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日照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1/16/22/wKhkGWehzmSAWAmeAANoinr4IPo918.jpg)
![山东省日照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1/16/22/wKhkGWehzmSAWAmeAANoinr4IPo9182.jpg)
![山东省日照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1/16/22/wKhkGWehzmSAWAmeAANoinr4IPo9183.jpg)
![山东省日照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1/16/22/wKhkGWehzmSAWAmeAANoinr4IPo9184.jpg)
![山东省日照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1/16/22/wKhkGWehzmSAWAmeAANoinr4IPo918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日照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①城市文化空间是“得到城市居民普遍认同的,具有文化记载、传播、生产和消费功能的城市公共空间”。“建立公众互动对话空间、心灵静思空间及关爱弱势群体空间”是城市文化空间正义的题中之义。非正义的空间常常是服务于资本的工具,通过隐蔽的手段维持着资本的扩张,扩大了权力的不平等。而正义的空间,则具有公平、平等、包容,可以满足人们多样化需求的特点。②在现代城市社会中,随着城市商业化日益加剧,城市商业文化空间越来越成为城市空间的重要类型。当下,如何改造和利用城市商业文化空间,克服日益严重的人的异化危机,已成为城市空间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议题。③城市实体书店空间是一种典型的城市商业文化空间。近些年来,线上书店不断挤压城市实体书店的生存空间,消费者的电子阅读习惯直接威胁着城市实体书店的发展前景。城市实体书店在经历了一段时期的“倒闭潮”后,依托空间改造转型升级,从资本的空间化到空间的资本化,城市实体书店由同质化文化空间复制转向追求异质化文化空间符号价值;从文化的空间化到空间的文化化,城市实体书店空间由单纯的售书场所转变为城市居民的复合型生活空间。实体书店空间的改造升级是对消费空间变革的一种回应。从经济利益角度来看,城市实体书店空间改造找到了解决其生存发展的门路,但从人文关怀角度来看,城市实体书店空间改造在获取利益的同时,能否有利于书店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否与城市文化共生发展,能否支撑城市居民的空间权利均等化,还有待讨论。④实体书店的选址依据是该地区是否有足够的客流量、受众是否有足够的消费能力、书店是否能够获得足够的利润。截至2020年11月,西西弗书店在全国70多个城市拥有300多家实体连锁书店,主要分布在北京、重庆、成都、上海等城市。从实体书店的地理空间分布可以看出,其主要集中于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于城市内部空间而言,这些实体书店多分布于购物中心、步行街等地,为了吸引客流量,这些场所甚至提出,只要实体书店愿意入驻,商厦、购物中心可以减免租金,给予装修补贴。⑤人们进入城市实体书店,可以享受到新型实体书店空间提供的文化资源,也有机会建立人际关系,积累社会资源。在这个意义上,有城市实体书店分布的区域,人们可以利用书店空间,将经济消费转化为文化资源和社会资源,这种转化又反过来促进新一轮资源的再生产,但并非只有这些区域的居民才能去实体书店阅读和消费,没有实体书店入驻的区域,其居民似乎并没有被排除在外。⑥相较于传统实体书店,如今的实体书店空间功能分区更加多元。比如,在PageOne书店空间,咖啡区、文创商品区、小型展览区等均是空间延伸的功能分区。但只有支付了一定金额的消费者才可以进入咖啡区,而舒适宽敞的付费课程区也只有书店会员才可以进入,小型展览区和讲座区则提供给具有一定知识素养的群体。⑦传统实体书店空间布局多以书籍类别为标准进行分区陈列,而新型实体书店空间则是根据书籍内容、封面设计、受众点评意见等要素进行划分,并根据书籍内容和风格,在书籍周边空间摆放关联产品。顾客在传统书店空间阅读书籍文本与在转型升级后的实体书店空间阅读书籍文本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在新型实体书店空间中,顾客可以快速感知和体验书籍文本丰富的符号价值与意义,同时,“在阅读文本时所产生的理解,不完全受文本自身的束缚”,或能生产出新的文本意义。在资本逻辑的驱动下,大多数普通艺术家总是难以实现机会公平,而实体书店作为城市商业文化空间,不能脱离受众的审美体验和审美需求。从2010年开始,诚品书店发起“艺术家驻店计划”行动,邀请艺术家、设计师等参与书店空间场景营造,还提供专门的展演和公关团队,为艺术家制定宣传推广计划,使书店成为艺术作品创作和展演的空间。全球化和城市化时代,许多城市居住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外来人口,对他们来说,语言、习俗、生活方式会成为他们获取城市空间资源的障碍。许多地区的外文书店为他们提供无障碍接触书籍的空间,减少了因地域身份差异带来的空间使用权利不平等。少数族裔群体的生存状况和被霸权话语所建构的“非正常”群体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社会关注。比如,旧金山的城市之光书店为支持非洲裔作者,专门为他们设置书架,每周更新一次书籍;而书店外南侧墙壁上则涂鸦着由少数族裔艺术家完成的作品。总之,城市实体书店空间试图关怀处境艰难的艺术家、身处异乡的外国旅居者、位于社会底层的边缘群体,正是借助空间正义追寻社会正义的一种尝试。(摘编自江凌《论城市商业文化空间正义——以城市实体书店空间为中心的考察》,有删改)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城市商业文化空间在城市商业化的过程中变得越来越重要,所以其改造利用可以克服人的异化危机。B.作者认为,依托空间改造,城市实体书店能否突破被线上书店挤压的困境,能否实现人文关怀,还有待讨论。C.客流量是实体书店考虑是否入驻的因素之一,而购物中心等商业空间吸引实体书店入驻也为了追求客流量。D.传统实体书店空间主要按书籍类别分区陈列,人们在此空间阅读书籍产生的理解受到文本自身的束缚。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处于消费空间变革的当下,城市实体书店通过出售书籍营利的同时,还要满足人们文化生活、社会生活等方面的需求。B.城市文化空间正义,并不是服务于资本的工具,而能建立多样空间,具有满足于人们多样化需求的特点。C.相较于传统书店,现今实体书店的功能分区打破了空间区域的门槛限制,使人们能根据自身需求进入不同功能区。D.城市实体书店邀请艺术家参与书店空间场景营造,既能为受众提供审美体验,又能使艺术家借此平台展现自己的才华。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文中画横线句观点的一项是()A.北京人文考古书店看似冷清,实则常有来自博物馆、研究所的客户来消费、交流,依托书店形成庞大的考古文博圈。B.日本BookTruck书店以卡车作为流动空间,运行于城市各个角落,不同地区的城市居民可以来此购买需要的书籍与服务。C.顾客通过预约进入上海朵云书院,置身于配有巨大的盆栽喷水池和石墩的书店“空中花园”,可观赏黄浦江两岸景色。D.单向空间书店创办人许知远曾发出求助信,直言“书店撑不住了”,后在读者、社会人士的捐赠支持下,渡过难关。4.举例论证有概括总体性事实和枚举个别事实两种事实形式。作者运用举例论证的不同事实形式证明了城市实体书店的空间正义特点,请根据文本第⑦段内容完成下列表格。事实形式事例阐述空间正义特点概括总体性事实新型实体书店根据多样元素进行空间划分空间互动性及多样性①②枚举个别事实诚品书店发起“艺术家驻店计划”行动③④空间包容性5.西西弗是集书店及休闲生活于一身的城市文化综合体,“参与构成本地精神生活”是品牌的核心价值理念。书店内部空间结构错落有致,文创、手工、阅听课等众多项目互补共存;书目甄选则考虑文化主题、专业书籍、时下热点等,给读者多元、立体、主题化的文化服务互动体验。请结合材料中关于城市实体书店的阐释对西西弗书店的特点加以分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暮鼓铁凝日落之后,天黑以前,她要出去走路。一天的时光里,她尤其喜欢这个段落。日落之后,天黑以前,是黄昏。她穿上薄绒衣和哈伦裤,换上走路的鞋,出了家门。她有些自嘲地暗想,她要保持整体的青春感。至于下巴的松懈或者鼻梁旁边的几粒雀斑,其实无碍大局。当一个六十岁的女人敢于穿着质地柔软、裤角裹腿、裤裆却突然肥坠以模糊臀部的哈伦裤出行时,谁还会注意她脸上的雀斑呢?她走上柿子林边的这条小马路时,发现马路对面,一个老者几乎正和她齐头并进。老者拖着一把平头铁锨,铁锨和柏油路面摩擦出刺拉、刺拉的让人起鸡皮疙瘩的噪音。他为什么不把铁锨扛在肩上呢?她心里有点抱怨,由不得偏过脸扫了一眼老者——这老头!她心说。路灯及时地亮起来,在她斜后方的老头停住脚,从衣兜里摸出一包烟和火柴,仿佛是路灯提醒了他的抽烟。他将铁锨把儿夹在胳肢窝底下,腾出手点着一支烟,狠狠吸了一大口。借着路灯和老头点烟的那一忽儿光亮,她看见老头的齐耳短发是灰白色的中分缝,皱纹深刻的没有表情的脸木刻一般。他咳着喘着向路边半人高的冬青树丛里吐着痰,确切地说,是向那树丛吼着痰,费力地把喉咙深处的痰给吼出来。那吼是疙疙瘩瘩低沉、粗砺的吼,犹如老旧的轮胎隆隆碾轧着碎石。丁字路口到了,她闻见一股子花椒油炝锅的白菜汤味儿,网球馆工地正在开饭。她看见一个体型壮实的工人正朝她和老头这边张望,望了一阵,就扑着身子快步朝他们走来。当他和他们相距两三米的时候,她看出这是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只听他急切地高喊起来:“妈!妈!”他喊着“妈”说,快点儿!菜汤都凉了!她下意识地扭头向后看,路上没有别人。他是在喊她吗?他错把她当成了自己的妈?或者她竟然很像这位施工队成员的妈?这个端着空饭盆的年轻工人,就见他很确定地走到老头跟前,从他手里接过铁锨,又叫了一声“妈”,他催促说快点儿!菜汤都凉了!“老头”低声嘟囔了一句什么,不急不火的,由着儿子接过了铁锨。她从年轻人浓重的中原口音里,听出焦急和惦记。他的头发落满了白灰和水泥粉末,几乎接近老头——不,应该是他的妈那齐耳乱发的颜色。那么,他没有把身穿哈伦裤的她错认成自己的妈,他是在管那老头叫“妈”;那么,她一路以为的老头并不是个老头,而是个老太太,是——妈。年轻人扛着铁锨在前,引着他的妈往一盏路灯下走,那儿停着一辆为工地送饭的“三马子”,车上有一筐箩馒头和一只一抱粗的不锈钢汤桶,白菜汤味儿就从这桶里漾出。母子二人舀了菜汤,每人又各拿两个大白馒头,躲开路灯和路灯下的“三马子”,找个暗处,先把汤盆放在地上,两人就并排站在路边吃起晚饭。她佯装在近处溜达,观察着从容、安静地嚼着馒头的这对母子,怎么看也更像是一对父子。路边的年轻人很快就把饭吃完,从地上端起妈那份菜汤递到她手上。妈吃完馒头喝完汤,拍打拍打双手,在裤子两侧蹭蹭,从肥大中山式上衣的肥大口袋里掏出两只壮硕的胡萝卜,递给儿子一只,另一只留给自己,好比是饭后的奖赏。她看见儿子拿着萝卜,和妈稍做争执,要把自己手中那个大些的塞给妈,换回妈手里那个小一点的。妈伸出举着萝卜的手挡了挡儿子,便抢先咬下一大口,很响地嚼起来。儿子也就咬着手中那大些的萝卜,很响地嚼起来。在路灯照不到的暗处,那两根在他们手中晃动的胡萝卜格外显出小火把似的新鲜光亮,和一股脆生生的精神劲儿,让她想起在她的少年时代,夜晚的交通警察手中那发着荧光的指挥棒。会所传来一阵鼓声,是某个庆典或者某场欢宴开始了。会所的承包商早年是太行山区农民鼓队的鼓手,村里的喜事,镇上县上的赛事都少不了那鼓队。如今他将一面一人高的牛皮大鼓引进美优墅会所金碧辉煌的大堂,屏风似地竖在一侧,让擂鼓成为一些仪式的开场白,让仪式中身份最高的人手持鼓槌击鼓,如同证券交易所开市的鸣锣。她对会所的鼓声并不陌生,她和家人都在会所举办或者参加过这种仪式。虽然,和旷野的鼓声相比,圈进会所的鼓声有点喑哑,有点憋闷,好比被黑布蒙住了嘴脸的人的呐喊。但鼓声响起,还是能引人驻足的。她望望那路边的母子,他们仍然站在黑暗中专注地嚼着胡萝卜,对这近切的鼓声充耳不闻。她迎着鼓声往回家的路上走,尽可能不把自己的心绪形容成无聊的踏实。也许鼓声早已停止,她听见的是自己的心跳。世间的声响里,只有鼓声才能让她感觉到自己的心在跳。(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的“她”是一位城市的暮年女性,对自己保持整体的青春感极为自信。“她”因“观察”打工母子而得到了生活和生命的启迪。B.“她”已经知道站在路边嚼着馒头的是一对母子,但仍觉得更像是一对父子,因为在“她”的眼里和感觉中,这位母亲不仅外形举止像男性,更主要的是有“一股脆生生的精神劲儿”,更像一位父亲。C.文章中描写“那两根在他们手中晃动的胡萝卜格外显出小火把似的新鲜光亮”,表达出城市的“她”对农民工母子乐观、坚强精神的赞美。D.会所里的暮鼓有点喑哑和憋闷,但依然是生命的勇敢呐喊,六十岁的“她”迎着鼓声回家,此刻,生命的积极鼓点在她心中敲响了。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环境描写关联全篇,十分生动。如开头“日落之后,天黑以前”的描写,点明时间,渲染了城市的“黄昏”氛围,也符合人物的年龄特征。B.小说以“暮鼓”为题,富有艺术魅力,是串联故事的线索,使文章情节紧凑,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且在结束部分以此点明主旨。C.小说人物描写细腻传神,体型壮实的儿子急切地反复呼喊“妈!妈!”“快点儿!菜汤都凉了!”,一个憨厚孝顺的儿子形象跃然纸上。D.小说情节平实,语言简约洗练,比喻生动形象,使平凡的人物形象可感,琐碎的日常更让人感动,字里行间让人领会到人生启悟。8.从“她”眼中的“老头”到年轻人喊“妈”,这一情节设计十分巧妙。试结合全篇,分析这样写的好处。9.最后三段呼应标题,着意写“暮鼓”。结合全篇,从不同层面探究“暮鼓”的意蕴。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初平四年,太祖征谦,攻拔十余城,至彭城大战。谦兵败走,死者万数,泗水为之不流。太祖父嵩,去官后还谯,董卓之乱,避难琅邪,为陶谦所害,故太祖志在复仇东伐。夏,复征陶谦。还过郯,谦将曾豹与刘备屯郑东,要太祖。太祖击破之,所过多所残戮。《吴书》曰:曹公父于泰山被杀归咎于谦欲伐谦而畏其强乃表令州郡一时罢兵。曹公得谦上事,知不罢兵。乃进攻彭城,多杀人民。(曹公)遗令曰:“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葬毕,皆除服。其将兵屯戍者,皆不得离屯部。有司各率乃职。殓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证曰武王。二月丁卯,葬高陵。《阿瞒传》曰:常出军,行经麦中,令“士卒无败麦,犯者死”。骑士皆下马,付麦以相持,于是太祖马腾入麦中,敕主簿议罪;主簿对以《春秋》之义,罚不加于尊。太祖曰:“制法而自犯之,何以帅下?然孤为军帅,不可自杀,请自刑。”因援剑割发以置地。又有幸姬常从昼寝,枕之卧,告之曰:“须臾觉我。”姬见太祖卧安,未即寤,及自觉,棒杀之。常讨贼,廪谷不足,私谓主者曰:“如何?”主者曰:“可以小斛以足之。”太祖曰:“善。”后军中言太祖欺众,大祖谓主者曰:“特当借君死以厌众,不然事不解。”乃斩之,取首题徇曰:“行小斛,盗官谷,斩之军门。”(节选自陈寿撰、裴松之注《三国志·武帝纪》)材料二:曹公征下郅,禽关羽以归,礼之甚厚,而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使张辽以情问之,羽叹曰: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恩,终不可留。要当立效报曹公而去。及羽破颜良,曹公知其必去,厚加赏赐,羽悉封还,开书告辞,归先主于袁军。左右请追之,公曰:彼各为其主,勿追也。羽为曹公所厚而终不忘其君,可谓贤矣,然战国之士亦能之。曹公得羽不杀,厚待而用其力,可谓贤矣。然战国之君亦能之。至羽必欲立效以报公,然后封还所赐,拜书告辞而去,进退去就,雍容可观,殆非战国之士矣。曹公知羽必去,重赏以赆其归,戒左右勿追。曰彼各为其主也,内能平其气,不以彼我为心;外能成羽之忠,不私其力于己,是犹有先王之遗风焉。吾尝论曹公曰:是人能为善而不能不为恶。能为善,是以能享国;不能不为恶,是以不能取天下。(节选自唐庚《三国杂事》)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纸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曹公父于泰山A被杀B归C咎于谦D欲伐谦E而畏其强F乃表G令州郡一时罢兵。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白一项是()A.“董卓之乱”,与《师说》“师道之不复”的“之”用法相同。B.要,拦截,与《鸿门宴》“张良出,要项伯”的“要”意思相同。C.觉,使……醒,与《梦游天姥吟留别》“惟觉时之枕席”的“觉”用法不相同。D.殆,大概,与《项脊轩志》“殆有神护者”的“殆”意思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曹操的父亲曹嵩辞官后回到谯县,后来因为董卓叛乱而去琅邪避难,却被陶谦杀害,曹操就立志为父报仇,于是前后两次向东征伐陶谦。B.曹操去世前,立下遗令说:天下还没有安定下来,他的葬礼就不能遵照古代的丧制,带兵驻守戍边的将领都不能离开驻地,官员都要恪尽职守。C.征战中因为粮食不足,曹操采纳了主事官员用小斗量米的主意,后来军中传言说太祖欺骗士兵,曹操只好处死这个官员,使士兵厌倦以解决问题。D.关羽被曹操活捉后受到款待,但他还是决定离开。他立功报答曹操,归还其赏赐的物品,进退自如,从容不迫,唐庚认为,这是三国之士做不到的。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制法而自犯之,何以帅下?然孤为军帅,不可自杀,请自刑。(2)外能成羽之忠,不私其力于己,是犹有先王之遗风焉。14.唐庚认为曹操“不能不为恶,是以不能取天下”,材料一有哪些事实可以支持唐庚的观点?请简要概括。三、古代诗歌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送门人欧阳秀才①游江西梅尧臣客心如萌芽,忽与春风动。又随落花飞,去作西江梦。我家无梧桐,安可久留凤。凤巢在桂林②,乌哺不得共。无忘桂枝③荣,举酒一相送。注:①秀才:这里是即将参加科举的学子的泛称。②桂林:传说桂林是凤凰栖集之处:③桂枝:《晋书•郤诜传》:“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后因称科举及第为“折桂”。15.单选题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先从对方着笔,写出欧阳秀才出游江西的愿望如草木在春风中萌芽一般,随风而动。B.三四句描写眼前落花飘飞之哀景,用“落花”“梦”来暗示诗人对门人远游江西的担忧之情。C.五至八句中,诗人以“家无梧桐”自谦,然后以凤为喻,表达了对门人才情与品性的赞赏。D.诗中大量使用比喻,使诗在含蓄蕴藉的同时富有形象性,增添了诗情画意,颇具艺术效果。16.简答题诗的后四句饱含诗人对门人的谆谆嘱咐,请结合诗句分析其嘱咐的具体内容。四、名篇名句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春江花月夜》中的“,”两句,把江、月、花三个意象联系在一起,描绘出一种梦幻般的意境。(2)贾谊在《过秦论》中,用“,”两句表明秦始皇北筑长城、击退匈奴发挥的重要威慑作用。(3)神话故事表现了古人对自然的斗争和对理想的追求,是一种精神寄托。古代诗人常常引神话故事入诗,如“,”。五、语言文字运用(本大题共2小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提到过年,大家一定都会想到烟花爆竹。美丽的烟花点亮了夜空,托出浓浓的年味。如今的烟花颜色各异,可你有没有想过,(1)?过量地燃放烟花爆竹又会带来哪些危害呢?其实,烟花的颜色主要来自一些金属盐在燃烧时所产生的特殊火焰颜色。这就是化学中有名的“焰色反应”。焰色反应的原理就是金属盐将燃烧时产生的能量以光的形式释放出来,而不同的金属盐可以释放出不同波长的光,反映到我们肉眼中就是不同颜色的光了。因此,(2),烟花燃烧时就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①烟花尽管绚丽多彩,②可以增添节日的气氛,③但近年来多个城市相继开始实施禁燃禁放,④主要是由于烟花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污染性气体,⑤严重影响空气质量。⑥同时,⑦烟花中的金属氧化物在爆炸后会悬浮在空气中形成有害的粉尘,⑧接触后会对人体的呼吸道和眼睛发生较强的刺激作用,⑨对人体健康产生威胁。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19.文中第三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清晨,她走来了。一辆顶灯上标着“TAXI”的白色小汽车停在路口,她下了车,略略站了站,环顾着周围。然后,熟悉地穿过大街、小巷,向前走去。她穿着白色的坡跟皮鞋,银灰色的西服裙和月黄色的短袖衬衫。身材纤秀因而显得颀长,肤色白皙细腻,一双明亮清澈的眼睛,鼻梁高而直,未施任何唇膏的淡红的嘴唇紧闭着,颏旁便现出两道细细的、弯弯的、新月形的纹路。尽管鬓边的黑发已夹杂着银丝,她却并不显得过于苍老;不认识她的人,把她遗忘了的人,也看不出她曾是怎样年轻。走在这里,她仿佛从一个长长的梦中醒来。晨曦熹微,小巷清幽。早起的人们偶尔从她身旁擦肩而过,骑车的,步行的,领着孩子的,端着早点的……她感到一股熟悉的气息扑面而来,而人们却不熟悉她,谁也没有认真地看她一眼。她看着前面。天和地是灰色的,砖和瓦也是灰色的。临街的墙几经风化,几经修补,刷过黑灰、白灰,涂过红漆,书写过不同内容的标语,又终于被覆盖;风雨再把覆盖层胡乱地揭下来,形成一片斑驳的杂色,融汇于灰色的笼罩之中。【注:本段节选自霍达《穆斯林的葬礼》的序曲部分,此部分讲述了一个老妇人回到了老宅。】20.下列选项中的省略号与文中的省略号,用法和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屋里地上摆着好几堆腌好的咸菜,也摆着上次拿咸菜给我吃的那个破坛子,有腌白菜、腌萝卜、腌蚕豆……有黄的,有绿的。(《党费》)B.“您好像是……但我不敢认。”玛斯洛娃眼睛不看他,叫道。她那涨红的脸突然变得阴沉了。(《复活》)C.他对这两位上级党组织的代表断断续续地说出了最后一句话:“我……没有……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D.“……红军长途行军,疲惫不堪,企图进入陕北会合刘志丹,命令你部骑兵前去堵截,相机包围,予以歼灭。”(《长征胜利万岁》)21.文中两处画波浪线的句子均使用了大量的表示颜色的词语,请结合文句分别分析其艺术效果。22.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改为整句,可适当增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六、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有人说,少有人走的路才是捷径。你是否认同这一观点?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答案】1.C2.C3.A4.①多地外文书店为外来人口提供无障碍阅读②空间平等性③空间公平性④城市之光书店支持少数族裔群体5.①西西弗书店集阅读与休闲生活于一身,是具有文化传播、消费等功能的城市商业文化空间;②西西弗书店内部空间结构错落有致,多项目互补共存,追求空间的异质化(独特性),是城市居民的复合型生活空间;③西西弗书店“参与构成本地精神生活”是品牌的核心价值理念,与城市文化共生发展(满足人们的多样化需求),具有人文关怀;④西西弗书店书目甄选则考虑文化主题、专业书籍、时下热点等,给读者多元、立体、主题化的文化服务互动体验,可以满足人们多样化需求,实现了空间正义。【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所以其改造利用可以克服人的异化危机”错误,强加因果,由原文可知,“如何改造和利用城市商业文化空间,克服日益严重的人的异化危机”是一个重要议题。B.“城市实体书店能否突破被线上书店挤压的困境”错误,从原文第二段“城市实体书店空间改造找到了解决其生存发展的门路,但从人文关怀角度来看,城市实体书店空间改造在获取利益的同时,能否有利于书店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否与城市文化共生发展,能否支撑城市居民的空间权利均等化,还有待讨论”可知,实体书店的空间改造已经为其找到解决生存发展的门路,有待讨论的是“实现人文关怀”。D.“人们在此空间阅读书籍产生的理解受到文本自身的束缚”错误,原文是说“在新型实体书店空间中,……‘在阅读文本时所产生的理解,不完全受文本自身的束缚。或能生产出新的文本意义”,可见,原文比较传统与新型书店顾客阅读效果的不同,是为了说明在新型实体书店空间中,或能生产出新的文本意义,并不能推测出在传统实体书店空间阅读书籍产生的理解受到文本自身的束缚。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C.“打破了空间区域的门槛限制”错误。由第六段“但,只有支付了一定金额的消费者才可以进入咖啡区,而舒适宽敞的付费课程区也只有书店会员才可以进入,小型展览区和讲座区则提供给具有一定知识素养的群体”的内容推知,书店对每个功能区设置了准入门槛。故选C。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画横线句是“人们可以利用书店空间,将经济消费转化为文化资源和社会资源,这种转化又反过来促进新一轮资源的再生产”。A.“来自博物馆、研究所的客户来消费、交流”体现了将经济消费转化为考古文化、社会资源,“形成庞大的考古文博圈”体现了资源转化对这一群体文化、社会交际等的再生产。B.体现了实体书店的空间流动性,且顾客只是将经济消费转化为文化资源,不能完全支撑横线句观点。C.体现了实体书店空间给人的审美体验。D.体现了社会资源对书店的帮助支持,不能论证横线句观点。故选A。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①由原文“全球化和城市化时代,许多城市居住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外来人口,对他们来说,语言、习俗、生活方式会成为他们获取城市空间资源的障碍。许多地区的外文书店为他们提供无障碍接触书籍的空间”可知,多地外文书店为外来人口提供无障碍阅读。②由原文“但并非只有这些区域的居民才能去实体书店阅读和消费,没有实体书店入驻的区域,其居民似乎并没有被排除在外”可知,空间平等性。③由原文“许多地区的外文书店为他们提供无障碍接触书籍的空间,减少了因地域身份差异带来的空间使用权利不平等”可知,空间公平性。④由原文“旧金山的城市之光书店为支持非洲裔作者,专门为他们设置书架,每周更新一次书籍;而书店外南侧墙壁上则涂鸦着由少数族裔艺术家完成的作品”可知,城市之光书店支持少数族裔群体。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文本信息的能力。①由“相较于传统实体书店,如今的实体书店空间功能分区更加多元。比如,在PageOne书店空间,咖啡区、文创商品区、小型展览区等均是空间延伸的功能分区。但,只有支付了一定金额的消费者才可以进入咖啡区,而舒适宽敞的付费课程区也只有书店会员才可以进入……”和题干“西西弗是集书店及休闲生活于一身的城市文化综合体”可知,西西弗书店是具有文化传播、消费等功能的城市商业文化空间。②由“从文化的空间化到空间的文化化,城市实体书店空间由单纯的售书场所转变为城市居民的复合型生活空间”和题干中“书店内部空间结构错落有致……”可知,西西弗书店追求空间的异质化(独特性),是城市居民的复合型生活空间。③由“邀请艺术家、设计师等参与书店空间场景营造,还提供专门的展演和公关团队,为艺术家制定宣传推广计划,使书店成为艺术作品创作和展演的空间”和题干中“文创、手工、阅听课等众多项目互补共存”可知,西西弗书店与城市文化共生发展(满足人们的多样化需求),具有人文关怀。④由“而新型实体书店空间则是根据书籍内容、封面设计、受众点评意见等要素进行划分,并根据书籍内容和风格,在书籍周边空间摆放关联产品”和题干中“书目甄选则考虑文化主题、专业书籍、时下热点等,给读者多元、立体、主题化的文化服务互动体验”可知,西西弗书店的空间功能区多元,陈列标准多样,实现了空间正义。【答案】6.A7.B8.①情节上,运用戏剧性反差手法,形成突转。推动情节发展,激发读者阅读兴趣;②人物上,突出了老母亲作为打工人独特的“男性化”外貌,侧面描写了农民工劳作、生存的艰辛;③主题上,为后文体现“暮年而不屈服现实的倔强”的主题做铺垫。“爸与妈”双重角色统一在一个人身上,表现出打工老母亲身上“父亲般坚韧刚强”。9.(1)“暮鼓”即“暮色中的鼓声”,寓意临近结束而又坚强有力,催人振奋;(2)“暮鼓”象征着文中母亲人已暮年却依然积极面对生活的倔强品格;(3)“暮鼓”象征着“她”感悟到生活应具有的老而不衰、不抱怨、不消沉的态度。【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A.“对自己保持整体的青春感极为自信”错,文章第一段“她有些自嘲地暗想,她要保持整体的青春感。至于下巴的松懈或者鼻梁旁边的几粒雀斑,其实无碍大局”显示“她”对年龄有一种担忧。故选A。7.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B.“是串联故事的线索”错,“暮鼓”没有贯穿小说始终,只出现在小说结尾部分,起点题作用。故选B。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巧妙构思的能力。分析情节设计的好处,可从情节、人物、主题三个方面作答。小说中从“她”眼中的“老头”到年轻人喊“妈”,这一情节在3—9段,从情节上看,“老者拖着一把平头铁锨,铁锨和柏油路面摩擦出刺拉、刺拉的让人起鸡皮疙瘩的噪音。他为什么不把铁锨扛在肩上呢?她心里有点抱怨,由不得偏过脸扫了一眼老者——这老头!她心说”与“她从年轻人浓重的中原口音里,听出焦急和惦记。他的头发落满了白灰和水泥粉末,几乎接近老头——不,应该是他的妈那齐耳乱发的颜色”“那么,他没有把身穿哈伦裤的她错认成自己的妈,他是在管那老头叫“妈”;那么,她一路以为的老头并不是个老头,而是个老太太,是——妈”运用戏剧性反差手法,形成突转。推动情节发展,激发读者阅读兴趣;从人物上看,“路灯及时地亮起来,在她斜后方的老头停住脚,从衣兜里摸出一包烟和火柴,仿佛是路灯提醒了他的抽烟。他将铁锨把儿夹在胳肢窝底下,腾出手点着一支烟,狠狠吸了一大口”“借着路灯和老头点烟的那一忽儿光亮,她看见老头的齐耳短发是灰白色的中分缝,皱纹深刻的没有表情的脸木刻一般。他咳着喘着向路边半人高的冬青树丛里吐着痰,确切地说,是向那树丛吼着痰,费力地把喉咙深处的痰给吼出来”对人物的动作、外貌描写突出了老母亲作为打工人独特的“男性化”外貌,侧面描写了农民工劳作、生存的艰辛;从主题上看,这一设计为后文“她看见儿子拿着萝卜,和妈稍做争执,要把自己手中那个大些的塞给妈,换回妈手里那个小一点的。妈伸出举着萝卜的手挡了挡儿子,便抢先咬下一大口,很响地嚼起来”“她望望那路边的母子,他们仍然站在黑暗中专注地嚼着胡萝卜,对这近切的鼓声充耳不闻”,体现“暮年而不屈服现实的倔强”的主题做铺垫。使“爸与妈”双重角色统一在老母亲一个人身上,表现出打工老母亲身上“父亲般坚韧刚强”。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意蕴的能力。分析本篇小说标题“暮鼓”的意蕴,应从本义、象征义两方面分析,而象征义既有文中老母亲的象征义,又有文中“她”的象征义。根据原文“日落之后,天黑以前,她要出去走路。一天的时光里,她尤其喜欢这个段落。日落之后,天黑以前,是黄昏”“会所传来一阵鼓声,是某个庆典或者某场欢宴开始了”可知,“暮鼓”是指“暮色中的鼓声”,寓意临近结束而又坚强有力,催人振奋;根据原文对文中老母亲的描写“路灯及时地亮起来,在她斜后方的老头停住脚,从衣兜里摸出一包烟和火柴,仿佛是路灯提醒了他的抽烟。他将铁锨把儿夹在胳肢窝底下,腾出手点着一支烟,狠狠吸了一大口”可知,“暮鼓”象征着文中母亲人已暮年却依然积极面对生活的倔强品格;根据原文“她穿上薄绒衣和哈伦裤,换上走路的鞋,出了家门。她有些自嘲地暗想,她要保持整体的青春感。至于下巴的松懈或者鼻梁旁边的几粒雀斑,其实无碍大局”“她迎着鼓声往回家的路上走,尽可能不把自己的心绪形容成无聊的踏实。也许鼓声早已停止,她听见的是自己的心跳。世间的声响里,只有鼓声才能让她感觉到自己的心在跳”可知,“暮鼓”象征着“她”感悟到生活应具有的老而不衰、不抱怨、不消沉的态度。【答案】10.BDF11.B12.C13.(1)(我)制定法律而自己却违犯了它,我凭什么率领部下?但我是军队的统帅,不可以自杀,请允许我自己惩罚自己吧。(2)对外能成就关羽的忠名,不把他的能力(力量)占为己有,这还是有先王的遗风的。14.①因个人恩怨征伐陶谦而杀害无数百姓;②自己犯法只是割掉头发来代替死罪;③棒杀无辜的姬妾;④把欺瞒的责任推卸给主事的官员。【详解】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曹操父亲在泰山被杀,(曹操)归罪于陶谦。(曹操)想讨伐陶谦却畏惧他军力强大,于是上表让各州郡立即停战。“于泰山”是“被杀”的地点状语,“被杀”是“曹公父”的谓语,“归咎”是下句谓语宾语,故B处断开;“咎”是“归”的宾语,“于谦”是“归咎”的对象,其后D处断开;“而”表转折,连接前后“欲伐谦”“畏其强”两个句子,中间不可断,F处断开;故选BDF。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正确。都是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句意:董卓叛乱的时候。/从师风尚不恢复。B.错误。意思不同。拦截/邀请。句意:在半路拦截太祖。/张良出去,邀请项伯。C.正确。使动用法,使……醒,叫醒/动词,醒。句意:一会儿叫醒我。/醒来时只有身边的枕席。D.正确。句意:大概不是战国之士可以做到的了。/大概有神灵保护。故选B。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曹操只好处死这个官员,使士兵厌倦以解决问题”错误。原文说“太祖谓主者曰:‘特当借君死以厌众,不然事不解。’乃斩之”,这句话的意思是,太祖对主事的官员说:“现在只好借你的人头来压制大家的怒气,不然的话,事情没有办法解决。”于是就斩杀了他。其中“厌”是“使……满足”之意,这里意译为“平息、压制”,而不是“使士兵厌倦”。可见曹操是要寻找替罪羊,以杀人来平息士兵的怒气。故选C。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何以”,宾语前置,应为“以何”;“帅”,率领;“孤”,我;“刑”,惩罚。(2)“成”,成就;“私”,意动用法,以……为私;“是”,这。1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不能不为恶,是以不能取天下”意思是,不能不做恶人,因此不能获取天下。①太祖的父亲曹嵩,在董卓叛乱的时候被陶谦杀害,因此太祖立志要复仇,向东征伐,“所过多所残戮”,他因个人恩怨征伐陶谦而杀害无数百姓;②太祖的马跑进了麦田中,触犯了自己制定的法律,“犯者死”,应处死,“援剑割发以置地”,结果只是割掉头发来代替死罪;③姬妾看太祖睡得很安稳,还没有等叫醒他,他自己醒了,就用木棒打死了那个无辜姬妾;④军中有传言说太祖欺骗士兵,大祖对主事的官员说“特当借君死以厌众,不然事不解”,把欺瞒的责任推卸给主事的官员。参考译文:材料一:初平四年,太祖征讨陶谦,攻下十多座城池,到了彭城进行了一场大战。陶谦的军队战败逃走,死的人以万计算,泗水被尸体堵塞而不能流动。太祖的父亲曹嵩辞官后回到谯,董卓叛乱的时候,到琅邪避难,被陶谦杀害,因此太祖立志要复仇,向东征伐。夏天太祖再次征讨陶谦。回来时经过郯地,陶谦的部将曹豹与刘备驻扎在郑地以东,在半路拦截太祖。太祖反击打败了他们,所经过的地方大多进行杀戮。《吴书》说:曹操父亲在泰山被杀,(曹操)归罪于陶谦。(曹操)想讨伐陶谦却畏惧他军力强大,于是上表让各州郡立即停战。曹操得知陶谦上表(拒绝停战诏令)的事,知道他不愿停战。于是进攻彭城杀了许多百姓。(曹公)遗令说:“天下还没有安定,不能遵照古代的丧礼。安葬完毕后,都要除去丧服。那些带兵驻守戍边的将领,都不能离开驻地。官员们都要恪守自己的职责。用四时常用的衣服入验,不要埋葬金玉珍宝。”谥号称武王。二月丁卯,安葬在高陵。《阿瞒传》说:一次大军外出,经过一片麦田,(太祖)下令说“士兵不能踩坏麦田,触犯的处死”。骑兵都下了马,用手拨开麦田互相照应(让人马通过)。在这时太祖的马跑进了麦田中,(太祖)下令主簿商议罪名;主簿用《春秋》上的道理来回答,(说)刑罚不能加在主公身上。太祖说:“(我)制定法律而自己却违犯了它,我凭什么率领部下?但我是军队的统帅,不可以自杀,请允许我自己惩罚自己吧。”于是拿剑割下了自己的头发扔在地上。有一个很受宠幸的姬妾跟大祖在白天一起休息,(太祖)枕在她的身上躺下休息,告诉她说:“一会儿叫醒我。”那个姬妾看太祖睡得很安稳,就没有立刻叫醒他,他自己醒了,就用木棒打死了那个姬妾。有一次太祖征讨贼人,粮食不足,私下里问主事的官员说:“怎么办?”主事的官员说:“可以用小斗来量供给军队。”太祖说:“很好。”后来军中有传言说太祖欺骗士兵,大祖对主事的官员说:“现在只好借你的人头来压制大家的怒气,不然的话,事情没有办法解决。”于是斩杀了他,取下他的首级来写公文公告部下:“他用小斗量米,盗领军粮,已经在军门斩首了。”材料二:曹公出征攻取了郅,活捉关羽而回,对他礼遇很丰厚,可是观察他内心没有长期留下的意思,让张辽依着交情问问他,关羽感叹说:(我)深知曹公待我很好,可是我受刘将军的大恩,最终不可能留下。(我)要等立功报答了曹公才离开。等到关羽击败颜良,曹公知道他一定要走了,便给他更多赏赐,关羽(把曹操赏赐的物品)全部封存起来还给(曹公),呈上书信告辞,到袁绍军中去寻找刘备。曹操身边的人请求去追回关羽,曹操说:人各有其主,不要追了。关羽被曹公厚待却始终不忘他的君主,可以说贤能啊,然而战国之士也能做到这样。曹公得到关羽而不杀他,厚待他并且任用他,可以说贤能啊,然而战国之君也能(做到)这样。至于关羽一定要立功来报答曹公,这样做以后封存归还曹公提所赏的物品,并上书告辞后才离开,进退去留,从容不迫,值得一观,大概不是战国之士可以做到的了。曹公知关羽一定会离开,厚加赏赐,赠送财物让他回去,告诫左右不要追他。说人各为其主,对内能平息自己的怨气,不以他自己为中心;对外能成就关羽的忠名,不把他的能力(力量)占为己有,这还是有先王的遗风的。我曾经评论曹公说:这个人能做善事却不能不做恶人。能做善事,因此能拥有国家;不能不做恶人,因此不能获取天下。【答案】15.B
16.①“凤巢在桂林,乌哺不得共”表达了作为老师对门人的谆谆嘱咐,希望门人去江西后,善自择居,慎于交友,不要同卑俗之人居处和往来。②“无忘桂枝荣,举酒一相送”是希望门人不要放弃科举,并祝愿门人他日科举及第,不负所学,施展平生的抱负。【详解】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B.“写眼前落花飘飞之哀景,用‘落花’‘梦’来暗示诗人对门人远游江西的担忧之情”错误,由萌芽而开花,花又被风吹落,飞向天空,欧阳秀才的心,又随着落花,飞向西江。此处是虚写想象之景,不是眼前实景。写落花飞举飘扬,充满生机,用比喻手法,把欧阳秀才游江西之事,完全变成生动的形象描绘,这里的落花不是哀景,写“梦”也没有担忧之情。故选B。16.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句蕴含的思想感情的能力。桂林指桂树林,传说桂树林是凤凰栖集之处。此诗即以“乌哺”指乌鸦,是凡鸟,借喻平庸之辈。此诗“凤巢”两句即暗用其意,是要欧阳秀才去江西以后,善自择居,慎于交友,不要同卑俗之人居处和往来;同时也是奖誉欧阳秀才,说他今后前程远大,绝非“乌哺”辈所能相比;结尾紧接“桂林”,举酒相送,以功名相期,补足送别之意。“无忘桂枝荣”,就是要欧阳秀才不要放弃科举;举酒相送既是送别,也是祝愿他异日科举及第,不负所学,施展平生的抱负。在科举时代,一般读书人要跻身仕列,只有应试及第一途,所以作者以此作结,郑重叮咛,表达了对门人的殷切期待。17.【答案】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江娥啼竹素女愁
李凭中国弹箜篌/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宛、霰、报、箜篌。【答案】18.(1)为什么会呈现出各种各样的颜色(2)向烟花中添加不同的金属盐19.第①处可修改为:尽管烟花绚丽多彩;第③处可修改为:但近年来多个城市相继开始实施禁燃禁放政策(措施);第⑧处可修改为:接触后会对人体的呼吸道和眼睛产生较强的刺激作用。【详解】18.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1)处,位于段落中间,是对上文“如今的烟花颜色各异”的追问,提示读者思考烟花呈现多种颜色的原因。因此,此处应填入一个疑问句,询问烟花为什么会有各种颜色。故可填“为什么会呈现出各种各样的颜色”。(2)处,根据前文对焰色反应的解释,以及后文提到的“烟花燃烧时就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可以推断出此处需要补充的是关于如何通过改变烟花成分来改变其颜色的信息。因此,此处应填入描述向烟花中添加不同金属盐的句子,即“向烟花中添加不同的金属盐”。19.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文中第三段有三处表述不当:①语序不当。“烟花尽管绚丽多彩……”和“但近年来多个城市相继开始实施禁燃禁放……”两个分句的主语不同,因此“尽管”作为让步连词,通常放在主语之前,以强调让步条件。因此,应将“尽管”和“烟花”互换位置。③成分残缺,“实施禁燃禁放”后面缺乏宾语中心词,可修改为“但近年来多个城市相继开始实施禁燃禁放政策(措施)”。⑧搭配不当,这里应该表达的是刺激作用的产生,因此“发生”应改为“产生”。【答案】20.A21.①文中第一处的颜色词语整体明亮,写出了这个女子的衣着考究和优雅精致。②文中第二处的颜色词语整体暗淡、冷清,写出了这个地方的荒凉破败;体现了女子再次回到曾经熟悉的地方时的低沉心情。22.示例:身材纤秀颀长,肤色白皙细腻,眼睛明亮清澈,鼻梁高直。【详解】20.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文中省略号的作用是列举早起人们的各种状态,是列举的省略。A.列举了腌菜的种类,白菜、萝卜、蚕豆,还有颜色,黄的、绿的,也是列举的省略。B.表示说话迟疑。C.表示说话断断续续,人物临死前呼吸困难,也是语言中断的省略。D.省略号位于引文的开头,表示引文内容的省略。故选A。2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语句表达效果的能力。①文中第一处的颜色词语如“白色”“银灰色”“月黄色”,这些色彩明亮且和谐,不仅细致描绘了女子的衣着打扮,还传达出她讲究、优雅且不失活力的形象。这些颜色的选择与她的气质相得益彰,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生动。②文中第二处的颜色词语如“灰色”“黑灰”“白灰”“红漆”等,整体色调偏暗,给人一种荒凉、陈旧的感觉。通过对环境的这种色彩描写,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国鱼块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胶柄电镀斜嘴钳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服务考核试卷
- 医疗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技巧测试考核试卷
- 卫生用品企业项目管理与执行考核试卷
- 创业投资中的项目管理与执行效率考核试卷
- 可穿戴设备故障诊断考核试卷
- 医院感染性疾病防控与抗生素合理使用知识考核试卷
- 干部休养所养老产业发展规划与实施考核试卷
- 2025-2030年城市照明与空气净化系统联动行业跨境出海战略研究报告
- 山西省太原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
- 2024年全国体育专业单独招生考试数学试卷试题真题(含答案)
- 2025届高三八省联考语文试卷分析 课件
- 2025年江苏连云港灌云县招聘“乡村振兴专干”16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度检修计划
- 2024-2025学年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含答案)
- 商业综合体市场调研报告
-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 课件 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 少儿素描课件
- 2025届河北省衡水市衡水中学高考仿真模拟英语试卷含解析
- 天津市部分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 含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