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外研版2024七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1页
2025年外研版2024七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2页
2025年外研版2024七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3页
2025年外研版2024七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4页
2025年外研版2024七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外研版2024七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872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下列组合有错误的一项是()A.蔡伦──“蔡侯纸”B.贾思勰──《齐民要术》C.张仲景──“五禽戏”D.王羲之──《兰亭序》2、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出现严重失误的最主要原因是()A.违背客观经济规律B.缺乏建设经验C.朝鲜战争爆发D.严重的自然灾害3、【题文】穿越时空,回到约170万年前的中国大地上,你可能看到的现象是()A.元谋人在采集食物B.北京人在用火烧烤食物C.半坡人在收获成熟的粟D.黄帝和炎帝正在和蚩尤打仗4、小明上网查找资料时,输入关键词为“东方医学巨典”,我们能知道他在查找()A.《本草纲目》B.《伤寒杂病论》C.《三国演义》D.《徐霞客游记》5、下列对应关系是加强思想控制的大事;正确的是()

①秦始皇——“焚书坑儒”②明朝——八股取士。

③东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④清朝——文字狱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7题,共14分)6、(填空题)

黄帝被尊为中华文明的“____”;启开创____,从此,“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7、西周的疆域比商朝进一步扩大。为了控制全国广大地区,周朝实行了____。8、隋唐时期最著名的医学家是______,他的代表作是《千金方》,被后人尊称为“______”9、春秋初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大夫瓜分,齐国由大夫田氏取代。______。(判断对错)10、______和______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11、东汉宦官____改进了造纸术,后人称这种纸为“蔡侯纸”。秦汉时期的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是____。12、公元前1046年,周文王率大军在涿鹿大败商纣王的军队,进而灭亡商朝。______(判断对错)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6题,共12分)13、东晋王羲之被称为“书圣”,代表作《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14、东汉蔡伦用树皮、破布、麻头和旧书纸做原材料造纸,后人称之为“蔡侯纸”。()15、汉武帝建立西汉并实行了休养生息的政策。()

16、功盖千秋的水利工程都江堰是楚国人修建的。______(判断对错)17、我国的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于明朝前期。18、秦朝和商朝共同灭亡的原因是因为暴政。______(判断对错)评卷人得分四、材料题(共2题,共12分)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

材料二:

材料三:“北达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1)材料一中“此河”是指什么?

(2)隋朝的灭亡与此河与关吗?为什么?

(3)依据材料二;家住余杭的书生李某要乘船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请问他要经过此河的哪几段?

(4)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此河开通后有什么作用?20、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纷争,社会急剧变化。儒;法、道、墨、阴阳等学派针对治理国家的问题提出自己的主张;各家学派之间进行激烈的论争,出现了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局面。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论语•颜渊》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

材料二“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材料三某中学初一(8)班新学期刚刚开学;班中屡次出现乱扔纸屑;破坏公物的现象。为此班委召开紧急会议,但大家意见不统一,争论起来:

劳动委员:“一定要严厉惩罚;罚值日,实在不行,一次罚5元钱。”

班长:“还是说服教育吧;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相信他们会改的。”

生活委员:“随他们去吧;扔几张废纸而已,无所谓的事,根本不用管”。

(1)材料一体现孔子的核心主张是什么?援引材料中的一句原话来说明如何实现这一主张?孔子还有哪些思想主张?

(2)材料二体现了孔子的哪些教育思想?

(3)材料三中劳动委员、班长和生活委员的观点分别蕴涵了战国时期哪三家学派的观点?评卷人得分五、简答题(共4题,共20分)21、【题文】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都为祖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大约距今5000~3000年间;黄河中下游出现了一个文明程度较高的华夏族,民族,融合不断在进行,经秦汉四百年的发展,华夏族成为统一的民族,中国也逐渐成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戴逸《中国民族边疆史研究》

材料二秦汉时期我国的民族关系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即南方地区的开发和融合加强,西部的贸易和交流频繁,北方边境战争不断。

材料三北魏初年;有个姓拓跋的人穿鲜卑的衣服,说鲜卑话,曾担任“白鹭官”,没有俸禄,但战争中掠夺到的财物可以归己。若干年后,他的后人已改用汉人的“元”姓,担任的官职是太尉,有规定的俸禄可以领取,穿汉人的衣服,说汉话,还与朝中的一个汉人官员结成了亲家。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基础的著名战役是什么?中国逐渐成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在哪一历史时期?(2分)

(2)材料二中西汉时期“西部的贸易和交流频繁”与哪些历史事件有关?在北方边境主要与哪个少数民族战争不断?(2分)

(3)导致“白鹭官”后人发生变化主要源于历史上的哪一次改革?这次改革有何重大影响?(2分)22、明朝时郑和在1405-1433年率领船队先后七次下西洋;每次出海约2.7万人,船上有航海图和罗盘针,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哥伦布在1492-1502年四次航海,首次航行仅为87人,首航船只为3艘,有罗盘针航海图,最远到达巴哈马群岛;海地等。

请回答:

(1)依据材料回答;郑和下西洋有何特点?郑和下西洋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2)郑和、哥伦布远航有何目的?23、下图是一艘出土于福建泉州的南宋海船。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这艘南宋海船分隔成13个各自密封的船舱,这种做法有什么优点?____

(2)泉州出土的南宋海船可以给们提供哪些历史信息?____

(3)中新社福州3月9日电:继武夷山、福建土楼、泰宁相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后,福建现正加紧推动厦门鼓浪屿、泉州“海上丝绸之路”史迹、闽南红砖建筑群、福州三坊七巷、福建船政建筑群、闽东北贯木拱廊桥等项目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请你为泉州申报“海上丝绸之路”设计一条宣传语。____24、丝绸之路的开辟,对汉代社会有什么影响?这条中西通道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有什么价值和作用?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C【分析】【分析】创制“五禽戏”的是华佗不是张仲景。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人物与成就的搭配。2、A【分析】本题考查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结合所学的知识可知,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缺少经验,又急于求成,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紧接着,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出现的严重失误是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出现严重失误的最主要原因是违背客观经济规律。故选A。【解析】A3、A【分析】【解析】

本题考查知识点:元谋人生活的年代。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170万年,过着群居生活,为了生存采集食物。故选择A.【解析】【答案】A4、A【分析】《本草纲目》是明代杰出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历时27年编成的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全书共收1892种药物,附药方11000多则,插图1160幅,对每一种药物的名称;性能、用途、制作都作了说明,并且改正了前人关于药物的许多错误和含混的记录,它是我国16世纪以前医药学的丰富总结,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

故选A.

本题考查了《本草纲目》的作者.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李时珍相关知识的掌握,应重点掌握李时珍的医学贡献及地位.【解析】A5、B【分析】根据所学可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应是西汉汉武帝实行的思想控制政策,因此,正确答案为B项。【解析】B二、填空题(共7题,共14分)6、人文初祖王位世袭制【分析】【分析】炎帝;黄帝打败蚩尤后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还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后人尊称黄帝为“人文初祖”。这些神话传说反映了后人对华夏始祖黄帝的尊敬。至今,海外华人常自己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禹死后,儿子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的第二代国王。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本题答案:人文初祖;王位世袭制。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黄帝的贡献和世袭制的开始。中华文明的起源·华夏之祖;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夏、商、西周的兴亡7、分封制【分析】【分析】西周建立后;为巩固统治,周天子实行了分封制。西周通过分封制,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故答案为:分封制。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分封制的知识点。8、略

【分析】隋唐时期最著名的医学家是唐朝的孙思邈;他的代表作是《千金方》,它是唐代以前医药学成就的系统总结,被誉为我国最早的一部临床医学百科全书,对后世医学的发展影响很深远.后人尊称孙思邈为“药王”.

故答案为:

孙思邈;药王.

本题考查孙思邈;知道孙思邈被后人尊称为“药王”.

本题考查孙思邈,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解析】孙思邈;药王9、略

【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初年,晋国的卿大夫瓜分了晋国,形成的三个国家是赵;魏、韩.齐国大夫田氏取代原来的国君,建立田氏齐国,史称田氏代齐.

故答案为:

×.

本题考查三家分晋;田氏代齐;知道三家分晋、田氏代齐发生在战国初期.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三家分晋、田氏代齐的相关史实.【解析】×10、略

【分析】距今约四五千年;黄河流域的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结成联盟,发展为日后的华夏族,即汉族的前身.因此黄帝和炎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故答案为:

黄帝;炎帝.

本题考查的是人文始祖的知识点.

本题以人文始祖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黄帝和炎帝的有关知识的记忆能力.【解析】黄帝;炎帝11、略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秦汉文化的相关内容。我国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西汉前期已经有了纸。甘肃放马滩出土的绘有地图的纸,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纸。东汉蔡伦改造纸术、用树皮、麻头、破布、渔网等造成便于书写的纸,人称“蔡侯纸”,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变革。是我国古代影响世界的四大发明之一;轰动世界的秦始皇陵​兵马俑是秦汉时期我国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故填蔡伦、秦始皇陵兵马俑。

【解析】蔡伦秦始皇陵兵马俑12、略

【分析】因为纣王的残暴统治;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率大军在牧野与商军展开决战,商朝的士兵的纷纷阵前倒戈,投降周军,商朝灭亡.因此题干的说法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

×.

本题以判断对错方式考查商朝灭亡.

本题以商朝灭亡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解析】×三、判断题(共6题,共12分)13、√【分析】【分析】我国古代书法成就。东晋王羲之集书法之大成;写出的字或端秀清新或“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的代表作《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后人称赞为“遒媚劲健,绝代更无”。王羲之被后人称为“书圣”。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王羲之。14、×【分析】【分析】东汉蔡伦改造纸术;用树皮;麻头、破布、渔网等造成便于书写的纸,人称“蔡侯纸”,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变革。是我国古代影响世界的四大发明之一。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我国四大发明的相关史实。15、×【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依据所学可知,汉高祖刘邦建立了汉政权,他吸取秦亡教训,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安定了天下。汉武帝为汉高祖之后。据此,故本题观点错误。故选F。【解析】F16、×【分析】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它既能防洪,又能灌溉,它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功盖千秋的水利工程都江堰是秦国人修建的。故题干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

本题主要考查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相关史实。都江堰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

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相关史实。【解析】×17、×【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资本主义的萌芽。我国的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于明朝中后期。【解析】【答案】错18、√【分析】据所学知识可知;商纣是商朝最后一个王,他修筑豪华宫殿,制作炮烙之刑,镇压人民,商朝的暴政,导致了商朝的灭亡。秦始皇穷兵黩武;好大喜功,滥用民力,大兴土木。焚书坑儒,禁锢人们的思想;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徭役和兵役;大量的农民被征发修筑长城、宫殿、驰道、建陵墓;其刑法极其严酷。秦的暴政导致了秦末农民战争,秦朝灭亡。秦朝和商朝共同灭亡的原因是因为暴政。故题干表述正确。

故答案为:√。

本题主要考查秦朝和商朝灭亡的共同原因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秦朝和商朝灭亡的共同原因的相关史实。【解析】√四、材料题(共2题,共12分)19、略

【分析】

本题考查隋朝大运河。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本题以隋朝大运河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解析】(1)由“尽道隋亡为此河”可知;材料一中“此河”是指隋朝大运河。

(2)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隋炀帝的暴政;大运河的开凿加速了隋朝的灭亡。因此隋朝的灭亡与大运河有关。

(3)由材料二可以看出;家住余杭的书生李某要乘船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他经过大运河的顺序是江南河;邗沟、通济渠。

(4)“北达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意思是往北可以通到北京经营渔业,往南可以通到扬州(古时扬州亦称江都)经营运输,大运河的利用价值是很广的。“天下转漕,仰此一渠。”意思是天下粮食的运输,很大部分要依靠大运河。这说明大运河的开通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发挥着贯通南北动脉的作用。

故答案为:

(1)隋朝大运河。

(2)有关;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隋炀帝的暴政;大运河的开凿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3)江南河;邗沟、通济渠。

(4)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发挥着贯通南北动脉的作用。20、略

【分析】

(1)本题考查的是孔子思想成就的知识点.

(2)本题考查的是孔子教育成就的知识点.

(3)本题考查的是百家争鸣的知识点.

本题以孔子的成就和百家争鸣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孔子的成就和百家争鸣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解析】(1)由材料“子曰:‘爱人.’”;“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知材料一反映的是孔子“仁”的思想.通过材料中“爱人”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以实现孔子“仁”的思想主张.孔子除了提出“仁”的思想主张以外,还重视“礼”;重视道德教化作用,主张以德治国等.

(2)材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反映的是孔子要求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材料“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体现的是孔子要谦虚好学的教育主张.材料“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体现的是孔子“温故而知新”的教育主张.

(3)由材料“一定要严厉惩罚;罚值日,实在不行,一次罚5元钱.”可知劳动委员的观点体现的是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由材料“还是说服教育吧,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相信他们会改的.”可知班长的观点体现的是战国时期儒家的思想.由材料“随他们去吧,扔几张废纸而已,无所谓的事,根本不用管.”可知生活委员的观点体现的战国时期道家的思想.

故答案为:

(1)“仁”;“爱人”或“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重视“礼”;重视道德教化作用,主张以德治国.

(2)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温故而知新”.

(3)劳动委员:法家;班长:儒家;生活委员:道家.五、简答题(共4题,共20分)21、略

【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阪泉之战和秦朝建立的相关内容。炎帝和黄帝为了争夺中原地区;在阪泉之野展开大战。炎帝战败并归服黄帝,炎黄二部走向联合,占据了中原地区并不断繁衍,形成了后来华夏族的主体,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基础。公元前221年,秦朝的建立,中国逐渐成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本题考查的是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的相关内容。西汉时期;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了汉朝与西域的联系,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使汉朝与“西部的贸易和交流频繁”。西汉时期,在北方边境主要与匈奴民族的战争不断,如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3)本题考查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及影响。“白鹭官”后人“已改用汉人的元姓;担任的官职是太尉,有规定的俸禄可以领取,穿汉人的衣服,说汉话,还与朝中的一个汉人官员结成了亲家。”,这些变化主要源于历史上的北魏孝文帝改革,包括改汉姓;说汉语和穿汉服。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加快了封建化进程。

考点: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中华文明的起源·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炎帝与黄帝·阪泉之战;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大一统的秦汉帝国·秦帝国的兴亡·秦朝的建立;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大一统的秦汉帝国·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张骞通西域;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大一统的秦汉帝国·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丝绸之路;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北方的民族汇聚·北魏孝文帝改革【解析】【答案】(1)阪泉之战。秦汉时期(或秦朝)。

(2)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的开辟;匈奴。

(3)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22、(1)时间早;次数多、人数多、规模大、设备先进、到达范围广。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通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哥伦布开辟了美洲新航路。

(2)郑和是宣扬国威、到西洋取宝,不计较经济效益;而哥伦布是为了探寻新航路,谋求财富。【分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郑和下西洋史实的识记。第(1)问依据材料中的内容;可知郑和下西洋时间早;规模大、航程远、次数多、人数多、设备先进、到达范围广。依据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5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第一子目郑和下西洋的内容中:“郑和的远洋,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据此可知。第(2)问依据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5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第一子目郑和下西洋的内容中:“为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据此可知,郑和下西洋目的是宣扬国威,扩大影响,加强海外联系。依据所学世界近代史知识,可知哥伦布远航是为了开拓市场,掠夺财富。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对郑和下西洋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郑和下西洋的原因、目的、情况、影响。23、(1)这种密封结构的海船;具有较强的抗御风浪的能力,适宜在较深的水域航行;即使一两个船舱漏水,也不会造成全船进水沉没;可以加固船工体,便于分舱装运货物;(答出两点即得满分)

(2)泉州的造船业发达;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泉州的海外贸易兴盛;泉州港是南宋时期全国最大港等。(答出两点得满分)

(3)符合题意即可得分。【分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南宋海船的建造优点。如图可知;南宋海船分隔成13个各自密封的船舱,这种密封结构的海船,具有较强的抗御风浪的能力,适宜在较深的水域航行;即使一两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