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主要表现手法_第1页
古代诗歌主要表现手法_第2页
古代诗歌主要表现手法_第3页
古代诗歌主要表现手法_第4页
古代诗歌主要表现手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诗歌主要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别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一篇作品,详细地可以由点到面地来抓它的特别表现方式。下面是我为您整理的关于古代诗歌主要表现手法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1.赋、比、兴

赋,指直接陈述事物的表现手法。例如,《孔雀东南飞》:“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叫月珰。指如削葱根,口若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上述语段就运用了赋的手法,表现了刘兰芝的漂亮、庄重、自尊。

比,是指用比方的手法捕绘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例如,《诗经·氓》:“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此句用桑叶的枯黄凋落来比方女子的容颜年轻,特别恰当。

兴,是指托物起兴,即借某一事物开头来引起要捕述的事物和表现的思想感情。例如.《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用孔雀的欲飞又止来起兴,漂亮而又悲伤,在诗的一开头就制造了一种徘徊顾恋的悲剧气氛,并且成为整个诗歌意境的情感主线。

2.对比

是指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进行比较或对比,以突出双方或其中一方的特点。例如,高适《燕歌行》:“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以战士死在沙场与将帅尽情声色进行对比,形象鲜亮,揭露深刻。

3.衬托

也称烘托,是指利用事物间近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衬托来突山某些事物的艺术手法。包括正利和反衬:

(1)正衬:利用事物的近似条件来衬托另事物。例如,李白的《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用“碧水”“青山”“红日”“白帆”等颜色缤纷的“乐景”利托了对祖国壮丽山河的喜爱、赞美之情。

(2)反衬:利刚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另一事物。例如,高适的《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准人不识君?”开头两句景物凄婉迷茫,好像衬托的是伴侣离别时的悲愁。然而后两句以豪迈的语言、真诚的劝慰表现山诗人的自信与乐观。在如此凄迷的环境之卜还能发此豪言壮语,更利托出了的豁达和乐观。

4.象征

是指借助事物间的联系,用特定详细的事物,寄寓某种精神品质或抽象事物。例如,于谦《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其中“清白”二字,不只是对所咏之物形状特点的吟咏,也是对其内涵、品行的高度概括。诗人到处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壮志和坚守高清情操的决心。

5.想象

是指诗人在已有材料和观念的基础上,通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制造出新的形象的表现手法,如李白的《梦游灭姥吟留别》、李贺的《梦天》等。

6.渲染

是指为了突出诗歌的主旨而对所写对象进行突出描写、烘托的表现手法。例如,柳永《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其中第一句是诗歌的旨意,点出“伤离别”;其余各句是渲染,烘托伤别之情。

7.疏密

指描写人、事、景、物的密度。密度小者为疏,密度大者为密,疏者大笔勾画,重在达意传神;密者工笔细捕,重在铺写渲染。例如,杜甫的《登高》中“风急天高猿啸哀,清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四句,前两句是一句三个意象,显得绵密急促;后两句是一句一个意象,显得稀有疏阔,营造这一密一疏的艺术形象,相互衬托,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

是古典诗歌币要的表现手法之一。虚,指诗词中表现的、存在于人的思想意识之中的部分;实,指诗词中可以通过视觉、听觉等感觉到的部分。虚实结合,可以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也可以使诗人的感情表达得更充分。例如,李白的《蜀道难》以虚写实,从蚕丛开国写到五丁开山,由六龙回日写到子规夜啼,天马行空般的想象,营造山了让人赞叹不已的蜀道。

是指最能显示人或事物特征的具体捕写;面,是指对人或事物的概括描写。点面结合,就是“点”的具体描写和“面”的概括捕写的有机结合。点,可以突出重点,体现深度;面,可以顾及全局,体现广度。例如,白居易的《长恨歌》写杨贵妃被赐自杀是面,写唐玄宗由蜀还京的路上对杨贵妃的思念是点,点面结合,因果顿显,感情也张弛有度,

10.动静动

指人或事物的动态;静,指人或事物的静态。动静结台,指借助人或事物动静两方面的关系,制造出美丽意境的表现手法。其主要表现方式有静中见动、动中见静、动静帽生、动静百利等。例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阿岭干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前两句写动,描绘出一幅明丽的图景;后两句写静,一言时间之久,一言空间之广,但也静巾见动,是诗人在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动。

指诗歌语言的颜色,浓者,重笔浓彩,绚烂绚丽;淡者,素笔勾画,不尚雕饰。例如,李清照的《一剪梅》,上片写“红藕”“玉簟”“罗裳”“兰舟”“锦书”“月满”,颜色较浓;下片写“花”“水”“闲愁”,颜色较淡。浓淡相映,充分地渲染和抒发了词人的相思之苦。

12.雅俗

“雅”是高雅,“俗”是通俗。在诗歌中适当运刚雅语和俗语,就会雅俗共赏,从而增加诗歌的艺术表现力。例如,白居易的《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用语高雅;“江南好,风景旧曾谙”“能不忆江南”,刚语通俗。小用雅,写小山江南之美丽;小用俗,便失去了亲切感。雅俗结合,可谓相得益彰。

13.巧拙

“巧”是工巧,“拙”是朴拙,二者结合,常可收到别具一格、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例如,姜夔的《扬州慢》:“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前一句朴拙,后两句工巧。无前者,后两句失去依托;无后者,前一句收不到应有的表达效果。前后相合,凄清之景顿生,必叹之情流淌。

14.曲直

是诗人表达感情的两种方式。“曲”是婉曲含蓄,“直”是直率明白。例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明写了对仙境的憧憬,暗写了对现实的剧烈不满,属于“曲”的手法;诗的结尾处大呼:“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快乐颜!”这就是“直”。一曲始终,将诗人磊落率真的共性表现得淋漓尽致。

15.隐显

是诗人表达感情的两种方式。“隐显”与“曲直”特别相像,经常将两者联系在一起,由于曲就是隐,直就是显。诗人在表达深藏于内心而不便明言的思想感情时,往往模糊其辞,采纳隐讳曲折的方式。例如,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在明显地抒发哀悼亡妻之情的同时,也模糊地抒发了“尘满面.鬓如霜”的政治失意之情,可以说是隐得肤浅。

16.离合

是指直写与旁写、正写与侧写的结合,旁写、侧写都要做到服务于正写,从而使诗歌意脉相连,摇曳多姿。这种手法在咏物词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例如,苏轼的《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考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矫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开篇以似花非花、无情有思吟咏杨花,接着由杨花衍生出思妇意象,人与花、物与情在小即小离之间,咏物而不滞于物,达到了出神人化的境界。

17.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是指直接捕写人或事物;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指通过对周同人物或环境的捕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例如,汉乐府《陌上桑》对秦罗敷的捕写:“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悄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岁敷。”前四句是正面描写,后八句是侧面捕写。前四句夸张地写岁敷的服饰之美,是为了衬托人物的名贵和美妙。至于罗敷详细怎么美是很难捕绘的,于是不直接写罗敷本身,而去写四周的人为罗敷所吸引的神态。通过侧面捕写,给人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

18.直接抒情、简介抒情

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是指直接抒发感情;间接抒情,是指通过对某些人或事物的叙述、描写或谈论,含蓄地抒发感情,古代诗歌追求含蓄,所以往往采纳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古抒怀、情景交融、景中寓情足古代诗歌常用的抒情于法。例如,张可久《清江引·秋怀》:“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诗人用“西风”“北雁”“红叶”“黄花”“芭蕉”“雨声”等,点染出一幅萧瑟秋景图。叉因“西风”到来而联想到“归期”未卜,用“芭蕉”“雨声”烘托山自己功名未就、辗转反侧的愁思。句句写景,又句句抒情,情和景紧密地结合在起。

19.托物言志

是指诗人将自己的感情和思想寄予于某种详细事物的表现手法。这是一种曲折、委婉的表现手法,不同于平铺直叙。例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孤独     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诗人刻画了悔花的孤高、坚贞、自信,以此象扯自己仕途失意而志向小改的崇高品行。

20.卒章显志

是指在诗歌的结尾,用一两句话点明主题。恰当运用这种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