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新世纪版选择性必修3物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新世纪版选择性必修3物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新世纪版选择性必修3物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新世纪版选择性必修3物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新世纪版选择性必修3物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新世纪版选择性必修3物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气体难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间的斥力增大时引力减小B.分子的运动遵从牛顿运动定律C.热量可以从低温物体传向高温物体D.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压强与温度成正比2、如图所示,玻璃瓶内塞有一气球,气球的吹气口反扣在瓶口上,初始时,气球和玻璃瓶之间密闭压强为p0,体积为V0的气体,现向气球内缓慢充气,让密闭气体的体积减为充气过程气体温度不变,则密闭气体的压强变为()

A.np0B.C.D.3、核电站发电原理是核裂变反应所释放的能量通过热力产生电能,铀235是核电站的主要核燃料,核反应堆在工作时,铀235既发生裂变,也发生衰变,铀235裂变方程为:衰变方程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裂变产生的新核X质量数为147B.的比结合能小于的比结合能C.衰变过程是通过吸收裂变过程释放的能量进行的D.反应堆中镉棒插入深一些将会加快核反应速度4、关于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扩散现象是物质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的证明B.布朗运动是花粉分子的无规则运动C.两个分子在相互靠近的过程中,其分子力逐渐增大,而分子势能一定先减小后增大D.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当温度升高时,内能和压强都一定增大5、氢原子的能级图如图所示;下列对氢原子光谱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大量氢原子处于能级的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最多能发出10种不同频率的光B.一个氢原子处于能级的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最多能发出6种不同频率的光子C.用能量为13eV的光子照射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可使氢原子跃迁到第4能级D.能量为13eV的电子与处于基态的氢原子碰撞,有可能使氢原子跃迁到第4能级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光电效应是原子核吸收光子向外释放电子的现象B.天然放射性现象说明原子核具有复杂的结构C.一个氘核的质量等于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的质量和D.已知钴60的半衰期为年,则每一个钴60原子核都将在年内发生衰变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9题,共18分)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毛细现象中,毛细管中的液面有的升高,有的降低,这与液体的种类和毛细管的材质有关B.脱脂棉脱脂的目的在于使它从不被水浸润变为可以被水浸润,以便吸取药液C.烧热的针尖接触涂有蜂蜡薄层的云母片背面,熔化的蜂蜡呈椭圆形,说明蜂蜡是晶体E.在一定温度下,当人们感到潮湿时,水蒸发慢,空气的绝对湿度一定较大E.在一定温度下,当人们感到潮湿时,水蒸发慢,空气的绝对湿度一定较大8、容器中盛有冰水混合物,冰的质量和水的质量相等且保持不变,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的分子平均动能大于冰的分子平均动能B.冰和水的分子平均动能相等C.水的内能大于冰的内能D.冰的内能大于水的内能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晶体熔化过程中所吸收的热量,将用于增加分子的势能,而分子的平均动能保持不变B.空气的相对湿度越大,人们感觉越潮湿C.布朗运动是指悬浮在液体中的小颗粒中的分子的无规则的运动E.当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时,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E.当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时,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10、在斯特林循环的图像中,一定质量理想气体从状态a依次经过状态b、c和d后再回到状态a,整个过程由两个等温和两个等容过程组成。在和的过程中,气体放出的热量分别为4J和20J;在和的过程中;气体吸收的热量分别为20J和12J。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状态a比状态c的温度高B.的过程中气体对外做功12JC.气体完成一次循环对外界所做的功为8JD.的过程中,单位时间内单位器壁面积上分子碰撞次数减少11、氢原子的能级图如图所示,下列办法可能使一个原来静止并处于基态的氢原子跃迁至能级的是()

A.使用一个动能为的电子碰撞B.使用一个动能为的电子碰撞C.使用能量为的光子照射D.使用能量为的光子照射12、如图所示,绝热容器被绝热隔板K1和卡销锁住的绝热光滑活塞K2隔成a、b、c三部分,a部分为真空,b部分为一定质量的稀薄气体,且压强pb<p0(p0是大气压强),c与大气连通;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打开隔板K1,b中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B.只打开隔板K1,b中气体不做功,内能不变C.只打开隔板K1,b中气体压强减小,温度不变E.只打开卡销K2,外界对b中气体做功,b中气体内能增加E.只打开卡销K2,外界对b中气体做功,b中气体内能增加13、图甲为氢原子的能级图,大量处于m激发态的氢原子跃迁时,发出频率不同的大量光子,这些光子照射到图乙电路中光电管阴极K上,调节滑动变阻器,发现当电压表示数大于或等于时,电流表示数为零。已知阴极K的逸出功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阴极K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B.阴极K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C.D.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测量油膜分子直径时,为了避免油酸挥发带来影响,在滴完油酸之后要立即测量油膜的面积B.乙图是布朗运动示意图,悬浮在液体中的颗粒越大,某一瞬间跟颗粒碰撞的液体分子数目就会越多,撞击的不平衡性越明显,布朗运动越显著C.丙图是气体分子速率分布图,由图可知代表的温度小于代表的温度,但图像与坐标轴包围的面积等于图像与坐标轴包围的面积D.丁图是分子间作用力示意图,在处引力和斥力等大,分子力为零,分子间势能最小15、如图所示是利用光电管研究光电效应的实验原理图;用一定强度的某频率的可见光照射光电管的阴极K,电流表中有电流通过,则()

A.若将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置于b端,电流表中一定有电流通过B.若改用紫外线照射阴极K,电流表中一定有电流通过C.若将电源反接,光电管中可能有电流通过D.若减小可见光的光照强度,电流表中一定无电流通过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8题,共16分)16、气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是用来描述气体状态的物理量,叫做气体的状态参量。17、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发生等温变化时,若体积增大了n倍,则压强变为原来的______。18、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______大量气体分子的速率呈______的规律分布,当温度升高时,速率大的分子比例比较______,平均速率较______19、一定质量的某种理想气体,______保持不变时,分子的平均动能是一定的.体积减小时,分子的数密度______(填“增大”或“减小”),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碰撞器壁的分子数就多,气体的压强就______(填“增大”或“减小”).20、弱相互作用。

(1)弱相互作用是引起原子核_________衰变的原因;即引起中子—质子转变的原因。

(2)弱相互作用是_________力,其力程只有_________m。21、金属锂光电效应的极限波长为则逸出功为______________电子伏特。22、如图,上端开口的圆柱形气缸竖直放置,截面积为一定质量的气体被质量为2.0kg的光滑活塞封闭在气缸内,其压强为____Pa(大气压强取1.01ⅹg取).若从初温开始加热气体,使活塞离气缸底部的高度由0.5m缓慢变为0.51m,则此时气体的温度为____℃.

23、玻尔理论对氢光谱的解释。

(1)氢原子能级图(如图所示)

(2)解释巴耳末公式。

巴耳末公式中的正整数n和2正好代表能级跃迁之前和跃迁之后所处的___________的量子数n和2;

(3)解释气体导电发光。

通常情况下,原子处于基态,非常稳定,气体放电管中的原子受到高速运动的电子的撞击,有可能向上跃迁到____,处于激发态的原子是___________的,会自发地向能量较低的能级跃迁,放出___________;最终回到基态。

(4)解释氢原子光谱的不连续性。

原子从较高的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放出的光子的能量等于前后___________,由于原子的能级是___________的,所以放出的光子的能量也是___________的;因此原子的发射光谱只有一些分立的亮线。

(5)解释不同原子具有不同的特征谱线。

不同的原子具有不同的结构,___________各不相同,因此辐射(或吸收)的___________也不相同。评卷人得分四、作图题(共2题,共12分)24、根据气体分子动理论,气体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下列表格中的数据是研究氧气分子速率分布规律而列出的。按速率大小划分的区间(m/s)各速率区间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0℃100℃100℃100以下1.40.7100~2008.15.4200~30017.011.9300~40021.417.4400~50020.418.6500~60015.116.7600~7009.212.9700~8004.57.9800~9002.04.6900以上0.93.9

试作出题中的分子运动速率分布图像。25、用连线连结起左边列出的科学家和右边列出的他所测定的物理量或证实过的物理事实。

A、布朗a;热功当量。

B、卡文迪许b;电磁波的存在。

C、焦耳c;万有引力恒量。

D、赫兹d;分子不断作热运动。

E、法拉第e;原子的有核结构。

F、牛顿f、电子电量评卷人得分五、实验题(共2题,共4分)26、某同学在进行“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的实验。

(1)首先要确定一滴油酸酒精溶液中纯油酸的体积,具体做法是:把浓度为η的油酸酒精溶液一滴一滴地滴入量筒,记下滴入溶液滴数n时量筒内增加的体积为V,则一滴溶液中含有纯油酸的体积为___________;

(2)然后将一滴油酸酒精溶液滴入盛水的浅盘里,待水面上的油酸膜尽可能铺开且稳定后,记下油酸膜面分布图,清点小格数(不满格的按四舍五入折算)为k,已知图中每个正方形小方格的边长为a,由此可得出油酸分子直径大小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

(3)该同学实验中最终得到的计算结果和大多数同学的比较,发现自己所测得的数据偏大,则对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下列说法中可能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油酸未完全散开。

B.油酸溶液浓度低于实际值。

C.计算油膜面积时;将所有不足一格的方格计为一格。

D.错误地将油酸酒精溶液的体积直接作为油酸体积进行计算27、在“用单分子油膜估测分子的大小”的实验中,若一滴油酸酒精溶液中油酸所占的体积为V,在水面上散开形成的油膜面积为S,则油酸分子的直径d=_________.如果实验中油膜没有完全散开,则得到的油酸分子直径__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评卷人得分六、解答题(共1题,共9分)28、本题中提到的黑体都是余弦辐射体,将一个热容为的半径为的均匀的球形的黑体A放在一个半径为的均匀的薄球壳B内,两个球心的距离为在时,A的温度为A内部的热传导很快。

(2.1)B是热容为初始温度为的黑体。求时刻A的温度(可保留代数方程;积分,微分方程等,若数学计算过于复杂。)

(2.2)B的内壁是可以完全反射热辐射的镜面。求时刻A的温度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C【分析】【分析】

【详解】

A.体被压缩时有时需要用较大的力;这是因为气体被压缩时要克服压强所产生的压力,故A错误;

B.牛顿运动定律不适用于微观高速;所以分子的运动不遵从牛顿运动定律,故B错误;

C.产生其他影响下的情况下;热量可以从低温物体传向高温物体,故C正确;

D.由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可知;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体积一定时,压强与温度成正比,故D错误。

故选C。2、A【分析】【分析】

【详解】

气体做的是等温变化,由玻意耳定律得p0V0=p′

代入数据有p′=np0

故选A。3、B【分析】【详解】

A.根据质量数守恒,裂变产生的新核X质量数为235+1-89-3=144

故A错误;

B.裂变反应放出核能,生成物更加稳定,则的比结合能小于的比结合能;选项B正确;

C.衰变过程也是释放能量的;选项C错误;

D.要使裂变反应更激烈一些;应使控制棒插入浅一些,让它少吸收一些中子,链式反应的速度就会快一些,故D错误。

故选B。4、A【分析】【详解】

A.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现象;扩散现象是分子运动的结果,是物质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的证明,故A正确;

B.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中花粉颗粒的无规则运动;不是花粉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布朗运动反映了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故B错误;

C.两个分子在相互靠近的过程中;开始两分子间的距离大于平衡间距,在两分子相互靠近过程中,分子引力先增大后减小,到平衡位置时,分子力变为0,距离再小,分子力就变成斥力,并随距离的减小而增大;而分子势能是先减小后增大,在平衡位置处,分子势能最小,故C错误;

D.对于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温度升高,气体的内能一定增大;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常数)知;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当温度升高时,压强不一定增大,还与体积有关,故D错误。

故选A。5、D【分析】【详解】

A.大量氢原子处于能级的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最多能发出

种不同频率的光;故A错误;

B.一个氢原子处于能级的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最多能发出3种不同频率的光子,即能级到能级、能级到能级、能级到基态跃迁时发出的光子;故B错误;

C.氢原子从基态跃迁到第4能级,需要吸收的能量

用能量为13eV的光子照射处于基态的氢原子;不能发生跃迁,故C错误;

D.能量为13eV的电子与处于基态的氢原子碰撞;由于碰撞过程电子能量不一定完全传递给氢原子,若基态的氢原子刚好吸收12.75eV的能量,则刚好跃迁到第4能级,故D正确。

故选D。6、B:C【分析】【详解】

光电效应是原子核外电子得到能量,而跑到原子的外部,向外释放电子的现象,选项A错误;天然放射性现象说明原子核具有复杂的结构,选项B正确;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结合成氘核,向外辐射能量,有质量亏损,知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的质量大于一个氘核的质量,故C正确;半衰期是大量原子衰变的统计规律,对少数原子是不适应的,选项D错误;故选BC.二、多选题(共9题,共18分)7、A:B:D【分析】【详解】

A.在毛细现象中;毛细管中的液面有的升高,有的降低,这与液体的种类和毛细管的材质有关,A正确;

B.脱脂棉脱脂的目的在于使它从不被水浸润变为可以被水浸润;以便吸取药液,B正确;

C.烧热的针尖接触涂有蜂蜡薄层的云母片背面;熔化的蜂蜡呈椭圆形,说明云母片的物理性质具有各向异性,云母片是单晶体,C错误;

D.在空间站完全失重的环境下;水滴能收缩成标准的球形是因为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D正确;

E.在一定温度下;空气的相对湿度越大,水蒸发越慢,人就感到越潮湿,故当人们感到潮湿时,空气的相对湿度一定较大,但绝对湿度不一定大,E错误。

故选ABD。8、B:C【分析】【分析】

【详解】

冰水混合物温度为0℃;冰;水温度相同,故二者分子平均动能相等,冰变成水要吸热,故等质量的水的内能大于冰的内能。

故选BC。9、A:B:E【分析】【详解】

A.晶体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内能增加,但是温度不变,分子平均动能不变,将用于增加分子的势能。A正确;

B.空气的相对湿度越大;空气中的水气越接近饱和,人们感觉越潮湿。B正确;

C.布朗运动是指悬浮在液体中的小颗粒的无规则的运动。C错误;

D.非晶体的物理性质各向同性;多晶体的物理性质各向同性,单晶体的物理性质是各向异性。D错误;

E.当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时;分子距离减小,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大。E正确。

故选ABE。10、B:C【分析】【分析】

【详解】

A.的过程,体积不变,压强降低,由

可知,温度降低,c、d在同一条等温线上,温度相等,故状态a比状态c的温度低;A错误;

B.的过程中;温度不变,内能不变,吸收热量12J,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气体对外做功12J,B正确;

C.由题意可得气体完成一次循环吸收的热量为8J;由于内能不变,故外界对气体做功8J,C正确;

D.的过程中;体积不变,压强增大,故温度升高,单位时间内单位器壁面积上分子碰撞次数增多,D错误。

故选BC。11、B:C【分析】【分析】

【详解】

AB.由能级图可知处于能级的氢原子跃迁到能级,需要吸收的能量为

处于能级的氢原子跃迁到能级,需要吸收的能量为

电子使原子发生能级跃迁是通过碰撞来实现的,电子损失的动能被原子吸收,使原子从一个较低的能级跃迁到另一个较高的能级,故使用一个动能为的电子碰撞不可能,而使用一个动能为的电子碰撞可能;A错误,B正确;

CD.根据玻尔理论,只有照射光子的能量等于两个能级差时才能发生跃迁,能级和能级的差值为故只有用能量为的光子照射,才能恰好从基态跃迁至n=4能级;C正确,D错误。

故选BC。12、B:C:E【分析】【详解】

AB.只打开隔板K1时,b中气体向a中真空扩散,气体不做功W=0

绝热容器导致Q=0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知ΔU=W+Q=0

内能不变;A错误,B正确;

C.只打开隔板K1时,b中气体内能不变,温度不变,由玻意耳定律pV=C

知b中气体体积增大;压强减小,C正确;

D.只打开卡销K2时,由于pb<p0,活塞将向左移动,b中气体体积减小,外界对b中气体做功W′>0

但Q′=0

则ΔU′=W′+Q′>0

内能增加;E正确,D错误。

故选BCE。13、A:C【分析】【详解】

AB.由题意知遏止电压为

设阴极K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由动能定理

A正确;B错误;

CD.大量处于m激发态的氢原子跃迁时,其中频率最高的光子能量为

又因为大量处于激发态的氢原子跃迁时,其中频率最高的光子能量为

C正确;D错误。

故选AC。14、C:D【分析】【详解】

A.甲图测量油膜分子直径时;在滴完油酸之后不能立即测量油膜的面积,应等油膜稳定后再测量油膜的面积,故A错误;

B.乙图是布朗运动示意图;悬浮在液体中的颗粒越大,某一瞬间跟颗粒碰撞的液体分子数目就会越多,撞击的不平衡性越不明显,布朗运动越不显著,故B错误;

C.丙图是气体分子速率分布图,温度越高,速率大的分子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更大,则代表的温度小于代表的温度;但图像与坐标轴包围的面积等于图像与坐标轴包围的面积;均为1,故C正确;

D.丁图是分子间作用力示意图,在处引力和斥力等大;分子力为零,分子间势能最小,故D正确。

故选CD。15、A:B:C【分析】【分析】

【详解】

A.将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置于b端;光电管两端电压增大,电流表中一定有电流通过,选项A正确;

B.改用紫外线照射阴极K;入射光频率增大,光子能量增大,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增大,电流表中一定有电流通过,选项B正确;

C.用某频率的可见光照射光电管的阴极K,光电子从阴极K射出,具有的最大初动能若将电源反接,且光电子最大初动能满足则光电子仍可到达A;光电管中仍可能有电流通过,选项C正确;

D.光电管中场强的方向是由A到K;光电子出射后被加速,所以电流表中有电流通过,若只减小可见光的光照强度,仍有光电子从阴极K射出,电流表中一定有电流通过,选项D错误。

故选ABC。三、填空题(共8题,共16分)16、略

【分析】【分析】

【详解】

气体的状态参量包括温度、体积、压强。【解析】温度体积压强17、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18、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剧烈中间多、两头少多大19、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温度增大增大20、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1]弱相互作用是引起原子核β衰变的原因;即引起中子—质子转变的原因。

(2)[2][3]弱相互作用是短程力,其力程只有10-18m。【解析】β短程10-1821、略

【分析】【详解】

[1]根据光电效应方程可得

当光电子的初动能为零时,对应的频率为极限频率,对应的波长为极限波长,则逸出功为

代入数据解得【解析】22、略

【分析】【详解】

[1]封闭气体的压强:

[2]气体的状态参量:V1=0.5S,T1=273+27=300K,V2=0.51S

气体发生等压变化,由盖吕萨克定律得:

即:

解得:T2=306K

气体的温度:t2=306-273=33℃;【解析】①.1.05×105②.3323、略

【分析】【详解】

(2)[1]解释巴耳末公式。

巴耳末公式中的正整数n和2正好代表能级跃迁之前和跃迁之后所处的定态轨道的量子数n和2;

(3)[2][3]解释气体导电发光。

通常情况下,原子处于基态,非常稳定,气体放电管中的原子受到高速运动的电子的撞击,有可能向上跃迁到____;处于激发态的原子是不稳定的,会自发地向能量较低的能级跃迁,放出光子,最终回到基态。

(4)[4][5][6]解释氢原子光谱的不连续性。

原子从较高的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放出的光子的能量等于前后两能级差;由于原子的能级是分立的,所以放出的光子的能量也是分立的,因此原子的发射光谱只有一些分立的亮线。

(5)[7][8]解释不同原子具有不同的特征谱线。

不同的原子具有不同的结构,能级各不相同,因此辐射(或吸收)的光子频率也不相同。【解析】定态轨道不稳定光子两能级差分立分立能级光子频率四、作图题(共2题,共12分)24、略

【分析】【详解】

分子运动速率分布图像如图所示:

横坐标:表示分子的速率。

纵坐标:表示各速率区间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解析】见解析25、略

【解析】五、实验题(共2题,共4分)26、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1]一滴溶液中纯油酸的体积

(2)[2]根据油膜分布可知,大约有k个小格子,则油膜的面积为

则油酸分子直径大小的表达式为

(3)[3]计算油酸分子直径的公式是

是纯油酸的体积,S是油膜的面积:

A.油酸未完全散开,S偏小,则得到的分子直径d将偏大;故A正确;

B.如果测得油酸溶液浓度低于实际值;则油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