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浙教版选择性必修1地理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浙教版选择性必修1地理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浙教版选择性必修1地理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浙教版选择性必修1地理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浙教版选择性必修1地理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浙教版选择性必修1地理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对北京时间叙述不正确的是()A.东八区的区时B.东八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C.120°E的地方时D.北京天安门(116°E)的地方时2、下图中甲;乙、丙的自然带依次是()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B.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D.温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3、5月23日,当太阳直射墨西哥某城市(103°W)时(即当地地方时为12时),南宁(108°E)的地方时为()A.20:56B.21:56C.03:04D.02:044、小明同学7月从重庆出发到贵州毕节旅游;收集到的相关高速公路信息如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题。

避暑是小明此次旅游的目的之一。导致7月毕节气温较重庆低的主导因素是A.地形B.纬度位置C.海陆位置D.大气环流5、南极中山站(69°22'24"S;76°22'40"E)时间(区时)2009年2月2日9时25分,我国在南极最高点附近建立的昆仑站(80°25'01"S,77°06'58"E)正式开站。

1.昆仑站正式开站时,北京时间为A.5时25分B.6时25分C.12时25分D.13时25分6、专家研究发现,英国巨石阵是一处古人天文观测遗址。在特定日期站在阵内的人可以看到日出、日落透过巨石缝隙的光线。下图为巨石阵示意图。图中代表夏至日日落和冬至日日出太阳光线的分别是()

A.③和④B.②和④C.①和④D.③和⑤7、古代的乡村聚落多分布在河流两岸或交汇处的高而平坦之地;是因为()

①地势较高;可避免洪水之患②雨热同期,气候优越。

③土地肥沃、近河,有利于农耕、畜牧、渔猎④便于搬迁和居住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8、地层和化石对地理环境具有指示作用。其中,珊瑚化石指示清澈温暖的()环境。A.氧化B.还原C.浅海D.滨海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9题,共18分)9、自转速度。

(1)自转角速度:除南北极点外,任何地点均为____。

(2)自转线速度:因纬度不同而有差异,赤道最大、两极最小。10、自转周期。

。名称。

长度。

参照物。

恒星日。

____

距地球遥远的同一恒星。

太阳日。

____小时。

太阳。

11、读地球公转的示意图(图甲)和黄赤交角示意图(图乙),回答下列问题。(1)地球在图甲中b~a之间公转过程中,公转速度(_______)A.逐渐变慢B.逐渐变快C.先变慢后变快D.先变快后变慢(2)地球公转在图甲中什么位置时,长郡中学升旗旗杆影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______)A.aB.bC.cD.d(3)目前,黄赤交角在图乙上是(______)A.∠XOFB.∠TOFC.∠FOND.∠TON(4)为了研究黄赤交角对地球自然环境的影响,假设黄赤交角变为0°,这时,在地球上将可能会出现的自然现象有(______)(多项选择)A.太阳终年直射赤道B.各地全年都昼夜平分C.各地太阳高度都无日变化D.各地都无四季变化(5)假设黄赤交角变为35°,这时,地球上北半球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将自______(纬线)向南、北两侧降低;在地球上“五带”的划分中,与现在相比,范围将扩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6)当太阳直射点在图乙上自MN向北移动到EF,再由EF向南移动到MN的过程中,在S'T'及其以南范围内,有极夜现象出现的地区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1)读图甲可知,此时AB为_____(晨;昏)线。

(2)读图甲,此日A点的昼长为______小时,此日A、B、D三地按正午太阳高度从大到小的排序是_______,按夜长由长至短的顺序是_____。

(3)图甲表示的节气是图乙中______(填字母)位置的光照图;

(4)图乙中,地球在②段运动中,北京的白昼将__________(变长或变短);

(5)图甲中,A地的地方时刻为____时,D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是____________。

(6)该日,C地的昼长约为____小时,D地的日出为当地时间______。13、读我国部分地区春季某时天气系统图(单位:百帕);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甲、乙两处中____为高气压中心,按天气系统的气流状况划分属于____。图中乙处中心垂直方向气流运动状况为____(填“上升”或“下沉”),出现____天气。

(2)甲、乙两气压中心控制地区,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____。

(3)图中①②两条锋线中,冷锋是____。

(4)图中A、B两城市气温较高的是____,此时B城市刮____风。14、锋与天气。

(1)冷锋与暖锋。

图甲为____,它的显著特点是:。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强势气团____________气温状况____________气压状况____________天气状况____________

图乙为____,它的显著特点是:。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强势气团____________气温状况____________气压状况____________天气状况____________

(2)准静止锋。代表性天气准静止锋名称梅雨____贵州冬无三日晴____天山北坡持续雨雪____华南冬季降水____15、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由于海陆热力差异,冬季亚欧大陆形成⑭________高压;夏季亚欧大陆形成⑮________低压。16、下图为亚洲季风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在甲、乙两图中,表示亚洲l月季风的是________图,表示亚洲7月季风的是________图。

(2)在甲图中,A气压名称为________,在其控制下,天气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

(3)B、C、D三字母附近的箭头,表示冬季风的是________,表示夏季风的是________。

(4)东亚季风的成因主要是________。17、下图为某半球极点为中心的气压带风带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为____半球气压带,填出气压带的名称:①____,②____,③____,④____。

(2)填出图中风带的风向:⑤____风,⑥____风,⑦____风。

(3)此时地球处于____附近(填近日点或远日点),盐城昼____(填长于或短于)夜。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6题,共12分)18、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是形成东亚季风的重要成因。(_____)A.正确B.错误19、寒潮属于冷锋,降水主要在锋后,其对农业造成的危害在冬季最大。(_____)A.正确B.错误20、中南半岛夏季风的主要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_____)A.正确B.错误21、河漫滩平原发育于山前地带。____A.正确B.错误22、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伏旱”均与副热带高压有关。(_____)A.正确B.错误23、北半球冬季,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上的热高压切断。(_____)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四、综合题(共4题,共24分)2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晚白垩纪时期,岩浆活动频繁,全球气温偏高,太平洋板块间歇式做俯冲运动,导致我国东南沿海形成了高大的沿岸山系。该时期沿岸山系海拔超过3000m,对大气环流、水文水系产生了重要影响。早第三纪起,沿岸山系逐渐被削低,目前残存的武夷山脉最高峰海拔仅2160m。江汉地区的半咸化湖沉积物中,保留了部分岩盐矿床,记载了晚白垩纪时期的沧海桑田。下图示意晚白垩纪时期我国东南地区的地形和水系。

(1)从地质作用的角度;分析我国东南地区沿岸山系形成与削低的过程。

(2)推测晚白垩纪时期古江南河的水文特征。

(3)简述晚白垩纪时期江汉地区出现岩盐矿床的原因。25、读“以极地为中心的光照图”,完成下列问题。

(1)此图表示的节气是____,北半球为____(冬季或夏季),图中表示昏线的是____。

(2)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____。

(3)此日过后(短期内)洛阳的昼夜长短的变化是____。

(4)此时B点地方时是____时,B点的日出时间是____,日落时间是____,昼长____小时。C点的昼长是____小时,D点的夜长是____小时。

(5)A、B两地线速度大的是____,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____(快或慢)。

(6)图示日期,广州、北京、三门峡、哈尔滨四城市中最早打开路灯的是____。26、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该农业带的名称及农业生产的突出特点。

(2)据图中表格比较甲;乙两城市冬、夏气温差异的原因。

(3)分析美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27、下为世界竖版地图及上海;开普敦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完成下列各题。

(1)根据图示信息;归纳比较上海与开普敦的气候差异。

。城市比较内容。

上海。

开普敦。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

a___________

高温期。

b_____________季。

夏季。

多雨期。

夏季。

c____________季。

气候成因。

d___________

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交替控制。

自然带。

e____________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2)甲、乙分别位于山脉东西两侧,处于西风带且濒临海洋,但甲地形成了温带荒漠带,乙地形成了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按照地域分异规律分析,这种现象属于_________(填“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或“地方性分异规律”);丙、丁两地盛行风向一致的季节,欧亚大陆上形成的气压中心切断了__________(填“副热带高气压带”或“副极地低气压带”),此季节东亚吹________风。

(3)依据六大板块的划分,丙地属于___________(填“欧亚板块”或“印度洋板块”);丁地附近石油资源丰富,根据自然资源自我再生性质分类,石油属于__________(填“可再生资源”或“非可再生资源”)。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D【分析】【分析】

试题考查北京时间。

【详解】

北京时间是东八区中央经线120°E的地方时,东八区的区时,ABC正确。北京天安门(116°E)的地方时是北京的地方时,不是北京时间,D不正确。本题要求选择不正确选项,故选D。2、A【分析】【详解】

由题中图可以看出;图中三地位于温带,且三地依次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甲乙丙三地的气候依次是温带季风气候;温带草原气候、温带荒漠气候,对应甲乙丙三地的自然带依次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体现了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据此分析选A。

【点睛】

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形成基础是水分的差异,影响因素是海陆位置,分异规律是平行于海岸方向延伸、垂直于海岸方向更替,其中在北半球中纬度最为显著。植被更替具体表现为: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3、D【分析】【分析】

【详解】

当太阳直射墨西哥某城市(103°W)时;表明103°W地方时为12点。103°W位于108°E以东,经度相差149°(图中两经线之间有180°经线),地方时相差9小时56分钟,根据“东早西晚,东加西减”的原则可知,南宁(108°E)的地方时为12-9h56min,即为02:04(注意自东向西跨越了日界线,所以南宁的日期应为5月24日),故选D。

【点睛】4、A【分析】【分析】

本题考查气候特征的形成。

【详解】

影响气温的因素有纬度、地形、洋流、海陆位置等。重庆地处四川盆地,盆地地形不易散热,毕节地处云贵高原,海拔较高,因此气温较低。故选A5、C【分析】【详解】

昆仑站正式开站时为南极中山站(69°22'24"S;76°22'40"E)时间(东五区)2009年2月2日9时25分,比北京时间所在东八区晚3个小时,故北京时间为2009年2月2日12时25分,故选C。

【点睛】6、C【分析】【详解】

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时,全球除极昼极夜地区外都是东北方日出、西北方日落;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时,全球除极昼极夜地区外都是东南方日出、西南方日落;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上时,全球正东方日出、正西方日落。英国夏至日西北日落,根据图中指向标从西北射入的为①光线,冬至日东南日出,从东南射入的为④光线,A正确,BCD错误。故选A。7、B【分析】【分析】

【详解】

分布在河流两岸平坦之处便于利用河漫滩平坦的地形和肥沃的土壤等优势区位条件发展种植业;临近河流利于发展渔业,故③正确;布局在高处是避开汛期水位上涨对聚落的影响,故①正确;雨热同期气候优越为气候条件,与布局在河流两岸无关,②错误;布局在河流两岸高而平坦之地对搬迁影响不大,④错误;综上B符合题意,A;C、D错误,故选B

【点睛】

河流对聚落形成的作用:(1)提供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水。(2)方便对外联系和运输。(3)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河漫滩肥沃且平坦的土地是是古代种植业的优势区位条件。8、C【分析】【详解】

珊瑚主要分布在温度高于20℃的赤道及其附近的热带;亚热带地区;水深100-200米的平静而清澈的浅海,排除ABD;C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

化石是古生物遗骸、遗物或留在岩石中的遗物通常是骨骼和贝壳。二、填空题(共9题,共18分)9、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15°每时10、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23时56分4秒24小时11、略

【分析】【分析】

本题考查公转的地理意义。

【详解】

(1)由甲图中地球的自转方向和直射点位置可知,abcd分别为冬至、秋分、夏至、春分时地球的公转位置,b~a即为秋分到冬至;离近日点(1月初)越来越近,故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2)长郡中学位于北半球北回归线以北;夏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日影最短。

(3)由图知MN为赤道面;EF为黄道面,故选C。

(4)黄赤交角为0°;则直射点不会南北移动而是直射赤道,各地全年都昼夜平分,各地都无四季变化,故选ABD。各地太阳高度都无年变化,C错误。

(5)黄赤交角变为35°;则夏至日直射点位于35°N,热带寒带范围扩大。

(6)图中MN为赤道,自MN向北移动到EF,再由EF向南移动到MN的过程,即为春分——夏至——秋分的过程,此时南极圈内极夜范围先变大,夏至日南极圈以内全部为极夜,而后极夜范围缩小。【解析】BCCABD35゜N热带寒带(或南寒带与北寒带)出现极夜的地区逐渐扩大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全部为极夜出现极夜的地区逐渐缩小12、略

【分析】【分析】

本题考查有关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的知识点;涉及到时差的计算;季节的判断、昼长的计算等。要解答此题要掌握基本光照图和地球公转轨道图的判读方法,并掌握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移动规律和昼长的长短变化的关系,掌握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方法和时差计算方法。

【详解】

(1)读图甲可知;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越过AB线时,由白天进入黑夜,判断为昏线。

(2)读图甲;A点所在纬线昼弧度数为60°,计算的昼长为60°除以15°,为4小时;此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A;B、D所在纬度按照离南回归线线的距离远近,B最近,A最远,则三地按正午太阳高度从大到小的排序是BDA;B位于南半球,AD位于北半球,A的纬度高于D较高,A的昼长短于D,因此按夜长由长至短的顺序是ADB。

(3)图甲的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为冬至;读图乙,图乙中a位置,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为冬至。

(4)图乙中;②段运动中为从春分到夏至,则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向北运动,北京的白昼将变长。

(5)图甲中;最西侧的经线的时刻为12点,A地在左侧时刻大于两个小时的地点,则A的地方时刻为14时;D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计算为90°减去23°26′的2倍,结果为43°08′。

(6)该日,C与A地同处于一个纬度上,则C的昼长约为4小时,D地的昼弧度数为150°,则昼长为10小时,计算日出为12减5,结果为7点。【解析】昏4BDAADBa变长1443°08′47点13、略

【分析】【分析】

该题主要考查常见的天气系统图的判读;及其对当地天气的影响难度较低。

【详解】

(1)甲地气压高于周围;应为高压中心;其气流运动方向为顺时针旋转辐散,属于反气旋系统。乙处中心气压低于周围,受气压梯度力影响,水平方向周围气流流向中心,中心气流上升,水汽凝结,易成云致雨。

(2)甲地受高压控制;天气晴朗,气温日较差大;乙地受低压控制,阴雨天气,气温日较差小。

(3)根据等压线分布;①地受来自西北方向的冷空气移动影响形成冷锋,②地受来自南侧的暖空气影响形成暖锋。

(4)A地位于暖锋锋前;受冷空气控制,气温较低;B地位于暖锋锋后,受暖空气控制,气温较高。B地受东南方向高压影响,吹东南风。

【点睛】【解析】甲反气旋上升阴雨甲①B东南14、略

【分析】(1)

根据图示;图甲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形成冷锋。冷锋过境前当地受暖气团控制,此时气温较高,气压较低,天气晴朗;冷锋过境时由于受到冷空气的影响,出现降温;气压升高、阴天大风等天气,可能有短时强降雨;过境后当地受冷气团控制,气温较低,气压较高,天气转晴。根据图示,图乙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形成暖锋。暖锋过境前当地受冷气团控制,此时气温较低,气压较高,天气晴朗;暖锋过境时由于受到暖空气的影响,出现升温、气压降低、多出现连续性降水但强度不大等天气;过境后当地受暖气团控制,气温较高,气压较低,天气转晴。

(2)

我国准静止锋主要有4个:6月份,我国江淮地区受势力相当的冷暖气团影响形成江淮准静止锋,受准静止锋影响该地形成梅雨天气;冬季冷空气遇到云贵高原阻挡形成的昆明准静止锋;冷空气南下遇到天山阻挡形成的天山准静止锋;以及华南地区冬季南下冷空气偏弱形成的华南准静止锋。【解析】(1)冷锋暖气团冷锋冷气团较高降温较低较低升高较高天气晴朗阴天大风;可能有短时强降雨天气晴朗暖锋冷气团暖锋暖气团较低升温较高较高降低较低天气晴朗多出现连续性降水强度不大天气晴朗。

(2)江淮准静止锋昆明准静止锋天山准静止锋华南准静止锋15、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亚洲亚洲16、略

【分析】【分析】

本题以亚洲季风示意图为背景;考查季风的风向;气压中心名称、天气特点等基础知识。

(1)

l月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亚欧大陆形成冷高压,因此风从陆地高压吹向海洋,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在东亚形成西北风,在南亚形成东北风,与甲图风向吻合。l月亚欧大陆形成印度低压,切断的副热带高压带残留在海洋上,在太平洋上形成夏威夷高压,东亚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东南风;在南亚由于东南信风带北移,跨越赤道右偏为西南风,与乙图吻合。

(2)

l月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亚欧大陆形成冷高压,称为亚洲高压;由于高压中心空气受冷,气流下沉,因此在其控制下,天气的主要特点是寒冷干燥。

(3)

冬季风为偏北风;与D箭头相符,夏季风为偏南风,与B;C箭头相符。

(4)

东亚处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濒临世界最大的海洋太平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形成典型季风。

【点睛】【解析】(1)甲乙。

(2)亚洲高压冷干。

(3)DB;C

(4)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17、略

【分析】【分析】

本题考查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和季节移动;结合图示作答,难度较小。

(1)

由图可知图中的风向向右偏;所以为北半球,根据纬线可知①为赤道低气压带,②为副热带高气压带,③为副极地低气压带,④为极地高气压带。

(2)

北半球0-30°为东北风;30°-60°为西南风,60°-90°为东北风。

(3)

此时气压带风带北移;太阳直射点直射北半球,北半球为夏季,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盐城昼长夜短。

【点睛】【解析】(1)北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

(2)东北西南东北。

(3)远日点长于三、判断题(共6题,共12分)18、×【分析】【分析】

【详解】

东亚季风的形成主要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有关;南亚夏季风的形成与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有关,所以错误。

【点睛】19、×【分析】【分析】

【详解】

寒潮由快行冷锋所致,冷锋降水主要在锋后,可使我国大部分地区大范围剧烈降温,特别是在秋春季节农作物成熟期及生长期产生的冻害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所以该题表述错误。20、×【分析】【分析】

【详解】

中南半岛夏季风是由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引起的;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本来位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至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成为西南风。故中南半岛的夏季风主要成因为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此说法错误。

【点睛】

东亚季风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海陆间热力环流的季节变化。南亚季风其形成主要是由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引起的,同时也有海陆热力差异和地形因素的影响。冬季气压带、风带南移,赤道低气压带移至南半球,亚洲大陆冷高压强大,风由蒙古西伯利亚吹向印度,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成为东北风,即亚洲南部的冬季风。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赤道低压移至北半球,本来位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至印度半岛,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成为西南风,即为南亚的夏季风。21、×【分析】【详解】

河漫滩平原发育在河流中下游地区,枯水期,河漫滩露出水面,洪水季节,河漫滩被洪水淹没。发育在山前地带的流水沉积地貌是冲积扇,几条河流的冲积扇不断扩大而彼此联合,就形成广阔的山前冲积平原。据此分析可知,本题的结论是错误。22、√【分析】【分析】

【详解】

“梅雨”产生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边缘的锋区(可称梅雨锋),是极地气团和副热带气团相互作用的产物。梅雨雨带的位置和稳定性,与副热带高压的位置(脊线一般稳定在北纬20°~25°之间)和强度密切相关;大体上从7月中旬到8月中旬,长江中下游地区被副热带高控制,形成“伏”旱。本题描述正确。23、×【分析】【分析】

【详解】

北半球冬季;陆地降温较快,空气下沉,近地面形成冷高压,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切断,故错误。

【点睛】四、综合题(共4题,共24分)24、略

【分析】【分析】

本题以晚白垩纪时期我国东南地区的地形和水系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沿岸山系形成与削低的过程;古江南河的水文特征、江汉地区出现岩盐矿床的原因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图文获取信息、运用所学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素养。

【详解】

(1)根据图文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太平洋板块间歇式向西北方向俯冲,当俯冲速度快时,断裂抬升,形成沿海山脉;当俯冲速度慢时,大陆板块隆升慢,外力侵蚀表现更明显,山脉高度下降。

(2)根据图文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古江南河地处沿海山系的背风坡,降水较少,径流量较小;植被覆盖率较低,含沙量较大;晚白垩纪时期全球气温偏高,且该地现代无冰期,推测晚白垩纪也无冰期。

(3)主要从地表径流流入带来盐分;无径流流出无法排盐,水分蒸发盐分积累等过程分析。根据图文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晚白垩纪时期江汉地区出现岩盐矿床的原因是古江南河等径流挟带盐分;地势低洼,排水不畅;降水较少,蒸发旺盛,盐分富集,固结成岩,形成岩盐矿床。

【点睛】

岩盐矿床是由钠离子与氯离子结合成岩盐矿物结晶析出而形成的化学沉积矿床。它是金属阳离子(Na+等)和酸根阴离子(Cl-等)在地质作用过程中,在适宜的地质条件和干旱的气候条件下,汇集于成盐盆地中的水盐体系天然蒸发浓缩,Na+与Cl-结合成岩盐矿物结晶析出而形成的化学沉积矿床。【解析】(1)太平洋板块快速向西北方向俯冲,大陆板块山体隆升;板块俯冲速度减慢﹐大陆板块隆升速度慢,在外力风化;侵蚀下,沿岸山系逐渐被削低。

(2)径流量较小;含沙量较大;无结冰期。

(3)古江南河等径流挟带盐分;地势低洼,排水不畅;降水较少,蒸发旺盛,盐分富集,固结成岩,形成岩盐矿床。25、略

【分析】【分析】

本题以以极地为中心的光照图为材料;涉及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图片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1)

根据图中地球自转的方向可知;该图是以南极点为中心的光照图,此时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极昼现象,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说明此时为冬至日。图中表示昏线的是CD弧线。

(2)

根据上图可知;此时为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上,即23°26′S。根据图中的经线可知,每两条经线之间差45°,从地球自转方向,东经度逐渐增加,故此时太阳直射经线为45°E(平分昼半球的经线)。

(3)

此时为冬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最小值,之后昼逐渐变长,夜逐渐变短。

(4)

读图可知;赤道与晨线交点的地方时为6点,B点处赤道与晨线交点差45°,故B点地方时为3点,读图可知图中B点夜长孤为90°,故夜长为6个小时,昼长为18小时,日落时间为21点;C点位于赤道上,故昼长为12小时;D点位于南极圈上,此时出现极昼现象,夜长为0小时。

(5)

赤道上线速度最大;从赤道向两极逐渐递减,图中A点的纬度位置低,故线速度大于B点。此时为12月22日,接近1月初,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6)

此时为冬至日,北半球越往北白昼越短,黑夜越长;白昼越短,打开路灯的时间约早,哈尔滨白昼时长最短,故打开路灯的地方时最早;广州、北京、三门峡、哈尔滨四城市中,哈尔滨的经度位置最靠东,所以其打开路灯的时间最早。【解析】(1)冬至日冬季弧CD

(2)45°E;23°26′S

(3)洛阳昼短夜长;次日过后昼渐长夜渐短。

(4)33:0021:0018120

(5)A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