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病基础》课件_第1页
《血液病基础》课件_第2页
《血液病基础》课件_第3页
《血液病基础》课件_第4页
《血液病基础》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血液病基础》血液病基础是学习血液疾病的入门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血液系统结构、功能和血液疾病的基本知识。课程目标了解血液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学习血液病的常见类型、诊断和治疗方法。掌握血液检查指标解读。了解骨髓穿刺、免疫学检查、分子生物学检查等辅助检查方法。血液系统简介血液组成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液功能运输氧气、营养物质、激素等,清除代谢废物,参与免疫防御和止血。造血组织1骨髓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主要生成部位,成年人主要位于长骨骨髓腔。2淋巴组织白细胞中淋巴细胞生成和成熟的场所,包括淋巴结、脾脏、扁桃体等。3胸腺T淋巴细胞成熟的场所,位于胸腔前纵隔。红细胞生成1原红细胞由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开始合成血红蛋白。2网织红细胞核消失,血红蛋白合成完成,进入血液循环。3成熟红细胞无核,寿命约120天,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白细胞生成中性粒细胞吞噬细菌等病原体,在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淋巴细胞介导免疫反应,包括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吞噬细菌、寄生虫等,并参与抗原呈递。嗜酸性粒细胞对抗寄生虫感染,也参与过敏反应。血小板生成1巨核细胞来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能产生血小板。2血小板无核,寿命约7-10天,主要功能是止血。血细胞正常数值4.0-5.5×10^12/L红细胞每升血液中红细胞数量的正常范围。4.0-10.0×10^9/L白细胞每升血液中白细胞数量的正常范围。150-400×10^9/L血小板每升血液中血小板数量的正常范围。常见红细胞疾病贫血红细胞数量或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导致血液携氧能力下降。地中海贫血遗传性疾病,红细胞生成障碍,导致血红蛋白合成缺陷。镰状细胞贫血遗传性疾病,红细胞形状异常,易于破裂,导致贫血和血管阻塞。贫血的诊断与分类诊断通过血液检查、骨髓穿刺等方法,诊断贫血类型和病因。分类贫血可分为缺铁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常见白细胞疾病白血病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导致白细胞异常增殖,侵犯骨髓和其它器官。淋巴瘤淋巴组织恶性肿瘤,导致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等症状。多发性骨髓瘤浆细胞恶性肿瘤,导致骨骼疼痛、骨质疏松等症状。白血病的分类1急性白血病病程进展迅速,需及时进行化疗或骨髓移植。2慢性白血病病程进展缓慢,初期症状不明显,可采用药物治疗、放疗或骨髓移植。3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白血病类型之一,主要累及淋巴细胞。4髓细胞性白血病白血病类型之一,主要累及髓细胞。白血病的诊断血液检查白细胞总数增高,并出现幼稚白细胞。骨髓穿刺检测骨髓中白血病细胞的形态和数量。免疫学检查确定白血病细胞的类型和亚型。白血病的治疗化疗使用化疗药物杀死白血病细胞。骨髓移植用健康人的骨髓细胞替换患者的病变骨髓细胞。靶向治疗针对白血病细胞的特定靶点进行治疗。常见血小板疾病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数量减少,导致出血倾向。血小板功能障碍血小板功能异常,导致止血功能减弱。血小板增多症血小板数量增多,可能导致血栓形成。紫癜的种类出血性疾病1遗传性出血性疾病血友病、冯·维勒布兰德病等。2获得性出血性疾病肝脏疾病、药物反应、感染等。凝血机制概述内源性凝血途径由血管内皮损伤引发,激活因子XII,最终形成凝血酶。外源性凝血途径由组织损伤引发,激活因子VII,最终形成凝血酶。共同凝血途径内源性凝血途径和外源性凝血途径最终汇聚到共同凝血途径,形成凝血酶。凝血因子缺乏症血友病缺乏凝血因子VIII或IX,导致出血倾向。冯·维勒布兰德病缺乏冯·维勒布兰德因子,导致血管破裂,引起出血。血栓形成机制1血管内皮损伤内皮细胞损伤,暴露胶原蛋白,激活凝血因子。2血流缓慢血流速度减慢,易于形成血栓。3血液高凝状态血液中凝血因子活性增强,易于形成血栓。静脉血栓栓塞症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肢深静脉形成血栓,可导致肺栓塞。肺栓塞血栓脱落,随血流到达肺动脉,导致肺动脉栓塞。抗凝治疗概述1肝素抗凝血剂,可用于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等。2华法林口服抗凝血剂,可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形成。3新型口服抗凝药作用机制更精确,副作用更小,可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形成。血液检查指标解读3.5-5.5×10^12/L红细胞反映红细胞生成和破坏情况。4.0-10.0×10^9/L白细胞反映白细胞生成和免疫功能。150-400×10^9/L血小板反映血小板生成和止血功能。骨髓穿刺与活检穿刺部位髂骨、胸骨、股骨等部位。检查目的诊断血液疾病、评估疾病进展、监测治疗效果。免疫学检查抗体检测检测血液中是否存在针对特定抗原的抗体。抗原检测检测血液中是否存在特定抗原。免疫细胞分析分析血液中不同类型免疫细胞的数量和功能。分子生物学检查基因检测检测基因突变,确定血液疾病的遗传因素。分子分型分析血液病细胞的分子特征,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观察骨骼变化,判断血液疾病是否累及骨骼。CT检查清晰显示骨骼、淋巴结、肝脾等器官,帮助诊断血液疾病。MRI检查能更详细地观察骨髓、淋巴结等,帮助诊断血液疾病。微创活检1活检目的获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明确诊断。2活检方法细针穿刺、活检钳等方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