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部分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天津市部分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天津市部分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天津市部分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天津市部分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天津市部分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缄默(jiān)

狡黠(xié)

人迹罕至(hǎn)B.憔悴(qiáo)

摇曳(yè)

拈轻怕重(zhān)C.卫冕(miǎn)

仲裁(zhòng)

花团锦簇(cù)D.凌空(lín)

恪守(kè)

藏污纳垢(gòu)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作为九州水源之宗的黄河,____________了勤劳勇敢的华夏儿女,孕育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气质,____________着华夏文明生生不息的文化根脉,是中华民族的生命之源、文脉之源、幸福之源。在华夏儿女心目中,黄河早已成为____________的精神图腾。A.养育

传承

共同 B.教育

传播

共同C.教育

传承

公共 D.养育

传播

公共3.下面一段文字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①文化是民族的符号。②一个民族的崛起,最重要的是文化的繁荣。③文化不绝,民族就不灭。④近年来,随着“国学热”的持续升温,使整个社会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日增。A.第①句 B.第②句 C.第③句 D.第④句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你懂得欣赏一棵树吗□”老者缓缓地说□“对于周遭的环境,树是全面接受的:它接纳阳光,也包容风雨□它等待白天,也守候黑夜。正是这种全面的接受,才使它更茁壮、伟岸呀!”(

)A.?

。 B.?

;C.,

。 D.,

;5.下面对诗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交代观海地点,“观”字统领全篇,是诗的线索。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海水荡漾,是静态,山岛耸立,是动态,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C.诗中的两个“若”字,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借助奇特的想象勾勒出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D.全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表现出诗人胸怀天下、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二、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阅读《叶子和果实都是黄的,为何名字叫“银杏”?》一文,完成下面小题。叶子和果实都是黄的,为何名字叫“银杏”?①银杏,以其独特的扇形叶片和黄色的果实,成为秋天的象征。我们在欣赏这金黄色的果实时,是否会好奇,为何这种树会被冠以“银”之名?②银杏树属于银杏科植物,是落叶乔木的一种。它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3.45亿年前的石炭纪,之后由于气候环境的变化和被子植物的取代,银杏类植物在世界大部分地区灭绝。现在的银杏树是古代银杏类植物在地球上存活的唯一品种,被誉为“世界第一活化石”和“植物界的大熊猫”。③银杏树的生命力十分顽强。中国贵州的李家湾古银杏树已经有超过5000年的树龄,树高约为50米,经过多次雷击火烧,依然具有鲜活的生命力。研究结果表明,银杏古树的“长寿”主要体现在独特的抗衰老机制和强大的抵抗“外患”能力。银杏树的维管形成层细胞具有持续分裂的能力,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细胞衰老引起的植物各项机能的下降。④银杏果俗称白果,形态与杏果很像,银杏果的外皮有白粉,并且在阳光照射下,会泛出微微的银色。由此可见,银杏的“银”字与其果实有很大的关系。⑤除此之外,还有可能与其在水中的状态相关。如果你捡起一个银杏果,并且将它缓缓地浸入水中,便会明白“银”字的来源。银杏在浸入水中后,其表面会有一层银色的包裹,就像被刷了一层银粉,但是拿出水面后就消失了。⑥赏银杏叶时,我们闻到的臭臭的味道来自银杏果。银杏果的臭味可能是银杏的“自我保护机制”。银杏树是雌雄异株的植物,雄株只开花不结果,雌株可以结果实。果实也就是种子,是银杏繁殖的方式之一,而果实成熟后散发的臭味可以防止动物的食用,从而增强繁殖能力。从这方面来看,如果不喜欢银杏的臭味,也可以考虑种植雄株。⑦银杏果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其中维生素E和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较高。维生素E能增强免疫系统,提高身体的抗氧化能力。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改善血液循环、增强记忆力、抗衰老、抗肿瘤、抗病毒等功效。⑧需要注意的是,银杏果含有微量的氢氰酸毒素,如果食用不当或一次性摄入太多,可能会导致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等症状。此外,银杏果的外种皮也含有刺激性毒素,如果入侵皮肤,可能会引起接触性皮炎,严重时可引起感染。因此,“白果”虽好,可不要贪多。(节选自“学习强国”,有删改)6.下面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银杏树属于银杏科植物,现在的银杏树是古代银杏类植物在地球上存活的唯一品种。B.银杏果俗称白果,它的外皮有白粉,并且在阳光照射下,会泛出微微的银色。C.银杏树是雌雄异株的植物,雌株只开花不结果,雄株可以结果实。D.人们食用不当或一次性摄入太多银杏果,可能会导致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等症状。7.下面对文中画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使用打比方、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银杏树是落叶乔木的一种。B.使用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银杏树的生命力十分顽强。C.使用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银杏树是落叶乔木的一种。D.使用打比方、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银杏树的生命力十分顽强。8.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以问句引出说明内容,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和思考。B.第②段和第③段中加点词“大部分”“主要”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C.第⑤段中加点的“此”是指银杏的“银”字与其果实有很大的关系。D.本文以时间顺序说明了银杏树为何会被冠以“银”之名。三、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阅读《诫子书》一文,完成下面小题。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9.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学无以广才

广:广阔B.淫慢则不能励精

励:振奋C.险躁则不能治性

险:轻薄D.年与时驰

驰:疾行,指迅速逝去10.下面句子的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B.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D.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1.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开篇便告诫其子,人生在世首先要修身养德,这是为人的根本、做事的基础。B.“静以修身”强调内心宁静对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作用。C.“俭以养德”强调物质生活的低要求对个人品德修炼的关键性作用。D.作者围绕学习告诫儿子,立志、学习、机遇是成才需要具备的三个条件,三者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四、名句名篇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12.请根据原文或提示,将下面诗文语句补充完整。(1)晴空一鹤排云上,。(刘禹锡《秋词(其一)》)(2)潮平两岸阔,。(王湾《次北固山下》)(3)杨花落尽子规啼,。(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4)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5)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是和兴趣成正比的,因而苦学的同时,更要乐学,正如《<论语>十二章》中所说:“,。”五、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客有过①主人者,见其灶直突②,旁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③有火患。”主人嘿然④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⑤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⑥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乡使⑦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主人乃寤而请之。(节选自《汉书·霍光传》,有删改)【注释】①过:拜访。②突:烟囱。③且:将要。④嘿然:不说话的样子。⑤灼烂者:被火烧伤的人。⑥录:邀请。⑦乡(xiàng)使:当初如果。乡:通“向”,从前:使:如果。13.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1)客谓主人

谓:(2)俄而,家果失火

俄而:14.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15.从这则故事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六、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阅读《低头的甜瓜》一文,完成下面小题。低头的甜瓜崔安宁①每年春天,母亲都会种一棚甜瓜。②去年,母亲忙着走亲戚,便嘱咐我来移植甜瓜苗。在移苗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一棵甜瓜苗不仅细弱瘦小,还一直卷着叶子低着头。虽然家里种植甜瓜,但我却没有太多的管理经验,经过一番思索,我还是把这棵甜瓜苗移进了大棚理里。③将所有甜瓜苗都移植好后,我开始在手机里搜索甜瓜苗低头的原因。大多数人说,缺水会导致甜瓜苗营养缺失,从而使它低头。于是,我从家里提来一桶水,让这棵苗喝了个痛快。几天后,所有的甜瓜苗都在茁壮成长,唯独那棵低头的甜瓜苗,垂头丧气地站在那里,毫无生机。母亲见它如此颓废,急忙去药店配了些甜瓜专用的生长素和常用药,给它反复喷了好几次。④一周之后,所有的甜瓜苗都长大了。那棵低头的瓜苗好像积攒了无数个愁心事,虽然它的叶片平整,但还没有改掉爱低头的毛病。母亲见状,又请来亲戚们来帮忙看瓜苗。亲戚们来了一波又一波,他们给这棵甜瓜苗开了很多治疗偏方,还拿来了不少甜瓜的特效药。经过我们的多次实验,什么效果都没有。最后,母亲只能去请教我们村里的种植能手王大爷。经过一番描述,王大爷认为这棵瓜苗在育苗前就损坏了根基,所以后期也供不上养分,没有力气抬头。母亲对王大爷的话深信不疑,于是我们又开始马不停蹄地给这棵低头苗灌生根的肥料,以此帮助这棵瓜苗快速“昂首挺胸”。⑤就算如此悉心照料,这棵甜瓜苗的情况也从未好转。为了不影响其他瓜苗的生长,我们只好把它种在棚外一个向阳的地方,任其自由生长。⑥几个月后,棚里的甜瓜已经成熟,采摘工作也渐渐提上了日程。当我们的甜瓜采摘结束后,我突然在棚边看到那棵爱低头的甜瓜。此时的它早已萎靡不堪,所有的叶子枯黄地蜷缩着,低头的病也更加严重,整棵甜瓜的枝蔓都软软地趴在地上,犹如一条没有灵魂的绳子。于我而言,这棵甜瓜早已没有存在的意义,出于清扫障碍的目的,我把整棵瓜都拔了起来。⑦就在此时,我发现这棵瓜苗的藤上,竟然长着一个圆润饱满的甜瓜。这个甜瓜不仅瓜型漂亮,吃起来更是甘甜多汁。甜瓜的味道不仅弥漫在我的嘴里,也抚慰了我的心头。这棵甜瓜因为低头而被我们放弃,但它在我们的有色眼镜下,并没有自暴自弃,反而努力积蓄力量,奋力生长。生活中的我们,又何尝没有过低头的经历?假如我们也如这棵甜瓜一样,在有限的条件内,低头修行,积累力量,是不是也会结出自己的硕果呢?⑧如今,每当我觉得生活不尽如人意时,总会想一想这棵低头的甜瓜。我想,低头并不是狼狈不堪,也不代表丢盔弃甲,反而是勇往直前的开始。就像这棵甜瓜苗一样,终会结出最美的果实!(选自《邵阳晚报》,有删改)16.请在下面横线上填一个字(动词),梳理文章内容。种甜瓜→移进大棚→(1)甜瓜→移出大棚→(2)甜瓜→(3)甜瓜(1)

(2)

(3)17.文中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表达作用。此时的它早已萎靡不堪,所有的叶子枯黄地蜷缩着,低头的病也更加严重,整棵甜瓜的枝蔓都软软地趴在地上,犹如一条没有灵魂的绳子。18.第⑤段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结合选文内容,试作简要分析。19.请结合全文分析,文章标题“低头的甜瓜”有何作用。七、综合性学习(本大题共1小题)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少年正是读书时,某校组织“好读书,读好书”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学校关于初中生读书现状”调查表年级调查项目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每日可供阅读的时间1.5小时1.2小时0.5小时经典书籍在阅读中所占比重27.8%35.8%45.6%【材料二】党员干部读书产生了“风成于上,俗化于下”的强烈示范效应,“最受中央国家机关干部欢迎的10本书”书单,在社交媒体上刚一传开,立即引发高度关注。党员干部成为引领全民阅读的重要力量。【材料三】“书香校园”建设扎实推进。走廊图书馆、流动图书车、走廊读吧、班级图书角等在校园里随处可见、随手可触,确保孩子们可以在任何地方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让学生爱上阅读,涵养品格。【材料四】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给国家图书馆老专家回信,他再次提起“阅读”,希望国图“创新服务方式,推动全民阅读,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极大激发全国图书馆界改进和创新服务,越来越多读者走进图书馆。20.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一】的主要信息。21.请根据以上相关材料,概括我国阅读氛围日益浓厚的表现。八、名著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22.请根据阅读积累填空。作品人物选文或评述《朝花夕拾》(1)他是一个衣着简朴、治学严谨、认真负责、热诚待人、没有民族偏见、对学生一视同仁的好老师。(2)“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3)她常常两面三刀,背后使坏。对自己的孩子很严厉,却总是盼着别人家的孩子干坏事;怂恿阿祥打旋,却又事后装好人……(4)他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藐视。(1)

(2)

(3)

(4)23.阅读《西游记》选段,回答问题。那行者倚在树下,往上一看,只见向南的枝上,露出一个人参果,真个象孩儿一般……他把金击子敲了一下,那果子扑的落将下来。他也随跳下来跟寻,寂然不见;四下里草中找寻,更无踪影。选段出自“五庄观行者窃人参”这一情节,请结合原文分析,果子敲落后为何找寻无踪形?行者怒推果树后,又是如何让果树复活的?九、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24.作文孔子说“有朋自远方来”,让人快乐;百草园让童年的鲁迅感到乐趣无穷;莫怀戚一家四口“散步”其乐融融;海伦·凯勒克服重重困难,享受到了成功的快乐……用心观察,用心实践,用心体悟,快乐无处不在。同学们,对此,你有怎样的经历和感悟呢?请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要求:(1)紧扣主题,内容具体充实;(2)有真情实感;(3)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4)不少于600字;(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