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浙科版必修2化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1页
2025年浙科版必修2化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2页
2025年浙科版必修2化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3页
2025年浙科版必修2化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4页
2025年浙科版必修2化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浙科版必修2化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850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利用生物燃料电池原理研究室温下氨的合成,电池工作时MV2+/MV+在电极与酶之间传递电子;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相比现有工业合成氨,该方法条件温和,同时还可提供电能B.阳极区,在氢化酶作用下发生反应H2+2MV2+=2H++2MV+C.正极区,在固氮酶催化作用下发生反应N2+6MV++6H2O=2NH3+6MV2++6OH-D.电池工作时质子通过交换膜由负极区向正极区移动2、某含有铝电极的原电池工作时,电子从铝电极上流出,下列有关该电池另一种电极的材料与电解质溶液的选择肯定不符合题意的是()A.铜、稀盐酸B.镁、NaOH溶液C.铁、溶液D.锌、浓硝酸3、下列我国科技创新的产品设备在工作时,由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是。A.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用偏二甲肼为燃料B.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上的太阳能电池板C.和谐号动车以350km/h飞驰D.世界首部可折叠柔屛手机通话

A.AB.BC.CD.D4、下列反应速率相同的是A.使用催化剂和不使用催化剂B.镁、铝与同浓度盐酸反应C.大理石块和大理石粉与同浓度盐酸反应D.0.1mol/L硫酸和0.2mol/L盐酸与同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5、把镁条投入到盛有稀硫酸的敞口容器中,产生H2的速率如图所示,在下列因素中,①H+的浓度②镁条的表面积③溶液的温度④的浓度;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是。

A.①④B.①②③C.②③D.①③6、如图所示;电流表A指针发生偏转,同时M极质量增加,N极质量减少,B为电解质溶液。则M;N、B分别为。

A.M是Cu,N是Zn,B是稀硫酸B.M是Ag,N是Fe,B是稀AgNO3溶液C.M是Zn,N是Cu,B是CuCl2溶液D.M是Ag,N是Fe,B是稀硫酸7、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递变性比较,不正确的是A.最高化合价Cl>Al>HB.氧化性C>N>OC.酸性:H2SO4>H3PO4>H2SiO3D.碱性:NaOH>Mg(OH)2>Al(OH)3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6题,共12分)8、I.请根据有关知识;填写下列空白:

(1)下列反应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是______(填数字序号,下同),属于放热反应的是______。

①煅烧石灰石制生石灰;②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③碳与水蒸气的反应;④酸碱中和反应;⑤生石灰与水作用制熟石灰;⑥食物因氧化而腐败。

(2)已知H2和O2反应放热,且断开1molH−H、1molO=O、1molO−H键需要吸收的能量分别为Q1kJ、Q2kJ、Q3kJ,由此可以推知下列关系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编号)。

A.Q1+Q2>Q3B.2Q1+Q2<4Q3C.Q1+Q2>2Q3D.2Q1+Q2<2Q3

II.下列物质:①CaBr2②H2O③NH4Cl④H2O2⑤Na2O2⑥Ca(OH)2⑦HClO⑧I2

(3)只存在非极性键的是_____(用序号填空;下同)。

(4)既含有共价键又含有离子键的是______________。

(5)当其熔化时,不破坏化学键的是______________。9、根据烃类化合物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名称写结构简式:

2,2-二甲基-4-乙基庚烷____;

(2)用系统命名法命名:

____;

(3)有机物CH3CH(CH3)CH2CH2CH3是某单炔烃经过加成反应得到的,请写出此炔烃可能的结构简式___。

(4)分子式为C8H10的芳香烃,苯环上的一溴取代物只有一种,写出该芳香烃的结构简式:____;

(5)戊烷(C5H12)的某种同分异构体只有一种一氯代物,写出它的结构简式:___;

(6)写出2-甲基-1,3-丁二烯()发生加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10、某物质只含C;H、O三种元素;其分子模型如图所示,分子中共有12个原子(图中球与球之间的连线代表单键、双键等化学键)。

(1)该物质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

(2)该物质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____。

(3)下列物质中,与该产品互为同系物的是(填序号)___________,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___________。

①CH3CH=CHCOOH②CH2=CHCOOCH3③CH3CH2CH=CHCOOH④CH3CH(CH3)COOH⑤CH2=CHCOOH11、(1)将铝片和铜片用导线相连,一组插入浓硝酸中,一组插入烧碱溶液中,分别形成了原电池,在这两个原电池中,作负极的分别是____(填字母)。A.铝片、铜片B.铜片、铝片C.铝片、铝片D.铜片、铜片写出插入烧碱溶液中形成的原电池的负极反应式:______。

(2)若A为Pb,B为PbO2,电解质为H2SO4溶液,工作时的总反应为Pb+PbO2+2H2SO4=2PbSO4+2H2O。写出A电极反应式:______;该电池在工作时,A电极的质量将____(填“增加”“减小”或“不变”)。若该电池反应消耗了0.1molH2SO4;则转移电子的数目为____。

(3)若A、B均为铂片,电解质为KOH溶液,分别从A、B两极通入H2和O2;该电池即为氢氧燃料电池,写出B电极反应式:____;该电池在工作一段时间后,溶液的碱性将______(填“增强”“减弱”或“不变”)。

(4)若A、B均为铂片,电解质为H2SO4溶液,分别从A、B两极通入CH4和O2,该电池即为甲烷燃料电池,写出A电极反应式:_______;若该电池反应消耗了6.4gCH4,则转移电子的数目为_____。12、(一)莽草酸是合成治疗禽流感的药物——达菲的原料之一。莽草酸是A的一种同分异构体;A的结构简式为。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分子式为____。

(2)A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有____。(填编号)

①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②可发生酯化反应。

③可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中和反应。

④可与金属钠发生置换反应。

⑤在铜或银的催化作用下;可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

(二)乙醇在能源;生产及日常生活等许多方面都有十分广泛的应用。请计算:

(1)将足量乙醇与9.2g金属钠充分反应,则标准状况下生成气体的体积是____L。

(2)若一定量的乙醇和O2在密闭容器中燃烧后的产物为CO2、CO和H2O(g)。产物依次经过浓硫酸和碱石灰使其被充分吸收,浓硫酸增重10.8g,碱石灰重13.2g。求氧气的的物质的量是____mol,燃烧产物的平均摩尔质量是____。13、正误判断;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活化分子间的碰撞一定能发生化学反应(____)

(2)普通分子间的碰撞有时也能发生化学反应(____)

(3)活化分子比普通分子具有较高的能量(____)

(4)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____)

(5)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过程(____)

(6)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活化分子有合适取向的有效碰撞(____)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5题,共10分)14、重金属盐能使蛋白质变性,所以误食重金属盐会中毒。(_______)A.正确B.错误15、淀粉和纤维素的通式均为(C6H10O5)n,两者互为同分异构体。(____)A.正确B.错误16、煤油燃烧是放热反应。_______A.正确B.错误17、花生油和汽油的主要成分都是烃的混合物。(______)A.正确B.错误18、将表面有铜绿的铜器放入盐酸中浸泡除去铜绿。(_____)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四、计算题(共4题,共32分)19、在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A(g)+2B(g)3C(g)+nD(g);开始时A为4mol,B为6mol;5min末时测得C的物质的量为3mol,用D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v(D)为0.2mol/(L·min)。计算:

(1)5min末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

(2)前5min内用B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v(B)为________。

(3)化学方程式中n值为________。

(4)此反应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分别为:

①v(A)=5mol/(L·min)

②v(B)=6mol/(L·min)

③v(C)=4.5mol/(L·min)

④v(D)=8mol/(L·min)

其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________(填编号)。20、在2L密闭容器内,800℃时反应2NO(g)+O2(g)2NO2(g)体系中,n(NO)随时间的变化如表:。时间/s012345n(NO)/mol0.0200.0100.0080.0070.0070.007

(1)图中表示NO2的变化的曲线是_______。用NO表示从0~2s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_______。

(2)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

a.v(NO2)=2v(O2)b.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c.v逆(NO)=2v正(O2)d.容器内密度保持不变。

(3)下列措施能使该反应的速率增大是_______。

a.及时分离出心O2气体b.适当升高温度c.增大O2的浓度d.选择高效催化剂。

(4)在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A(g)+2B(g)3C(g)+xD(g),开始时A为4mol,B为6mol,5min末时测得C的物质的量为3mol,用D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v(D)为0.2mol/(L·min),此反应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分别为:①v(A)=5mol/(L·min);②v(B)=6mol/(L·min;③v(C)=4.5mol/(L·min);④v(D)=8mol/(L·min),其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_______(填编号)。21、一定温度下;在2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开始到10s,用Z表示的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mol/(L·s)。

(2)反应开始到10s,X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少了_________mol/L。

(3)反应开始到10s,Y的转化率为_________。

(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5)10s之后,该反应达到________________状态。22、(1)已知完全分解吸收热量,1molH2(g)、1molI2(g)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分别需要吸收的能量,则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吸收的能量为______

(2)用生产某些含氯有机物时会产生副产物HCl。利用反应A可实现氯元素的循环使用。

反应A:

已知:i.反应A中被氧化,放出的热量。

ii.

断开键与断开键所需能量相差为______kJ。评卷人得分五、结构与性质(共3题,共24分)23、某温度时;在一个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三种气体X;Y、Z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数据,试填写下列空白: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2)反应开始至2min,气体Z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______。

(3)以下说法能表示该反应已达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_____。

A.单位时间内生成0.03molZ的同时生成0.02mol的Y

B.X的消耗速率和Z的消耗速率相等。

C.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变。

D.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24、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表为8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1)下图所示的模型表示的分子中,可由A、D形成的是____________。

写出c分子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_,d分子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

(2)关于a(乙烯)分子有下列问题:

①如果a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被甲基取代后得到的物质中在同一平面的原子最多有_________个;

②a能使溴的水溶液褪色,该反应的生成物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命名);

③a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后生成分子e,e在分子组成和结构上相似的有机物有一大类(又称“同系物”),它们均符合通式当________时,这类有机物开始出现同分异构体,写出该烷烃可能有的同分异构体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

(3)在R的单质气体中燃烧产物的电子式为______,在F单质中燃烧的产物是________(写化学式);

(4)上述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中,碱性最强的是________(写化学式),其与Q的单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

(5)已知固体单质M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25、(1)按要求书写。

系统命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基—1;3-丁二烯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各对物质中属于同系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同分异构体的是____________属于同位素的是__________,属于同素异形体的是___________

AC与CBO2与O3

CD

E与

(3)下列属于苯的同系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ABCD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C【分析】【详解】

A.利用生物燃料电池原理研究室温下氨的合成;根据图示,左室氢气失电子,右室氮气得电子,构成原电池,故A正确;

B.左室氢气失电子,为阳极区,氢气在氢化酶作用下发生反应H2+2MV2+=2H++2MV+;故B正确;

C.右室氮气得电子,为正极区,氮气在固氮酶催化作用下发生反应N2+6MV++6H+=2NH3+6MV2+;故C错误;

D.阳离子由负极移向正极;所以电池工作时氢离子通过交换膜由负极区向正极区移动,故D正确;

选C。2、D【分析】【分析】

电子从铝电极上流出;说明Al作负极。

【详解】

A.铝—铜—稀盐酸原电池;铝与盐酸反应,铜不反应,因此Al为负极,故A符合题意;

B.铝—镁—NaOH溶液原电池;铝与氢氧化钠反应,镁不反应,因此Al为负极,故B符合题意;

C.铝—铁—CuCl2溶液;铝;铁都与氯化铜反应,但铝活泼性强,因此铝作负极,故C符合题意;

D.铝—锌—浓硝酸;铝与浓硝酸发生钝化,锌与浓硝酸反应,铝为正极,故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D。3、D【分析】【详解】

A.偏二甲肼为燃料发动机能将化学能转变为了动能;而没有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故A错误;

B.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变为电能;而没有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故B错误;

C.和谐号动车将电能转变为了动能;而没有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故C错误;

D.世界首部可折叠柔屏手机通话是原电池的应用;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实现了能量之间的转化,故D正确。

答案选D。4、D【分析】【详解】

A.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活化能;从而改变反应速率,故A错误;

B.镁的活动性比铝强;与同浓度盐酸反应速率更快,故B错误;

C.大理石粉末可以增大大理石与盐酸的接触面积;增大反应速率,故C错误;

D.0.1mol/L硫酸和0.2mol/L盐酸中c(H+)均为0.2mol/L;与同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速率相同,故D正确;

故答案为D。5、B【分析】【分析】

把镁条投入到盛有稀硫酸的敞口容器中,发生的离子反应为:Mg+2H+=Mg2++H2↑。从图中可看出,起初反应速率加快,后来反应速率减慢,则表明镁与稀硫酸的反应为放热反应,起初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占主导地位,后来H+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占主导地位。

【详解】

①H+的浓度越大,通常反应速率快,H+的浓度越小,通常反应速率慢,则表明c(H+)影响反应速率;①符合题意;

②镁条的表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②符合题意;

③溶液的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③符合题意;

④由离子方程式可以看出,的浓度对反应速率不产生影响;④不符合题意;

综合以上分析,①②③符合题意,故选B。6、B【分析】【分析】

【详解】

同时M极质量增加,N极质量减少,说明N是负极、M是正极,N的活泼性大于M;M极质量增加,M极析出金属,说明电解质是盐溶液,故B正确。7、B【分析】【分析】

A;最高价=主族序数;

B;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得电子能力越强;

C;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D;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

【详解】

A;最高价=主族序数;Cl、Al、H分别位于:ⅦA、ⅢA、IA;故最高化合价Cl>Al>H,故A正确;

B;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得电子能力越强,非金属性:C<N<O,得电子能力:C<N<O,故B错误;

C、非金属性S>P>Si,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酸性:H2SO4>H3PO4>H2SiO3;故C正确;

D、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金属性:Na>Mg>Al,则碱性NaOH>Mg(OH)2>Al(OH)3;故D正确;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非金属性、金属性的比较,解题关键:把握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变化规律,掌握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在周期表中的变化规律.二、填空题(共6题,共12分)8、略

【分析】【分析】

I.(1)常见的放热反应有:所有物质的燃烧反应、所有金属与酸或与水的置换反应、中和反应、绝大多数化合反应、铝热反应;常见的吸热反应有:绝大数分解反应、个别的化合反应(如C和CO2);工业制水煤气、碳(一氧化碳、氢气)还原金属氧化物、某些复分解(如铵盐和强碱);

(2)根据旧键断裂吸收的能量减去新键生成释放的能量值即为反应热解答;燃烧反应为放热反应。

II.(3)一般来说;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离子键,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共价键;

(4)既含有共价键又含有离子键的是离子化合物;阴离子或阳离子为复杂离子;

(5)熔化时不破坏化学键;说明该物质中只存在共价键,为分子晶体.

【详解】

I.①煅烧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制生石灰(CaO)是分解反应;属于常见的吸热反应;

②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溶解放热,但不是化学反应;

③碳与水蒸气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④酸与碱的中和反应要放热热量;是常见的放热反应;

⑤生石灰与水作用制熟石灰;是化合反应,放出热量,属于常见的放热反应;

⑥食物因氧化而腐败要放出热量;属于放热反应是;

故属于吸热反应的是①③;放热反应④⑤⑥;

(2)1molH2O中含2molH-O键,断开1molH-H、1molO=O、1molO-H键需吸收的能量分别为Q1、Q2、Q3kJ,则形成1molO-H键放出Q3kJ热量,对于反应H2(g)+O2(g)=H2O(g),断开0.5molO=O键和1molH-H键所吸收的能量Q1+Q2,生成新键释放的能量2Q3,该反应放热,放出热量是2Q3-(Q1+Q2)>0,即2Q1+Q2<4Q3;故合理选项是B;

II.①CaBr2是离子化合物;只含有离子键;

②H2O是共价化合物;只含有极性共价键;

③NH4Cl是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在阳离子NH4+中含有极性共价键;

④H2O2是共价化合物;含有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

⑤Na2O2是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在阴离子O22-中中含有非极性共价键;

⑥Ca(OH)2是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在阴离子OH-中含有极性共价键;

⑦HClO是极性共价键;含极性共价键;

⑧I2是单质;只含有非极性共价键。

(3)综上所述可知只存在非极性键的是⑧;

(4)既含有共价键又含有离子键的是③⑤⑥;

(5)当其熔化时;不破坏化学键,说明该物质中只存在共价键,为分子晶体,属于分子晶体的有②④⑦⑧。

【点睛】

本题考查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反应热与化学键的关系、物质含有的化学键类型的判断等知识。化学反应过程中伴随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即有放热或吸热现象,掌握反应发生时能量变化的原因及微粒结合的作用力的种类特点、晶体类型关系是本题解答的关键。【解析】①③④⑤⑥B⑧③⑤⑥②④⑦⑧9、略

【分析】【分析】

(1)根据烷烃的命名原则书写结构简式;

(2)根据烯烃的命名原则命名;

(3)根据加成原理采取逆推法还原C≡C三键;烷烃分子中相邻碳原子上均带2个氢原子的碳原子间才可能是碳碳三键的位置;

(4)分子式为C8H10的芳香烃可能为结合一溴取代物只有1种分析判断;

(5)戊烷(C5H12)的某种同分异构体只有一种一氯代物;说明该物质具有很好的对称性,分子结构中含有4个甲基,据此分析书写结构简式;

(6)结构中含有2个碳碳双键;能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2-甲基-1,3-丁二烯,模仿1,3-丁二烯加聚反应的方程式书写。

【详解】

(1)2,2-二甲基-4-乙基庚烷,最长的主链含有7个C原子,2个甲基处于2号碳原子上,乙基处于4号碳上,其结构简式为故答案为:

(2)中含有碳碳双键的最长碳链含有5个碳原子;为戊烯,从离碳碳双键最近的一端开始编号,在3号碳原子上有1个甲基,4号碳原子上有2个甲基,名称为3,4,4-三甲基-1-戊烯,故答案为:3,4,4-三甲基-1-戊烯;

(3)CH3CH(CH3)CH2CH2CH3中只有右边存在相邻的两个碳上各有2个氢原子,原炔烃可能的结构简式为CH3CH(CH3)C≡CCH3或CH3CH(CH3)CH2C≡CH,故答案为:CH3CH(CH3)C≡CCH3或CH3CH(CH3)CH2C≡CH;

(4)分子式为C8H10的芳香烃可能为的苯环上有1种氢原子,苯环上的一溴取代物只有1种,故答案为:

(5)戊烷(C5H12)的某种同分异构体只有一种一氯代物,说明该物质具有很好的对称性,分子结构中含有4个甲基,结构简式为故答案为:

(6)结构中含有碳碳双键,能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2-甲基-1,3-丁二烯,反应的方程式为n故答案为:n

【点睛】

本题的易错点为(6),要注意聚2-甲基-1,3-丁二烯结构简式的书写。【解析】①.②.3,4,4-三甲基-1-戊烯③.CH3CH(CH3)C≡CCH3或CH3CH(CH3)CH2C≡CH④.⑤.⑥.n10、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根据图中球棍模型可得出该有机物结构简式为CH2=CH(CH3)COOH;

(2)CH2=CH(CH3)COOH含有碳碳双键和-COOH;故答案为碳碳双键;羧基;

(3)同系物的定义为结构相似,分子中相差若干个CH2,产品的结构简式为CH2=CH(CH3)COOH,则与它互为同系物的是③CH3CH2CH=CHCOOH和⑤CH2=CHCOOH,同分异构体是分子式相同结构式不同的物质,产品的分子式为C4H6O2,①的分子式也为C4H6O2且不是同一种物质,所以答案为①【解析】①.CH2=CH(CH3)COOH②.碳碳双键、羧基③.③⑤④.①11、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将铝片和铜片用导线相连,插入浓硝酸中,铝与浓硝酸发生钝化,铜与浓硝酸反应,因此铜作负极,铝作正极,将铝片和铜片用导线相连,插入烧碱溶液中,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铜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因此铝作负极,铜作正极,故B符合题意;插入烧碱溶液中形成的原电池的负极反应式:Al−3e-+4OH-=AlO2-+2H2O;

(2)若A为Pb,B为PbO2,电解质为H2SO4溶液,工作时的总反应为Pb+PbO2+2H2SO4=2PbSO4+2H2O。Pb化合价升高,作原电池负极,因此A电极反应式:Pb−2e-+SO42−=PbSO4;该电池在工作时,A电极Pb变为PbSO4,其质量增加;根据反应总方程式知2mol硫酸参与反应转移2mol电子,因此若该电池反应消耗了0.1molH2SO4,则转移电子物质的量为0.1mol,电子数目为0.1NA或6.02´1022;

(3)若A、B均为铂片,电解质为KOH溶液,分别从A、B两极通入H2和O2,该电池即为氢氧燃料电池,通入燃料的一极为负极,通入氧化剂氧气的一极为正极,因此B电极反应式:O2+4e-+2H2O=4OH-;总的反应为2H2+O2=2H2O;该电池在工作一段时间后,KOH物质的量未变,但反应生成水,溶液体积变大,KOH浓度变小,因此溶液的碱性将减弱;

(4)若A、B均为铂片,电解质为H2SO4溶液,分别从A、B两极通入CH4和O2,该电池即为甲烷燃料电池,通入燃料的一极作负极,A电极反应式:CH4−8e-+2H2O=CO2+8H+;反应中1mol甲烷转移8mol电子,因此若该电池反应消耗了6.4gCH4物质的量为0.4mol,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3.2mol,电子的数目为3.2NA或3.2´6.02´1023。【解析】BAl-3e-+4OH-=AlO2-+2H2OPb-2e-+SO42-=PbSO4增加0.1NA或6.02´1022O2+4e-+2H2O=4OH-减弱CH4-8e-+2H2O=CO2+8H+3.2NA或3.2´6.02´102312、略

【分析】【详解】

试题分析:根据物质的结构简式可知A的分子式是C7H10O5;(2)①A含有碳碳双键,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含有碳碳双键和醇羟基,可以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而使其褪色,正确;②A含有羧基和醇羟基,可发生酯化反应,正确;③A含有羧基,可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中和反应,正确;④A含有羧基和醇羟基,可与金属钠发生置换反应产生氢气,正确;⑤由于醇羟基连接的碳原子上含有H原子,所以在铜或银的催化作用下,可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正确。(二)(1)9.2gNa的物质的量是n(Na)=9.2g÷23g/mol=0.4mol,根据反应方程式2CH3CH2OH+2Na2CH3CH2ONa+H2↑可知n(H2)=1/2n(Na)=0.2mol,所以V(H2)=n(H2)·Vm=0.2mol×22.4L/mol=4.48L;(2)若一定量的乙醇和O2在密闭容器中燃烧后的产物为CO2、CO和H2O(g)。产物依次经过浓硫酸和碱石灰使其被充分吸收,浓硫酸增重10.8g,n(H2O)=10.8g÷18g/mol=0.6mol,根据H元素守恒可知n(乙醇)="("0.6mol×2)÷6=0.2mol;碱石灰重13.2g,则n(CO2)=13.2g÷44g/mol=0.3mol,根据C元素守恒可得n(CO)=0.2mol×2-0.3mol=0.1mol。则根据O元素守恒可知氧气的的物质的量是n(O2)="(0.3mol×2+"0.1mol+0.6mol-0.2mol)÷2=0.55mol;燃烧产物的平均摩尔质量是M=(10.8g+13.2g+0.1mol×28g/mol)÷(0.6mol+0.3mol+0.1mol)=26.8g/mol。

考点:考查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有机物燃烧规律及燃烧化学反应的计算的知识。【解析】(一)(1)C7H10O5;(2)①②③④⑤;

(二)(1)4.48;(2)0.55;26.8g/mol。13、略

【分析】【详解】

(1)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必须分子间发生有效碰撞,有效碰撞的条件:①活化分子,②有合适的取向,(1)错误;

(2)普通分子间的不能发生有效碰撞;不可能发生化学反应,(2)错误;

(3)指代不明确;某种普通分子所具有的能量可能比另一种活化分子的能量高,(3)错误;

(4)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键的段裂和新键的形成;即原子的重新组合,(4)正确;

(5)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过程;(5)正确;

(6)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过程;即活化分子有合适取向时的有效碰撞,(6)正确;

故答案为:×;×;×;√;√;√。【解析】×××√√√三、判断题(共5题,共10分)14、A【分析】【分析】

【详解】

重金属盐能使蛋白质变性凝结,所以误食重金属盐会中毒,故正确。15、B【分析】【详解】

淀粉和纤维素n值不同,不互为同分异构体。16、A【分析】【详解】

煤油燃烧时放出热量,属于放热反应,故正确;17、B【分析】【详解】

花生油的主要成分是油脂,汽油的主要成分是烃的混合物;故该说法错误。18、A【分析】【详解】

铜绿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碱式碳酸铜能和盐酸反应生成溶于水的氯化铜,所以可以用盐酸除去铜绿,故正确。四、计算题(共4题,共32分)19、略

【分析】【分析】

利用起始量与某物质的平衡量进行化学方程式中平衡浓度;反应速率及化学计量数的计算时;常将速率转化为变化量,从而建立三段式。比较同一反应在不同条件下反应速率快慢时,应转化为同一物质,然后比较分析。

【详解】

D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v(D)为0.2mol/(L·min),则生成D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D)=0.2mol/(L·min)×5min=1mol/L。从而建立以下三段式:

(1)由上面分析可知;5min末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5mol/L。答案为:1.5mol/L;

(2)前5min内用B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v(B)==0.2mol/(L•min)。答案为:0.2mol/(L•min);

(3)由浓度的变化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可得出=n=2。答案为:2;

(4)为便于比较;将各物质表示的速率都转化为A物质表示的速率,则为:

①v(A)=5mol/(L·min);

②v(B)=6mol/(L·min);v(A)=3mol/(L·min);

③v(C)=4.5mol/(L·min);v(A)=1.5mol/(L·min);

④v(D)=8mol/(L·min);v(A)=4mol/(L·min);

以上速率中;5mol/(L·min)最大,故反应速率最快的是①。答案为:①。

【点睛】

用同一反应中的不同物质表示的速率分析反应速率的快慢时,应利用化学方程式,将各物质表示的速率转化为同一物质表示的速率,然后比较数值大小,数值大则速率快。【解析】1.5mol/L0.2mol/(L•min)2①20、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NO2是产物,随反应进行浓度增大,由方程式可知平衡时Δc(NO2)=Δc(NO)=(0.02-0.007)mol÷2L=0.0065mol/L,所以图中表示NO2变化的曲线是b;2s内用NO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v(NO)==3.0×10-3mol•L-1•s-1;

(2)a.若反应达到平衡,则v正(NO2)=2v逆(O2);由于未指明正;逆速率,不能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故a错误;

b.由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等的反应,恒温恒容下随反应进行容器内压强变化,当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说明反应达到平衡,故b正确;

c.由方程式可知v正(NO)=2v正(O2),而v逆(NO)=2v正(O2),则v正(NO)=v逆(NO);反应到达平衡,故c正确;

d.混合气体总质量不变;容器容积不变,容器内混合气体密度始终不变,故d错误;

故答案为bc;

(3)a.及时分离出O2气体;浓度减小,则反应速率减小,故a错误;

b.适当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增大,故b正确;

c.增大O2的浓度反应速率增大;故c正确;

d.选择高效催化剂能增大反应速率;故d正确;

故答案为bcd;

(4)5min时测得C的物质的量为3mol,v(C)==0.3mol/(L•min);用D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v(D)为0.2mol/(L•min),由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可以知道x=2。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的比值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则①中5:1=5,②中6:2=3,③中4.5:3=1.5,④中8:2=4,显然①中比值最大,反应速率最快。

故答案为①。【解析】①.b②.3.0×10-3mol•L-1•s-1③.bc④.bcd⑤.①21、略

【分析】【分析】

(1)根据化学反应速率计算公式计算Z表示的反应速率;(2)根据图象判断X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少量;(3)根据转化率计算公式计算Y的转化率;(4)根据各物质曲线的走向和变化的量分析化学反应方程式;(5)当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详解】

(1)根据图象可知,反应开始到10s,Z的物质的量增加了1.58mol,则用Z表示的反应速率为:v(Z)==0.079mol/(L·s);(2)根据图象可知,反应开始到10s,X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少量为=0.395mol/L;(3)反应开始到10s时,Y的转化率=×100%=×100%=79%;(4)由图象可以看出,X、Y的物质的量减少,Z的物质的量增多,则X、Y为反应物,Z为生成物,到10s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均不再变化且不为0,说明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的变化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有X∶Y∶Z=(1.20mol-0.41mol)∶(1.0mol-0.21mol)∶1.58mol=1∶1∶2,所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Y⇌2Z;(5)根据图象可知,10s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说明该可逆反应达到了化学平衡状态。【解析】①.0.079②.0.395③.79%④.X+Y⇌2Z⑤.化学平衡22、略

【分析】【详解】

(1)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吸收的能量等于分子中化学键形成放出的能量,设分子中化学键形成放出的能量为由反应吸收的热量=反应物断裂化学键吸收的热量—形成化学键放出的能量可得关系式解得故答案为:299;

(2)设断开键需要吸收的能量为断开键需要吸收的能量为由反应吸收的热量=反应物断裂化学键吸收的热量—形成化学键放出的能量可得关系式化简得即断开键与断开键所需能量相差34kJ,故答案为:34。【解析】29934五、结构与性质(共3题,共24分)23、略

【分析】【详解】

(1)据图可知X、Y的物质的量减少为反应物,Z的物质的量增加为生成物,且最终反应物和生成物共存,所以该反应为可逆反应,2min内Δn(X):Δn(Y):Δn(Z)=0.75mol:0.50mol:0.75mol=3:2:3,所以化学方程式为3X+2Y3Z;

(2)据图可知反应开始至2min,Δn(Z)=0.75mol,容器体积为2L,所以v(Z)==0.125mol/(L•min);

(3)A.生成Z为正反应;生成Y为逆反应,所以单位时间内生成0.03molZ的同时生成0.02mol的Y即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故A符合题意;

B.消耗X为正反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