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第十一个国家公祭日”(时评文章)-中考满分作文热点素材_第1页
2024“第十一个国家公祭日”(时评文章)-中考满分作文热点素材_第2页
2024“第十一个国家公祭日”(时评文章)-中考满分作文热点素材_第3页
2024“第十一个国家公祭日”(时评文章)-中考满分作文热点素材_第4页
2024“第十一个国家公祭日”(时评文章)-中考满分作文热点素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铭记历史伤痛捍卫和平未来(时评文章)

2024年12月13日,第十一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警报声再次划破南京的长空,如泣如诉,

穿越八十七载的岁月尘埃,将那段黑暗至深的历史拉至眼前。南京大屠杀,是人类文明史上无法磨灭的伤

痛,是侵华日军犯下的滔天罪孽,更是中华民族心底永难愈合的创口,时刻警示着世人战争的残酷与和平

的珍贵。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2024“第十一个国家公祭日”相关的时评文章,一起铭记历史,不忘过去,

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来为我们的作文注入“新鲜血液”,为2025中考满分作文助力。同学们快来积累背

诵吧!

铭记历史伤痛捍卫和平未来

2024年12月13日,第十一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警报声再次划破南京的长空,如泣如诉,

穿越八十七载的岁月尘埃,将那段黑暗至深的历史拉至眼前。南京大屠杀,是人类文明史上无法磨灭的伤

痛,是侵华日军犯下的滔天罪孽,更是中华民族心底永难愈合的创口,时刻警示着世人战争的残酷与和平

的珍贵。

回溯至1937年的寒冬,南京城陷入了炼狱般的绝境。日军的铁蹄野蛮踏破城门,自此,一场惨绝人寰

的暴行拉开帷幕,长达六个星期的屠戮让这座曾经繁华的古都沦为血与泪交织的修罗场。30万无辜同胞,

鲜活的生命在日军的枪炮与屠刀下如蟋蚁般消逝,每隔12秒,就有一颗心脏停止跳动,一个家庭破碎崩塌;

无数妇女遭受着非人的蹂蹒残害,尊严被践踏至泥沼,身心的伤痛永难平复;儿童稚嫩的哭声也被战火无

情吞噬,本该充满希望的眼眸紧闭于硝烟之中;三分之一的建筑在熊熊烈火与肆意轰炸下化作残垣断壁,

大量财物被掠夺一空,千年的文化积淀惨遭洗劫,南京城的元气几近断绝。

这不仅是南京一城之殛,更是中华民族的灭顶之灾。国破家亡的危局之下,亡国灭种的阴霾沉沉笼罩,

中华儿女却并未屈膝求饶。在生死存亡的悬崖边缘,抗日的怒吼自心底迸发,响彻华夏大地。中国共产党

挺身而出,宛如暗夜中的灯塔,以无畏的气魄与坚毅的信念,向全体中华儿女发出振聋发耳贵的号召,引领

着众人冲破绝望的浓雾,凝聚起磅礴力量,义无反顾地投身于抗击侵略者的汹涌洪流。

从白山黑水间的东北抗联,在冰天雪地中与敌周旋,以草根树皮果腹,用热血之躯抵御严寒与日寇,

哪怕战至最后一人,也绝不放弃一寸山河;到平型关大捷,八路军首战告捷,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再到淞沪会战、武汉保卫战、长沙会战等一场场气壮山河的战役,国民党军队中也不乏爱国将士舍生忘死、

浴血奋战;还有民间自发组织的游击队,穿梭于山林乡野,神出鬼没袭扰敌军,万千民众深挖地道、构筑

防线、踊跃支前,送粮送药、救护伤员……彼时的中华大地,不分南北,无论党派,全体儿女同仇敌性,

共御外侮,以不屈不挠之姿,在枪林弹雨中蹿出一条血路,历经艰苦卓绝的十四年抗战,终迎胜利曙光,

将穷凶极恶的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逐出国门。

这场胜利,代价极其沉重,却也无比辉煌,它被深深铭刻于中华民族的史册,熠熠生辉,成为民族脊

梁坚韧不倒的明证;更镶嵌在人类正义事业的华章之中,向世界昭告正义终将战胜邪恶,自由不容残暴践

踏。

八十七载匆匆而过,战争的炮火虽已消散于历史深处,可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不容忘却,一丝一毫都不

容篡改、美化。那是真实发生过的人间惨剧,是铁证如山的罪恶过往。近年来,日本国内总有一些罔顾历

史、颠倒黑白的声音,妄图歪曲南京大屠杀史实,修改教科书、参拜靖国神社,为战犯招魂,其行径之恶

劣,用心之险恶,令人发指。他们漠视30万冤魂的哭诉,无视国际正义的谴责,挑战人类良知的底线。

牢记历史经验和教训,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唤起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从国家层面隆

重举行公祭仪式,到学校教育中深入普及抗战历史,再到各类纪念场馆的悉心修缮与史料扩充,都是在构

筑捍卫历史记忆的坚固堡垒,告诫世人莫要重蹈覆辙。进而,要将这份铭记化作捍卫和平的力量源泉。在

全球化的时代浪潮中,国际纷争与局部冲突仍时有发生,恐怖主义、霸权主义暗流涌动。中华民族以自身

惨痛经历深知战争祸端一开,便是生灵涂炭,故而始终秉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积极投身国际维和、人道

主义救援,在国际舞台上为弱小国家发声,为化解矛盾斡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派遣维和部队

远赴动荡地区守护平民,到援助医疗团队抗击疫病肆虐全球,中国身体力行地诠释着对和平的坚守与担当,

向世界传递着“以和为贵”的东方智慧,让南京大屠杀的历史悲剧不再重演,让和平的阳光普照每一寸土

地。

历史如镜,映照往昔伤痛,也警示未来征途。在新时代前行的征程里,世人当接力传承这份记忆,将

对和平的向往深植于心,付诸行动,让正义永不缺席,让和平永伴人间,如此,才能不负先辈热血,共创

人类光明未来。

1.南京大屠杀,是人类文明史上无法磨灭的伤痛,是侵华日军犯下的滔天罪孽,更是中华民族心底永

难愈合的创口,时刻警示着世人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珍贵。

2.这不仅是南京一城之荡,更是中华民族的灭顶之灾。

3.这场胜利,代价极其沉重,却也无比辉煌,它被深深铭刻于中华民族的史册,熠熠生辉,成为民族

脊梁坚韧不倒的明证;更镶嵌在人类正义事业的华章之中,向世界昭告正义终将战胜邪恶,自由不容残暴

践踏。

4.牢记历史经验和教训,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唤起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

历史如镜,映照往昔伤痛,也警示未来征途。

时评文章2

以史为鉴,奋力开创幸福安宁的美好未来!

2024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87周年。2014年12月13日,是第一个法定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

国家公祭日。自此,每年12月13日,国家公祭仪式都会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集会广

场举行。从家祭、城祭到国祭,人们通过各种方式铭记国耻,强我中华。“国行公祭,法立典章。铸兹宝

鼎,祀我国演。”国家公祭鼎上的这段铭文一再警示后人,每一位华夏儿女一定要铭记当年日军侵略战争

给中华民族造成的深重灾难,牢记历史、珍爱和平,凝聚矢志复兴的磅礴力量,奋力开创和平安宁、幸福

美好的未来。

昭昭前事,惕惕后人,勿忘历史!国家公祭日,再次撞开沉痛的历史大门,直面87年前发生的那场惨

绝人寰的浩劫。我们不会忘记:南京城在日军的铁蹄下沦陷,日军在此疯狂开始了长达六周的血腥大屠杀。

烈火烧红了黯淡的天空,鲜血浸透了苦难的大地,惨声四起,尸骸遍地,30多万无辜的中国同胞惨死在他

们的屠刀之下!这是一场史无前例的人间惨剧,也是中华民族永远无法忘记的国耻!回望历史,我们的心

中充满了沉痛与愤慨。“1937.12.13”这个刻骨铭心的日子,以血泪记载了一个民族最深重的苦难。这段

血与泪的历史,深深印刻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中。回望历史,时刻提醒我们:勿忘国耻,警钟长鸣!历

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历史不容篡改,真相必须坚持。

民族脊梁,民族精神,坚韧不屈!我们不会忘记:为了抗击日本侵略者,无数英勇的先烈们挺身而出,

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毅然决然地与日军展开了殊死战斗。他们以血肉之躯筑起民族脊梁,换来了我们

今天的和平与安宁。他们的英勇事迹,将永远铭刻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一座不

朽丰碑。我们更是看到,曾经的苦难不仅没有击垮中国人民,反而使伟大的中华民族在血与火的洗礼中更

加坚定地站了起来。中华儿女坚韧不屈,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那些在苦难中顽强抗争、守望相助的普通民

众,同样冲锋在前、无所畏惧、勇猛奋斗,一次次地从困境中崛起,创造出一个又一个辉煌成就。这是中

华民族精神的真实写照。这种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勇往直前。

珍爱和平,携手未来,不负盛世!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这是对历史的深刻铭记,是对

逝去同胞的深切缅怀,是对侵略战争的强烈谴责、对世界和平的深切呼唤,更是每一个中国人内心深处对

正义的坚守和对和平的向往。今天的中国,是世界和平的坚决倡导者和有力捍卫者,中国人民将坚定不移

地维护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愿同各国人民团结起来,为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而携

手努力。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时代的

接力棒正在传递,吾辈生逢盛世,定当不负韶华,坚定地肩负起历史赋予的使命,将爱国情、强国志、报

国行融入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岗位之中,继续秉持和平信念,向世界传播正义之声,共筑无战火、满安宁

的明天。

历史伤痛,岁岁铭记。让我们怀揣敬畏之心,激扬时代豪情,以史为鉴,将对死难同胞的深切缅怀化

作奋进新时代的强大动力,共同守护来之不易的和平安宁生活,书写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自强

篇章!

1.昭昭前事,惕惕后人,勿忘历史!国家公祭日,再次撞开沉痛的历史大门,直面87年前发生的那场

惨绝人寰的浩劫。

2.这是一场史无前例的人间惨剧,也是中华民族永远无法忘记的国耻!回望历史,我们的心中充满了

沉痛与愤慨。

3.回望历史,时刻提醒我们:勿忘国耻,警钟长鸣!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历史不容篡改,真相必须

坚持。

4.民族脊梁,民族精神,坚韧不屈!我们不会忘记:为了抗击日本侵略者,无数英勇的先烈们挺身而

出,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毅然决然地与日军展开了殊死战斗。历史长河中,他们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

一座不朽丰碑。

5.珍爱和平,携手未来,不负盛世!

6.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这是对历史的深刻铭记,是对逝去同胞的深切缅怀,是对侵略

战争的强烈谴责、对世界和平的深切呼唤,更是每一个中国人内心深处对正义的坚守和对和平的向往。

7.让我们怀揣敬畏之心,激扬时代豪情,以史为鉴,将对死难同胞的深切缅怀化作奋进新时代的强大

动力,共同守护来之不易的和平安宁生活,书写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自强篇章!

铭记历史,让和平的阳光照亮世界

国行公祭,祀我演胞。2024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在这个沉痛的时刻,我们

缅怀南京大屠杀的无辜死难者,缅怀所有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缅怀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

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纪念是为了更好地前行,缅怀是为了更好地奋进。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入侵南京,30万同胞惨遭杀戮,震惊了世界,触动了一切有良知的人们。

古都南京满目疮痍,无数民众流离失所,战争的伤疤烙印在古城墙上,更铭刻在了人们心里。罪行就是罪

行,灾难就是灾难,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年复一年的国家公祭就是向世人宣示,中国人民反对侵

略战争、反对篡改历史的立场坚定不移。

以国之名祭奠同胞、先烈和英雄,就是把个人记忆、家庭记忆、城市记忆上升为国家记忆、民族记忆

甚至世界记忆。如今,在国家公祭活动带动下,社会各界都在以不同的方式记叙着南京大屠杀的真相。影

片、图片、图书、口述历史……这些具有共识性的社会行动,向全世界发出了鲜明信号,国家仪式的力量、

民族历史的力量可以穿山越海、穿透人心,广泛播撒和平的种子。

历史的苦难不能忘记,记住是为了不再重演。我们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举行公祭仪式,是要唤起每一

个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而不是要延续仇恨。和平是人民的永恒期望。和平犹如空气和阳光,

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没有和平,发展就无从谈起。

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中国人民是爱好和平的人民。历史早已启示人们,和平是需要争取的,

是需要维护的。这需要大家同向而行、同心努力,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唯有人人都珍惜

和平、维护和平,铭记战争的惨痛教训,树立休戚相关、安危与共的共同体意识,才能让和平的阳光照亮

世界。

前进的脚步永不停息,向前是为了逐梦圆梦。今天,我们可以告慰遇难同胞和先烈的是,经过一代又

一代人奋斗拼搏,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踏上了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人民过上了全面小康生活,

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缅怀同胞和先烈中,尤须凝聚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不忘

初心、牢记使命,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众志成城加油干,不断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取得新的更大成就。

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今天的中国,是世界和平的坚决倡导者和有

力捍卫者。历史大势浩荡前行,民族复兴前景光明。新时代新征程,以史为鉴、蹲厉奋发,是对死难同胞

和革命先烈的最好告慰。

“永矢弗谖,祈愿和平。中华圆梦,民族复兴。”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鼎上的铭文,振聋发耳贵。

我们从历史走来,行进在复兴的大道上,又向未来奔去,有信心有意志捍卫历史正义与人类和平,有决心

有能力开辟国家民族的崭新天地,为此当不懈奋斗、永远奋斗。

1.纪念是为了更好地前行,缅怀是为了更好地奋进。

2.罪行就是罪行,灾难就是灾难,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

3.历史的苦难不能忘记,记住是为了不再重演。

4.和平是人民的永恒期望。和平犹如空气和阳光,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没有和平,发展就无从

谈起。

5.新时代新征程,以史为鉴、髀■厉奋发,是对死难同胞和革命先烈的最好告慰。

6.永矢弗谖,祈愿和平。中华圆梦,民族复兴。

奋进,就是对历史最好的铭记

钟山垂泪,秦淮泣血;警钟长鸣,驻足默哀!

今天,2024年12月13日,是我国第11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南京大屠杀惨绝人寰。30多万中国人被日军杀害,约两万中国妇女遭日军奸淫,南京城的三分之一被

日军纵火烧毁,财产损失不计其数……每一次对历史的回望,如同点亮一支民族精神的火炬。每一次刺耳

的警报声响起,便是昭示华夏儿女:牢记历史、珍爱和平,凝聚矢志复兴的民族力量。

国家公祭,让记忆永不磨灭。87年前,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我30万同胞惨遭杀戮,这是骇人听闻

的反人类罪行,是人类历史上十分黑暗的一页。历史悲剧,我们永远不能忘记。在南京,刻有死难者名单

的“哭墙”是30万遇难同胞共同的墓碑,10665个名字是他们共同的碑文。国家公祭鼎正面铭文共160个

字,以民族血泪写成,见证着中华民族对遇难同胞的哀悼和祭奠。中国人民难以忘记,世界人民也难以忘

记,十年来我们更看到,每到12月13日,在国内,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沈阳“九•一八”历史博

物馆等同步悼念。在海外,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30余个华侨社团,以及国际友好人士组织同步悼念

仪式。传承的队伍薪火相传,历史的镜子越擦越亮,告慰死难同胞,祖国已强大,我们绝不会让历史的悲

剧重演。

珍惜今天,让和平照亮未来。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国家公祭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就是要让今人懂得,

今天的和平来之不易,是历经14年抗战、用3500万军民的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是在全世界反法西斯人民

共同努力下取得的。举行国家公祭仪式,缅怀所有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缅怀为中国人民抗日

战争胜利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既是表达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坚定不移走

和平发展道路的崇高愿望,也是宣示中国人民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坚定立场。我

们看到,从2021年开始,中华中学的学生承担起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朗诵《和平宣言》的

任务,这种用声音凝固记忆的方式,就是从青少年抓起,培育和平力量。和平源于今天的努力,我们只有

珍惜今天,坚定捍卫和平,才能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吾辈自强,让奋进成就国强。和平是发展之基,发展是和平之本。一年一度的国家公祭日,是一堂凝

重的爱国主义警示教育课。凌厉的警报声是哀悼更是警醒,勿忘历史,捍卫和平,吾辈当自强。国之殛敲

响警钟,民族复兴,强国有我,每个人都是一份和平的力量。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实现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的国家不断走向强大,这是我们抵御侵略、实现长久和平的根本所在。国行公祭,

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重在做到国耻在心、重任在肩,始终保持历史的记忆与痛感,要把“12月13日”的

苦难化作“千秋耻、终当雪”的奔赴力量,将奋进作为对历史的最好铭记,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力求“振

兴中华、吾辈自强”,矢志“国之发展、吾辈担当”,凝聚起奋进前行的磅礴力量。

1.钟山垂泪,秦淮泣血;警钟长鸣,驻足默哀!

2.每一次对历史的回望,如同点亮一支民族精神的火炬。

3.每一次刺耳的警报声响起,便是昭示华夏儿女:牢记历史、珍爱和平,凝聚矢志复兴的民族力量。

4.传承的队伍薪火相传,历史的镜子越擦越亮,告慰死难同胞,祖国已强大,我们绝不会让历史的悲

剧重演。

5.珍惜今天,让和平照亮未来。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6.和平源于今天的努力,我们只有珍惜今天,坚定捍卫和平,才能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7.吾辈自强,让奋进成就国强。和平是发展之基,发展是和平之本。

8.凌厉的警报声是哀悼更是警醒,勿忘历史,捍卫和平,吾辈当自强。

铭记历史眺望未来在富强的路上坚定前行

每年的12月13日,当冬日的寒风拂过中华大地,南京城的上空总会回荡起深沉而悠远的警报,那是

国家公祭日的号角。这一天,我们以国之名缅怀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

遭杀戮的同胞,揭露侵略者的战争罪行,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同时,这

也是对历史的深切缅怀,以及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对未来的庄严宣示。这一天,整个国家仿佛都沉浸在

一种静穆而深沉的氛围中,亿万人民的心紧紧相连,共同铭记那段刻骨铭心的历史,同时,也带着对未来

的无限希望,在富强的道路上奋勇坚定前行。

我们绝不能忘记历史,这既是对过往苦难的铭记,也是对民族精神的传承。1937年的南京,那段血腥

与泪水交织的日子,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为黑暗的一页。无数生命在战火中消逝,无数家庭在绝望中离散,

那是一场人类文明的浩劫,是对人性底线的残酷践踏。然而,正是这段历史,铸就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

自强不息的民族性格。它警示我们,落后必然挨打,软弱必遭欺凌。因此,铭记历史,是为了警醒未来,

是为了让我们的子孙后代明白,和平与繁荣来之不易,必须倍加珍惜。

铭记历史并非沉溺于悲伤,而是要以此为鉴,激励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更加奋勇坚定地前行。历

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时代的浪潮汹涌澎湃。今日之中国,早已不是昔日那个任人宰割的中国,而是一个正

崛起于世界东方的强国。根据《国家创新指数报告2022-2023》,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综

合排名世界第10位,成为唯一进入前15位的发展中国家。这得益于我国多层次、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体

系,以及在知识创造、企业创新等领域的突出表现,正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但这一切的成

就,都离不开那些在历史长河中英勇奋斗、流血牺牲的先辈们。是他们的无私奉献,为我们铺就了通往富

强之路的基石。

向前看,在富强的道路上奋勇坚定前行。这既是对历史的回应,也是对未来的期许。站在新的历史起

点,铭记过往,我们更要眺望远方,紧握时代脉搏,毅然肩负起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我们要继续深化改

革、扩大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让中国经济在全球化的大潮中乘风破浪,不断攀

登新的高峰。我们要强化科技创新力度,培育更多高素质人才,促进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让中国智慧、

中国方案在全球舞台上熠熠生辉。我们还要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与

发展贡献中国力量。

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但只要我们铭记历史,坚定信念,就没有什么能

够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正如那句掷地有声的话:“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它提醒

我们,只有不断前行,才能不负先辈的牺牲,不负时代的重托,不负人民的期望。

国家公祭日,不仅是对历史的缅怀,更是对未来的宣示。让我们在这一天,共同缅怀过去,珍惜现在,

展望未来。铭记历史,坚定前行,中华民族的精神之光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愈发璀璨,照亮我们坚定走在富

强之路上,共创美好未来。

父妙句积累

1.铭记历史,是为了警醒未来,是为了让我们的子孙后代明白,和平与繁荣来之不易,必须倍加珍惜。

2.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铭记过往,我们更要眺望远方,紧握时代脉搏,毅然肩负起民族复兴的伟大使

命。

3.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

4.国家公祭日,不仅是对历史的缅怀,更是对未来的宣示。

时评文章6

铭记历史砥砺前行,共筑和平开创未来

2024年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7周年,也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设立10周年。在今年12月

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前后,以“勿忘国耻、圆梦中华”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在江苏开展,共同

铭记历史,汲取力量,砥砺前行,携手共建和平。

铭记历史,是民族精神的传承。国家公祭日,是对历史的深刻记忆与尊重。从南京大屠杀的惨痛教训,

到抗日战争的艰苦卓绝,这段历史见证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英勇抗争的民族精神。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也是最好的清醒剂。铭记历史,不仅是为了缅怀先烈,更是为了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激发全体人民的爱

国热情与民族自豪感。然而,铭记历史并不意味着要沉浸在过去的痛苦中无法自拔。相反,我们应该以史

为鉴,面向未来,将历史的教训转化为前进的动力。正如鲁迅先生所言:“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

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铭记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前行,是为了让中华民族的精神在新时代

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砥砺前行,需凝聚全社会的共识。国家公祭日,不仅是对历史的缅怀,更是对现实的警醒。在和平与

发展的时代主题下,我们仍需保持警惕,防范历史悲剧的重演。这需要我们凝聚全社会的共识,共同维护

国家安全和稳定。当前,国际安全形势动荡复杂,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面对这些挑战,我们

不能掉以轻心,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立场,凝聚共识,形成强大的合力,才能有效维护国家

的核心利益和长远发展。此外,砥砺前行还需要我们不断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包括加强经济建设、提高

人民生活水平、推动文化繁荣等各个方面。只有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才能赢得他们的信任和支持,

从而凝聚起更加广泛的社会共识。

共筑和平,需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国家公祭日,不仅是对历史的反思,更是对和平的呼唤。

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各国之间的命运已经紧密相连。任何一场冲突或战争,都可能对全球和平与稳

定造成严重影响。因此,我们必须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人类命运共同

体理念强调各国之间的共同利益和相互依存关系,在这一理念下,我们应该尊重各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推动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和法治化。同时,我们还需要加强文化交流与互鉴,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

谊。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共同构建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祀我国殛,山河无恙!逝者己矣,生者奋进!对历史最深沉的祭奠,就是创造新的伟大历史;对先辈

最好的告慰,就是谱写新的时代华章。让我们共同铭记历史、砥砺前行、共筑和平、开创未来,以更优异

的发展成绩不断创造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

1.铭记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前行,是为了让中华民族的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2.国家公祭日,不仅是对历史的缅怀,更是对现实的警醒。

3.国家公祭日,不仅是对历史的反思,更是对和平的呼唤。

4.祀我国荡,山河无恙!逝者已矣,生者奋进!

5.对历史最深沉的祭奠,就是创造新的伟大历史;对先辈最好的告慰,就是谱写新的时代华章。

时评文章7

以国之名公祭,让和平之光照亮未来

“1273”,永难忘却。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在中国南京对中国同胞实施了长达40多天惨绝人寰的大屠杀,30多万

人惨遭杀戮,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惨案。

2014年,我国以立法形式将“12・13”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我们举行南京大屠杀死

难者国家公祭仪式,是缅怀,也是宣示;是擦清历史之镜,还原事实真相,也是重申价值坐标,表达对和

平的坚持与守望。

我们以国家之名,祀我残胞,让每一秒都能留住历史记忆。在1937年冬的南京,在日军进城之后的6

个星期中,平均每12秒就有一个中国人的生命消失在日军的屠刀之下。中华门城墙上的弹孔依然清晰可见,

“万人坑”的累累白骨还在。白骨成丘山,苍生竟何罪。无论多少次走近,多少次触摸这段记忆,人们仍

然会感到震撼且悲怆。

我们以正义之名,祀我残胞,是要让世界知晓,任何罔顾侵略历史、美化侵略罪责的言行都是徒劳。

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