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考点串讲】-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部编版)_第1页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考点串讲】-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部编版)_第2页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考点串讲】-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部编版)_第3页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考点串讲】-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部编版)_第4页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考点串讲】-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部编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单元复习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20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25第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29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33第8课百家争鸣.....................................................38壹贰叁单元大概念时空定位知识体系肆史实梳理(图片学史+史料研读)目录mùlù夏商周的更替青铜器与甲骨文动荡的春秋时期工艺表现政治上:王室衰微各国变法改革军事上:诸侯国的兼并战争不断经济上:井田制衰落生产力提高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表现思想上:形成诸子百家百家争鸣单元大概念时空定位BC356BC256BC2070BC1600BC221BC475BC476BC1046BC841BC771禹建立夏朝汤建立商朝牧野之战和西周建立国人暴动西周灭亡周平王东迁洛邑商鞅变法开始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秦灭六国夏BC770商西周春秋战国早期国家产生社会变革建立发展鼎盛瓦解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建立夏朝商朝西周建立都城重要制度或事件亡君意义或地位BC2070年、禹启继承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家天下”。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标志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BC1600年、汤纣王盘庚迁都到殷(今河南安阳),商朝又称殷朝。BC1046年、武王镐京(今陕西西安西)分封制武王牧野之战灭纣王阳城桀亳(bó)幽王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分封制的实施,稳定政局,扩大了周朝的统治范围。史实梳理同桌互教+教师点评朝代更替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标志着早期国家的产生(军队、法庭、监狱、政府等统治机构的出现标志着国家的诞生)启示:治理国家要爱护百姓,勤于政事,善用人才;得民心者的天下史实梳理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分封制西周的分封制

目的依据对象诸侯权利诸侯义务作用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宗亲、功臣管理土地和人民,建立诸侯国;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镇守疆土;向周王进献贡物;服从周王调兵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图说历史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史料实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①禅让制变为世袭制②公天下变成家天下①分封制②山东-齐鲁大地③目的: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左传》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为小康。

——《礼记·礼运》朝代更替史料实证材料一:手持戟把女仆当椅凳坐的桀。——山东武梁祠汉刻拓片

材料二:商纣荒淫无度,聚众作乐“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且刑罚严酷,设置了炮烙等酷刑。

——《史记˙殷本纪》问题探究: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夏、商、周三朝灭亡的

共同原因是什么?从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

共同原因:三个朝代的亡君都是暴君,他们的残暴统治激起了人民的反抗。启示:统治者要勤于政事,爱护百姓,任用贤才,广纳谏言;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民心者得天下。朝代更替史实梳理青铜器与甲骨文青铜器典型代表用途甲骨文

定义地位造字方法食器、酒器、兵器、乐器、权力的象征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利簋[guǐ]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是中国发现的古代文字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图说历史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青铜器与甲骨文史料实证青铜戈铜犁铜耜青铜爵编钟①青铜器用途广泛②青铜时代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士三鼎。——《春秋公羊传·桓公二年》①司母戊鼎;四羊方尊;利簋②国家权利的象征史料实证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

通过《甲骨文字形举例》,可以说明什么?

汉字“鱼”字演变的简单历程说明了什么?汉字的发展一脉相承甲骨文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青铜器与甲骨文史实梳理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春秋战国的社会变革方面表现作用经济政治思想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分封制逐步瓦解各国变法改革,封建制度开始确立“百家争鸣”局面形成,新的生产关系出现(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大国兼并小国,为以后的全国统一奠定了基础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铁农具和牛耕为取得胜利,采取不同思想学说:百家争鸣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农业深耕细作,生产力提高分封制瓦解王室衰微,诸侯崛起产生私田,井田制遭破坏,经济和政治的变革促进了思想的繁荣史料实证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春秋战国的社会变革至春秋中期以后,使用铁器的情况已很多…考古工作者在湖南长沙、江西九、江苏六合、河南洛阳等地,都发现了春秋中晚期的铁农具,孔子的弟子冉耕,字伯牛;司马耕,字子牛——《简明中国古代史》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是春秋战国时期大变革的根本原因、唯物史观铁农具和牛耕-生产力得到提高新兴地主阶级产生图说历史晋文公吴王夫差越王勾践楚庄王齐桓公秦穆公春秋列国图齐秦燕赵魏韩楚依据地图说出主要的春秋霸主和战国七雄的位置。图说历史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观察春秋战国形势图,说说发生了什么变化,它反映出怎样的趋势?请从地图中提取一项历史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说明。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加强,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信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使统一趋势加强。说明:战国时期,宋、鲁、吴、越等国消失,形成战国七雄,统一趋势加强。史实梳理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商鞅变法原因经济方面: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根本原因)。政治方面:新兴地主阶级势力增强,要求废除旧贵族的世袭特权,掌握国家政权。军事方面: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时间支持者主要内容政治:确立_____(影响最深远);废除贵族的__________;严明法度,禁止私斗;经济: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__________;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统一_________。军事:奖励______,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意义使秦国国力增强,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秦孝公BC356年县制世袭特权自由买卖度量衡军功史料实证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1)依据材料一分析商鞅变法的作用。(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商鞅是怎样推行改革的?(3)怎样理解“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这句话?他的死说明了什么?

材料一:“行法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战国策˙秦策一》材料三: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西汉]司马迁:《商君列传》材料研读使秦国社会安定,国力增强,提高了军队战斗力;公平无私,严格执法,赏罚分明等。商鞅变法中“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触犯了宗室贵族的利益。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是要付出代价的。图说历史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朝代更替史料实证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田地间纵横的小路,这里引申为不同田块之间的界限),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战国策·秦策三》人物:商鞅、秦孝公内容:统一度量衡,废井田,奖励耕织和战功影响:国富兵强史实梳理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都江堰都江堰

建造年代________后期,秦国。主持建造蜀郡郡守_______主体工程功能影响使成都平原成为___________,秦国实力进一步加强。李冰鱼嘴、宝瓶口和飞沙堰防洪、灌溉、水运等。战国天府之国图说历史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

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都江堰修成后,“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根据材料说说都江堰的建成对周边地区的农业发展有什么影响?材料研读解决了洪水泛滥的问题,保障了周边地区的农业灌溉,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都江堰示意图史实梳理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老子和孔子人物简介地位著作思想主张老子孔子道家学派创始人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创的创始人春秋后期楚国人姓李名耳春秋后期鲁国人①顺应自然;②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③主张无为而治。

《道德经》《论语》《春秋》◎政治思想:①核心思想是“仁”②主张以德治国;③主张实行德政。◎教育思想:创办私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提出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史实梳理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百家争鸣背景诸子百家学派人物思想主张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影响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生产力的发展;各国变法,旧制度的瓦解和新制度的确立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主张实行“仁政”;“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反对一切非正义战争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兼爱、非攻、尚贤、节俭治国要顺其自然和民心;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保持独立的人格。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核心思想是法治,最先被统治者所采用——秦始皇)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史料实证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百家争鸣结合战国时期的时代背景,分析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试从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分析),以及百家争鸣带来的影响。社会大动荡:各诸侯国林立纷争,诸侯争霸。社会大变革:各诸侯国改革变法,旧有制度逐步消亡,新的社会制度正在形成;文化大繁荣: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兴起,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士。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史料实证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百家争鸣

材料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道德经》

材料二:樊迟(孔子弟子)问仁。子曰:“爱人”。子曰:“已所不欲,务施于人。”子曰:“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论语》(1)材料一体现了老子的什么思想?(2)材料二反映了孔子的什么主张?对当今社会有何意义?体现了老子朴素辩证的思想。他认为世界的万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主张:要有爱心和同情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能够换位思考。意义:有助于构建和谐友善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史料实证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百家争鸣

材料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材料二: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孔子提倡“为政以德”“道之以德”有什么积极意义?有利于减轻压迫,改善民生;有利于社会风化,弘扬正气。这些对于我们今天提倡以德治国,建设和谐社会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