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牛津译林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_第1页
2025年牛津译林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_第2页
2025年牛津译林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_第3页
2025年牛津译林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_第4页
2025年牛津译林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牛津译林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430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七年级3班小奇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他搜集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玄奘西游”、“鉴真东渡”的相关资料,由此推断他研究的课题是()A.繁荣与开放的社会B.中华文明的起源C.统一国家的建立D.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2、邓小平在1984年5月接见外宾时指出:“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其含义是()A.中国不支持美国,也不支持苏联B.中国不支持苏联,也无需苏联支持C.中、美、苏要友好平等D.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3、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请问辽、宋、夏、金、元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是A.封建社会的顶峰B.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4、“吃粽子”“赛龙舟”是哪个传统节日的重要活动()A.元宵节B.端午节C.中秋节D.春节5、【题文】清朝为维护国家统一,在新疆地区采取的重要举措是()A.雅克萨之战B.设置驻藏大臣C.平定大小和卓叛乱D.册封达赖和班禅6、世界闻名的宋代名瓷——“冰裂纹”瓷器,产自著名瓷都江西景德镇的官窑之中。A.正确B.错误7、某中学历史研究型学习小组选题《中国封建王朝落日辉煌的实践》;请问以下哪位人物可以作为研究对象。

()A.B.C.D.8、如图是我国古老传说中黄河流域一位著名的部落首领。下列有关该部落首领的传说;正确的是()

①他联合炎帝;打败蚩尤②他建造宫室,制作衣裳。

③他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④他发明养蚕缫丝,创造了文字。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③④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9题,共18分)9、隋朝时,家住洛阳的一位商人要沿着大运河乘船去涿郡,他一定要经过______(填渠名)。10、在古玩市场上发现一种瓷器明澈如冰,晶莹温润如玉,色泽是青中带绿与茶青色相近.这种瓷器可能出自唐代越窑.______(判断对错).11、年,夏朝建立,我国原始社会已经走到了尽头,____社会开始了;年,西周建立。12、近年来世界各地掀起了一股“孔子热”。陈华同学认为孔子是一位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他的理由如下:孔子提倡“因材施教”、“诲人不倦”、“为政以德”、“无为而治”、“敏而好学”、“不耻下问”。陈华同学列举的理由中有一处错误,请指出并加以说明。错误:理由:13、后人尊炎帝黄帝为中华民族的“____”。____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14、秦朝统一后,秦始皇下令统一文字,把____作为全国的通用文字。15、相关链接。

(1)世界上现存的最早标有年代的雕版印刷品是______。

(2)宋代出现的专门娱乐场所是______

(3)我国最大的石窟艺术群是______

(4)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石拱桥是______

(5)享有“药王”美誉的是______。16、一些重要人物为历史发展做出贡献。请写出他们的名字。(1)他先后进谏了200多次,被唐太宗称为知得失的镜子:__________________。(2)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___________。(3)他率军北伐,从金军手中收复许多失地:___________。(4)他坚持抗元,显示出崇高的民族气节:_________________。17、春秋时期著名的霸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7题,共14分)18、半坡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19、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宋与辽、西夏和金有战有和,但以和为主。。A.​AB.B20、《资治通鉴》,是一部纪传体通史,书名的意思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21、1662年;民族英雄郑成功从日本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

22、战国七雄是齐楚秦燕赵魏韩。______(判断对错)23、东汉末年的官渡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24、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在兴庆称皇帝,历史上称为“金国”。______(判断对错)评卷人得分四、识图题(共4题,共12分)25、历史图片是历史学习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也是认识与重视历史事实的一种重要载体,具有“以图代文”、“以图释文”的功能,请根据以下图片,回答问题。图一《辽;北宋、西夏并立形势图》

图二《金、南宋对峙形势图》

(1)据图一和所学知识,用写出北宋与辽和西夏的关系。辽与北宋之间达成了什么和议?有何积极作用?

(2)图二中金政权是由谁建立的?它先后灭亡了图一中的哪两个政权?金与南宋对峙局面中双方以哪里为分界线?

(3)据图一、图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26、材料一《隋朝大运河》图材料二“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人主,可不畏惧!”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材料一中的“河”是谁在位期间开通的?此河开通后有什么作用?

(2)仔细观察材料一,假如你是唐朝时期的读书人,从B点出发到洛阳去,可能经过哪几段运河?(不能填写字母)

(3)材料二是出自一位君主之口,这位君主是谁?说说这位君主意识到了什么问题?27、下面是两幅古代房屋的复原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列问题:

AB请回答: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图A是什么居民居住的房子?活动在什么流域?主要使用的工具是什么?

(2)图B是什么居民居住的房子?人们的主要粮食作物是什么?

(3)你认为促使原始居民走出洞穴,盖房定居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28、识读下列图片图一图二韩非子图三电动车乱象。

请回答:(1)图一是哪位思想家?其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什么?

(2)韩非子的思想对秦朝的统治起到了什么作用?

(3)根据图一与图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领域呈现了哪一局面?

(4)目前,海口市正在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对于图三海口市电动车乱象,我们应该汲取上述思想家的哪些思想进行治理?评卷人得分五、辨析题(共2题,共4分)29、甲骨文是指刻写在青铜器或兽骨上的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任何价值。

判断上述材料正误;理由是什么?30、见如图对联。小历认为该对联为颂扬老子而作;小史认为是为孔子而作。你赞同谁的看法?请引用对联中的关键词加以说明。

评卷人得分六、连线题(共4题,共8分)31、连线题A.《论衡》刘秀B.《史记》张衡C.“麻沸散”秦始皇D.地动仪王充E.焚书坑儒华佗F.光武中兴司马迁32、请将下列历史人物与其相应史实用直线连接起来,将正确答案填入答题卡相应位置A.蔡伦a.《史记》B.张仲景b.《水经注》C.华佗c.改进造纸术D.司马迁d.《伤寒杂病论》E.郦道元e.“五禽戏”33、成语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许多成语都来自著名的历史事件。请将以下成语与对应的历史事件用横线连接起来,并将每个小题对应的序号填到答卷上。(1).退避三舍A.淝水之战(2).纸上谈兵B.赤壁之战(3).项庄舞剑,意在沛公C.城濮之战(4).万事俱备,只欠东风D.鸿门宴(5).投鞭断流E.长平之战34、请将左右两边直接相关的两项用直线连起来。杜甫《窦娥冤》苏轼“诗圣”关汉卿《念奴娇·赤壁怀古》李时珍《天工开物》宋应星《农政全书》徐光启《本草纲目》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A【分析】【分析】从题目看出;“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玄奘西游”、“鉴真东渡”都发生在唐朝,而隋唐时期的特点就是繁荣与开放。“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体现了社会的繁荣;唐政府对外实行开放政策,“玄奘西游”、“鉴真东渡”体现了社会的开放。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贞观新政和“贞观之治”。2、D【分析】由材料“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这反映出了新中国在国际关系中不利用其他国家,也不允许其他国家利用的立场,这充分体现了中国的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故选:D。

本题考查了中国的外交政策.

本题以邓小平的话语为背景,考查了中国的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解析】D3、B【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典型朝代的时代特征。辽、宋、夏、金时期有多个并立的民族政权,各民族政权之间时战时和,民族关系不断发展,元朝的大一统使元朝时民族融合得到大发展,并且中国古代的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在南宋完成。所以这一阶段的特征是: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故选B。【解析】B4、B【分析】“吃粽子”“赛龙舟”是端午节的重要活动。因战国时期的楚国(今湖北)诗人屈原在农历五月初五抱石跳汨罗江自尽;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标签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今天端午节划龙舟;吃粽子等习俗都是为了纪念这位爱国诗人。

故选:B。

本题考查了屈原。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屈原定为世界文化名人。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屈原与端午节的关系。【解析】B5、C【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经济重心的南移的相关知识内容。清朝乾隆帝时期;新疆回部的大小和卓发动叛乱,乾隆帝派兵平定了大小和卓的叛乱,设置伊犁将军,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巩固了祖国的统一。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封建社会的危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解析】【答案】C6、B【分析】本题考查了宋代名瓷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浙江的哥窑烧制的冰裂纹”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由此分析,世界闻名的宋代名瓷——“冰裂纹”瓷器,产自著名瓷都江西景德镇的官窑之中。表述错误,故选B。【解析】【答案】B7、D【分析】注意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中国封建王朝落日辉煌”;联系所学可知,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王朝走向衰落的时期,这一时期出现的康乾盛世,就是中国封建王朝走向衰落中的一次盛世.A是秦始皇,B是唐太宗,C是明太祖朱元璋,D是康熙帝.故与题意有关的只能是D.

故选D.

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封建统治的认识.

本题难度不大,注意扎实掌握中国封建王朝不同时期的时代特色.【解析】D8、A【分析】题目中①②③所描述的都是皇帝的贡献;④是他的妻子和属下的贡献.

故选:A.

黄帝和炎帝都是我国古老传说中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他们曾强强联合打败了东方的蚩尤部落.从此;炎帝;黄帝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还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

本题主要考查黄帝的贡献,注意准确识记.【解析】A二、填空题(共9题,共18分)9、略

【分析】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涿郡到洛阳段为永济渠,洛阳到淮水段为通济渠,淮水到江都段为邗沟,江都到余杭段为江南河。因此隋朝,家住洛阳的一位商人要沿着大运河乘船去涿郡,他会经过永济渠。

故答案为:永济渠。

本题考查的是隋朝大运河的知识点。识记隋朝大运河包含的各段的名称。

本题以隋朝大运河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解析】永济渠10、略

【分析】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这种明澈如冰,晶莹温润如玉,色泽是青中带绿与茶青色相近的瓷器可能出自唐代越窑.

故答案为:

√.

本题考查了唐朝陶瓷业的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唐朝陶瓷业的相关史实.【解析】√11、略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奴隶社会时期的史实。约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我国原始社会已经走到了尽头,奴隶社会开始了;公元前1046年,西周建立。【解析】【答案】约公元前2070奴隶公元前104612、略

【分析】试题分析:本小题考查的是是孔子的思想。春秋晚期的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仁者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他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孔子又是大教育家。他创办私学,广收学生,注意因材施教,诲人不倦;善于启发学生思想问题。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温故而知新等。由孔子的弟子整理的《论语》一书,记载了孔子的言论。而“无为而治”属于庄子的思想,他认为,水行要乘船,陆行要坐车,治理国家也一样,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中华文化的勃兴(二)【解析】【答案】错误:孔子提倡“无为而治”。理由:“无为而治”属于庄子的观点(思想),不是孔子的观点(思想)。13、人文始祖铁制农具或铁器【分析】【分析】距今约四五千年;我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活动着许多部落。炎帝和黄帝是我国古老传说中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炎;黄大败蚩尤后,炎帝和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他们被尊奉为人文始祖。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用,生产力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一个社会变革的根本原因就是生产力的提高,人类最早使用的是打制石器,之后学会了磨光技术,开始使用磨制石器;夏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工具,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到战国时,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使得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我国进入了铁器时代。故答案为:人文始祖;铁制农具或铁器。

【点评】本题考查黄帝的贡献和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14、小篆【分析】【分析】秦朝建立后;为了巩固统一,秦始皇采取一系列措施,其中规定,统一使用小篆为全国规范文字。故答案为:小篆。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秦朝统一文字。15、略

【分析】(1)雕版印刷术发明于唐朝初年;印刷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最早的印刷术是雕版印刷,其法是将图画或者文字反刻在一块平整的木板上,然后印墨印刷.现存最早的印刷品是唐懿宗咸通九年(868年)印的《金刚经》残卷,卷首有图,刻印精美,现存于伦敦博物馆中.唐代发明的印刷术,以后逐渐传遍了全世界,对世界文化做出了伟大贡献.

(2)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北宋都城东京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瓦子”.瓦子又称“瓦肆”;“瓦舍”.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许多穷苦艺人在这里卖艺谋生,有说书的、唱曲的、演杂剧的、耍杂技的、表演踢球的,等等,令人眼花缭乱.

(3)位于甘肃省敦煌的莫高窟是隋唐时期最著名的石窟艺术;莫高窟是绘画艺术;佛教、雕塑艺术的集中体现,石窟内有大量与佛教有关的泥塑和壁画,生动地展现出敦煌艺术的奇特神韵和无穷魅力,特别是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图案,被赞誉为“天衣飞扬,满壁风动”,成为敦煌壁画的象征.敦煌莫高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佛教艺术宝库,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佛教艺术宝库.

(4)隋唐时期有许多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建筑方面,长安布局科学严整,建筑宏伟壮观,体现了高超的建筑艺术水平,是当时世界上未曾有过的著名的国际性大都市,隋朝工匠立春设计和主持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石拱桥,它的建筑技术当时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

(5)孙思邈是唐代医药学家;被后人誉为“药王”,他十分重视民间的医疗经验,不断积累走访,及时记录下来,完成了不朽著作《千金要方》.唐朝建立后,孙思邈开始接受朝廷的邀请,与政府合作开展医学活动.公元659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本草》.

故答案为:

(1)《金刚经》.

(2)瓦肆.

(3)(敦煌)莫高窟.

(4)赵州桥.

(5)孙思邈.

本题考查《金刚经》;瓦肆、莫高窟、赵州桥和孙思邈.考查学生掌握教材基础知识的能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我国古代科技、文化和艺术成就和宋朝的社会生活.【解析】《金刚经》;瓦肆;莫高窟;赵州桥;孙思邈16、略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唐太宗的相关史实。唐太宗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任命善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重用谏臣魏征,魏征先后进谏了200多次,唐太宗都虚心接受,宰相魏征去逝后,唐太宗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逝,朕亡一镜矣。”故填魏征。(2)本题主要考查了武则天的相关史实。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后人把武氏临朝称制到代唐称帝的二十余年统治,统称为“武周政治”。武则天继续推行唐太宗发展生产的政策,史称她的统治有贞观遗风。现代史学家郭沫若称赞她的业绩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故填武则天。(3)本题主要考查了岳飞的相关内容。金朝灭亡北宋后,为了迅速消灭新生的南宋政权,多次南下,南宋抗战派将领英勇抵抗。抗金名将岳飞从金军手中收复了建康,后来金军再次大举进攻南宋,岳飞又取得了郾城大捷,收复了许多失地。故填岳飞。(4)本题主要考查了文天祥抗元的史实。蒙古贵族在征服战争中,表现出的掠夺性和残酷性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很大损失,这势必激起其他民族的反抗。因此,文天祥抗元,反对军事屠杀和掠夺,是正义的。他身上表现出来的不畏强暴,宁死不屈的崇高气节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性格象征。故填文天祥。【解析】(1)魏征(2)武则天(3)岳飞(4)文天祥17、略

【分析】春秋时期;由于周室衰微,几个大诸侯国为了拥有对其他诸侯的支配权,乘机争霸,出现了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等五个霸主,史称“春秋五霸”.

故答案为:

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本题考查的是春秋争霸的知识点.

本题以春秋争霸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春秋五霸的有关知识的记忆能力.【解析】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三、判断题(共7题,共14分)18、×【分析】【分析】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不是半坡人。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北京人。19、√【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辽宋之间曾开战,但之后签订澶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双方保持和平局面;宋与西夏曾连年征战,后双方议和,宋夏边界贸易兴旺;金灭辽,灭北宋,又与南宋开战,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后宋金议和。据此分析可知:宋与辽、西夏和金有战有和,但以和为主。故选A。【解析】A20、×【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资治通鉴》相关知识。《资治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综上所述,故选F。【解析】F21、×【分析】本题考查郑成功收复台湾。明朝后期,荷兰殖民者入侵我国台湾。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并收复开发台湾。本题是错误的。故选F。【解析】F22、√【分析】战国初年;晋国分裂为韩;赵、魏三国,与原有的秦、楚、燕、齐,并称战国七雄。因此题干的说法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

√。

本题考查战国七雄。战国七雄指的是战国时期七个较大的诸侯国。

本题以战国七雄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解析】√23、×【分析】【分析】依据所学;208年的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础,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故题干的说法是错误的。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赤壁之战。24、×【分析】据所学知;1038年,党项族的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定都兴庆,历史上称为西夏。

故答案为:

×。

本题以“党项族首领元昊在兴庆称皇帝”为切入点;考查西夏建立的相关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辽宋夏金时期的政权并立。【解析】×四、识图题(共4题,共12分)25、略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与辽和西夏的关系。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和西夏先战后和,宋夏议和,西夏向宋称臣,送给西夏岁币,故北宋与西夏的关系是有战有和;辽与北宋之间达成的和议是澶渊之盟。澶渊之盟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使宋辽保持和平局面;促进双方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民族交融。(2)本题主要考查金政权的建立。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115年阿骨打建立金,1125年金灭辽,1127年金灭北宋,金与南宋对峙,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为界。(3)本题主要考查学以致用能力。由图一、图二和所学知识可知,由辽、北宋、西夏民族政权的并立,到金灭南宋,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是民族政权的并立。【解析】(1)有战有和;澶渊之盟。作用:使宋辽保持和平局面;促进双方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民族交融。(2)阿骨打,辽和北宋,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3)民族政权的并立26、略

【分析】(1)本题考查大运河。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开通的大运河是以洛阳为中心的大运河。(2)本题考查大运河。大运河共分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连接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河流。唐朝时期的读书人,从B点出发到洛阳去,可能经过江南河、邗沟、通济渠。(3)本题考查唐太宗的治国策略。“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人主,可不畏惧”是唐太宗李世民说的,因为他吸取了隋亡的教训;从农民战争中认识到人民力量的强大。

【解析】(1)隋炀帝。作用: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2)江南河、邗沟、通济渠。(3)唐太宗(李世民);人民群众力量的强大(或重视民心;注重民生)。27、略

【分析】(1)本题考查半坡居民的生活。由图A可知,是半地穴式房子,这是半坡居民居住的房子。由所学可知,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的半坡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居住半地穴式房子,普遍使用磨制石器,他们用磨光的石器和木制的耒耜等开垦土地。(2)本题考查河姆渡居民的生活。由图B可知是干栏式房子,是河姆渡居民居住的房子。结合所学可知,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气候湿润,住干栏式房子,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3)本题考查原始居民定居的最主要原因。结合所学可知,远古时代,人们靠采摘果实和捕猎为生,居住在洞穴里,没有固定的居所。到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时期,人们已经会种植水稻和粟,出现了原始的农耕,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固定的物质保障。所以,原始农业的出现是人们能够定居的最主要原因。【解析】(1)半坡;黄河流域;磨制石器。

(2)河姆渡;水稻。(3)原始农业的出现。28、略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孔子的相关知识。由图片的内容可知,反映的人物是孔子。据所学可知,孔子,春秋末年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思想核心是“仁”。“仁”包含一切美德。孔子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2)本题考查的是韩非思想的影响。依据所学可知:韩非子是法家的创始人,主张实行“法治”,加强中央集权,用严酷的刑罚镇压反抗,巩固国家统治。他的思想在秦始皇、李斯手上得到了实施,被秦始皇所欣赏,并为秦统一全国、建立中央集权的专制国家奠定了基础。所以,韩非子的思想成为秦朝统治的理论基础。(3)本题考查的是“百家争鸣”相关的知识。图一的人物是孔子,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图二的人物是韩非,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他们反映了思想领域“百家争鸣”的局面。结合教材可知,春秋战国以来,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的局面。(4)本题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治理“电动车乱象”现象,必须把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结合起来。应汲取儒家思想的“仁”,以德进行教化,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劝解市民文明骑行;也应汲取法家思想的依法治国的理念,制定科学的法律规定,进行约束,规范人们的行为,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应将“以德教化”与“依法治理”相结合进行管理。【解析】(1)孔子;仁。(2)韩非子的思想成为秦朝统治的理论基础。(3)百家争鸣。(4)应汲取儒家思想的“仁”,以德进行教化,劝解市民文明骑行;应汲取法家思想的依法治理,制定科学的法律规定,进行约束,应将“以德教化”与“依法治理”相结合进行管理。五、辨析题(共2题,共4分)29、甲骨文是指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是金文。【分析】【分析】甲骨文是指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任何价值。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是金文(或铭文)。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学生要知道甲骨文和铭文的区别。关于甲骨文,学生还要掌握它记录反映的是商朝的历史,对研究商朝历史有重要价值。甲骨文是一种成熟的文字,今天的汉字与之有着渊源关系。30、赞同小历。春秋晚期鲁国人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被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整理成集,即《论语》。【分析】【分析】孔子是大教育家;他创办私学,广收门徒,因材施教,创立了自己的一整套教育思想体系。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等。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被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整理成集,即《论语》。注意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仁政”“民本”,联系所学可知,春秋晚期鲁国人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孔子创办私学,广收门徒;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要求学生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以便“温故而知新”;鼓励学生要独立思考,敢于坚持正确的意见。所以对联为颂扬孔子而作。

故答案为:赞同小历。;春秋晚期鲁国人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被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整理成集,即《论语》。

【点评】本题考查了在治国和教育方面的主张。六、连线题(共4题,共8分)31、略

【分析】此题考查人物与其成就的搭配。根据所学可知,王充写了《论衡》一书;发明地动仪的是张衡;发明“麻沸散”的是华佗;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司马迁写了《史记》;刘秀在位时,东汉出现了光武中兴的盛世局面。由此可知答案。故《论衡》——王充。《史记》——司马迁。“麻沸散”——华佗。地动仪——张衡。焚书坑儒——秦始皇。光武中兴——刘秀。【解析】《论衡》——王充。《史记》——司马迁。“麻沸散”——华佗。地动仪——张衡。焚书坑儒——秦始皇。光武中兴——刘秀。32、略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历史上的文化成就,根据课本所学,蔡伦改进造纸术;《伤寒杂病论》是张仲景的医学著作;华佗的“五禽戏”;司马迁的《史记》;《水经注》是郦道元的地理著作,只要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即可。【解析】A—c;B—d;C—e;D—a;E—b33、略

【分析】本题考查成语与历史事件的对应关系。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楚为争夺霸主地位,双方在城濮大战。城濮之战时,晋楚两军相遇在中原战场上,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