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复习:声现象 实验题_第1页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复习:声现象 实验题_第2页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复习:声现象 实验题_第3页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复习:声现象 实验题_第4页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复习:声现象 实验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专题复习:第二章

声现象实验题

1.噪声是一种严重的环境污染,小明学习了有关声音的知识后,对材料的隔音性能很感兴

趣,于是他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探究:

①搜集各种材料,如衣服、报纸、平装书、塑料袋、棉袜子等,由于不同材料的厚度不同,

他对材料进行科学调整后,开始做实验;②把闹钟放到一个鞋盒里,将衣服盖在鞋盒上方,

然后逐渐远离盒子直到听不见滴答声,记下此时人离盒子的距离;③分别将各种材料盖在鞋

盒上方,重复以上实验,得到下表的数据:

材料衣服报纸平装书塑料袋棉袜子

听不见滴答声的实际距离/m2.12.83.75.21.2

(1)小明设计的实验利用的原理是:离声源越远,听到的声音响度越(选填“大”或“小”);

(2)根据小明的实验,以上几种材料中隔声性能最好的是;

(3)根据小明所得数据可推知粗糙的材料比平滑材料隔声性能(选填“好”或“差”),如

果再给你一块海绵材料,你认为其隔声性能与报纸相比,(选填“海绵”或“报纸”)隔

声性能更好一点;

(4)在噪声污染严重的环境里,“隔音”是有效的降噪方法之一。在控制噪声的方法分类中,“隔

音”是在_____减弱噪声。

2.小羽在学习尤克里里演奏的过程中发现琴弦发出声音音调的高低,可能受各种因素影响,

拧动弦钮,调整了琴弦松紧,音调高低也有变化。小羽根据所学声学的知识对“琴弦发出声

音音调的高低与那些因素有关”进行探究。经过与同学们讨论,做出了影响琴弦发出声音的

音调高低的猜想:

猜想一: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猜想二: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为验证猜想,他找来琴弦,规格如表所示,并用设备收集琴弦振动时的频率:

编号材料长度(cm)横截面积(mn?)频率(Hz)

A铜600.76309

B铜601.02264

C铜800.76232

D尼龙80164

(1)小明在进行实验时,采用实验的基本方法是;

(2)根据以上表格,为验证猜想三,探究时应控制琴弦的相同,为此可选编号为

的两组琴弦进行实验探究;

(3)选择AC研究后发现音调不同,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4)为验证猜想一,表格中琴弦D的横截面积应该是mm2。

3.如图所示,小明为了研究声音的特性,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先让一端伸出桌边,

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请你和他一起完成以下实验内容:

(1)若某次实验中,第一次将钢尺一端伸出桌边短一些,拨动钢尺,第二次伸出长一些,再

次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前后过程中,钢尺两次的要保持相同,第一

次钢尺振动得快,它的音调高;

(2)小明利用该实验装置还可以进行的实验探究内容是:(选填“声音产生的条件”

或“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3)以上探究实验用到了物理学中一种重要的实验方法,即(选填“转换”或“控制变

量”)法。

4.某实验小组用一把钢尺、示波器、话筒等仪器研究声音的有关问题。装置如图,具体步

骤如下:

①将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记录它发出

声音的波形I。

②保持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不变,增加拨动钢尺的力度,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记录它

发出声音的波形n。

③增大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使用和步骤②中同样大小的力度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

音,同时记录它发出声音的波形ni。

(2)通过步骤③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3)实验小组记录的波形如甲、乙、丙三个图所示,若按照步骤①②③中波形I、波形II、波

形ill的顺序排列应是一(选填下列选项序号)。

A.甲、乙、丙B,乙、甲、丙C.甲、丙、乙D.丙、甲、乙

(4)该实验过程用到的科学方法是什么?

5.在跨学科实践活动中,小明观察到演奏二胡时可通过按压、松开、滑动弦线等指法配合

产生优美旋律。于是他提出问题:二胡弦发声的音调高低与什么因素有关?思考后他进行了

猜想:二胡弦发声的音调高低可能与弦的长度、粗细和松紧有关。

钩码个数/个3344

⑴为了探究小明的猜想,请将表格空格处补充完整:;

(2)实验中,在钢丝末端悬挂不同数目的钩码是为了改变钢丝的;

(3)第1、2两次实验是为了探究二胡弦发声的音调高低与弦的的关系。拨动钢丝后发

现第1次实验中钢丝发声的音调低,则可初步得出结论:当弦的相同时,弦越,

发声的音调越高;

⑷第3、4两次实验时,发现第3次实验中钢丝发声的音调低。在二胡演奏活动中,如图2

所示,小明想要让二胡弦发出音调较低的声音,此时最简单合理的操作是松开(选填“中

指”或“食指”),理由是o

6.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甲所示,用细线拴着泡沫小球悬挂在铁架台上,用橡皮锤轻轻敲击叉,音叉发声后

靠近泡沫小球,泡沫小球弹起一个较小的角度;再用橡皮锤用力敲击音叉可看到泡沫小球弹

起一个较大的角度,这个实验说明声音的响度与有关;

(2)如图乙所示,用小锤去敲打右边的音叉,左边的音叉也能发声,并把泡沫小球弹起,该

实验能说明;

(3)用小球的弹起反映音叉的振动,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做。

7.小明同学学习了声现象后,自己进行了一些探究,如图所示:

(1)图甲实验说明声音的产生原因,实验中乒乓球起到的作用;

(2)图甲实验如果搬上月球上做,则小球(选填“会”或“不会”)弹起;

(3)多次敲击不同音叉,用同一示波器分别记录音叉发声波形,如图乙中的A、B、C所示。

从波形可以看出,音调最低的是,响度最小的是(选填"A"、或"C”);

(4)小明用如图丙所示的装置继续进行探究。将正在发声的闹铃悬挂在广口瓶内,用抽气筒

不停地向外抽气,发现听到闹铃的声音越来越小。该实验(选填“可以”或“不可以”)

直接证明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

(5)如图丁所示,小明和小红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可乐饮料的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并实

现了互相通话,这说明.

(6)小明将细棉线拉紧与不拉紧的听音效果不同。于是小明联想到在冬天能听见野外风吹电

线时发出“呜呜”的声音,而夏天却听不见。这可能是由于温度不同而引起电线的松紧不同,

因此冬天电线的振动频率更(选填“高”或“低,

8.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传播及特性时,小华做了下面的实验:

音响

出£

图①图②图⑤

(1)如图①,用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悬挂着的乒乓球,观察到球被弹起,这说明了

此探究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

(2)如图②,当音响播放音乐时,可以看到这说明了;

(3)如图③,塑料片在梳子齿上快划与慢划,这个实验用来探究与的关系;

(4)如图④,把正在响铃的手机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听到的声音将越来

越,由此推理可知:;

⑸如图⑤,研究“音调高低与琴弦长度”的关系应选择琴弦和。(琴弦直径关系:

a=c=d<b,每根琴弦固定在“音箱”上的松紧程度一致)

9.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①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弹跳起来,它说

明了发声的物体在。此探究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将音叉的振动

(2)如图②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

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

是:;

(3)如图③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

该实验能说明可以传递声音。在月球上(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塑料

球弹起;

(4)如图④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声音将会逐

渐变(“强”或“弱”),并由此推理可知:O

10.某小组同学利用一些长短、粗细、材料不同的琴弦,进行探究“音调与哪些因素有关”

的活动。他们选用的琴弦长度、粗细、材料在图中已标出(其中琴弦a、c、d的粗细相同,

琴弦b最粗;琴弦a、b、c的长度相同,琴弦d最短),并且每根琴弦固定在“音箱”上的松

紧程度一致。

••a(钢)

・・b(钢)

••c(尼龙)

•-------------d(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V

(1)若他选择a、d两弦线做实验,则研究的目的是探究音调与弦线的关系;

(2)若他要研究音调与弦线粗细的关系,则应选择两根弦线做实验;

(3)小明研究后得出结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弦线越长,发出的音调越低;弦线越

粗,发出的音调越低。这是因为当琴弦的长短、粗细发生变化时,会改变琴弦振动的(选

填“振幅”或“频率”),从而改变音调;

(4)实验中用到的实验方法是;

11.如图所示的是探究声现象的四个实验情景,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甲所示,会看到乒乓球被弹开,这个现象说明,如果加大力度敲击音叉,发现

乒乓球被弹得越远,听到的声音的响度也越大,则说明。

(2)如图乙所示,若把实验移到月球上去做,看到乒乓球被弹起。(选填“能”或“不能”)

(3)如图丙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第一次钢尺伸出桌边短一些,第二次钢尺伸出

桌边长一些,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两次拨动钢尺的力大小相等。比较两种情况下第次

钢尺振动得快,它的音调(选填“高”或“低,

(4)如图丁所示,将正在发声的小电铃放在连通于抽气机的密闭玻璃罩内,在用抽气机把玻

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的过程中,听到声音逐渐,此实验现象说明声音的传播需

要o

12.下图是探究声现象的三个实验情景,请回答下列问题:

r橡皮膜

乙丙

(1)如图甲所示,敲击音叉,观察到泡沫球弹开,实验中泡沫球的作用是。若把该实验

移到月球上去做,(选填“能”或“不能”)看到泡沫球被弹起;

(2)如图乙,用硬纸片在梳子梳齿上划动,划动速度越小,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3)利用图丙揭示的原理制成了医院中的(选填“B超仪”或“碎石机”)。

13.小凡通过以下实验来探究声音的特征:

(1)如图甲,将敲响的音叉触碰脸颊,能感觉到发声的音叉在.

(2)如图乙,敲响右边的音叉时,与左边音叉接触的乒乓球会弹起,该实验说明声音可以传

递,在月球上做这个实验,乒乓球(选填“会”或“不会”)弹起;

(3)如图丙,在扬声器播放音乐时,调大录放机音量,发现小纸团跳得更高。这说明:发声

体的越大,声音的越大,这里用到的实验方法是;

(4)如图乙,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可听到

(填“钢尺”或“桌面被拍打”)振动发出的声音,逐渐(填"增大’或“减小”)钢尺伸出

桌面的长度,发现音调逐渐变低了,说明音调与物体振动的有关;当钢尺伸出桌面

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此时产生的是_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

14.(-)小丽同学“探究声音的产生”的装置如图所示:

J口

(1)操作时应先(“敲击音叉”或“靠上乒乓球”);音叉振动时,乒乓球会弹起,这个

实验现象说明了声音是由物体________产生的。

(二)紧接着她又安装了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声音的传播条件”:

实验中,小丽发现发声体发声时,轻质小球(重量非常小的小球)不断地跳动;当发声体停

止发声时,轻质小球也停止了跳动;

(2)他让发声体持续发声,同时用抽气机不断往外抽气,抽气一段时间后她发现听到的声音

没有明显变化,造成这一现象可能原因是:;

(3)经调整使器件完好后,再次用抽气机有效地向外抽气过程中,他看到轻质小球跳动的剧

烈程度'(选填"明显加剧”“明显变弱”或“几乎不变’),听到发声体的声音

(选填“明显变强”“明显变弱”或“几乎不变”),由此,他进一步推导得出,如果钟罩内是真

空,(选填“能”或“不能”)听见发声体的声音。

15.甲乙丙丁四图为研究声现象的实验

(1)下列关于甲图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至少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A.实验中应该保证真空罩密封性良好

B.选用性能先进的抽气机,能够把真空罩内的空气完全抽出来

C.实验过程应该让抽气机尽可能靠近真空罩,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D.我们得到“真空不能传声”这一结论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推理出来的

(2)如图乙,若小明使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选填“改变”或“不变”),用相同的力拨

动钢尺可用来探究声音的与的关系。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

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此时发出的声是波。

(3)如图丙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到乒乓球弹跳起来,如图丁实验敲击

右边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能说明空气可以传声。若将丙丁两个实

验都移到月球上去做,则(选填字母)

A.丙,丁都能看到球被弹开B.丙丁都看不到球被弹开

C.丙能看到,丁看不到球被弹开D.丙看不到,丁能看到球被弹开

16.如图所示的是探究声现象的实验情景,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会看到乒乓球被弹开,这个现象

说明声音由物体产生;乒乓球在实验中的作用是;如果加大力度敲击音叉,

发现乒乓球被弹得越远,听到的声音的响度也越大,这个现象说明响度与有关;

(2)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观察钢尺

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本实

验中应该听的声音是(选填序号"A.钢尺伸出桌面部分振动发出的”或“B.钢尺拍打

桌面发出的”);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保证拨动钢尺的力度不变,钢尺振动发出声

音的音调会逐渐变(选填"高”或"低”),当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用同样的力拨

动钢尺振动,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钢尺此时振动的频率低于Hz;

(3)换用塑料尺做此实验,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振动幅度和频率与钢尺均相同时,听到

声音的主要差异是(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17.生活中,声音随处可闻,声音是怎样产生、传播,又是如何被我们听到的呢?让我们一

起来探究。

Q叫幅N

甲乙丙丁

(1)如图甲,将一个乒乓球吊在小音箱的扬声器前,扬声器播放音乐时,会看到乒乓球随音

乐跳动。这说明声是由于产生的;

(2)如图乙,扬声器播放音乐时,能观察到乒乓球被依次弹开,模拟了声音的传播。这一过

程也说明了声音具有;

(3)如图丙,和水波类似,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形成了疏密相间的波动,我们称其为;

(4)如图丁,把正在播放音乐的手机放在玻璃罩内,用抽气机从钟罩内往外抽气,我们听到

的音乐声;让空气再次进入,感受声音的变化。实验说明:,真空不能传声;

(5)老师在对实验进行评估时提示大家说:此实验中,用抽气机抽气不能得到真空,该实验

的结论是(填序号)得出的。

A.根据实验结果科学推理B.通过实验数据分析

C.经过多次实验归纳

18.小明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悬挂在广□瓶内,用抽气筒将广口瓶中的空气抽出。

,—■

U抽

(1)抽气一段时间后小明发现听到的手机声音没有明显变化,造成这一现象可能原因是

A.手机声音的响度太大B.手机声音的频率太高

C.未塞紧瓶塞存在漏气D.插入广口瓶中导管不足够长

(2)经调整使器件完好后,再次用抽气筒有效地向外抽气过程中,随着瓶内空气逐渐减小,

小明发现听到的手机声音的音调,响度,此实验(选“能”或“不能”)

直接得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3)该实验不把手机直接放在瓶里却把手机悬挂在广口瓶中,这样做的目的是o

19.喜欢课外探究的小凯,拆开自己的口琴,口琴的琴芯结构如图所示,在琴芯的气孔边分

布着长短、厚薄都不同的一排铜片,这铜片在气流的冲击时振动,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

气孔A区B区C区

00000000000/

llnnn铜片

皿皿□皿电面

(从左到右铜片越来越薄、越来越短)

⑴在图中,C区是(选填“高”“中”或“低”)音区。理由是:较厚较长的铜片在气

流的冲击下的振动要比较薄较短的铜片振动(选填“快”或“慢”);

(2)往同一气孔用更大的力吹气时,发出声音的音调;音色_________(以上两空均

选填“变高”“变低”或“不变”);响度(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停止吹气后,口琴仍“余音未绝”,其原因是(填选项前面的字母)。

A.这是声音的回声B.铜片在继续振动

C.人的听觉发生“暂留”的缘故D.铜片虽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

20.在“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的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音叉,观察到乒乓球静止不动,敲击音叉,听到音

叉发声,再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到乒乓球,由此得出的结

论:O实验中,乒乓球的作用是;

A.使音叉振动时间减少

B.使音叉的振幅增大,加大音叉的响度

C.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2)如图乙所示,小华用钢尺来做实验,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

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钢尺振动频率低于Hz,不在人听觉范围;如图

丙所示多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水的高度,用相同大小的力向瓶内

吹气,就可以发出“1、2、3、4、5、6、7、i”的声音中,音调最高的是瓶(选填瓶

子序号);向瓶内吹气的力度越大,声音的越大(选填“响度”、“音调”、“音色”)。

参考答案:

1.⑴小

(2)棉袜子

(3)好海绵

(4)传播过程中

2.⑴控制变量(法)

(2)材料和长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