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湘教新版选择性必修3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553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学好历史需要具备宏观的视野。古希腊思想家理解和解释世界的角度不是一成不变的,变化的趋势是A.宗教和神话——自然——人B.自然——宗教和神话——人C.自然一一人一一宗教和神话D.人——自然——宗教和神话2、下图是1983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葡萄牙贝伦塔;在大航海时代,它是航海家们的起点。对这一建筑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它由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B.它是葡萄牙的骄傲,也是人类的共同财富C.它受《世界遗产公约》的保护D.它具有真实性,但不一定具备完整性3、下列表示时间的方式中,明显不同的一项是A.文景之治B.贞观之治C.康乾盛世D.开元盛世4、张骞通西域后,从汉至隋,中国与西域各国的乐舞交流频繁,中国乐舞融汇了大量西域因素。唐宋以后,中国与西域乐舞交流大为减少,却与东亚的日本、朝鲜等国交流日益频繁。这一变化()A.说明唐宋与西域交往中断B.反映了东亚文化圈正式形成C.推动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D.得益于海上丝路地位的上升5、1886年到1894年,上海格致书院设计的考课命题有:“《墨子》经上及说上,已启西人所言历学、光学、重学之理,其条举疏证以闻”“华人讲求西学用华文用西文利弊若何论”“中外各国刑律轻重宽严异同得失考其”等。这些考课命题反映出格致书院致力于()A.传播西方科学文化知识B.促进政治变革C.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D.宣传民主科学评卷人得分二、判断题(共1题,共2分)6、史实:荷马史诗反映了前11—前9世纪希腊的社会面貌;人物形象生动,语言简练朴实。
推论:荷马史诗是欧洲第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三、材料分析题(共8题,共16分)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古典时代各文明之间相互交流。
地区间主要的物质性联结是商业联络;虽然商业联结不是唯一的联结。这是一个不仅货物流通各地,而且也是身怀技艺;携带植物的人们四处漂移的时期。当时,交换的范围有多广阔,可由以下事实来表明。在这一时期里,印度最先种养的棉花、甘蔗和鸡传播到了中国和西欧。中国在这些世纪里第一次获得了葡萄藤、苜蓿、细香葱、黄瓜、无花果、芝麻、石榴树和胡桃树;作为报答,中国人将自己的橘树、桃树、梨树、牡丹、杜鹃花、山茶和菊花传给了欧亚其它地区。与此同时,技术方面也发生了相似的交流。水车这一重大发明的传播情况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西亚的第一部水车是在本都国王米思里代蒂统治期内诞生的,约于公元前65年前后安装在黑海南岸;中国的第一部水车是其后不久、约公元前30年制造的。这两个日期靠得太近了,水车无论是从西亚直接传到中国,还是从中国直接传到西亚,都是不可能的;而只能是由它们之间某一未为人知的中间发源地传往两地。欧亚各地区的这种相互影响,是古典时代这些世纪里地方贸易和长途贸易全面繁盛的结果。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上)阅读材料,简述欧亚之间交流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说明欧亚之间交流的总趋势。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3年;美国拉上英国,绕开联合国安理会,单方面对伊拉克实施军事打击。出师的借口是伊拉克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暗中支持恐怖分子,实则是趁机清除反美的萨达姆政权。这场战争致使16.2万伊拉克人丧生,数百万平民沦为难民。
材料二2015年9月2日;年仅3岁的叙利亚小难民艾兰·库尔迪在偷渡途中溺死,遗体俯卧在土耳其伯顿海滩上的照片顷刻间传遍世界,引发了山呼海啸般的反应和同情。一时间,“救救难民”成了席卷欧洲乃至世界的“政治正确”。然而仅仅10多天后,这种“一边倒”的“政治正确”却出现了迅速而微妙的变化:许多不久前才表示对难民“有条件接纳;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接纳”的欧洲国家,如今正迫不及待“关门大吉”。
——《欧洲难民问题的来龙去脉》(1)根据材料一;难民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按这则材料,哪一国家应该在这一问题上负责?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对待难民问题,材料二中前后态度有何变化?为什么难民问题不能得到根本解决?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7世纪,中俄贸易以中国的棉丝为主。18世纪后半叶,俄国棉纺织业发展进步,饮茶也在俄国普及,中国的茶叶输出量迅速增长。闽茶经汉口北上至河北张家口,经库伦(今乌兰巴托)至恰克图后由俄商贩运至俄国内地,行程近10000里,历时近半年,这一贸易路线被称为“万里茶道”。1812年,拿破仑战争导致俄罗斯社会动荡,对中俄茶叶贸易造成冲击。1853年,中国产茶省区的道路被起义军占领,茶路受阻导致闽茶价格上涨。部分商人将较为便宜的两湖(湖南、湖北)茶掺入闽茶贩运至恰克图。出乎意料的是,两湖茶非常对俄国人的口味。闽茶向俄輸出遇到的阻隔和两湖茶的登场,使汉口成为中俄茶叶贸易路线之中枢至1894年,汉口直接装运出口的茶叶为14.7万担,其中俄商贩运的茶叶量占输出总量的85%,汉口外贸市场为俄罗斯所独占。——摘编自宋时磊、刘再起《晚清中俄茶叶贸易路线变迁考以汉口为中心的考察》材料二1950年,苏联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20世纪50年代,苏联政府对中国援建156家工业企业,涉及化工、冶金、石油机械、电力、建筑等领城。中国政府主要以补偿贸易的方式用农产品和原材料进行清偿。1950~1960年,苏联从中国进口的生铁占其进口总额的90.5%,锡占比98.8%,肉和肉产品占比54.5%,大米占比76.7%。1981~1989年,中国向苏联出口肉和罐头60万吨、生丝8000吨:同期,中国从苏联进口11.9万辆汽车.57架飞机。780万吨钢材和生铁,1700立方米锯材、原木和纸材,370万吨尿素。——摘编自李新、张宇熙《中俄经贸合作70年:经验与教训》(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7世纪至19世纪末中俄茶叶贸易的趋势及影响这一趋势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50~80年代中苏贸易商品结构的变化,并谈谈对中苏贸易发展的认识。10、阅读材料,完成相关要求。材料1912年,国立历史博物馆筹备处成立,1926年定名为国立历史博物馆,正式对公众开放。当时,部分人士看到电影、幻灯等新技术的重要作用,遂提出将展览和相关内容拍摄制作成幻灯片和电影,面向公众放映。1932年,历史博物馆先后筹办了“明清重要档案”“洪承畴遗物及史料”“明代倭寇史料”等展览。总体上,民国时期的历史博物馆发展缓慢。1951年,中央政府发布《对地方博物馆的方针、任务、性质及发展方向的意见》,明确提出:“博物馆事业的总任务是进行革命的爱国主义的教育。通过博物馆使人民大众正确的认识历史、认识自然、热爱祖国、提高政治觉悟与生产热情。”为贯彻指示精神,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借鉴苏联博物馆的模式,设立群众工作部担负起社会教育工作,开展宣传讲解、对外服务和联络。1966年,中国历史博物馆闭馆停业,改革开放后重新恢复运行。2003年,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组建成中国国家博物馆,现有藏品数量143万余件,涵盖古代文物、近现当代文物、艺术品等多种门类,藏品系统完整,历史跨度巨大,材质形态多样,具有独特鲜明特点,成为一座历史与艺术并重、集收藏、展览、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国家博物馆。——摘编自王京《1912—1966年中国国家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工作》等资料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民国时期历史博物馆发展的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新中国的博物馆事业。11、世界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1)将下列“世界文化遗产”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填字母)
(2)将下列“世界文化遗产”与示意图中的文明区域相匹配。(填字母)
(3)你如何看待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718—世纪是闽南人海外移民的高潮时期,也是台湾移民社会形成和发展时期。16台湾移民以闽南人为主,可说是闽南社会在海峡对岸的延伸。推动闽南人移民海外的内因是明中叶以来的人口压力,而17世纪中叶,欧人东来以后带动的商贸和东亚、东南亚沿海地区的开发使对中国商贩和劳力的需求大增,则是吸引闽南移民的拉力。在整个18—世纪,始终存在着华人海上商贸和海外移民的互动。闽南人冒险、重商的人文精神,则是使这种推力与拉力作用得以实现的主观原因。17——摘编自庄国土《海贸与移民互动:18—世纪闽南人移民海外原因探析》美国是一个移民大国,目前在其广袤的国土上居住了100材料二美国是一个移民大国,目前在其广袤的国土上居住了100.多个民族。早在北美殖民地时期,就有多万来自西欧和北欧的移民涌入新大陆,这批最早的移民及其后裔构成1607了美利坚民族的主体,而其中英国人占了多数。他们说英语,奉行英国的习俗和文化,他们对美语、美利坚民族、美国文化的形成及社会经济生活的诸多方面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776——摘编自向玮《浅析北美殖民地时期的英国移民(
(1)根据材料一;概括17—18世纪闽南人移民海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18世纪英国人移民北美殖民地的影响。—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状况。
。时间。
1500—1850年。
1850—1945年。
1945—2000年。
主要移出地。
欧洲;非洲。
欧洲;亚洲。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主要移入地。
美洲。
美洲。
西欧;北美洲、大洋洲。
人口迁移数量。
至1850年;黑奴约为1500万,为白人移民的4—5倍。
1846—1924年欧洲移出4800万;1834—1941年亚洲移出1200—3700万。
1960年迁移人口为325万;1974年为947.5万,1985—1990年年增长率为2.59%
——据邬沧萍主编《世界人口》等编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的基本趋势。
材料二20世纪20年代;美国实行移民限额制度,严格限制外来移民,甚至将50万墨西哥移民逐回墨西哥。二战期间尤其是美国参战后,为了满足国内对劳动力的迫切需求,1942年,美国先后同墨西哥等国签订了引进劳动合同的协议。同时,鉴于中美同盟;抗击日本,1943年,废除了所有的排华法案,每年给予中国105名移民限额。二战结東后,美国决定把移民制度同共产党的实际策略对立起来。1952年颁布的《外来移民与国籍法》中加强了对移民的政治甄别和管理,禁止共产党人入境。20世纪60年代,随着黑人民权运动的高涨,美国颁布《外来移民与国籍法修正案》,禁止任何政府官员以国籍、种族和宗教为由歧视移民。该法案生效后,引发了包括中国人在内的移民美国的热潮。1990年颁布了新的移民法,进一步放宽移民的限制。
——摘编自梁茂信《美国移民政策研究》(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美国移民政策变化的趋势,并分析影响移民政策变动的原因。
材料三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资金;信息、技术、劳动力在全球范围内加速流动。从改革开放初期的“洋插队”到90年代的“闯东欧”,中国海外移民人数发展迅速。2000-2005年,美国出现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移民潮,有35.5万中国人移民美国。海外移民的增长,迅速改变了海外华人的结构,其从业范围也在向多元化发展。1993年完全放开自费留学以后,出国接受国际化教育的中国学生大幅度增加。据教育部统计,自1978年至2004年底,中国出国留学人员累计达81.49万人,留学国别108个。留学回国人员总数为23.29万人,约占出国留学人数的.95%。有相当一部分中国留学生通过留学途径转变为国际移民。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78年以来中国海外移民的特点,并说明中国海外移民的影响。14、扩张之路。
美国在19世纪末的扩张。
问题:
(1)根据以上材料;美国的扩张呈现出哪些特点?
(2)美国实行扩张政策的前提是什么?
(3)美国扩张战略在20世纪初取得了何种成果?评卷人得分四、论述题(共2题,共20分)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摘编自何芳川、万明《古代中西文化交流史话》请从上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文化交流的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中外关联,史论结合)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昆曲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它毕竟不同于其他一般的文化遗产,它之所以能够在我国首批人类非物质文化代表作的评比中脱颖而出,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昆曲深厚的文化内涵,悠久古雅的艺术气质,唯美精致的艺术表现手法,能够感召与震撼人们心灵与情绪的思想艺术境界。从这个方面看,昆曲的唯美精神,昆曲的艺术魅力,就是她自身的文化自信的具体体现。所以,我们今天要守护昆曲,就必须坚持对昆曲的这份文化自信。
——陈学凯《遗产守护与昆曲的文化自信》关于昆曲,陈学凯认为我们今天要守护昆曲,就必须坚持对昆曲的这份文化自信。请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一观点加以论述。评卷人得分五、简答题(共3题,共12分)17、历史语境中的语言和文化。
材料二16世纪;英语主要是英格兰人的语言。到18世纪中后期,英语已扩展到英国的殖民地,并在国际商贸活动中广泛使用。二战后,英语逐渐超越其他语言,成为科教领域和众多国际组织的通用语言,被称为语言的“日不落帝国”。
(2)阅读材料二,分析英语发展成为语言的“日不落帝国”的历史原因。18、阅读材料,探讨在西方文化及价值观冲击下,中国青少年应该如何把握思想观念的定位。19、美国将选择孔子代表“世界传统的一部分”的合理性何在?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A【分析】【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古希腊思想家理解和解释世界的角度由宗教和神话到自然再到人,人文主义起源于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对人的价值的阐述,故选A;BCD不符合古希腊思想家理解和解释世界的角度的发展顺序,排除。
【点睛】2、D【分析】【详解】
既然葡萄牙贝伦塔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它肯定就是由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的,故A正确;葡萄牙贝伦塔反映了大航海时代,葡萄牙为新航路开辟作出的贡献,所以它是葡萄牙的骄傲,也是人类的共同财富,故B正确;既然葡萄牙贝伦塔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它自然也就受到《世界遗产公约》的保护,故C正确;既然葡萄牙贝伦塔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那么它就具有真实性和完整性,故D错误;根据题干要求应选择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故符合题意的选项应为D,排除ABC。
【点睛】
注意关键信息:认识不正确。结合所学评选《世界遗产名录》的标准分析解答。3、A【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景之治属于庙号表述,而贞观之治、康乾盛世及开元盛世属于年号表示,因此A正确,BCD排除。故选A。4、D【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题干信息,西汉张骞通西域,开辟丝绸之路,便利了中国与西域各国的交流。唐朝中期以后,丝绸之路在东西交通中的重要性渐趋下降,“海上丝绸之路”日益活跃,便利了中国与东亚的日本、朝鲜等国的交流,D项正确;唐宋受割据、战乱等因素影响,中原地区与西域交往受到影响,但并未中断,排除A项;材料主要讲唐宋时期中国对外交流情况的变化,不涉及“东亚文化圈形成”的过程,排除B项;中国与日本、朝鲜的交流属于东亚地区国家间的交流,而非东西方文化交流,排除C项。故选D项。5、A【分析】【详解】
依据材料“已启西人所言历学、光学、重学之理”,“华人讲求西学用华文用西文利弊”等信息可知,格致书院涉及的考课命题,突出体现了其对西方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视,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学习西方的科技文化知识,并不是促进政治改革,排除B项;材料侧重西方科学文化知识,并不是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排除C项;民主科学是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主要内容,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二、判断题(共1题,共2分)6、B【分析】【详解】
荷马史诗反映了前11—前9世纪希腊的社会面貌,人物形象生动,语言简练朴实,是关于荷马史诗内容的描述,不能得出荷马史诗的地位,因此史实和推论逻辑不符,错误。三、材料分析题(共8题,共16分)7、略
【分析】【分析】
【详解】
关于表现,根据材料“地区间主要的物质性联结是商业联络”、“印度最先种养的棉花、甘蔗和鸡传播到了中国和西欧中国人将自己的橘树、桃树、梨树、牡丹、杜鹃花、山茶和菊花传给了欧亚其它地区”、“与此同时,技术方面也发生了相似的交流”、“是古典时代这些世纪里地方贸易和长途贸易全面繁盛的结果”等信息可从商业联络加强、食物物种交流、技术交流、地方贸易和长途贸易全面繁盛等方面概括表现。关于总趋势,结合表现和所学知识可从欧亚文明之间联系增强、交换的范围广、交流领域多等方面概括趋势。【解析】主要表现:商业联络加强;食物物种交流;技术交流;地方贸易和长途贸易全面繁盛。
趋势:欧亚文明之间联系增强,交换的范围广,交流领域多。8、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一“对伊拉克实施军事打击”这一关键信息回答即可;第二小问,结合材料一“美国拉上英国,绕开联合国安理会”这一信息回答即可。
(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政治正确”“关门大吉”等信息回答即可;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地区冲突、民族矛盾、恐怖主义等问题依然存在。【解析】(1)原因:伊拉克战争的爆发。国家:美国。
(2)变化:由最初的愿意接纳难民到后来关闭国境不愿提供援助。原因:地区冲突、民族矛盾、恐怖主义等问题依然存在。9、略
【分析】【详解】
(1)趋势:由材料“中国的茶叶输出量迅速增长”可知;茶叶出口迅速增长;由材料“闽茶向俄輸出遇到的阻隔和两湖茶的登场”可知,出口的茶叶从闽茶变成两湖茶;由材料“汉口成为中俄茶叶贸易路线之中枢”可知,贸易路线从福建转移到湖北,汉口逐渐成为贸易中枢。
影响因素:由材料“18世纪后半叶;俄国棉纺织业发展进步,饮茶也在俄国普及”并结合所学可知,工业发展和饮茶习惯是茶叶出口迅速增加的原因;由材料“拿破仑战争导致俄罗斯社会动荡,对中俄茶叶贸易造成冲击”可知,内外战争致使的社会政局波动也是影响茶叶贸易发展的因素之一;由材料“中国产茶省区的道路被起义军占领,茶路受阻导致闽茶价格上涨”可知,地理;交通条件也是影响因素之一;另外再结合所学可从国际环境、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通商口岸的开放等因素进行分析。
(2)变化:由材料“中国政府主要以补偿贸易的方式用农产品和原材料进行清偿”“中国向苏联出口肉和罐头60万吨;生丝8000吨”可知;中国对苏联的出口从此前的农产品和原材料转向以轻纺工业品等制成品为主;由材料“中国从苏联进口11.9万辆汽车,57架飞机,780万吨钢材和生铁,1700立方米锯材、原木和纸材,370万吨尿素”并结合所学可知,相比50年代,俄国向中国出口飞机和汽车等汽车工具的出口量有所减少,而其他商品则相应增加,这说明苏联对中国的出口逐步从飞机和汽车等运输工具转向以机械设备、汽车、化肥、水泥、钢材、木材为主。
认识:结合所学可从互补、互助、互益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解析】(1)趋势:茶叶出口迅速增长;出口的茶叶从闽茶变成两湖茶;贸易路线从福建转移到湖北,汉口逐渐成为贸易中枢。
影响因素:工业发展;饮茶习惯;内外战争致使社会政局波动;国际环境;地理;交通条件;资本主义人侵;通商口岸的开放。
(2)变化:中国对苏联的出口从此前的农产品和原材料转向以轻纺工业品等制成品为主;苏联对中国的出口从飞机和汽车等运输工具转向以机械设备;汽车、化肥、水泥、钢材、木材为主。
认识:中苏贸易双方均有利益需求且利益互补;中国支持苏联战后的国际地位,苏联向中国提供军事、技术、资金援助;中苏贸易发展有利于提高中国工业化水平、促进中国经济的恢复发展,有利于巩固新中国政权;中苏贸易发展增进了中苏交流和加强了双方学习借鉴。10、略
【分析】【详解】
(1)因素:结合民国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进行分析;政治上,民国时期,长期战乱,战争破坏,政治持续动荡;经济上,特别是一战期间,经济发展,技术不断进步;文化上,我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政策上,政府的支持与推动。
(2)由材料“1951年,中央政府发布《对地方博物馆的方针、任务、性质及发展方向的意见》”“博物馆事业的总任务是进行革命的爱国主义的教育。通过博物馆使人民大众正确的认识历史、认识自然、热爱祖国、提高政治觉悟与生产热情”,可分析得出新中国初期,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博物馆事业,将其纳入革命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阵地,服务于人民和社会主义建设;由材料“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借鉴苏联博物馆的模式,设立群众工作部担负起社会教育工作,开展宣传讲解、对外服务和联络”,可得出在传承历史并借鉴苏联经验的基础上,赋予博物馆更多的社会教育功能,提高了博物馆的社会价值;由材料“1966年,中国历史博物馆闭馆停业,改革开放后重新恢复运行”,可分析得出博物馆涉及历史范畴较多,也深受政治局势影响,曾一度陷入低谷;由材料“涵盖古代文物、近现当代文物、艺术品等多种门类,藏品系统完整,历史跨度巨大,材质形态多样,具有独特鲜明特点,成为一座历史与艺术并重、集收藏、展览、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国家博物馆。”,可分析得出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水平提高,现代中国的博物馆在藏品、内涵、功能等方面有了更大的发展,具备了历史文化、革命与公共教育、国际国内交流等综合性功能,在保存和传承文化、社会教育、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解析】(1)因素:战争破坏;政治持续动荡;经济发展,技术不断进步;我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政府的支持与推动。
(2)简述:新中国初期,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博物馆事业,将其纳入革命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阵地,服务于人民和社会主义建设;在传承历史并借鉴苏联经验的基础上,赋予博物馆更多的社会教育功能,提高了博物馆的社会价值;博物馆涉及历史范畴较多,也深受政治局势影响,曾一度陷入低谷;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水平提高,现代中国的博物馆在藏品、内涵、功能等方面有了更大的发展,具备了历史文化、革命与公共教育、国际国内交流等综合性功能,在保存和传承文化、社会教育、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1、略
【分析】【详解】
(1)根据图片可知;A是秦陵兵马俑,是秦朝时期的;B是周口店遗址,是古人类遗址,属于远古人类;C是丝绸之路;D是云冈石窟,建于魏晋南北朝时期;E是澳门遗址,见证中国明朝后期被葡萄牙殖民;F是殷墟,涉及商朝历史,因此不难做出排序:①B②F③A④C⑤D⑥E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B项良渚古城是中国的;A项庞贝古城是意大利的;马丘比丘城是古印加帝国的,因此结合地图可以判断出①C②B③A
(3)结合所学可知,世界文化遗产体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有利于文化保护与传承。文化遗产是了解和研究历史的第一手(实物)资料。【解析】(1)(填字母)①B②F③A④C⑤D⑥E
(2)(填字母)①C②B③A
(3)从文化和史学研究两个视角作答。
体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有利于文化保护与传承。
文化遗产是了解和研究历史的第一手(实物)资料。12、略
【分析】【详解】
(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由材料一“推动闽南人移民海外的内因是明中叶以来的人口压力”可知;明代中期以来,闽南地区人口增多,人地矛盾突出;据材料一“16世纪中叶,欧人东来以后带动的商贸和东亚;东南亚沿海地区的开发使对中国商贩和劳力的需求大增,则是吸引闽南移民的拉力”可知,新航路开辟后,海外贸易增多,东亚、东南亚开发需要大量劳动力;据材料一“闽南人冒险、重商的人文精神,则是使这种推力与拉力作用得以实现的主观原因”可知,闽南人具有冒险、重商精神;综合材料一“在整个17—18世纪,始终存在着华人海上商贸和海外移民的互动”等信息可知,明清易代,国内政局动荡和下南洋谋生的需要。
(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据材料二“北美殖民地时期,就有100多万来自西欧和北欧的移民涌入新大陆,这批最早的移民及其后裔构成了美利坚民族的主体,而其中英国人占了多数”“他们说英语,奉行英国的习俗和文化,他们对美语、美利坚民族、美国文化的形成及社会经济生活的诸多方面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结合所学,从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等角度思考可知,英国等欧洲殖民者到达美洲,使美洲原居民遭驱赶屠杀,数量锐减,贩奴贸易等促使美国移民数量大,种群多,推动英语为主,形成了美利坚民族和美国文化,推动了新大陆的开发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英国的民主传统、政治思想和社会风俗等被带到北美,奠定了美国式民主的基础,受狭隘民族优越论影响,美国长期存在种族歧视。【解析】(1)原因:明代中期;闽南地区人口增多,人地矛盾突出;新航路开辟后,海外贸易增多;东亚;东南亚开发需要大量劳动力;闽南人富于冒险、重商精神;明清易代,国内政局动荡和下南洋谋生的需要。
(2)影响:英国等欧洲殖民者到达美洲,使美洲原居民遭到驱赶屠杀,数量锐减;奴隶贸易等促使美国移民数量大,种群多;推动以英语为主的美利坚民族和美国文化形成,推动了新大陆的开发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英国的民主传统、政治思想和社会风俗等被带到北美,奠定了美国式民主的基础,同时,受狭隘民族优越论影响,美国长期存在种族歧视。13、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趋势:根据表格人口迁移数量得出数量不断增加;根据迁出地和迁入地的信息得出范围不断扩大;从主要由发达地区向落后地区迁移;转变为主要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根据所学,还可从被强迫进行的移民活动逐渐停止分析总结。
(2)趋势:根据“严格限制外来移民”“1990年颁布了新的移民法;进一步放宽移民的限制”得出由严格限制到逐步放宽;根据“禁止任何政府官员以国籍;种族和宗教为由歧视移民”得出逐步消除种族歧视;根据“《外来移民与国籍法修正案》”得出移民制度逐渐完善。原因:根据“为了满足国内对劳动力的迫切需求”得出经济发展的需要;根据“加强了对移民的政治甄别和管理,禁止共产党人入境”得出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影响;根据“黑人民权运动的高涨”,并结合所学得出国内外形势的变化。
(3)特点:根据“中国海外移民人数发展迅速”“有35.5万中国人移民美国”;概括得出移民人数发展迅速,发达国家为主要聚集地;根据“出国接受国际化教育的中国学生大幅度增加”“有相当一部分中国留学生通过留学途径转变为国际移民”,概括得出出国留学人员增多,“留学”移民趋势扩大;根据“改变了海外华人的结构,其从业范围也在向多元化发展”得出海外华人结构改变,从业范围多元化。影响:根据材料和所学,可从海外移民对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补充作用;促进文化交流和传播;缓解中国就业压力;造成了国内人力资源的流失;移民纠纷有可能演变成国家间政治摩擦的新成因等分析总结。
【点睛】【解析】(1)趋势:数量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扩大;从主要由发达地区向落后地区迁移;转变为主要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被强迫进行的移民活动逐渐停止。
(2)趋势:由严格限制到逐步放宽;逐步消除种族歧视;移民制度逐渐完善。
原因:经济发展的需要;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影响;国内外形势的变化。
(3)特点:移民人数发展迅速;发达国家为主要聚集地;出国留学人员增多,“留学”移民趋势扩大;海外华人结构改变,从业范围多元化。
影响:海外移民对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补充作用;促进了城市的发展,有利于文化交流和传播;可以缓解中国就业压力;造成了国内人力资源的流失;移民纠纷有可能演变成国家间政治摩擦的新成因点。14、略
【分析】【详解】
试题分析。
(1)重视海上扩张;特别是1898年的扩张;从1900年贸易状况看,扩张的主要动机是追求商业利益;扩张的区域主要集中于亚太地区的日本;中国、菲律宾,主要目标是中国,通过“门户开放”政策,在中国赢得了与列强均等的机会。
(2)南北战争结束;美国维护了国家统一,吸收工业化的成果,迎来了工业化的高潮,资源丰富,发展后劲足,通过西进运动使国力大增,地理位置优越,没有卷入与列强的斗争中去,并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取代英国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
(3)总体上通过华盛顿会议在亚太取得主导地位。具体体现在一战后;美国通过《四国公约》拆散了英;日同盟,通过《五国海军协定》取得了与英国同等的制海权,通过《九国公约》保证了门户开放政策,奠定了在亚太地区的霸主地位。
考点:第一次世界大战·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华盛顿会议与华盛顿体系;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的形成·美国的扩张和强盛·南北战争。【解析】(1)水平1:能根据地图发现美国扩张的多个特点。
·重视海上扩张;扩张的主要动机是追求商业利益;扩张的区域主要集中于亚太地区;主要目标是中国,通过“门户开放”政策,在中国赢得了与列强均等的机会。
水平2:能根据地图发现美国扩张的一个特点。
其他答案:回答与材料;问题无关联性。
(2)水平1:能根据所学知识对问题进行合理解释。
·南北战争结束;美国维护了国家统一,迎来了工业化的高潮,并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取代英国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
其他答案:回答与材料;问题无关或不符合史实。
(3)水平1:能根据所学知识对问题进行合理解释。
·一战后;美国通过《四国公约》拆散了英;日同盟,通过《五国海军协定》取得了与英国同等的制海权,通过《九国公约》保证了门户开放政策,奠定了在亚太地区的霸主地位。
其他答案:回答与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全国少儿艺术夏令营参与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合作协议范本3篇
- 二零二五年度个人生物质能利用合同范本4篇
- 二零二五版投标承诺书:太阳能光伏发电设备采购合同3篇
- 放假安全教育课教案
- 2025版物流园区转包合作协议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版物业小区居民生活缴费代理服务协议3篇
- 二零二五版私人别墅买卖中介服务合同3篇
- 个人担保合同范本(2025年度升级版)
- 二零二五版体育馆场地租赁与体育用品销售合同2篇
- GB/T 18109-2024冻鱼
- 2025年八省联考数学试题(原卷版)
- 重庆市2025届高三第一次联合诊断检测英语试卷(含解析含听力原文无音频)
- 2024年日语培训机构市场供需现状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榜样9》观后感心得体会二
- 历史-广东省大湾区202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试卷和答案
- 天津市部分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
- 保洁服务质量与服务意识的培训
- 《景观设计》课件
- 腾讯人力资源管理
- 2024年安徽省高校分类对口招生考试数学试卷真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