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粤教新版八年级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1页
2025年粤教新版八年级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2页
2025年粤教新版八年级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3页
2025年粤教新版八年级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4页
2025年粤教新版八年级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粤教新版八年级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992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人体发育的起点是()A.卵细胞B.受精卵C.胚胎D.胎儿出生2、人的口腔黏膜;有时会被自己咬破,但不容易发炎,这是因为()

A.黏膜构成了人体抵御病原体侵害的第一道防线。

B.唾液中的溶菌酶能够破坏细菌的细胞壁;使细菌溶解。

C.咬破后;自身产生了抗体。

D.口腔有吞噬细胞;吞噬了病原体。

3、能够最直接证明赫胥黎观点的证据是()

A.达尔文的《人类起源与性的选择》

B.埃及古猿头骨化石。

C.现代科技证明类人猿也有A;B,O等血型。

D.类人猿有许多似人行为;能模仿人类的动作。

4、下列情景中涉及到两种生物的是()A.小鸟在树上唱歌B.机器人玩具在地板上走来走去C.青蛙在池塘里鸣叫D.蚯蚓在土壤里钻洞5、下列关于内分泌腺的说法正确的是()A.泪腺、汗腺都把分泌物排到体表,所以都属于外分泌腺B.胃腺、肠腺都把分泌物排到体内,所以都属于内分泌腺C.内分泌腺的分泌物激素,通过导管进入周围的毛细血管D.各种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都参与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6、成熟的酵母菌细胞向外突起产生芽体;芽体长大后脱落,长成新个体.这个过程叫()

A.出芽生殖。

B.孢子生殖。

C.有性生殖。

D.营养生殖。

7、【题文】在禽流感流行期间,下列做法不恰当的是()A.关门窗防病毒B.戴口罩少聚会C.勤洗手讲卫生D.多运动强体魄8、水生动物的运动方式形形色色,其主要的运动方式是()A.游泳B.爬行C.行走D.飞行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8题,共16分)9、指出下列育种实例的遗传变异原理1)从产奶量不同的奶牛的奶牛中选择出高产奶牛。()2)高产倒伏小麦与低产抗倒伏小麦杂交产生高产抗倒伏的小麦。()3)普通田椒的种子卫星搭载后播下,经选择培育成太空椒。()4)用一种化学药剂处理甜菜的幼苗,使细胞内染色体数加倍后获得的含糖量增高的甜菜A.自然状态下基因发生的变化(自然突变)B.人为条件下基因发生的变化(人工诱变)C.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组合在一起(基因重组)D.染色体发生变化(染色体变异)10、据报道,一棵由太空种子孕育的樱桃树于今年4月初开花,比预计时间提前4年.有趣的是,正常情况下的樱桃树的花共有大约30个花瓣,而“太空樱桃”的花却只有5个花瓣.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该育种方法运用了转基因技术B.太空中的射线和失重等因素使樱桃树种子中的基因发生改变C.“太空樱桃”的花只有5个花瓣这属于一种变异现象D.“太空樱桃”表现出来的性状是不能遗传的11、下列关于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染色体在所有细胞内都是成对存在的B.染色体由DNA和基因组成C.每条染色体上有一个DNA分子,包含许多个基因D.基因是包含遗传信息的DNA片段12、下列人体细胞中,一般不存在成对基因的细胞是A.精子细胞B.受精卵C.神经元D.卵细胞13、生物小组探究“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并获取了实验数据;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次数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时间2分37秒1分46秒54秒A.小鼠“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多,用时就越多B.在C三处放置食物,小鼠走迷宫用时会减少C.小鼠用时越来越少,说明其学习能力越来越强D.小鼠一旦学会走迷宫,就不会忘记14、下列雏鸟中,出壳后不久就能自行觅食的有()A.鸡B.鸭C.麻雀D.家鸽15、下列物质是抗生素的是(多选)()

A.红霉素。

B.青霉素。

C.胰岛素。

E.肾上腺激素。

E.肾上腺激素。

16、在下列生物中;属于真菌的是()

A.酵母菌。

B.枯草杆菌。

C.乳酸菌。

D.蘑菇。

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8题,共16分)17、青春期发育的特点是:⑴身高和体重____;⑵脑和内脏的功能趋于____;⑶性发育和____。18、初夏的黄河口,景色迷人.风吹芦苇,绿波荡漾,水草依依,随风摇曳;欢快的鱼儿在水草问自由嬉戏。清脆的鸟鸣从苇丛中阵阵传出;野兔贪婪地享受着美味,不时晃动着警觉的耳朵.当鹰在天空出现的瞬间,水鸟、野兔迅速地躲藏起来,顷刻间,这里变得十分静谧.请分析回答:(1)上述情景是黄河口自然保护区常见的一幕,作为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在组成成分上除了上述场景中的植物和动物,还应包括分解者和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3)湿地生态系统中,鹰的数量远远少于野兔的数量.,原因是能量在沿食物链传递过程中是_______________。(4)野兔的体色一般为灰黄色,有利于逃避敌害,这种现象说明生物能够_______________.(6)与农田生态系统相比,湿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19、男性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为和。20、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都是成对存在的,每对染色体都是一条来自父方,另一条来自母方.____(判断对错)21、如果枝条过高,最好采用将土堆高的方法进行压条.____.22、无性生殖可以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____.23、现在科学家利用生物(如动物)做____,通过对动物的____进行改造,生产人类所需要的某些物质,这就是生物反应器.24、培养细菌和真菌时,将配制好的培养基进行高温灭菌并____后,才能使用,其原因是细菌和真菌的生存需要适宜的____.评卷人得分四、解答题(共3题,共15分)25、根据伸肘动作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

(1)伸肘时①处于_____(填“收缩”或“舒张”)状态。(2)任何一个动作,都不是由一块骨骼肌独立完成的,而是由多组肌群在______系统的调节下,相互配合、共同完成。(3)人________(填“是”或“不是”)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26、如图是蝗虫的外形图,据图回答:

(1)它的身体分为[A]______、[B]______[C]______三部分;(2)蝗虫体表的外骨骼可以起到防止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3)蝗虫共有______对足和______对翅.(4)蝗虫和蜈蚣的形态差异很大,但在分类上它们同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______动物.(5)将蝗虫胸部、腹部插入水中,过一段时间蝗虫死亡,这是因为蝗虫呼吸时气体出入身体的门户______被淹没所致.27、请仔细观察如图;回答问题:

(1)如图表示的是染色体和基因的关系.

其中①是______;②是______;③是______.

(2)决定人是否有耳垂是由②上的______决定的.

(3)人体细胞产生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______条.

评卷人得分五、其他(共3题,共24分)28、【题文】在五个相同的瓶子中分别装入等量的下表所示的相应物质;并搅拌均匀,在瓶口处套上一个挤瘪的气球。把五个瓶子同时放在一个不通风的环境中,放置一段时间。

。装置。

物质。

温度。

现象。

水+白砂糖+酵母菌。

22-30℃

有气泡产生;气球胀大了。

水+白砂糖。

22-30℃

没有气泡产生;气球是瘪的。

水+酵母菌。

22-30℃

没有气泡产生;气球是瘪的。

水+白砂糖+酵母菌。

0℃

没有气泡产生;气球是瘪的。

水+白砂糖+酵母菌。

100℃

没有气泡产生;气球是瘪的。

(1)试管①有气泡产生的原因是____。

(2)在上述实验中;①和②是一组对照实验,探究的是的作用;你作出的假设是____。

(3)如果探究白砂糖是酵母菌所需的营养物质;可以选择两支试管为一组。

(4)除此之外;请你再从表中选出一组对照实验,你选取此两组作为对照实验,准备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瓶口闻到了酒味;证明酵母菌可以把白砂糖中的葡萄糖转化为____。

(6)你如何鉴定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______________。29、【题文】(10分)为了验证酵母菌的发酵作用;李娜同学做了如下的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一定量的干酵母和蔗糖放入右图中的瓶内;并加入一些温开水,摇匀。

②将一只未充气的小气球套在瓶口上(如图)。

③将瓶子放在教室内的窗台上(或温暖的地方);每天观察瓶中的情况。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瓶中的液体会有什么现象发生?____

(2)套在瓶口上的小气球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

____

(3)要将瓶中的水、酵母菌、蔗糖充分摇匀的原因是:____

(4)为什么要将瓶子放在温暖的地方?____

(5)上述实验在日常生活中有何应用?试举例说明。____。30、【题文】(6分)在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的实验时;某实验小组的实验设计如下:在甲;乙、丙三个玻璃缸中,分别注入三分之二容积的水。取三条活鲫鱼,分别放入三个鱼缸中,其中甲、乙玻璃缸中的鱼捆住不同的鳍,请预测实验结果并回答:

(1)甲图中的鱼捆住了____鳍,观察甲缸中的鱼,你将会看到的现象是____。

(2)乙图中的鱼捆住了____鳍。观察乙缸中的鱼,你将会看到的现象是____。

(3)丙图中的鱼起____作用。

(4)你们认为在捆绑鱼鳍时应注意什么?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B【分析】试题分析:人体的发育是从一个细胞受精卵开始的,受精卵的形成标志着一个新生命的开始,胎儿的出生是新生命来到人世间的开始。B正确考点:本题考查人体发育知识,人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而非胎儿出生,这是两个根本不同的起点,不能混淆,意在考查考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解析】【答案】B2、B【分析】

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功能如图所示:

人的唾液属于体液;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其中的溶菌酶能够破坏细菌的细胞壁,使细菌溶解,因此人的口腔黏膜,有时会被自己咬破,但不容易发炎.

故选:B

【解析】【答案】人之所以能够在具有许多病原体的环境中健康的生存;是因为人体具有保卫自身的三道防线;人体通过这三道防线与病原体作斗争,使疾病得到痊愈,并且使人体获得抵抗病原体的免疫力.

3、B【分析】

英国博物学家赫胥黎用比较解剖学;胚胎学、古生物学等方面的知识;详细阐述了动物和人类的关系,论定了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首次提出了人猿同祖论.发现的埃及古猿头骨化石来看,门齿很小,像现代人.犬齿和古猿差不多,比较大,这是人类起源于古猿最直接的证据.

故选:B

【解析】【答案】此题主要考查的是部分生物学家的生平事迹;可借助于查阅相关的资料.

4、A【分析】解:A;小鸟在树上唱歌;小鸟是鸟类属于生物,树是植物属于生物,符合题意;

B;机器人玩具在地板上走来走去;机器人不是生物,不符合题意;

C;青蛙在池塘里鸣叫;只有青蛙是生物,不符合题意;

D;蚯蚓在土壤里钻洞;只有蚯蚓是生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生物的特征:(1)生物生活需要营养.植物的营养: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的营养: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例如:绿豆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金钱豹捕捉猎物。

(2)生物能进行呼吸.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例如:鲸呼气时产生雾状水柱.

(3)生物都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动物和人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例如: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含羞草叶片受刺激会合拢.

(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如:蘑菇能从小长大;种子的萌发、母鸡生蛋等等.

(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现象.生物在生殖过程中;能将自身的遗传物质传递给后代,后代个体也会产生各种变异,因此,生物的各个物种既能基本上保持稳定,又能不断地进化.

(7)除了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生物的特征是区分生物与非生物的依据.生物具有生物的主要特征;非生物不具有生物的主要特征.【解析】A5、D【分析】解:A;泪腺、汗腺有导管;属于外分泌腺,不属于内分泌腺的说法,A错误;

B;胃腺把分泌物排到胃腔;肠腺把分泌物排到肠腔,进行消化食物,而不是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所以都属于外分泌腺,B错误;

C;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它们的分泌物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并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C错误;

D;各种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都参与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D正确。

故选:D。

人体内的腺体包括内分泌腺和外分泌腺;人体内的内分泌腺有多种;主要有垂体;甲状腺、胸腺、肾上腺、胰岛、性腺等,它们共同组成了人体的内分泌系统。分析解答。

关键是区分内分泌腺和外分泌腺,并掌握主要的分泌腺和外分泌腺。【解析】D6、A【分析】

出芽生殖;即芽殖是酵母菌最常见的繁殖方式.在良好的营养和生长条件下,酵母生长迅速,这时,可以看到所有细胞上都长有芽体,而且在芽体上还可形成新的芽体,所以经常可以见到呈簇状的细胞团.芽体的形成过程是这样的:在母细胞形成芽体的部位,由于水解酶对细胞壁多糖的分解,使细胞壁变薄.大量新细胞物质--核物质(染色体)和细胞质等在芽体起始部位上堆积,使芽体逐步长大.当芽体达到最大体积时,它与母细胞相连部位形成了一块隔壁.隔壁的成分是由葡聚糖;甘露聚糖和几丁质构成的复合物.最后,母细胞与子细胞在隔壁处分离.于是,在母细胞上就留下一个芽痕酵母可以通过出芽进行无性生殖,也可以通过形成子囊孢子进行有性生殖.无性生殖即在环境条件适合时,从母细胞上长出一个芽,逐渐长到成熟大小后与母体分离.在营养状况不好时,一些可进行有性生殖的酵母会形成孢子(一般是四个),在条件适合时再萌发.因此成熟的酵母菌细胞向外突起产生芽体,芽体长大后脱落,从而发育成新个体.这种生殖方式叫出芽生殖.

故选:A.

【解析】【答案】由亲本产生的有性生殖细胞;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有性生殖;无性生殖指的是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7、A【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关门窗防病毒不能有效预防禽流感;反而使室内空气不流通易于细菌滋生,A不正确;

BCD;戴口罩少聚会、勤洗手讲卫生、多运动强体魄;都是预防禽流感的有效措施,BCD正确.

考点:传染病的预防措施.【解析】【答案】A8、A【分析】【解答】水生动物有很多,包括鱼类、原生动物、腔肠动物、软体动物、甲壳动物、两栖动物和哺乳动物等,它们的形态各异,但由于在水中受水生环境的影响,它们的运动方式有:爬行、游泳、倒退、漂浮等,但在水生动物中鱼类占主要位置,它们的运动器官是鳍,其主要的运动方式是游泳。【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鱼适于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记住所学的知识,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二、多选题(共8题,共16分)9、ACBD【分析】【解析】试题分析:A、是人工选择了奶牛中的有利变异,产奶量高,属于自然突变,B、是利用太空射线诱导普通甜椒种子发生了变异,属于诱变育种,C、是利用了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使基因重组,产生稳定的、可以遗传的、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属于杂交育种,D、是改变环境引起的花生大小的变异,属于染色体变异。考点:此题考查的是育种的遗传学原理。【解析】【答案】ACBD10、BC【分析】解:A;这种育种方法属于诱变育种;A错误;

B;植物种子上天后;在太空环境下,由于失重和宇宙射线影响,种子发生了遗传性基因突变,改变了种子的遗传物质,产生了可遗传的变异.B正确;

C;太空樱桃的花只有5个花瓣这属于一种变异现象;C正确;

D;“太空樱桃”表现出来的性状是由遗传物质改变造成的;属于可遗传的变异,D错误.

故选:BC

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突变会使转录形成的密码子改变,导致翻译形成的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改变,进而使生物的性状发生改变.

“太空樱桃”表现出来的性状是【解析】BC11、CD【分析】解:A;每种生物的体细胞内都含有一定数量的结构不同的染色体;这些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分开,因此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不成对,A错误;

B;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B错误;

C;一条染色体有一个DNA分子组成;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C正确;

D;DNA分子上具有特定遗传效应的片段是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D正确.

故选:CD.

染色体是细胞核内的容易被碱性颜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是遗传物质的载体,它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即双螺旋结构;DNA分子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能够决定生物的某一性状的片段叫做基因.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染色体、DNA、基因的关系.【解析】CD12、AD【分析】【分析】此题考查了人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明确染色体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规律是解决此题的关键。【解答】人的生殖过程中,体细胞中的成对的基因随成对的染色体分开而分开,分别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中。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后,基因随染色体的成对而成对,又恢复到体细胞中的基因和染色体数目。因此,受精卵、神经元(体细胞)中的基因成对存在。生殖细胞精子细胞和卵细胞中的基因不成对。故AD符合题意。故选AD。【解析】AD13、AD【分析】解:A;据表中数据可见:小鼠“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多;用时就越少,A错误;

B;在A、B、C三处放置食物;引导小鼠靠气味走迷宫用时会减少,B正确;

C;据表中数据可见:小鼠用时越来越少;说明其学习能力越来越强,C正确;

D;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成长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这种行为会消失,D错误.

故选:AD

动物的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不同的动物,学习能力是不同的.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形态结构越复杂,学习行为就越复杂.反之,动物越低等,形态结构越简单,学习行为就越简单,尝试与错误的次数就越多.学习行为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形成的,能使动物更好的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关键知道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活动.【解析】AD14、AB【分析】解:早成雏从鸟蛋里孵出来时身体外表已长有密绒羽;眼已张开,在绒羽干后,就随母鸟找食.晚成雏出壳时还没充分发育,身体外表没有或只有很少绒羽,眼不能张开,需要由母鸟衔虫喂养.鸡;鸭、鹅、大雁的雏鸟为早成雏,燕子、家鸽、麻雀等的雏鸟为晚成雏.

故选:AB

鸟类根据孵化后是否由亲鸟继续育雏可分为早成鸟(早成雏)和晚成鸟(晚成雏).

晚成雏完全靠母鸟衔食饲养的现象叫育雏,在育雏期间鸟类会吃掉大量的林业害虫,故鸟类被称为农林卫士.【解析】AB15、AB【分析】

有的真菌能引起多种疾病;有的真菌却可以产生杀死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这些物质被称为抗生素,抗生素可以用来治疗相应的疾病.如青霉素是一种著名的抗生素,它是由真菌中的青霉菌产生的,可以治疗多种细菌性疾病.此外,红霉素;链霉素等都是常见的抗生素的例子.胰岛素和肾上腺素都属于激素.可见AB符合题意.

故选:A;B

【解析】【答案】此题考查的是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据此作答.

16、AD【分析】

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真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叶绿体.因此细菌与真菌的根本区别在于真菌具有成形细胞核,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DNA集中的区域.酵母菌、蘑菇属于真菌;枯草杆菌乳酸菌属于细菌.

故选:A;D.

【解析】【答案】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细菌与真菌的区别.解答时可以从细菌真菌的结构方面来切入.

三、填空题(共8题,共16分)17、突增完善性成熟【分析】【解答】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其中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其次是体重增加,另外,神经系统和心;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显著增强,脑的功能也趋于完善,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其次性发育和性成熟也是青春期的重要特征,从图中可以看出,神经系统和生殖系统与身体总发育是基本一致的,神经系统从以出生就迅速发育,到青春期就趋于平稳,而是功能增强,生殖系统发育的高峰期是从青春期开始的。

故答案为:(1)突增(2)完善(3)性成熟。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青春期发育的特点。18、(1)非生物成分。

(2)食物链食物网(3)逐级递减的。

(4)适应环境。

(5)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分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的特点,生物适应环境,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食物链的结构,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解答】

(1)生态系统由生物成分和和非生物成分组成。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分、土壤等;为生物提供能量、营养和生存空间。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文中芦苇、水草是生产者、鱼、水鸟、野兔、鹰等动物是消费者,因此作为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在组成成分上还应包括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

(2)在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不仅养活了自己,还为动物的生存提供食物,属于生产者。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食物链,食物链相互交织构成食物网。因此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

(3)能量在沿食物链传递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营养级越高,能量程中消耗越多。鹰处在食物链的顶端,因而鹰的数量远远低于野兔的数量。因此,湿地生态系统中,鹰的数量远远少于野兔的数量,原因是能量在沿食物链传递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

(4)动物必须适应性环境才能生存.野兔的体色一般为灰黄色;与环境相似,有利于保护自己逃避敌害,这种现象说明生物能够适应环境。

(5)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平衡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由于这种调节能力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这种能力就越强,反之,就越弱;与农田生态系统相比,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因此,湿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强。因此,与农田生态系统相比,湿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强,原因是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解析】(1)非生物成分。

(2)食物链食物网(3)逐级递减的。

(4)适应环境。

(5)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19、略

【分析】试题分析:男性体细胞内的染色是组成为22对常染色体+XY,其中XY为一对性染色体,男性在形成生殖细胞精子时,成对的染色体要分开,故形成的精子中染色体组成有两种:22条常染色体+X和22条常染色体+Y,而女性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是22对常染色体+XX,在形成生殖细胞卵细胞时,成对的染色体要分开,形成的卵细胞染色体组成为一种:22条常染色体+X,故男性生殖细胞染色体组成的是22条常染色体+Y或22条+YX。考点:本题考查的是人的性别遗传。【解析】【答案】22条+X22条+Y20、略

【分析】

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分开,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因此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比体细胞中的少一半,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体,体细胞染色体数目成对的,因此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是成单的.由精子与卵细胞相融合形成的受精卵的染色体数又恢复到父母的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因此生物体细胞中的每一对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包含了父母双方的遗传物质;并且又恢复到父母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这说明上下代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一定的.

故答案为:√

【解析】【答案】此题考查的是子代染色体的来源.可以从生长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方面来切入.

21、略

【分析】

将植物的枝;蔓压埋于湿润的基质中;待其生根后与母株割离,形成新植株的方法.又称压枝.成株压条率高,但繁殖系数小,多在用其他方法繁殖困难,或要繁殖较大的新株时采用.压条与嫁接不同,枝条保持原样,即不脱离母株,将其一部分埋于土中,待其生根后再与母株断开.因此,如果枝条过高,最好采用将土堆高的方法进行压条.

故答案为:√

【解析】【答案】本题考查的是植物的无性生殖;植物的无性生殖的形式有嫁接;压条、扦插等,据此答题.

22、略

【分析】

无性生殖指的是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分为分裂生殖(细菌及原生生物);出芽生殖(酵母菌、水螅等)、孢子生殖(蕨类等)、营养生殖(草莓、匍匐茎等),具有保留母本优良性状、缩短植物生长周期、实现生物的快速繁殖的作用.

故答案为:√

【解析】【答案】由亲本产生的有性生殖细胞;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有性生殖;无性生殖指的是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23、略

【分析】

生物反应器指的是:利用生物(如动物)做“生产车间”;通过对遗传基因进行改造,生产人类所需的某些物质,这就是生物反应器,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是目前应用最理想的生物反应器.例如:将控制人乳铁蛋白的基因转入到奶牛的体内,利用奶牛的乳房作为生产车间,产的牛奶中含有人乳铁蛋白.

故答案为:生产车间;遗传基因。

【解析】【答案】此题考查的是生物反应器的概念.

24、冷却温度【分析】【解答】解:将配制好的培养基平铺在两个培养皿中进行高温处理;冷却后使用.原因是细菌和真菌的生存需要适宜的温度.

【分析】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方法:配制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将配制好的培养基高温灭菌后冷却;接种;恒温培养;观察.四、解答题(共3题,共15分)25、(1)收缩

(2)神经

(3)是【分析】【分析】此题考查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的有关知识。熟知动物运动产生的过程以及社会行为的特征是解题关键。【解答】(1)当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时,肘部弯曲;当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时,肘部伸展。图中①时肱三头肌,所以伸肘时①处于收缩状态。(2)运动系统主要是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的。运动的产生要靠故、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的相应部位就会产生运动。所以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还需要其他如神经系统的调节。

(3)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人是营群体生活的,而且具有社会行为的特征,所以人也是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

【解析】(1)收缩(2)神经(3)是26、(1)头部胸部腹部

(2)体内水分蒸发

(3)三二

(4)节肢

(5)气门【分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蝗虫的结构特点。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知蝗虫适于陆地生活的结构特点。【解答】图中a触角,b中足,c后足,d翅,蝗虫的身体分为A头部、B胸部、C腹部三部分。(1)蝗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生有触角和口器以及单复眼,胸部是蝗虫的运动中心,蝗虫的腹部是蝗虫呼吸、生殖中心。故它的身体分为A头部、B胸部、C腹部三部分。

(2)蝗虫生活在陆地上,体表有外骨骼可以起到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的作用,还能防止水分散失。故蝗虫体表的外骨骼可以起到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

(3)蝗虫的胸部生有足三对,分别为前足、中足和后足,足分节,后足发达,适于跳跃;另外蝗虫还有两对翅,前翅革质、狭长,有保护作用,后翅柔软宽大,适于飞行。故蝗虫共有三对足和两对翅。

(4)蝗虫和蜈蚣的形态差异很大,但它们的身体有许多体节构成,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可以起到保护和支持,以及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的作用,触角和足也分节,所以都属于节肢动物。

(5)在蝗虫的胸部和腹部有排列比较整齐的小孔为气门,是气体进入蝗虫体内的门户,和蝗虫体内的气管相通,在气管处进行气体交换。所以将蝗虫胸部、腹部插入水中,过一段时间蝗虫死亡,这是因为蝗虫呼吸时气体出入身体的门户气门被淹没所致。【解析】(1)头部胸部腹部(2)体内水分蒸发(3)三二(4)节肢(5)气门27、略

【分析】

图示中;[1]是染色体,[2]是双螺旋结构的DNA分子,[3]是蛋白质.

(1)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做[1]染色体;它是由[2]DNA和[3]蛋白质两部分组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呈双螺旋结构.一条染色体上包含一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包含有多个基因,基因是DNA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遗传片段.每一种生物细胞内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染色体在体细胞中的数目是成对存在的.但是,染色体在精子和卵细胞中是成单存在的.如人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为23对,它的精子和卵细胞中的染色体为23条.

(2)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因此决定人是否有耳垂是由②DNA上的基因决定的.

(3)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分开,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因此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比体细胞中的少一半,正常人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3对,因此人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是23条.

故答案为:

(1)染色体;DNA;蛋白质;

(2)基因;

(3)23.

【解析】【答案】此题考查染色体和基因的关系;染色体的组成,基因决定性状,染色体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分析解答.

五、其他(共3题,共24分)28、略

【分析】【解析】

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探究“糖对酵母菌活性的影响”的实验和酵母菌的营养方式以及酵母菌的生存条件.解答从发酵现象;酵母菌的作用;确定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等方面切入.

解答:解:(1)酵母菌在温度适宜时;葡萄糖被彻底分解为二氧化碳;水、大量能量(蒸馒头、面包的原理).所以有气泡产生.

(2)①和②作为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酵母菌,其他条件都相同,因此探究的是酵母菌的作用.酵母菌能将有机物(糖;葡萄糖)分解,产生气体(二氧化碳),以此作出假设.

(3)酵母菌的营养方式是异养(腐生).酵母菌在温度适宜时;葡萄糖被彻底分解为二氧化碳;水、大量能量(蒸馒头、面包的原理).糖是酵母菌的“食物”.①③两支试管为一组,不同的是①有白砂糖,③没有白砂糖,因此可选①③两支试管为一组探究白砂糖是酵母菌所需的营养物质.

(4)①④或①⑤的温度不同;因此可以探究酵母菌的生活(生长;繁殖)需要适宜的温度.

(5)在无氧的条件下;酵母菌分解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并释放较少的能量,因此在瓶口闻到了酒味.

(6)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如果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

(1)酵母菌分解白砂糖中的葡萄糖(或有机物);产生气体(或二氧化碳)

(2)酵母菌要点:酵母菌能将有机物(糖;葡萄糖)分解;产生气体(二氧化碳)

(3)①③(4)①④或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