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冀教新版高一历史上册月考试卷_第1页
2025年冀教新版高一历史上册月考试卷_第2页
2025年冀教新版高一历史上册月考试卷_第3页
2025年冀教新版高一历史上册月考试卷_第4页
2025年冀教新版高一历史上册月考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冀教新版高一历史上册月考试卷640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题文】下列政治制度中属于辽代的是A.猛安谋克制B.“蕃汉分治”C.察举制度D.行省制度2、【题文】《禹鼎》铭文记载:噩侯反叛伐周,厉王命禹出征,生获其君。这反映了:A.分封制趋向衰落,尚能维护王权B.宗法制度开始瓦解C.封国实力削弱,周王权力加强D.周王铸鼎显示权威3、【题文】抗日战争爆发后,国统区强化对经济的全面统治,从而造成膨胀的资本是:()A.买办资本B.日本资本C.民族资本D.官僚资本4、【题文】根据何顿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我们像葵花》中有这样的一个组镜头:男主人公冯建军的养父冯清明在下雨天收衣服时;不小心用晾衣杆碰破了家中挂着的毛主席画像,随后即被无端关押十多年。在看到这组镜头时,作为对历史有所了解的人,你认为对此应怎样解释才正确()

①作为小说和影视作品的内容;这一段内容纯属虚构,毫无根据。

②根据这样的情节来判断;这一组镜头反映的社会背景应该是在“文革”开始后不久。

③艺术是社会现实的反映;这反映了当时我国法制建设遭到破坏的情形。

④冯清明破坏毛主席画像的事实,表明当时中国的确存在大量的反革命分子A.②③B.①④C.②④D.①②③④5、在中国最早提出发展资本主义方案的是()A.李鸿章B.康有为C.林则徐D.洪仁玕6、(19世纪后期)电灯发明后,新的光源将使世界面貌焕然一新。而当时在英国,电灯的推广却遭到煤汽照明公司的反对,千方百计保护自己取得垄断地位的煤汽照明,致使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新型工业部分发展迟缓。以下有关英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表述错误的是()A.英国人相对保守,未能与时俱进B.大量殖民地存在转移了资金C.英国经济全面落后于美德D.英国国内劳动力的成本更高7、根据李景汉《北平郊外乡村生活》记载:1930年对北京地区所作的调查发现,京郊一个村子不仅缠足之陋俗未割除,已婚117名妇女中缠足仍有31人,占27%,男子中带发辫者尚占十分之一,并仍以“没辫子不好看”和“带惯了”等理由拒绝剪辫。这一现象表明()A.传统陋习对人们的影响根深蒂固B.人们的审美观念呈现多样化C.当时北京地区有较为自由的社会风气D.辛亥革命在农村地区的影响有限8、新中国实行的既能体现民族平等,保证祖国的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政治制度是()A.民主改革B.和平共处C.政治协商D.民族区域自治9、1791年生效的美国宪法第10条修正案规定:“宪法未授与合众国、也未禁止各州行使的各项权利,分别由各州或人民予以保留。”该规定()A.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B.促进美国共和体的确立C.造成联邦政府软弱无力D.有利于发挥地方的积极性评卷人得分二、双选题(共4题,共8分)10、下表是1915~1919年中国纱厂盈利指数,造成这种状况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年份19151916191719181919盈利指数-4.387.6136.9321.4370.56A.辛亥革命的推动B.群众性的反帝斗争的推动C.“实业救国”新思潮的推动D.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11、中国读书人历来“耻于言商,耻于言利”,而清末“状元实业家”张謇却放弃仕途,投身于近代工商业。这里反映出的社会进步观念是()A.实业救国B.工商皆本C.重利轻义D.重商轻农12、下表是1915~1919年中国纱厂盈利指数,造成这种状况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年份19151916191719181919盈利指数-4.387.6136.9321.4370.56A.辛亥革命的推动B.群众性的反帝斗争的推动C.“实业救国”新思潮的推动D.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13、中国读书人历来“耻于言商,耻于言利”,而清末“状元实业家”张謇却放弃仕途,投身于近代工商业。这里反映出的社会进步观念是()A.实业救国B.工商皆本C.重利轻义D.重商轻农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7题,共14分)14、【题文】在____,牛耕逐渐普及全国,便于中耕的____出现。15、国内战争结束后,苏维埃政权曾试图通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结果获得了成功。______(判断对错)16、(判断正误,正确的在括号内写“A”,错误的写“B”。)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结束了中国近代百年屈辱的历史。17、(判断正误,正确的在括号内写“A”,错误的写“B”。)汉景帝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归郡统辖。18、【题文】中英《南京条约》明确规定:割香港给英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19、“黑奴贸易”不仅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而且将非洲的黑人卖到欧洲,为英国工业革命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______(判断正误)20、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美国、欧盟、日本、俄罗斯和中国等多个政治力量发展,多极化格局最终形成。______(判断对错)评卷人得分四、改错题(共2题,共16分)21、在十六世纪初期;有人跟随哥伦布环球航行并成功。

错误:____

理由:____。22、在十六世纪初期;有人跟随哥伦布环球航行并成功。

错误:____

理由:____。评卷人得分五、材料题(共2题,共8分)23、材料一:“王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帝’,命令‘制’,令为‘诏’,自称曰‘朕’自今以来,除谥法。”——《资治通鉴》“秦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更名民曰‘黔首’。大酺。收天下兵,聚之咸阳,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车同文字。地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乡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史记》材料二:“汉武帝时,国力充实。公元前127年——前119年间,武帝发动了三次大规模对匈奴的反击。第一次,汉军夺回河套,解除了匈奴对长安的威胁。第二次,汉军取得河西走廊,打开了通往西域的道路。第三次,汉军迫使匈奴退往大漠以北,基本上解除了匈奴对汉的威胁。”——历史教材材料三:“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听,非礼勿动。”“仁者爱人”——《论语》(1)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请举出孔子、秦始皇、汉武帝三人的事迹各两例。(6分)(2)历史学家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一书中说:“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这种说法是否有理?请写一篇400字左右的历史小论文。(14分)要求:①题目自拟②论点应有史实支持,需有自己的结论(观点)③论述层次清晰,文字通顺流畅④篇幅在400字左右24、材料一:“王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帝’,命令‘制’,令为‘诏’,自称曰‘朕’自今以来,除谥法。”——《资治通鉴》“秦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更名民曰‘黔首’。大酺。收天下兵,聚之咸阳,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车同文字。地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乡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史记》材料二:“汉武帝时,国力充实。公元前127年——前119年间,武帝发动了三次大规模对匈奴的反击。第一次,汉军夺回河套,解除了匈奴对长安的威胁。第二次,汉军取得河西走廊,打开了通往西域的道路。第三次,汉军迫使匈奴退往大漠以北,基本上解除了匈奴对汉的威胁。”——历史教材材料三:“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听,非礼勿动。”“仁者爱人”——《论语》(1)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请举出孔子、秦始皇、汉武帝三人的事迹各两例。(6分)(2)历史学家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一书中说:“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这种说法是否有理?请写一篇400字左右的历史小论文。(14分)要求:①题目自拟②论点应有史实支持,需有自己的结论(观点)③论述层次清晰,文字通顺流畅④篇幅在400字左右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B【分析】【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不同时期的政治制度。A项是金朝皇帝阿骨打实行的一种兵农合一的制度,B项是辽统治者为了统治广大地区而实行的不同的管理制度,C项是汉朝时完善的一种选官制度,D项是元朝时在地方的一种行政管理制度。【解析】【答案】B2、A【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当时分封制的发展状况。“噩侯反叛伐周”;诸侯王竟然敢于反叛周王,说明分封制趋向衰弱;“厉王命禹出征,生获其君”,说明分封制虽然趋向衰弱,但周王尚能维护,其权威还没有完全丧失。故本题选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解析】【答案】A3、D【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国民政府的经济政策。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实行战时体制,强化对经济的全面控制。国民党官僚阶层乘机加强对经济的控制,压榨民族企业,官僚资本恶性膨胀。相反,民族企业却日益萎缩。所以应选D。

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曲折的发展【解析】【答案】D4、A【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阐释的能力。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因为碰破毛主席画像被无端关押十多年”等,可判断出这种现象应该发生十年“文革”时期。反映的是“文革”期间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遭到严重破坏和践踏。结合选项判断,①④项不符合史实,排除含有①;④的选项;故,正确答案选A。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对民主和法制的严重践踏【解析】【答案】A5、B【分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洪仁玕最早在《资政新篇》中提出要用资本主义的方案改造中国,所以答案选B,ACD三项表述与史实不符。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太平天国运动革命纲领的理解,《天朝田亩制度》推行土地平均分配的措施,反映了几千年来农民对土地的强烈渴望,但犯了绝对平均主义的错误;《资政新篇》试图用资产阶级的方案变革中国的现实,但并未能得到实施。6、C【分析】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英国的新兴产业落后于美德,老牌工业还是领先,故C选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

ABD三项均符合英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史实;不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需要掌握英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概况.解题的关键是对英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概况的识记.本题的易错点是对第二次工业革命掌握不全;对英美法德发展状况;新兴工业与老牌工业发展状况不了解.

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考查对英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概况的把握,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析】【答案】C7、A【分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1930年已经是民国时期,京郊村子里妇女缠足者仍占27%,男子中带发辫者尚占十分之一充分说明传统陋习对人们的影响根深蒂固,故A项正确.

题干材料不能体现审美观念的多样化;故B项错误.

C项说法与题干材料相悖;应排除.

辛亥革命发生在1911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故选A.

本题考查近代社会习俗的变迁.需要掌握近代社会习俗的变迁的表现和局限性.解题的关键是对题干材料的解读与分析.

本题考查近代社会习俗的变迁,考查对近代社会习俗的变迁的表现和局限性的把握,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分析理解的能力.【解析】【答案】A8、D【分析】由材料中的“现民族平等;保证祖国的统一和民族团结”,可知该政策为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故选:D。

本题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为考查背景材料;考查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知识点的掌握,考查对材料的综合阅读理解能力。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掌握: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政策。【解析】D9、D【分析】A.材料反映的是美国的宪法修正案;没有体现出三权分立的原则。

B.美国共和政体的确立是宪法促进的;不是修正案促进的。

C.材料是对宪法的修正案;没有造成联邦政府软弱无力。

D.材料中对地方权力的规定;有利于发挥地方政府的积极性。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美国的政体;要求学生结合美国政体的特征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美国宪法的内容特征和影响,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解析】D二、双选题(共4题,共8分)10、D【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1915年-1919年这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所以选D。【解析】【答案】D11、A【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当时社会进步的观念是实业救国。所以选A。【解析】【答案】A12、D【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1915年-1919年这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所以选D。【解析】【答案】D13、A【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当时社会进步的观念是实业救国。所以选A。【解析】【答案】A三、填空题(共7题,共14分)14、略

【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发达地区开始采用牛耕技术;在汉代,逐渐普及全国。铁制农具的数量也大大超过前代,如产生了便于中耕的曲柄锄等。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牛耕技术和铁制农具【解析】【答案】汉代,曲柄锄15、B【分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并未直接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故材料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B。

本题考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作为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的一种尝试,战时共产主义无疑是失败的。

本题为基础题,考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残酷的战争环境和物资极度缺乏的特殊条件下被迫采取的带有军事性的非常措施。【解析】B16、略

【分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所学知识,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但是结束中国近代百年来屈辱的历史是在解放战争胜利以后。故选B。考点: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抗日战争·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解析】【答案】B17、略

【分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所学知识汉武帝刘彻为削弱诸侯王势力而颁行的一项重要法令。所以错误,答案为B项。主要内容是将过去由诸侯王只能把封地和爵位传给嫡长子的情况,允许诸侯王把封地分为几部分传给几个儿子,形成直属于中央政权的侯国。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秦汉的政治制度·汉代的“推恩令”。【解析】【答案】B18、略

【分析】【解析】略【解析】【答案】错19、略

【分析】根据所学知识;黑奴贸易加速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而且将非洲的黑人卖到美洲,也为美洲地区的开发提供了劳动力,但没有为英国工业革命提供充足的劳动力.故题干中的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B.

本题考查三角贸易;三角贸易加速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而且将非洲的黑人卖到美洲,也为美洲地区的开发提供了劳动力.

本题考查三角贸易,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识记能力.黑奴贸易是人类历史上悲惨耻辱的一页,它持续了400多年,使非洲损失了1亿多人口,造成非洲传统文明衰落、经济社会倒退.贩卖黑奴还孳生出对黑人的种族歧视.黑奴贸易加速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也为美洲地区的开发提供了劳动力.通过屈辱的强制迁徙,黑奴们把古老的非洲文化带到了美洲,这对后来美洲文化的形成、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注意对奴隶贸易的意义的把握.【解析】B20、B【分析】多极化格局是一种趋势;尚未形成,故材料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B。

本题考查多极化趋势;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多极化趋势的相关内容。

本题为基础题,考查多极化趋势,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将是一个漫长曲折的充满复杂斗争的演变过程。【解析】B四、改错题(共2题,共16分)21、哥伦布麦哲伦及其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分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