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安康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陕西省安康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陕西省安康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陕西省安康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陕西省安康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陕西省安康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汉字中国:方正之间的中华文明》(以下简称《汉字中国》)真实呈现了汉字悠久的渊源和波澜壮阔的发展历史。我们的文明为何从未间断?这与汉字密切相关。汉字是中华文明的显性标志,是根植于深处的文化基因。《汉字中国》一书用上下8000年的考古和传世文物,讲述汉字起源、发展和流变,展现了汉字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面貌,也展现了汉字与中华文明之间深刻的内在联系,是一部看得见、摸得着的汉字发展史,从文字的角度呈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璀璨光芒。《汉字中国》学术品位高,定位准确,措辞严谨。全书图文分为源、远、流、长四部分,“源”部分以“星火燎原”开头,从舞阳“目”形刻符到石峁人射马石雕,呈现多种载体上的刻画符号与图画。开篇第一物就是“刻符龟甲”,距今8000~7000年,与比它晚四五千年的殷墟甲骨文有惊人的相似之处,这些表述很精当。当今有些人为了流量,为了满足以悠久为荣耀的感受,就以此为依据断言汉字有八千年历史;而另外一些人认定文字的本质是记录语言的符号,因为并不能确定这个符号是否与语言有关,便认定它不是文字。说它是文字自然证据不足,说它不是文字理由也不充分。我认为,该书称其为“刻符”很精确,一段简洁的说明很有学术内涵,暗示了这种刻符与商代的甲骨文之间可能存在渊源关系。我很赞赏这种谨严和有限度的推理。至于说石峁遗址人射马石雕中的图画是汉字的源头之一,“射”字可能就是由之发展而来,也是精当之论。汉字的起源直接关系到中华文明的探源。这些原始刻符、图画,哪些先发展成为文字,把满天星斗的远古文化凝聚为中华早期文明,有待更多的材料去证实,也有待我们更深入地思考。“星火燎原”一节篇幅不大,却留给我们无尽的思索。其他各篇各章,也精彩纷呈。《汉字中国》充分展现了汉字之美。世界上的各种文字都努力追求书写美观,但只有汉字发展出一门独特的艺术——书法。秦篆汉隶、魏碑唐楷,李斯蔡邕、褚遂良颜真卿、赵孟頫董其昌,众体皆备,大家云集,书中收录的各个时代的书法作品,彰显了中华文化的独特神韵,可以感受到其中蕴藏着的中国人深沉的家国情怀与爱美之心。艺术家、书法爱好者都可以从中获得更多美的享受。《汉字中国》面向广大读者,雅俗共赏。虽然我们日日不离汉字,但一旦上溯历史,从繁体到小篆再到吉金甲骨古文字,就变成了渐行渐远渐深奥的学问。大众一方面对进一步了解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另一方面又无法面对象牙塔中学问的深奥与晦涩。于是,想了解汉字的海内外读者都希望能有一些易懂有趣、有真知的好书。我们太需要面向广大读者的汉字文化读物了,《汉字中国》就是这样一本雅俗共赏的好书。《汉字中国》的设计与装帧非常精美。书是看的,尤其是博物馆图录,更是让人赏的。《汉字中国》的封面深蓝底红字,典雅端庄,“汉字中国”四个大字竖排,中间嵌着一个烫金的“目”形,正是七八千年前的那个舞阳龟甲刻符,好像洞察一切,又好像为我们打开了了解远古的天窗。自左向右读是“中国汉字”,是书中的内容;自右向左读是“汉字中国”,别有深意。书中的一些对折长幅,让读者可见艺术品的全貌,大饱眼福。作为一个研究汉字的学者,拿到这本书,爱不释手,可阅读、可欣赏。(摘编自李守奎《方正之间的中华文明——赏读〈汉字中国〉》)材料二: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概括汉字有“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赞叹,具体到“形美”,启功说得更详细明了:“汉字形体,当然最初仅只是生活中使用的符号,用它的人又不断地在使用中把它美化。为了使用的方便,于是它又不断地被简化。奇妙的是,在简化过程中,即伴随着美化加工,并不是管美化的不管简化,管简化的不管美化。”可见,将字形处理得更加美观也是汉字形体简化中不容忽视的因素之一。在汉字形体演变的过程中,先贤对美的追求从未停歇。审美意识深刻影响了汉字形体的样貌,甚至不惜损失一部分字的表意能力。黄侃在《文字声韵训诂笔记》中举例论说“笔势变易”时指出:“省形省声者,为变繁赜,若非求字体之茂美,自不得有此。”“省变无常,皆为悦目。”形声字的声符或义符被省略了一部分,自然不容易分辨出声符或义符是什么,会影响人们对其构意的理解,但这是先民为了字形悦目而心甘情愿付出的代价。在汉字各种字体的更迭过程中,笔形、结字等各个方面都要进行相应调整,这种调整的结果往往会形成一种新的字体样式,古人对美的追求也潜移默化地熔铸其间。尽管不同字体都有各自独特的美感,但总的来看,汉字的形体演变乃是在美化理想的驱动下不断趋于规整的过程。尤其到今文字阶段,每个字符都被规整为扁方(八分)乃至方块(楷书)的形状,这是先民不断对汉字形体进行调整的结果。注重字符的美观,既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爱美心理,又是载道、传道的需要。这种对于美的追求,直接影响到汉字形体演变的每一个环节,并通过每个时期大量的汉字字形反映出来。书法艺术的产生便与这种对于美的不懈追求息息相关。(摘编自李洪智、高淑燕《省变随心皆为悦目——汉字字体演变与古代文化》)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华文明从未间断的一个原因是我们有作为其显性标志的汉字,而《汉字中国》就从文字的角度呈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灿烂。B.有人断言汉字有八千年历史,材料一虽不认可他们“为了流量”和“为了满足以悠久为荣耀的感受”的态度,但认可他们的结论。C.“汉字中国”四个竖排大字中间嵌的烫金的“目”形,就是距今8000~7000年的“刻符龟甲”上的“目”形刻符。D.一些形声字不易分辨出声符或义符是什么,会影响到人们对汉字构意的理解,这是我们先民追求字形美而付出的代价。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所述“射”字可能由石峁遗址人射马石雕中的图画发展而来,也可说明《汉字中国》的作者对相关知识进行了谨严而有限度的推理。B.材料一使用“非常精美”“大饱眼福”“典雅端庄”等词语,表明《汉字中国》的设计与装帧很考究,相信它能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C.材料二引用鲁迅和启功等名人的言论,以论述汉字形式和内容兼美的特点,使文章内容更加充实,也增加了文章的说服力。D.从材料一介绍《汉字中国》一书,到材料二论述“汉字字体演变”,可以看出汉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值得我们珍视与传承。3.下列选项不符合材料二中鲁迅说的“三美”标准的一项是(

)A.“家”字,房屋下面一头猪,意味着家里有了猪就有了稳定的食物来源,这个字让人感受到家的温馨和安全感。B.对联讲究仄起平收,如“盛世千家乐,新春万户欢”中,仄声字“乐”短促有力,平声字“欢”舒缓悠长,读来朗朗上口,韵律和谐。C.古代文人书写底蕴深厚,提笔落笔,墨色在纸上浮现,笔法时而轻柔,时而迅疾,用功力表达汉字的深厚刚劲。D.“田”字就像一块块整齐的农田,横平竖直,方正有序,既体现了农耕文明的特色,又让人感受到一种秩序和谐之美。4.《方正之间的中华文明——赏读〈汉字中国〉》对读者了解《汉字中国》有哪些帮助?请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5.两则材料都谈及“汉字之美”,请分别指出其各自的侧重点,并分析二者的关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千里江山图(节选)孙甘露董师傅四十岁才结婚生女,只可惜妻子得了产褥热,产后两天就过世了。董师傅一个人把女儿养大,等董慧文毕业做了教师,自己过了六十岁便告老退休。虽然退了休,他在厨房里也教成了一两个徒弟,但是政商两界,很有几位耆宿记着他做的菜,逢年过节,或者遇上什么事要办宴席,仍旧会请他出来主持。明天是元宵节,上个月赫德路程家就派人来说定了日子。程家虽然标金失败,倒了生意,仍要撑着场面,打算正月十五那天遍请各方好友。董师傅不好意思推辞。所以他让董慧文请陈千元到家里吃饭,只能安排在正月十四,今天晚上。墙上挂着董师母的照片,中间放了圆台面,客人加主人只有三个,放了三把椅子。圆桌上几只小碟,油爆虾、笋尖、鸭胗、火腿、醉鱼,加上一碟什锦菜。拌炒的咸菜,里面倒有香菇、木耳、竹笋、豆腐干、芹菜、豆芽十几种,都切成丝淋了香油。桌子中间放着一壶烫好的绍酒,董师傅却仍在后面厨房。陈千元和董慧文前日去街上买了一顶皮帽、一条围巾,装了盒子,预备今天拿来送给董师傅。董慧文拿起盒子走到后面,进了厨房,出来就预报菜单:“今天董大师傅请你吃三头宴。”话音未落,董大师傅隆重出场。因为在厨房干活,只穿了一件玄色洋缎短褂,下身同色直贡呢扎脚裤,天冷又加了羊皮背心,头上歪戴一顶簇新的貂皮帽,肩膀上挂着条驼绒围巾,半条在前面,另外半条垂在背后,前面长后面短,险险乎要往下掉,董师傅却腾不出手。他双手托着大盘子,盘中坐着一只枣红色猪头,猪脸栩栩如生。猪头拆骨镊毛,焯水三次,大铁锅竹篦垫底,铺上葱姜,加冰糖酱油作料,小火焖了几个小时。装盘虽是整只猪头,却眼球软、耳朵脆、舌头酥、腮肉润、拱嘴耐嚼,分出五种口味。下一碗是拆烩鲢鱼头。过年前董师傅的徒弟回了一趟扬州,带回来几条三江口血鲢,董师傅养在缸里,就等今日待客。鱼头拆骨以后装入篾编网兜,加火腿、笋片炖成腴厚浓汤,装入汤碗,两鳃鱼云如花瓣绽放。最后是一只砂锅,里面四只拳头大小的狮子头。因为这会儿连一只大闸蟹也找不到,董师傅便用鮰鱼代替,将肋条肉与鱼肉同斩,用手捏成松松一丸,逐个放入砂锅,小火清炖而成。董师傅平日里早就被没大没小的女儿治得服服帖帖,这会儿却端着架子。他毫不客气地叫陈千元去给董师母磕头,照片下放着案桌,案桌上放着两碗菜肴,一盘八宝饭,一盘枣糕。青砖地上,陈千元恭恭敬敬跪了下来,三个头磕好,董师傅就把陈千元当成了自家小孩。董慧文被抓进了龙华看守所,董师傅才意识到自己家里也有了共产党,即使七八年前国共合作时,他也只是从报纸上听说过他们。虽然从报纸上或者从宴席上传到厨房的只言片语里,让他对共产党有那么一点模糊的印象,但自己女儿加入了共产党,这让董师傅对他们有了一种隐隐的好感。他不打算把心里的感觉表现出来。女儿在龙华的那些日子里,他甚至去找了银行家俱乐部的陈先生,他知道陈先生在南京认识很多人。但陈先生对他说,老董,这个事情我帮不了什么忙。董师傅希望自己能通情达理地说出一些看法,让这两个孩子注意到他的希望,他希望他们俩早一点结婚,生儿育女。但他说不出什么道理,他只知道连陈先生都不愿意帮忙的事情,赢面一定不大。绍兴酒喝了两杯,董师傅像是随口问一句:“那几天小文在龙华,你和她一起吗?”陈千元回答是的,但男牢和女牢并不在一起。这么一来,董师傅又接不上话了,饭桌上一阵沉默。董慧文抬头看着父亲:“他们抓错人了。”噢,董师傅点点头。他不相信女儿的说法,共产党,一般人想见也见不到,如果他们把小文抓去,那她多少沾了一点边。但今天是好日子,应该开开心心。他又问陈千元:“你们俩是同学?”他今天什么话都对陈千元说,什么问题都问陈千元,他是故意的。“当然不是同学,他比我大三岁。”“那么你们是怎么认识的呢?”他仍然对着陈千元问。“在戏院的办公室。”陈千元一边说,一边微笑地看了一眼董慧文。“好意思说办公室,那就是个猫洞。”董慧文转头对董师傅说,“他在木板箱子上读书。”“怪不得外面有一只猫拼命撞门。”“你才是猫,脾气很大的野猫。”董师傅当然知道他们俩是故意打情骂俏,好把他的注意力引到别处。他用筷子把猪耳朵分出来,一只夹给千元,一只夹给小文。他希望他们俩吃了炖透的猪耳朵,耳朵根也软软的,听得进劝告。他端起酒杯,想要跟千元干一杯——陈千元端着酒杯站起身来,他想确实应该敬老人家一杯,也许以后再也没有这样的机会了。就在这时候,门被撞开了,厨房边的走道里好像进来很多人,三个人拿着酒杯、筷子,转头朝门外看。是游天啸,带着侦缉队四五个手下。他大摇大摆走进来,在客堂间前面站定,眼神对着面前几个人扫了一圈:“两位真能跑,在足球场上我的人正想上来找你们,一转眼你们跑到这里来了。吃好了吗?把这杯酒喝了,跟我们走一趟吧。”董师傅刚想站起身,却被两个特务按住了肩膀,游天啸对他说:“董师傅,大厨师。我们穆处长也吃过你做的菜,对你的猪头肉赞不绝口。”他看看桌上,伸手抓起一块,是猪头上一块拱嘴,塞进嘴里,边嚼边说:“你也不用到处找了,案板上大刀小刀都让我们收起来了。”(有删改)【注】文本是《千里江山图》第30章“扬州师傅”的结尾部分,陈千元和董慧文是一对恋人,他们经历了一连串的囚禁、拷打、监视以及党内的猜忌,本章写二人在公园约会后,来董慧文家见她的父亲。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董师傅性情温厚,他不好意思推辞程家的事情,只得把请准女婿陈千元到家吃饭的事安排在元宵节的前一天。B.董慧文把礼物盒子给父亲送到厨房,以及预报菜单时称父亲为“董大师傅”,表明她和父亲的关系非常亲密。C.董师傅在陈千元面前刻意端着架子,毫不客气地叫陈千元去给“董师母”磕头,反映出他封建家长观念浓厚。D.董慧文理解父亲想了解他们情况的心理,但是又不便多说,只能通过和陈千元说笑来转移董师傅的注意力。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不惜笔墨描写了董大师傅的衣着来介绍他的出场,展现了人物性格,营造出家庭生活氛围。B.对女儿“共产党”身份的认识是通过刻画董师傅的心理展现的,使人物形象更丰满真实。C.“门被撞开”“扫了一圈”“抓起一块”等描述性短语刻画出特务们的横冲直撞、蛮横无理。D.文本记叙陈千元和董慧文的日常生活和被捕的情形,将个人爱情与革命斗争交融在一起。8.请简要分析文中画横线部分的叙事方式和作用。9.有评论家说“小说《千里江山图》的作者擅长通过细节描写来调整叙事节奏”“这个红色题材的谍战故事有着丰富的意味”,请结合文本对此简要分析。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崇韬素廉,自从入洛,始受四方赂遗,故人子弟或以为言,崇韬曰:“今藩镇诸侯,多梁旧将。今一切拒之,岂无反侧?且藏于私家,何异公帑?”明年,天子有事南郊,乃悉献其所藏,以佐赏给。三年夏,庄宗思得高楼避暑,问崇韬,崇韬对曰:“愿陛下无忘创业之难,则可使繁暑坐变清凉。”庄宗默然,终起楼,宦官曰:“崇韬之第,无异皇居,安知陛下之热!”由是谗间愈入。明年征蜀,以继岌为西南面行营都统,崇韬为招讨使,军政皆决崇韬。崇韬素嫉宦官,尝谓继岌曰:“王有破蜀功,师旋,必为太子,俟主上千秋万岁后,当尽去宦官。”监军李从袭等闻此言皆切齿,思有以图之。庄宗闻破蜀,遣宦官向延嗣劳军,崇韬不郊迎,延嗣大怒,因与从袭等共构之,因言蜀之宝货皆入崇韬,且诬其有异志,将危魏王。庄宗怒,遣宦官马彦珪至蜀,视崇韬去就。彦珪以告刘皇后,刘皇后教彦珪矫诏杀之。其破蜀所得,皆籍没。(节选自《新五代史·郭崇韬传》)材料二:后唐庄宗有二臣焉,嗣源居不赏之功,挟震主之威,得国兵之权,执之而不释也。庄宗无以夺之,而稍忌其逼。崇韬常有大功于国,忠而可倚,而嗣源之所畏者也。庄宗苟能挟所可倚而制所可忌,则嗣源虽怀不自安,而有顾惮,非敢辄发也。庄宗知其所忌而不知其倚故崇韬以忠见疏谗疾日急。庄宗知得蜀足以资其盛强,而不知崇韬之死已去嗣源之畏。故邺下之变,嗣源以一旅之众,西趋洛阳,如蹈无人之境,其迁大器易若反掌。且内有权臣窥伺间隙,乃空国之师勤于远役,固已大失计矣。而又去我之所与与彼之所畏者,则大祸之集,可胜救哉?虽得百蜀,无救其失国也。(节选自何去非《郭崇韬论》)材料三:《欧史》纪传各赞,皆有深意。于《张承业传》则极论宦官之祸,而推明郭崇韬之死由于宦官之谮,使崇韬不死,其所将征蜀之兵皆在麾下,明宗能取庄宗之天下而代之哉!追原祸本,归狱貂珰①,可谓深切著明矣。(节选自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二十一)【注】①貂珰,借指宦官。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庄宗知A其所B忌C而不知D其倚E故崇韬F以忠见G疏H谗疾日急。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不要,与《谏太宗十思疏》“则思无因喜以谬赏”中的“无”意思相同。B.构,陷害,与《齐桓晋文之事》“构怨于诸侯”中的“构”意思不同。C.西,向西,名词作状语,与《阿房宫赋》“高低冥迷,不知西东”中的“西”用法相同。D.使,假使,与《梦游天姥吟留别》“使我不得开心颜”中的“使”意思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崇韬一反常态开始接受各处的贿赂,是因为他怕拒收礼物会引起送礼者不必要的反感情绪,于是暂时为公家保管这些财物。B.唐庄宗想修建高楼时征求郭崇韬的意见,郭崇韬表示反对,他认为唐庄宗应牢记创业时的艰难,唐庄宗默默采纳了他的意见。C.郭崇韬不去郊外迎接前来慰劳他的宦官向延嗣,向延嗣大怒,和别人一起设计陷害郭崇韬,他诬陷郭崇韬贪污财物且对庄宗有异心。D.唐庄宗对李嗣源心怀忌恨的原因是,李嗣源虽曾立下大功,但他带着让君主感到震动的威势,把持着国家军队的大权,庄宗自己无法剥夺其兵权。13.请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崇韬之第,无异皇居,安知陛下之热!(2)乃空国之师勤于远役,固已大失计矣。14.材料二和材料三都提到了郭崇韬的死,但看法有所不同,请简要说明。三、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面小题。东园雨后李法颜向晚东园蹑屐游,连朝暑气雨余收。蝉声静咽池边树,燕子斜穿竹里楼。石上弹琴听鸟语,花前敲句看云流。抗怀①先哲饶风雅,赢得年来胜迹留。【注】①抗怀,谓坚守高尚的情怀。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首联写连日的暑气因一场雨而消散,诗人傍晚来到东园信步游览。B.诗人耳目所及,是园中富有生机的景致,这与题目中的“雨后”二字相切合。C.诗人流连在石边花前,或抚琴听曲,或击鼓吟诗,悠闲淡静颇有雅趣。D.诗人认为正是先哲坚守高尚的情怀,才赢得诸多留存至今的名胜古迹。16.诗歌中间两联运用了哪些写景技巧?请简要赏析。四、名篇名句默写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校长在开学典礼上说,时代青年要勇担重任,志向高远,他用《〈论语〉十二章》中“,”两句话鼓励大家把实现祖国复兴作为远大目标。(2)小王独自站在江边,望着那一轮高悬的孤月,感觉江天澄澈,不禁想起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两句诗。(3)古代诗人在写景时常用欢快之景,反衬哀伤之情。比如“,”。五、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结束了冬眠的窄瘦的松花江在天暖冰融的时候变丰满了。粼粼的波涛载着桃花瓣儿,流向远方了。冰灯又如何呢?它曾经是从松花江来的,它是江水的精魂,可它融化之后,无声地滋养了土壤,再也寻不到它的踪迹。遗憾吗?花树有春华秋实,硕果里藏着开花的回忆;人有青年暮年,鹤发时也能回顾曾经有过的黄金年华。冰灯却似乎只有青春,它来到世界上就美丽不凡。仿佛它鼓足了劲儿,漂漂亮亮装点一下冬天就情愿化为乌有了,半点踪迹也不留。18.文中画线处是个长句,请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19.文中的“遗憾吗?”是个问句,却并不表疑问,它起到了什么作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莲子沉埋千年为何还能发芽开花?为了深入探究这一问题,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的科研人员从生理、生化和分子水平入手,探究了莲子长寿现象的内在机制。他们发现,莲子的果皮不仅结构坚固,①,如类黄酮和多酚等。这些抗氧化物质具有较高的抗氧化性,为莲胚组织提供了一个强大的保护屏障。莲子的子叶富含淀粉,这是其长期储存和萌发所需能量的重要来源。在储存过程中,淀粉能够缓慢分解,为莲子提供持久的能量支持;而在萌发过程中,淀粉则迅速水解为葡萄糖等简单糖类,为莲子的生长提供充足的能量。②,莲子心也具有独特的叶绿素保留机制。在储存过程中,尽管莲子处于休眠状态,但其内部的叶绿素并未完全降解。它一旦遇到适宜的光照条件,便能恢复迅速活性,进行光合作用并产生能量。这一机制使莲子萌发后快速进行光合作用并获取能量提供了有利条件。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2.下列句子中的“入手”与文中加点的“入手”,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晏子春秋》现在有上海石印本,是容易入手的了。B.雪果入手,一阵寒气瞬间侵入他体内,他打了一个冷颤。C.分析这首古诗,最好先从弄清它的起承转合入手。D.写作时,入手要像虎首那样有力,中间像猪肚一样饱满,结尾像虿尾那样锋利。六、作文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吕氏春秋》记载,有个宋国人打出一口水井后,说自己获得一个人的劳力,结果被外人误解为“穿井得到一个活人”,此事传到宋国国君那里,他派人去问,才弄清真相。《战国策·魏策二》记载,庞葱要陪魏太子到赵国去作人质,临行前对魏王说,现在有一个人说街市上有老虎,大王会不信,但如果有三个人这么说,大王可能就会相信。希望魏王不要听信谗言。魏王答应了,但随着毁谤庞葱的话越来越多,魏王最终也没有再召见庞葱。两则和谣言有关的故事中,谣言产生的原因不一样,国君的处理方式也不一样。网络时代,谣言危害更加严重,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1.B2.C3.C4.①可以帮助读者了解汉字的悠久历史。②可以帮助读者了解与汉字有关的高品位的学术知识。③可以帮助对汉字知识有畏惧心的海内外读者读懂相关知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