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苏人新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苏人新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苏人新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苏人新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苏人新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苏人新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我国古代文化绚丽多彩,源远流长,成就辉煌。下列文学形式形成主流的先后顺序是①诗②词③小说④曲A.③①②④B.③②④①C.①④③②D.①②④③2、隋朝统一是在A.580年B.581年C.589年D.618年3、纸的出现是人类书写材料的一次革命。下列人物中与纸的改进直接相关的是()A.张仲景B.华佗C.蔡伦D.张角4、下图中的作物哪个不是明代时期从国外引进的?A.B.C.D.5、【题文】中国历史上由蒙古族首领忽必烈建立的王朝是()A.夏朝B.秦朝C.元朝D.清朝6、被后人尊为医圣的是()A.扁鹊B.祖冲之C.张仲景D.华佗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8题,共16分)7、蒙古国为加强对牧民的管理,实行______;元朝建立后,在中央设置了管理全国政务的______;增设______,专门负责管理全国佛教事宜和西藏的军政要务;在地方,确立______制度,巩固了国家的统一。8、科举制诞生于______朝,______在位时。9、______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通常刻在龟甲或兽骨上。10、丝绸之路的起点是______。11、春秋战国时期,总结出四种诊断疾病方法的是____。1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______。13、战国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

判断:______;改正______。14、。史实材料历史推论正确与否(1)我国某一原始人类生活在距今约70-20万年,已经会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的生活。这群远古人类是世界上最早的人类。______(2)在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

“黄帝教民养蚕缫丝”。这些神话传说反映我国在原始社会时期已经有了农耕文化。______(3)在中国古代的两个历史时期;先后出现了“礼乐征伐。

自天子出”和“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社会局面。这反映了西周时期和战国时期的政治状况。______(4)《礼记》记述说:“天子和诸侯都把世袭当作礼;

用城郭、护城河来维护国家的稳固”。第一个借助世袭之“礼”登上王位并治理国家的是启。______(5)据《史记》记载;一位诸侯国的国君为了报仇雪恨;

“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座,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这位诸侯国的国君是我国春秋时期吴国的国王夫差。______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7题,共14分)15、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使全国重新回到了统一。()16、()元朝时,为加强同各地的联系,修建了覆盖全国的陆路交通网,建立了四通八达的驿站制度。17、北京人生活在旧石器时代,他们结成群体在一起生活,会使用火。______。(判断对错)18、公元前1046年,周文王联合各地势力与商军在阪泉会战,灭亡了商朝。()19、在距今60万年的北京地区,生活的是山顶洞人。()20、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周朝开始的。

______(判断对错)21、宋太宗首先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还经常调换军队将领。______(判断对错)评卷人得分四、列举题(共3题,共12分)22、列举满清初期的几件大事。1616年1636年1644年23、我国历史上出现过分裂和动荡,但是和平发展总是历史发展的主线。根据提示,填写正确内容。(1)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轻徭薄赋,发展生产,任用贤才。他统治时期,经济繁荣,政治清明,这一时期的统治被称为_____________。(2)唐朝对外交往比较活跃,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______。(3)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世祖实行_________制度。(4)淮水,大散关为界;中原王朝向少数民族政权称臣出自的合约是______________。24、(共9分)材料: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在文学方面;第二种在战争上,这种变化是如此之大,以至于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机械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请回答:(1)材料中的“三种东西”分别是指什么?(6分)

(2)这“三种东西”再加上东汉发明的什么合称为四大发明?(1分)

(3)其中在航海上产生重大影响的发明最早被利用是在什么时期?(1分)当时被制成的仪器叫做什么?(1分)如何评价它?(1分)(4)四大发明由中国在向外传播过程中,谁的贡献最大?(1分)请你用一句话评价四大发明。(1分)评卷人得分五、识图题(共1题,共5分)25、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读下图解图。

(1)隋朝大运河北到今,南到今,中心是。(2)大运河自北向南依次分为____、____、____、____、四段。(4)隋大运河对历史的发展起了什么作用?评卷人得分六、简答题(共3题,共15分)26、中国是世界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中国古代农业文明有着辉煌的历史。

(1);“中国人和水稻打交道七八千年”;那么距今约7000年的长江流域哪一聚落居民就已种植水稻?距今约6000多年的半坡聚落居民主要种植哪种农作物?

(2);下图我国古代神话传说“教民播种五谷”的农业创始人是谁?

(3);下图反映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中已普遍使。

用什么?其使用有什么作用?

(4);下图三是我国历史上哪一工程的示意图?(1分)这一工程至今仍发挥哪些作用?

27、对比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两幅图片反映内容的比较。)

28、秦朝时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多名族的中央集权国家。为了巩固统一;加强中央集权,秦始皇采纳了群臣关于皇帝“命为制”的建议,重新建立了一系列的制度,这对我国封建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秦始皇为巩固统一;采取的政治措施中,在地方的措施是什么?

(2)秦始皇采取的思想文化措施是什么?

(3)秦始皇采取的经济措施是什么?

(4)秦始皇采取的军事措施是什么?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D【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古代的文学形式。我国古代的文学形式形成主流的先后顺序是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故选D。【解析】【答案】D2、C【分析】【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隋的统一史实的识记。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课隋的统一与大运河,第一子目隋的统一中的内容:“589年,隋沿长江分兵八路全线出兵,仅用四个月就以摧古拉朽之势灭掉南方的陈朝,结束了分裂割据局面。继秦汉之后,中国又一次实现了统一。”可知,隋朝统一是在589年,故选C。考点:隋的统一【解析】【答案】C3、C【分析】东汉时期;蔡伦在总结前人造纸经验的基础上,改进造纸术,降低了造纸的成本,同时提高了纸的产量和质量.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蔡伦改进造纸术.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的相关史实.【解析】【答案】C4、D【分析】本题考查明朝引进的农作物。明代,引进原产于南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丰富了中国人的物质生活,也提高了粮食产量。小麦不是从国外引进的。所以ABC不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解析】D5、C【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元朝建立情况的掌握;材料中“蒙古族;忽必烈”是关键词,结合所学可以知道,成吉思汗死后,忽必烈即汗位,忽必烈于1271年定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忽必烈就是元世祖,故选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忽必烈建立元朝【解析】【答案】C6、C【分析】略【解析】C二、填空题(共8题,共16分)7、略

【分析】蒙古国为加强对牧民的管理;实行千户制;元朝建立后,在中央设置了中书省,管理全国政务;增设宣政院,专门负责管理全国佛教事宜和西藏的军政要务;在地方,确立行省制度,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故答案为:千户制;中书省;宣政院;行省.

本题以填空的形式考查蒙古草原的统一与元朝巩固统一措施.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蒙古统一与元朝巩固统一措施.【解析】千户制;中书省;宣政院;行省8、略

【分析】科举制度是我国古代用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的制度;隋炀帝时,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形成.

故答案为:

隋朝;隋炀帝.

本题考查的是科举制.

本题以科举制度的确立,考查的是学生对科举制度创立、发展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解析】隋朝;隋炀帝9、甲骨文【分析】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它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故答案为:

甲骨文。

本题主要考查甲骨文。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文字的演变的相关史实。【解析】甲骨文10、长安【分析】张骞通西域以后;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出发,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欧洲(大秦)。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通道,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

故答案为:

长安。

本题考查丝绸之路;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丝绸之路,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解析】长安11、略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扁鹊的相关内容。扁鹊是战国时著名医学家,居中国古代五大医学家之首,他总结出四种诊断疾病方法望、闻、问、切。【解析】扁鹊12、略

【分析】依据课本内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故答案为: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本提考查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解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3、略

【分析】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到战国时,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的产量显著提高.

故答案为:

×;把战国时期改为春秋时期.

本题以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其出现的时期.

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的相关史实.【解析】×;把战国时期改为春秋时期14、×√×√×【分析】(1)据“我国某一原始人类生活在距今约70-20万年;已经会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的生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原始人类是北京人,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是元谋人,不是北京人。

(2)据“在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黄帝教民养蚕缫丝’”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神话传说反映我国在原始社会时期已经有了农耕文化”的叙述是从材料得出的。

(3)据“在中国古代的两个历史时期;先后出现了‘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和‘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社会局面”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和“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分别反映了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状况,故“这反映了西周时期和战国时期的政治状况”的叙述是错误的。

(4)据“《礼记》记述说:‘天子和诸侯都把世袭当作礼;用城郭;护城河来维护国家的稳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个借助世袭之‘礼’登上王位并治理国家的是启”的叙述是正确的。

(5)据“一位诸侯国的国君为了报仇雪恨;‘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座,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位诸侯国的国君是我国春秋时期越国国君勾践,不是吴国的国王夫差。

故答案为:

(1)×。

(2)√。

(3)×。

(4)√。

(5)×。

本题考查元谋人;炎帝和黄帝、春秋争霸、夏商周的礼仪教化;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元谋人、炎帝和黄帝、春秋争霸、夏商周的礼仪教化,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解析】×√×√×三、判断题(共7题,共14分)15、×【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有关北宋的史实。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但没有统一全国。【解析】【答案】错16、√【分析】本题考查元朝的发达交通。宋朝驿站比较发达,元朝统治区域辽阔,为加强同各地的联系,修建了覆盖全国的陆路交通网,建立起四通八达的驿站。元代的陆路向西南通往波斯、阿拉伯和俄罗斯等欧洲国家,使东西方的使臣、商人往来方便。本题是正确的。故选T。【解析】T17、√【分析】北京人生活在距今70万年~20万年;他们直立行走,手脚分工明显,仍保留着猿的某些特征,使用打制石器和木棒,会使用火并能保存火种,几十人群居,共同劳动(采集;狩猎)共同分享劳动成果.故北京人生活在旧石器时代,他们结成群体在一起生活,会使用火,正确.

故答案为:

√.

本题以“北京人生活”为切入点;考查了远古北京人的生产生活状况.

本题需要准确识记北京人的生产生活状况.【解析】√18、×【分析】【分析】据所学知;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联合各地势力与商军在牧野会战,灭亡了商朝,西周建立,定都镐京。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武王灭商的相关知识。注意识记商朝灭亡和西周建立的相关知识。19、×【分析】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约三万年前的北京地区,具体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里,故名山顶洞人。故本题错误。【解析】F20、×【分析】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它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故题干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

本题主要考查甲骨文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甲骨文的相关史实。【解析】×21、×【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宋太祖在进行统一大业的同时,深知唐末以来武将专权的积弊,首先解除了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宋太祖还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他还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其采取这一系列措施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武将专权,所以该皇帝是宋太祖,而不是宋太宗。故本题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

本题考查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结合所学即可作答。

注意识记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其影响。【解析】×四、列举题(共3题,共12分)22、略

【分析】明朝后期,女真的杰出首领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1616年,努尔哈赤自立为汗,国号金,史称后金。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称皇帝,改国号为清。1644年,顺治帝时清军入关,迁都北京,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解析】【答案】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1636年,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清。1644年,清军入关,迁都北京。23、略

【分析】(1)本题考查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唐太宗本人参加了隋末农民起义,从波澜壮阔的农民战争中认识到人民力量的伟大,吸取隋亡的教训,明白统治者不可过分压榨农民,提出“君舟民水”的思想,要求选用良吏,轻徭薄赋,简法轻刑;他还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在他统治时,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故填:贞观之治。(2)本题考查唐朝的对外交往。唐朝时期对外交往活跃,与亚洲以及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故填:唐人。(3)本题考查元朝的行省制度。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世祖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行省制度对我国后世影响很大。故填:行省。(4)本题考查宋金对峙局面的形成。南宋初年,金军的几次南下都被岳飞打败,但宋高宗和权臣秦桧害怕抗金力量的壮大会威胁他们的统治,就向金求和,并令岳飞等人班师。绍兴十一年(1141年)十一月,宋与金达成《绍兴和议》(即宋金和议),南宋向金称臣,两国以淮水至大散关为界;宋每年向金进贡银廿五万两,绢廿五万匹。至此,宋金对峙局面形成。故填:宋金和议(或绍兴和议)。【解析】(1)贞观之治(2)唐人(3)行省(4)宋金和议24、略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古代四大发明的相关史实,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和识记能力。(1)根据材料中“第一种是在文字上,第二种是在战争上,第三种是在航海上”等信息和所学知识可判断,“文字方面”的发明指的是印刷术,“在战争上”的发明指的是火药,“在航海上”的发明指的是指南针。(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造纸术的准确识记。联系已学知识可知,西汉前期,劳动人民从“积飘絮成絮片”中得到启示,发明了纸。东汉时,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为纪念蔡伦的功绩,后人把这种纸叫做“蔡侯纸”,与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合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3)本题主要考查了指南针的发展情况。依据题干中“航海上产生重大影响”指的是指南针的发明和使用。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早在战国时期,人们根据磁石指示南北特性,制成“司南”,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北宋时,制成了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时,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事业。促进了中国航海事业的发展,为欧洲航海家进行发现美洲和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4)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传播。13、14世纪,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到阿拉伯和欧洲。北宋时制成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时广泛用于航海。还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为后来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造纸术传到朝鲜、日本、阿拉伯国家、欧洲等地。中国的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通过阿拉伯人传到欧洲之后,对欧洲社会产生巨大地影响,从而影响了人类发展的整个进程。【解析】(1)印刷术、火药、指南针(2)造纸术(3)战国;司南;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4)阿拉伯人;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五、识图题(共1题,共5分)25、略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隋朝大运河关键城市的相关知识。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征发几百万人,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最长的运河。(2)本题主要考查隋朝大运河组成部分的相关知识。隋朝大运河是在已有天然河道和古运河基础上开通的。它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河流,成为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3)本题主要考查隋朝大运河历史作用的相关知识。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征发几百万人,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最长的运河。它的开通,大大加强了我国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解析】(1)北京、杭州、洛阳。(2)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3)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六、简答题(共3题,共15分)26、(1)河姆渡;粟。

(2)炎帝。

(3)铁农具和牛耕;提高生产率;促进生产的发展等。

(4)都江堰;有利于灌溉,航运,农业生产等。【分析】【分析】第(1)题;中国最早的农业是出现在河姆渡的。半坡居民主要种植粟。

第(2)题;教民播种五谷的炎帝。黄帝是人文始祖。

第(3)题;从图片可以看出,左边的图片反映的是铁制农具的使用,右边的图片反映的是牛耕的使用。铁犁牛耕的使用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从而能够提高生产率,提高产量。

第(4)题;由图片可知,这一水利工程应当是战国李冰修建的著名水利工程都江堰。结合地理知识,水利工程的作用一般有防洪;灌溉、旅游、航运等,题目要求回答一种即可。

【点评】这一题主要考查的是农业生产工具以及水利工程的发展。铁犁牛耕的使用是生产力的进步,它同时能够从根本上促进社会的转型,即从奴隶制社会转向封建社会,此后商鞅变法等各国的变法便是证明。水利工程还有郑国渠、关中的井渠。27、“两代经济发展”“隋;宋发展经济的措施”等意思相近即可。“大运河”回答出目的、时间、中心、连接五大水系、作用等。“宋代海外贸易图”回答出地位、两大商港、路线、管理机构等。作答时;注意语言的逻辑性,同时兼顾史实的准确性,语言流畅,表达充分、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

题目:隋;宋两代经济的发展。

论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南北交通,便利江南粮食,布匹的北运,进而巩固隋王朝对去全国的统治。605年,隋炀帝下令开凿了大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或最北点)涿郡(今北京),南至(或最南点)余杭(今杭州),全长2000多公里,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大运河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按由北到南的顺序);从北到南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成为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运河沿线经济和商业城镇的发展,对我国以后经济的发展有重大意义有利于国家统一。但隋场帝开凿大运河,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和巨大的灾难,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后果。宋朝时海外贸易发达,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重要的港口有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贸易范围: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当时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南宋的海外贸易收入,在两宋财政上占有重要地位。中国以输出瓷器和丝织品为主。进口货物多为香料、象牙等。【分析】

本题以隋朝大运河和宋代海外贸易图两幅图片为切入点;考查了学生对宋朝;隋朝两代经济发展的认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以图片的形式,考查了学生对宋朝、隋朝两代经济发展的认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解析】“两代经济发展”“隋;宋发展经济的措施”等意思相近即可。“大运河”回答出目的、时间、中心、连接五大水系、作用等。“宋代海外贸易图”回答出地位、两大商港、路线、管理机构等。作答时;注意语言的逻辑性,同时兼顾史实的准确性,语言流畅,表达充分、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

题目:隋;宋两代经济的发展。

论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南北交通,便利江南粮食,布匹的北运,进而巩固隋王朝对去全国的统治。605年,隋炀帝下令开凿了大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或最北点)涿郡(今北京),南至(或最南点)余杭(今杭州),全长2000多公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