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沪科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1/1C/2D/wKhkGWeeGBaAAj2yAAGtyEitcW8797.jpg)
![2025年沪科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1/1C/2D/wKhkGWeeGBaAAj2yAAGtyEitcW87972.jpg)
![2025年沪科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1/1C/2D/wKhkGWeeGBaAAj2yAAGtyEitcW87973.jpg)
![2025年沪科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1/1C/2D/wKhkGWeeGBaAAj2yAAGtyEitcW87974.jpg)
![2025年沪科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1/1C/2D/wKhkGWeeGBaAAj2yAAGtyEitcW8797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沪科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A.年龄组成B.出生率和死亡率C.种群密度D.迁出和迁入2、科研小组对某地两个种群的数量进行了多年的跟踪调查,并研究Nt+1/Nt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如下图所示(图中Nt表示第t年的种群数量,Nt+1表示t+1年的种群数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甲种群在O~t3段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B.乙种群在O~t1段的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C.乙种群在t2时数量最少D.甲种群在t3后数量相对稳定可能是生存条件比较理想3、下列不属于种群水平研究的问题是()A.通过样方法调查北塔公园某片草地上马兰花的数量B.通过分析容器中两种草履虫数量变化推测二者关系C.研究释放不育雄蚊对广州地区白纹伊蚊出生率的影响D.调查英国曼彻斯特地区桦尺蠖深色基因的基因频率4、下列过程能双向进行的是()A.植物生长素的极性运输B.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C.在反射活动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D.兔子与狼之间的信息传递5、关于群落演替的说法,错误的是()A.演替是群落结构发生变化的现象B.只有群落的结构受到干扰或破坏,才会出现群落的演替C.人类活动会改变群落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D.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演替的起始条件不同6、黄鼬(俗称“黄鼠狼”)主要捕食鼠类,它们体内有臭腺,在遇到威胁时可排出臭气麻痹敌人,鼠类闻到臭气时往往选择逃离。以下有关解释不合理的是()A.释放的臭气是一种化学信息B.这种气味信息只对黄鼬有利C.释放臭气有利于黄鼬躲避危险D.臭气作为信息可调节种间关系7、下列有关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煤;石油、天然气的大量燃烧。
②造成臭氧层空洞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大量使用氟利昂制冷剂。
③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森林被大量破坏。
④水体富营养化、藻类大量繁殖,主要是由于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的积累和浓缩A.①②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8、某植食性林旅鼠是猫头鹰的食物之一。某森林中林旅鼠因患一种病毒性传染病导致种群数量减少,从而对猫头鹰种群产生一定的影响,使新出生的猫头鹰个体数减少,但成年猫头鹰的数量保持稳定。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病毒性传染病导致森林物种丰富度下降B.林旅鼠种群数量减少后,猫头鹰种群的年龄结构向增长型发展C.导致林旅鼠数量减少的传染病属于制约种群数量增长的非密度制约因素D.当林旅鼠被猫头鹰捕食后,摄入猫头鹰体内的能量小于林旅鼠的同化量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9题,共18分)9、如图表示种群中1和2两个指标的变化(假设后续趋势不变);X轴表示时间,Y轴表示相对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1表示种群数量的增长率,则该种群呈逻辑斯蒂增长(S型增长)B.若2表示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则该种群不存在K值C.若1和2表示两个不同种群的数量,则P时刻种群密度不一定相同D.若1和2表示出生率和死亡率,则P时刻年龄结构为增长型10、我县某乡盛产葡萄,但果园内大量废弃枝条和落叶乱堆乱放占用土地,被焚烧后污染环境。为解决此问题,乡政府建设了“生态桥”工程,将废弃物加工成有机肥后施加到果园土壤中,减轻了污染同时也提高了葡萄的产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桥”工程的实施,促进了果园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将有机肥施加到果园中,不会改变土壤微生物的组成和密度C.将废弃物加工成有机肥,实现了果树对废弃物能量的循环利用D.果园属于人工生态系统,稳定性通常高于当地自然生态系统11、松材线虫能危害多种松属树种和非松属树种,使树种快速发病致死。短时间内,松材线虫害会对马尾松纯林或马尾松混交林的松林资源、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但随着时间的演替和恢复,林地的植物丰富度有所增加,群落的结构更为复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部分受松材线虫危害的马尾松死亡,降低了马尾松混交林群落的丰富度B.马尾松纯林的生物多样指数低,营养结构简单,不具有抵抗力稳定性C.松林退化使混交林其他树种获得空间,从而增加了生物多样性D.鸟类的种类和数量会随退化松林演替的推进而逐渐增加12、某地的一个生态种植养殖大棚里,水底养螃蟹,水面漂浮着无土栽培的某种蔬菜,而水面上方,黄瓜藤枝枝蔓蔓。蔬菜和黄瓜生长所需的肥料就来自螃蟹的排泄物。同时,大棚里种了一种特殊的辣椒,能起到驱虫的作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与普通蔬菜大棚相比,该生态种植养殖大棚的抵抗力稳定性更高B.特殊辣椒的驱虫作用依赖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C.蔬菜和黄瓜从螃蟹的排泄物中获得养分,此时蔬菜和黄瓜也可作为分解者D.食物网中的不同生物间通过同化有机物的形式进行能量传递13、如图是有关种群特征的概念图,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①表示种群数量,是制约种群增长的因素之一B.图中④⑤均可以影响①C.春运期间,辽宁省的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②③D.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破坏了⑤14、某同学在分析羊食草过程后,绘制了如下能量流动模型,对其科学性的评价正确的是()
A.过程②有机肥中的化学能主要流向土壤微生物,而不能被草利用B.过程③中的能量最终都会流向第二营养级生物C.羊遗体、残骸的能量应该属于羊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D.过程④通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中的能量全部以热能形式散失15、如图表示某冻原生态系统中的部分食物网;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共有5条食物链,同一物种最多占有两个营养级B.图中缺少的生态系统成分是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C.该生态系统中北极狐食物来源较丰富,数量相对比较稳定D.通常食物网越复杂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越强16、历史上塞罕坝林场由于过度采伐,土地日渐贫瘠,北方沙漠的风沙可以肆无忌惮地刮入北京,环境越来越恶劣。自1962年开始,塞罕坝林场三代建设者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塞罕坝人通过植树造林将“昔日的茫茫荒原变为林的海洋”,这一过程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B.塞罕坝的奇迹说明人类的活动可以改变演替的速度和方向C.林海中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是在种群水平上进行研究获得的D.我国西北地区的所有荒漠地带都能建立起塞罕坝式的林海17、某海岸潮间带分布着海藻;浮游植物、海星、藤壶等生物种类;各种生物间的营养关系如图所示。海藻、藤壶、贻贝和海葵固着于岩石表面,海星、石鳖和石槭在岩石表面来回爬动觅食,图中的数字表示海星食物中各种类所占的比例(%)。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图中所有生物构成了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B.海星和荔枝螺间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种间竞争关系C.当除去全部海星一年后,石鳖、石槭数量大幅增加D.此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海星、荔枝螺海葵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6题,共12分)18、请回答关于群落演替的问题:
(1)在光裸的岩石上开始的演替和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中,哪个属于初生演替,哪个属于次生演替______________?
(2)一般来说,若要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上述两个演替中次生演替所需的时间短,分析其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
(3)据调查,近5万年以来,某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森林逐渐被灌丛取代,这也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近50年来,由于人类过度开垦,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该现象表明:与该地区具有的自然演替相比,人类的开垦活动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________(填“未发生改变”、“变慢”或“变快”),演替的方向_______________(填“发生改变”或“未发生改变”)19、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_______。20、动物的_______,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也能够传递某种信息,即_______可以体现为行为信息。如雄鸟在求偶是会进行复杂的________。21、种间关系:是指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_______、寄生、_______、捕食等。22、生态系统一般都包括以下四种成分:
_______:包括阳光、热能、空气、_______和无机盐等;
_______:自养生物(主要是_______);
_______:动物,包括植食性动物、________:
_______:能将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主要是营_______和________。23、能量在食物链中流动的形式:______评卷人得分四、实验题(共2题,共18分)24、虫是土壤中常见的动物;跳虫形如跳蚤,弹跳灵活,体深灰色,在阴暗潮湿;有腐殖质存在的地方都可被发现。如图是“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中常用的两种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现要采集大量的跳虫用于实验室培养,甲装置试管中需要放置湿润的棉花,理由是_____。
(2)若要用装置乙采集大量的体型较小的动物作为标本保存,试管中需加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目的是_____。
(3)甲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小动物趋_____、趋_____和避_____的习性进行采集。
(4)有人建议将甲装置中的电灯放置于漏斗底部,跳虫钻出土壤样品后再用摄子夹取收集,这一建议_____(填“不合理”或“合理”),理由是_____。25、下图是轮叶黑藻细胞光合作用相关过程示意图。研究表明:水中CO2浓度降低能诱导轮叶黑藻(一种沉水植物)光合途径由C3向C4途径转变,C4途径可使轮叶黑藻适应低CO2浓度的环境;而且两条途径在同一细胞中进行。请据图回答问题:
(1)当轮叶黑藻等沉水植物大量繁殖后,部分浮游植物的数量下降,大型底栖动物的数量有所增加,这是在_____(填“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水平上研究的结果。
(2)为图中物质A的还原提供能量的是_______。图中催化CO2固定的两种酶(PEP羧化酶、Rubisco)中,与CO2亲和力较高的是PEP羧化酶,这是_______的结果,意义是_______。
(3)在光照条件下,轮叶黑藻细胞叶绿体的类囊体腔中的H+浓度_______(填“高于”或“低于”)叶绿体基质;轮叶黑藻细胞中丙酮酸产生的场所有_________。
(4)黑藻是一种常见的沉水高等植物,某实验小组利用黑藻进行如下实验,请分析并回答:。实验步骤的目的主要实验步骤材料准备取若干盛有一定量浓度为1%的①______溶液的玻璃瓶,将玻璃瓶均分为甲、乙、丙、丁四组,每个玻璃瓶中均放入等量、新鲜的黑藻叶片,用橡胶塞密封②______甲、乙、丙三组玻璃瓶双侧各等距离放置1个18W的LED灯,分别控制灯距为10cm、15cm、20cm。作为对照组,对丁组玻璃瓶进行遮光处理,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培养一段时间实验数据记录组别甲乙丙丁瓶内氧气的变化速率(mg•h-1)6.474.221.98-2.14。组别甲乙丙丁瓶内氧气的变化速率(mg•h-1)6.474.221.98-2.14组别甲实验结果分析甲到丙瓶内氧气的释放速率可以表示这段时间内黑藻的③______。丁瓶内氧气的变化速率可以表示这段时间内黑藻的呼吸速率。
该实验的目的是④_______;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⑤______。组别甲乙丙丁瓶内氧气的变化速率(mg•h-1)6.474.221.98-2.14评卷人得分五、综合题(共1题,共2分)26、东方田鼠入侵洞庭湖地区后;对当地造成恶劣影响,连续多年调查种群数量获得如下数据,请分析:
。时间(年)
0.511.522.533.544.55数量(只)
105107106108107101010910810121011(1)可以利用_________法估算东方田鼠种群数量,分析数据可知,在东方田鼠入侵的最初几年内种群数量呈_________形增长。
(2)克里斯琴认为:种群数量上升时;种内个体间的社群压力会影响种群数量,其调节机制如下图所示,请分析:
①群压力作用于下丘脑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胰岛B细胞,使其分泌的激素_______(增加;减少);导致东方田鼠低血糖、休克。
②社群压力导致生长代谢障碍,从而_____细胞产生的抗体减少;抵抗力降低。
③社群压力使垂体产生的_______减少进而影响生物的繁殖能力。
④综上所述,种群数量过多时,可通过__________调节方式,直接影响种群的________;使种群数量减少。
(3)对于洞庭湖区的鼠患,有人主张投放高毒性的灭鼠药,在短期内迅速杀死大量东方田鼠,你赞成这一方案吗?请阐明你的观点及理由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C【分析】【详解】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特征。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年龄组成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性别比例是通过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C正确;
故选C。2、B【分析】【分析】
Nt+1/Nt比值大于1;种群数量增加;比值等于1,种群数量稳定;比值小于1,种群数量减小。
【详解】
A、甲种群在0~t3段,λ先小于1,种群数量减小,后又大于1,种群数量增加,故甲种群在0~t3段的年龄结构先是衰退型;后是增长型,A错误;
B、乙种群在0~t1段;λ大于1,种群数量增加,呈“J”型增长,B正确;
C、乙种群t3种群数量最少;C错误;
D、甲种群在t3后;λ大于1,且保持不变,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而不是数量相对稳定,D错误。
故选B。3、B【分析】【分析】
种群特征包括数量特征;空间特征和遗传特征;其中种群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种群的空间特征包括均匀分布、集群分布和随机分布。
【详解】
A;通过样方法调查北塔公园某片草地上马兰花的数量;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A错误;
B;通过分析容器中两种草履虫数量变化推测二者关系;是种间关系问题,属于群落的研究内容,B正确;
C;研究释放不育雄蚊对广州地区白纹伊蚊出生率的影响;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C错误;
D;调查英国曼彻斯特地区桦尺蠖深色基因的基因频率;属于种群水平的研究内容,D错误。
故选B。
【点睛】4、D【分析】【分析】
1;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指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不能反过来运输。
2;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3;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最简单的反射弧由2个神经元组成,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反射活动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也只能是单向的。
【详解】
A;植物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单向的;即只能由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A错误;
B;能量在生态系统中只能沿着食物链或食物网单向流动;B错误;
C;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反射活动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也只能是单向的,C错误;
D;生物之间信息传递是双向进行;因此兔子与狼之间的信息传递是双向的,D正确。
故选D。5、B【分析】【分析】
1;群落的演替:指群落随时间的推移;一定区域内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所替代的过程。演替类型:(群落的演替按发生的基质状况可分为两类)(1)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2)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2、演替的特点可描述为:(1)群落发展有顺序、有规律地向一个方向发展,因而是能预见的;(2)演替是由群落引起物理环境改变的结果,即演替是由群落控制的;(3)演替以稳定的生态系统为发展顶点,即形成顶极群落。
【详解】
A、演替是一定区域内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所替代的过程,势必会造成群落结构发生变化,A正确;
B、自然状态下,即使没有群落的结构受到干扰或破坏,群落演替也会一直进行,B错误;
C、人类活动往往会改变群落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C正确;
D、群落演替的主要类型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主要区别是演替的起始条件不同,D正确。
故选B。6、B【分析】【分析】
生态系统的信息分为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生态系统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称为物理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诸如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等代谢产物,以及动物的性外激素等,这就是化学信息。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和异种也能够传递某种信息,即生物的行为特征可以体现为行为信息。
【详解】
A;黄鼬释放的臭气是一种化学物质造成的;在一种化学信息,A正确;
B;这种气味信息不一定只对黄鼬有利;B错误;
C;在遇到威胁时排出臭气;麻痹敌人,鼠类闻到臭气时往往选择逃离,有利于黄鼬躲避危险,C正确;
D;臭气作为化学信息可调节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D正确。
故选B。7、A【分析】【分析】
生态破坏是指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造成森林、草原等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从而使人类、动物、植物的生存条件发生恶化的现象。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等。
【详解】
①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大量燃烧;温室气体增多,①正确;
②造成臭氧层空洞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大量使用了氟利昂等含氟制冷剂;破坏了臭氧层,②正确;
③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等;硫和氮的氧化物溶于雨水而降落至土壤或水体中,③错误;
④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主要是大量含有各种含氮和磷有机物的废污水排入水中;使藻类大量生长,④错误。
故选A。8、D【分析】【分析】
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大致可以分为三种:增长型;衰退型、稳定型。一般来说;食物和天敌等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是相关的,这些因素称为密度制约因素;而气温和干旱等气候因素以及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无关,因此被称为非密度制约因素。同化量=呼吸消耗+生物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其中生物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又可以分为流向下一营养级、流向分解者、未被利用,因此营养级的同化量有4个去向:①自身呼吸消耗②流向下一营养级③流向分解者④未被利用。
【详解】
A;由题干可知;病毒性传染病导致林旅鼠和猫头鹰种群数量减少,但不影响物种丰富度,A错误;
B;林旅鼠种群数量减少后;对猫头鹰种群产生一定的影响,使新出生的猫头鹰个体数减少,但成年猫头鹰的数量保持稳定,由于幼年个体减少,其年龄结构不会向增长型发展,B错误;
C;种群密度越大;病毒在种群中的传播越快,越容易影响种群数量,因此传染病属于制约种群数量增长的密度制约因素,C错误;
D;林旅鼠的同化量除了包括被猫头鹰摄入体内的能量;还有呼吸作用以热能散失的能量、暂未利用能量等,因此摄入猫头鹰体内的能量小于林旅鼠的同化量,D正确。
故选D。二、多选题(共9题,共18分)9、B:C【分析】【分析】
1;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都决定了种群密度的大小;年龄组成分为增长型、稳定性和衰退型,能预测种群密度的大小;性别比例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密度的大小。
2;种群数量增长曲线:“J”型曲线:指数增长函数;描述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S”型曲线又称为逻辑斯谛增长:是受限制的指数增长函数,描述食物、空间都有限,有天敌捕食的真实生物数量增长情况,存在环境容纳的最大值K。
【详解】
A;种群以“S”型曲线增长过程中;其增长率随时间一直减小,与曲线1不相符,A错误;
B;若2表示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则代表“J”型曲线增长的种群,该种群不存在K值,B正确;
C;若1和2表示两个不同种群的数量;则P时刻种群数量相同,但不确定两个种群生存空间的大小,种群密度大小未知,C正确;
D;若1和2表示出生率和死亡率;则P时刻出生率等于死亡率,其年龄结构为稳定型,D错误。
故选BC。
【点睛】10、B:C:D【分析】【分析】
生态农业是指运用生态学原理;在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思想指导下,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起来的多层次;多功能的综合农业生产体系。生态系统中能量多级利用和物质循环再生是生态学的一条基本原理,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主要是通过食物链完成的能量转换,也是一条物质传递链,从经济上看,还是一条价值增殖量,因此,遵循这一原理就可以使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被分层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转化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详解】
A;“生态桥”工程的实施;促进了果园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A正确;
B;将有机肥施加到果园中;有机肥能够作为微生物的营养,故有机肥的施入会改变土壤微生物的组成和密度,B错误;
C;将废弃物加工成有机肥;实现了果树对废弃物多级利用,而不会使能量循环利用,C错误;
D;果园属于人工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维持通常靠人的作用,物种比较单一,其稳定性不会高于当地自然生态系统,D错误;
故选BCD。11、A:B【分析】1;物种丰富度是指一个群落或生境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2;生态系统的动植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则自我调节能力越强,抵抗力稳定性越高。
3;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详解】
A;群落的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的物种数目的多少;部分受松材线虫危害的马尾松死亡,并没有减少物种的数目,因此不会降低马尾松混交林群落的丰富度,A错误;
B;马尾松纯林的生物多样指数低;导致其营养结构简单,则抵抗力稳定性降低,B错误;
C;松林退化使混交林其他树种获得了生存空间;进而增加了生物多样性,C正确;
D;植物可以为鸟类提供栖息场所和食物;由题干可知,演替后林地的植物丰富度增加,鸟类的种类和数量会逐渐增加,D正确。
故选AB。12、A:B:D【分析】【详解】
A;该生态系统;营养结构更复杂,抵抗力稳定性更高,A正确;
B;特殊辣椒具有驱虫作用是因为辣椒能释放某种化学物质;属于化学信息,起到了传递信息的作用,B正确;
C;蔬菜和黄瓜从螃蟹的排泄物中获得养分;获得的是排泄物中的无机盐,不是全部的排泄物,所以蔬菜和黄瓜不是分解者,C错误;
D;食物链中的生物主要以捕食的关系建立起来的;因此不同生物间通过同化有机物的形式进行能量传递,D正确。
故选ABD。13、B:D【分析】【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为种群的各个特征之间的关系图。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性别比例直接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年龄组成预测种群密度变化,因此图中①为种群密度、②为出生率,③为死亡率,④为年龄结构,⑤为性别比例。
【详解】
A;①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A错误;
B;图中④是年龄结构;⑤是性别比例均可以影响①种群密度,B正确;
C;辽宁省春节期间;人口种群密度变动很大的主要原因主要是图中的迁入率和迁出率,C错误;
D;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破坏了害虫种群正常的⑤性别比例,D正确。
故选BD。
【点睛】14、A:C【分析】【分析】
1;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2;能量去路:
①自身呼吸消耗;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和热能;
②流向下一营养级;
③残体;粪便等被分解者分解;
④未被利用:包括生物每年的积累量;也包括动植物残体以化学燃料形式被储存起来的能量。
即一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被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分解者利用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
【详解】
A;植物不能利用有机肥中的能量;只有分解者将有机物分解后,植物利用其中的矿质元素,有机肥中的能量主要流向土壤微生物(分解者),A正确;
B;过程③中的能量是草中未被利用的部分;有可能会被第二营养级的生物利用,但还有的部分可能会被分解者分解,B错误;
C;羊的遗体、残骸的能量属于羊同化的能量中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部分;C正确;
D;过程④通过呼吸作用大部分能量以热能的形式释放;还有部分转化成ATP的能量用于生命活动,D错误。
故选AC。15、A:B:C【分析】【分析】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分解者和消费者)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网):生态系统中各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形成的复杂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
【详解】
A;图中含有的食物链为:植物→雷鸟→北极狐;植物→雷鸟→狼;植物→北极狐;植物→雪兔→北极狐;植物→雪兔→狼;共5条食物链,北极狐同时占第二营养级和第三营养级,A正确;
B;图示为某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其中含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缺少的生态系统成分是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B正确;
C;该生态系统中北极狐为杂食性动物;食物来源较丰富,数量相对比较稳定,C正确;
D;通常食物网越复杂的生态系统;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因而抵抗力稳定性越强,同时恢复力稳定性往往较弱,D错误。
故选ABC。16、A:B【分析】【分析】
随着时间的推移;生物群落中一些物种侵入,另一些物种消失,群落组成和环境向一定方向产生有顺序的发展变化,称为演替。
【详解】
A;塞罕坝人通过植树造林将“昔日的茫茫荒原变为林的海洋”;该过程中由于具有一定的土壤条件,故属于次生演替,A正确;
B;塞罕坝的奇迹是将北方沙漠演变为林场的过程;该过程说明人类的活动可以改变演替的速度和方向,B正确;
C;林海中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是群落水平的特征;是在群落水平上进行研究获得的,C错误;
D;在自然环境不发生根本变化的前提下;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地带因为缺失水分等气候条件,不能建立起塞罕坝式的林海,因为自然环境的不同,群落演替的最终结果不同,D错误。
故选AB。17、A:C【分析】【分析】
生物群落是指一定区域的所有生物。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最高营养级的消费者。
【详解】
A;生物群落包括该生态系统的所有种群;图中生物没有分解者,A错误;
B;海星捕食荔枝螺;同时两者都捕食藤壶和贻贝,所以两者间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种间竞争关系,B正确;
C;图中数字表示海星食物中各种类生物所占的比例;从图中看出藤壶提供了海星食物的64%,当除去全部海星一年后,这部分藤壶得以生存并大量繁殖,占据岩石表面,从而使海藻减少,石鳖、石槭数量因食物减少而减少,C错误;
D;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据图可知,此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海星、荔枝螺、海葵,D正确。
故选AC。三、填空题(共6题,共12分)18、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进行的演替;而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进行的演替。
(2)次生演替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存;甚至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所以演替过程所需的时间短。
(3)群落之外的环境条件,诸如气候、地貌、土壤和火等,常可成为引起演替的重要条件。由于人类过度开垦,破坏了土壤表土层及耕作层的结构,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变快,演替的方向未发生改变。【解析】光裸的岩石上开始的演替是初生演替,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是次生演替形成森林需要一定的土壤条件,上述次生演替起始时既具备该条件,而从裸岩开始的演替要达到该条件需要漫长的时间变快未发生改变19、略
【解析】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生物多样性锐减。20、略
【解析】①.特殊行为②.生物的行为特征③.求偶炫耀21、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互利共生竞争22、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水生产者绿色植物动物肉食性动物、杂食性动物、寄生性动物分解者腐生细菌、真菌23、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化学能四、实验题(共2题,共18分)24、略
【分析】图中甲装置利用土壤小动物具有趋暗;避高温、趋湿的习性进行采集。调查土壤动物丰富度采用取样器取样法;样方法用于调查植物的丰富度,观察肉眼难识别的小动物使用放大镜;统计土壤动物丰富度: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据此解答。
【详解】
(1)湿润的棉花模拟了土壤湿润的环境;利于跳虫存活,故则甲装置内最好装入的是湿润的棉花。
(2)70%的酒精溶液可以杀死并保存动物标本;防止腐烂,则乙装置内最好装入的是70%的酒精溶液。
(3)甲装置为诱虫器装置;利用了土壤中小动物具有趋暗;避高温、趋湿的习性的原理。
(4)依据题干信息“跳虫形如跳蚤;弹跳灵活”可知,跳虫弹跳灵活,用摄子不容易夹取,因此不建议将甲装置中的电灯放置于漏斗底部,跳虫钻出土壤样品后再用摄子夹取收集。
【点睛】
本题结合实验图示,意在考查考生分析题图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解析】湿棉花模拟了土壤湿润环境,利于跳虫存活杀死并保存动物暗湿(前两空答案顺序可颠倒)高温(或热)不合理跳虫弹跳灵活,用摄子不容易夹取25、略
【分析】【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C3途径是指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DNAP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糖类等有机物;C4途径是指在PEP羧化酶的催化下,PEP在叶肉细胞中与HCO3-结合,先把CO2固定成草酰乙酸,再转化为苹果酸,重新释放CO2后进入卡尔文循环。
【详解】
(1)群落水平研究的包括群落的范围和边界;丰富度、空间结构、种间关系、群落的演替等;故当轮叶黑藻等沉水植物大量繁殖后,部分浮游植物的数量下降,大型底栖动物的数量有所增加,这是在群落水平上研究的结果(种间关系)。
(2)图中物质A为C3,C3的还原需要能量,光反应的产物ATP和NADPH中储存着活跃的化学能,二者均可为C3的还原提供能量;结合题干“水中CO2浓度降低能诱导轮叶黑藻(一种沉水植物)光合途径由C3向C4途径转变,C4途径可使轮叶黑藻适应低CO2浓度的环境”,说明C4循环中PEP羧化酶与CO2的亲和力高于C3循环中的Rubisco,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使得轮叶黑藻能适应水中低浓度CO2的环境;提高其光合强度,利于其生长。
(3)在光照条件下,类囊体腔内的H+比叶绿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农村集体土地承包合同示例
- 2025年劳动合同与劳务合同差异对比
- 2025年航空备品项目提案报告
- 2025年分析仪器及装置项目提案报告模板
- 2025年精细药液过滤器项目规划申请报告模板
- 2025年临时办公租赁合同范本
- 2025年区域航空维修合作与发展协议
- 2025年合作伙伴商铺经营合同
- 2025年企业商业保密合同
- 2025年交通服务费用回收协议
- 2024-2030年中国紫苏市场深度局势分析及未来5发展趋势报告
- 销售人员课件教学课件
- LED大屏技术方案(适用于简单的项目)
- 城市自来水厂课程设计
- 2024智慧城市数据采集标准规范
- Lesson 6 What colour is it(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接力版英语三年级下册
- 历年国家二级(Python)机试真题汇编(含答案)
- 第五单元任务二《准备与排练》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 亏损企业减亏专项治理方案
- 《垃圾发电厂炉渣处理技术规范》
- 设计质量、进度、服务保证措施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