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浙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浙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浙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浙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浙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浙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下列各项中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嘶哑腐烂耿耿于怀B.伶仃颧骨歇斯底里C.热衷篷松首当其冲D.荒莽山巅不言而喻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和谐丘壑倾听桥墩B.蔓延玲珑簇拥镊取C.轧扁跳蚤题跋翰林D.擅长檐漏城郭扒掘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长期以来形成并____的道德操守和处世方法。家风中蕴藏着先人所____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也包含着简单朴素的为人____。千百年来,家风在一个个家庭里承载、延续,奠定了整个民族文明的基础。A.传播恪守规则B.传承保守规则C.传承恪守准则D.传播保守准则4、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要塞(sài)酒肆(sì)黝黑(yǒu)锐不可当(dǎng)B.匿名(nì)禁锢(kù)畸形(qī)杳无消息(yǎo)C.吹嘘(xū)佃农(diàn)不逊(xùn)深恶痛疾(è)D.诘责(jié)滞留(zhì)咆哮(páo)一丝不苟(gǒu)5、选出下列划线字读音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A.勉____B.____迫C.____大D.____词夺理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5题,共10分)6、解释下列加点字。

一食或尽粟一石______食马者______

惟吾德馨______无案牍之劳形______。7、比较下列形似字;并组词。

蔓____踵____

慢____憧____8、读《名人传》,贝多芬幸运的定点是在1814年的____会议中,人家看他身为欧洲的光荣。9、文学常识填空。

《剃头匠》选自____,作者____,当代作家。10、综合实践活动。(1)【名著阅读】A道:“都管,你不知,这里正是强人出没的去处,地名叫做黄泥冈。闲常太平时节,白日里兀自出来劫人,休道是这般光景,谁敢在这里停脚!”这段文字中的A是____,他的绰号是____,《智取生辰纲》情节跟他有较大的关系,《智取生辰纲》中A的性格特征是________(2)如果要你以“合作”为话题发表议论,请从下列《水浒传》故事中选择你认为合适的一个故事作为你表达观点的依据,并简述理由。A.大闹桃花村B.汴京城卖刀C.智取生辰纲D.三打祝家庄我选择(),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最近很多电视台播放《虎妈猫爸》,下面是一段故事梗概。阅读以后说说剧中人物争论的焦点是哪两个?毕胜男跟罗素又因为孩子的事情发生了争吵,两个人唇枪舌剑。毕胜男想把茜茜(女儿)送到张潮所在的实验小学学习,但是罗素不同意。两人讨论以后,罗素最终还是没能说得过毕胜男,第二天跟着毕胜男来到了张潮所在的学校。张潮告诉毕胜男和罗素这所学校是一所很不错的学校,入学考试不仅面试孩子还要面试家长,并且对他们进行了面试。面试的内容是对孩子的教育理念,毕胜男和罗素的测试回答截然相反。____评卷人得分三、名著阅读(共6题,共12分)11、【题文】学习语文要多读书;读好书。回顾初中语文学习经历,阅读名著让我们获益良多。请你从读过的名著中选出一部,推荐给即将升入初中的同学。

推荐的名著是:《》(1分)

名著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推荐理由:12、《傅雷家书》信中傅雷对儿子的生活也进行了有益的引导,对日常生活中如何_________,正确理财,以及如何正确处理_________等问题,都像良师益友一样提出意见和建议。13、名著阅读(1)《傅雷家书》中父亲与儿子______(姓名)论及艺术家的修养时,提到“________”是第一把艺术的钥匙,是做人的根本,必须从小培养。(2)《傅雷家书》信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的问题,具体要求有:待人要________,做事要________,礼仪要_________。14、名著阅读。(1)《海底两万里》一书中,尼摩船长曾在海底用____做的笔写字,利用____给潜艇提供能源。(2)《贝多芬传》是____的得意之作,在文学领域内一直被奉为经典,这本书被评为“人类有史以来的30本最佳书”之一。他的另一著作《____》就是以贝多芬为原型创作的小说。15、《名人传》是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为三位伟大的艺术家写的传记;请根据你的阅读积累,回答26--27题。

【片断一】如果他要建造一座纪念碑的话;他就会耗费数年的时间到石料场去选料,还要修一条路来搬运它们;他想成为多面手:工程师;凿石工;他想什么都亲自动手,独自一人建起宫殿、教堂。这简直是一种苦役犯过的日子。他甚至都挤不出时间来吃饭睡觉。

【片断二】直到那一天,绝望顿生,也许是由于临死前的狂热飓风,他突然离开了住所,四处流浪,奔逃,在一所修道院投宿,然后又上了路,最后病倒途中,在一个无名的小城中一病不起。在弥留之际,他躺在病榻上哭泣,不是在哭自己,而是在哭那些不幸的人。(1)【片断一】中的“他”是指___________;【片断二】中的“他”是指___________。

(2)以下点评不符合《名人传》的一项是()A.传记大都记载名人的丰功伟绩,而此书更多的是关注他们苦痛人生中的挣扎与矛盾。B.此传记详细记述三位名人的生平经历,情节曲折动人、跌宕起伏、引人入胜。C.这本传记语言感人肺腑,洋溢着丰富的情感、坚强的斗志、深邃的思想。D.作者在三位名人身上共同阐释了“真正的英雄”的含义:他们不以强力称雄,而是靠心灵而伟大。16、名著阅读。

“人应该支配习惯;而决不应让习惯支配。”这句话是谁说的?他为此改掉了什么不好的习惯?

_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四、诗歌鉴赏(共3题,共30分)17、别老母。

清•黄景仁。

搴帷①拜母河梁②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③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注释】①搴(qiān)帷(wéi):掀起门帘出门。②河梁:桥;替代送别地。③惨惨:幽暗无光。

(1)“白发愁看泪眼枯”一句中;______;______写出了母亲的担忧(用诗句中的字填空)。

(2)有学者评价此诗说“字字沉痛,令人不忍卒读”,请结合诗的三四两句说说你的理解。18、睛①杜甫久雨巫山暗,新晴锦绣文②。碧知湖外草,红见海东云。竟日莺相和,摩霄鹤数群。野花干更落,风处急纷纷。【注】①本诗是诗人流落蜀中时所作。②文:花纹、图案。(1)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是如何描写景物的,有何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尾联中的“急纷纷”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塞上忆汶水曹元用。

沙碛①秋高苑马②肥,哀笳③一曲塞云飞。

南都儿辈应相念,过尽征鸿犹未归。【注】①沙碛(qì):沙漠。②苑马:西域大苑所产的马。

③笳:中国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吹奏乐器;似笛。

(1)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______

(2)最后一句写“征鸿”;表达了怎样诗人的情感?

______。评卷人得分五、综合题(共2题,共10分)20、阅读课文《为人民服务》第4段,回答各题。(1)、文中直接用第一人称“我们”有什么作用?(2)、“我们还要和全国大多数人民走这一条路”中“这一条路”指什么路?(3)、如何理解“要奋斗就会有牺牲”这句话?(4)、在革命战争年代,革命者为人民利益而死,是死得其所。今天,我们应如何看待这种观点?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21、综合性学习。

学习了本文后;你所在班级拟召开一次以“话说三峡”为主题的班会,请你完成以下任务。(1);假如你是此次班会的主持人,请拟写一段开场白。(2)、结合课文内容,仿照下面例句续写句子。

例句:船行三峡;赏山奇水异,常胆吊心提。

仿句:舟出白帝,____,____。(3);为充分开发三峡的旅游资源;请你拟一条宣传标语,以提高三峡的知名度。

答:____(4);三峡大坝工程已竣工;2012年“十一黄金周”期间,三峡大坝景区内人潮如海。有同学搜集到下面一则消息,请你用一句话概括消息的内容。

新华网湖北频道2012年10月9日电(记者刘紫凌李思远)“中秋国庆”黄金周,三峡大坝旅游区呈现前所未有的井喷式火爆场面,8天共接待游客22.45万人,比去年同期翻了一番,创下历史新高。评卷人得分六、写作题(共2题,共10分)2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4分)在卷zhì浩繁的文学作品中,小说显然独树一只。它经过锤炼的语言表现力极强,三言两语便能写活一个人物;它用一个个性格迥异人物的不同命运折射出一个个风云变幻的时代。(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2分)卷zhì浩繁性格迥异(2)画横线的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2分)改为改为23、20、成长的记忆中,妈妈的一杯牛奶,老师的一声叮嘱,同学的一句鼓励,家乡的一条小河,袅袅的一缕炊烟,花儿的芬芳,书海的清香都让我们的生活充满色彩。请以“有你,我的年华不寂寞”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①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500字;③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及学校名。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C【分析】A.正确;

B.正确;

C.“篷松”应为“蓬松”;

D.正确.

故选:C.

本题考查汉字的正确书写能力.解答此题要仔细观察字形;看有没有误用的形近字和同音字.

要正确书写汉字,就要分清字形和偏旁,注意汉字辨形,分清字义.【解析】C2、B【分析】A;正确;注意“桥墩”正确书写;

B;“镊取”应为“摄取”;

C;正确;注意“题跋”正确书写;

D;正确.注意“檐漏”和“城郭”正确书写;

故选B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词语的书写.解答此题靠平时积累;平时学习要用心,牢记形近字;多音字字形和用法上的差别.

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理解识记能力.回答此题时,要细心辨析词语,遇到把握不准的词语,细心查找资料,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解析】B3、C【分析】语境中有“长期”一词;所以可理解为“传承”,传播,指传送,散布的意思,没有“继承”这层意思;保守与开明是反义词,指坚守过时的东西,而“恪守”则指遵守;坚守的意思,符合语境;准则,标准或原则的意思,规则,法则、规律的意思,前者符合语境.

答案:C

此题考查学生结合语境正确理解字词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弄清词语的意义及常用用法,再次弄清词语的感情色彩,尤其要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字词含义的变化,辨析作答.

此题可结合语境的理解,辨析词义后作答.【解析】C4、D【分析】A.“当”读作“dāng”;

B.“畸”读作“jī”;“锢”读作“gù”;

C.“恶”读作“wù”;

D.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字音;生僻字;多音字、形似字容易读错。

此类题目多考查生僻字、多音字和形似字。多音字有时会因为作动词和作名词的不同,读音也不同。形似字要按照意义的不同,读音也不一样。在分析思考时,要注意声调、韵母是否正确。没有把握的可以用排除法,省时省力。【解析】D5、C【分析】【分析】C项“调”读qiáng,其他都读qiǎng。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多音字字音的掌握情况。二、填空题(共5题,共10分)6、略

【分析】①吃一顿有时能吃尽一石粮食.一食:吃一顿;

②喂马的人.食:通“饲”;喂;

③只是我的道德高尚.馨:高尚;

④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他的身体.劳:使劳累.

答案:

吃一顿;通“饲”;喂;高尚;使劳累.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

做本题时注意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现象,结合语境具体分析.【解析】吃一顿;通“饲”,喂;高尚;使劳累7、蔓延接踵慢步憧憧【分析】【分析】此题考查对字形的掌握能力。先分辨字形再组词。

【点评】错别字,主要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阅读短文,注意汉字这个特点,注意易错字,仔细辨析。8、3【分析】【分析】依据课文内容不难填出;贝多芬幸运的定点是在1814年的3会议中,人家看他身为欧洲的光荣。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主要人物及内容的掌握情况,锻炼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的阅读的兴趣。9、《散文百家》陈震【分析】【分析】此题考查了作者陈震的相关常识。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同时要对名著的精彩内容以及人物形象细细品味,这样就能轻松的将正确项与错误项区分开来。10、略

【分析】(1)(2)此两题考查的是名著阅读。这是对名著《水浒传》的考查,教育部推荐的初中课外阅读篇目一定要认真阅读,不但要记住作者、书中的人物及其性格、故事情节等,还要记住一些优美语段,最好能够做读书笔记,每读一个章节,就写一篇读书笔记;另外,对于那些较难理解的经典名著,要反复读,加强理解和记忆。只有熟读了《新课程标准》中推荐的名著,答题时,才能信手拈来。阅读《水浒传》要熟知主要人物以及他们的性格特征,还要背过人物的绰号,能复述主要故事情节。第(1)题根据自己的阅读积累回答即可;第(2)题需注意以“合作”为话题发表议论,选择四个故事中自己熟知的故事,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即可。(3)此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提炼与概括。答题时认真阅读材料,提炼相关信息即可。由“毕胜男想把茜茜(女儿)送到张潮所在的实验小学学习,但是罗素不同意。”可知两个人争论的焦点是要不要送孩子到实验小学读书;由“面试的内容是对孩子的教育理念,毕胜男和罗素的测试回答截然相反。”可知两个人争论的焦点是怎样教育孩子。【解析】(1)杨志青面兽谨小慎微脾气暴躁(2)选择C理由;杨志一行人因为内部不团结,缺少合作,失了生辰纲。(吴用一行八人精心策划,相互合作,劫取了生辰纲)。选择D理由:三打祝家庄中,孙立等人和宋江里应外合,顺利打下祝家庄。(3)要不要送孩子到实验小学读书?怎样教育孩子?三、名著阅读(共6题,共12分)11、略

【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虽是名著题;但富有开放性。只要将熟悉的名著知识反馈出来即可,特别是作品和作者只要注意不要写错别字即可,推荐理由则需要从名著内容及主题还文学地位来入手,用流畅的语言进行表述。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解析】【答案】示例:《儒林外史》吴敬梓。

推荐理由:这是部批判知识分子的书,也可以说是一部揭露官场昏晦的书。这部作品以讽刺作为主要的艺术手段,以既独立又前后呼应地结成艺术整体。它在浩若星海的中国古典小说中,被鲁迅许以“伟大”二字,奠定了我国讽刺小说的基石。12、略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常识的积累能力。学生在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等,又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本题涉及到课内必读名著《傅雷家书》,信中傅雷对儿子的生活也进行了有益的引导,对日常生活中如何劳逸结合、正确理财以及如何正确处理恋爱婚姻等问题,都像良师益友一样提出意见和建议。【解析】劳逸结合恋爱婚姻13、略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的阅读与识记能力。解答文学名著题,必须建立在阅读原著的基础之上,对于“课标”推荐的中外文学名著,要熟记其名称、作者、主要人物形象、精彩的故事情节、艺术特色等,并反复阅读书中的精彩片段,以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傅雷家书》中父亲与儿子傅聪论及艺术家的修养时,提到“真诚”是第一把艺术的钥匙,是做人的根本,必须从小培养。书信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的问题,具体要求有: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解析】(1)傅聪真诚(2)谦虚严谨得体14、略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阅读的积累能力。用心读《课标》推荐的名著,对名著的作者、人物、主题、主要情节要了解掌握。了解教材有关作品涉及的文学常识等,并注意分门别类地加以区别识记,这样按照题目要求,一步一步回答即可。(1)题考查了《海底两万里》的内容,尼摩船长曾在海底用鲸须做的笔写字,利用海洋给潜艇提供能源。(2)题考查了罗曼·罗兰的作品。以贝多芬为原型创作的小说是《约翰·克利斯朵夫》(或《约翰·克里斯朵夫》)。【解析】(1)鲸须海洋(2)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或约翰·克里斯朵夫)15、略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的识记能力。学生要在平时勤于背诵,整理归类,以便于记忆。每部名著的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都要熟知。本题根据知识积累回答即可。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的识记能力。学生要在平时勤于背诵,整理归类,以便于记忆。每部名著的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都要熟知。该书描写了处于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三位伟大艺术家的精神力量和心灵之美。B项表述不准确,故选B。【解析】【小题1】米开朗琪罗列夫·托尔斯泰

【小题2】B

16、略

【分析】本题考查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人物及情节的把握;根据原著内容的理解,明确“人应该支配习惯,而决不应让习惯支配.”这句话是保尔,他为此改掉了抽烟的习惯.

答案:保尔;抽烟.

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阅读理解能力.名著常识判断的知识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此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要从文中人物的言行描写和作者情感的倾向(观察有无评价语)来分析概括其身份、性格、思想品质的特点.【解析】保尔;抽烟四、诗歌鉴赏(共3题,共30分)17、略

【分析】(1)本题考查对诗中重点字词的理解掌握。本句的意思是看到白发苍苍的老母不由泪下不停;眼泪也流干了。一个“愁”字,一个“泪”字,一个“枯”字写出了母亲对即将远行的儿子的担忧之情。

(2)本题考查对重点诗句的理解掌握。诗的第三句“惨惨柴门风雪夜”;转入了告别老母的时空环境,作者用“柴门”“风雪夜”两个最简单的词儿,极其概括典型地告诉人们,在那种环境下,一个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人的凄楚难熬。作者在另外的地方也有过贫穷潦倒的描述,如“全家都在秋风里,九月衣裳未剪裁”,如果说那还只是一种对贫愁的感叹,那末“柴门”“风雪夜”则是此时此地,此情此景了。风雪因柴门而更为肆虐,柴门因风雪而更为难忍,此时向老母告别,除了“惨惨”还有什么可说呢?最后,作者集愧疚,自责,痛恨于一身,发出了“此时有子不如无”的感慨。这种感慨是极为凝重的,它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爱母之心,恋母之情,而变成了对那个时代的正义控诉,对所有无依,无靠,无助老者的深切同情,对天下不孝子女的严厉谴责,这是由个人情感到整体理念的升华,它从生育学角度告诫世人,养子无用,不如不养。

答案:

(1)“愁”“泪”(“枯”也可以)两个字体现母亲的担忧。

(2)作者用“柴门”“风雪夜”两个词从环境描写的角度;写出了作者处境的艰难。风雪因柴门而更为肆虐,柴门因风雪而更为难忍,此时还要向年迈老母告别,此时诗人的内心唯有“惨惨”可言。

译文:

因为要去河梁谋生;所以把帷帐撩起,依依不舍要向年迈的母亲辞别,看到白发苍苍的老母不由泪下不停,眼泪也流干了。

在这风雪之夜;不能在母亲身边尽孝却要掩柴门凄惨地远去,不禁令人兴叹:养子又有何用呢?倒不如没有啊。

本诗作者集愧疚;自责,痛恨于一身,发出了“此时有子不如无”的感慨。这种感慨是极为凝重的,它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爱母之心,恋母之情,而变成了对那个时代的正义控诉,对所有无依,无靠,无助老者的深切同情,对天下不孝子女的严厉谴责,这是由个人情感到整体理念的升华,它从生育学角度告诫世人,养子无用,不如不养。因此,《别老母》诗,比起那些爱母,敬母的直描作品,更具感染力和普遍性。成为爱母作品中不朽的绝唱。

此诗的最大特点是用情极深,无论是缠绵悱恻抑或是抑塞愤慨之情,都写得深入沉挚,使人回肠荡气,极受感动。其次是语言清切,他善用白描,诗中扫尽浮泛陈旧之词,语语真切,而且一种清新迥拔之气,凌然纸上。其三是音调极佳,作者诗音调和内容紧密配合,悠扬激楚,也特别动人。要离家远去的作者是站在老母亲的角度上来写这首诗,抒对母亲的不舍之情以及一种无奈的情怀作者【解析】愁;泪18、略

【分析】本题考查景物描写的手法及其表达作用。先分析景物描写的手法。这两句诗中所写的景物有“湖外草”“海东云”和“莺”“鹤”等,前者是静态,后者是动态。写“湖外草”“海东云”用“碧”和“红”等色彩,调动人的视角感官;写“莺”“鹤”时,则抓住了声音(“相和”)和动作(“摩霄”),有实写,有虚写,从空间上看,有远有近。然后分析其作用.景物描写,不但写出景物本身的特点,而且渲染氛围,表达某种情感,情景交融。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选取典型的景物,发挥想象,动静结合(视觉听觉相结合、远近结合、虚实结合)(任写两点即可),写出了雨后初晴的巫山绚丽多彩、生机勃勃景象。

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的分析。解答时要联系全诗的内容,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注释里已表明“本诗是诗人流落蜀中时所作”,据此可以判断出诗人的情感。“急纷纷”写出对野花纷纷凋零的怜惜(无奈、伤感),以及自己漂泊无依的忧伤(悲哀、抑郁)。

【解析】【小题1】(1)选取典型的景物,发挥想象,动静结合(视觉听觉相结合、远近结合、虚实结合)(2)写出了雨后初晴的巫山绚丽多彩、生机勃勃景象。【小题2】“急纷纷”写出对野花纷纷凋零的怜惜(无奈、伤感),以及自己漂泊无依的忧伤(悲哀、抑郁)。

19、略

【分析】(1)此题考查诗中景物所展现的景象;作答时要理解诗意.

解答时需要抓住“沙碛”;“马肥”、“哀笳”这些描写边塞独有的景物;还要借助“秋高”、“哀”体会作者此时的思想感情.

(2)此题考查重点字词的理解;解答时要通过重点词语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佂鸿”的意思;还要结合诗句体会作者此时借助“佂鸿”所表达的思想之情.

答案:

(1)茫茫沙漠;秋高气爽,马匹肥壮,一阵悲哀宛转的笛声传来,边塞的云飞快的移动.意思对即可(2分)

(2)这里借写征鸿未归;表达了思乡思亲之情及对战争的厌倦心理.(2分)

译文:

茫茫沙漠;秋高气爽,马匹肥壮;

悲哀宛转的笛声吹奏着.

南方的将士们应该想家了吧;

如同远飞的大雁还未回家.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描写的是边塞生活.诗歌的前两句写景,无边无际的边塞马肥体壮,悲哀的笛声萦绕耳边.后一句抒情,抒发了思乡之情.

做好本题需要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大意,并且能借助重点语句和关键词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解析】茫茫沙漠,秋高气爽,马匹肥壮,一阵悲哀宛转的笛声传来,边塞的云飞快的移动.;这里借写征鸿未归,表达了思乡思亲之情及对战争的厌倦心理五、综合题(共2题,共10分)20、略

【分析】【分析】(1)从演讲者和听众的关系角度思考作答。(2)结合文章背景思考作答。(3)从革命要付出牺牲的代价这个角度思考作答。(4)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围绕“以人民利益为重”来谈看法。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锻炼了学生阅读和分析能力。【解析】1、避免说教,拉近演讲者与听众的距离。2、革命的路,解放全民族的路。3、“要奋斗就会有牺牲”这句话告诉我们,奋斗是要付出代价的。革命的胜利是要革命战士付出牺牲的代价的,这是必然的事情。4、我认为这种观点在今天看来也十分正确。在人民利益面前就应当不惜牺牲个人的利益或生命,正因为有了这种精神,人民群众有困难时才会得到无私热情的援助,我们党和国家的形象才更加深入人心,被世人推崇。21、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