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语文备考之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附答案与解析)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3/16/35/wKhkGWeeqSOANfD7AAI6FM4E3X0680.jpg)
![2025年高考语文备考之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附答案与解析)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3/16/35/wKhkGWeeqSOANfD7AAI6FM4E3X06802.jpg)
![2025年高考语文备考之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附答案与解析)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3/16/35/wKhkGWeeqSOANfD7AAI6FM4E3X06803.jpg)
![2025年高考语文备考之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附答案与解析)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3/16/35/wKhkGWeeqSOANfD7AAI6FM4E3X06804.jpg)
![2025年高考语文备考之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附答案与解析)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3/16/35/wKhkGWeeqSOANfD7AAI6FM4E3X0680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课标卷地区选做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节选自《左传·庄公十年》)【乙】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①”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②也,寡人反取病③焉。”(节选自《晏子春秋》)【注释】①得无……耶:难道……吗。②熙:同“嬉”,开玩笑。③病:辱,耻辱。1.乙文斜体加粗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晏子至A楚B王C赐晏子D酒E酒酣F吏二G缚一人H诣王。2.下列各组句子中标红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肉食者谋之
齐之习辞者也B.可以一战
吾欲辱之,何以也C.战于长勺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D.再而衰
出淤泥而不染3.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甲文围绕以弱胜强的“长勺之战”,详写了战前准备和战后论战,略写了战争过程,详略得当,突出了曹刿的军事才能与政治卓见。B.乙文晏子巧妙运用类比说理,用“橘生淮南为橘淮北为枳”来类比“齐人在齐为良民在楚为盗”,有力地反击了楚王的侮辱,使说理深入浅出,生动形象。C.甲文中的曹刿用卓越的军事才能赢得了战争的胜利,化解了鲁国的危机;乙文中晏子面对楚王的侮辱,用敏捷的思维和出众的口才维护了齐国的尊严。D.甲乙两文都主要采用对话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人物语言极具个性,充分展现了曹刿和晏子作为国之重臣的精神风貌。4.翻译下列句子。(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5.甲文中曹刿的军事才能体现在哪些方面?国卷地区选做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燕太子丹患之。樊将军亡秦之燕,太子容之。太傅鞠武谏曰:“不可。夫秦王之暴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是以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愿太子急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太子丹曰:“夫樊将军困穷于天下,归身于丹,丹终不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置之匈奴,是丹命固卒之时也。愿太傅更虑之。”鞠武曰:“燕有田光先生者,可与之谋也。”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跪而拂席。田先生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田光曰:“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所善荆轲可使也。”太子曰:“愿因先生得交于荆轲,可乎?”田光曰:“敬诺。”太子送之至门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见荆轲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光言足下于太子,愿足下过太子于宫。”荆轲曰:“谨奉教。”田光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遂自刭而死。轲见太子,言田光已死。太子再拜而跪,膝下行流涕,有顷而后言曰:“丹所请田先生无言者,欲以成大事之谋。今田先生以死明不泄言,岂丹之心哉!”荆轲坐定,太子避席顿首曰:“田先生不知丹不肖,使得至前,愿有所道,此天所以哀燕不弃其孤也。愚以为诚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窥以重利,秦王贪其贽,必得所愿矣。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之侵地,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彼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大乱,则君臣相疑。以其间诸侯,诸侯得合纵,其破秦必矣。此丹之上愿,而不知所以委命。唯荆卿留意焉。”久之,荆轲曰:“此国之大事,臣驽下,恐不足任使。”太子前顿首,固请无让,然后许诺。于是尊荆轲为上卿。(选自《战国策·燕策三》,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斜体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太子送之至门/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B.太子送之至门/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C.太子送之至门/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D.太子送之至门/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2.下列对文中标红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子,自秦朝开始,只有皇位的继承者,才能称太子或皇太子,而诸侯王或藩王的正式继承人只能称世子。封建社会的太子,其地位仅次于皇帝,并拥有类似于朝廷的东宫。B.避席,古代交往礼节,为了表示对对方的尊敬和自己的谦逊,都要离开座席(古人席地而坐)而伏于地。C.“恐不足任使”的“使”指使命,与“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过秦论》)两句中的“使”字含义相同。D.顿首,跪而头叩地为顿首。“顿”是稍停的意思。行礼时,头碰地即起,因其头接触地面时间短暂,故称顿首。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在秦将灭六国,兵临易水之际,太子请鞠武、田光以及接见荆轲都是为了消除秦灭燕国之患。B.樊将军从秦流亡到燕后,太傅鞠武以为收留他对燕国很不利,建议急遣樊将军入匈奴,想借匈奴之手来杀掉樊将军。C.太子向田光请教如何缓解燕、秦两国紧张局势之后,叮嘱他不要泄露谈话内容,为此,田光“自刭而死”。D.太子重用荆轲,是想让他胁迫秦王返还诸侯土地,或者刺杀秦王使秦大乱,六国趁机合纵破秦。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是以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2)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之侵地,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答案与解析【新课标卷地区选做】1.AEF【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晏子来到了楚国,楚王请晏子喝酒。喝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名小官吏绑着一个人到楚王面前来。“赐”的主语是“楚王”,因此应该在“楚王”前断开;“赐”后接双宾语“晏子”(宾语1)和“酒”(宾语2),因此应从第一个“酒”后断开;“酒酣”的主语是晏子等人,后面“吏二”是下一句的主语,因此,“酒酣”后应断开;“吏二缚一人诣王”是连动句,中间不用断开。故选AEF。2.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第一个“之”,代词,代打仗这件事。句意:当权者自会谋划打仗的事。第二个“之”,结构助词,的。句意:是齐国的一个能言善辩的人。用法不同,意义不同。B.第一个“以”,介词,凭借。句意: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第二个“以”,介词,用。句意:我想要羞辱他,用什么办法呢?用法相同,意义不同。C.第一个“于”,介词,在。句意:在长勺和齐军作战。第二个“于”,介词,在。句意:老百姓生长在齐国不偷东西。用法相同,意义相同。D.第一个“而”,连词,表示顺承关系。句意: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衰弱了。第二个“而”,连词,表示转折关系。句意:生长在淤泥中,而不被污泥所污染。用法相同,意义不同。故选C。3.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充分展现了曹刿和晏子作为国之重臣的精神风貌”分析错误。通过甲文“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可知,当时曹刿并不是国家的重臣。故选D。4.(1)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明察,但一定诚心处理。(2)只是叶子相像罢了,它们的果实味道却不同。这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水土不相同啊。【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狱”,案件;“虽”,虽然,即使;“察”,明察;“必”,一定。(2)“徒”,只,仅仅;“其”,它的,它们的;“实”,果实;“然”,这样。5.(1)知己知彼,对内知道靠什么作战取胜,对外知道怎么打可以取胜。(2)指挥若定,在开战时,阻止鲁庄公马上擂鼓进兵的冲动,而是等待时机,在齐人三鼓士气已衰时开始进行反击。(3)稳扎稳打,在齐国军队进攻失败后,鲁庄公立刻就要指挥驱车追击敌人,曹刿却反对,先下车查看敌军战车的轮迹,确定敌人是真的败逃后才同意追击。【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1)依据甲文第一段“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可知,曹刿知己知彼,对内知道靠什么作战取胜,对外知道怎么打可以取胜。战争前,曹刿预见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认识到取信于民的重要性(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依据甲文第三段“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可知,作战时,他知道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设下埋伏。所以看他们车轮碾过的痕迹散乱,望见他们的旗子倒下了,才决定追击他们,曹刿对外知道怎么打可以取胜。(2)依据甲文第二段“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可知,在作战过程中,他指挥若定,善于捕捉战机,“齐人三鼓”后进攻,“辙乱旗靡”时追击,表现了他在战略上的深谋远虑。(3)依据甲文第二段“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可知,曹刿擅长稳扎稳打,不急于进攻和追击,在齐国军队进攻失败后,鲁庄公立刻就要指挥驱车追击敌人,曹刿却反对,先下车查看敌军战车的轮迹,确定敌人是真的败逃后才同意追击。参考译文:【甲】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鲁庄公接见自己。他的同乡说:“当权者自会谋划打仗的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用来安身的东西,不敢独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这些小恩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神灵的牛、羊、玉帛之类的用品,我(从来)不敢虚夸数目,一定按照实情去做。”曹刿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是不会保佑你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明察,但一定诚心处理。”曹刿回答说:“这才是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溃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向下察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前的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战胜齐军后,鲁庄公问他这样做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是靠勇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衰弱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设下埋伏。我看他们车轮碾过的痕迹散乱,望见他们的旗子倒下了,所以决定追击他们。”【乙】晏子将要出使到楚国。楚王听到这个消息,对身边的大臣说:“晏婴,是齐国的一个能言善辩的人。现在他正要来,我想要羞辱他,用什么办法呢?”侍臣回答说:“在他来的时候,大王请允许我们绑着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大王(就)问:‘(他)是做什么的?’(我则)回答说:‘(他)是齐国人。’大王(接着再)问:‘(他)犯了什么罪?’(我就)回答:‘(他)犯了偷窃罪。’”晏子来到了楚国,楚王请晏子喝酒。喝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名小官吏绑着一个人到楚王面前来。楚王问道:“绑着的人是做什么的人?”(小官吏)回答说:“(他)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楚王看着晏子问道:“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东西的吗?”晏子离开座位回答道:“我听说,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的地方就是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北的地方就是枳树,只是叶子相像罢了,它们的果实味道却不同。这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水土不相同啊。老百姓生长在齐国不偷东西,到了楚国就偷东西,难道楚国的水土使百姓善于偷东西吗?”楚王笑着说:“圣人不是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取其辱了。”【全国卷地区选做】1.A【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太子送他到门口,说:“我向您汇报的情况,和您自己说的话,都是国家大事,希望先生不要泄漏出去。”田光俯下身子笑着说:“好。”“曰”,一般与后面说的话断开,排除B、D两项;“先生所言者国大事也”是判断句,“者”后应断开,排除C项。2.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C.前者指使命,后者指派遣。两者含义不同。3.B【解析】本题考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项“想借匈奴之手来杀掉樊将军”于文无据,原文中说的是“愿太子急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这里的“灭口”是指防止消息泄露,不是指杀掉樊将军。4.(1)这就像将肉放置在饿虎往来的路上,(您遭受到的)灾祸一定无法挽救了。(2)如果真能够劫持秦王,让他全部返还侵占诸侯的土地,那就最好了;如果不行,就趁势杀了他。【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1)得分点:“是”,这;“委”,扔,放;“蹊”,路;“振”,挽救。(2)得分点:“诚”,如果;“反”同“返”,返还;“善”,好;“因”,趁机,趁势。参考译文:秦国将灭掉六国,秦兵已逼近易水,恐怕祸临燕国。太子丹为此非常忧虑。樊将军逃离秦国到燕国,太子丹接纳了他。太傅鞠武劝谏太子说:“不行。秦王很残暴,对燕国积累了很深的仇恨,这足以让人胆战心惊,更何况秦国已听说樊将军逃到了燕国!这就像将肉放置在饿虎往来的路上,(您遭受到的)灾祸一定无法挽救了。我希望您赶快把樊将军送到匈奴去,以防泄露风声。”太子丹说:“樊将军在这个世界上已经走投无路了,才投奔到我这里来,我总不能因为被强秦压迫,便抛弃了我可怜的朋友,将他送到匈奴去,(反正)这是我性命本当绝的时候了。希望太傅再想别的计策。”鞠武说:“燕国有位田光先生,可以和他研究谋划。”太子跪着迎接田光,倒退着走为他引路,又跪下来替田光拂拭坐席。田先生坐好以后,太子丹看看左右没人,便离开座席请教说:“燕、秦两国势不两立,希望先生关心一下这件事。”田光说:“现在太子您听到的是我年轻时的情况,可不知道现在我的精力已经消耗完了。虽然如此,我不敢因为我(精力不如以前)就荒废了国家大事,幸好我的好朋友荆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事合同终止协议书样本
- 与建筑公司签订的建筑合同文件模板
- 买卖合同样本简单格式
- 二手摩托车买卖合同范本
- 上海市保障性住房买卖合同示例
- 个人消费借款抵押担保合同
- 交通事故责任划分合同协议
- 个人资产转让合同范例
- 交通银行外汇融资合同样本
- 中小学学生校园意外伤害赔偿合同范本
- 内燃机车钳工(中级)职业鉴定理论考试题及答案
- 长期处方管理规范-学习课件
- 高中英语外研版 单词表 选择性必修3
- 2024年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附答案
- 2024-2025学年江苏省南京鼓楼区五校联考中考模拟物理试题含解析
- 标准作文稿纸模板(A4纸)
- 中小学校园突发事件应急与急救处理课件
- 2024年山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生物真题试卷(含答案)
- 2024年青海省西宁市选调生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综合能力题库汇编
- 2024年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广州绿色金融发展现状及对策的研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