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中医病机分析_第1页
咳嗽中医病机分析_第2页
咳嗽中医病机分析_第3页
咳嗽中医病机分析_第4页
咳嗽中医病机分析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咳嗽中医病机分析

咳嗽

[概念]

咳嗽或称咳,《素问.咳论》专门论述咳嗽,并且提出有‘五脏六

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的说法。或称咳嗽,则往往与上气并称,如

《素问.五脏生成篇》称‘咳嗽上气’,《金匮要略》一书中,有时咳

嗽上气'连称,有时‘痰饮咳嗽'连称。《金匮要略》、《汉代武威医简》

又称‘咳逆’咳逆上气可见汉代之前咳、咳嗽、咳逆同羲,并且咳

嗽与上气(喘)、痰饮二者关系尤为密切,故往往连称。《诸病源候论》

将咳嗽、上气、痰饮三者明确区分开来,各立专节论述,其中‘咳嗽病

诸侯.凡十五论'指出'咳嗽者,肺感于寒,微者则成咳嗽也。’若感于

温热之邪者,另立'时气咳嗽候温病咳嗽候'讨论。若为内伤所致者,

则有‘虚劳咳嗽候《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谓:‘咳谓无痰而有声,肺

气伤而不清也。嗽是无声而有痰,脾湿动而为痰也。咳嗽谓有痰而有

声,盖因伤于肺气,动于脾湿,咳而为嗽也。‘临床咳、嗽、咳嗽三者

实无区分之必要,可统称之为咳嗽。咳嗽为肺部痰患的临床表现,若

痰饮咳嗽则多为肺脾二脏病证,若咳嗽上气则多为肺肾二脏病证(上气

与痰饮可参见气喘、咳痰倏的论述)。

[鉴别]

常见证候

风寒束表咳嗽:症见咳嗽,鼻塞流清涕,喉痒声重,痰稀色自,头

痛发热,恶寒或恶风,骨节酸痛,舌苔薄白,脉浮紧或浮缓。

风热袭肺咳嗽:症见咳嗽不爽,痰黄或黄白而稠。口干,咽痛,头

痛,鼻塞,身热恶风有汗,或微恶风寒,舌苔薄黄,脉浮数。

燥邪伤肺咳嗽:症见咳嗽,痰少黏稠难出,或痰中带血丝,或干咳

无痰,咳甚则胸痛,鼻燥咽干,或咽喉痒痛,形寒身热,舌尖红、苔

黄,脉浮数或细数。

暑湿咳嗽:症见咳嗽,痰多而稠。胸闷、身热,汗多不解,头胀,

口渴不多饮,心烦面赤,澧短而黄,舌苔薄黄质红,脉濡数。若暑多

于湿,则咳声清高,身热面赤,心烦。舌红、脉数。

肺热咳嗽:症见咳而气喘,痰黄稠,甚或痰中带血、口鼻气热,口

苦咽干,或觉咽痛,或胸痛胸闷,舌苔黄,脉弦数。

肺燥咳嗽:症见干咳无痰,咳引胸痛,声音嘶哑,鼻燥咽干、舌质

红、苔薄而干,脉细略数。

痰湿咳嗽:症见咳嗽,痰多色白,痰出即咳止,伴胸脱胀闷,饮食

减少;或有恶心呕吐,或见面肿。舌苔白腻,脉濡滑。

脾虚咳嗽:症见咳嗽,痰多色白易咳出,面白微肿,少气体倦,怕

冷,月完部闷胀,食欲不振,口淡。舌苔薄白,脉细。

肺气虚咳嗽:症见咳嗽,气短,痰清稀薄。面色晃光,动则汗出,

易感外邪,舌质淡嫩、苔薄白,脉虚无力。

肺阻虚咳嗽:症见久咳不止,痰少而黏,或痰中带血丝,形体消瘦,

口燥咽干,或咳声嘶哑。若阴虚火旺者,可见潮热,盗汗,少气,胸

部隐痛。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肾阳虚咳嗽:症见咳嗽,痰清稀呈泡沫状,咳甚则遗溺,气短,劳

累则加重。面白微肿,或肢体浮肿。苔白质淡,脉沉细。

肝火犯肺咳嗽:症见咳嗽气逆,痰出不爽,或如梅核,或如败絮难

以咳出。咳时面红并引及胁痛。咽喉干燥,烦躁易怒。舌边尖红、苔

薄黄而干,脉弦数。

鉴别分析

风寒束表咳嗽与风热袭肺咳嗽:二证皆由感受外邪所致,故均有表

证可见。风寒咳嗽,因风寒之邪束表犯肺,肺气失宣可见咳嗽;肺气不

利,津液失布故痰稀色白,鼻流清涕;风寒外束,膜理闭塞,则见头疼、

发热,恶风寒等。风热袭肺咳嗽为风热邪气犯肺,肺失清肃,热灼津

液,故咳而不爽,痰稠而黄,并口渴,咽痛;风热上扰清空,头部气血

逆乱,则头痛;正邪交争,功能亢奋,故体温升高而见发热;邪气袭表,

卫外功能失常则恶风;风热之邪主升发、疏泄,使膜理开泄而见汗出。

此二证当以咳嗽的特点、痰的性状,及所兼的表证不同,为其鉴别要

点。风寒束表咳嗽治以疏风散寒、宣肺止咳,方选杏苏散加减。风热

袭肺咳嗽治以疏风解热、宣肺止咳,方选桑菊饮加减。风寒束表咳嗽

有表邪未解,里热已炽,形成表有寒、里有热之寒包火证,而见咳嗽

喘促、口干苦、痰黄。甚者咳引胸痛,痰色暗红,喘甚于咳者,宜用

解表清热之麻杏石甘汤加味。若表邪入里化热,转为肺热咳嗽,临证

均当鉴别。《症因脉治.咳嗽》有以脉来区别伤寒咳嗽化热与否,如‘

伤寒咳嗽之脉,若见浮紧,里末郁热。若见浮洪,肺已郁热。紧而带

数,以寒包热风热袭肺咳嗽亦见表解或未解而肺热已炽之变。

燥邪伤肺咳嗽与暑湿咳嗽:二证亦均感受外邢所致,故也可见表证。

但其发病均有季节性。因感邪的性质不同,临床表现也异,此可与风

寒束表,风热袭肺二型相鉴别。燥邪伤肺咳嗽(此指温燥而言。凉燥谓

秋凉之气,致病后治从风寒束表咳嗽)。常见于气候干燥之秋季,或过

食辛燥食物所致。燥热之邪,耗伤津液,肺失清润,气机不利,而见

干咳无痰,或痰少黄黏,甚则胸痛;燥热之邪损伤肺络,则痰中带血丝;

燥热伤津,可见鼻燥、咽干或痛、舌干少津;燥热之邪客于肌表,卫气

不固而见形寒、身热等表证。暑湿嗽必在长夏暑令发病。暑湿犯肺,

壅塞肺气而嗽;湿邪伤牌,脾失健运而生痰,故见痰多;因暑为阳邪,其

性炎热,热重而痰黄黏;暑湿伤表,可见身体重着,汗多而身热不解,

头胀,咽痛等表症;热伤津液而口渴,但湿蕴在里,故有时渴不多饮。

燥邪伤肺咳嗽治以宣肺润燥止咳,方选桑杏汤加减。暑湿咳嗽治以清

暑宣肺、化湿和脾,方选三物香薰饮合小半夏加茯苓汤。若咳声清高,

无痰或痰少者,以伤于暑邪为主,湿邪较轻,治以清解暑热,方选清

络饮加味。

肺热咳嗽与肺燥咳嗽:热为火之渐,火未有不燥者,故此二证咳嗽

之病因,虽一为热邪,一为燥邪,但其症状有相似之处,故应注意鉴

别。若肺为热邪所迫,肺气上逆,则咳多兼喘,胸闷或痛,并有肺热

之表现(如痰稠而黄,口苦咽疼,口渴,便干,舌红苔黄,脉数等)。若

燥邪伤肺,消灼津液,致使津液亏损、肺失滋养,气道干燥,则干咳

无痰,鼻燥咽干,声音嘶哑,咳引胸疼等。肺热与肺燥咳嗽,均为咳

引胸胁作痛,当据其兼证不同相鉴别。肺热咳嗽治以清肺化痰,方选

泻白散加味。肺燥咳嗽治以清热润燥,生津止咳,方选清燥救肺汤加

减。

痰饮咳嗽与脾虚咳嗽:二证均有痰湿为患之证情,但其病因病机则

有不同。痰饮咳嗽是痰湿壅盛,咳由痰致,故有痰出即咳止的特点。

其为痰湿壅盛与脾失健运(饮食减少,胸皖胀闷,或呕恶浮)的综合表现。

脾虚咳嗽,主要是脾气虚弱,运化无权,聚湿生痰,痰湿阻肺而咳嗽,

故痰多色白易咳出,此症并兼有脾气虚弱的表现(少气,面白微肿,食

少、便油等)。痰饮咳嗽,治以健脾燥湿,化痰止咳,方选二陈汤合平

胃散加减。脾虚咳嗽治以健脾益气,燥湿化痰,方选六君子汤加减。

痰饮咳嗽,若痰湿蕴结化热,则见痰黄稠,苔黄腻,脉滑数等,此为

痰热咳嗽,治以清热化痰,方选苇茎汤合小陷胸汤加减。若素有痰饮

或水气内蓄,兼受寒邪,形成寒饮内停,或兼外邪未净之垓嗽,而见

咯白色清稀痰,胸膈满闷,甚则呕逆形寒等。治以温肺化饮,方选小

青龙汤加减。

腑气虚咳嗽与肺阴虚咳嗽:皆为虚证咳嗽。肺气虚咳嗽,多因素体

阳气不足,肺气虚弱,或寒饮内停,损伤肺气,致肺的肃降功能失职,

遂成咳嗽。而肺阴虚咳嗽,多因素体阴虚火旺,或痰热内阻,或热病

之后肺阴耗伤,气失清肃而咳嗽。其辩证特点,肺气虚弱必有肺的功

能减弱之表现,如声低弱,气短,面色晃白等;肺合皮毛,宣发无力,

则T外不固,故自汗长风,易患感冒等。肺阴虚咳嗽,则因肺失滋润,

而肺气上逆,故干咳少痰,咳声嘶哑,口燥咽干;阴虚火旺,则兼见午

后潮热,盗汗,五心烦热等,且易动阴血,肺络伤而咳痰带血丝。肺

气虚咳嗽,治以补肺益气,方选补肺汤合玉屏风散;肺阴虚咳嗽,治以

养阴止咳,方选沙蓼麦冬汤。若阴虚火旺,痰中带血丝者,宜养阴清

热、润肺止咳,方选百合固金汤。

肾阳虚咳嗽:多因素体阳虚或年老体弱,咳久不止,病及于肾而致。

肾主骨、藏精而纳气,肾阳虚则纳气无力,故多咳而兼喘,或常先喘

而引起咳嗽,呼吸困难,甚则感觉气从脐下逆奔而上,劳累后则诸症

加重;肾主水,肾阳虚则水湿上泛为痰,而痰有咸味。肾司二便,肾气

不固,故咳甚则遗溺。治以温补肾阳,方选肾气丸加五味子、补骨脂

等。若咳喘甚,痰多味咸者当补肾化痰,方选金水六君煎。

肝火犯肺咳嗽:木证多因郁怒伤肝,肝失疏泄,肝旺侮肺,肺气上

逆而致。其症状特点为肝气郁结之表现(胸肺憋闷或涌,情志怫郁,烦

躁易怒等)与肺气上逆之症状(咳嗽气逆或咳而喘迫等),以及气郁痰结

之表现(痰出不爽,或痰如梅核、败絮等)互贝。治以舒肝解郁、行气化

痰,方选逍遥散合半夏厚朴汤加减。若郁而化火,口苦痰黄,舌红,

脉弦而数,宜清肝泻火、润肺化痰,方选清金化痰汤合黛蛤散。

咳嗽一症,首当鉴别其为外感咳嗽还是内伤咳嗽。一般说来,外

感咳嗽多有明显的致病原因,起病较急,病程较短,其特点为必兼表

证,多属实证。内伤咳嗽常无明显诱因,起病缓慢,病程较长,特别

是肺阴虚和肾阳虚咳嗽,多久而不愈,或反复发作,此以虚证为多,

咳嗽之辨证,要抓住咳与痰的特点,如咳嗽白天甚者常为热、为

燥,夜间甚者多为肾虚、脾虚或痰湿。辨痰方面,痰清稀者属湿,粘

稠者属热属燥;痰色白属风.寒.湿,色黄属热;痰多者属痰湿、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