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粤人版必修3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卢梭说:“如果有人能向我证明贵族生下就来就带着刺马针,而穷人生下来背上驮着鞍子,我才相信这种不平等是将合乎正义的。”此观点旨在说明A.人们社会地位平等B.要理性看待生活C.封建专制统治腐朽D.要建立民主政治2、近日猪肉价格不断升,引起老百姓普遍关注。在甲骨文中,人们称猪为“家”,下列甲骨文中是“冢”字的是A.B.C.D.3、1954年,苏联作家爱伦堡发表小说《解冻》。该作品一反斯大林时代的文学风格,将苏联社会生活的阴暗面展现在人们面前,发表后引起了轰动,催生了一批类似的作品,形成了蔚为壮观的“解冻文学”潮。这一文化现象A.迎合了赫鲁晓夫改革B.体现了对斯大林模式的全面批判C.深受两极格局的影响D.有利于苏联审视自身的发展道路4、如表是1949—1990年中国扫盲情况统计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左”倾导致“文革”后教育受挫B.义务教育使文盲率快速下降C.制度变迁影响教育普及程度D.市场经济体制推动教育发展5、1911年后,民国政府设立机构主办科学研究,民间科学家按专业组织起来,成立各种专业学会。此后,中国科学研究领域创办了许多专业学术期刊。自20世纪30年代开始,中国科学期刊现专业化、体制化、国际化的苗头。这反映了A.近代科学研究的组织化B.思想解放促进了科技发展C.近代科学研究氛围日盛D.中国科技发展形成了体系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3题,共6分)6、美国文学家海明威是现实主义代表作家,他的代表作是________。7、大唐盛世,国力强大,对周边地区产生了文化的辐射力,形成了以中国本土为地理中心、以中国文化为轴心的__________;宋元时期,中国的技术发明______和火药经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推动了人类历史进程。8、将下列表格填写完整。
。时期。
农书。
作者。
特点。
《氾胜之书》
原著失传。
贾思勰。
元朝。
对中国南北方的;广义的农业;全面系统地论述,并附有较完备的“农器图谱”
明朝。
重视备荒;水利等农政;热心推广番薯等高产新作物。
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5题,共10分)9、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对牛顿经典力学的否定,与量子理论一起构成现代物理学的基础。A.正确B.错误10、公元前5世纪,在希腊出现了一些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主题、研究人类反思人类自己的学者,他们被称为智者学派。A.正确B.错误11、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广泛使用,使工业革命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即“蒸汽时代”。A.正确B.错误12、史实: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
推论:标志着人类进入电气时代。A.正确B.错误13、北宋时,儒家学者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四、材料分析题(共3题,共30分)14、科技的发展对改变世界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同时也折射着世界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文主义歌颂世俗蔑视天堂;肯定“人”是现世生活的创造者和享受者,提倡科学文化,反对蒙昧主义,要求文学艺术表现人的思想感情,科学为人谋福利,教育要发展人的个性,要求把人的思想感情和智慧从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十六十七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
材料二在牛顿描述的世界中;处处充满着井然有序的规律和法则于是更多的人开始建立这样一种世界观:既然物质世界有着如此的自然规律,那么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也应该有类似的规律存在,只要能将牛顿破解自然之谜的科学方法,运用于人类社会,那么社会发展的规律也能被掌握。
——《大国崛起》
材料三恩格斯指出;工业的巨大发展为力学;化学、物理学提供了大量可供观察的。
材料;实验手段和工具;“真正有系统的实验科学,这时候才第一次成为可能”。
——《自然辩证法》
恩格斯还认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10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致瓦·博尔吉乌斯》
请回答:
(1)根据以上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三个方面,分析欧洲近代科技迅速发展的原因。
(2)概括材料二的核心观点。简要说明科技发展与思想解放的关系.15、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是一个历史转型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三年以来,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然自今以往,共和政体,果能巩固无虞乎?立宪政治,果能施行无阻乎?以予观之,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三年以来,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然自今以往,共和政体,果能巩固无虞乎?立宪政治,果能施行无阻乎?以予观之,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1916年2月15日),《青年杂志》第1卷第6号新文化运动大事记(部分)。材料二新文化运动大事记(部分)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新文化运动从此拉开序幕1916年9月,《青年杂志》改名为《新青年》,12月由上海迁到北京1917年1月,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实行“兼容并包,思想自由”办学方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2月,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1918年鲁迅发表《狂人日记》,李大钊等创办《每周评论》,少年中国学会、新潮社、国民社、学生救国会等学生社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1919年1月,北京大学学生主办的《新潮》《国民》等刊物正式出版——摘编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三册》
(1)材料一中“专制政治”具体指什么?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新文化运动对五四运动的影响。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唐律》规定刑罚定罪;不以小过而滥行诛杀;其用刑,在教人以善,非逞强权之威。犯罪时幼小,事发时长大依幼小论。赦前断罪不当者,若处轻为重,宜改从轻,而处重为轻者,则从轻法毋须改判。循“礼之三本”故礼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十恶”条款的立法,在于宣示礼敬“天地君亲师”的立法要旨,宣示传统中国的核心价值理念。规定在一些特定情境下,当他人财产或人身遭遇困境;险境时,见知者要施以援手,否则,构成法律责任。对诬告和匿名书信告人实行严厉的惩罚。严格禁止“亲属相告”。为“不诚信”行为开辟专篇《诈伪》27条,《杂律》篇以刑罚惩罚民事行为中的违约、欺诈行为。《唐律》由正文、注释、疏议三部分组成,成为中国古代法成熟的标志和中华法系的代表,成为古代中国基本的立法思想和价值取向,影响后世。
——摘编自读《唐律》如见古君子材料二1911年初;清政府颁布了由沈家本主持修订的《大清新刑律》,是中国刑法近现代化的起点,是第一部与当代刑法有直接历史渊源关系的刑法典,体现了近代刑法精神。传统刑法中礼是刑法的重要原则,新刑律删去了以家天下和宗法制为根据的“八议”;“十恶”等具有礼教色彩的法律内容,引进了故意、过失、正当防卫等近代刑法理论。规定:“法律无正条者,不问何种行为,不为罪”。在原清律中,君臣、官民、士庶、良贱、男女、旗人及汉人之间犯罪在法律程序和定罪量刑上都有着极大区别。而新刑律则取消了特权的存在,基本上确立了法律平等原则。新刑律还反对酷刑,废除肉刑,特别是将凌迟、枭首、戮尸等酷刑废除,确立了文明的刑法体系。
——据《大清新刑律》改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唐律》体现的法律理念并指出其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大清新刑律》相对于过去旧刑律的可取之处并简析其成因。评卷人得分五、论述题(共4题,共16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中国近代;有人将孟子的“民贵君轻”与西方的“民主君仆”联系起来,“吾观泰西民主之国,选举议院之权操于国民,弹劾总统之权操于上议院,孟子之立法殆即此意也”;墨子的“兼爱”与西方的“博爱”划了等号,“墨子之政术,民约论派之政术也”;黄宗羲强调“为天下,非为一姓也;为万民,非为一人也;”“其学说思想与卢氏(指卢梭)同”;早期维新思想家认为,《尚书》中的“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思想,具有现代“民约”思想的精髓,即人民主权说,君主立宪制中国“古已有之”,议会制度“颇与三代法度相符”。维新派领袖康有为更是将之发展到极致,“春秋大同之学,无不言民权者”,其“托古改制”思想成为维新志士推行民主实践的理论依托。
——摘编自张逸云《论传统民本思想对近代中国民主进程的影响》等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中国古代民本思想与中国近代民主思想的关系”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该图是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A国与B国之间的竞争,是一个简化的理想模式(idealtype),而两国竞争的现实是远为复杂和丰富的。如果存在多个大国或者有多个大国主动参与竞争,上述国家发展生命周期还会形成更为复杂的局面。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国家发展周期四阶段说来分析和解释中国现代化之路,加以论述。(要求:题目自拟,论点明确,持论有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19、近代中国的救亡与启蒙材料1840年以后,救亡以实现民族独立、启蒙以实现人民解放成为近代中国的历史主题中国救亡型的民主启蒙引发哪种力量的觉醒,哪种相对应的民主救亡方案就会先拿来救亡。经世致用和中体西用的救亡策略虽然不可能突破君主专制体制,但它们却不经意地点燃了现代科技意识、世界意识、救亡意识的启蒙星火五四运动前,改良派的君主立宪方案、革命派的民主共和方案相继失败,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民主启蒙偏离中国救亡道路的必然结果新文化运动推动资产阶级的民主启蒙达到高峰。但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资本主义的文化启蒙产生了保留和转向,马克思主义逐渐成长为民主启蒙的指导思想。1840年以后,救亡以实现民族独立、启蒙以实现人民解放成为近代中国的历史主题中国救亡型的民主启蒙引发哪种力量的觉醒,哪种相对应的民主救亡方案就会先拿来救亡。经世致用和中体西用的救亡策略虽然不可能突破君主专制体制,但它们却不经意地点燃了现代科技意识、世界意识、救亡意识的启蒙星火五四运动前,改良派的君主立宪方案、革命派的民主共和方案相继失败,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民主启蒙偏离中国救亡道路的必然结果新文化运动推动资产阶级的民主启蒙达到高峰。但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资本主义的文化启蒙产生了保留和转向,马克思主义逐渐成长为民主启蒙的指导思想。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解读中国近代前期的启蒙之路。——改编自刘永春《近代中国救亡与启蒙中的民主问题研究》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人能近代化吗?能赶上西洋人吗?能利用科学和机械吗?能废除我们家族和家乡观念而组织一个近代的民族国家吗?能的话我们民族的前途是光明的;不能的话,我们这个民族是没有前途的。因为在世界上,一切的国家能接受近代文化者必致富强,不能者必遭惨败,毫无例外。并且接受得愈早愈速就愈好。..现在我们要研究我们的近代史。我们要注意帝国主义如何压迫我们。我们要仔细研究每-一个时期内的抵抗方案。我们尤其要分析每一个方案成败的程度和原因。我们如果能找出我国近代史的教训,我们对于抗战建国就更能有所贡献了。——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总论》(1938年)根据材料信息,围绕“中国近代史的教训与抗战建国”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中国近代历史知识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逻辑清晰,论证充分,史论结合)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A【分析】材料中卢梭所提出的条件,无法实现,也就是人们间的不平等是不符合正义的,从而说明他主张人们社会平等,A项正确。材料信息没有体现如何对待生活,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反对封建专制统治和建立民主政治制度,CD两项错误。2、C【分析】【分析】
【详解】
从字体的数量和结构的方式来看,甲骨文已经是发展到了有较严密系统的文字了。汉字的“六书”原则,在甲骨文中都有所体现。但是原始图画文字的痕迹还是比较明显,象形意义也比较明显。所以从字形上来推断,C项与猪的形状接近,符合甲骨文象形的特点,故选C;综上所述可知ABD错误,排除。3、D【分析】【分析】
【详解】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解冻文学”是真实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是对过去的僵化的文学模式的反叛,更多的是以一种理性的;清醒的态度来对待历史,对待现实生活,D项正确;“解冻文学”潮并不是迎合了赫鲁晓夫改革,而是真实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排除A项;B项全面批判错误,排除B项;“解冻文学”潮是对过去的僵化的文学模式的反叛,反映苏联国内形势,不是两极格局,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4、C【分析】【详解】
新中国成立以后建立了人民教育,使得人民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这就是我国的文盲率大大下降,可以看出制度变迁影响到教育的普及程度,故选C;左倾错误是导致文革时期教育受挫,没有导致文革后教育的受挫,排除A;我国的文盲率快速下降,应该在1964年,当时还没有实行义务教育,排除B;市场经济体制应该是1992年才开始提出,材料没有涉及到,排除D。故选C。5、C【分析】材料反映近代中国科研机构;学术期刊、学术团体增多;甚至出现专业化、体制化、国际化的苗头,这说明近代科学研究氛围日盛,故选C;A没有全面揭示材料的信息,排除;B是近代中国科技发展的原因之一,排除;D不符合近代中国科技发展的特点,排除。
点睛: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是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以科学技术也具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的时代特征,从而排除D。A的表述片面化,而B不符合材料“反映”的限定,故均排除。二、填空题(共3题,共6分)6、略
【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美国文学家海明威的作品是《老人与海》。【解析】《老人与海》7、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第一问是考查唐朝时期强大的国力,所以在文化上形成了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强大的文化圈,第二问是考查的宋科技发明的外传,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转型,属于基础知识考查,难度不大。【解析】①.东亚文化圈(或汉文化圈;或儒家文化圈)②.活字印刷(或指南针)8、略
【分析】【详解】
联系所学可知,《氾胜之书》是西汉氾胜之的著作;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现存最早的最完整、系统的农学书籍;元朝王祯的《农书》对中国南北方的、广义的农业进行全面系统地论述,并附有较完备的“农器图谱”;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重视备荒、水利等农政,热心推广番薯等高产新作物。【解析】。时期。
农书。
作者。
特点。
西汉。
《氾胜之书》
氾胜之。
原著失传。
北魏。
《齐民要术》
贾思勰。
现存最早的最完整;系统的农学书籍。
元朝。
《王祯农书》
王祯。
对中国南北方的;广义的农业;全面系统地论述,并附有较完备的“农器图谱”
明朝。
《农政全书》
徐光启。
重视备荒;水利等农政;热心推广番薯等高产新作物。
三、判断题(共5题,共10分)9、B【分析】【详解】
相对论打破了牛顿以来传统的绝对时空观。相对论并非全盘否定牛顿力学,牛顿力学反映的是宏观物体低速运动的客观规律,而狭义相对论反映的是物体高速运动的客观规律,是对牛顿力学的继承和发展。故判断为错误。10、A【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公元前5世纪,在希腊出现了一些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主题、研究人类反思人类自己的学者,他们被称为智者学派。故正确。11、A【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广泛使用,使工业革命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即“蒸汽时代”。题意说法正确。12、B【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电力的广泛应用标志着人类进入电气时代,而非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题干说法错误。13、A【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北宋时,儒家学者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故正确。四、材料分析题(共3题,共30分)14、略
【分析】【详解】
(1)原因:根据“工业的巨大发展为力学;化学、物理学提供了大量可供观察的材料、实验手段和工具”“要求把人的思想感情和智慧从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也应该有类似的规律存在”,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分析概括。
(2)核心观点:根据“既然物质世界有着如此的自然规律;那么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也应该有类似的规律存在”,分析得出:科学改变人的世界观。
关系:综合材料,可从科学促进人们思想解放,思想解放运动促使人们摆脱神学的束缚去认识世界,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科技发展与思想解放是相互促进的。【解析】(1)原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成长刺激了对技术的需求;为近代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工具和手段;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科技进步开辟了道路;人文主义和理性精神解放了思想,推动近代科技迅速发展。如答出其他原因,言之有理,可酌情加分。
(2)核心观点:科学改变人的世界观(物质世界的自然规律;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也应该有类似的规律存在)。
关系:科学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思想解放运动促使人们摆脱神学的束缚去认识世界,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15、略
【分析】【详解】
(1)含义:根据材料一中“三年以来;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和1916年2月出版的《青年杂志》第1卷第6号,结合所学可知“专制政治”具体指的是北洋军阀(1912—1927年)的统治;局限: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可以得出辛亥革命的局限性在于,没有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人民的处境;中华民族的状况和中国革命的任务没有从根本上改变。
(2)影响:根据材料二“新青年”、“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阵地;“鲁迅发表《狂人日记》,李大钊等创办《每周评论》,少年中国学会、新潮社、国民社、学生救国会等学生社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等,结合所学,可知新文化运动通过解放思想,觉醒民众,教育青年,改造北大等为五四运动做了思想、群众、骨干等方面的准备。【解析】(1)北洋军阀(或袁世凯)统治;
局限: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2)影响:新文化运动极大地解放了人们思想,为五四运动准备了思想条件;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民众觉醒,为五四运动准备了社会条件;经过新文化运动洗礼的青年学生,成立社团,出版刊物,成为发动五四运动的骨干力量;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北京大学,成为五四运动的摇篮。16、略
【分析】【详解】
(1)理念;根据材料“不以小过而滥行诛杀”可知,体现了慎刑慎杀的原则;根据材料“其用刑,在教人以善,非逞强权之威”可知,体现了刑罚强调教化和宽仁;根据材料“赦前断罪不当者,若处轻为重,宜改从轻,而处重为轻者,则从轻法毋须改判”可知,体现了刑罚“有利于被告人”原则;根据材料“礼之三本”“天地君亲师”可知,体现了立法符合传统中国的核心价值观;根据材料“当他人财产或人身遭遇困境;险境时,见知者要施以援手,否则,构成法律责任”可知,法律鼓励见义勇为或见能必救入律;根据材料“对诬告和匿名书信告人实行严厉的惩罚”“严格禁止‘亲属相告’”可知,严格防范社会成员间的相互伤害。影响,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唐律》体现了慎刑慎杀、强调教化和宽仁、鼓励见义勇为等原则,这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有利于建立良好的社会风气,有利于建立和谐社会;根据材料“成为中国古代法成熟的标志和中华法系的代表,成为古代中国基本的立法思想和价值取向,影响后世”可知,《唐律》对后世立法产生积极影响。
(2)可取之处,根据材料“新刑律删去了以家天下和宗法制为根据的“八议”、“十恶”等具有礼教色彩的法律内容”可知,确立礼法分离原则;根据材料“引进了故意、过失、正当防卫等近代刑法理论”可知,引进近代刑法理论;根据材料“法律无正条者,不问何种行为,不为罪”可知,规定罪行法定;根据材料“新刑律则取消了特权的存在,基本上确立了法律平等原则”可知,确立法律平等原则;根据材料“新刑律还反对酷刑,废除肉刑,特别是将凌迟、枭首、戮尸等酷刑废除,确立了文明的刑法体系”可知,新律废除酷刑,确立文明的刑法体系。原因,根据材料“由沈家本主持修订的《大清新刑律》”可知,有识之土的推动;根据材料“引进了故意、过失、正当防卫等近代刑法理论”可知,新律的制定受西方刑法的影响;根据材料“1911年初,清政府颁布了”结合时代背景联系可知,这时期正值清末新政时期,因此新律的制定适应了清政府党挽救统治危机的需要;根据材料“新刑律还反对酷刑,废除肉刑,特别是将凌迟、枭首、戮尸等酷刑废除,确立了文明的刑法体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律的制定为缓和社会矛盾的需要。【解析】(1)理念;法律原则——慎刑慎杀;刑罚强调教化和宽仁;刑罚“有利于被告人”原则;立法符合传统中国的核心价值观;鼓励见义勇为或见能必救入律;严格防范社会成员间的相互伤害;提倡诚信理念。
影响:有利子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关系;有利于社会良风美俗的形成;对后世立法产生积极影响。
(2)可取之处:确立礼法分离原则;引进近代刑法理论;规定罪行法定;确立法律平等原则;废除酷刑;确立文明的刑法体系。
成因:有识之土的推动;受西方刑法的影响;清政府党挽救统治危机的需要;缓和社会矛盾的需要。五、论述题(共4题,共16分)17、略
【分析】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本题是一道开放性问题,在回答时要紧紧围绕“中国古代民本思想与中国近代民主思想的关系”这个主题可以多角度论述,例如,可以认为中国古代民本思想与中国近代民主思想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也可以认为中国古代民本思想不利于中国近代民主思想的发展,此类问题史实出发自圆其说即可。【解析】论题一:传统民本思想有利于西方民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民本思想在中国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先秦儒家学说提出了“仁”、“仁政”“民贵君轻”等早期民本思想;对维护地主阶级统治,缓和阶级矛盾发挥了重要作用。汉代,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明清之际,随着君主专制的强化和理学的僵化,一批进步思想家提出了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但本质是儒家思想的新发展。近代,民族资产阶级披着儒家思想的外衣宣传西方民主政治,客观上减少了维新变法的阻力,便利了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
综上所述;传统民本思想有利于西方民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推动了中国近代民主化进程。
论题二:中国近代民主思想是对古代民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政治的基石;历史悠久;影响深远。随着时代的变迁,不同时期、不同学派的学者对民本思想的表述和理解虽有所不同,既有程度上的深浅之别,又有角度上的差异,但其基本思想都是一致的,即:民为国本,治国为民,反对专制。近代民主思想,主要是指以自由主义思想为核心包括天赋人权、自由平等、民主法治等思想在内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两者相较不难发现,近代民主思想继承了民本思想的重民观念,反对专权专制,保障民众的基本权利,实现民众的自由平等。在此基础上,近代民主思想还强调主权在民、人权平等和重视法治,这是对民本思想的新发展。
论题三:传统民本思想妨碍了人们对西方民主思想的理解。
先秦儒家的“仁政”理念是为建立地主阶级统治服务的;汉代独尊儒术也是为了用思想上的大一统巩固政治上的大一统;明清之际进步思想也没有提出推翻封建君主专制的新的社会构想;本质上仍然是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而西方启蒙思想明确提出了推翻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政治构想,指导了西方资产阶级革命。用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牵强附会宣传西方民主思想,没有看到传统民本思想与西方民主思想的本质区别,不利于人们对西方民主思想的理解。因此,在维新变法;清末行政、辛亥革命相继失败后,知识分子掀起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科学,继续进行思想启蒙运动。
综上所述;民本思想妨碍了人们对西方民主思想的理解,使中国近代思想启蒙运动严重滞后。
论题四:中国近代民主思想是对古代民本思想的否定。
中国近代民主思想的目的是为了限制君权;保障民权。古代民本思想的本质是为了加强君权。近代民主思想所宣传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君主立宪、民主共和等主张是站在资产阶级立场上否定封建君主制,最终形成主权在民的认知。古代民本思想中的“仁”“仁政”“民贵君轻”“君舟民水”等主张下对百姓的重视,是站在君主立场上,维护自然经济基础下农业根基的稳定,符合中国古代农业社会“以农立国”的治国方针,从而缓和阶级矛盾,为维护君主统治服务。由此,近代民主思想限君权申民权,是对古代民本思想的彻底摈弃和否定。
综上所述;中国近代民主思想是资产阶级挣脱封建君主制束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思想武器,进而否定和打击了为维护和巩固君主制而生的古代民本思想。
论题五:中国古代民本思想与近代民主思想无关。
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是封建统治阶级为了巩固自身统治而提出来的;它根植于封建自然经济,最终的目的不是实现民主,而是为了更好的巩固专制;近代的民主思想是先进的中国人在封建经济日益衰落,近代工业日益发展,西方民主思想不断涌入,中国人民不断觉醒,为推翻封建统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而提出来的。两者提出的主体不同,背景不同,目的也不同。因此两者的思想没有关联性。
综上所述,中国的民主思想是在近代社会的转型时期出现和发展的,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和社会价值,与古代民本思想有着本质的区别。18、略
【分析】【详解】
本题相对开放,答案言之成理即可。根据题意要求,以国家发展周期四阶段说来分析和解释中国现代化之路并加以论述,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中国的现代化为主题,结合近代中国和现代中国的工业发展等相关知识可拟定论题:中国的现代化经历了农业大国的衰落到工业国家的成长过程。结合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等相关知识予以论述,可从外国资本的入侵、自然经济解体、一五计划、改革开放等角度分析;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的现代化发展离不开社会主义优势、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以及吸取外来先进经验等等,因此,可拟定论题:三大优势助推中国的现代化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从社会主义优势、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以及吸取外来先进经验等方面予以论述。【解析】示例一。
论题:中国的现代化经历了农业大国的衰落到工业国家的成长过程。
论述:首先;在19世纪中叶遇到西方现代化的挑战而使传统的农业大国走向衰落。资本主义入侵使得中国逐渐变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也使得中国社会内部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一方面破坏了自给自足的经济基础,破坏了城市的手工业和农民的家庭手工业;另一方面则催生了中国的现代化。这一阶段,是作为以农耕文明为代表的古代中国的国家发展生命周期走到了衰落阶段。
其次;1949年之后中国进入现代国家发展生命周期的准备成长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政府充分利用了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到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不仅完成了工业化的原始积累,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科学技术体系,而且发展了各项社会事业。再次,1978年之后中国进入迅速成长或现代经济起飞阶段。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基础建设走在世界前列,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中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教育总体发展水平进入世界前列,国防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现代化因素不断发展增强。
综上所述;中国的现代化是与国家工业进程一同成长的。
示例二。
论题:三大优势助推中国的现代化发展。
第一;后发优势。中国作为世界性现代化的后来者,具有后发优势。可以既学习又超越发达国家现代化模式,吸取他们的教训,避免他们的问题,在更高;更新、更绿色的起点上创新绿色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
第二;社会主义优势。中国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道路,又创新了社会主义制度。使中国的社会主义道具有了西方国家所不具备的制度优势。
第三;中国文化优势。中国有着长达五千年积累和厚重的文化,是中国特有的更为丰富的历史资源和文化资源。中国的现代化不仅源于它们,还要使它们更加开放;更加包容,与世界其他文化相互学习借鉴、交流、融合,这将成为创新中国特色现代化的巨大的文化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强化核心统计概念2024年考试试题及答案
- 小学一年级语文考试整体试题及答案
- 全面解读2024年食品质检员考试试题及答案
- 食品生物安全的关键措施试题及答案
- 二手车评估师考试客户需求分析试题及答案
- 2024年二手车市场的转型与发展试题及答案
- 2024年计算机基础能力提升模式试题及答案
- 2024美容师考试准备全景分析试题及答案
- 2024年药理学考试亲身心得的试题及答案
- 挖掘古代文学史考查要点试题及答案
- 【MOOC】风景背后的地貌学-华中师范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2024版《安全生产法》考试题库附答案(共90题)
- 企业天然气转让协议书范文范本
- 人工智能算法与实践-第16章 LSTM神经网络
- 中考监考和考务人员培训手册
- 数学史简介课件可编辑全文
- 第22课《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课件 统编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 水电站110kV变电站接地电阻计算书
- 鼠疫的防治专题知识讲座课件
- GB/T 44013-2024应急避难场所分级及分类
- 影像进修汇报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