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浙科版八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浙科版八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浙科版八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浙科版八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浙科版八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浙科版八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1937年,在淞沪会战中率领“八百壮士”孤守上海四行仓库的爱国将领是()A.佟麟阁B.赵登禹C.戴安澜D.谢晋元2、1862年太平军在浙江慈溪的战斗中击毙的洋枪队的头目是()A.华尔B.戈登C.克林德D.义律3、经过三十年多的斗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我国彻底废除封建剥削制度的标志应当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B.土地改革完成C.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D.抗美援朝战争胜利4、以下四幅图反映了新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其中促进了生产力发展的有:①农民分配土地②农民报名参加生产合作社③建立人民公社④农民领取生产承包责任书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5、1945年8月;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原因有()

①争取国内和平。

②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③争取时间做好自卫战准备。

④团结民主人士。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6、一位美军高级将领在分析一场战争失败的原因时说:“我们是在一个错误的时间,一个错误的地点,和一个错误的对手,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这场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的战争被我们称为()A.抗日战争B.解放战争C.抗美援朝D.镇压反革命7、1902年的某一天,京师大学堂的日本老师在生物课上解剖了一只羊。慈禧太后听说后大为震怒,管学大臣张百熙急忙入宫叩头谢罪。这则史实反映了①日本对中国文化的入侵②慈禧太后的愚昧无知③在封建专制统治下,教育改革的艰难④近代科学进入了新式学校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④D.②③④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8题,共16分)8、独立梦、工业梦、强军梦、统一梦“中国梦”凝聚着各方共识,砥砺国人前行。请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在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社会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伟大胜利。改正:【】(2)我国一五计划的重点是集中力量发展轻工业。改正:【】(3)地地战略导弹武器系统、海军潜地战略导弹部队、空军战略轰炸机部队共同构成了我国“三位一体”的战略核力量改正:【】(4)海峡两岸交流现已实现“三通”,“三通”是指通航、通信、通商。改正:9、【题文】2014年新年伊始;中央一号文件下发全国,再次吹响了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集结号。建国以来,党和政府非常重视“三农”问题。

(1)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______________,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2)为了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力;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5年,全国掀起_____________的高潮。

(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实行_____________,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10、APEC是____组织的英文缩写,我国曾于____年成功举办了这一组织的会议。这次会议讨论并通过了《____》,____主席宣读了该组织《____》。11、仔细观察下图;回答问题。

填出图中ABCD代表的城市:A____B____C____D____。

写出中国面积最大的经济特区:E____。12、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基础上,形成了____的对台基本方针。13、被誉为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严复.______(判断对错)14、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导致清军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战役是______;日军在______制造了大屠杀。15、填空.

(1).同盟会的政治纲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民解放战争:战争前夕,国共双方在_________谈判,达成《双十协定》;_________________挺进大别山,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战役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_____________________战役,摧毁了国民党政权。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8题,共16分)16、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从此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7、日军七三一部队是专门研制生化武器的部队。()18、1958年中共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错误的开始。______(判断对错)19、在三民主义的指导下,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______(判断对错)20、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遵义会议确立了博古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2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中国历史由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2、“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歌词中的老人在1979年“画了一个圈”指的是香港回归祖国。()23、表格式归纳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表关于中国同盟会的表述是正确的。。时间地点机关报政治纲领1905年檀香山《民报》民主、民权、民生。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四、材料题(共3题,共18分)24、通过以上的探究,你最大的感悟是什么?25、通过学习,请你谈谈民主法制和国家建设的关系。26、他们是否达到了目的?为什么?评卷人得分五、辨析题(共4题,共12分)27、在泉州往厦门的和谐号动车上;李明问吴奇“你知道中国自己拥有的第一条铁路吗?”吴奇不假思索地回答“当然知道,是京张铁路。”

判断正误;理由是什么?28、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双方发表了《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关系正常化。29、图漫画创作以辛亥革命为背景。对其寓意;小龙认为是清朝统治光芒四射;而小红则认为是清朝统治土崩瓦解。你赞同谁的观点?请简要说明理由。

30、1901年《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评卷人得分六、识图题(共4题,共24分)31、地图中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认真观察下面两幅地图,回答相关问题。

(1)图一、图二两次战争后开放的通商口岸,在地理分布上有何不同?

(2)图中两次战争后,清政府分别割让了哪些领土?这些规定分别出自哪一条约?(3)概括上述战争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共同影响。32、35、(17分)唐朝时期,中国封建社会达到了顶峰,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朝代之一。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对外关系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是与唐朝一代代皇帝的励精图治、文治武功分不开的,观察下列唐朝皇帝的画像,完成问题:(1)请你根据图片,写出三位皇帝的名字。(6分)(2)请你分别列举出这三位皇帝各自为唐朝的发展作了哪些贡献?(最少一点)(6分)(3)这三位皇帝你最敬佩哪一位?请你说明敬佩的理由。(3分)(4)从这些皇帝的治国政策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有益的借鉴?(2分)33、某校开展以宣传新中国建设成果为主题的图片展,请你参与,根据下列图片完成展出要求。【人物篇】

(1)他们(指上面图中三位历史人物)是20世纪60年代感动中国的英雄楷模,请你任选其中一位简述他们的先进事迹。

【成就篇】

(2)实现工业化是全国人民追求的目标。为此,党在不同时期领导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上述成果分别是在哪一时期取得的。

【感悟篇】(3)建国头二十年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众多成就,许多工业从无到有,请你总结出取得经济建设成就原因(两条即可)。34、观察下图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

(1)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新建了那些铁路和公路?(2)我国新建的公路主要分布在哪些区域?有什么重要作用?

材料二图说历史:“走进创业年代的英雄”。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下面的图片回答问题。

(3)图片中二位“创业年代的英雄”分别是谁?他们各自的称谓是什么?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D【分析】据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谢晋元在淞沪会战中率领“八百壮士”孤守上海四行仓库。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淞沪会战的相关史实。1937年11月;上海失陷,淞沪会战结束。淞沪会战持续3个月,毙伤日军4万多人,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淞沪会战的相关史实。【解析】D2、A【分析】1962年9月;太平军在浙江慈溪与洋枪队激战,击毙洋枪队领队华尔。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太平天国运动。

本题以慈溪战役为依托,考查学生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解析】A3、B【分析】到1952年底;全国大陆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三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

故选B.

本题考查土地改革.

本题考查学生对土地改革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土地改革的内容与影响.【解析】B4、C【分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新中国成立来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图①土地改革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图②是三大改造中农民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道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有利于生产的发展。图③人民公社是政社合一的社会基层组织,违背了客观规律,脱离了实际,不利于生产的发展。图④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排除③,选C。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土地改革;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三大改造;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解析】【答案】C5、B【分析】1945年9月4日国共两党举行的谈判;中国共产党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就国内局势以及和平;民主、建国等问题在重庆举行的重要谈判,也是国共两党历史上举行的首次最高层次的政治谈判.

故选B.

本题考查重庆谈判.

本题掌握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目的就是为了揭露假和平阴谋和团结教育人民,就是为了不发生内战,争取和平.【解析】【答案】B6、C【分析】分析题干,由“美军”“失败”“20世纪50年代的战争”判断,这场战争是抗美援朝。【解析】C7、A【分析】略【解析】A二、填空题(共8题,共16分)8、略

【分析】试题分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新中国成立历史意义的准确认识,联系已学知识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伟大胜利,标志着中国人民受奴役受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已经过去。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中国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的篇章。由此可知题干表述有误。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对一五计划的准确认识,联系已学知识可知1953—1957年发展国民经济的计划是中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其特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题干表述有误。第(3)问,主要考查学生对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在科技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回顾已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国防方面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地地战略导弹武器系统、海军潜地战略导弹部队、空军战略轰炸机部队共同构成了我国“三位一体”的战略核力量。题干表述符合史实。第(4)问,主要考查学生对两岸关系的准确认识,回顾已学知识可知国共两党、两岸双方在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政治基础上良性互动,妥善处理一系列问题,推动两岸关系持续改善和发展,2008年,两岸直接通邮、通航、通商终于实现,两岸经济关系加快走向正常化、制度化和机制化。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两岸实现三通、导弹部队建设【解析】【答案】【×】(1)社会主义改为新民主主义【×】(2)轻工业改为重工业【√】(3)【×】(4)通信改为通邮9、略

【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与土地改革相关的文件。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接着在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给地主应得的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自食其力。

(2)本题主要考查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史实。为了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力;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到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第二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3)本题主要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即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土地改革;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三大改造;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解析】【答案】(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2)农业合作化(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0、亚太经合2001上海共识江泽民领导人宣言【分析】【分析】本题考查亚太经合组织及其会议的知识;学生应牢记基础知识。

【点评】考查学生记忆能力。11、A厦门B汕头C深圳D珠海E海南岛【分析】【分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对外开放开始起步。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1988年4月,设立海南省,建立经济特区。海南经济特区是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唯一的省级经济特区。根据题文地图标识,ABCD所代表的城市依次是:厦门、汕头、深圳、珠海,E是海南岛。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设立的经济特区。12、略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对台基本方针的相关知识点。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在此基础上了,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缓和海峡两岸的关系,推进祖国的统一大业。故填和平统一,一国两制。【解析】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13、略

【分析】林则徐不仅是最早抵抗西方侵略的民族英雄;也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是鸦片战争时期主张严禁鸦片;抵抗侵略的爱国政治家.在此期间,林则徐组织翻译西文书报,供制定对策、办理交涉参考.所译资料,先后辑有《四洲志》、《华事夷言》、《滑达尔各国律例》等,成为中国近代最早介绍外国的文献.史学界称他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故答案为:

×.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林则徐相关史实的掌握情况.

本题难度不大,属识记层次的考查,对于近代的思想主张应该掌握扎实.【解析】×14、略

【分析】1895年;日军陆海两路进攻威海卫,北洋舰队腹背受敿,全军覆灭.甲午中日战争期间,日军攻占旅顺,制造了旅顺大屠杀.

故答案为:

威海卫战役;旅顺.

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到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签定《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本题以甲午中日战争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解析】威海卫战役;旅顺15、略

【分析】(1)本题考查中国同盟会革命纲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5年,在日本东京建立了中国同盟会,这是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大会通过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故填: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2)本题考查解放战争时期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民解放战争前夕,1945年,国共双方在重庆谈判,达成《双十协定》。1947年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1948年——1949年,人民解放军进行了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大战役,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1949年4月的渡江战役,摧毁了国民党政权。故填:重庆、刘邓大军、辽沈、淮海、平津、渡江。【解析】(1)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2)重庆;刘邓大军;辽沈;淮海;平津;渡江。三、判断题(共8题,共16分)16、√【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意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从此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解析】【答案】对17、√【分析】【分析】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始建于1933年;从事人体实验;动物实验、生化武器研究生产等战争犯罪活动。1936年开始在哈尔滨平房建立细菌武器研究生产基地,将6.1平方公里的土地作为特别军事区域。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日军七三一部队的知识点的了解情况。18、×【分析】1956年中共八大在北京召开;大会正确地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中国阶级关系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大会提出,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不再是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中共八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探索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取得初步的成果,这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故答案为:

×。

本题考查中共八大召开的意义。1956年中共八大在北京召开;大会正确地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中国阶级关系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中共八大的背景、内容以及意义。【解析】×19、×【分析】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主革命,极大的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故题干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

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辛亥革命的相关史实。【解析】×20、×【分析】试题分析:遵义会议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考点:遵义会议点评:此题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对遵义会议的时间、内容、意义要识记。【解析】【答案】×21、×【分析】【分析】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属理解层面的要求,难度不大。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故本题表述错误。22、×【分析】【分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对外开放开始起步。1980年我国在广东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了四个经济特区。深圳是我国第一个经济特区,被称为对外开放的“窗口”。歌词中的老人在1979年“画了一个圈”指的是建立经济特区。故本题说法错误。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相关史实。23、×【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同盟会。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建立了统一的革命组织中国同盟会。中国同盟会成为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孙中山在创办的机关刊物《民报》,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释成为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不是民主。本题的表格是错误的,故选B。【解析】B四、材料题(共3题,共18分)24、(1)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屈辱和灾难的历史;近代史上列强发动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攻占了北京,火烧了圆明园,清朝皇帝逃往承德,1900年8月中旬,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慈禧太后带领光绪帝仓皇出逃至西安;1840年至1842年的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使中国历史发生了巨变,中国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56年至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英、中法《北京条约》,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程度进一步加深。1894年至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大大加深。1900年至1901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

(2)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指的是1921年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这次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

(3)1924年1月;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形成。为挽救革命,1927年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率领两万多人在南昌举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南昌起义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湖南领导工农革命军举行秋收起义。

(4)从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进行了与国民党军队主力决战的辽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战役。

(5)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的中流砥柱;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走向富强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共产党是一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政党;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等。

故答案为:

(1)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

(3)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南昌起义;秋收起义。

(4)辽沈;淮海和平津。

(5)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的中流砥柱;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走向富强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共产党是一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政党;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等等。【分析】

(1)本题考查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知识点。理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

(2)本题考查辛亥革命和中共“一大”的知识点。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结束,建立了中华民国。

(3)本题考查国民大革命失败主要原因;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的知识点。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4)本题考查三大战役;人民解放军进行了与国民党军队主力决战的辽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战役。

(5)本题以我国的近现代为切入点;主要考查了先进的中国人和共产党的历程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材料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材料,注意准确识记先进的中国人和共产党的历程的相关知识点。【解析】【小题1】(1)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屈辱和灾难的历史;近代史上列强发动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攻占了北京,火烧了圆明园,清朝皇帝逃往承德,1900年8月中旬,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慈禧太后带领光绪帝仓皇出逃至西安;1840年至1842年的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使中国历史发生了巨变,中国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56年至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英、中法《北京条约》,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程度进一步加深。1894年至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大大加深。1900年至1901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

(2)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指的是1921年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这次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

(3)1924年1月;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形成。为挽救革命,1927年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率领两万多人在南昌举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南昌起义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湖南领导工农革命军举行秋收起义。

(4)从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进行了与国民党军队主力决战的辽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战役。

(5)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的中流砥柱;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走向富强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共产党是一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政党;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等。

故答案为:

(1)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

(3)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南昌起义;秋收起义。

(4)辽沈;淮海和平津。

(5)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的中流砥柱;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走向富强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共产党是一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政党;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等等。【小题2】【小题3】【小题4】【小题5】25、(1)根据材料“1949年9月毛泽东在某次会议上讲道:“我们的会议包括六百多位代表。代表着全中国所有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各民族和国外华侨:这就指明,我们的会议是一个全国人民大团结的会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涉及的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

(2)根据材料“20世纪20单代;毛泽东提出“人民来制定宪法”的思想:劳动人民参与立宪,把他们认为应该如何管理国家的意见集中起来,上升为国家意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毛泽东的思想在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得以实践。此次会议制定的宪法的性质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3)通过学习;谈谈民主法制和国家建设的关系:民主法制是国家发展的保障,民主法制建设为国家发展莫定了基础等。(符合题意即可)

故答案为: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2)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3)民主法制是国家发展的保障,民主法制建设为国家发展莫定了基础等。(符合题意即可)【分析】

本题以二则文字材料为背景依托;考查了新中国的成立;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制定,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考查了新中国的成立、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制定,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解析】【小题1】(1)根据材料“1949年9月毛泽东在某次会议上讲道:“我们的会议包括六百多位代表。代表着全中国所有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各民族和国外华侨:这就指明,我们的会议是一个全国人民大团结的会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涉及的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

(2)根据材料“20世纪20单代;毛泽东提出“人民来制定宪法”的思想:劳动人民参与立宪,把他们认为应该如何管理国家的意见集中起来,上升为国家意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毛泽东的思想在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得以实践。此次会议制定的宪法的性质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3)通过学习;谈谈民主法制和国家建设的关系:民主法制是国家发展的保障,民主法制建设为国家发展莫定了基础等。(符合题意即可)

故答案为: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2)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3)民主法制是国家发展的保障,民主法制建设为国家发展莫定了基础等。(符合题意即可)【小题2】【小题3】26、(1)“清朝中期;内外交困,对如何摆脱困境,统治阶级内部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材料中提到的“统治阶级内部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是指洋务派;他们在中央的代表人物是恭亲王奕䜣;他们发动了洋务运动;此次运动的前期口号是自强;后期口是求富。洋务运动前期,洋务派在“自强”的口号下,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福州船政局、江南制造总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洋务运动后期,洋务派又提出“求富”的口号,开始兴办民用工业。主要有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等。

(2)他们没有达到目的;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洋务运动随之破产。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这是违背历史潮流的,失败是其必然结果。

故答案为:

(1)洋务派;奕䜣;洋务运动;自强;求富。

(2)没有;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这是违背历史潮流的,失败是其必然结果。【分析】

本题考查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识记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主张、洋务运动由“自强”转变为“求富”的史实及洋务运动的影响。

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点。【解析】【小题1】(1)“清朝中期;内外交困,对如何摆脱困境,统治阶级内部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材料中提到的“统治阶级内部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是指洋务派;他们在中央的代表人物是恭亲王奕䜣;他们发动了洋务运动;此次运动的前期口号是自强;后期口是求富。洋务运动前期,洋务派在“自强”的口号下,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福州船政局、江南制造总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洋务运动后期,洋务派又提出“求富”的口号,开始兴办民用工业。主要有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等。

(2)他们没有达到目的;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洋务运动随之破产。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这是违背历史潮流的,失败是其必然结果。

故答案为:

(1)洋务派;奕䜣;洋务运动;自强;求富。

(2)没有;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这是违背历史潮流的,失败是其必然结果。【小题2】五、辨析题(共4题,共12分)27、错误;中国自己拥有的第一条铁路是唐胥铁路。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己设计和修筑的第一条铁路干线。【分析】【分析】中国自己拥有的第一条铁路是唐胥铁路。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己设计和修筑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学生要知道唐胥铁路和京张铁路的区别。唐胥铁路是外国人设计修筑的,1893年通车,是当时中国最长的一条铁路。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己设计和修筑的第一条铁路干线。28、对。【分析】【分析】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双方发表了《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的史实。29、小红。理由: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反动统治【分析】【分析】此题属于辨析题;解法是在审清题意的基础上,首先应该寻找好“辨点”,然后就“辨点”作以下三点操作:第一,辨。就是看观点是正确还是错误。第二,析。就是回归教材,找准切入点,对观点进行分析。第三,汇总。就是回到题中,将正确的观点和所学历史知识结合并且总结得出正确结论。此题中就清朝是光芒四射还是土崩瓦解要求做出辨析,武昌起义成功后,各省纷纷独立宣布脱离清政府的统治,清政府四分五裂,土崩瓦解,所以小红的判断是正确的,然后在回顾所学知识辛亥革命的意义和影响就能得出正确答案。

【点评】辨析题是近年中考试卷中经常出现的一种题型,而且是失分率较高的一种题型。解答此类试题时,许多学生常常不得要领,泛泛而谈,不着边际,丢分现象严重。要解决这个问题,同学们一要掌握好基础知识,二要对零散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形成一个网络知识,希望同学们要认真对待,加强练习。30、错误:《马关条约》;改正:《辛丑条约》.【分析】【分析】据所学知;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马关条约》的签订是在1895年,《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故答案为:错误:《马关条约》;改正:《辛丑条约》。

【点评】本题以改错题的形式,考查《辛丑条约》的相关知识。注意识记近代中国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及影响。六、识图题(共4题,共24分)31、略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相关内容。1840年至1842年,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1894年至1895年甲午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其中规定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4个通商口岸。结合两次战争后开放的通商口岸相比,列强的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城市到长江流域的内地。(2)本题主要考查了《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割让领土的相关内容。《南京条约》又称《江宁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其中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1895年4月17日,中日签订《马关条约》,其中规定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3)本题主要考查了鸦片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的共同影响。结合两次战争的结果来看,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其内容都有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故得出都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不断加深,都损害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开放通商口岸便利了资本主义对华的经济侵略。【解析】(1)由东南沿海城市到长江流域的内地。(2)图一鸦片战争割占香港岛,出自《南京条约》;图二甲午战争割占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出自《马关条约》。(3)都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不断加深;都损害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开放通商口岸便利了资本主义对华的经济侵略。32、略

【分析】(1)此题考查了唐朝时期几位有作为皇帝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的知识,根据题中三幅图片可知,图一是唐太宗;图二是武则天;图三是唐玄宗。(2)此题考查了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三位皇帝所做贡献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的贡献是: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同时注意“戒奢从简”;注重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完善科举制。武则天的贡献是:开创了殿试和武举;完善科举制。唐玄宗的贡献是任用贤才,注重地方吏治,提倡节俭,进士科考诗赋。(3)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比如我最敬佩的皇帝是武则天;原因是:在传统的封建男权社会中,她可以一统天下成为我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并且在位时,促进唐朝经济继续繁荣,这种胆识值得我们敬佩。(4)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三位皇帝的治国政策的认识与理解。结合所学的知识,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到的有益的借鉴是:国家的发展首先要有一位有眼光、有胆识的领导者;国家的发展,一定要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