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环保行业垃圾分类与资源化利用方案TOC\o"1-2"\h\u4397第一章垃圾分类概述 380641.1垃圾分类的意义 3256831.2垃圾分类的现状 3156501.3垃圾分类的发展趋势 36353第二章垃圾分类政策与法规 4326682.1国家相关政策法规 464352.1.1法律法规框架 4288092.1.2政策法规内容 454682.1.3政策法规实施 484522.2地方政策法规实践 4240892.2.1地方立法 4233922.2.2地方政策实践 520202.3政策法规的实施与监管 539652.3.1实施机制 588832.3.2监管措施 514018第三章垃圾分类宣传教育 5282693.1垃圾分类宣传策略 553943.2公众参与与教育 6319043.3媒体宣传与推广 69776第四章垃圾分类设施建设 6288694.1分类收集设施 6172564.2分类运输设施 7234964.3分类处理设施 711139第五章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7216775.1有害垃圾处理 7100605.2可回收物处理 8162685.3厨余垃圾处理 859255.4其他垃圾处理 832057第六章工业垃圾分类处理 8231826.1工业固体废物处理 8208156.1.1处理原则 9185616.1.2处理技术 9310986.2工业废水处理 9266426.2.1处理原则 921016.2.2处理技术 9211766.3工业危废处理 10262026.3.1处理原则 10138606.3.2处理技术 1014890第七章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 10229347.1垃圾焚烧发电 10101827.1.1概述 10274047.1.2技术原理 10159117.1.3技术优势 10150447.1.4技术挑战 11156357.2垃圾堆肥 11327387.2.1概述 119447.2.2技术原理 11223357.2.3技术优势 11134667.2.4技术挑战 11301167.3垃圾填埋气利用 11173147.3.1概述 1143607.3.2技术原理 116787.3.3技术优势 12247107.3.4技术挑战 12118197.4其他资源化利用技术 12207667.4.1概述 12162737.4.2技术原理及优势 12157537.4.3技术挑战 1214874第八章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案例 12106658.1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 1243938.1.1项目背景 12179998.1.2项目目标 12310658.1.3项目实施 13267448.1.4项目成效 13172408.2工业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 13141268.2.1项目背景 1358158.2.2项目目标 13116938.2.3项目实施 13215098.2.4项目成效 13152358.3农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 13248118.3.1项目背景 13232238.3.2项目目标 14302618.3.3项目实施 14297698.3.4项目成效 141750第九章垃圾分类与资源化利用政策支持 14280339.1财政补贴政策 14205989.2税收优惠政策 14196909.3金融支持政策 1526889第十章垃圾分类与资源化利用发展前景 15714510.1垃圾分类与资源化利用市场前景 153135710.2垃圾分类与资源化利用技术创新 15469210.3垃圾分类与资源化利用国际合作 16第一章垃圾分类概述1.1垃圾分类的意义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产量逐年增加,给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垃圾分类作为一种有效的环保手段,对于缓解环境问题、提高资源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其主要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减少环境污染:通过垃圾分类,可以有效降低垃圾对土壤、水源和空气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2)提高资源利用率:将可回收垃圾进行资源化利用,减少资源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3)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垃圾分类有助于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4)提高居民环保意识:垃圾分类的实施有助于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1.2垃圾分类的现状当前,我国垃圾分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以下问题:(1)垃圾分类政策法规不完善:虽然国家和地方出台了一系列垃圾分类政策,但仍有待进一步完善。(2)垃圾分类设施不健全:部分地区垃圾分类设施不完善,导致垃圾分类效果不佳。(3)居民垃圾分类意识不强:部分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识不足,参与度不高。(4)垃圾分类处理技术相对落后:我国在垃圾分类处理技术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1.3垃圾分类的发展趋势面对垃圾分类的现状,未来我国垃圾分类工作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1)政策法规不断完善:环保意识的提高,国家将加大对垃圾分类政策法规的制定和完善力度。(2)垃圾分类设施逐步完善:将加大对垃圾分类设施的投入,提高垃圾分类处理能力。(3)居民垃圾分类意识不断提高:通过宣传教育,居民垃圾分类意识将逐步提高,参与度将不断上升。(4)垃圾分类处理技术不断创新:我国将加大对垃圾分类处理技术的研发力度,提高处理效率。(5)垃圾分类与资源化利用相结合:未来我国将更加注重垃圾分类与资源化利用的紧密结合,实现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第二章垃圾分类政策与法规2.1国家相关政策法规2.1.1法律法规框架我国环保行业垃圾分类与资源化利用的国家政策法规体系,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为核心,构建起了一套完整的法律法规框架。《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也为垃圾分类与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法律依据。2.1.2政策法规内容(1)垃圾分类政策:国家层面明确了垃圾分类的基本原则、分类标准、实施步骤和责任主体,要求各地按照“四分法”进行垃圾分类,即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2)资源化利用政策:国家鼓励对固体废物进行资源化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环境污染。政策法规明确了资源化利用的技术路线、优惠政策、资金支持等方面内容。2.1.3政策法规实施国家相关部门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明确了各级企事业单位和居民在垃圾分类与资源化利用方面的责任和义务。同时通过宣传、培训、考核等方式,保证政策法规的贯彻落实。2.2地方政策法规实践2.2.1地方立法各地根据国家政策法规,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地方性法规和规章。这些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对垃圾分类与资源化利用的具体实施进行了细化,明确了本地区的分类标准、实施步骤、监管措施等。2.2.2地方政策实践(1)垃圾分类政策:各地在实施垃圾分类政策过程中,积极摸索符合本地实际的分类模式,如“三分法”、“四分法”等,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设立分类投放点、开展分类宣传活动等。(2)资源化利用政策:各地鼓励企业进行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通过资金扶持、税收优惠、技术支持等方式,推动资源化利用项目落地。2.3政策法规的实施与监管2.3.1实施机制为保证政策法规的有效实施,各级建立了完善的实施机制。包括明确责任主体、制定实施方案、开展宣传培训、建立考核评价体系等。2.3.2监管措施(1)监管:各级相关部门对垃圾分类与资源化利用工作进行定期检查、评估,对不符合要求的行为进行整改、处罚。(2)社会监督: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垃圾分类与资源化利用工作的监督,通过舆论监督、公众参与等方式,推动政策法规的落实。(3)企业自律:企业应严格遵守国家政策法规,加强内部管理,保证垃圾分类与资源化利用工作的顺利进行。第三章垃圾分类宣传教育3.1垃圾分类宣传策略垃圾分类宣传策略的制定需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居民的生活习惯、文化背景及环境意识。应确立一套系统性的宣传方案,涵盖垃圾分类的意义、分类方法、分类后的处理流程等内容。在此基础上,策略应包括以下方面:多元化宣传手段:融合线上与线下多种传播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社区公告、宣传册、海报、视频、网络社交媒体等。个性化宣传内容:根据不同年龄、职业、文化层次的居民,设计符合其需求的宣传资料。定期更新信息:垃圾分类政策的更新与实施效果反馈,定期更新宣传资料,保证信息的准确性与时效性。激励机制:通过物质奖励、荣誉激励等手段,提高居民的参与度和积极性。3.2公众参与与教育公众参与是垃圾分类成功与否的关键。通过教育引导,增强公众垃圾分类意识,形成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学校教育:将垃圾分类知识纳入学校课程,从小培养儿童的环保意识。社区活动:举办垃圾分类知识讲座、竞赛、游戏等活动,提高社区居民的参与度。志愿者服务:鼓励志愿者参与垃圾分类宣传和指导工作,形成专业与社会力量结合的宣传教育模式。公众反馈:建立反馈渠道,鼓励居民提出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垃圾分类宣传教育方案。3.3媒体宣传与推广媒体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在垃圾分类宣传教育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新闻报道:通过新闻报道宣传垃圾分类的进展和成效,树立正面典型。专题节目:制作专题节目,深入讲解垃圾分类的知识和意义。网络平台:利用网络平台,如微博、短视频等,发布垃圾分类的相关信息,增强互动性和传播效率。合作宣传:与各类媒体合作,扩大宣传影响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宣传格局。第四章垃圾分类设施建设4.1分类收集设施垃圾分类收集设施是垃圾分类工作的基础,主要包括居民家庭垃圾分类桶、分类收集站点等。以下是分类收集设施建设的具体内容:(1)居民家庭垃圾分类桶:针对居民家庭垃圾分类需求,设计符合实际使用需求的分类垃圾桶。垃圾桶应具备以下特点:标识清晰,易于识别;容量适中,方便居民投放;材质环保,易于清洁。(2)分类收集站点:在居民小区、公共场所等区域设立分类收集站点,配备相应的垃圾分类指导人员。收集站点应设置不同类别的垃圾桶,方便居民分类投放。(3)分类收集设施宣传与培训:通过多种渠道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提高居民垃圾分类意识。同时组织垃圾分类培训,使居民掌握正确的分类方法。4.2分类运输设施分类运输设施主要包括垃圾分类运输车辆和运输路线。以下是分类运输设施建设的具体内容:(1)垃圾分类运输车辆:根据垃圾分类的种类和数量,配置相应的运输车辆。车辆应具备以下特点:标识明显,易于识别;密封性好,防止垃圾泄漏;清洁环保,减少污染。(2)运输路线:合理规划垃圾分类运输路线,保证分类垃圾能够及时、高效地运输至处理设施。同时优化运输路线,降低运输成本。4.3分类处理设施分类处理设施是垃圾分类工作的关键环节,主要包括垃圾处理厂、资源回收利用设施等。以下是分类处理设施建设的具体内容:(1)垃圾处理厂:针对不同类别的垃圾,建设相应的处理设施。如焚烧发电、卫生填埋、生物降解等。同时提高垃圾处理厂的环保标准,减少污染排放。(2)资源回收利用设施:建立完善的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对可回收物、有害垃圾等进行资源化利用。如废纸、废塑料、废金属、废电池等。(3)分类处理设施的技术创新与升级:不断研发和应用新技术,提高垃圾处理设施的分类效果和处理能力。如采用人工智能技术辅助垃圾分类,提高分类准确率。(4)分类处理设施的监管与维护:建立健全分类处理设施的监管制度,保证设施正常运行。同时定期对设施进行维护,延长使用寿命。第五章生活垃圾分类处理5.1有害垃圾处理有害垃圾含有对人体健康及自然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成分,因此其处理需严格按照相关法规和标准进行。应通过广泛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有害垃圾的认识和分类意识。建立健全有害垃圾收集、运输和处理体系,保证有害垃圾得到安全、有效的处理。具体措施包括:1)设立专门的收集点,便于居民分类投放有害垃圾;2)采用专用车辆运输有害垃圾,避免与其它类别垃圾混合;3)对有害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如焚烧、固化、稳定化等;4)加强监管,保证有害垃圾处理过程符合环保要求。5.2可回收物处理可回收物是指适宜回收和资源化利用的废弃物。为提高可回收物的利用率,应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居民对可回收物的认识和分类意识;2)完善分类收集设施,设置专门的回收箱或站点;3)优化回收网络,提高回收效率;4)建立与回收企业合作机制,促进可回收物的资源化利用;5)对可回收物进行分拣、清洗、破碎等预处理,提高其再生利用率。5.3厨余垃圾处理厨余垃圾含有大量有机物质,具有较高资源化利用价值。为有效处理厨余垃圾,应采取以下措施:1)推广厨余垃圾分类投放,减少与其他类别垃圾混合;2)建立厨余垃圾收集、运输和处理体系,保证其高效、环保处理;3)采用生物处理技术,如堆肥、厌氧消化等,将厨余垃圾转化为有机肥或生物质能源;4)加强对厨余垃圾处理设施的监管,保证处理过程符合环保要求。5.4其他垃圾处理其他垃圾是指除去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和厨余垃圾之外的废弃物。为妥善处理其他垃圾,应采取以下措施:1)优化垃圾分类收集设施,提高其他垃圾的分类投放率;2)采用卫生填埋、焚烧等方式处理其他垃圾,减少对环境的影响;3)加强对其他垃圾处理设施的监管,保证处理过程符合环保要求;4)摸索其他垃圾的资源化利用途径,降低其对环境的影响。第六章工业垃圾分类处理6.1工业固体废物处理6.1.1处理原则工业固体废物的处理应遵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充分发挥固体废物的资源价值,降低其对环境的影响。具体措施如下:(1)源头减量:通过改进生产工艺、提高原材料利用率,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2)分类收集:按照废物种类和性质进行分类收集,便于后续处理和资源化利用。(3)资源化利用:对有价值的固体废物进行资源化利用,如废金属、废塑料等。(4)无害化处理:对无法资源化利用的固体废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如填埋、焚烧等。6.1.2处理技术(1)物理处理:通过破碎、筛选、磁选等物理方法,分离废物中的有用成分。(2)化学处理:采用化学方法对废物进行处理,如中和、沉淀、氧化还原等。(3)生物处理:利用微生物对废物进行降解,如堆肥、发酵等。(4)热处理:通过高温焚烧、热解等方法,实现废物的减量化和资源化。6.2工业废水处理6.2.1处理原则工业废水处理应遵循以下原则:(1)源头减排:通过改进生产工艺、提高水循环利用率,减少废水产生。(2)分类处理:按照废水性质和污染物种类进行分类处理,保证处理效果。(3)资源化利用:对处理后的废水进行资源化利用,如回用、排放等。(4)达标排放:保证废水排放符合国家和地方环保标准。6.2.2处理技术(1)物理处理:通过沉淀、过滤、离心等物理方法,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和污染物。(2)化学处理:采用化学方法对废水进行处理,如中和、氧化还原、絮凝等。(3)生物处理:利用微生物对废水进行降解,如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4)高级氧化:采用高级氧化技术,如臭氧、过氧化氢等,提高废水处理效果。6.3工业危废处理6.3.1处理原则工业危废处理应遵循以下原则:(1)源头减量:通过改进生产工艺、提高原材料利用率,减少危废产生。(2)分类收集:按照危废种类和性质进行分类收集,便于后续处理。(3)专业化处理: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处理单位进行危废处理。(4)无害化处理:对无法资源化利用的危废进行无害化处理,如焚烧、填埋等。6.3.2处理技术(1)物理处理:通过破碎、筛选、磁选等物理方法,分离危废中的有用成分。(2)化学处理:采用化学方法对危废进行处理,如中和、沉淀、氧化还原等。(3)固化/稳定化:将危废进行固化或稳定化处理,降低其危害性。(4)焚烧处理:采用高温焚烧技术,实现危废的无害化和减量化。第七章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7.1垃圾焚烧发电7.1.1概述垃圾焚烧发电是一种将城市生活垃圾进行高温焚烧,并通过余热发电的方式,实现垃圾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的技术。该技术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于解决城市垃圾处理问题具有重要意义。7.1.2技术原理垃圾焚烧发电的基本原理是:将垃圾送入焚烧炉进行高温焚烧,产生的热量用于加热锅炉中的水,水蒸气驱动蒸汽轮机旋转,进而带动发电机发电。7.1.3技术优势(1)减量化:焚烧过程中,垃圾体积减小90%以上;(2)无害化:高温焚烧可以杀死病原体,减少二次污染;(3)资源化:焚烧产生的热量可用于发电,实现能源回收。7.1.4技术挑战(1)焚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处理;(2)焚烧炉设备的运行维护;(3)焚烧底渣的处理和利用。7.2垃圾堆肥7.2.1概述垃圾堆肥是将有机垃圾通过微生物发酵转化为有机肥料的过程,是一种实现垃圾资源化的重要手段。7.2.2技术原理垃圾堆肥的基本原理是:在适宜的温度、湿度、氧气等条件下,微生物对有机垃圾进行分解,转化为有机肥料。7.2.3技术优势(1)资源化:将有机垃圾转化为有机肥料,实现资源循环利用;(2)减量化:堆肥过程中,垃圾体积减小50%以上;(3)改善土壤:有机肥料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7.2.4技术挑战(1)堆肥过程中的恶臭和蚊蝇问题;(2)堆肥产品质量的控制;(3)堆肥设施的运行维护。7.3垃圾填埋气利用7.3.1概述垃圾填埋气是指垃圾填埋场中有机垃圾分解产生的可燃气体,主要包括甲烷、二氧化碳等。垃圾填埋气利用是将这些气体收集起来,用于发电、供暖等用途。7.3.2技术原理垃圾填埋气利用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填埋场内的气体收集系统,将有机垃圾分解产生的气体收集起来,经过处理后用于发电或供暖。7.3.3技术优势(1)资源化:将垃圾填埋气转化为能源,实现资源循环利用;(2)减量化:降低垃圾填埋场温室气体排放;(3)环保效益:减少垃圾填埋场对环境的污染。7.3.4技术挑战(1)气体收集系统的设计和运行;(2)气体处理和利用过程中的安全风险;(3)填埋场气体产量的不稳定。7.4其他资源化利用技术7.4.1概述除了上述几种资源化利用技术,还有其他一些垃圾资源化利用方法,如废塑料回收、废纸回收等。7.4.2技术原理及优势(1)废塑料回收: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将废塑料转化为再生塑料或燃料油;(2)废纸回收:将废纸进行再生处理,转化为再生纸;(3)金属回收:将废金属进行分选、熔炼等处理,回收金属资源。7.4.3技术挑战(1)回收过程中的污染和能耗;(2)废物分类和分选的效率;(3)资源化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第八章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案例8.1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8.1.1项目背景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产量逐年攀升,对环境造成了严重压力。为解决这一问题,某城市启动了一项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旨在提高垃圾处理效率,降低环境污染。8.1.2项目目标(1)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2)提高垃圾处理设施的运行效率。(3)降低垃圾处理成本。(4)提高居民环保意识。8.1.3项目实施(1)采用先进的垃圾分类技术,提高垃圾分离纯度。(2)建设垃圾资源化处理设施,如焚烧发电、生物降解等。(3)推广垃圾分类收集,提高居民参与度。(4)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环保意识。8.1.4项目成效该项目自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降低了垃圾处理成本,提高了垃圾处理效率,减少了环境污染。8.2工业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8.2.1项目背景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种类繁多,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某工业园区为解决这一问题,启动了一项工业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8.2.2项目目标(1)实现工业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2)提高园区环保水平,促进可持续发展。(3)降低企业环保成本。8.2.3项目实施(1)对工业废弃物进行分类收集,提高资源利用率。(2)建设工业废弃物处理设施,如废液处理、废渣利用等。(3)推广绿色生产理念,引导企业进行源头减量。(4)开展企业环保培训,提高环保意识。8.2.4项目成效该项目有效降低了工业废弃物处理成本,提高了资源利用率,促进了园区可持续发展。8.3农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8.3.1项目背景农村垃圾问题日益严重,对农村环境造成了很大压力。某农村地区为解决这一问题,启动了一项农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8.3.2项目目标(1)实现农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2)改善农村环境卫生,提高农民生活质量。(3)促进农村经济发展。8.3.3项目实施(1)推广农村垃圾分类收集,提高资源利用率。(2)建设农村垃圾处理设施,如堆肥、焚烧等。(3)开展农村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环保意识。(4)引导农民参与农村环保工作,共同治理农村环境。8.3.4项目成效该项目有效改善了农村环境卫生,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第九章垃圾分类与资源化利用政策支持9.1财政补贴政策在推动垃圾分类与资源化利用的过程中,我国充分发挥财政补贴政策的作用,以引导和激励社会各界参与垃圾分类与资源化利用工作。具体措施如下:(1)对垃圾分类设施建设给予财政补贴。各级应根据实际情况,对垃圾分类设施建设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降低企业和社会的成本,提高垃圾分类设施的普及率。(2)对垃圾分类处理企业给予运营补贴。对从事垃圾分类处理的企业,可给予一定的运营补贴,以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营,提高其处理能力和服务质量。(3)对垃圾分类示范项目给予奖励。对在垃圾分类与资源化利用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的示范项目,可给予一定的奖励,以激励更多单位投身垃圾分类与资源化利用工作。9.2税收优惠政策税收优惠政策是激励企业参与垃圾分类与资源化利用的重要手段。以下是税收优惠政策的几个方面:(1)对从事垃圾分类处理的企业减免企业所得税。对从事垃圾分类处理的企业,可减免一定比例的企业所得税,以降低其税负。(2)对购买垃圾分类设备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对购买垃圾分类设备的企业,可给予一定期限的税收优惠,以鼓励企业加大投入,提高垃圾分类处理能力。(3)对从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创新创业基础教程 课件 模块七 网络创业实践
- 车辆股份买卖的正式合同样本
- 天津市武清区名校2025届初三一轮阶段测评(三)语文试题试卷含解析
- 扎兰屯职业学院《方法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西工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植保研究前沿(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上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数据库原理综合实践》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美容美发场地租赁合同模板
-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通信原理及应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苏省南通市崇川校2025届初三下学期期末质量抽测生物试题试卷含解析
- 玉林师范学院《现代汉语1》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奖品、礼品供应服务方案
- 八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复习教案
- 不动产登记数据安全保密责任书
-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重点考察知识点)
- 大学文化主题辩论赛巅峰对决辩论辩答ppt模板
- 物业小区保洁清洁方案
- 原地面高程复测记录表正式版
- 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本科(五年制)教育评估标准
- 品质周报表(含附属全套EXCEL表)
- 商铺装修工程施工方案.
- MQ2535门座起重机安装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