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_第1页
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_第2页
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_第3页
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_第4页
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秋学期期末调研试卷(2025.1)初一历史(考试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48分)1.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化石最多的国家之一,这些古人类遗址遍布全国各地。右图是距今170万年,中国最早古人类的两颗门齿化石,该门齿化石属于()A.陕西蓝田人B.山顶洞人 C.云南元谋人 D.湖北郧县人《史记•吴太(泰)伯世家》记载,泰伯为周太王之子,曾三让王位,从中原来到了梅里,建立了吴国,并开掘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条人工河流“伯渎河”,伯渎河至今还承担着运输和灌溉的作用。这说明了()A.传说故事包含一定的真实成分B.历史传说基本是假的无法考证C.历史传说不需要通过考古发掘D.传说故事有人生哲理文化底蕴3.良渚古城遗址考古发现,不同身份和等级的群体,安葬在不同的区域。权贵的墓地里随葬着数量众多的玉琮、玉璧和玉钺等制作精美的玉器,这和其它随葬品较少的普通墓葬对比鲜明。这些考古发现()A.反映当时阶级分化已经相当明显 B.说明人们开始用玉器作为装饰品C.印证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共同发展 D.体现古人玉器加工水平领先世界4.《史记•五帝本纪》提出“祖黄帝说”,认为黄帝是华夏始祖……也是夏朝人、商朝人、周朝人、秦朝人的祖先,还是匈奴人、鲜卑人的共同祖先。材料体现的观念是()A.华夷有别 B.民族认同 C.民族差异 D.国家统一\t"/item/%E7%A6%85%E8%AE%A9/_blank"尧是\t"/item/%E7%A6%85%E8%AE%A9/_blank"黄帝以后比较著名的\t"/item/%E7%A6%85%E8%AE%A9/_blank"部落联盟首领,尧去世前,把部落联盟首领位置让给了\t"/item/%E7%A6%85%E8%AE%A9/_blank"舜,推舜为帝;\t"/item/%E7%A6%85%E8%AE%A9/_blank"舜年老时传位给治水有功的\t"/item/%E7%A6%85%E8%AE%A9/_blank"禹,这种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做法,历史上称为“禅让”。禹的儿子启不接受禅让制,从此,代替禅让制的是()A.郡县制 B.科举制 C.分封制 D.世袭制《史记•周本纪》中记载:“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政事由各方诸侯之长来主持)。”在以下诸侯中,最先称霸的是()A.晋文公 B.秦穆公 C.齐桓公 D.楚庄王1965年,在陕西宝鸡出土了一件国宝级文物,它的最高价值在于内部122字铭文,铭文中首次出现了“中国”一词,引起了学术界的极大关注。该国宝级文物是()A.B.C.D.我国古典诗歌的源头之一,爱国主义诗篇的开山之作,对我国文学的发展,以及对后世文人的创作,产生重大和深远影响的新体诗歌、抒情长诗分别是()A.《诗经》,《采薇》B.《诗经》,《秦风》 C.“楚辞”,《九歌》 D.“楚辞”,《离骚》9.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各持己见,争奇斗艳,他们的思想主张如同涓涓细流,汇聚成中华文化的大江大河,为中国传统文化注入了丰富内涵和多元价值观念。下列“诸子百家”及其思想对应正确的是()A.墨子——无为而治 B.韩非——以法治国C.庄子——兼爱非攻 D.老子——民贵君轻我们通常说的史料,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在发展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帮助我们认识、解释和重构历史过程的痕迹。第一手史料,也称为原始史料,是历史学研究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历史研究的重要来源和依据。在下列史料中,属于第一手史料的是()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它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它是()A.《汉书》

B.《资治通鉴》C.《史记》

D.《三国志》12.她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水利枢纽工程,是中国乃至世界水利工程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迹,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她的建成奠定了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的基础。她是()A.白渠 B.都江堰C.灵渠 D.六辅渠13.下列有关秦朝的三幅图片有何关联()A.严酷刑法激起人民反抗统治B.人民热情高涨主动修筑长城C.徭役繁重激化秦朝社会矛D.农民起义导致秦朝走向灭亡战前称“投鞭断流”、战中看“草木皆兵”、败逃时“风声鹤唳”,所指的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是()A.长平之战 B.赤壁之战 C.官渡之战 D.淝水之战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220年曹丕在洛阳称帝,建立魏国;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史称蜀汉;229年孙权在建业称帝,建立吴国,至此,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实现了局部统一。在下面地图上,①②③对应的国家分别是()A.蜀、魏、吴 B.魏、吴、蜀 C.吴、魏、蜀 D.魏、蜀、吴记载着“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等生产、生活谚语,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是北朝贾思勰撰写的()A.《齐民要术》 B.《兰亭集序》 C.《氾胜之书》 D.《黄帝内经》公元前60年,西汉朝廷在乌垒城(今新疆轮台)设置机构,并任命官员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从此,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正式归属西汉中央政权。据此,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开始于()A.丝绸之路正式开通 B.张骞出使西域C.西域都护府的设置D.班超出使西域东汉中期以后,出现了政局动荡,政治腐朽不堪,导致民生困苦,社会混乱。造成这种政局动荡的原因是()A.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B.外戚势力把持朝政C.宦官得到皇帝宠信 D.豪强地主横行乡野1954年,毛泽东主席在杭州说,“中国对世界有三大贡献,第一是中医……”,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之瑰宝。中医很早就重视对疾病的预防,东汉时期有一位名医发展了“治未病”的思想,提倡预防疾病。这位名医是()A.扁鹊 B.张仲景 C.华佗 D.孙思邈20.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雕刻着数以万计的造像,这些造像继承了秦汉以来我国雕塑艺术的优良传统。其中现存有北魏至唐朝时期外国人、外族人造像,在石窟雕刻中也有反映西方文化的装饰纹样。这主要反映了当时(

)A.雕刻技术越发精湛 B.石窟艺术源远流长C.都城洛阳繁荣发达 D.文化开放兼收并蓄21.下面是某单元的各课名称,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该单元的主题是()某单元第16课三国鼎立第17课西晋的短期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第18课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开发第19课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第20课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A.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B.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C.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D.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22.秦汉时期,黄河流域经济发达,是全国经济重心,江南地区相对落后;孙吴建国后,江南地区得到初步开发;西晋末年,大批北方人到南方躲避战乱;东晋后期,江南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东晋出现了“王与马,共天下”的局面B.北方人南迁带去了劳动力、工具和技术C.东晋抵御了北方的威胁,统治局面稳定 D.东晋时水稻从直接播种变成了育秧移栽1964年11月9日,为了纪念\t"/item/%E7%A5%96%E5%86%B2%E4%B9%8B%E6%98%9F/_blank"祖冲之对我国和世界科学文化作出的伟大贡献,\t"/item/%E7%A5%96%E5%86%B2%E4%B9%8B%E6%98%9F/_blank"紫金山天文台将1964年发现的\t"/item/%E7%A5%96%E5%86%B2%E4%B9%8B%E6%98%9F/_blank"小行星1888命名为为“祖冲之星”,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环形山命名为“祖冲之环形山”,祖冲之取得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成就是()A.治学严谨,从不盲从,创制先进的大明历B.通过天文观测,对历法进行了精细的推算 C.创制出指南车、水碓磨、千里船科学发明 D.将圆周率精确到了小数点后的第七位数字184年是农历甲子年,张角决定起义,提出了“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其中的“甲子”,用的是干支纪年法。我国历史的纪年方法,还有王位纪年法(如秦王政元年)、年号纪年法(如晋太元八年),除此之处还有哪一个纪年法,是历史教科书主要采用的纪年法()A.农历纪年法 B.年号干支兼用 C.公元纪年法 D.节气纪年法二、材料题(第25题16分,26题18分,27题18分,共52分)25.(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西周的这一制度实现了以姬姓为主的贵族阶层、被征服的臣仆、封建土著三种人的结合,其封土之制较之以往氏族立邦是一大进步。西周前期,王的命令能够到达诸侯内部,西周中后期,周的势力局限于黄河、渭水沿岸。大小诸侯领主热衷于抢夺土地,依力量大小互相兼并,周王朝的力量日益变弱,以致失去其控制力。材料二秦朝实行的这一制度,把全国划分为各级行政区域,且各级行政长官由皇帝任免,保障各级权力可以一统于皇帝本人。并且中央通过课考和监察以加强对地方政权的控制。这一制度的实行,使得政令在全国范围内通畅无阻,提高了行政效率,并最终内化为中华帝制的基本组成部分。——以上两段材料摘编自何成刚等主编《历史课标解析与史料研习中国古代史》材料三分封同姓诸侯王依然导致了李斯曾经警告过的社会危机,好几个诸侯国一度从帝国脱离出来,有些甚至还威胁要与北方边境的游牧民族结盟。为了解决这些危机汉朝第三代皇帝和第四代皇帝通过一系列途径来削弱诸侯国的势力,但是这种有计划的削藩也导致了公元前154年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国之乱”。——摘编自卜正民主编《哈佛中国史早期中华帝国秦与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西周的这一制度”是什么制度?并根据材料,概括西周中后期,这一制度对西周政治局面造成了什么影响?(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秦朝设置哪一官职负责监察事务?秦朝的哪一地方行政制度“最终内化为中华帝制的基本组成部分”?(4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西汉分封同姓诸侯王导致的社会危机最终由哪位皇帝通过什么措施解决?(4分)(4)综合以上材料分析,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趋势。(2分)26.(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不仅开垦的土地面积扩大,而且使家庭生产成为可能,一家一户小生产的发展要求冲破家族的束缚。加之当时连绵不断的战争,以及土地分配、工商业的发展,促使中国历史向统一国家的方向发展。战国时期魏、楚、齐、秦、韩、赵、燕的社会改革运动就是上述要求在政治上的的体现。材料二文帝深知农业在当时的重要性,在继位的第二年就下诏说:“农,天下之本也,民所恃以生也。”多次颁布诏令,劝课农桑,鼓励发展生产。还把田租由高祖时的十五税一改为三十税一,第二年又干脆全免田租。景帝继承了文帝的经济政策,府库盈积,百姓生活水平提高,有“家给人足”之称。——以上两段材料摘编自张邑之主编《中国历史十五讲》材料三中国的边贸和朝贡贸易把大量丝绸运到了中亚市场,然后又转售到更西边的市场。从新疆到达现今阿富汗和印度,然后到波斯,最后到达罗马帝国的东方诸省。横跨欧亚大陆的贸易线由一系列的区域贸易线路组成,一站接一站,把大量丝绸由中国运往罗马。——摘编自卜正民主编《哈佛中国史早期中华帝国秦与汉》(1)根据材料一,回答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进步的表现。材料一中战国时期秦国哪场改革运动是“上述要求在政治上的体现”。(6分)(2)根据材料二,归纳汉文帝在恢复与发展农业生产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西汉初年,这种“家给人足”的政治局面被称为什么?(6分)(3)材料三中“横跨欧亚大陆的贸易线”指的是什么?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条贸易线的作用是什么?(4分)(4)综合以上材料分析,推动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2分)27.(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近年的考古收获确实可以证明,“中华文明”刚在萌生的过程中,便有了颇为广泛的分布。我们通常将黄河中下游地区看作“一元”的早期文明诞生的基地。然而,在黄河中下游以外的地区,在新石器时代已经有相当繁盛的原始文化发育,在长期的交流竞争中,形成统一的华夏文明。——摘编自张邑之主编《中国历史十五讲》材料二孔子提倡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奠定了教育、学术平民化的基础。若再往后看一点,也可以说奠定了“士”阶层的崛起,士成为知识分子的代称,数量迅速增加,社会地位也显著提高。战国时期,游说和从师是士进入仕途的主要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