方面进行了实践。伴随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绿色经济的兴起,国内也兴起了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研究浪潮。李倩茹(2002)[[]李倩茹.绿色物流的几个范畴[J].商业研究,2002,238(02):132-133.]在其研究中主张,绿色物流是一个层次丰富内涵多样的概念,它不仅包括每个单向的绿色物流体系,而且也包括资源重复利用而进行的物流循环体系。张艳、贾海霞(2005)[[]张艳,贾海霞.企业”绿色度”的模糊评价模型与应用[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5,30(03):104-106.]在其研究中详细论述了绿色物流的各个子范畴,绿色设计、绿色包装、绿色运输、绿色储存、绿色销售。主张绿色物流是环境保护与生态科学交叉的一门学科,核心是以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为中心的物流活动。曹国志、秦颖等(2006)[[]曹国志,秦颖,程钧谟.企业“绿色度”评价体系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06,20(9):18-20.]运用多层次模糊的方法,综合分析制造企业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绿色度理念为基础,结合专家分析法确定各个因素的指标权重。闫高杰(2009)[[]闫高杰.基于三重底线的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研究[J].物流技术,2009,(3):114-116.]以层次分析法为基础,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测算企业绿色供应链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及系数。建立了一套基于制造企业的绿色供应链评价指标模型。朱庆华和曲英(2005)[NOTEREF_Ref16854\h7]对比国外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经验,分析中国制造企业开展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结合国外的经验教训,为中国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方向参考。张秀萍,徐琳(2009)[[]张秀萍,徐琳.绿色供应链研究评述[J].经济管理,2009,2:169-173.][]李倩茹.绿色物流的几个范畴[J].商业研究,2002,238(02):132-133.[]张艳,贾海霞.企业”绿色度”的模糊评价模型与应用[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5,30(03):104-106.[]曹国志,秦颖,程钧谟.企业“绿色度”评价体系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06,20(9):18-20.[]闫高杰.基于三重底线的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研究[J].物流技术,2009,(3):114-116.[]张秀萍,徐琳.绿色供应链研究评述[J].经济管理,2009,2:169-173.[]李明生,李炳秀.基于循环经济的绿色供应链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J].商业研究,2009(10):40-42.[]张曙红.基于RBV视角的企业绿色供应链战略核心竞争力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6):53-54.[]刘玫.基于解释结构模型法的绿色供应链影响因素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1(12):192-194.[]梁凤霞.我国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的现状及发展策略[J].中国流通经济,2009,(5):25-28.[]朱庆华,耿涌.基于统计分析的中国制造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动力研究[J].管理学报,2009,(8):1029-1034.[]唐凡,汪传雷.供应链管理的绿色度评价实证研究——基于安徽省企业的统计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18):121-128.2.绿色供应链绩效评价文献综述随着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社会各界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学术界对于供应链管理的研究也从最初步的供应链概念、供应链模型到了具体的供应链绩效评价。供应链管理的绩效评价研究,最早出现的是环境绩效评价。Keating(2008)[[]KeatingB.,QuaziA.,KrizA.,ColtmanT.Inpursuitofasustainablesupplychain:insightsfromWestpacBankingCorporation[J].SupplyChainManagement:AnInternationalJournal,2008,(13):175-179.]关注供应链企业的绩效评价模型的建立,和建立评价指标标准,认为企业的供应链绩效评价是企业发展的关键。付磊(2008)[[]付磊.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供应链管理设计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硕士论文,2008.]依据国内外关于供应链绩效管理的研究,运用LCA方法进行分析,构建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模型指标体系,并且详细的论述了我国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内涵以及发展方向。贺巍巍(2009)[[]贺巍巍.基于绿色度的绿色供应链综合评价体系研究[D].清华大学硕士论文,2008.]对于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研究主要是以平衡计分卡为基础,从绿色供应链的财务状况、业务流程、资源与能源、环境属性等方面建立了完善的绿色供应链评价体系。胡芳(2006)[[]胡芳.模糊综合评价法在绿色供应链绩效评价中的应用研究[D].湘潭大学硕士论文,2006.]、张倩(2009)[[]张倩.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绿色供应链的绩效评价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9.]都是基于模糊评价方法,以可持续性发展理念为基础,为中国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的评价提出了理论模型。周萌(2010)[[]周萌.基于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的制造业供应链绩效评估体系研究[D].重庆大学硕士论文,2010.]以中国制造业具体数据为基础。以制造业的供应链体系模型为参考对象,得出制造企业具体的供应链绩效评价模型。王海滨(2009)[[]王海滨.绿色供应链绩效指标体系的构建与评价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KeatingB.,QuaziA.,KrizA.,ColtmanT.Inpursuitofasustainablesupplychain:insightsfromWestpacBankingCorporation[J].SupplyChainManagement:AnInternationalJournal,2008,(13):175-179.[]付磊.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供应链管理设计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硕士论文,2008.[]贺巍巍.基于绿色度的绿色供应链综合评价体系研究[D].清华大学硕士论文,2008.[]胡芳.模糊综合评价法在绿色供应链绩效评价中的应用研究[D].湘潭大学硕士论文,2006.[]张倩.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绿色供应链的绩效评价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9.[]周萌.基于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的制造业供应链绩效评估体系研究[D].重庆大学硕士论文,2010.[]王海滨.绿色供应链绩效指标体系的构建与评价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16-18.[]齐宝库,刘霞,王欢.AHP—FUZZY综合评判法在绿色供应链评价中的应用[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2012,(5):955-960.[]MichelsenO.,Fet,A.M.Usingeco-efficiencyinsustainablesupplychainmanagement:acasestudyoffurnitureproduction[J].CleanTechnologiesandEnvironmentalPolicy,2009,(12):561-570.[]LiY.ResearchonthePerformanceMeasurementofGreenSupplyChainManagementinChina.[J].JournalofSustainableDevelopment.2011,3(04).[]张清华.绿色供应链整体绩效评价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10.[]廖镇勇.绿色供应链的绩效评价[D].昆明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10.[]唐秋生,赵胜男,吕先洋.基于云物元评估模型的绿色供应链绩效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0(02):341-352.[]张敏顺,吴洪波.模糊评价方法对绿色供应链绩效的评价[J].科技与管理,2005,(3):23-25.[]黄国青,华凤燕.绿色供应链绩效评价的模型研究[J].工业工程,2007,10(01):116-129.[]冯艳飞,蔡璐.绿色供应链绩效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J].中国集体经济,2008,(12):90-91.[]董雅丽,薛磊.基于ANP理论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模型和算法[J].软科学,2008,22(11):56-63.[]ScottJohnson.Identificationandselectionofenvironmentalperformanceindictors:applicationofthebalancedscorecardapproach[J].CorporateEnvironmentalStrategy,1998,5(4):34-41.表2-SEQ表2-\*ARABIC2绿色供应链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指标类别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参考文献财务方面财务方面总资产报酬率总资产周转率产品产销率营运资金周转率Keating(2008)[31]付磊(2008)[32]胡芳(2006)[34]姚芳等(2005)[43]黄国青等(2007)[45]Scott(1998)[48]客户服务产品合格率准时交货率顾客抱怨次数市场占有率环境方面业务流程存货周转率存货周转天数营业周期贺巍巍(2009)[33]周萌(2010)[36]Michelsen(2009)[39]张清华(2010)[41]唐秋生等(2011)[43]环境绩效环保效率比率资源利用率资源再利用率可持续发展能力通过上述国内外学者对于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理论内涵、组成部分以及评价方法的研究可以发现,国内外学者对于绿色供应链管理都做出了大量的研究贡献。绿色供应链管理是在供应链管理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循环经济理论、生态经济学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探究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得知,国内外学者关于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分析,基本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但是国内外学者关于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研究侧重点略有不同。国外学者的研究重点为供应链的设计与构造、供应链环境绩效评价、供应链管理的战略实施以及供应链管理中存在的绿色采购和绿色营销以及绿色供应商的选择方式等。而国内对于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研究很大一部分是理论性的,研究的重点是供应链的发展现状、发展历程、供应链的含义特点、供应链的组成部分与结构体系,对于针对制造企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进行绩效评价这方面的研究还略有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国内外研究对于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内涵,和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理论依据,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又系统的定义。但是对于绿色供应链管理模型的评价方法,以及针对企业如何做出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这方面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定。在这一方面,绿色供应链管理评价方法的适用范围应该进一步深入研究。(2)目前对于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研究方向比较单一,没有从整个绿色供应链的全部方面进行深入而广泛的研究。大部分学者对于绿色供应链绩效评价的研究局限于理论,没有切实的针对某一行业、某一领域进行绿色供应链的实证研究。部分学者是从某种特定角度的情况下来进行绿色供应链绩效评价,对于绿色供应链绩效评价的研究都选取单个指标研究。选取的指标不具有整体性、系统性,不具有代表性,很难全面进行整体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绩效评价。(3)目前学者们对于绿色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与模型的研究都是理论上的研究。少有切实的针对某一行业供应链体系做出的绿色供应链管理评价方法研究。对于其他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不具备借鉴参考的现实意义,也影响了绿色供应链绩效评价体系的广泛应用。总而言之,建立切实可行的绿色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模型,必须要在供应链绩效评价的指标准确的基础上,那么选择合适的评价指标就十分重要。对于评价指标的选择要考虑到实用性、关联性、准确性与可量化程度。绿色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要保证能够充分的反映企业整个绿色供应链的运营状况,真正做到降低供应链的运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提高整体供应链的资源利用率。1.2企业竞争力文献综述企业竞争力是众多竞争力之中的一种表现形式。目前国内外对于企业竞争力内涵的研究已经系统且完善。准确理解企业竞争力的定义,不仅有助于企业培养不同于其他企业的竞争优势,而且为企业的下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1.企业竞争力概念综述(1)竞争对手比较的角度竞争力,是一个相比较而言的概念。竞争力是通过一个企业与其竞争对手的比较而得来的。竞争力实质上是表现当今市场经济内涵的概念,也就是说在市场竞争中,企业只有通过强于其竞争对手的优势,才能够获得企业独特的竞争力。世界经济论坛(1994)[[]WorldEconomicForum(WEF).TheWorld[]WorldEconomicForum(WEF).TheWorldCom-petitivenessReport,1997.[]张志强,吴建中.企业竞争力及其评价[J].管理现代化,1999(1):24-25.综上,企业竞争力概念的界定,都是从与竞争对手比较的角度来定义的。侧重于企业外部环境对于企业竞争力的影响,缺少企业内部自身动力对于企业竞争力的影响作用,有一定的局限性,(2)企业自身资源和能力的角度分析企业竞争力的含义,不仅要从企业竞争对手的角度出发也要从企业自身能力与自有资源的角度来进行定义。主要是突出企业自身获得资源,以及整合资源的能力。Prahalad,Hamel(1990)[[]C.K.Prahalad,G.Hamel.TheCoreCompetenceoftheCorporation[M].[]C.K.Prahalad,G.Hamel.TheCoreCompetenceoftheCorporation[M].HarvardBusinessReview,1990:75-87.[]曹建海.过度竞争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10-11.从企业自身资源及其发展角度来定义企业的竞争力。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过分强调内生影响。缺少竞争对手的比较,容易形成企业对自己目前发展状况分析不准确的结果。从而造成死于安乐盲目自大的悲剧,最终失去企业的竞争优势。(3)综合概括分析的角度结合以上两点从企业外部环境与企业内部度定义企业竞争力的分析。本文认为对于企业竞争力的定义不仅要考虑到与竞争对手的比较以及外部环境的影响,也要考虑到企业自身资源和内部发展能力等方面。因此,对于企业竞争力的定义,要综合企业内外部因素。韩中和(2000)[[]韩中和.企业竞争力:理论与案例分析[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认为企业内部的竞争力,不仅仅是包括企业的生产技能和学习能力,还包括企业整合一些特殊资源的能力,企业通过整合特殊资源而占领消费市场从而获得经济利润的能力,被定义为企业竞争力。胡大立(2001)[[]胡大立.企业竞争力论[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主张基于市场调查与消费者需求分析这两个方面,定义企业竞争力。认为企业竞争力是利用企业自有的生产经营资源,生产出符合市场和消费者偏好的产品和服务,在市场经营过程中逐渐形成区别于竞争对手的竞争能力。除以上观点之外,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理解企业竞争力,如Porter(1991)[]韩中和.企业竞争力:理论与案例分析[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胡大立.企业竞争力论[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PorterMichaelE.TowardsaDynamicTheoryofStrategy[J].StrategicManagementJournal,1991,(12):95-117.[]金碚.竞争力经济学[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3.本文从以上几个角度,比较全面的分析了企业竞争力的概念界定。通过分析可知企业竞争力是一个较为复杂的概念,不仅包括企业外部环境对于企业的影响。企业内部资源和自身能力,也影响着企业竞争力的形成,所以培育企业竞争力,要对企业内外部环境进行综合评价分析,不能只考虑内部环境也不能只考虑外部环境。对于企业来说,一个企业的成长是在市场环境中形成的。那么,满足消费者偏好,符合市场需求,对于企业竞争力也具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本文将企业竞争力定义为,企业基于市场定位和消费者偏好分析,整合自己的内在优势与外部环境资源的特点,形成比竞争对手更能满足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偏好的能力。2.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综述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而建立的组织结构,企业获取盈利的途径就是企业建立竞争的过程,那么如何确定企业竞争力的组成维度也是至关重要的。本文通过对上述国内外学者,关于企业竞争力内涵,企业竞争力影响因素的研究归纳总结出本文企业竞争力评价体系。本文主要借鉴金培(2005)[[]金碚等.中国企业竞争力报告(2005)[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关于企业竞争力中的显性因素来反映企业竞争力的强弱,并且参考李钢(2004)[[]李钢.财务指标对企业竞争力影响的实证分析[J].管理科学,2004,(4).]对于企业竞争力影响因素的研究中,企业出口贸易收入占销售收入比重,对竞争力影响程度较小的结论。删除出口贸易收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这一影响因素。最终得出了可量化的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模型为:一是企业拥有的规模指标,包括其财务方面的销售收入、净资产、净利润;二是企业所拥有的增长[]金碚等.中国企业竞争力报告(2005)[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李钢.财务指标对企业竞争力影响的实证分析[J].管理科学,2004,(4).1.3绿色供应链、社会绩效和企业竞争力文献综述社会问题伴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公众的关注。为了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效益的协调平衡,众多专家学者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罗宾斯(1997)[[][美]斯蒂芬·P·罗宾斯.组织行为学[M].孙建敏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234-240.]最早明确了企业社会责任的界定,坚定认为企业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需要承担必要的法律责任和社会责任来推动社会健康和谐发展。Mohr,Webb(2005)[[]Mohr,LA,WebbDJ.TheEffectsofCorporateSocial[][美]斯蒂芬·P·罗宾斯.组织行为学[M].孙建敏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234-240.[]Mohr,LA,WebbDJ.TheEffectsofCorporateSocialResponsibilityandPriceonConsumerResponses[J].JournalofConsumerAffairs,2005,(39):121-147.[][韩]李哲松.韩国公司法[M].吴日焕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54-56.[]卢代富.国外企业社会责任界说述评[J].现代法学,2001,1(3):63-67.[]程鹏璠,张勇.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综述[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2009,5(2):34-37.关于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竞争力的关系,也进行了多方面研究。Mahon(1997)[[]GriffinJ,MahonJ.TheCorporateSocialPerformanceandCorporateFinancialPerformanceDebate:Twenty-FiveYearsofIncomparableResearch[J].BusinessandSociety,1997,l36(1):5-31.]通过对19世纪70年代50多篇针对企业绩效的研究,得出财务管理指标容易受到人为因素操纵的影响,不能客观准确的反映企业的真实业绩情况,而企业的社会责任则可以较为客观的反映企业真实的经营状况的结论。Friedman(1970)[[]FriedmanM.TheSocialResponsibilityofBusinessis[]GriffinJ,MahonJ.TheCorporateSocialPerformanceandCorporateFinancialPerformanceDebate:Twenty-FiveYearsofIncomparableResearch[J].BusinessandSociety,1997,l36(1):5-31.[]FriedmanM.TheSocialResponsibilityofBusinessistoIn-creaseitsProfit[J].NewYorkTimesMagazine,1970,(13):122-126.[]VanceSC.AreSociallyResponsibleCorporationsGoodIn-vestmentRisks[J].ManagementReview,1975,64(8):19-24.[]AupperleKE.,CarrollAB,HatfieldJD.AnEmpiricalExaminationoftheRelationshipBetweenCorporateSocialResponsibilityandProfitability[J].AcademyofManagementJournal,1985,28(2):446-463.[]FreemanRE.StrategicManagement:AStakeholderApproach[M].Boston:Pitman,1984.[]MohrLA,WebbDJ.TheEffectsofCorporateSocialResponsibilityandPriceonConsumerResponses[J].JournalofConsumerAffairs,2005.国外学者基于供应链管理理论开展的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已经验证了企业社会绩效对供应链管理水平的提高起到正向影响。Carter,Jennings(2002)[[]CarterCR,JenningsM.SocialResponsibilityandSupplyChainRelationships[J].TransportationResearch,2002,38(1):37-52.]主要从供应商和经销商的角度来证实供应商之间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程度,对于其相互的选择有着重要影响。Cruz(2009)[[]CarterCR,JenningsM.SocialResponsibilityandSupplyChainRelationships[J].TransportationResearch,2002,38(1):37-52.[]CruzJM.Theimpactofcorporatesocialresponsibilityinsupplychainmanagement:Multicriteriadecision-makingapproach[J].DecisionSupportSystems,2009,48:224-236.[]ChoiS,HongY.Netizens’evaluationsofcorporatesocialresponsibility:ContentanalysisofCSnewsstoriesandonlinereaders’comments[J].PublicRelationsReview,2009,2:147-149.[]LevisJ.Adoptionofcorporatesocialresponsibilitycodesbymultinationalcompanies[J].JournalofAsianEconomics,2007,17(1):50-55.[]金亮,郝冠淞.考虑社会责任的线上零售供应链定价与促销策略研究[J].软科学,2018,32(8):106-111.[]刘亮,李斧头.零售商视角下的双边社会责任闭环供应链最优决策与协调研究[J].工业工程与管理,2018,23(6):173-181.1.4绿色供应链、研发投入和企业竞争力文献综述研发投入的定义很宽泛,是指生产过程中一切企业用于研发所形成的支出。包括企业在产品技术革新、材料创新、工艺制造创新等方面所产生的各种费用。研发投入包括研发费用投入和研发人员投入。研发费用就是指一切物资费用的支出,包括原材料、厂房、人员管理以及其他费用。研发人员投入是指在企业研发过程当中所付出劳动的专门技术人员的费用。赵驭(2017)[[]赵驭.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研究[D].南京:南京财经大学,2017.]以市场、投资、管理三个方面为基础,构建评价市场竞争力的综合指标模型。对企业财务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有利于增强企业竞争优势的结论。朱永明等(2019)[[]朱永明,常梦可,张水潮.研发投入、广告支出与企业竞争力——来自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证据[J].财会通讯,2019(15):95-98.]着重分析消费者购买需求,认为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与营销投入,可以提高消费者购买欲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