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浙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我们通常在媒体上看到“生态平衡”的概念,下列关于“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态平衡是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生态系统保持其结构与功能的稳定状态B.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生态系统具有的保持和恢复其结构与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C.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平衡的基础D.生态平衡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没有关系2、【题文】下列生物在我国一般不会造成生物入侵;导致生态危机的是。
A.水葫芦B.巴西龟c.非洲蜗牛D.澳洲袋鼠3、水螅通常生活在水流缓慢、水草繁茂的淡水中,下列属于它的特征的是()A.体表有刺细胞B.身体呈两侧对称C.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D.体表有角质层4、在做饲养和观察蚯蚓实验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用手触摸蚯蚓体壁感觉体表有黏液。
B.实验时要保持蚯蚓体表湿润。
C.蚯蚓在玻璃板上的运动比在糙纸上的运动快。
D.做完实验后要把蚯蚓放回大自然中。
5、关于胰岛素的叙述,下列何者正确?()A.由肝脏产生B.藉由血液运送C.可增加血糖浓度D.能促进蛋白质的分解6、下列是学习行为的是()A.狗吃食物分泌唾液B.狗见到主人就摇尾巴C.初生的兔子碰到母兔,就有寻找乳头和吸吮的动作D.公鸡清晨在一定时间鸣叫7、下列这些水中生活的动物中,哪一组都是无脊椎动物?()A.海龟、鱿鱼B.海蜇、青蛙C.蜘蛛蟹、章鱼D.鲤鱼、河蚌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7题,共14分)8、小明同学在学习了“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之后,整理出如下知识框架图,请你将图中各数字序号对应的知识内容填写出来。9、动物的“语言”是动物之间起传递信息作用的动作、声音、气味等.____.10、体温恒定对动物适应陆地生活的有积极的意义.恒温动物主要包括____和____.11、动物和植物的主要区别之一是动物能够通过_______________,从而主动地、有目的地迅速改变其空间位置,占领各自的生活领域。12、【题文】真菌通过产生大量的____来繁殖后代。____是细菌的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13、以下A;B两幅图分别是家兔和狼的牙齿;请根据下图回答:
(1)____图是家兔的牙齿。
(2)家兔的牙齿有____适于切断植物纤维,有____适于磨碎食物。家兔的消化道上还有发达的____这些都与家兔吃____的生活习性相适应。
(3)狼的牙齿比家兔的牙齿多了锋利的____,可用于撕裂食物,这与其吃____的生活习性相适应。14、认真观察下列图表;回答有关问题.
(1)生物分类从大到小的等级依次是界、____;分类单位越小,则同一分类级别的生物共同特征就越____.
(2)图中方框B内应填写的内容是:____.
(3)图中方框F内应填写的内容是:____.
(4)鼋,属鳖科鳖亚科鼋属,又称癞头鼋、亚洲巨鳖,可在水里和陆地生活,无鳃,有鼻孔、气管、支气管和肺等完善的呼吸系统,数量极度稀少,传闻目前国内仅存六只.《西游记》中驮唐僧师徒过通天河的就是这种稀世国宝﹣﹣鼋.请根据这段文字的描述判断,鼋在分类上属于图中G、H、I、J中的哪一类?____.
(5)“假地枫皮”是四川师范大学张本能教授等科研人员发现并命名的一种植物,属木兰科八角属,由双名法命名的完整拉丁名为“IlliciumjiadifengpiHuangetB.N.Chang”.由此可以判断“八角属”的拉丁文单词为____.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9题,共18分)15、艾滋病是一种死亡率非常高的传染病,可通过握手、近距离交谈而感染。16、在生物的体细胞和生殖细胞中,基因都是成对存在的.17、贯众的叶背面长有许多褐色的斑点,说明这株贯众即将死亡.18、树木到了秋天要落叶是因为它们能适应寒冷的环境。()19、青蛙只用肺呼吸.______.(判断对错)20、对被子植物进行分类的重要依据是花、果实、种子。()21、城市生态系统中人类起重要的支配作用,所以它属于人工生态系统______。(判断对错)22、在温室里可以调节二氧化碳的浓度,使栽培植物更好地生长。()23、所有的细菌都有细胞壁、芽孢、鞭毛及荚膜,而都没有成形的细胞核。()评卷人得分四、简答题(共2题,共16分)24、过去发现的生物化石都是低等生物的化石,现在发现的生物化石都是高等生物的化石。()25、请你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是由冠状病毒的一个变种(即SAKS病毒)引起的。其传播特点主要是通过近距离飞沫、空气传播。专家建议,在“非典”防治工作中对“非典”病人要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要讲究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对工作和生活场所进行通风、消毒;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自身抵抗力。材料二:退休的姜教授不幸感染非典型肺炎。患病后,姜教授在自己身上大胆实验,很多“非典”患者注射其痊愈后的血清,最后战胜了病魔,很快康复出院,为救治“非典”病人开辟了一条新路。(1)由以上材料可知,姜教授感染了“非典”,那么,他在患病前后,在传染病的流行环节上应分别属于________和________。(2)从传染病预防措施的角度看,讲究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对生活和工作场所进行通风、消毒,这些措施是为了________;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属于________。(3)在免疫学上,“SARA”病毒相当于________,进入“非典”病人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人们可根据此研究制造出“非典”疫苗,给易感人群进行接种,从而使人获得免疫力。从杀灭病原体的种类数看,这种免疫类型属于_____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五、实验探究题(共4题,共32分)26、学习了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知识后;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对洗手前后细菌真菌数量变化情况产生了的兴趣。以下是同学们的讨论对话,请你帮他们完成实验并回答:
甲:洗手前后;手上的细菌和真菌一样多吗?
乙:利用培养基;怎样证明手上有细菌和真菌呢?
丙:将手上的细菌和真菌在培养基上接种时;需要设计对照实验。
(1)若以甲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那么你所做出的假设应是:______。
(2)请你帮他们将下面培养细菌和真菌的操作步骤进行排序:______。(用字母排序)
A.培养B.接种C.观察D.配制培养基;高温灭菌后冷却。
(3)实验现象:洗手前培养基中的菌落数量明显比洗手后多;空白对照组培养基中无菌落。在观察现象时,发现两培养基上的菌落都比较小,且表面光滑,可判断这是______菌落。
(4)有一类比细菌小得多的生物,它们能透过细菌过滤器,无细胞结构,它们是______,仅由______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27、某实验小组对一些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植物(薄荷;青椒、柠檬)对蚂蚁的驱除效果进行了探究。实验步骤如下:
①准备4个大小相同的加盖玻璃容器(分别标号为A;B、C、D);在容器中央各滴一滴蜂蜜;
②在B;C、D的蜂蜜周围分别滴加1mL薄荷、柠檬和青椒的汁液;
③每个容器中都放入15只经过饥饿处理的同一蚁穴的蚂蚁;统计蚂蚁最初靠近蜂蜜的时间。
具体统计数据见表:
。组别最初靠近蜂蜜的时间A(蜂蜜)第2分钟B(蜂蜜+薄荷汁)第10分钟C(蜂蜜+柠檬汁)第20分钟D(蜂蜜+青椒汁)第24分钟(1)蚂蚁是一种社群性昆虫;各种蚁之间有明确的______,工蚁负责觅食。蚂蚁喜欢取食甜食,从行为的发生来看属于______行为。
(2)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______;实验变量是______。
(3)A组的作用是______;容器中放入15只蚂蚁的目的是______。
(4)分析实验现象,可推测出这些植物与驱除蚂蚁效果之间的关系是______。28、如图是米勒实验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整个装置模拟______;由A泵入混合气体前,需要将装置内的空气抽干净;
其目的是______。
(2)C装置模拟______;对此装置中的产物进行分析,发现里面可能存在的是______。
(3)此实验表明______。29、【题文】某班同学用围棋子模拟生殖细胞来探究生男生女的比例问题。探究的方法是:甲袋中装入100粒白色围棋子;乙袋混合装入白色;黑色围棋子各50粒。每次从甲、乙两袋分别随机摸出1粒围棋子进行组合,1粒黑子1粒白子的组合用A表示,2粒白子的组合用B表示,每个小组组合20次。全班5个小组的实验结果如下所示:
。名称。
1组。
2组。
3组。
4组。
5组。
A
10
8
11
13
9
B
10
12
9
7
11
(1)黑色围棋子模拟的性染色体类型是____,白色围棋子模拟的性染色体类型是____
(2)分别从甲袋和乙袋中各取1粒围棋子,如果组合为A,则表示所生“孩子”的性别为____
(3)为使实验结果更为可靠,应对各小组获得的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处理方法____。
(4)根据该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____。评卷人得分六、其他(共3题,共15分)30、【题文】在五个相同的瓶子中分别装入等量的下表所示的相应物质;并搅拌均匀,在瓶口处套上一个挤瘪的气球。把五个瓶子同时放在一个不通风的环境中,放置一段时间。
。装置。
物质。
温度。
现象。
①
水+白砂糖+酵母菌。
22-30℃
有气泡产生;气球胀大了。
②
水+白砂糖。
22-30℃
没有气泡产生;气球是瘪的。
③
水+酵母菌。
22-30℃
没有气泡产生;气球是瘪的。
④
水+白砂糖+酵母菌。
0℃
没有气泡产生;气球是瘪的。
⑤
水+白砂糖+酵母菌。
100℃
没有气泡产生;气球是瘪的。
(1)试管①有气泡产生的原因是____。
(2)在上述实验中;①和②是一组对照实验,探究的是的作用;你作出的假设是____。
(3)如果探究白砂糖是酵母菌所需的营养物质;可以选择两支试管为一组。
(4)除此之外;请你再从表中选出一组对照实验,你选取此两组作为对照实验,准备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瓶口闻到了酒味;证明酵母菌可以把白砂糖中的葡萄糖转化为____。
(6)你如何鉴定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______________。31、【题文】(10分)为了验证酵母菌的发酵作用;李娜同学做了如下的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一定量的干酵母和蔗糖放入右图中的瓶内;并加入一些温开水,摇匀。
②将一只未充气的小气球套在瓶口上(如图)。
③将瓶子放在教室内的窗台上(或温暖的地方);每天观察瓶中的情况。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瓶中的液体会有什么现象发生?____
(2)套在瓶口上的小气球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
____
(3)要将瓶中的水、酵母菌、蔗糖充分摇匀的原因是:____
(4)为什么要将瓶子放在温暖的地方?____
(5)上述实验在日常生活中有何应用?试举例说明。____。32、【题文】(6分)在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的实验时;某实验小组的实验设计如下:在甲;乙、丙三个玻璃缸中,分别注入三分之二容积的水。取三条活鲫鱼,分别放入三个鱼缸中,其中甲、乙玻璃缸中的鱼捆住不同的鳍,请预测实验结果并回答:
(1)甲图中的鱼捆住了____鳍,观察甲缸中的鱼,你将会看到的现象是____。
(2)乙图中的鱼捆住了____鳍。观察乙缸中的鱼,你将会看到的现象是____。
(3)丙图中的鱼起____作用。
(4)你们认为在捆绑鱼鳍时应注意什么?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D【分析】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生态系统保持其结构与功能的稳定状态,所以生态平衡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有关系的。【解析】【答案】D2、D【分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澳洲袋鼠生殖速度慢,对其他生物的生存不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不会造成生物入侵,导致生态危机。【解析】【答案】D3、A【分析】解:A;水螅属于腔肠动物;是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体表有刺细胞,用来捕食.A正确;
B;水螅的体形辐射对称;能分出上下,但不能够分出前后左右,B错误;
C;水螅身体不分节;C错误;
D;线形动物的体表有角质层;水螅没有.D错误.
故选:A.
水螅是腔肠动物.腔肠动物是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是:生活在水中,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腔肠动物的特征.【解析】A4、C【分析】
A;蚯蚓的呼吸靠能分泌黏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来完成;因此用手触摸蚯蚓体壁感觉体表有黏液,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蚯蚓靠湿润的体壁来完成呼吸作用;为了维持蚯蚓的正常呼吸,在实验时要始终保持蚯蚓体表湿润,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蚯蚓是通过身体肌肉的伸缩和刚毛的配合运动的.当蚯蚓前进时;身体后部的刚毛钉人士内不动,这时环肌收缩,纵肌舒张,身体就向前伸,接着身体前端的刚毛钉入土内不动,这时纵肌收缩、环肌舒张,身体向前缩短而前进,这样通过身体前后两部分的收缩交替来完成的.在光滑的玻璃上,刚毛无法固定身体,因此蚯蚓在玻璃板上的运动比在糙纸上的运动慢.故该选项符合题意;
D;要关心动物;保护动物,因此做完实验后要把蚯蚓放回大自然中,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解析】【答案】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蚯蚓的运动.解答时可以从蚯蚓的刚毛和肌肉以及体壁特点方面来切入.
5、B【分析】【解析】试题分析:没有导管,分泌物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里,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的腺体叫内分泌腺,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因此激素是通过血液循环来运输,胰岛素的作用是调节糖的代谢,降低血糖浓度,不能促进蛋白质的分解。考点:此题考查的是胰岛素的有关知识。【解析】【答案】B6、B【分析】【分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例如:狗吃食物分泌唾液,初生的兔子碰到母兔,就有寻找乳头和吸吮的动,公鸡清晨在一定时间鸣叫等均属于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后天性行为即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动物建立后天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参与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狗见到主人就摇尾巴是通过学习或生活经验的积累得来的行为,属于后天性行为,又叫做学习行为。
【点评】此题是基础题,较易,根据动物行为的分类和概念来对具体的例子进行分析。7、C【分析】【解答】解:A;海龟的体内有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属于脊椎动物,鱿鱼的身体柔软,体内无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不符合题意.
B;海蜇体内无脊柱;属无脊椎动物,青蛙的体内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不符合题意.
C;蜘蛛蟹和章鱼的体内都无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符合题意.
D;鲤鱼属于脊椎动物;河蚌属于无脊椎动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根据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脊椎动物的体内有由脊椎骨构成的脊柱,无脊椎动物的体内没有脊柱.据此答题.二、填空题(共7题,共14分)8、①③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顺序可颠倒)④⑦滥砍滥伐;滥捕滥杀;环境污染;外来物种的入侵(或者栖息环境的破坏,掠夺式开发利用,环境污染,外来物种入侵)等符合题意均可(顺序可颠倒)⑧建立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⑨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⑩迁地保护,法律保护等符合题意均可【分析】【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多样性的内涵、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以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措施,解答时可以从生物多样性的含义方面来切入。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多样性的内涵、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掌握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措施。【解答】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层次的含义;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钟类(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丰富性,如人类已鉴定出的物种,大约有170多万个,我国已知鸟类就有1244种之多,被子植物有3000种,即物种水平的生物多样性及其变化。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兔和小麦)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生物的性状千差万别,表明组成生物的基因也成千上万,同种生物如兔之间(有白的、黑的、灰的等)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组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指生物群落及其生态过程的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的环境差异、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是指生物所生存的生态环境类型的多样性等;
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有:滥砍滥伐;滥捕滥杀;环境污染;外来物种的入侵、栖息环境的破坏,掠夺式开发利用等;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包括就地保护和异地保护以及法制教育和管理等,就地保护即建立自然保护区,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是保护生物多样性主要措施,也是最为有效的措施;异地保护是指把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保护生物多样性补充措施;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国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国自然保护纲要》等法律,对于偷猎者及时进行法制教育,对于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另外提高国民的环保意识,保护环境,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等也可以有利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根本措施。【解析】①③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顺序可颠倒)④⑦滥砍滥伐;滥捕滥杀;环境污染;外来物种的入侵(或者栖息环境的破坏,掠夺式开发利用,环境污染,外来物种入侵)等符合题意均可(顺序可颠倒)⑧建立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⑨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⑩迁地保护,法律保护等符合题意均可9、略
【分析】
动物通讯,就是指个体通过释放一种或是几种刺激性信号,引起接受个体产生行为反应.信号本身并无意义,但它能被快速识别,更重要的是它代表着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属性,如性别、年龄、大小、敌对性或友好性等等.动物通过动作、声音、气味、分泌物(性外激素)进行信息交流.因此把动作、声音、气味、分泌物(性外激素)叫做动物“语言”.
故答案为:√
【解析】【答案】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动物的通讯;解答时可以从动物通讯的方式方面来切入.
10、略
【分析】
在动物界中鸟类和哺乳类动物的体表被毛或羽毛;有保温作用,体内具有良好的产热和散热的结构,体温不随外界温度的变化而改变为恒温动物,体温恒定减少了动物对环境的依赖性,增强了动物对环境的适应性,扩大了动物的分布范围,有利于动物的生存和繁殖.哺乳动物生殖发育的特点是胎生哺乳,大大的提高了幼体成活率;鸟类的筑巢;孵卵、育雏等行为,摆脱了卵孵化对环境的依赖,提高了卵的孵化率,育雏提高它们后代的成活率.
故答案为:鸟类;哺乳类.
【解析】【答案】在动物界中只有哺乳动物和鸟类为恒温动物;知道两类动物的特征,据此答题.
11、略
【分析】试题分析:所有的动物包括人类在内,都能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运动,这是区别于其他生物的重要特征。考点:运动是动物的重要特征【解析】【答案】运动12、略
【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细菌进行简单的分裂生殖;一个细菌横向分裂成两个细菌,这种生殖方式叫分裂生殖.在环境适宜的时候,不到半小时,细菌就能分裂一次,可见细菌的生殖速度是相当快的.当环境变得不利于细菌生长时,有些细菌能够形成芽孢,它是细菌的一个椭圆形的休眠体,对干旱;低温、高温等恶劣环境有很强的抵抗力.当条件适宜时,又会萌发成一个新个体.
考点:细菌的繁殖方式。【解析】【答案】分裂;芽孢13、A门齿臼齿盲肠草(植物)犬齿肉(动物)【分析】【解答】家兔是草食性动物;而狼是肉食性动物,草食性动物没有犬齿,肉食性动物具有犬齿,牙齿左图是家兔的牙齿,右图是狼的牙齿,门齿长在上下颌的中央部分,形状像凿子,适于切断食物,臼齿长在上下颌的两侧,有宽阔的咀嚼面,适于磨碎食物,犬齿尖锐锋利,适于撕裂肉食,家兔和狼都具有的牙齿是门齿和臼齿,与狼的肉食性相适应,狼还具有犬齿。
【分析】此题为基础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哺乳动物牙齿的分化。14、门、纲、目、科、属、种多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胎生、哺乳HIllicium【分析】【解答】(1)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分类单位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
(2)图中B是两栖动物;幼体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
(3)图中F是哺乳动物;哺乳动物的生殖发育特点是胎生哺乳.
(4)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部分.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会随外界的温度变化而变化.心脏只有三个腔,心室里有不完全的隔膜,体内受精,卵生,外面有坚硬的卵壳保护着.据资料可见:鼋具有爬行动物的特征,属于H爬行类.
(5)双名法是为生物命名的标准;每个物种的名字由两部分构成:属名和种加词;属名须大写,种加词则不能,在印刷时使用斜体,手写时一般要加双下划线.“假地枫皮”属木兰科八角属,由双名法命名的完整拉丁名为“IlliciumjiadifengpiHuangetB.N.Chang”.由此可以判断“八角属”的拉丁文单词为Illicium.
故答案为:(1)门;纲、目、科、属、种;多。
(2)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3)胎生;哺乳。
(4)H
(5)Illicium
【分析】对动物进行分类;除了要比较外部形态结构,还要比较动物的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根据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脊椎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无脊椎动物包括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软体动物、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等.
图中G表示两栖类,H表示爬行类,I表示鸟类,J表示哺乳类.三、判断题(共9题,共18分)15、×【分析】艾滋病病毒存在于患者和病毒携带者的体液中,所以握手、近距离交谈不会感染。【解析】【答案】×16、×【分析】【解答】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基因都要分开,染色体、基因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和卵细胞.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中的一半,不成对存在.当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染色体又恢复到原来的水平,一对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因此,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成对存在,在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是单个存在的.
故答案为:×.
【分析】体细胞中染色体、基因成对存在,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基因都要减少一半,因此生殖细胞中染色体、基因是成单不成对.17、×【分析】【解答】贯众属于蕨类植物;蕨类植物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在叶的下表面上有许多褐色的斑点,是孢子囊,里面有孢子,当孢子萌发时可形成原叶体,原叶体的腹面上长有雌;雄生殖器官,当原叶体被水浸湿时,精子游到雌性生殖器官里与卵细胞结合完成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再发育成新的植物体.可见题中的叙述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
【分析】此题考察的是蕨类植物的生殖特点,据此答题.18、√【分析】【分析】此题考查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现象。了解植物对环境的适应现象是解决此题的关键。【解答】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在沙漠上植树必须种植耐旱树种才能容易成活,若种植需水较多的水莲在很难成活。冬季植物落叶,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因进行蒸腾作用的热量散失,避免因温度过低而冻伤甚至冻死。因此冬季植物落叶是植物对冬季寒冷环境的一种适应,题干叙述正确。故选T。【解析】T19、×【分析】解:青蛙属于两栖动物;它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水陆两栖,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故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可以生活在水中,也可以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解析】×20、√【分析】【分析】
本题考查生物分类的概念和依据,掌握被子植物的分类依据是花、果实和种子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生物学家在对被子植物进行分类时,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的形态结构都可以作为分类的依据,其中花、果实、种子往往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因为花、果实和种子等生殖器官比根、茎、叶等营养器官在植物一生中出现得晚,生存的时间比较短,受环境的影响比较小,形态结构也比较稳定。故题干说法正确。故选T。
【解析】T21、√【分析】解:城市生态系统也有生产者(花;草、树木)、消费者(主要是人和少量的动物组成)、分解者以及非生物部分等组成。但是;生产者的数量较少,制造的有机物不能满足人类的需要,因此需要从城市外购进大量的农副产品,才能保持平衡;由于人特多,产生的废物特多且集中,而分解者的比例偏低,因此需要建设垃圾废水处理厂,在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中人类起决定作用。可见城市生态系统是根据人类的需要建立的人工生态系统。
故答案为:√
生态系统是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本题解答的关键是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以及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解析】√22、√【分析】试题分析:植物的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湿度、充足的氧气,适宜的二氧化碳等条件,植物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等生理作用增强,植物可以获得更好的营养物质和适宜的条件。故正确。考点:本题考查植物生长需要适宜的条件。【解析】【答案】正确23、×【分析】【解析】试题分析:各种细菌都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细菌的细胞结构可以分为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两种,基本结构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未成形的细胞核等,有些细菌具有一些特殊结构,就是鞭毛、荚膜等,故题干的叙述是错误的。考点:细菌的基本形态和结构特点。【解析】【答案】错四、简答题(共2题,共16分)24、×
【分析】【分析】
此题考查的是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的有关知识。明确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解答】
据生物学家发现;在越早期形成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水生生物化石越多;在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结构越复杂,越高等。生物化石高等低等不能以发现早晚来衡量。故题目叙述错误,即(×)。
【解析】×
25、(1)易感人群传染源
(2)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3)抗原特异性免疫【分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传染病流行的环节及预防、特异性免疫,掌握传染病的流行环节及预防措施,抗原抗体反应及特异性免疫是解题的关键。【解答】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互相传染的一种疾病,传染病一般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其中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如流感患者等;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播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如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和传播疾病的生物或非生物媒介等;易感人群是指对某些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如老人和小孩等。所以传染病缺少了任何一个环节,就流行不起来。
(1)某人未得传染病之前属于易感人群,患病以后则属于传染源。
(2)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传染源指的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是动物;传播途径指的是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指的是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所以讲究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这在传染病预防措施中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3)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的蛋白质抗体,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叫抗原。在免疫学上,“SARA”病毒相当于抗原,进入“非典”病人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注射“非典”疫苗会刺激人体免疫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抗体能够协助吞噬细胞来消灭特定的病原体SARS病毒,这种免疫类型只对特定病原体起作用,对其它病原体无效,因此属于特异性免疫。
【解析】(1)易感人群传染源(2)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3)抗原特异性免疫五、实验探究题(共4题,共32分)26、洗手后比洗手前手上的细菌要少D→B→A→C细菌病毒蛋白质【分析】解:(1)甲提出的问题是:洗手前后;手上的细菌和真菌一样多吗?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洗手后比洗手前手上的细菌要少。
(2)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方法:D;配制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将配制好的培养基高温灭菌后冷却;B、接种(将少量细菌或真菌放在培养基上的过程叫接种。);A、恒温培养;C、观察。
(3)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称为菌落。细菌菌落的特点:比较小;表面光滑粘稠或粗糙干燥,呈白色。真菌的菌落一般比较大,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呈现红、褐、绿、黑、褐、黄等颜色。
(4)比细菌小得多的生物;它们能透过细菌过滤器,它们是病毒,仅由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
故答案为(1)洗手后比洗手前手上的细菌要少;
(2)D→B→A→C;
(3)细菌;
(4)病毒;蛋白质。
科学探究过程一般要经历的主要环节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七个环节。
解此题的关键是确定实验变量,作出假设。理解掌握培养细菌和真菌的方法步骤、细菌菌落的特点。【解析】洗手后比洗手前手上的细菌要少D→B→A→C细菌病毒蛋白质27、分工先天性探究一些植物对蚂蚁的驱除效果(植物)汁液作对照减少偶然性薄荷、青椒、柠檬的提取液均具有显著的驱除效果,其中青椒汁液的驱除蚂蚁的作用时间最长,其次为柠檬,薄荷的作用时间最短【分析】解:(1)社会行为是指一些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部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蚂蚁是一种社群性昆虫,各种蚁之间有明确的分工。蚂蚁喜欢取食甜食,从行为的发生来看是先天性行为。
(2)某实验小组对一些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植物(薄荷;青椒、柠檬)对蚂蚁的驱除效果进行了探究;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探究一些植物对蚂蚁的驱除效果。对照实验A、B、C、D唯一不同的量是(植物)汁液,因此实验变量是(植物)汁液。
(3)A组的作用是作对照;容器中放入15只蚂蚁的目的是减少偶然性,使实验结果更有说服力。
(4)分析实验现象:蚂蚁最初靠近蜂蜜的时间越长;表明驱除效果越好,因此根据表格数据可推测出这些植物与驱除蚂蚁效果之间的关系是:薄荷;青椒、柠檬的提取液均具有显著的驱除效果,其中青椒汁液的驱除蚂蚁的作用时间最长,其次为柠檬,薄荷的作用时间最短(或驱蚁效果由强到弱排列依次为青椒>柠檬>薄荷)。
故答案为:
(1)分工;先天性。
(2)探究一些植物对蚂蚁的驱除效果;(植物)汁液。
(3)作对照;减少偶然性。
(4)薄荷;青椒、柠檬的提取液均具有显著的驱除效果;其中青椒汁液的驱除蚂蚁的作用时间最长,其次为柠檬,薄荷的作用时间最短(或“驱蚁效果由强到弱排列依次为青椒>柠檬>薄荷”)(意思表述相近合理即可)
(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探究成功的前提是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探究成功的关键是制定出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解析】分工先天性探究一些植物对蚂蚁的驱除效果(植物)汁液作对照减少偶然性薄荷、青椒、柠檬的提取液均具有显著的驱除效果,其中青椒汁液的驱除蚂蚁的作用时间最长,其次为柠檬,薄荷的作用时间最短28、原始地球的环境除去空气中的氧气原始海洋氨基酸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分析】解:米勒的实验装置如下图。
米勒将水注入左下方的烧瓶内;先将玻璃仪器中的空气抽去。然后打开左方的活塞,泵入氨;氢、硫化氢、甲烷、二氧化碳等的混合气体(模拟原始大气)。再将烧瓶内的水煮沸,使水蒸汽和混合气体同在密闭的玻璃管道内不断循环,并在另一容量为5升的大烧瓶中,经受火花放电(模拟原始地球的闪电)一周,最后生成的有机物,经过冷却后,积聚在仪器底部的溶液(模拟原始大气中生成的有机物被雨水冲淋到原始海洋中)。此实验结果共生成20种有机物。其中11种氨基酸中有4种(即甘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是生物的蛋白质所含有的。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1)由以上实验过程可知;A模拟原始地球的环境:高温等。由A泵入混合气体前,需将装置内的空气抽净,其目的是除去空气中的氧气。泵入气体的主要成分包括:氨;氢、硫化氢,这是模拟原始大气成分。
(2)C装置模拟原始海洋;对此装置中的产物进行分析,发现里面存在的有机物是氨基酸。
(3)米勒通过这个实验证实了生命起源的第一步;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故答案为:(1)原始地球的环境;除去空气中的氧气;
(2)原始海洋;氨基酸;
(3)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有关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此题主要考查的是米勒的实验及其结论,据此解答。
米勒的实验及结论的内容在考试中经常考到,要注意理解和掌握。可结合米勒的实验装置图,来帮助理解和记忆。【解析】原始地球的环境除去空气中的氧气原始海洋氨基酸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29、略
【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1)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男性产生的精子有两种类型即含X和含Y染色体的精子,女性产生的卵细胞只有一种含有X染色体的.因此用黑色围棋子模拟的性染色体类型是Y,白色围棋子模拟的性染色体类型是X.
(2)在亲代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经过减数分裂,两条性染色体彼此分离,男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含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Y染色体的精子.女性则只产一种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受精时,如果是含X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XX的受精卵并发育成女性;如果是含Y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XY的受精卵并发育成为男性.因此,分别从甲袋和乙袋中各取1粒围棋子,如果组合为A,即1粒黑子(Y)和1粒白子(X)的组合,则表示所生“孩子”的性别为为男性.
(3)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准确可靠;排除由于偶然性引起的误差,可以增加实验材料的数量或重复次数,相加求和(计算平均值).
(4)处理数据;分析结果,得出的结论:由表中的数据得到:A:B=51:49≈1:1,因此该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生男生女是随机的,机会是均等的(生男生女的比例是1:1).
考点:人的性别遗传;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答案】(1)Y;X
(2)男性。
(3)求和(或取平均值)
(4)生男生女是随机的,机会是均等的(生男生女的比例是1:1)六、其他(共3题,共15分)30、略
【分析】【解析】
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探究“糖对酵母菌活性的影响”的实验和酵母菌的营养方式以及酵母菌的生存条件.解答从发酵现象;酵母菌的作用;确定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等方面切入.
解答:解:(1)酵母菌在温度适宜时;葡萄糖被彻底分解为二氧化碳;水、大量能量(蒸馒头、面包的原理).所以有气泡产生.
(2)①和②作为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酵母菌,其他条件都相同,因此探究的是酵母菌的作用.酵母菌能将有机物(糖;葡萄糖)分解,产生气体(二氧化碳),以此作出假设.
(3)酵母菌的营养方式是异养(腐生).酵母菌在温度适宜时;葡萄糖被彻底分解为二氧化碳;水、大量能量(蒸馒头、面包的原理).糖是酵母菌的“食物”.①③两支试管为一组,不同的是①有白砂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畜牧良种繁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考核试卷
- 传动部件的故障树分析考核试卷
- 影视道具制作的材料研发考核试卷
- 电力仪表的长期稳定性研究考核试卷
- 电力系统电力市场交易考核试卷
- 煤炭国际贸易结算考核试卷
- 文具用品零售业的人力资源招聘与选拔考核试卷
- 2025园林绿化管理合同协议书范本
- (高清版)DB5110∕T 56.4-2023 内江黑猪种猪饲养技术规程 第4部分:后备母猪
- 10月自考外国法制史串讲笔记
- (一模)桂林市、来宾市2025届高考第一次跨市联合模拟考试英语试卷(含答案详解)
- 2025深圳市房产交易居间合同
- 水资源的保护与管理
- 带状疱疹课件
- 成语故事-闻鸡起舞-课件
- 杭州市市属事业单位招聘真题2024
- 2025-2031年中国低空经济物流行业发展全景监测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 DEEPSEEK了解及使用攻略高效使用技巧培训课件
- 2024年河北衡水冀州区招聘社区工作者考试真题
- 车辆驾驶员安全培训课件
- 2025年心理b证笔试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