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粤教版高二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1页
2025年粤教版高二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2页
2025年粤教版高二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3页
2025年粤教版高二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4页
2025年粤教版高二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粤教版高二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876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古人曰:“故圣人之为衣服,适身体,和肌肤而足矣,非荣耳目而观愚民也。”这句话体现的思想主张是A.革新B.仁爱C.齐物D.节用2、【题文】右图是2008年1月中国南极科考队在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设立的标志“华夏苍穹”;雕塑最上部是中国古代发明的指南仪器——司南。下列对司南以及实用指南针的解释正确的有①司南最早发明于商代②司南是利用人造磁石制成的③司南为以后中国发明实用指南针奠定了基础④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③④3、【题文】中国同盟会的革命纲领没有涉及的问题是()A.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B.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C.解决土地问题D.驱除帝国主义出中国4、道教曾被国外一些学者称誉为“世界上唯一不强烈反对科学的神秘主义”。以下能够佐证外国学者这一观点的是A.活字印刷术的发明B.纸的发明C.火药的发明D.指南针的发明5、董仲舒认为,贵为人君者要按天的仁旨端正自己的心灵,从而对朝廷、百官、直至万民,都要进行仁、义、礼、智、信的理性伦理道德更化,如此才能“受天之佑,而享鬼神之灵”。对材料理解最全面的是()A.规劝皇帝施行仁政B.以儒学服务于统治C.揭示天人感应理论D.宣传儒家伦理纲常6、对洋务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解释较为全面的是()A.以传统的封建制度为立国之本B.以“师夷长技”为富国强兵之路C.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技术D.对西方先进技术和政治制度兼收并蓄7、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A.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加强B.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加剧C.奥匈帝国皇储被刺D.两大对立军事集团的形成8、“至于秦以一皇帝高出乎公、卿、守、令百僚之上,固若王室益尊,异乎前轨,然亦事势推迁所必至,非秦君臣处心积虑欲为此以便专制也。秦廷有集议之制,君臣集议,犹与春秋列国贵族世卿之世略似。亦非一君权专制独伸之象。”材料认为秦朝政治制度()A.强化了君主个人独裁B.顺应了时代的趋势要求C.承继先秦的分封制度D.削弱了三公九卿的权力9、孔子以礼来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把礼作为立国立身的基础,为此他要求人们做到()A.“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B.“和而不同”C.“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D.“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评卷人得分二、双选题(共4题,共8分)10、美国中华会馆主席张自豪说:“1997年有30万港人移民出外,但在这十年间,回流香港的人潮又高达30万。”出现这种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A.中央政府的支持B.“一国两制”的保障C.经济全球化的深入D.投资环境的好转11、根据下图所示,其中关于罗马法的说法错误的是()A.《十二铜表法》既是成文法的开端,又可以看作是公民法的典型代表B.当公民法演变为万民法时,罗马成文法已比较完善,所以万民法基本上都是成文法C.从习惯法发展到成文法、从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根本原因都是平民与贵族的斗争D.罗马公民法存在注重形式、程序烦琐等特性,可能与其存在大量习惯法有很大关系12、美国中华会馆主席张自豪说:“1997年有30万港人移民出外,但在这十年间,回流香港的人潮又高达30万。”出现这种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A.中央政府的支持B.“一国两制”的保障C.经济全球化的深入D.投资环境的好转13、根据下图所示,其中关于罗马法的说法错误的是()A.《十二铜表法》既是成文法的开端,又可以看作是公民法的典型代表B.当公民法演变为万民法时,罗马成文法已比较完善,所以万民法基本上都是成文法C.从习惯法发展到成文法、从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根本原因都是平民与贵族的斗争D.罗马公民法存在注重形式、程序烦琐等特性,可能与其存在大量习惯法有很大关系评卷人得分三、多选题(共5题,共10分)14、宗教改革人士主张“信徒皆为祭司”“基督徒的自由是一种内心自由,纯属精神范围,只为上帝所知”,由此可知其观点是()A.否定神职人员特权B.因信称义C.鼓励信徒成为祭司D.否定上帝权威15、新中国成立后,在探索中国建设道路上有过成功也有过失败,其中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功的政策措施有()A.一五计划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D.批判修正主义16、第一个五年计划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基础。该计划()A.以重工业为主要建设内容B.实施于“文化大革命”时期C.处于美苏冷战的国际背景下D.导致浮夸风和“共产风”盛行17、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大规模地从苏联和东欧国家成套引进技术设备,这一举措()A.为完成“一五计划”作出贡献B.是大跃进的重要成果C.表明西方国家取消对中国的封锁D.与“一边倒”政策有密切关系18、“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史实的角度对此进行论证说明,下列各项可入选的有()A.苏军在欧洲战场上的对德作战B.中国战场对欧洲战场的战略支援C.中国战区有效牵制了日本军力D.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对日作战评卷人得分四、填空题(共1题,共2分)19、“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提出这一观点的思想家是孔子。______(判断对错)评卷人得分五、判断题(共4题,共12分)20、克里斯提尼改革用财产等级制打破以往的血缘政治,标志着雅典国家的形成。()21、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这里的“天理”是指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______(判断对错)22、“此时如债务人仍不清偿,又无人为其担保,则债权人得将其押至家中拘留,系以皮带或脚镣,但重量最多为十五磅,愿减轻者听便。”《十二铜表法》这项规定体现了对私有财产的维护。______。(判断对错)23、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孔子提出以“仁政”为核心,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______。(判断对错)评卷人得分六、简答题(共3题,共15分)2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农业文明时代和工业文明时代都有科技的创新。(1)在农业文明时代;中国宋代科学技术十分发达,请指出宋代科技突破性进步的表现。

(2)在工业文明兴起的时期;英国成为世界强国。请列举17—19世纪英国在科技上的重大发现和发明。

(3)20世纪是工业文明在全球扩展阶段;在这一阶段,美国迅速崛起。20世纪上半期,美国有哪些领先世界的科技?

(4)新中国成立后;奋起直追。在科技创新方面为人类文明作出了哪些贡献?

25、【题文】明清小说和戏剧有什么共同特点?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泰勒斯推测万物皆源于水。赫拉克利特认为万物的本原是火。普罗塔哥拉的名言是“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的名言是“认识你自己”。

材料二孔子曾说;“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孟子提出“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荀子又提出“圣人不求知天”。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当时古希腊思想家和中国思想家研究方向上的差异。

材料三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他提出“唯信称义”“平信徒(普通信徒)皆为教士”鼓吹俗权至上,主张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而由各国的政府来管理,则鲜明地反映了他对民族自由含义的一种更深刻的理解。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2)依据材料二;概括说明马丁•路德的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的表现。

材料二正像卢梭说的;他是“凭假设和条件的推理”来构成他的学说的。其实,所有启蒙思想家无不如此。但在争取人的权利和尊严的问题上,对广大人民来说,首先是在争取生存的问题上,这种学说和原则却具有一种完全新颖的;扣人心弦的含义,起到了使人们为之奋斗的作用。18世纪还不可能出现经济和社会关系的动态的观点。对社会、政治问题的思考,还只能停留在社会关系的静态的幻象上面。

--王养冲《18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3)据材料二,指出“静态的幻象”的启蒙学说有哪些局限性?指出材料二关于启蒙运动作用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思想两方面加以说明。从研究性学习中史料与结论的关系看,研究历史最重要的原则是什么?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D【分析】【解析】试题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要准确理解引文的意思。引文出自《墨子?辞过》,其意是:所以圣人制作衣服只图身体合适、肌肤舒适就够了,并不是夸耀耳目、炫动愚民。据此可判断墨子反对穿衣方面豪奢无度,主张节用。故选D。A项体现的是法家思想;B项是儒家思想;C项是道家思想,均不符合题意。考点:战国百家思想【解析】【答案】D2、D【分析】【解析】司南是战国时期人们利用天然磁石制成的,所以①②错点【解析】【答案】D3、D【分析】【解析】同盟会纲领中“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其主要含义是推翻满洲贵族统治,并没有明确提出驱除帝国主义出中国。【解析】【答案】D4、C【分析】【分析】火药的发明与道教炼丹家炼制丹药有关;ABD都与道教无关,因此选C。

【点评】古代炼丹家发明了火药;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宋朝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5、B【分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汉代儒学的相关内容,旨在考查学生结合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董仲舒对传统儒学思想进行了改造,提出了“大一统”和“天人感应”的思想,适应了当时社会政治形式的发展,为汉武帝所接受,确立了官方正统思想的地位。由“受天之佑,而享鬼神之灵”可知体现了董仲舒“天人感应”思想的内容,有助于神化君权,维护君主专制,故选B。A项没有体现;C项是表面现象,反映不全面;D项不符合题意。6、C【分析】“中体西用”是指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所以C符合题意;

AB说法比较片面;

D说法错误;并没有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故选:C。

本题解答的关键是从“解释较为全面”切入;结合“中体西用”进行思考。

本题考查了“中体西用”,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本题相关的知识点如洋务运动要掌握。【解析】C7、B【分析】【分析】图解一战爆发的原因。

由此可知;ABCD项都是一战爆发的原因,但根本原因应是B项,故正确选项为B项。

【点评】本题考查一战爆发的根本的原因知识点,阐述历史现象、分析历史成因的能力,难度中等。8、B【分析】【分析】强化了君主个人独裁与材料中“亦非一君权专制独伸之象”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中“亦事势推迁所必至”表明顺应了时代,故B项正确;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分封制度与材料中“秦以一皇帝高出乎公、卿、守、令百僚之上”不符,故C项错误;削弱与材料中“秦廷有集议之制,君臣集议”不符,故D项错误。9、A【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孔子以礼来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把礼作为立国立身的基础,为此他要求人们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故A正确;

B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A。

本题考查孔子的思想;解题的关键是“孔子以礼来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把礼作为立国立身的基础”。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孔子的思想,孔子思想核心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解析】A二、双选题(共4题,共8分)10、B【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一国两制的理解。由“1997年有30万港人移民出外,但在这十年间,回流香港的人潮又高达30万。”得知出现这种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一国两制”的保障。所以选B。【解析】【答案】B11、C【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罗马法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从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的根本原因是由于罗马版图的扩大。不是平民与贵族的斗争。其它是正确的。所以选C。【解析】【答案】C12、B【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一国两制的理解。由“1997年有30万港人移民出外,但在这十年间,回流香港的人潮又高达30万。”得知出现这种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一国两制”的保障。所以选B。【解析】【答案】B13、C【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罗马法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从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的根本原因是由于罗马版图的扩大。不是平民与贵族的斗争。其它是正确的。所以选C。【解析】【答案】C三、多选题(共5题,共10分)14、A|B【分析】题目中的信息“基督徒的自由只为上帝所知;在世俗事务方面;一个好基督徒应完全服从业已确立的权威”体现了马丁•路德“因信称义”和服从国王的权威的观点,否定神职人员特权,故AB正确;

CD均不符合题意;故CD错误.

故选AB.

本题考查宗教改革;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宗教改革是指基督宗教在16世纪至17世纪进行的一次改革;是资产阶级披着宗教外衣的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改革代表人物马丁路德;加尔文等人,以及发展出来的新教教派.

马丁•路德及其宗教改革:

①思想:其著作为《关于赎罪券的功效》(即《九十五条论纲》);主张“因信称义”即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这一学说否定了罗马教皇的权威,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

②影响:马丁路德改革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是一场反对天主教会的社会、思想改革运动,改革后创立的新教登上欧洲历史舞台,与原来的天主教、东正教形成三足鼎立的新局面.【解析】【答案】AB15、AB【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1953-1957年实行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到1957年超额完成,初步奠定了中国工业化的基础,故A项正确。

改革开放后;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故B项正确。

C项是左倾错误的表现;不利于经济发展,排除。

D项涉及的是思想领域;排除。

故选:AB。

本题考查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考查一五计划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意义。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结合一五计划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意义解答即可。

本题考查对一五计划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意义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的能力。【解析】AB16、AC【分析】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处于美苏冷战的国际背景下,故AC正确;

B是1966--1976年;排除;

D是1958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排除。

故选:AC。

本题考查一五计划;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一五计划的相关内容。

本题为基础题,考查一五计划,至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了规定的任务,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并为我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解析】AC17、AD【分析】A.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中国从苏联大量引进设备,是为了进行中国的工业化建设,这一措施为一五计划的完成作出了巨大贡献。

B.大跃进时期主要是在国内大炼钢铁;当时中苏关系出现了裂痕,没有引进成套的技术设备。

C.材料没有体现出西方国家取消对中国的封锁。

D.50年代初期;中国与苏联是同关系,中国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就是倒下社会主义阵营,所以中国会从苏联和东欧国家引进设备。

故选:AD。

本题主要考查一五计划;要求学生结合一五计划的内容特点来进行分析。

解答本题,首先搞清楚一五计划的内容特征,其次要搞清楚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的特征。【解析】AD18、BC【分析】材料“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的是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BC项反映的是中国抗战的作用,符合题意;A项是苏联的作用,排除;D项是美国的作用,排除。

故选:BC。

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要求学生结合抗日战争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问题要搞清楚中国抗日战争的特点和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影响,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解析】BC四、填空题(共1题,共2分)19、B【分析】通过材料“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体现了朴素的矛盾的思想,这是老子的思想主张,故材料叙述错误。

故答案为B。

本题考查百家争鸣。主要考点:①百家争鸣产生的社会背景;②百家争鸣的主要代表人物及主张;③百家争鸣中的民本思想;④百家争鸣与社会变革的关系;⑤百家争鸣的影响。

解答本题需要学生掌握诸子百家的主要流派、代表人物及其主要主张,并能具体分析思想的内容。【解析】B五、判断题(共4题,共12分)20、B【分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克里斯提尼改革以新的行政选区制度,打破了部落贵族势力对政权的控制,标志着雅典国家最终形成,而财产等级制是梭伦改革的内容,故本题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克里斯提尼改革的内容和作用,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识记、运用能力。21、A【分析】结合所学可知;朱熹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天理是指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人欲是指人的欲望,因此存天理、灭人欲是指维护封建统治秩序,抑制人的欲望,即反抗意识,故本题正确。

故答案为:A。

本题考查宋明理学。需要掌握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的含义。解题的关键是对“存天理灭人欲”含义的理解。

本题考查对朱熹思想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的能力。【解析】A22、A【分析】依据材料“此时如债务人仍不清偿;又无人为其担保,则债权人得将其押至家中拘留,系以皮带或脚镣,但重量最多为十五磅,愿减轻者听便”可以看出《十二铜表法》强调对私有财产的保护,故本题正确。

故答案为:A。

本题考查罗马法。需要掌握《十二铜表法》的特点。解题的关键是对“此时如债务人仍不清偿;又无人为其担保,则债权人得将其押至家中拘留,系以皮带或脚镣,但重量最多为十五磅,愿减轻者听便”的分析理解。

本题考查对《十二铜表法》的特点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的能力。【解析】A23、B【分析】结合所学可知;孟子主张仁政,孔子主张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故本题错误。

故答案为:B。

本题考查先秦儒家思想。需要掌握孔子和孟子思想主张。解题的关键是对孔子和孟子思想的识记。

本题考查对孔子和孟子思想主张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解析】B六、简答题(共3题,共15分)24、略

【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古代中国宋代科技成就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掌握能力。联系所学知识,依据我国宋代科技成就这一知识点展开作答即可。重点把握到以下方面:出现了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用于航海等。(2)本题考查的是近代以来英国科学技术成就,旨在考查识记、知识迁移的能力。要注意明确题干“17—19世纪”时间段要求,避免答非所问。根据所学知识,重点把握到以下方面:牛顿的经典力学、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创立生物进化论、珍妮纺纱机的发明以及瓦特改良的蒸汽机等。(3)本题考查的是美国20世纪上半期的科学成就,旨在考查识记、知识迁移的能力。正确解答本题,要注意明确题干“20世纪上半期”时间段要求,避免答非所问。结合基础知识回答,重点把握到以下方面:飞机的发明、电子计算机的研制等。(4)本题考查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相关科技成就,旨在考查知识运用和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正确解答本题,要抓住设问“新中国成立后”时间段,即1949年以来。值得注意的是,要侧重于把握到“科技创新,推动人类文明”维度的相关重大科技成果,不能够笼统地把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科技成就直接罗列出来,要有所选择。联系所学知识,重点把握到以下方面:1965年首次实现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等。【解析】(1)表现:出现了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用于航海。

(2)发现和发明:牛顿力学体系(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创立生物进化论、发明了“珍妮机”(珍妮纺纱机)、水力纺纱机、骡机、水力织布机、改良的蒸汽机、蒸汽机车。(任4点)

(3)美国的科技成就:飞机的发明;电子计算机的研制。

(4)贡献:培育出杂交水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