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3:《论语十二章》-2024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通关训练(原卷版)_第1页
专题03:《论语十二章》-2024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通关训练(原卷版)_第2页
专题03:《论语十二章》-2024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通关训练(原卷版)_第3页
专题03:《论语十二章》-2024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通关训练(原卷版)_第4页
专题03:《论语十二章》-2024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通关训练(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3:《论语十二章》-2024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通关训练

一、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论语》十二章

①子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日:“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日:“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

欲,不逾矩。”

④子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⑤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⑥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瓠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⑦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⑧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⑨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⑩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研日:“三军可夺师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⑫f复日:“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I.解释下列加点字的词语。

(I)吾日三省吾身(2)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下列加点词语用法和意义与例句相同一项是()

例句:相委跑去

A.学两不思则罔B.学两时习之C.博学加笃志D.人不知加不愠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结合内容,请说说孔子及其弟子在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上的观点分别是什么?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I)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

而》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

所欲,不逾矩。'’《为政》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雍也》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10)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II)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12)子复日:“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5.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瞳躁则不能治性险:轻薄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以……为快乐

B.不逾更矩:规矩思而不学则殆殆: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C.淮漫则不能励精淫:放纵为人谋而不用乎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D.饭疏食饭:吃本坐于前犬:像狗一样

6.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逝者如斯夫*夫*君子之行

B.可以为师矣静以修身

C.学而不思则罔后狼止面前狼又至

D.于我如浮云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7.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通过学习《论语》,我们知道了对于学习知识来说,要“学”与“思”,“温故”与“知新”结合。“温故”而

不独立思考就达不到“知新”的目的。

B.所选的十二章,包含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个人修养和珍惜时间等方面的内容,语言精练,立意深

亥ij,闪烁着思想的光辉,在今天仍有借鉴、启发作用。

C.选文第(8)章说,在“富贵”和“义”发生矛盾时,宁愿贫贱而坚守“义孔子并不绝对排斥富贵,但

如果追求富贵要以损害道德(仁、义)为代价,那就不可取了。

D.《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东汉列为“七经”之一,宋代朱

熹把《论语》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

三、阅读下面两则《论语》,完成下面小题。

①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②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必有我师学不复出覃串知非福

B.择其善者而丛之丛心所欲丛容不迫

C.知之者不如听之者君子好逑花好月圆

D.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此不疲安贫乐道

9.下列语句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表意相近的一项是()

A.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B.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C.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D.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0.上面两则《论语》体现了孔子“为学”的特点,下面两则材料则反映了孔子“育人''的主张。根据相关内

容,从“为学”与“育人两方面说说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孔子。

材料一

南郭惠子问于子贡曰:“夫子①之门,何其杂也?‘'子贡曰:“君子正身以俟②,欲来者不距③,欲去者

不止。且夫良医之门多病人,杂话④之侧多枉⑤木。是以杂也。”

(选自《荀子•法行》)

材料二

子路⑥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②“子曰:“闻

斯行之.”公西华日:“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日'闻斯行之'O

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⑥,故进之;由也兼人⑨,故退之。”

(选自《论语・先进》)

注:①[夫子]指孔子。②[俟]等待。③[距]同"拒”,拒绝。④藻(yin)ts(kud)]矫正竹木的工具。⑤[枉]

曲,不直。⑥[子路]名仲由。后文提到的冉有,名求;公西华,名赤。三人均为孔子学生。。[闻斯行诸]

凡是听到就做吗?⑧[退]退缩,漾让。⑨[兼人]好勇过人。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论语》十二章

子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不逾矩。”《为政》

子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日:“贤哉,回也!一箪金,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

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复日:“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II.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I)不亦说乎

(2)传不习乎

(3)吾日三省吾身

(4)思而不学则阳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I)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3.下面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志向能否被改变,取决于外在环境。

B.“知之”指一般了解,“好之”指全身心投入其中,可能会有所成就,"乐之'’指有较大的热情投入。

C.颜回有听天由命的品质,吃着简单的饭食,住在简陋的小巷,却能忍受贫困,不改变自己的乐趣。

D.“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讲学习态度,选取他人的优点而学习,如果有他人有的缺点

就加以改正。

14.请写出选文中与链接材料画线句所阐述的观点相同的一句,并简要分析。

【链接材料】

送安惇秀才失解西归(节选)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深①自知。他年名宦恐不免.今日栖迟②那可追。

【注】①子:你。②栖迟:这里指飘泊失意。

句子:____________

分析:____________

能力隹守停

五、(2023•吉林松原•校考--模)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论语》十二章(节选)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吊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不逾矩。”《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于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日:“博学而骂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

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15.《论语》是记录的一部书:《虽有嘉肴》选自《礼记》。它们都是一家经典

著作。

1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意思,

①博学而尊志()②不知其目也()

17.翻译《论语》中的“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8.《虽有嘉肴》一文通过什么论证方法论证“教学相长''的?请简要说明。

19.请从“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这三句中任选其中

一句,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六、(2023•吉林松原•统考一模)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

《论语》十二章

子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日:“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日:“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日:“三军可夺师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复日:“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乙】

子日:“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子日:“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纷与残,是人之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

去也。君子去仁,恶者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仁,造次①必于是,颠沛②必于是。“(《论语•里仁是

【注释】①造次:急遽,仓促。②颠沛:流离困顿。

20.孔子名,字仲尼,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2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I)学而町习之()(2)三十而辛()

22,下列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B.上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C.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D.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23.把【乙】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24.“人不知而不愠”是“君子”风范,那么,你认为作为君子还应该有哪些风范?

2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章,阐述了学习的三种态度,其中哪种学习态度最重要?

用自己的语言来回答。

26.通过【甲】文中的相关语录用【乙】文可以看出孔子怎样的富贵观?它与“仁义”之间有什么关系?请

简要分析。

七、(2023•辽宁沈阳•模拟预测)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选自《论语》)

【乙】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软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

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可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

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冷然若神人;余则缆袍敝衣处其间,喀无慕艳意,以

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选自宋流《送东阳马生序》)

27,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读音加词义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不亦I乎(同“悦”,愉快,yue)

B.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快乐,位)

C.同畲生皆被绮绣(客舍,she)

D.同舍生皆陵绮绣(同“披”,盖着,pT)

28.完成下列语句的翻译。

(I)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翻译:因为内心有值得快乐的事,o

29.不觉得求学条件艰苦,反而因学习而感到快乐的宋濂有着奋斗进取的精神。下面诗中哪句话体现了诗

人的奋斗进取精神?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人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0.甲、乙两文中都提到了作者从师的态度,你比较认可谁的态度?请结合具体语句简述理由。

八、(2023.安徽合肥・合肥市第四十五中学校考一模)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石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日:“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选自《论涪十二章》)

【乙】

余幼时即嗜学。……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筐曳屣行深山巨谷中。……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

绣,戴朱缪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坤然若神人;余则缁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暮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苦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选自宋流《送东阳马生序》)

3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I)不亦调乎说:

(2)人不攀其忧堪:

(3)旗恭圣贤之道益:

(4)耀白玉之环腰:

3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I)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33.【甲】【乙】两语段都提到了学习中应具备端正的态度,请结合语段具体分析。

九、(2023•上海浦东新•统考二模)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子日:“贤哉,回也!一箪金,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乙】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软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

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像,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

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坤然若神人;余则温袍敝衣处其间,喀无慕艳意,以

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丙】元好问列传(节选)

好问字裕之,七岁能诗,年十有四,从陵川郝晋卿学,不事举业①。淹贯②经传百家,六年而业成。下

太行,渡大河,为《箕山》《琴台》等诗。礼部赵秉文见之,以为近代无此作也,于是名震京师。……晚

年尤以著作自任,以金源氏③有天下,典章法度几及汉、唐,国亡史作,己所当任。时金国实录在顺天张

万户家,乃言于张,愿为撰述,既而为乐夔所阻而止。好问曰:“不可令一代之迹泯④而不传。”乃构亭

于家,著述其上,因多日《野史》。凡金源君臣遗言往行,采遮所闻,有所得辄以寸纸细字为记录,至百

余万言。

(节选自《金史》,有删减)

【注释】①举业:指科举时代专为应试的诗文、学业。②淹贯:深通广晓。③金源氏:指金国。④泯:灭,

尽,

34.【甲】文出自儒家经典著作《》,【乙】文的作者是

3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主人日再拿()(2)因名曰《野史》()

36.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的画线句。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37.根据以上作品内容,完成表格。

人物表现品质

颜回(1)______

“余”艰苦求学,自得其乐(2)_______

元好问不顾阻挠修史书(3)_______

38.【甲】文孔子对“不义而富且贵''的态度是(用自己的话回答)【乙】文中面对同舍生。“悻

然若神人”的装扮,作者的态度是o(用自己的话回答)

39,下列对【丙】文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元好问“名震京师”离不开赵秉文对其诗作的赞赏。

B.元好问在修史的过程中得到了张万户、乐夔的帮助。

C.元好问年少有才,却不热衷功名,晚年以修史为任。

D.“不可令一代之迹泯而不传”这句话体现了元好问修史的决心。

十、(2022•黑龙江大庆•统考一模)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曾子日:“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

【乙】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替也,才须学也,非

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

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

4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I)饭疏食:

(2)非学无以广才:

(3)传不习乎:

(4)险躁则不能/性:

41.翻译下列句子。

(1)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42.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43.两文内容上都强调了古代治学的人都非常重视什么?甲文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乙文主要运用了什么

修辞?

44.用自己的话说说你对【乙】文中“志''与"学''的关系是如何理解的。

十一、(2023•陕西西安・西安市曲江第一中学校考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清,字去瑕,洛州曲周人也。初事唐为宁卫指挥使。后事晋为奉国都虞候。安从进①叛襄州,勺高

行周②攻之,逾年不能下,清谓行周日:“从进闭孤城以自守,其势岂得久邪?”因请先登,遂攻破之。

开运二年冬,从杜重威③战阳城,清以力战功,为步军之最,加检校司徒。是冬,重威军中渡桥南,虏军④

其北以相拒,而虏以精骑并西山出晋军后,南击栾城,断晋饷道。清谓重威曰:“晋军危矣!今去镇州五

里,而守死于此,营⑤孤食尽,将若之何?请以步兵二千为先锋,车桥开路,公率诸军继进以入镇州,可

以守也。“重威许之,遣与宋彦筠⑥俱前。清与虏战败之夺其桥。是时,重威已有二志,犹度不肯进,彦

筠亦退走,清日:“吾独死于此矣!”因力战而死。年五十三。

(选自《新五代史•列传》)

【注释】①安从进:五代时期大臣。②高行周:五代名将,顺州刺史高思继之子。③杜重威:又名杜威,

五代十国时期后晋大臣。④虏:指少数民族契丹。⑤营:军队,军营。⑥宋彦筠:五代王公,雍丘(今河

南杞县)人。

4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丛高形周攻之

(2)逾年不能下

(3)将茬之何

(4)穹桥开路

4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初事唐为宁卫指挥使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B.清以力战功策之不以其道

C.将若之何何陋?有

D.吾独死干此矣至于负者歌于途

47.请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I)从进闭孤城以自守,其势岂得久邪?

(2)重威许之,遣与宋彦筠俱前。

48.顾炎武曾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贵。”你认为王清有哪些“勇担责任”的表现,请简要概括。

十二、(2023・广东•校联考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普,字则平,幽州蓟人。初,太祖①侧微,普从之游,既有天下,普屡以微时所不足者言之。太祖

豁达,谓普日若尘埃中可识天子宰相则人皆物色之矣。自是不要言。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

常功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②,家

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电。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燧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

其比。有臣当迁官,太祖素恶其人,不与。普坚以为请,太祖怒m:“朕固不为迁官,卿若之何?”普曰:

“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太祖怒甚,

起,普亦随之,久之不去,竟得你允。

选自《宋史。赵普传》

注:①太祖:指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②薨(h6ng):君主时代称诸侯或大官等的死。

49.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晚年手不樗卷

等学术

50.请用7”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谓普曰若尘埃中可识天子宰相则人皆物色之矣。

51.赵普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他对后世很有影响。请结合选文,概括赵普这个人身上的闪光点。

十三、(2023•湖北武汉•校考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傅尧俞传

使尧俞十岁能为文,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