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S市财政扶贫绩效评价的实证研究目录TOC\o"1-1"\h\u25406S市财政扶贫绩效评价的实证研究 1319241绪论 1266532基本概念与理论 278613赣州市的贫困与扶贫现状分析 7286504.赣州市财政扶贫绩效评价 10161325赣州市财政扶贫的影响因素分析 19257186结论与建议 211绪论1.1研究背景和意义1.1.1研究背景贫困问题不仅是世界各个国家在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也是我国最主要的问题之一。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有着庞大的人口基数,其中贫困人口数量众多。无论是当下还是未来,众多的贫困地区与人口都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克服的难题。它的顺利解决,不但影响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更是关系到我国能否顺利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把扶贫脱贫工作摆在非常突出的位置,将之纳入“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并强调要把扶贫开发作为“十三五”时期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十四五”提出要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作为脱贫攻坚主战场,江西任务十分艰巨。全省有54个原中央苏区县、17个罗霄山片区县、25个贫困县,特别是有2900个贫困村和269个深度贫困村。截至2013年末,全省还有346万农村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达9.21%。近年来,江西省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减贫事业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2013年至2020年7年内,全省贫困人口由346万人减少到9.6万人,累计减贫336.4万人,贫困发生率从9.21%降至0.27%,贫困发生率下降了8.94%,扶贫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江西省扶贫开发工作依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部分脱贫人口出现返贫现象,扶贫资源的投入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等问题,如何科学有效地评价扶贫绩效,以期将有限的扶贫资源投入有效地扶贫项目上,本文以赣州市为例,来对上述问题进行研究。研究意义(1)实践意义贫困问题多年来一直是困扰我们国家的焦点问题,解决贫困问题是我们国家发展的重要前提,是解决民生的重要体现。我国政府出台的《中国扶贫发展纲要2011-2020年》指出,二十一世纪前二十年,基本实现扶贫对象的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扶贫对象所在地区的教育、医疗等问题得到有效改善。近年来,随着脱贫难度的加大,我国在扶贫工作上的力度逐渐加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大幅度增长,中央财政扶贫资金每年递增200亿,已经从最初的600亿,增加到超过1000亿资金规模,中央扶贫财政资金一直在不断加大投入同时政府更应该关注扶贫资金的使用绩效。而赣州市做为革命老区,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扶贫开发工作依然面临严峻的挑战。对资金使用效益进行研究,来分析资金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挖掘提升资金使用效率的方法,以使更好的推动扶贫工作的开展,促进扶贫事业的发展。(2)理论意义目前我国学者对财政扶贫的相关学术研究大都处于对指标体系的定性研究上,综合运用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相结合的财政扶贫绩效评价研究比较匮乏。本文立足于赣州市扶贫相关工作的实施情况,构建出赣州市财政扶贫绩效指标体系,综合运用多种分析方法研究赣州市财政扶贫工作绩效,既丰富了该领域的学术研究角度或者说是内容,也为未来该领域的深入研究打下基础,在一定程度为今后赣州市及其他省市今后的财政资金投向及扶贫工作的开展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2基本概念与理论2.1相关概念界定2.1.1贫困的概念与类型贫困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社会现象,究其原因,其不仅仅只是局限于经济角度对其的定义,还涉及社会、能力、文化等各个方面,涉及领域较广,且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其的认识也是不断发展的,古今学者、有关组织对定义有诸多的看法,其中较为经典的主要有:(1)英国经济学家朗特里(SeebohmRowntree)在20世纪初最先提出贫困的概念,他从收入的角度定义了贫困,认为贫困是人的收入无法满足最基本的生存要求,并且世界上大多数人都是贫穷的;(2)英国学者汤森认为贫困应是个人或者家庭群体缺乏获得食物、参与社会活动的最基本的条件,即是贫困;(3)在《贫困的真相》中,学者奥本海默认为贫困不应仅仅只是物质的缺乏,还有其社会和情况的缺乏;(4)《1990年世界发展报告》中世界银行组织认为个人、家庭或群体缺乏维持其最低生活要求的能力;(5)《世界发展报告(2000—2001)》中贫困不仅仅限于其物质方面,还有其教育或健康权利等方面的缺乏;从上述对贫困的经营界定可以看出,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贫困的定义从仅仅限定于物质方面到能力、社会公平权利上的多元化探究,对贫困的认知在不断的深化和发展。各个国家和地区,因自身发展不同,对其认识也不尽相同,对贫困分类上有诸多方法,根据其范围大小,划分为狭义的和广义的贫困;根据其个人的对其基本需求满足程度,可以划分为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狭义和广义的贫困狭义的贫困从经济角度出发的贫困,即收入无法满足其最低生活需求,广义的贫困其涵盖范围相较于狭义的贫困更为广泛,在狭义贫困的基础上,还包含社会、能力、文化、机会等方面的缺乏(2)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绝对贫困指的是其收入无法维持其最基本的的生存和生活需要,但相对贫困指的是其收入虽能维持其生存和生活需要,但于其他社会大都数人相比,其收入水平处于较低的水准;我国消除的贫困是绝对贫困,从历史来看,相对贫困必然是长期存在的。2.1.2财政扶贫资金《国家扶贫资金管理办法》中指出财政扶贫资金是指改善扶贫对象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促进扶贫对象社会经济发展,帮助其提高收入水平,促进改善和消除扶贫对象贫困现象的专项资金,主要分为中央和地方扶贫资金,中央财政扶贫资金由中央进行统一划拨,其主要包含扶贫发展资金、国有贫困农场扶贫资金、以工代赈扶贫资金和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地方扶贫主要为中央扶贫资金的补充。2.1.3绩效绩效可以拆解为绩和效,绩即为成绩,效为效果,在一定条件下,个人或者组织的完成效率的衡量。Bernardin(1984)首次将绩效进行定义,认为绩效是在一段时间内工作活动或行动的反映。政府绩效指的是政府在开展管理工作的效率极其活动所产生的结果或效益,目前主流采用3E要素结构对其进行测评,即为经济(Economy)、效率(Efficiency)与效果(Effectiveness)。2.1.4财政扶贫绩效财政扶贫绩效是对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扶贫效果等多方面的综合反映,其考虑了资金投入与产出效益的相互关系,随着我国扶贫工作的开展,扶贫已有之前的规模扶贫到现在的精准扶贫,财政扶贫支出也由之前的规模化到效益化的转变,对财政扶贫绩效评价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为今后的扶贫工作的开展具有理论性意见指导。2.2相关理论基础2.2.1贫困相关理论贫困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社会现象,也是人类社会所棘手解决的重要问题,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减贫领域研究中取得不少的研究成果,其中关于贫困的相关理论研究,其对贫困的缘由、本质的探究,为减贫政策的制定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贫困恶性循环理论Nurkse在1953年其出版的《不发达国家资本的形成》一书中提出贫困恶性循环理论,该理论认为一国长期处于贫困状态的缘由并不是由于其国内资源不足,而是由于经济的联系度,互相作用而产生的。该理论主要从供给和需求来阐述,从供给层次来看,贫困地区的国家生活的人民,其经济发展水平普遍落后,收入普遍较低,其收入只能满足其人民的最基本的生活水准,并无多余的收入进行储蓄,储蓄率低导致其资本累积较为不足,从而难以扩大规模生产,其生产效率难以提高,从而导致其产出水平较低,低产出从而导致其低收入;从需求层次而言,低收入,消费能力较低,导致投资引诱不足,导致其低资本形成,从而其生产效率难以提高,从而导致其产出水平较低,低产出从而导致其低收入,其无线恶性循环。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Nelson在1953年提出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其研究理论研究人口增长、人均资本及人均收入三者的关系,指出发展中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人均收入较低,人均资本低,加之其卫生条件相对落后,其死亡率较高,人口增长较为还款,若以通过增加收入以提高其生活水平方式是行不通的,因为其较大的人口基数会将其拉回低水平。只有加大投入,提高其生产效率,增加产出效益,超过其人口增长,才能避免上述问题。循环累积因果关系理论GunnarMyrdal(1957)提出循环累积因果关系理论,认为欠发达地区的贫困缘由是资本能力不足、社会分配制度不公等多种因素互相作用导致人民收入低,从而导致生活水平低下,从而医疗卫生、教育水平低从而影响其人力资本水平,进而影响其收入。2.2.2反贫困相关理论临界最小努力理论HarveyLeeibenstein(1957)在Nurkse和Nelson研究的贫困恶性循环理论和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临界最小努力”理论,其理论核心思想为发展中国家应采取一系列的政策以刺激经济的发展,从而突破低水平均衡陷阱。增长极理论FraocosicPerroux于1955年首次提出增长极理论,Hirschman(1958)、Boudeville(1966)、Friedmann(1966)、Hansen(1972)在其的研究基础上进行优化,该理论认为政府应根据区域内的特征,集中投资于有发展潜力的产业,通过发展潜力的产业带动区域内的经济增长,上述阐述中,发展潜力的产业为增长极,通过极化和扩散效应,从而拉动其他产业的发展,进而推动区域内整体经济的增长。2.2.3财政扶贫资金使用绩效相关理论成本效益理论成本效益理论是将一段时间内的财政支出与其获得的效益,利用一定的计量方法对其产生的效益与其支出进行分析,得出相关的比例关系,进而来判断该部分财政支出是否合理,该理论运用到财政资金进行绩效评价时,将财政支出与其产生的效益进行比例分析,同时结合预期的既定效益目标,判断其结果与其既定目标是否一致,如果与目标相差较大,表明财政支出的效用较为低下,从而对之前财政支出的规模及方向进行重新审视,及时调整规模或方向,提高其财政效用,从而提高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绩效。(2)新公共管理理论政府作为扶贫工作的重要参与者,同时也是扶贫资金管理的管理主体,发挥着对扶贫资金的监督与管理的作用。扶贫资金即便其受众群体是社会中小部分群众,但终究也是一种公共资源,政府对其的资源配置主要采用政策的制定和安排,其相关政策必然影响着扶贫绩效的高低,而且政府在运用部分权力过程中,很容易造成效率不高等问题。所以,引入相关的管理机制来提升政府管理水平,提高效率。新公共管理理论相较于原公共管理理论,着重强调以下内容:一是引入市场机制对公共管理部门资源进行配置,促使管理者对其管理结果进行负责,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优化公共资金资源配置;二是引入竞争机制,激发各部门之间的竞争,提升政府活力,促进良性竞争循环,通过对比各部门之间的资金绩效,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从而调整和优化资金去向结构;三是公共部门权力的分授,提高工作效率,将上级单位的权利分发到下级单位,降低成本,提高效率。3赣州市的贫困与扶贫现状分析赣州市位于江西省南部区域,也被称为“赣南”,其地域面积广阔,农村人口众多,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矿产资源丰富,下辖3区(章贡区、南康区和赣县区)、13个县(兴国县、定南县、会昌县、寻乌县、于都县、崇义县、信丰县、大余县、上犹县、安远县、宁都县、全南县、石城县)、2市(瑞金市和龙南市)和2个开发区(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蓉江新区),是江西省地域面积最大的城市,截止2019年末,赣州市总人口为983.07万人,其中农村人口为680.98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9.27%,农村人口占比较大。3.1赣州市贫困现状分析赣州市是全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截止2019年底,全市贫困人口为2.82万人,贫困发生率为0.37%,低于全国贫困发生率0.27个百分点,虽然扶贫工作取得巨大的成功,但农村贫困问题还是依然严峻的,主要有以下原因:(1)赣州市仍有2.82万人人口未脱贫;(2)脱贫地区有可能返贫,“硬指标”脱贫目标达标,但“软指标”脱贫目标远远未达。贫困基数大,农村贫困人口占比高赣州市一直以来都是全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同时也是农村贫困的重灾区,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加之扶贫投入资源投入的不断增长,赣州市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大幅提升,但是由于农村扶贫工作存在长期性和复杂性,其贫困问题的解决必然是循环往复的,从整体数量来看,赣州市贫困人口规模还是相对较大的,截止2019年底,江西省农村贫困人口为5.36万人,赣州市的农村贫困人口为2.89万元,赣州市的农村贫困人口占江西省农村贫困人口的比重为54%,由此可见其农村人口占整省的占比还是较高,由于其历史原因即贫困人口基数大,虽近年来扶贫工作取得瞩目的成效,但其农村贫困人口人数依然较多。3.1.2因病致贫、返贫占比较大赣州市因历史遗留原因,其卫生资源相对供给不足,卫生资源结构相对不较合理,医疗卫生条件相对较为落后,截止2019年底,赣州市因病致贫、返贫贫困户占总建档贫困户的18%,占比还是相对而言比较大的,其主要原因还是因其卫生条件相对落后,贫困户一旦身体出现大病时就必须去外地的大城市就医,但其医疗费用报销比例由比较低,容易因病致贫或返贫。3.1.3农村收入结构相对单一赣州市贫困地区的农村经济结构相对单一,其农户主要以工资性收入(主要以外出务工)及农业种植收入为主,农业经济结构相对较为单一。根据赣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及统计年鉴等相关资料显示,2015年赣州市工资性收入占可支配收入的占比为45%至2019年其占比为44%,而2019年其农业种植收入占比为40%,幅度相对无变化,同样家庭经营净收入也是赣州市贫困地区的农户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从2015年占可支配收入的占比为40%到2019年的占比为39%,其占比主要呈现下降趋势,其中家庭经营净收入中第一产业经营净收入是农户家庭经营的重要收入组成部分,虽然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第二和第三产业的经营净收入有所增加,但相对而言占比还是较低的,这种相对单一的收入经济结构容易产生农户收入的不稳定性及经济的脆弱性,导致其自身发展能力相对较为欠缺。3.1.4贫困地区受教育程度较低扶贫先扶智,经过国内外学者研究表明,教育普及率与贫困是紧密相关联的,教育普及率越高,其贫困发生率也是越低,其两者呈现反比方向。但赣州市贫困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其它地区是严重匮乏的,其教育水平发展相对落后,文化事业发展相对发展比较乏力,虽然近年来国家对贫困地区的教育投入是不断增加的,但是教育成本费用并未下降,其成本主要体现在高等教育的费用及时间成本,加之读书无功论在农村的传播,所以赣州市贫困地区部分人放弃接受教育选择出外务工,根据实地调研的相关资料表现赣州市贫困地区的人口文盲率高达5.9%,文化程度多集中于初中及以下,受教育水平低于省内其他地区,从而导致该地区的人口素质普遍偏低,只能靠干简单的体力活来获取收入,自身脱贫能力严重不足。赣州市财政扶贫资金投入分析3.2.1赣州市扶贫资金来源结构财政扶贫资金一般指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旨在改善扶贫对象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促进扶贫对象社会经济发展,帮助其提高收入水平,促进改善和消除扶贫对象贫困现象的专项资金。扶贫资金保障脱贫攻坚战能否顺利开展的“保障钱”,同时也是保障贫困农户的基本生活的“保命钱”。通过财政扶贫资金来源和财政扶贫资金使用对赣州市扶贫资金结构进行划分。赣州市财政扶贫资金来源赣州市财政扶贫资金根据划拨主体不同可分为中央扶贫财政资金和地方扶贫资金。中央财政扶贫资金:主要由中央进行统一划拨,其主要包含扶贫发展资金、国有贫困农场扶贫资金、以工代赈扶贫资金和少数民族发展资金这五个方面;地方扶贫资金:地方扶贫资金主要包括省级配套资金和地方政府财政扶贫资金两方面;(2)赣州市财政扶贫资金使用赣州市财政扶贫根据其资金使用内容划分为财政发展资金、以工代赈资金、科技扶贫资金、以及贴息贷款资金四个方面,从地方政府的统筹财政扶贫资金资料中可以发现,财政扶贫资金的份额较大为财政发展资金,其包括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贫项目等,再是以工代赈资金、科技扶贫资金、以及贴息贷款资金的投入较少;3.2.2赣州市财政扶贫资金投入分析根据赣州市财政局相关网站、扶贫办相关资料及其他网站资料显示,截止2019年末,赣州市获得财政扶贫资金为12.27亿元,其中中央资金8.26亿元,占其财政扶贫资金的67.32%,省级资金4.01亿元,占其政扶贫资金的32.38%,表明赣州市财政扶贫主要为中央划拨。同时根据相关政府网站的相关资料数据整理得出,截止2019年赣州市针对6个国家级贫困县的市级扶贫专项资金投入,如下表3-1所示,市级财政扶贫专项针对6个国家级贫困县的市级扶贫专项资金投入总投入为1.62亿元,投入最多的县域为宁都县为6483.8万元,最少为寻乌县为304.56万元。从整体来看,2019年,赣州市对6个国家级贫困县的新农村建设市级配套资金总投入为5352万元、市领导挂点帮扶总投入为1800万元、以工代赈市级配套资金总投入为40.53万元,蔬菜产业扶贫总投入为9000万元。根据上述数据表明,赣州市对蔬菜产业扶贫总投入为900万元,占其总投入的55.58%,说明产业扶贫对消除贫困会产生基础性经济作用,所以该投入为最大;其次为新农村建设市级配套资金总投入为5352万元,占其总投入的33.05%,新农村建设市级配套是对于振兴农村道路最为基础的前提;最后是市领导挂点帮扶和以工代赈市级配套资金其总投入分别为1800万元和40.53万元,占其总投入分别为11.12%和0.25%,上述两项投入是对扶贫工作内容的相关补充。总体上而言,由于赣州贫困地区的社会经济各方面的基础相对还是比较薄弱的,对其产业扶贫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最大,也是拉动社会经济发展最为直接的动力。地区新农村建设市级配套资金市领导挂点帮扶以工代赈市级配套资金蔬菜产业扶贫宁都县11763007.85000于都县15363008.342000兴国县12543008.432000安远县5553005.070会昌县8313006.330寻乌县03004.560表3-12019年赣州部分市级扶贫专项资金投入(万元)4.赣州市财政扶贫绩效评价本文采用DEA分析方法,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的内在要求,选取相应的指标,对2015—2019年赣州市国家级6贫困县财政扶贫效率进行分析,通过Malmquist指数分解,进一步分析各要素对扶贫生产率的影响。4.1DEA-Malmquist指数方法数据包络分析,简称DEA(DataEnvelopmentAnalysis,简称DEA)方法是由1978年美国著名运筹学家A.Charnes,W.W.Cooper和Rhodes三人共同提出的的方法,该方法是根据多种指标投入和多种指标产出对同类型的部门或者单位,利用线性规划进行有效性测度的一种方法。本文采用DEA模型对赣州市财政扶贫绩效进行评价是因为该模型具有以下特点:1.能对多项指标投入和产出进行综合测度;2.该模型在进行测度的过程中是以客观、精确的数据为基础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避免了使用其他测度方法所带来的主观随意性,提高测度结果的可信度;DEA方法在后来的不断发展中,DEA又发展出比如模型、BBC模型等,这些模型的出现对于DEA方法来说对于其DMU有效性有进一步完善的作用。下面具体介绍DEA的基本模型以及其改进过后的模型。4.1.1CCR模型CCR模型是建立在规模收益不变的假定之上,,设Xij代表第j个县的第i种资源的投入量,Yjm代表第j个县的第m种资源的产出量(j=1,2,⋯,K;l=1,2,⋯,L;m=1,2,⋯,M);; 在该公式中θ(0<θ≤1)为县市的综合效率指数;λj为权重变量;与其中一个为松弛变量一个剩余变量ε为非阿基米德无穷小量;=(1,1,⋯,1)∈与=(1,1,⋯,1)∈,θ值越大,该县的效率越高,其产出相对于投入而言达到了综合效率最优。4.1.2BBC模型BBC模型是建立在规模收益不变的假定之上,但是我们在实际的应用中,由于现实条件的各方面的原因,许多的决策单元不能再规模收益不变的假定的条件下去运行,话句话也就是说决策单元存在规模效应,包括规模递增或规模递减。后Banker,CharnesandCooper三人在1984年改变CCR模型中规模收益不变的前提假定,而改为规模收益变动的假定,是为BCC模型。BBC模型如下:设Xij代表第j个县的第i种资源的投入量,Yjm代表第j个县的第m种资源的产出量(j=1,2,⋯,K;l=1,2,⋯,L;m=1,2,⋯,M)BBC模型如下:;; ,在上述公式中θ(0<θ≤1),λj为权重变量;与其中一个为松弛变量一个剩余变量ε为非阿基米德无穷小量。与前述的CCR模型多了一个的这个假定。本文用来TE-CRS表示用CCT模型求得的效率值,TE-VRS来表示用BBC模型求得的效率值,这个效率值就是纯技术效率值,则规模效率值:SE=TE-CRS/TE-VRS(SE值越接近于1表示规模效率越高,当SE=1表明规模效率最优)4.1.3Malmquist指数DEA中的CCR以及BBC模型得出的效率值只是对样本数据进行静态的分析,而Malmquist指数恰恰能弥补上述模型不足之处,能对多时期和多地区的样本数据进行动态分析。Malmquist指数在1953由Malmquist首次提出的,Caves、Christensen(1982)首次对其应用于生产效率的测算,随着学者对相关的理论的深入研究,RolfFare(1992)创造性的用非参数线性规划法与之前的DEA相关理论进行融合,构建出与DEA模型相关的Malmquist,现今,该方法广泛应用于效率的相关评价中。Malmquist指数模型:可以将上述的公式进一步转化为:其中表示表示t时期到t+1时期的技术效率变记为effch又可以分解为,,分别记为sech、ptech,表示技术进步指数,记为techch。生产力指数(tfpch)=effch(技术率)×techch(技术进步)=sech(规模效率)×pech(纯技术效率)×effch(技术效率)Malmquist指数计算出来的结果可参照以下表来进行评测表4-1Malmquist指数计算出来的结果评测表指标名称评价标准tfpch(生产力指数)tfpch>1,表示t时期到t+1时期综合效率提高;tfpch<1,表示t时期到t+1时期综合效率下降;pech(纯技术效率)pech>1,表示t时期到t+1时期纯技术效率提高;pech<1,表示t时期到t+1时期纯技术效率下降;sech(规模效率)sech>1,表示t时期到t+1时期规模效率提高;sech<1,表示t时期到t+1时期规模效率下降;techch(技术进步)techch>1,表示t时期到t+1时期技术实现进步;techch<1,表示t时期到t+1时期技术衰退;4.2指标体系构建及数据来源4.2.1指标选取的原则为了能对赣州市的扶贫绩效进行客观、综合的评价,在指标的选取上遵循以下原则:科学性原则。指标的选取应有一定的理论依据,应与时俱进,同时应将赣州市财政扶贫的实际情况与财政扶贫的作用机制相结合,选取的相关指标能充分反映赣州地区的财政扶贫的相关情况。可操作性。指标的选取应考虑其数据的可得性,只有选取的相关指标有相关准确的数据作为支撑,才能便于评测及相关的比较。综合性原则。指标的选取应能够系统和全面的反映赣州市财政扶贫的绩效水平,本文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及文化发展等多角度出发,综合选取能最反映评价要求的代表性指标,以此对赣州市财政扶贫绩绩效进行综合性评价。4.2.2评价指标的选取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组织召开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并在座谈会上强调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是“两不愁、三保障”,选取财政扶贫绩效的评价相关指标应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的内在要求进行选取,即能体现出贫困人口的生活水平、教育水平和基本医疗水平等方面的内容。所以本文以“两不愁、三保障”为核心依据,遵循“投入——产出”的经济学基础逻辑评价,以财政扶贫绩效评价研究为出发点,依据科学性、综合性与可操作性原则,分别从绩效评价和资金投入两方面选取赣州市的6个国家级贫困县的以下指标,构建指标体系。产出指标:本文选取的绩效评价指标从直接扶贫效果、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选取相关指标,具体为贫困发生率、人均GDP、城镇化率、农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公路通车里程、医疗卫生机构数及适龄儿童入学率。投入指标:为了能最大的限度包含赣州市的6个国家级贫困县的财政扶贫资金的投入,在数据可获得性的基础上,本文选取财政预算支出数据,包含基础设施支出(万元)、教育支出(万元)、卫生支出(万元)、社会保障支出(万元)及农林支出(支出)。4.2.3数据来源本文根据建立指标体系的相关指标内容搜集了2015年至2019年赣州市6个国家级贫困县的相关数据,这6个国家级贫困县分别为宁都县、于都县、兴国县、安远县、会昌县和寻乌县,上述县都是国家扶贫攻坚战的重点扶贫对象,对该县进行实证分析,对今后赣州市及其他贫困地区今后的扶贫工作都有重大的指导意义。本文的数据主要来源于《赣州市统计年鉴(2016-2020)》、《县域统计年鉴(2016-2020)》、赣州市六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6—2020)及各扶贫办所披露数据。4.3赣州市财政扶贫效率分析在以前文确定的测度指标体系和测度方法的基础上,运用DEAP2.1软件对赣州市的6个国家级贫困县域2015到2019年间的财政扶贫效率进行分析,为了能够便于更高的区别分析,下文将从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以及规模效率这三个层面对赣州市财政扶贫效率进行综合分析。4.3.1赣州市各县市财政扶贫效率分析运用DEAP2.1软件对赣州市6个国家级贫困县的2015-2019年的财政扶贫效率进行整体区域性分析,以此来对评价期间内地区财政扶贫效率值进行探究。由下表4-1可知,赣州市6个国家级贫困县的财政扶贫综合效率的平均值为0.976,纯技术效率值为1,规模效率平均值为0.976,接近于规模有效,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在2015-2019期间内,上述地区的财政扶贫综合效率整体上是处于较高的水平中,但是不难发现,个别县市还是仍有较大的上升潜力提高其财政扶贫综合效率。具体来说,宁都县、兴国县、安远县及寻乌县的综合效率值均为1,说明其财政投入获得最佳的扶贫效益,于都县与会昌县的纯技术效率值为1,说明该两县市其财政投入技术是有效的,但是由于其规模无效导致其未能取得较好的扶贫效益,因此在今后的扶贫工作中应重点关注如何更好的发挥其规模效益以期达到既定的效果。从规模报酬而言,宁都县、兴国县、安远县及寻乌县的规模报酬不变,说明在2015-2019期间内,上述4个县域的财政扶贫投入达到规模的最优化,但于都县、会昌县的规模报酬递减,说明该县域其财政扶贫模式需要一定的调整。表4-1赣州市国家级6贫困县财政扶贫效率值地区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规模报酬排名宁都县111规模报酬不变1于都县0.90110.901规模报酬递减5兴国县111规模报酬不变1安远县111规模报酬不变1会昌县0.95310.953规模报酬递减6寻乌县111规模报酬不变1均值0.97610.9764.3.2赣州市各县市财政扶贫效率趋势分析本文运用DEAP2.1软件对赣州市6个国家级贫困县在2015-2019年期间内的财政扶贫效率进行进一步细化分析,对其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以及规模效率以表格形式展示,以此来对其的动态趋势变化进行更好的分析。(1)综合效率分析从图4-1看,在2015-2019年间,赣州市6贫困县的财政扶贫效率存在部分波动,但是从整体上来看,其综合效率呈现上升的态势,从一定程度上说明,经过扶贫开发的循序渐进,扶贫开发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但是在2015-207年间,于都和兴国县的综合扶贫效率呈现下降趋势,反映这两个县财政扶贫绩效存在财政扶贫资金投入不合理的问题。从表4-2可以看出,只有宁都县综合效率均达到1,其余县域只有部分年份达到1或者均没有达到1,可以看出,还是存在部分地区并未充分利用当地的扶贫资源,未能选择合理的扶贫规模及选择合理的扶贫工作方式开展工作,扶贫因精准扶贫,应根据当地的特色做到因地制宜,做到扶贫效率的最大化。图4-12015-2019年赣州市国家级6贫困县扶贫综合效率趋势图表4-2赣州市国家级6贫困县财政扶贫综合效率地区20152016201720182019平均值宁都1.0001.0001.0001.0001.0001.000于都0.9780.9550.9510.9580.9670.962兴国1.0001.0000.9911.0000.9970.998安远0.9860.9921.0001.0001.0000.996会昌0.9640.9780.9820.9890.9940.981寻乌1.0001.0001.0001.0000.9980.999(2)纯技术效率分析为了进一步对综合效率的差异进行进一步探究,对纯技术效率动态变化趋势进行分析。从图4-2看,整体上呈现上升的趋势,随着国家对赣南地区的扶贫力度的不断增强,扶贫的投入是不断增强的,但是在2016-2018期间内的,还是存在部分的区域波动较大,于都县存在剧烈的波动,从一定程度上说明县域的政府综合扶贫管理方式存在部分的瑕疵,资源配置较为不合理,但是该县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已探索出符合本区域的扶贫开发模式,导致其纯技术效率值稳步提升。经过图4-1和图4-2进行比对分析,综合效率值的趋势与纯技术效率趋势大致相同,从某种程度上说明,纯技术效率对综合效率的影响较大,也可以说明当地的资源的配置及扶贫结果的合理是影响扶贫效率的主要因素。图4-22015-2019年赣州市国家级6贫困县扶贫纯技术效率趋势图表4-3赣州市国家级6贫困县财政扶贫纯技术效率地区20152016201720182019平均值宁都1.0001.0001.0001.0001.0001.000于都0.9781.0000.9890.9720.9770.962兴国1.0001.0001.0001.0000.9970.998安远0.9891.0001.0001.0001.0000.996会昌0.9640.9780.9820.9760.9970.981寻乌1.0001.0001.0001.0000.9980.999(3)规模效率分析由表4-4可以看出,在2015-2019年内,赣州市6贫困县的规模效率基本稳定在0.9-1区间内,说明上述区域内的效率相对较高。由图4-3可以看出,安远、会昌和于都县在2015至2016年期间,其规模效率均出现短暂的下跌,从一定程度可以说明,随着国家和省里对赣南贫困地区的扶贫力度进一步强化,对其的财政投入的力度也是不断的增强,但上述县域并未及时的调整和优化结构,没有将规模的效应的最大化的发挥出来,在由此看出,在加强扶贫力度的同时也要注意调整优化结构,并不是一昧的投入,将规模的效应的最大化的发挥出来图4-32015-2019年赣州市国家级6贫困县扶贫规模效率趋势图表4-4赣州市国家级6贫困县财政扶贫规模效率地区20152016201720182019平均值宁都1.0001.0001.0001.0001.0001.000于都1.0000.9550.9620.9860.9900.978兴国1.0001.0000.9911.0001.0000.998安远0.9970.9921.0001.0001.0000.998会昌1.0000.9780.9820.9890.9970.989寻乌1.0001.0001.0001.0001.0001.0004.4基于Malmquist指数动态效率分析在以前文确定的测度指标体系基础上,运用DEAP2.1软件来对赣州市的6个国家级贫困县域2015到2019年间的财政扶贫效率进行动态测度,得出动态Malmquist指数,及其分解的变化值。4.4.1赣州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分析由下表可知,2015-2019各县市的全要素效率整体呈现不断增长趋势,增长幅度为12.89%、8.09%和22.88%,由以2018-2019年增长幅度最高,其增长幅度最高的原因主要为技术进步的增长贡献最大,技术进步增长幅度为15.57%,在2015-2018期间内,全要素效率的值均小于1,主要是技术进步在该期间内的值均小于1,对于全要素效率的提升有一定的牵制作用。总体来说,各县域因因地制宜,发挥各区域的的自身区位优势,提高各县市的技术水平,以此来对扶贫绩效效率进行优化。4-5赣州市国家级6贫困县全要素生产率构成及变化评价期间技术效率effch技术进步techch纯技术效率pech规模效率sech全要素效率tfpch2015-20160.9920.7511.0000.9920.7452016-20170.9070.9271.0130.8950.8412017-20181.0340.8801.0051.0290.9092018-20191.0981.0171.0321.0641.1174.4.2各县域全要素生产率分析为了进一步对各区域的全要素变化进行分析,本文运用DEAP2.1软件计算并整理出赣州市国家级6贫困县在2015—2019年期间内的变化趋势。如下表可以看出,只有宁都县全要素变化指数达到1以上,其他地区全要素变化指数均小于1,其中于都县和会昌县这两个地区的全要素变化指数相对较低,全要素变化指数均小于0.9,这两地区有待提升。从技术效率指数来看,除于都县和安远县的技术效率小于1,该地区的技术效率呈现下降趋势,除宁都县和会昌县的技术效率为1,其余地区均大于1,且整体均值大于1,说明上述地区的技术效率都在提升。从技术进步指数来看,除宁都县技术进步指数大于1,其余地区均小于1,因此从一定程度可以说明要进一步改进扶贫工作方式,提高整体的扶贫技术进步,从而提升各县域的财政扶贫绩效。地区技术效率effch技术进步techch纯技术效率pech规模效率sech全要素效率tfpch宁都县1.0001.0071.0001.0001.007于都县0.9910.8311.0000.9900.823兴国县1.0190.8771.0001.0310.904安远县0.9840.9171.0000.9900.908会昌县1.0000.8521.0001.0000.852寻乌县1.0540.8801.0781.050.9255赣州市财政扶贫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前文运用DEA分析方法对赣州市国家级6贫困县2015-2019年财政扶贫的绩效之后,本章利用Tobit模型来进一步分析其财政扶贫绩效的影响因素,为相关部门制定的政策提高相关的科学依据。5.1Tobit模型介绍由于DEA分析方法能对各决策单位的相关效率进行客观评价,无法进一步对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进行分析,从而无法相对应的提出相关的政策和建议。因此,相关学者将回归模型与DEA相结合,但因前文测度的效率值均处于0-1范围内,采用传统的OLS回归可能对影响因素的测度上产生偏差(Greene,1981),基于前文模型测度的效率值都基于0-1之间,采取普通最小二乘法可能会对影响因素的测度上产生偏差,为解决上述问题,采用J·Tobin(1958)提出了截取回归模型,即Tobit模型,能更好的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具体公式如下所示:(5.5)在上式中为潜在的变量,为回归系数,为影响因素变量,~N(0,)。5.2主要指标选取国内外学者从收入情况、产业结构、城镇化水平、基础设施等方面出发对财政扶贫绩效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的研究基础上,结合赣州市国家级6贫困县的实际发展现状及数据可获得性,本文将其影响因素设定如下:农村人均收入(元):赣州地区国家级6贫困县地处连片特困地区,且农村集中大多数贫困人口,,刘裕和王璇(2018)认为收入的水平是直接反应出农民的生活现状,收入的提高有利于其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财政扶贫的绩效起到积极的作用;产业结构即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占GDP比重(100%):近年来,赣州贫困地区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旅游业,选取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占GDP比重(100%)来更好的体现该的产业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水平,产业结构的发展和合理化对于当地的经济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对当地农民的脱贫起到加大的助力作用;(3)人口结构即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农村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越高,其城镇化率水平越低,当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也越低;(4)公路通车里程:要致富,先修路,交通便利程度是该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一旦交通条件得到改善,当地的资源优势就能迅速的转化成经济优势,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5)财政总收入(亿元):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进一步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扶贫开发的意见》中指出扶贫应动员社会力量的支持,仅仅只靠中央专项扶贫资金是远远不够的。对于特困地区来说,贫困程度较重,紧靠中央和省的专项扶贫资金是远远无法满足其扶贫开发需求的,因此选择财政总收入来对社会各力量的总和来对扶贫绩效的影响;5.3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本文使用Stata14软件运用Tobit模型对赣州市6国家级贫困县的财政扶贫绩效影响因素进行检验,通过表5-3可以看出,人口结构通过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但其影响系数为-0.098,说明农村人口的数量与扶贫效率呈现负相关关系,农村人口数量的增加会对当地的财政扶贫效率起到阻碍作用;公路通车里程通过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其影响系数为6.467,公路通车里程与扶贫绩效呈现高度正相关关系,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提高受教育程度对扶贫效率的提高有巨大的影响;农村人均收入、产业结构和财政总收入均通过10%的显著性水平检验,且其影响系数均为正数,说明提高农村人均收入,调整产业结构和加强财政创收均有利于扶贫效率的提升。表5-3效率影响因素的实证结果影响因素Chef.Std.Err.tP农村人均收入4.17e-061.74e-062.390.017产业结构1.0600.6481.640.093人口结构-0.0980.019-5.060.000***公路通车里程6.4672.2952.820.005财政总收入(亿元)0.1220.0741.650.100注:***表示在1%水平下显著,**表示在5%水平下显著,*表示在10%水平下显著6结论与建议6.1结论本文基于国内外学者对财政扶贫的研究基础上,选取相关的投入与产出指标,运用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方法对赣州市6国家级贫困县2015-2019年财政扶贫效率进行测度评价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从总体而言,在评价期间内,其财政扶贫综合效率处于较高的水平,但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间;(2)赣州6国家级贫困县的财政扶贫效率差异较小,但只要宁都县的财政扶贫取得最佳效益,其余地区仍需从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两方面来综合调整扶贫方式,即优化资源配置,及时进行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股东协议书-股东投票权及决策机制协议3篇
- 时代楷模先进事迹在高中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投诉管理制度及处理流程
- 开启自主学习的闸门
- 二零二五年度农业高新技术田地租赁合作协议3篇
- 航空器材采购招标合同三篇
- 2025届南通市海安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 医学美容科护士总结
- 专业化妆前台接待员工作总结
- 二零二五年度户外全彩显示屏采购合同5篇
- 音乐教学集训课程设计
- 2025内墙乳胶漆合同范文
- 肺切除手术的术前评估课件
- 《大学生创新与创业》课件
- SWITCH塞尔达传说旷野之息-1.6金手指127项修改使用说明教程
- 弧度制及弧度制与角度制的换算
- GB/T 33322-2016橡胶增塑剂芳香基矿物油
- 瓦楞纸箱计算公式测量方法
- 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考试商务营销类(营销方向)技能考试测试题
- DB32-T 4004-2021水质 17种全氟化合物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高清现行)
- DB15T 2724-2022 羊粪污收集处理技术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