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8课笔墨丹青课时作业含解析岳麓版必修3_第1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8课笔墨丹青课时作业含解析岳麓版必修3_第2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8课笔墨丹青课时作业含解析岳麓版必修3_第3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8课笔墨丹青课时作业含解析岳麓版必修3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课时作业8笔墨丹青时间:30分钟满分:66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下列三幅图体现了敦煌壁画艺术在不同时期的改变。这种改变说明白(B)A.佛教文化的中国化 B.艺术内容的时代性C.艺术形式的多样化 D.中西文化的交融性解析:肯定时期的文化是肯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魏晋时期社会动乱,斗争频繁,所以反映的壁画内容是宣扬善行、现世悲苦;隋唐时期是封建社会的旺盛时期,壁画的内容是华蜜祥和;宋朝商品经济发展,世俗场景渗入壁画。所以壁画的内容改变体现了艺术内容的时代性。2.有“梅妻鹤子”之称的林逋曾有一首《和谢秘书西湖立刻》:“表里湖山极目春,据鞍时此避埃尘。苍苍烟树悠悠水,除却王维少画人。”林逋的评价如此之高,最有可能是因为王维(B)A.对山水描摹惟妙惟肖B.开后世人文人画之先河C.是唐代最负盛名的诗人D.身处中国画成熟时期解析:题干中“……除却王维少画人”为点睛之笔,侧重不在描绘山水,故A项错误;题干中“……据鞍时此避埃尘……除却王维少画人”的这两句是主旨所在,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境,开启宋元明清文人画之先河,故B项正确;宋代林逋是闻名隐士,淡泊名利,C项说明无法说明题意,故C项错误;中国画成熟期应当是宋代,故D项错误。3.下图是《送子天王图》(局部),描绘净饭王抱着初生的释迦牟尼(佛祖)谒神的情形,关于此图说法正确的是(D)①作者是唐朝的吴道子②画家提出“以形写神”③是文人画的代表作品④表现了佛教的中国化A.①② B.③④C.②③ D.①④解析:①是基本史实,是正确的。提出“以形写神”的是顾恺之,所以②不正确。文人画讲究写意,所以此画不是文人画的代表作,③不正确。所画的人物外貌似中国人,衣服也是中国人的衣服,反映了佛教的中国化,④正确。4.假如想了解宋代汴京的建筑、交通、商业和市民生活,可以参考的艺术作品是(D)A.《女史箴图》 B.《送子天王图》C.《富春山居图》 D.《清明上河图》解析:《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时期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汴河两岸的自然风光和旺盛景象,为我们供应了北宋都市的商业、手工业、建筑、交通工具等翔实形象的第一手资料。5.北宋画家论及山水画的创作,提出“春山烟云绵联,人欣欣;夏山嘉木繁阴,人坦坦;秋山明净摇落,人肃肃;冬山昏霾翳塞,人寂寂”。该相识反映的中国山水画的特征是(C)A.注意对客观自然景物的逼真摹写B.强调以花鸟为主要描绘内容C.注意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D.强调人物为核心的布局构图解析:由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古代中国绘画强调写意传神,材料中描述了绘画中四季与人的关系,故C项符合题意;材料中没有体现出逼真摹写之意,解除A项;材料中也没有花鸟的相关信息,所以不能得出山水画是否以花鸟为主要描绘内容,解除B项;绘画中四季与人的关系不能说明就是以人物为核心,解除D项。6.北宋时期除了以山水花鸟为主流的文人画以外,还出现大量描绘市井风情的作品,其中最主要的缘由是(C)A.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B.各民族融合与沟通的进一步加强C.商业经济兴盛和城市的发展D.“重文轻武”是朝廷的基本国策解析:宋代以来大量风俗画的出现就是当时商业经济兴盛和城市发展的反映。7.南宋时期马远、夏圭往往把景物放在画面一侧,被人称为“马一角”“夏半边”,他们的画作又被称为“残山剩水”。这些正是当时南宋“山河破裂风飘絮”的反映。这体现了绘画(D)A.场景的生动性 B.色调的多元性C.形式的多样性 D.内容的时代性解析:由材料可知,“残山剩水”寓意“山河破裂”,是社会现实的折射,D项正确。“场景”“色调”“形式”均非题干主旨,解除A、B、C三项。8.宋元时期,绘画艺术的特征是表现人民生活的风俗画的出现和日益增多,这主要是因为(D)A.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B.对外贸易的发展C.文化事业的发展D.城市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解析:文化是经济的反映。宋元时期城市经济的发展,为风俗画的出现供应了经济基础和基本素材,同时,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文化需求增加,这是促使其产生的重要动力。9.清代画家方薰在《山静居画论》中说:“款题画始自苏(轼)、米(芾),至元明而遂多。以题语位置画境者,画亦由题益妙。高情逸思,画之不足,题以发之,后世乃为滥觞。”下列对材料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B)A.“款题图画”应属于文人画B.苏轼被尊为文人画的鼻祖C.题字体现画家的文化素养D.款题图画对后世影响很大解析:由材料中“高情逸思,画之不足,题以发之,后世乃为滥觞”可知,该绘画注意抒情,属于文人画;文人画的鼻祖为王维;材料中指出“高情逸思”,可见题字能够展示画家的文化素养;由材料中“后世乃为滥觞”可知,文人画对后世具有重大影响。10.中国绘画与文字相伴而生,注意写意传神。下图是元代王冕的《墨梅图》,其风格属于(D)A.人物画 B.宗教画C.风俗画 D.文人画解析:从图中可以获知此类绘画有图有文字,侧重追求抒情写意,故是文人画。二、非选择题(共26分)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苏轼认为,“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成为书也”,强调书法的精神气度。他还认为“我书意造本无法”,“自出新意,不践古人”。黄庭坚也主见书法“入神”,对学习古人要“离迹师神”。材料二:宋徽宗赵佶以画花鸟擅长,不仅建立了皇家画院,而且有考试制度。如一次出考题为“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一般多画岸边泊着一条空船,舷边蜷着一只鹭鸶,或船篷上栖着一只乌鸦。获得第一名的却画着船夫躺在船尾,独自吹着笛子。画家要表达题中“无”,是“非无舟人,只无行人”,那种闲散、安静、安逸的意境被表达得更加精确。(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北宋书法、绘画的什么特点?其共同特征是什么?(12分)(2)结合所学学问,简要分析北宋书法、绘画呈现上述特征的主要缘由。(14分)答案:(1)北宋书法追求特性而忽视法度,提倡“有意无法”;山水画发展为独立画种,画家更加注意意境。(8分)共同特征:强调精神和意境。(4分)(2)统治者重视文人;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