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北师大版选修五历史下册月考试卷_第1页
2025年北师大版选修五历史下册月考试卷_第2页
2025年北师大版选修五历史下册月考试卷_第3页
2025年北师大版选修五历史下册月考试卷_第4页
2025年北师大版选修五历史下册月考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北师大版选修五历史下册月考试卷418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20世纪20年代,疑古学派怀疑夏商历史的真实性。随着考古学的发展,著名历史学家李学勤提出“走出疑古时代”,重建中国上古史。能够推翻疑古学派学者观点的是A.甲骨文的识读与解释B.铁农具的发明与使用C.宗法分封制度的瓦解D.礼乐制度建立与巩固2、关于宗法制的行用范围,传统看法认为宗法制只行于大夫、士阶层,近来学者又多认为天子、诸侯亦行宗法制。以李学勤为代表的一部分学者进而认为,庶人亦不能被拒于宗法制门外,宗法制在当时的社会各阶层(奴婢除外)普遍存在。据此可知宗法制的行用范围A.因众说纷纭而无法确定B.需要进行考古挖掘才能印证C.传统看法接近历史真相D.拓展研究视角可能得出真相3、“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大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分析大量的史实,然后得出科学的结论。下列对“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并立”叙述属于“史识”的是A.公元916年,阿保机称帝,建立契丹国。B.岳飞是中国古代的民族英雄。C.该时期和平交流是民族交往的主流。D.北宋先后与辽、西夏、金政权并立过。4、古代美洲别具一格文明的创造者是A.玛雅人B.阿兹特克人C.印加人D.印第安人5、“以诗文证史”是指用诗词歌赋和笔记小说等文学作品作为史料来研究历史和书写历史。宋代以来诸多史家开始自觉将诗文作为史料,形成了“以诗文证史”的史学传统。这说明A.官修正史内容多不可信B.诗文具有一定史料价值C.诗文反映了真实生活D.诗文记录正史没有的内容6、下列地图中表示草原文明的是。

A.AB.BC.CD.D7、刘师培在(南北文学不同论)中说:“大抵北方之地,土厚水深,民生其间,多尚实际。南方之地,水势浩洋,民生其际,多尚虚无。民祟实际.故所著之文,不外记事、析理二端。民尚虚无,故所作之文,或为言志、抒情之体。”作者对南北文学差异的分析A.完全符合历史唯物主义观点B.本质上属于地理环境决定论C.折射了古代文化的区域特色D.没有认清文学特色的复杂性评卷人得分二、材料分析题(共7题,共14分)8、(探索历史的奥秘)

克里特文明是古希腊文明的源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埃及和两河流域文明的冲击下;克里特文明进入了快车道,靠近海岸的地方出现了堪称“宫殿”的大型建筑群。这些宫殿规模相当大;结构紧凑且合理、所用建筑材料为优质石材。宫殿内部即便以现代标准衡量也称得上豪华,里边发现了大量青铜短剑、精美的壁画、雕塑和其他奢侈品,还有以现代标准看也不落后的沐浴设施。种种迹象表明,克里特岛上的居民不仅从事农业生产,也同周边地区的人们进行海上贸易。

材料二由于缺乏足够的证据;目前研究者对克里特文明覆没的确切原因只能进行猜测。原因可能是由于岛内严重的社会动乱造成的损害,也可能是由于一波又一波的海上入侵者造成的破坏,同样可能是由于内部动乱和外敌入侵合力造成的一种不可逆转的灾难性局面。无论如何,迄今为止学术界在克里特文明消失的原因上尚未达成一致意见。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阮炜《不自由的希腊民主》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克里特文明兴盛的表现,指出今人对克里特人知之甚少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克里特文明消失的可能原因,指出克里特文明的发现对西方文明史研究的意义。9、下图是前国家主席江泽民2002年与尼日利亚总统奥巴桑乔举行会晤的照片。在奥巴桑乔举行的欢迎宴会上江泽民主席讲道:“尼日利亚历史悠久;人民勤劳智慧。早在两千多年前,这里就诞生了著名的诺克文化。诺克文化是迄今所发现的撒哈拉以南非洲最古老的文化,尼日利亚也因此成为非洲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在人类文明史上谱写了辉煌的篇章。”

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10、(探索历史的奥秘)(10分)

大津巴布韦遗址和穆塔帕王国都属于津巴布韦文明;它们是非洲古代文明的一个缩影。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91年古文物专家詹姆斯·狄奥多尔·本特写道:“我对这地区的废墟古物没有多少信心。我认为;它们都是本地的。”可在挖出四只皂石鸟后写道:“(这些艺术品)似乎弹奏着古代地中海文明的弦音一句话绝不是非洲的。”

——吕贝克·斯特夫《废墟的真相》

材料二1905年;考古专家兰德尔·麦克维尔,他仔细考察了这片遗址,对遗址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发掘。他郑重宣布:大津巴布韦“毫无疑问,在每一个细节上都属于非洲”。他还指出:“许多人都会哀叹一段罗曼史的破碎,但可以肯定,一个冷静清醒的头脑看到的并不是什么罗曼史,而是一个失落已久的历史文化遗产。”

——纪录片《所罗门王的宝藏》剧情介绍。

材料三在津巴布韦的维多利亚博物馆里;陈列着早年土著人的绘画和从“大津巴布韦石屋遗址”出土的文物,其中有中东的陶瓷;阿拉伯的玻璃等。在遗址旁还保留着古代的梯田、水渠、水井,遗址地基上还找到了古代铸造钱币的泥模。

——秀娥;张翅《世界遗产悬疑》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本特的观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他对非洲文明的认识有何错误倾向?(3分)

(2)材料二中麦克维尔的考古结论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罗曼史”的含义。(3分)

(3)据材料三说明古代南部非洲曾经存在辉煌的文明。综合以上考古结论,谈谈我们对古代文明应持有的正确态度。(4分)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世纪70年代;英国探险家斯坦利率一支考察队在非洲考察,与当地土著相遇。对此事件,斯坦利和当地土著酋长摩基姆巴分别有自己的叙述。

材料一斯坦利的叙述:

早8点左右;我们看到一个市场,附近停泊着许多独木舟。人们立即集合起束,从四面八方向我们逼近:我们长时间保持自制。但最后他们因我们的镇静而鼓起勇气,当某个人因此高叫“穆提”(投);他们一齐向我们投掷木矛时,我们才被迫开抢,对他们予以回击,迫使他们惊惶逃窜下午2点,我们从两岸树木茂密的河道中驶出看到一支庞大的船队正停在河中央。那些船民发现我们后站起泉,高声喊叫,把角吹得异常响在5分钟里,我们全力射击,无暇顾及别的事。但最后我们人正在距我们约200码的地方重新组织力量。我们热血沸腾。这简直是杀戮。他们第一次感到我们憎恶居住在这里的这些丑陋不堪的食尸鬼们。

材料二摩基姆巴的叙述:

当我们听说那个白皮肤的人(指斯坦利)要来的时候;我们不禁惊奇地我们对自己说,这人的皮肤是白色的,一定是从河流王国来的,他是我淹死的弟兄们中的一个。一切生命都来自水中,在水中他又找到了自己的生命要回到我们中间来,他要回家了。我们要举行一个宴会,我下令将去迎接我们陪伴他高高兴兴返回村庄但是我们靠近他的小舟对,听到喊声:“土匪!土匪!并向我们喷射铁雨,我们一时惊呆了那天晚上我们回来时看到了可怕的东西,我的弟兄死在血泊中,我们村遭到洗劫后被焚烧,水中飘满了死尸。那些强盗和土匪消失了。现在请告诉我,那白人对我们公平吗?

(1)在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哪些基本信息是可信的?为什么?(4分)

(2)就此事件的起因而言,你认为谁的叙述可信,为什么?(4分)12、历史的奥秘常常隐藏在多种历史的记录中;非洲大津巴布韦文明的确凿记录呈现了它曾经的辉煌。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历史为人类进化的记录。最初是由考古学者从埋没地中的石器;土器、铜器等种种遗物或在洞窟内的壁画,而读着历史的记录;还有人类学者从现在的蛮人生活里,而见着活着的历史的记录;再有历史家从古代荒唐的传说与神话中,窥破了赤裸裸的历史的事实。

——(日)上田茂树《世界史纲》材料2:人类学反对某些人的观点;他们认为只有他们自己可以代表人类,只有他们最进步,他们是神或历史选择出来按照自己的面貌改造世界的。

——(英)马文·哈里斯(文化人类学)(1)据材料1;探索历史奥秘所能依据的主要史料类型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以其中的一种史料说明大津巴布韦社会的生产;贸易以及生活艺术状况。

(2)在大津巴布韦文明创造者问题上,我们需要反对西方某些人的什么观点?揭示这种观点所反映的价值观。13、岳麓秦简材料一

(1)阅读材料一,对岳麓秦简的可靠性及内容特点进行说明。岳麓秦简中律令简册在1000枚以上,其中律文约占1/4,令文约占3/4。在岳麓秦简新出现的秦律篇名中,10种见于睡虎地秦简,4种则未见,如奉敬律,第一次见到。岳麓秦简新增的秦律条文大多也是首次面世。秦令在传世文献中,缺乏存在的确切证据。岳麓秦简不仅包含有大量的令文,而且这些令大多是比较完整的,往往还带有令名。岳麓秦简律令有细节性规定,反映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法律及习俗等情况。

(2)阅读材料二,分析岳麓秦简的研究价值。材料二岳麓秦简中律令简册在1000枚以上,其中律文约占1/4,令文约占3/4。在岳麓秦简新出现的秦律篇名中,10种见于睡虎地秦简,4种则未见,如奉敬律,第一次见到。岳麓秦简新增的秦律条文大多也是首次面世。秦令在传世文献中,缺乏存在的确切证据。岳麓秦简不仅包含有大量的令文,而且这些令大多是比较完整的,往往还带有令名。岳麓秦简律令有细节性规定,反映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法律及习俗等情况。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唐代《贞观政要》和宋代《资治通鉴》对隋文帝时期发生的一件史事分别有自己的叙述。材料一隋开皇十四年天旱,人苦饥乏。是时,仓库盈益,竟不赈给,乃今百姓逐粮。隋文帝不怜百姓而惜仓库古人云:百姓不足,君孰与足?隋开皇十四年天旱,人苦饥乏。是时,仓库盈益,竟不赈给,乃今百姓逐粮。隋文帝不怜百姓而惜仓库古人云: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唐]吴兢《贞观政要》高祖文皇上之开皇十四年关中大旱,民饥,上(隋文帝)遣左右视民食,得豆屑杂糠以献。上上流涕以示群臣,深自咎责,为之不御酒肉,殆将一期。材料二高祖文皇上之开皇十四年关中大旱,民饥,上(隋文帝)遣左右视民食,得豆屑杂糠以献。上上流涕以示群臣,深自咎责,为之不御酒肉,殆将一期。

(1)在两则材料的的记载中;哪些基本信息是可信的?为什么?

(2)两则材料对同一史事的记载有何明显分歧?你认为哪则材料的叙述可信,为什么?评卷人得分三、论述题(共1题,共2分)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关于世界现代史的开端;在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在我国学术界主要有两种见解。一种认为:20世纪初,即1900年起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另一种认为: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一一摘编自齐涛《世界通史教程现代卷》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就材料中关于“世界现代史开端”的观点谈谈你的看法并简要论述。(要求:可以选取材料中任意一个观点阐述,也可以另立观点阐述,观点必须明确,简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清楚)评卷人得分四、简答题(共1题,共7分)16、时代与史家。

社会文化,时有更新:史家智识,遂以变迁。试以司马迁、司马光、梁启超为例,叙述中国史家治史理念的变化趋势及其社会原因。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A【分析】【详解】

甲骨文是商代的文字,可以记录商代的相关史实,因此甲骨文的识读与解释有助于推翻疑古学派学者观点,故A项正确;BCD三项都是周朝的,不符合题意,排除。2、D【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传统观点和李学勤为代表的部分学者在宗法制适用范围方面存在差异,后者拓宽了研究视角,由此可知,选项D正确;选项A陷入历史虚无主义,排除;选项B不符合历史研究的思路,并不是所有存在争论的历史议题都需要考古验证,排除;材料并未给出结论,选项C排除。3、C【分析】【详解】

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史实即历史事实,因此“公元916年,阿保机称帝,建立契丹国”和“北宋先后与辽;西夏、金政权并立过”属于史实,故AD项错误;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因此“岳飞是中国古代的民族英雄”属于史论,故B项错误;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分析大量的史实,然后得出科学的结论。因此“该时期和平交流是民族交往的主流”是史识,故C项正确。

【点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材料中的“史实”“史论”“史识”等含义,然后判断排除即可。4、A【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美洲别具一格文明的创造者是玛雅人,故A项正确;BCD项错误。5、B【分析】【详解】

“以诗文证史”意味着将诗文作为史料使用,这说明诗文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B正确;官修史书有一定的可信度,排除A;诗文是文学作品,内容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排除C;诗文记录面较广,也记录正史包含的内容,排除D。6、B【分析】【详解】

A是大河文明;C、D是海洋文明;只有B项是草原文明。7、C【分析】【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刘师培关于南北环境及文风的逻辑掺杂有些主观因素;不完全符合历史唯物主义,故A项错误;从材料逻辑中可知地理环境,是导致南北文风差异的重要因素,但并未达到“决定性”的程度,故B项错误;不管环境与文化间的逻辑关系如何,不同地区间文化不同是事实,故C项正确;从材料叙述可知,刘师培已经看到不同地区文化的多样性,即复杂性,故D项错误。

考点:中国古代的文学与科学技术·中国古代文学的时代特色·古代文化的区域特色二、材料分析题(共7题,共14分)8、略

【分析】【详解】

(1)第一小问;“这些宫殿规模相当大;结构紧凑且合理、所用建筑材料为优质石材。宫殿内部即便以现代标准街量也称得上豪华,里边发现了大量青铜短剑、精美的壁画、雕和其他奢侈品,还有以现代标准看也不落后的沐浴设施。种种迹象表明,克里特岛上的居民不仅从事农业生产,也同周边地区的人们进行海上贸易”以宫殿为中心的城市繁华;手工业和海外贸易发达;文化艺术繁荣;社会生活充满情趣。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无法释读线性文字A泥版;研究主要依靠考古实物和历史传说。

(2)第一小问,“原因可能是由于岛内严重的社会动乱造成的损害,也可能是由于一波又一波的海上入侵者造成的破坏同样可能是由于内部动乱和外敌人侵合力造成的一种不可逆转的灾难性局面”可知为社会动乱;外敌入侵;火山爆发和地震。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使希腊跻身于世界文明古国之列。【解析】(1)表现:以宫殿为中心的城市繁华;手工业和海外贸易发达;文化艺术繁荣;社会生活充满情趣。

原因:无法释读线性文字A泥版;研究主要依靠考古实物和历史传说。

(2)原因:社会动乱;外敌入侵;火山爆发和地震。

意义:使希腊跻身于世界文明古国之列。9、略

【分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本题解题的思路是:首先,概括归纳出材料的观点;其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观点。由材料信息“诺克文化是迄今所发现的撒哈拉以南非洲最古老的文化,尼日利亚也因此成为非洲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在人类文明史上谱写了辉煌的篇章”可知,材料的观点是“尼日利亚是非洲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结合所学知识从“为什么”“怎么样”两个角度分析该观点即可。【解析】①以金字塔为标志的古埃及文明并不是由非洲人类的主体—一黑人创造的。②真正纯正的黑人文明发祥地在西非,具体地说是在尼日尔河流域,这里被称为黑非洲。③西非黑人文明的最高体现是它的雕刻艺术,以尼日尔河流域为中心的西非雕刻有着2000多年的发展演变史,基本上有三个繁荣期,即诺克文化期、伊费文化期和贝宁文化期,也正因为有了这三大一脉相承的古代文化,尼日利亚才被誉为“黑非洲文化的摇篮”。10、略

【分析】试题分析:(1)由材料“我认为;它们都是本地的。”可在挖出四只皂石鸟后写道:“(这些艺术品)似乎弹奏着古代地中海文明的弦音一句话绝不是非洲的”可以得出其观点的变化为起初认为古津巴布韦文化与外来文化没有联系,后来认为古津巴布韦文化来自于地中海文明,是外来文化创造的。由“一句话绝不是非洲的”可知其带有明显的种族歧视倾向。

(2)由材料“大津巴布韦“毫无疑问;在每一个细节上都属于非洲”可以得出其考古结论为大津巴布韦遗址属非洲古文化,结合所学可以得出大津巴布韦遗址是外来文化创造的观点。

(3)依据材料“陈列着早年土著人的绘画和从“大津巴布韦石屋遗址”出土的文物;其中有中东的陶瓷;阿拉伯的玻璃等。在遗址旁还保留着古代的梯田、水渠、水井,遗址地基上还找到了古代铸造钱币的泥模”说明大津巴布韦石屋遗址中出土的各种文物证明古代南部非洲曾经有着辉煌的文明;综合材料所述可以得出其态度为坚持实事求是;摒弃种族歧视与偏见。

考点:探索历史的奥秘·津巴布韦文明·形成、特点【解析】(1)变化:起初认为古津巴布韦文化与外来文化没有联系;后来认为古津巴布韦文化来自于地中海文明,是外来文化创造的。(2分)

错误倾向:种族歧视。(1分)

(2)结论:大津巴布韦遗址属非洲古文化。(1分)

含义:大津巴布韦遗址是外来文化创造的观点。(2分)

(3)说明:大津巴布韦石屋遗址中出土的各种文物证明古代南部非洲曾经有着辉煌的文明。(2分)

态度:坚持实事求是;摒弃种族歧视与偏见。(2分)11、略

【分析】【详解】

(1)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可知时间;地点、人物、流血冲突双方叙述一致。

(2)本题属于开放试题,若指出斯坦利的观点可信或酋长的观点可信,只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即可得分。若指出双方各执一词,究竟谁的说法可信,还需要其他材料证明即可。【解析】(1)时间;地点、人物、流血冲突;(指出三项即可得3分)双方叙述一致。(1分)

(2)若指出斯坦利的观点可信或酋长的观点可信,只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即可得分。(3分)若指出双方各执一词,究竟谁的说法可信,还需要其他材料证明可得4分。12、略

【分析】第⑴问考查考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从材料二概括“史料类型”以及用“史料”阐述“状况”;第⑵问考查考生论证和阐述事物的能力,首先要明确“西方某些人的观点”,然后用所学知识进行论证。【解析】(1)实物遗存;土著生活实录;传说与神话。

生产:锄和斧等铁器(梯田;水井和水渠等);说明了农业的发达;采石场、熔炉和泥范(铸模),说明手工业的发达。

贸易:中国的青瓷碎片(波斯的小花碗);说明大津巴布韦社会存在着与其它族群的交流。

生活艺术:镯和一些黄金制品(椭圆形建筑上的精美石雕);说明人们懂得装饰生活。

(2)观点:大津巴布韦文化遗存,不可能是非洲人创造的,而只能属于白人。价值观:种族中心主义。13、略

【分析】【详解】

(1)可靠性:根据材料“法律文献抄录于秦王政时期至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可知;岳麓秦简法律文献抄录于秦王政时期至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根据材料“武汉大学测试中心做过老化程度和竹制降解度检测,专家评估是珍贵的秦简”可知,经过技术鉴定确定是早期的竹材,经专家评估是珍贵的秦简;根据材料“岳麓秦简中首次出现的一些律名,与云梦睡虎地秦简律典中的律名相当,内容相关在里耶秦简中得到印证”可知,很多内容都可与云梦睡虎地秦简与里耶秦简相互印证。

内容特点:根据材料中所列秦简中有《质日》《占梦书》《为吏治官及黔首》可知;内容比较丰富,但以法律文献为主。

(2)价值: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岳麓秦简作为考古史料(或实物、文物、出土文献),价值较高;根据材料“秦令在传世文献中,缺乏存在的确切证据。岳麓秦简不仅包含有大量的令文,而且这些令大多是比较完整的,往往还带有令名”可知,弥补原有秦令研究材料的不足,开启秦令研究的新局面;根据材料“岳麓秦简律令有细节性规定,反映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法律及习俗等情况”可知,秦律令细节性认知,有利于推进秦律内容的复原及对秦朝社会政治、经济及习俗等方面的研究(或对秦朝历史研究有较大价值)。【解析】(1)可靠性:岳麓秦简法律文献抄录于秦王政时期至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经过技术鉴定确定是早期的竹材;经专家评估是珍贵的秦简;很多内容都可与云梦睡虎地秦简与里耶秦简相互印证。

内容特点:内容比较丰富;但以法律文献为主。

(2)价值:岳麓秦简作为考古史料(或实物、文物、出土文献),价值较高;弥补原有秦令研究材料的不足,开启秦令研究的新局面;秦律令细节性认知,有利于推进秦律内容的复原及对秦朝社会政治、经济及习俗等方面的研究(或对秦朝历史研究有较大价值)。14、略

【分析】【详解】

(1)可信: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时间;人物、旱灾、民饥;根据两则材料中的叙述可以看出,双方叙述一致。

(2)分歧:根据材料“隋开皇十四年天旱,人苦饥乏。是时,仓库盈益,竟不赈给,乃今百姓逐粮”可知,《贞观政要》认为旱灾发生后,隋文帝不怜惜百姓而珍惜仓库;根据材料“高祖文皇上之开皇十四年关中大旱,民饥,上(隋文帝)遣左右视民食,得豆屑杂糠以献”可知,《资治通鉴》认为旱灾发生后,隋文帝关心百姓疾苦。宋代材料可信。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贞观政要》成书于唐代,受当朝时政影响较大,有假借隋文帝赈灾不作为说明唐朝代隋而立的合法性,以规劝统治者重视民生、推行“仁政”的现实可能;《资治通鉴》成书于宋代,与隋朝统治无直接利害关联,隋文帝对灾民的不同态度对宋代统治者均有资治功效主要在于总结出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或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诚来加强统治,相对客观),故宋人无作伪的必要。此外,还需要搜集其他的史料对这一推断进行印证。【解析】(1)时间;人物、旱灾、民饥;双方叙述一致(或:两则材料互相印证)。

(2)分歧:《贞观政要》认为旱灾发生后;隋文帝不怜惜百姓而珍惜仓库;《资治通鉴》认为旱灾发生后,隋文帝关心百姓疾苦。(若整体概括为“在隋文帝是否赈济灾民的问题上有分歧”也可得2分)

宋代材料可信。《贞观政要》成书于唐代,受当朝时政影响较大(或:歌颂贞观之治、美化唐太宗统治,有明显政治倾向),有假借隋文帝赈灾不作为说明唐朝代隋而立的合法性,以规劝统治者重视民生、推行“仁政”的现实可能;《资治通鉴》成书于宋代,与隋朝统治无直接利害关联,隋文帝对灾民的不同态度对宋代统治者均有资治功效(或:《资治通鉴)》)主要在于总结出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或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诚来加强统治,相对客观),故宋人无作伪的必要。此外,还需要搜集其他的史料对这一推断进行印证(或:《资治通鉴》汇集了其他的史料对这一推断进行叙述)。三、论述题(共1题,共2分)15、略

【分析】关于世界世界现代史开端问题;可以采用不同的史观分析。首先要给出明确的分界线。如果用整体史观,要突出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得世界市场与世界经济最终形成。如果采用采用革命史观,要突出十月革命的意义,即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起点,是人类历史由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到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伟大转折点,因而也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或上限。

点睛:史观又叫历史研究范式,是高中历史学习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在采用不同史观分析历史问题时,前提是要对不同史观的适用性由精准把握。由于史观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同,例如本题。当然,对同一问题,也可以采用不同史观。【解析】观点一19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