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吉林省长春市绿园区中考语文二模试卷(含解析)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5/39/2A/wKhkGWehg1yAN5sWAAGqRs1e9po044.jpg)
![2024年吉林省长春市绿园区中考语文二模试卷(含解析)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5/39/2A/wKhkGWehg1yAN5sWAAGqRs1e9po0442.jpg)
![2024年吉林省长春市绿园区中考语文二模试卷(含解析)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5/39/2A/wKhkGWehg1yAN5sWAAGqRs1e9po0443.jpg)
![2024年吉林省长春市绿园区中考语文二模试卷(含解析)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5/39/2A/wKhkGWehg1yAN5sWAAGqRs1e9po0444.jpg)
![2024年吉林省长春市绿园区中考语文二模试卷(含解析)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5/39/2A/wKhkGWehg1yAN5sWAAGqRs1e9po044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吉林省长春市绿园区中考语文二模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1.(8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心灵的守望】守望就是守候和盼望。守望是一种望穿秋水的期待,也是一种坚如pdn石的信念。
白发苍苍的慈母心系着游子的消息是一种守望;苍翠欲滴的绿叶等待着鲜花的绽放是一种守望;辽阔无边的大
地期盼着春的回归也是一种守望。
【师长的守望】青草守望雨季来临,是为了积聚力量掀开压在头顶的石头;蜂儿守望花朵开放,是为了采
花酿蜜,将芬芳传遍四海;而您,守望我们的每一个深宵和清晨,只为实现桃李满天下的愿景。,
。在三尺讲台之上,是那么的温暖而富有力量。
【人生的守望】我们人的一生中,不管遇上多大的困难和挫折,都要守望每一次绽放、每一次辉煌。春有
暖风熏,夏有落雨赏,秋有菊花黄,冬有飞雪扬。让我们守望四季之美好,谱写自己生命的新篇章!
(1)(2分)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①p<5n石
②绽放___________
(2)2分)结合语境,解释语段中画波浪线的词语。
①深宵:__________
②桃李: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分)从下列句子中选出一副对联,将相应的序号填到横线处,使语段内容连贯,上下联顺序正确。
①桃李成荫四海春
②金鸡踏雪竹犹存
③园丁辛勤一堂秀
④教鞭三尺扬正气
⑤满腔热血育良才
⑥玉犬行沙梅将至
上联:_______
下联:_______
(4)(2分)下列从语段中选出来的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A.苍翠欲滴的绿叶等待着鲜花的绽放是一种守望。
B.在三尺讲台之上,是那么的温暖而富有力量。
C.春有暖风熏,夏有落雨赏,秋有菊花黄,冬有飞雪扬。
1
D.让我们守望四季之美好,谱写自己生命的新篇章!
2.(7分)完成下面的语段填空。
我们写春,要写春景的莺歌燕舞,“①,②"(《钱塘湖春行》);要写醉
翁亭四季美景中美丽的春花,“③”(《醉翁亭记》);要写热闹的乡俗民事,“④,
⑤”(《游山西村》);要写春天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⑥,⑦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二、阅读(45分)
3.(7分)阅读。
三峡
郦道元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
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
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2分)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
①略无阙处___________________
②哀转久绝_____________
(2)(2分)下列对文意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先写山,后写水,重点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先写“夏水”。
B.第①段中作者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突出山的高峻,第②段则只用正面描写突出江流的汹涌。
C.“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
D.结尾引用渔歌,既突出三峡山高岭长的地形特点,又渲染三峡秋天凄凉的环境特点。
(3)(3分)上文选自地理学巨著,又是文学名篇,从写作方法的角度,你最欣赏文章的哪一方面?请简
要分析。
4.(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一)
王安石为官和变法
安石,临川人,好读书,善属文。曾巩携其所撰以示欧阳修,修为之延誉①;擢②进士上第,授淮南
2
判官。秩满③,许献文求试馆职,安石独不求试调知郸县起堤堰决陂塘④,为水陆之利。贷谷与民,出息
以偿,俾⑤新陈相易,邑人便之.....欧阳修荐为谏官,安石以祖母年高辞。修以其须禄养,复言于朝,
用为群牧判官,又辞。恳求外补,知常州.....于是上“万言书”,大要以为:“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
风俗日以衰微,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吕祖谦曰:安石变法之蕴,亦略见于此书。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王安石变法》)
(二)
反对变法的声音
安石得政,行新法,光(司马光)逆⑥疏其利害,曰:“祖宗之法不可变也
(节选自《司马光传》)
(三)
王安石变法失败后的风评
“大奸似忠,大佞似信。”
(《宋史•吕诲传》)
司马光:人言安石奸邪,则毁之太过,但不晓事,执拗,此其实也。
(《续资治通鉴》)
【注】①延誉:传播美名。②擢:提拔。③秩满:官吏任期届满。④陂塘:池塘。⑤俾:使。⑥逆:
预先。
(1)(2分)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安石独不求试调知堇B县起堤堰决陂塘
(2)(3分)请翻译下面的句子。
修以其须禄养,复言于朝,用为群牧判官,又辞。
(3)(3分)王安石、司马光虽政见不同,却彼此惺惺相惜。“君子和而不同”,这也是一个时代的风度,
请结合以上古文谈谈。
5.(7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作为华夏文明的创造物,龙的形象自诞生之日起便一直传承于中国人的生活之中:原始社会,先民崇
信它的神力,塑其形以通天;阶级社会,帝王视其为祥瑞,皇家物用遍布龙形,民间也不乏龙的影子,民
众祈雨有它,端午竞渡有它,节庆社火有它现代社会,在与世界诸民族的文化交流中,中华儿女又以“龙
的传人”自居……纵观中国历史,在迭代的文化延续中,华夏先民绘龙形、信龙灵、传龙事、冠龙名,龙
被塑造成了中国文化中最具象征意义的民族文化标志物。
3
(选自《百科知识》2024年第1期)
材料二:
中国人对龙的想象和崇拜,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存在。在中华大地上,龙的图腾崇拜悠久而广泛。M
南濮阳西水坡遗址发现了6500多年前用蚌壳摆成的龙形,内蒙古赤峰红山文化遗址出土了5000多年前的
C形玉龙,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出土了4000多年前的陶制彩绘龙盘。
就出土的铸造、绘画、雕刻文物来看,龙的形象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丰富,日渐丰满。据宋
代罗愿的《尔雅翼》,龙形有九似:“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
虎,耳似牛。"【甲】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材料三:
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星光璀璨。从考古发现看,早在距今6000年左右,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县西水坡遗
址就有了龙的造型。这条龙用蚌壳砌成,昂首弓背,前爪扒,后腿蹬,尾巴像在摆动,考古专家形容这架
势如同飞龙遨游沧海。中原在造龙,东北也在造龙,距今5000多年的辽宁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出土了一
只“猪龙”。猪龙模样与蚌龙差异很大,是用玉石雕刻成的,也称玉猪龙。那时能将玉器制作得如此精美,
着实令人感佩。【乙】
(选自《光明日报》)
材料四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具有刚健威武的雄姿、勇猛无畏的气概、福泽四海的情怀、强大无比的力量,
既象征着五千年来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斗进取的精神血脉,更承载着新时代新征程亿万中华儿女推进强
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坚定意志和美好愿望。甲辰龙年,希望全国人民振奋龙马精神,以龙腾虎跃、鱼
跃龙门的干劲闯劲,开拓创新、拼搏奉献,共同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选自《习近平:在二。二四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
(1)(2分)对上述四则材料的理解与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龙被塑造成了中国文化中最具象征意义的民族文化标志物。
B.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县西水坡遗址出土的龙是用玉石雕刻成的,辽宁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的“猪龙”
是用蚌壳砌成的。
C.在中华大地上,龙的图腾崇拜悠久而广泛。
D.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既象征着五千年来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斗进取的精神血脉,更承载着新时代
新征程亿万中华儿女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坚定意志和美好愿望。
(2)(2分)材料二中画横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
(3)(3分)下面的句子放在【甲】【乙】两处的哪一处最合适?为什么?
此时的龙已然成了自然界动物的“集大成者”。与此相应,记录龙的文字形体同样源远流长。
6.(15分)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梯田之美
潘文
①一望无际的梯田,从山底蔓延到山头,层层叠叠,横无际涯。我们在夕阳的余晖里马不停蹄地往上
赶。太阳隐藏在山林背后,慢慢就染红了天空,也绚丽了扑面而来的梯田。梯田里盛满了五颜六色,淡紫、
青绿、深红、褐色……有些时候,这些颜色融合在一起,难以辨别。一会儿偏蓝,一会儿偏绿,一会儿又
变成紫褐色。无论怎么变换,光影迷离、神秘莫测的梯田总有无尽的魅力。
②这,就是位于湖南娄底的紫鹊界梯田。
③我们忘记了风尘仆仆的劳累,也忽略了盘旋山路的惊险,一路向上,逐光而行。每拐一个弯,所见
景致又有不同。梯田镶嵌在沟沟岭岭间,大小不一,形状各异,高低错落,块块凹凸分明,丘丘弯曲相连,
但又是浑然于一体的绝美画卷。
④到达山顶,天空显得更加高远了。温柔的风吹过路旁低矮的树丛,吹过梯田灰白的水面,吹过正在
酣畅歌咏的虫鸟。山林田野看似寂寥,却又风生水起。
⑤荷锄晚归的农夫,从竹竿上收下衣服的农妇,叽叽喳喳的一圈鸡鸭,追逐打闹的孩童,竹木栅栏的
小院……一切是那么自然、淳朴和安静。
⑥站在高处,头顶是漆黑的苍穹,圆月高悬。往下看,山峦起伏,月色轻笼。崇山峻岭间盘旋的梯田,
在苍茫迷蒙间,似乎更为壮阔和神秘。
⑦清亮的月色里,我似乎看到一群农夫,他们扛铁锹,挑竹筐,推着木轮车,迈向山梁。虽然山路崎
岖,但他们步履坚定。他们在这狩猎捕鱼,开荒拓田。他们在这片土地上挥汗如雨,将生命与汗水毫不吝
啬地涂抹在高山深谷间。
⑧他们脚下是梯田,身后是梯田,头顶上,也是梯田。一层层、一片片、一圈圈,交融着。
⑨农舍周围的景致也别具一格。
⑩春来一垄新绿,遍野青翠欲滴。插秧时节,水满田畴,如玉镜五彩斑斓。到了夏天,佳禾吐翠,绿
浪翻滚。秋天,大地欢笑,橙黄的稻谷一丘丘、一垄垄席卷了整个山岭,蔚为壮观。若是在下雪的冬日,
漫山遍野白雪皑皑,条条银蛇起舞群山,更是妙不可言。
⑪我在院子里坐下,吃饭、喝茶、聊天,和农舍的孩子们逗乐。女主人迈着轻盈的步子在各个房间和
院落穿梭不停。房子宽敞,她家把空出来的房间做了民宿。梯田四季风光各有特色,每到周末和寒暑假,
来来往往的客人不少。虽有些辛苦,但女主人还是满面春风。
5
⑫夜晚,有悦耳的虫鸣相伴,还有满屋月亮的清辉。
⑬清晨醒来,窗外蓝天如洗,白云如絮,山岭起伏。窗口下的梯田,像是大地和山峦间舞动的精灵,
绵延如飘带。晨雾弥漫在山野和梯田间,远处的树、近处的田,都若隐若现、深深浅浅。
⑭走出院子,梯田就从脚下延伸出去。每一层都是一道细碎精巧的涟漪,每一叠都如一片碎金闪烁的
波纹。阳光飘荡在层层梯田上,那些奇妙的造型、优美的线条、丰富的颜色还有清爽的气息,相互交融,
互为映衬。
⑮在青翠的梯田间,农民们满怀希望地劳作着。阳光照在他们身上,泛起一层金色的光晕。他们手中
的锄头,在泥土中划出一道道有力的弧线。这不仅是对大地的深情触摸,更是对未来的美好期许。他们的
身影在阳光下显得如此坚韧和有力,仿佛是大地的守护者,默默守护着这片土地的生机与希望。
(选自《人民日报》2024年03月30日第08版)
(1)(3分)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写景顺序上,既有时间顺序,又有空间顺序,层次清晰,又浑然一体。
B.写法上,作者在情景交融的基础上,又虚实结合,表达了作者对梯田的热爱。
C.内容上,梯田之美,美在色彩绚烂,光影迷离,美在形状各异,错落有致,美在四季变换,景色迥异。
D.语言上,朴实无华,多用口语,简洁精炼,句式整齐又富有变化,用词准确又富有感染力。
(2)(3分)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第④段画线句。
温柔的风吹过路旁低矮的树丛,吹过梯田灰白的水面,吹过正在酣畅歌咏的虫鸟。
(3)(3分)第⑦段中加点词“涂抹”能否换成“挥洒”?请简要分析。
他们在这片土地上挥汗如雨,将生命与汗水毫不吝啬地涂抹在高山深谷间。
(4)(3分)第①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5)(3分)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段的理解。
7.(2分)选出对下列名著相关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
A.《骆驼祥子》中,祥子22岁时用辛辛苦苦积攒的钱买了自己的第一辆车,后因虎妞难产而死,祥子只
好将车卖掉安葬虎妞。
B.《水浒传》中宋江第二次攻打祝家庄时,林冲负责策应,与一丈青扈三娘交战,并将其生擒活捉。
C.《西游记》中,孙悟空大战红孩儿,因战之不胜,他请来观音菩萨将红孩儿收伏,最终救出唐僧和八戒。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把一撮烟末撒进神父家做复活节蛋糕用的面团里,因此被神父赶出教
室。
8.(6分)阅读《经典常谈》选段,根据要求完成问题。
6
他游说秦惠王,秦惠王老不理他穷得要死,只好回家。妻子、嫂嫂、父母,都瞧不起他。他恨极了,用
心读书,用心揣摩夜里倦了要睡,用锥子扎大腿,血流到脚上。这样整一年,他想着成了,便出来游说六国
合纵。这回他果然成功了,佩了六国相印,又有势又有钱。打家里过的时候,父母郊迎三十里,妻子低头,嫂
嫂爬在地下谢罪。他叹道:“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真是少不得的!”
(1)(3分)上文中的“他”是。“他”劝东方六国联合起来对抗秦国,所以属于派。
(2)(3分)“他”成功后,可以佩六国相印。像“他”一样的游说之士为什么这么受各国君主重视?
三、综合实践(10分)
9.(10分)复兴学校九年级语文组,四月三十日开展了硬笔书法活动。
参赛选手:迎接中考的所有考生;
活动目的:提高卷面书写质量,提分赋能,走好语文中考最后一小步。
[策划•宣传]
(1)(2分)这是紫涵同学设计的宣传海报。请结合活动信息,将书法活动宣传主题在横线上补充完整(见
图)。
蜃.香小校园
[评奖•展示]
(2)(2分)语文组为了彰显比赛公平公正,选出更多优秀作品,“见贤思齐”。特邀请书法协会李老师四
月三十日下午五点在九年级语文组办公室评奖参赛作品。雨菲同学写了一份邀请函。有两处错误,请指出
并修改。(见表)
邀请函
尊歌的李老师:
您好,我校将于四月三十日开展硬笔书法比赛,为保证评奖时效和公平公正,
诚邀您下午五点参加评奖,届时请您发表拙见。
7
复兴学校九年级语文组
四月二十八日
[颁奖•报道]
(3)(3分)假如你是校记者团记者李华,对本次活动“获奖感言”环节进行采访报道。采访特等奖获得
者宇佳和思妍两位同学,分别设计一个问题进行提问。
李华:o
宇佳:“不积胜步,无以至千里",在我练字道路上得到最好诠释。持之以恒地付出努力,定能书写属于
自己的精彩篇章。
李华:o
思妍:因人而异,我比较注重书写时运笔的力量,力量均衡,书写的字迹具有整体性,赏心悦目。
(4)(3分)听了特等奖获得者两位同学的个人体会,结合中考卷面书写的实际情况,请总结提升卷面书
写质量的方法。
四、作文(50分)(两题任选一题)。
10.(50分)题目:家的味道
要求:
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
②表达要有真情实感;
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④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n.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今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中,主持人尼格买提在配合刘谦的魔术时,产生失误,没有成功对上扑克牌。当时,
他绝望的神情马上被网友捕捉并调侃“像极了坐在老师身边的差生”“感觉他在台上都快碎了”。本该被批评的
失误,反而被观众们津津乐道,也意外成为龙年春晚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对于这次失误,撒贝宁在春晚上直言不讳地揭穿,春晚导演于蕾在访谈中坦然承认,尼格买提更是在社交
平台上与网友“心碎地”互动。正月十五的元宵晚会上,尼格买提续变了魔术,圆上了春晚扑克牌的失误,也
成就了一个有趣的节目。
对此,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
字。
8
2024年吉林省长春市绿园区中考语文二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1.(8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心灵的守望】守望就是守候和盼望。守望是一种望穿秋水的期待,也是一种坚如pdn石的信念。
白发苍苍的慈母心系着游子的消息是一种守望;苍翠欲滴的绿叶等待着鲜花的绽放是一种守望;辽阔无边的大
地期盼着春的回归也是一种守望。
【师长的守望】青草守望雨季来临,是为了积聚力量掀开压在头顶的石头;蜂儿守望花朵开放,是为了采
花酿蜜,将芬芳传遍四海;而您,守望我们的每一个逢宵和清晨,只为实现桃李满天下的愿景。,
。在三尺讲台之上,是那么的温暖而富有力量。
【人生的守望】我们人的一生中,不管遇上多大的困难和挫折,都要守望每一次绽放、每一次辉煌。春有
暖风熏,夏有落雨赏,秋有菊花黄,冬有飞雪扬。让我们守望四季之美好,谱写自己生命的新篇章!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①pdn石磐
②绽放zhdn
(2)结合语境,解释语段中画波浪线的词语。
①深宵:深夜。
②桃李:喻指培养的后辈或所教的学生。
(3)从下列句子中选出一副对联,将相应的序号填到横线处,使语段内容连贯,上下联顺序正确。
①桃李成荫四海春
②金鸡踏雪竹犹存
③园丁辛勤一堂秀
④教鞭三尺扬正气
⑤满腔热血育良才
⑥玉犬行沙梅将至
上联:⑶
下联:①
(4)下列从语段中选出来的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B
9
A.苍翠欲滴的绿叶等待着鲜花的绽放是一种守望。
B.在三尺讲台之上,是那么的温暖而富有力量。
C.春有暖风熏,夏有落雨赏,秋有菊花黄,冬有飞雪扬。
D.让我们守望四季之美好,谱写自己生命的新篇章!
【分析】(1)本题考查汉字字音字形。根据字词积累,“pdn石”写作“磐石”,“绽放”中的“绽”读作
“zhdn”。
(2)本题考查词语含义。根据词语积累,“深宵”的意思为“深夜”,“桃李”喻指老师辛苦栽培的学生。
(4)本题考查对联常识。根据句意,内容应写老师的,故可排除②⑥句。根据“守望我们的每一个深宵
和清晨,只为实现桃李满天下的愿景”可知,对应老师的辛苦付出,应选③①。根据仄起平收,③为上
联,①为下联。④⑤句虽是写老师的,但和“守望我们的每一个深宵和清晨,只为实现桃李满天下的愿
景”所表达的内容不符。
(5)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解答此类题,要掌握常见的病句类型并通读所有句子,在此基础上凭语感判断
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提取句子主干,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ACD.正确;
B.有误,缺主语,可在“是那么的温暖而富有力量”前加上“老师”。
故选:B。
【解答】答案:
(1)①磐
(2)zhan
(2)①深夜。
②喻指培养的后辈或所教的学生。
(3)③;①
(4)B
【点评】病句辨析类答题技巧:①读一遍句子,通过语感感受一下是否通畅,如果不,那就可能意味着这
个句子是病句。②看主干,缩句。看句子主干有无问题,主谓宾是否都有,是否搭配不当。③看语序,尤
其是形容词的顺序问题。④看搭配,比如说可以“提高能力”,却不能“养成能力”;可以“提高水平”,
却不能“培养水平”。⑤有关联词的复句,主语相同,关联词置于主语后;主语不同的句子,关联词置于
主语前。
2.(7分)完成下面的语段填空。
我们写春,要写春景的莺歌燕舞,“①几处早莺争暖树,②谁家新燕啄春泥”(《钱塘湖春
10
行》);要写醉翁亭四季美景中美丽的春花,“⑶野芳发而幽香”(《醉翁亭记》);要写热闹的乡俗民事,
“⑷箫鼓追随春社近,⑤衣冠简朴古风存”(《游山西村》);要写春天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⑥.
沉舟侧畔千帆过,⑦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分析】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
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解答】答案:
①儿处早莺争暖树(重点字:莺)
②谁家新燕啄春泥(重点字:啄)
③野芳发而幽香(重点字:幽)
④箫鼓追随春社近(重点字:萧)
⑤衣冠简朴古风存
⑥沉舟侧畔千帆过(重点字:畔)
⑦病树前头万木春
【点评】默写名句的时候重点辨析形近字和同音字。平时练习的时候可以采用同桌之间相互检查的方法,
这样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二、阅读(45分)
3.(7分)阅读。
三峡
郦道元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
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
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
①略无阙处同“缺”,空隙,缺口。
②哀转久绝消失,停止。
(2)下列对文意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B
A.文章先写山,后写水,重点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先写“夏水”。
11
B.第①段中作者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突出山的高峻,第②段则只用正面描写突出江流的汹涌。
C.“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
D.结尾引用渔歌,既突出三峡山高岭长的地形特点,又渲染三峡秋天凄凉的环境特点。
(3)上文选自地理学巨著,又是文学名篇,从写作方法的角度,你最欣赏文章的哪一方面?请简要分析。
【分析】译文:
在七百里三峡当中,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
都遮蔽了。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到太阳;不是在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到夏天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倘若碰到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有
时候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达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
也没有这么快。
在春、冬两个季节,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中,有回旋的清波,绿色的潭水中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
的山峰上多生长着奇怪形状的柏树,悬泉瀑布在山峰之间飞速地往下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
(在秋天)每到天刚放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肃杀,常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
声音啼叫,声音接连不断,凄惨悲凉,空旷的山谷中传来猿啼的回声,声音悲凉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所以
渔民们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解答】(1)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①句意: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阙”同“缺。意思是空隙,缺口。
②句意:声音悲凉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绝,消失,停止。
(2)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
ACD.正确。
B.表述有误,第②段则也是用正面描写(夏水襄陵,沿溯阻绝)与侧面描写(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相结
合突出江流的汹涌。
故选:Bo
(3)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
可以赏析文章巧妙的构思,可以赏析文章生动的描绘,可以赏析文章丰富的想象力,可以赏析文章贴切的
比喻,可以赏析文章情感的抒发。只要言之有理,均可得分。
示例一:条理清晰。作者先写山,后写水,先写夏水,再写春冬之水,最后写猿鸣,自山写到水,自物写
到人,井然有序。
示例二:层次分明。先写山,再写水,写水又先写夏水,再写春冬之水。
示例三:写景抓住景物特征。如写夏水,作者就抓住其“襄陵”“沿溯阻绝”“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等特
12
点来写。
示例四:善于运用渲染手法。如写夏天江水浩荡,作者先说“沿溯阻绝”,再说“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从而把江水汹涌的景象写得淋漓尽致。
示例五:写景与抒情相结合。如最后一段,作者先写秋天三峡的萧瑟凄清,再通过渔歌表达作者的思想感
情。
答案:
(1)①同“缺”,空隙,缺口。
②消失,停止。
(2)B
(3)写景抓住了景物的特点。作者选取最能体现三峡特点的“水”作为主要描写对象,按不同的时令季节
分别描绘了:夏天江水暴涨、春冬“素湍绿潭”、秋季“林寒涧肃”的景色。
【点评】文言文翻译方法:
对,即对译法。也就是用现代汉语中等值的词去对换被译文言词的方法。
增,即增添法。古汉语的词大多数是单音词,翻译时,要把这些文言单音词加以扩充,使之成为现代汉语
中的双音词。
册I,即删减法。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没有相当的词表示它,不能硬译。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虽有
同它相当的词,但如果勉强译出来,反而使句子累赘。属于这两种情况的文言虚词,翻译时则删去。
移,即移位法。将文言句子按照现代汉语语法格式,调整语序。凡是与现代汉语的句法结构形式不一致的
文言句子,翻译时不能照原句的语序排列,必须将不合现代汉语的语序部分加以调整。
留,即保留法。凡是古今意思相同的词,以及帝号、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度量衡单位等,可
照录于译文中,不必另作翻译。
换,即替换法。不少文言文所表示的意义,在现代汉语中不是用原词表示,翻译时可用现代汉语中意义相
当的词去替换。
4.(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一)
王安石为官和变法
安石,临川人,好读书,善属文。曾巩携其所撰以示欧阳修,修为之延誉①;擢②进士上第,授淮南
判官。秩满③,许献文求试馆职,安石独不求试调知郸县起堤堰决陂塘④,为水陆之利。贷谷与民,出息
以偿,俾⑤新陈相易,邑人便之.....欧阳修荐为谏官,安石以祖母年高辞。修以其须禄养,复言于朝,
用为群牧判官,又辞。恳求外补,知常州.....于是上“万言书”,大要以为:“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
13
风俗日以衰微,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吕祖谦曰:安石变法之蕴,亦略见于此书。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王安石变法》)
(二)
反对变法的声音
安石得政,行新法,光(司马光)逆⑥疏其利害,曰:“祖宗之法不可变也。”
(节选自《司马光传》)
(三)
王安石变法失败后的风评
“大奸似忠,大佞似信。”
(《宋史•吕诲传》)
司马光:人言安石奸邪,则毁之太过,但不晓事,执拗,此其实也。
(《续资治通鉴》)
【注】①延誉:传播美名。②擢:提拔。③秩满:官吏任期届满。④陂塘:池塘。⑤俾:使。⑥逆:
预先。
(1)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安石独不求试调知邺县起堤堰决陂塘
(2)请翻译下面的句子。
修以其须禄养,复言于朝,用为群牧判官,又辞。
(3)王安石、司马光虽政见不同,却彼此惺惺相惜。“君子和而不同”,这也是一个时代的风度,请结合以
上古文谈谈。
【分析】参考译文:
(一)王安石,是临川人。(王安石)喜欢读书,擅长写文章。曾巩曾经拿他(王安石)写的文章给欧阳
修看,欧阳修为王安石传播声名。他考中了进士第一名,被授予淮南判官之职。任期满后,允许向朝廷呈现文
章申请考取阁职,唯独王安石放弃了这个机会,被调任堇B县。(到任后)他修筑堤堰,浚治陂塘,使水陆交通
得到方便。把官谷借贷给百姓,秋后百姓加些利息偿还,使官仓中的陈谷能够换新粮,郸县的百姓也感到方
便……欧阳修推荐他为谏官,他以祖母年事已高为理由而推辞。欧阳修认为王安石需用俸禄养家,又向朝廷进
言,(推荐)任用他为群牧判官,(王安石)又推辞了。他向朝廷恳求外调为地方官员,担任常州知州……于是
向宋仁宗上“万言书”,大意为“当今天下的财力一天比一天困乏,风俗一天比一天败坏,毛病在于不知法度,
不效法先王的政令……吕祖谦评价说:“安石变法的事理深奥之处,在这封言事书中大致有所显现。”
(二)王安石执政,颁行新法,司马光先上书陈述新法的好处和坏处,说:“祖宗的制度是不能改变。”
14
(三)内心最奸诈的人,表面最像忠厚的人而表面上看着善辩,巧言谄媚的人似乎是诚实值得信赖的人。
司马光人们都说王安石是小人,是对他的诋毁太过,他只是不会处事,过于固执,那才是他的实际情况。
【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这句话的意思为:唯独王安石放弃了这个机会,被调任IP县。(到任后)
他修筑堤堰,浚治陂塘。根据意思可断句为:安石独不求试/调知郸县/起堤堰/决陂塘。
(2)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
重点词语:禄,用俸禄;复,又;辞,推辞。句意:欧阳修认为王安石需用俸禄养家,又向朝廷进言,(推
荐)任用他为群牧判官,(王安石)又推辞了。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涵的理解。解答此题,需要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的具体内容分析。材料二的意思为
王安石执政,颁行新法,司马光先上书陈述新法的好处和坏处,说“祖宗的制度是不能改变。”据此可见,
司马光是极力反对变法的。材料三“人言安石奸邪,则毁之太过,但不晓事,执拗,此其实也”一句的意
思为:人们都说王安石是小人,是对他的诋毁太过,他只是不会处事,过于固执,那才是他的实际情况。
据此可见,面对获罪的王安石司马光却没有落井下石地称他为“奸邪”,反而为王安石说话,从客观的角度
指出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是因为他性格太过执拗,也可见北宋文人之间的互相欣赏。据此作答,意对即
可。
答案:
(1)安石独不求试/调知郭县/起堤堰/决陂塘。
(2)欧阳修认为王安石需用俸禄养家,叉廓朝廷进言,(推荐)任用他为群牧判官,(王安石)又推辞了。
(3)司马光和王安石的政见是不相同的,王安石主张提出用新法来改变北宋的社会现状,司马光也不赞成
这样的新法,从材料二司马光预先陈述变法的利弊,并说“祖宗之法不可变也。”可见司马光是极力反对变
法的。但此二人也并非因政见的不一致而成为水火难容的敌人,从材料三可知,当王安石在变法失败后被
人们指责为“大奸似忠,大佞似信”时,司马光却没有落井下石地称他为“奸邪”,反而为王安石说话,从
客观的角度指出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是因为他性格太过执拗,也可见北宋文人之间的互相欣赏。
【点评】文言文翻译“六字诀”
1.留。即保留原文中的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职称、器具名称等,可照录不翻译;
2.直。即将文言中的单音节词直接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现代汉语的双音节或多音节词;
3.补。即将文言文中省略的词语、句子成分,在译文中适当地补充出来;
4.删。即删去不译的词。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判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凑足音节的
助词等,在现代汉语中没有词能替代,便可删去;
5.调。即对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句式的特殊句式,翻译时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完全符合现代汉
语的表达习惯;
15
6.换。即对古今意义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翻译时都要换成现在通俗的词语,使译文通达明快。
5.(7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作为华夏文明的创造物,龙的形象自诞生之日起便一直传承于中国人的生活之中:原始社会,先民崇
信它的神力,塑其形以通天;阶级社会,帝王视其为祥瑞,皇家物用遍布龙形,民间也不乏龙的影子,民
众祈雨有它,端午竞渡有它,节庆社火有它现代社会,在与世界诸民族的文化交流中,中华儿女又以“龙
的传人”自居……纵观中国历史,在迭代的文化延续中,华夏先民绘龙形、信龙灵、传龙事、冠龙名,龙
被塑造成了中国文化中最具象征意义的民族文化标志物。
(选自《百科知识》2024年第1期)
材料二:
中国人对龙的想象和崇拜,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存在。在中华大地上,龙的图腾崇拜悠久而广泛。M
南濮阳西水坡遗址发现了6500多年前用蚌壳摆成的龙形,内蒙古赤峰红山文化遗址出土了5000多年前的
C形玉龙,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出土了4000多年前的陶制彩绘龙盘。
就出土的铸造、绘画、雕刻文物来看,龙的形象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丰富,日渐丰满。据宋
代罗愿的《尔雅翼》,龙形有九似:“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
虎,耳似牛。"【甲】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材料三:
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星光璀璨。从考古发现看,早在距今6000年左右,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县西水坡遗
址就有了龙的造型。这条龙用蚌壳砌成,昂首弓背,前爪扒,后腿蹬,尾巴像在摆动,考古专家形容这架
势如同飞龙遨游沧海。中原在造龙,东北也在造龙,距今5000多年的辽宁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出土了一
只“猪龙”。猪龙模样与蚌龙差异很大,是用玉石雕刻成的,也称玉猪龙。那时能将玉器制作得如此精美,
着实令人感佩。【乙】
(选自《光明日报》)
材料四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具有刚健威武的雄姿、勇猛无畏的气概、福泽四海的情怀、强大无比的力量,
既象征着五千年来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斗进取的精神血脉,更承载着新时代新征程亿万中华儿女推进强
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坚定意志和美好愿望。甲辰龙年,希望全国人民振奋龙马精神,以龙腾虎跃、鱼
跃龙门的干劲闯劲,开拓创新、拼搏奉献,共同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选自《习近平:在二。二四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
16
(1)对上述四则材料的理解与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B
A.龙被塑造成了中国文化中最具象征意义的民族文化标志物。
B.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县西水坡遗址出土的龙是用玉石雕刻成的,辽宁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的“猪龙”
是用蚌壳砌成的。
C.在中华大地上,龙的图腾崇拜悠久而广泛。
D.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既象征着五千年来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斗进取的精神血脉,更承载着新时代
新征程亿万中华儿女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坚定意志和美好愿望。
(2)材料二中画横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下面的句子放在【甲】【乙】两处的哪一处最合适?为什么?
此时的龙已然成了自然界动物的“集大成者”。与此相应,记录龙的文字形体同样源远流长。
【分析】材料一:作为华夏文明的创造物,龙的形象自诞生之日起便一直传承于中国人的生活之中,被塑
造成了中国文化中最具象征意义的民族文化标志物。
材料二:中国人对龙的想象和崇拜,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存在。
材料三: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各种龙星光璀璨。
材料四: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具有象征意义。
(1)本题考查内容的辨析。
(2)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作用。
(3)本题考查内容的衔接。
【解答】(1)ACD.正确。
B.有误。根据材料三“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县西水坡遗址就有了龙的造型。这条龙用蚌壳砌成,昂首弓背,
前爪扒,后腿蹬,尾巴像在摆动,考古专家形容这架势如同飞龙遨游沧海。中原在造龙,东北也在造龙,
距今5000多年的辽宁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出土了一只‘猪龙猪龙模样与蚌龙差异很大,是用玉石雕
刻成的,也称玉猪龙”可知,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县西水坡遗址出土的龙是用蚌壳刻成的,辽宁牛河梁红山
文化遗址出土的“猪龙”是用玉石砌成的,本项“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县西水坡遗址出土的龙是用玉石雕刻
成的,辽宁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的‘猪龙’是用蚌壳砌成的”有误。
故选:B„
(2)画线句“河南濮阳西水坡遗址发现了6500多年前用蚌壳摆成的龙形,内蒙古赤峰红山文化遗址出土
T5000多年前的C形玉龙,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出土了4000多年前的陶制彩绘龙盘”列举了河南濮阳西水
坡遗址出土蚌龙、内蒙古赤峰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玉龙、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出土了陶制彩绘龙盘的例子,运
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有力地说明了材料二第①段“中国人对龙的想象和崇拜,在新石器时代就已
17
经存在。在中华大地上,龙的图腾崇拜悠久而广泛”。
(3)“此时的龙已然成了自然界动物的‘集大成者'”是对甲处前文“据宋代罗愿的《尔雅翼》,龙形有九
似:’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对龙形象的总
结;同时“与此相应,记录龙的文字形体同样源远流长”与前文“就出土的铸造、绘画、雕刻文物来看,
龙的形象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丰富,日渐丰满”形成并列关系,说明了龙的形象与文字形体的发
展源远流长。
答案:
(1)B
(2)举例子。列举河南濮阳西水坡遗址出土蚌龙等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在中华大地上,龙的图腾崇
拜悠久而广泛”从而使说明更易懂、更有说服力。
(3)放在甲处合适。这句话中的“自然界动物的集大成者”是对前文“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
腹似屋,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的总结。
【点评】材料分析题是语文学科中常见的题目类型,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要认真阅读材料,了解材料主
要内容,然后结合所给题目分析完成。
6.(15分)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梯田之美
潘文
①一望无际的梯田,从山底蔓延到山头,层层叠叠,横无际涯。我们在夕阳的余晖里马不停蹄地往上
赶。太阳隐藏在山林背后,慢慢就染红了天空,也绚丽了扑面而来的梯田。梯田里盛满了五颜六色,淡紫、
青绿、深红、褐色……有些时候,这些颜色融合在一起,难以辨别。一会儿偏蓝,一会儿偏绿,一会儿又
变成紫褐色。无论怎么变换,光影迷离、神秘莫测的梯田总有无尽的魅力。
②这,就是位于湖南娄底的紫鹊界梯田。
③我们忘记了风尘仆仆的劳累,也忽略了盘旋山路的惊险,一路向上,逐光而行。每拐一个弯,所见
景致又有不同。梯田镶嵌在沟沟岭岭间,大小不一,形状各异,高低错落,块块凹凸分明,丘丘弯曲相连,
但又是浑然于一体的绝美画卷。
④到达山顶,天空显得更加高远了。温柔的风吹过路旁低矮的树丛,吹过梯田灰白的水面,吹过正在
酣畅歌咏的虫鸟。山林田野看似寂寥,却又风生水起。
⑤荷锄晚归的农夫,从竹竿上收下衣服的农妇,叽叽喳喳的一圈鸡鸭,追逐打闹的孩童,竹木栅栏的
小院……一切是那么自然、淳朴和安静。
⑥站在高处,头顶是漆黑的苍穹,圆月高悬。往下看,山峦起伏,月色轻笼。崇山峻岭间盘旋的梯田,
18
在苍茫迷蒙间,似乎更为壮阔和神秘。
⑦清亮的月色里,我似乎看到一群农夫,他们扛铁锹,挑竹筐,推着木轮车,迈向山梁。虽然山路崎
岖,但他们步履坚定。他们在这狩猎捕鱼,开荒拓田。他们在这片土地上挥汗如雨,将生命与汗水毫不吝
啬地涂抹在高山深谷间。
⑧他们脚下是梯田,身后是梯田,头顶上,也是梯田。一层层、一片片、一圈圈,交融着。
⑨农舍周围的景致也别具一格。
⑩春来一垄新绿,遍野青翠欲滴。插秧时节,水满田畴,如玉镜五彩斑斓。到了夏天,佳禾吐翠,绿
浪翻滚。秋天,大地欢笑,橙黄的稻谷一丘丘、一垄垄席卷了整个山岭,蔚为壮观。若是在下雪的冬日,
漫山遍野白雪皑皑,条条银蛇起舞群山,更是妙不可言。
⑪我在院子里坐下,吃饭、喝茶、聊天,和农舍的孩子们逗乐。女主人迈着轻盈的步子在各个房间和
院落穿梭不停。房子宽敞,她家把空出来的房间做了民宿。梯田四季风光各有特色,每到周末和寒暑假,
来来往往的客人不少。虽有些辛苦,但女主人还是满面春风。
⑫夜晚,有悦耳的虫鸣相伴,还有满屋月亮的清辉。
⑬清晨醒来,窗外蓝天如洗,白云如絮,山岭起伏。窗口下的梯田,像是大地和山峦间舞动的精灵,
绵延如飘带。晨雾弥漫在山野和梯田间,远处的树、近处的田,都若隐若现、深深浅浅。
⑭走出院子,梯田就从脚下延伸出去。每一层都是一道细碎精巧的涟漪,每一叠都如一片碎金闪烁的
波纹。阳光飘荡在层层梯田上,那些奇妙的造型、优美的线条、丰富的颜色还有清爽的气息,相互交融,
互为映衬。
⑮在青翠的梯田间,农民们满怀希望地劳作着。阳光照在他们身上,泛起一层金色的光晕。他们手中
的锄头,在泥土中划出一道道有力的弧线。这不仅是对大地的深情触摸,更是对未来的美好期许。他们的
身影在阳光下显得如此坚韧和有力,仿佛是大地的守护者,默默守护着这片土地的生机与希望。
(选自《人民日报》2024年03月30日第08版)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D
A.写景顺序上,既有时间顺序,又有空间顺序,层次清晰,又浑然一体。
B.写法上,作者在情景交融的基础上,又虚实结合,表达了作者对梯田的热爱。
C.内容上,梯田之美,美在色彩绚烂,光影迷离,美在形状各异,错落有致,美在四季变换,景色迥异。
D.语言上,朴实无华,多用口语,简洁精炼,句式整齐又富有变化,用词准确又富有感染力。
(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第④段画线句。
温柔的风吹过路旁低矮的树丛,吹过梯田灰白的水面,吹过正在酣畅歌咏的虫鸟。
(3)第⑦段中加点词“涂抹”能否换成“挥洒”?请简要分析。
19
他们在这片土地上挥汗如雨,将生命与汗水毫不吝啬地涂抹在高山深谷间。
(4)第①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5)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段的理解。
【分析】这是一篇散文,作者描写了自己所见到的湖南娄底紫鹊界梯田风光,表现了梯田风光的无尽魅力,
抒发了作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解答】(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评析。
ABC.正确;
D.有误,本文语言生动优美,多用书面语,而不是“朴实无华,多用口语”。
故选:D。
(2)本题考查句子赏析。
“温柔的风吹过路旁低矮的树丛,吹过梯田灰白的水面,吹过正在酣畅歌咏的虫鸟”一句的“温柔”把风
当作人来写,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连用三个“吹过”,组成排比句,句式整齐,增强语势,生动形象地写
出了温柔的风吹过各种景物的景象,抒发了作者对山林田野的赞美。
(3)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开放性试题,可任选其一,根据句意和词语的含义分析作答。
“挥洒”的意思是洒落,抛洒;“涂抹”是把颜料、油漆等抹在别的东西上。
该句描写了农人们在这片土地上辛勤劳作的景象,体现作者对劳动人民所具有的踏实勤恳、仔细认真等淳
朴品质的赞美。
(4)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
根据“一望无际的梯田,从山底蔓延到山头,层层叠叠,横无际涯。我们在夕阳的余晖里马不停蹄地往上
赶。太阳隐藏在山林背后,慢慢就染红了天空,也绚丽了扑面而来的梯田……无论怎么变换,光影迷离、
神秘莫测的梯田总有无尽的魅力”可知,第①段描写湖南娄底的紫鹊界梯田的一望无际和色彩绚烂,运用
环境描写的方法,渲染了一种美好的氛围,表现了梯田的有无限魅力;在表达效果上,吸引读者,激发阅
读兴趣;结构上,引出下文对梯田之美的具体描述。
(5)本题考查结尾的含义。
根据“在青翠的梯田间,农民们满怀希望地劳作着。阳光照在他们身上,泛起一层金色的光晕。他们手中
的锄头,在泥土中划出一道道有力的弧线。这不仅是对大地的深情触摸,更是对未来的美好期许。他们的
身影在阳光下显得如此坚韧和有力,仿佛是大地的守护者,默默守护着这片土地的生机与希望”可知,最
后一段写农民们满怀希望地劳作场景,表达了作者对梯田美景的喜爱与赞美之情,抒发了作者对热爱、守
护并开拓梯田的劳动人民的赞美和祝愿之情。
20
答案:
(1)D
(2)运用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增强语势,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温柔的风吹过各种景物的景象,
抒发了作者对山林田野的赞美。
(3)示例一:“涂抹”更好,“涂抹”是把颜料、油漆等抹在别的东西上,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农人们在这
片土地上辛勤劳作的景象,更能体现作者对劳动人民所具有的踏实勤恳、仔细认真等淳朴品质的赞美。
示例二:换成“挥洒”更好,既与前一句保持一致,又具体写出劳动人民干劲十足,辛勤劳动的投入,表
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创造财富的肯定及赞美。
(4)运用环境描写,写湖南娄底的紫鹊界梯田的一望无际和色彩绚烂,渲染一种美好的氛围,表现了梯田
的有无限魅力;引出下文对梯田之美的具体描述;吸引读者,激发阅读兴趣。
(5)最后一段写农民们满怀希望地劳作场景,表达了作者对梯田美景的喜爱与赞美之情,抒发了作者对热
爱、守护并开拓梯田的劳动人民的赞美和祝愿。
【点评】阅读分析题是语文学科中常见的题目类型,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主
要内容及主题,然后结合所给题目分析完成。
7.(2分)选出对下列名著相关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
A.《骆驼祥子》中,祥子22岁时用辛辛苦苦积攒的钱买了自己的第一辆车,后因虎妞难产而死,祥子只
好将车卖掉安葬虎妞。
B.《水浒传》中宋江第二次攻打祝家庄时,林冲负责策应,与一丈青扈三娘交战,并将其生擒活捉。
C.《西游记》中,孙悟空大战红孩儿,因战之不胜,他请来观音菩萨将红孩儿收伏,最终救出唐僧和八戒。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把一撮烟末撒进神父家做复活节蛋糕用的面团里,因此被神父赶出教
室。
【分析】本道题考查学生对课本推荐名著的掌握程度,结合积累作答。
【解答】A.有误,祥子的第一辆车是被大兵抢走的;
BCD.正确。
故选:Ao
【点评】文学常识主要是考查考生对课文所涉及到的重要作家作品以及作品内容、作品人物的识记情况和
相关文体知识、文化常识的了解情况。平时要以课文为依托,作相应的知识积累。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八年级英语下册 Unit 2 单元综合测试卷(人教河南版 2025年春)
- 2025年低碳小镇合作协议书
- 2025年游戏陪玩合作协议书
- 2025年地震前兆观测仪器合作协议书
- 三严三实与公务员作风建设试题答卷(2015.9)
- 2025年九年级英语培优辅差总结(五篇)
- 2025年产权交易合同(2篇)
- 2025年交通赔偿的合同协议模板(三篇)
- 2025年中秋节幼儿活动总结(二篇)
- 专题01 函数的定义域(含2021-2023高考真题)(解析版)
- 中国移动行测测评题及答案
-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7课《大雁归来》分层作业(原卷版+解析版)
- 2024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政治试卷(含答案)
- 零售企业加盟管理手册
- 设备维保的维修流程与指导手册
- 招标代理服务的关键流程与难点解析
- 材料预定协议
- 2023年河北省中考数学试卷(含解析)
- 《学习的本质》读书会活动
- 高氨血症护理课件
- 物流营销(第四版) 课件 胡延华 第3、4章 物流目标客户选择、物流服务项目开发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