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白山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 历史 含解析_第1页
吉林省白山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 历史 含解析_第2页
吉林省白山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 历史 含解析_第3页
吉林省白山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 历史 含解析_第4页
吉林省白山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 历史 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度(下)白山市高一教学质量监测历史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古代雅典每一位公民都被给予在公共事务方面言说的均等机会。例如公民大会讨论每一个具体议题时,传令官会问:“谁要发言?”想发言的公民就在圣坛上放一枝橄榄枝,讨论便开始。由此可见,在古代雅典()A.人们可以畅所欲言 B.民主范围极其有限C.实行直接民主制度 D.公民发言需要慎重2.在中古西欧,一个封主可以有众多的附庸,一个附庸也可以有好几个封主,这就使得封君封臣关系显得特别错综复杂且松散。附庸对封主的服从也往往要看封主力量的大小,附庸反抗封主的战争也是经常发生的。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国王成为事实上的最高统治者 B.封君与封臣形成宗族血缘关系C.国王附庸的附庸是国王的附庸 D.政治上出现了分裂割据的局面3.“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最高统治者哈里发掌握着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它吸收了被征服地区的文化,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材料描述的帝国是()A.波斯帝国 B.古罗马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印加帝国4.热衷于寻找黄金和殖民开拓的欧洲人无论如何也不会放弃那些富有神奇色彩的土地。他们像发现美洲时那样,或国家派遣,或民间组织,或个人自愿,纷纷踏上赴新大陆的征程。这一举措客观上()A.传播了工业革命的成果 B.推动了世界市场最终形成C.促进了各地区快速发展 D.密切了世界各地区的联系5.孟德斯鸠认为:“在一个国家里,每个人都被认为具有自由的精神,都应该由自己来统治自己,所以立法权应该由人民集体享有。”同时,他在论述自由思想时常常结合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批判。这些论述()A.拓展了理性主义的内涵 B.有利于建立社会新秩序C.反映了科学革命的勃兴 D.肯定了共和政体的优势6.英国议会于1701年通过《王位继承法》,规定:凡非出生在英国者不得担任议员和政府官员,非经议会两院的奏请,国王不得免除终身任职的法官的职务;国家的一切法律与条例非经议会通过,均属无效。这反映出()A.英国通过立法形式保障民主 B.反映了工业资产阶级的诉求C.英国已建立完善的君主立宪制 D.英国国王已处于统而不治的位置7.欧文为“新和谐公社”实验做了总结:“我在这里尝试了一条新道路……就是说——准备以有利的方式进行自我管理……但事实证明这次尝试是不成熟的,让一群之前从未接受过为共同利益奋斗的教育的陌生人,像一个大家庭一样联合在一起,为时尚早。”由此可知,欧文()A.放弃了社会主义探索 B.意识到理论与社会现实脱节C.主张阶级斗争的理论 D.指明了工人运动的前进方向8.1884年,英、法、德等国在柏林召开会议。列强经过激烈争议,达成协议,确立了“有效占领”原则,即先到先得,并决定在地图上就可以确定殖民地的划分,即所谓的“地图上作业”。这次会议()A.确立了国际经济交流中的基本秩序 B.协调了殖民者与非洲国家间的矛盾C.加速了列强瓜分非洲的进程 D.促进了非洲的民族独立运动9.美国参议员维拉德宣称,《凡尔赛和约》是“人类曾经制定的最不公正的媾和文件”“违背了停战时美国向德国做出的庄严承诺”“散发着欺骗、复仇和不人道的臭味”,和约“不仅保留了旧的邪恶的世界秩序,而且使这一秩序变得更坏”。这反映出《凡尔赛和约》()A.破坏了列强间的均势 B.埋下了新冲突的隐患C.弱化了美国霸主地位 D.壮大了法西斯的势力10.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效仿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这旨在说明十月革命的意义是()A.实现了俄国国家的富强 B.结束了俄国的沙皇专制统治C.开创了社会主义的道路 D.借鉴了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11.列宁在总结苏俄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时指明了苏俄应该采取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式:“正面攻击失败了,那我们就改用迂回的办法,采用围攻和对壕战。”这里的“围攻和对壕战”旨在()A.发展红军增强军事实力 B.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C.恢复资本主义经济秩序 D.探索苏俄建设新道路12.下图是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某地民族民主运动呈现的特点。据此可知,该事件是()(1)对内推行土地改革……遏制军人势力(2)体现了1917年宪法的要求(3)基本上摧毁了大庄园制,并使民族资本取代外国资本A.印度国大党改革 B.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C.伊朗的立宪革命 D.埃及华夫脱党护宪运动13.下表反映的是1937年各大国国民收入与国财开支的比例,该表说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国民收入(亿美元)6802201001706040国防开支所占比例(%)1.55.79.123.514.528.2A.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 B.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建立C.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D.欧美各国支持中国的抗战14.如图是冷战时期东西方社会主要特征示意图。对此解释最合理的是()A.意识形态斗争比较激烈 B.国际秩序呈现相对平衡状态C.联合国的作用大大削弱 D.资本主义处于绝对优势地位15.1991年,新加坡内阁向国会提交关于亚洲的“共同价值观”的白皮书,提出“国家至上,社会为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关怀扶持,同舟共济;求同存异,协商共识;种族和谐,宗教宽容”。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于1996年对欧洲政府首脑宣称:“亚洲价值是普遍的价值,欧洲价值是欧洲的价值。”这反映出()A.两大阵营之间斗争日益激烈 B.亚洲价值得到全世界的认可C.经济全球化的推进更加艰难 D.新兴国家探索特色发展道路16.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乌克兰危机延宕难解,疫后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足,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不安,发展中国家面临困难增多,各国需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促进共同发展繁荣,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这体现出当今世界()A.发达国家是维护和平的主要力量 B.政治格局由多极化向单极化转变C.和平与发展主题已经发生了裂变 D.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必要性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工业化的起源很难精确定位,因为无处不在。有些人说源于那些为农民提供工作的小商人,另一些人说源于人口的断增长,大量人口涌入城市,为城市工业提供了大批劳动力。还有些人说技术进步和革新才是点燃工业化的星星之火,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另外还有一个说法,即是低息信贷刺激了工业化进程。材料二到19世纪中期,英国已经是一个工业化国家,往昔那种田园诗般的风情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一个忙忙碌碌的世界。乡村建起了灰暗的厂房,城镇竖起高耸的烟囱,工厂里回荡着机器的轰鸣,高炉前喷发出铁水的光亮。工业已成为国家的命脉,人们靠工业,而不是农业生存。——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材料三由于工业革命的开展,大批工人进入工厂工作。很多棉纺织厂不仅没有新鲜的空气,还有大量的飞絮和尘埃,以至工人到40岁就丧失了劳动能力。更为严重的是大量的童工进入工厂,干着成人的活拿着低廉的工资。到1830年,英格兰的大城市中没有一个完全安全的饮用水供应,最为典型的是泰晤士河,河流被污染后散发出的臭气,导致河边议会大厦的窗户都不敢打开。——摘编自吴雪《回眸工业时代开端——浅析工业革命影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工业革命率先在英国发生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英国工业化发展过程中带来的影响。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经济殖民主义,是指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对欠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的形式多样的经济剥削和掠夺。它的发展演化轨迹可以说是一部西方列强最大限度地掠夺欠发达国家财富的掠夺史。16世纪-19世纪中叶明火执仗——赤裸裸的经济殖民16-19世纪中叶,西方殖民者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对殖民地采取最简单也是最野蛮的暴力手段,公开掠夺金银财富19世纪中叶-第一次世界大战双锤并举——经济殖民的进一步强化19世纪70年代以后,垄断资本主义一方面继承了先前一切有效的经济殖民方式,另一方面又举起资本输出的重锤,强化了对殖民地的经济掠夺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适时而变——隐蔽的经济掠夺一是,扩大经济掠夺是殖民政府经济殖民活动不断深化的重要表现。二是,不断加剧对殖民地的资本输出和商品输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今继承与创新——由弱渐强的经济殖民发达国家通过国际贸易中的不平等交换盘剥发展中国家,并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投资,赚取高额利润;利用技术、信息垄断等手段,从发展中国家转移财富——摘编自王昌沛《形式的变化难以掩饰罪恶本质的延续——论经济殖民主义的演化》(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经济殖民主义的基本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经济殖民主义的基本看法。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科学形态的社会主义只有在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才能产生。19世纪30—40年代,伴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充分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充分暴露,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工人运动的发展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而当时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思潮不仅不能给各国无产阶级指出一条争取彻底解放的道路,反而把工人运动引入歧途。在这种情况下,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地吸收了当时人类已有的优秀思想成果,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从而把社会主义“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摘编自张有军《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和前景展望》材料二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国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的指引下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十月革命推翻了旧政权,第一次建立起无产阶级的国家政权。在经济上,布尔什维克实行了针对包括银行在内的大型企业的国有化措施,确立了公有制的地位。同时,加强了工人在生产中的监督和管理作用,增强了工人在生产中的主导地位。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坚决同党内外否定共产党领导权的思想作斗争。列宁认为,只有坚持无产阶级的领导,才能帮助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克服从旧社会中带出来的缺陷和不足,才能决定国家的大政方针,坚定地走社会主义道路。——摘编自卢迎春《论十月革命对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开创》(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的因素。(2)根据材料二、概括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国为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而采取的措施。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百年”不是一个确切的数字,大体上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方国家主导的世界格局维持至今已经走过了100余年。百余年来,世界先后建立起不同的秩序体系,形成了不同的政治格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核心是国际行为体力量的对比变化,其导致百余年间相对稳定的以西方国家为核心的国际格局和世界秩序面临挑战。——摘编自李鹏、李帆《论“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表现、困境与根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2023-2024学年度(下)白山市高一教学质量监测历史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古代雅典的每一位公民都被给予在公共事务方面言说的均等机会。例如公民大会讨论每一个具体议题时,传令官会问:“谁要发言?”想发言的公民就在圣坛上放一枝橄榄枝,讨论便开始。由此可见,在古代雅典()A.人们可以畅所欲言 B.民主范围极其有限C.实行直接民主制度 D.公民发言需要慎重【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雅典。据材料概括得出主要信息:古代雅典每位公民都有民主权力,公民大会召开时,每位公民都可以发言,据所学可知,这种民主只有直接民主才能实施下去,C项正确;A项是对材料信息概括,材料是要认识本质问题,排除A项;B项表述正确,但是材料无法体现,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公民发言需要慎重,材料主要表明当时的雅典实行直接民主,排除D项。故选C项。2.在中古西欧,一个封主可以有众多的附庸,一个附庸也可以有好几个封主,这就使得封君封臣关系显得特别错综复杂且松散。附庸对封主的服从也往往要看封主力量的大小,附庸反抗封主的战争也是经常发生的。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国王成为事实上的最高统治者 B.封君与封臣形成宗族血缘关系C.国王附庸的附庸是国王的附庸 D.政治上出现了分裂割据的局面【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古时期(西欧)。据本题材料信息可知,封君封臣关系错综复杂且松散,附庸反抗封主的战争经常发生,可见在封君封臣制度下,各级领主都具有较大的自由权力,从而容易导致政治上的分裂割据局面,D项正确;国王是国家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被视为最高的领主,拥有高于一般封臣的权力,排除A项;封君封臣制度以土地为纽带,而非以血缘为纽带,排除B项;据材料“一个封主可以有众多的附庸,一个附庸也可以有好几个封主”,并结合所学知识,附庸只需要对直接赐予他土地的领主效忠,而对领主的领主则不需要效忠,所以国王附庸的附庸不是国王的附庸,排除C项。故选D项。3.“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最高统治者哈里发掌握着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它吸收了被征服地区的文化,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材料描述的帝国是()A.波斯帝国 B.古罗马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印加帝国【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根据本题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阿拉伯。根据材料信息“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最高统治者哈里发掌握着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它吸收了被征服地区的文化,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可知该帝国是阿拉伯帝国,C项正确;波斯帝国和古罗马帝国的最高统治者是皇帝,不称为“哈里发”,排除A项和B项;印加帝国在美洲,没有地跨欧亚非,排除D项。故选C项。4.热衷于寻找黄金和殖民开拓的欧洲人无论如何也不会放弃那些富有神奇色彩的土地。他们像发现美洲时那样,或国家派遣,或民间组织,或个人自愿,纷纷踏上赴新大陆的征程。这一举措客观上()A.传播了工业革命的成果 B.推动了世界市场最终形成C.促进了各地区快速发展 D.密切了世界各地区的联系【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是新航路开辟后的世界。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早期殖民扩张一方面给亚非拉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另一方面在客观上密切了世界各地的经济文化联系,D项正确;题干中的“热衷于寻找黄金和殖民开拓”指的是16世纪至工业革命以前的早期殖民扩张,据此无法得出传播了工业革命成果的结论,排除A项;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与题意无关,排除B项;早期殖民扩张给亚非拉地区带去了沉重的灾难,并不是促进各地区快速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5.孟德斯鸠认为:“在一个国家里,每个人都被认为具有自由的精神,都应该由自己来统治自己,所以立法权应该由人民集体享有。”同时,他在论述自由思想时常常结合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批判。这些论述()A.拓展了理性主义的内涵 B.有利于建立社会新秩序C.反映了科学革命的勃兴 D.肯定了共和政体的优势【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材料可知,孟德斯鸠强调每个人都被认为具有自由的精神,立法权应由人民集体享有,批判封建专制主义,这有助于建立资本主义社会新秩序,B项正确。孟德斯鸠关于公民自由的论述,就是理性思维的具体表现,无法反映出理性主义内涵的拓展,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学革命出现于16-17世纪,且选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材料仅反映出孟德斯鸠对专制主义的不满,体现他对民主政治的追求与向往,并未体现他肯定共和政体的优势,排除D项。故选B项。6.英国议会于1701年通过《王位继承法》,规定:凡非出生在英国者不得担任议员和政府官员,非经议会两院的奏请,国王不得免除终身任职的法官的职务;国家的一切法律与条例非经议会通过,均属无效。这反映出()A.英国通过立法的形式保障民主 B.反映了工业资产阶级的诉求C.英国已建立完善的君主立宪制 D.英国国王已处于统而不治的位置【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01年的英国。根据材料“凡非出生在英国者不得担任议员和政府官员,非经议会两院的奏请,国王不得免除终身任职的法官的职务;国家的一切法律与条例非经议会通过,均属无效”可知,英国通过《王位继承法》限制王权,强化议会权力,说明资产阶级用立法手段保障民主制,A项正确;英国工业工业革命兴起于18世纪60年代,此时还未出现工业资产阶级,排除B项;《王位继承法》是《权利法案》的补充,这两个法案确立了英国“议会至上”的原则,是君主立宪制度确立和发展的重要步骤,这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走向完善的表现,选项表述不准确,排除C项;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权力至上,国王统而不治”的原则。随着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国王真正成为扮演仪式性政治角色,排除D项。故选A项。7.欧文为“新和谐公社”实验做了总结:“我在这里尝试了一条新的道路……就是说——准备以有利的方式进行自我管理……但事实证明这次尝试是不成熟的,让一群之前从未接受过为共同利益奋斗的教育的陌生人,像一个大家庭一样联合在一起,为时尚早。”由此可知,欧文()A.放弃了社会主义探索 B.意识到理论与社会现实脱节C.主张阶级斗争的理论 D.指明了工人运动的前进方向【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西方。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1824年,欧文建设了一个名为“新和谐公社”的社会组织,进行共产主义“劳动公社”的实验。公社里面有工厂、农场和学校,每个人都参加劳动、分工合作,人人享有充分的民主权利。但是,“新和谐公社”脱离社会现实,最终内部矛盾激化,4年后失败,“让一群之前从未接受过为共同利益奋斗的教育的陌生人,像一个大家庭一样联合在一起,为时尚早”说明欧文已经意识到其“新和谐公社”实验理论与社会现实脱节,B项正确;放弃了社会主义探索”与欧文的总结不符,因为他可能仍在尝试和探索新的道路,排除A项;“主张阶级斗争的理论”在材料中并未提及,且与欧文的社会主义探索无直接关联,排除C项;马克思主义为工人运动指明了前进方向,排除D项。故选B项。8.1884年,英、法、德等国在柏林召开会议。列强经过激烈争议,达成协议,确立了“有效占领”原则,即先到先得,并决定在地图上就可以确定殖民地的划分,即所谓的“地图上作业”。这次会议()A.确立了国际经济交流中的基本秩序 B.协调了殖民者与非洲国家间的矛盾C.加速了列强瓜分非洲的进程 D.促进了非洲的民族独立运动【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84年(英、法、德等国)。结合所学可知,柏林会议是西方列强召开的瓜分非洲的会议,确立了“有效占领”的原则,加快了列强瓜分非洲的速度,C项正确。柏林会议的“有效占领”原则主要适应于非洲地区,不涉及国际经济交流中的基本秩序,排除A项;“有效占领”原则调整的是殖民主义者在非洲的矛盾,排除B项;“有效原则”协调了殖民主义者在非洲的矛盾,加速了列强瓜分非洲的进程,没有促进非洲的民族独立运动,排除D项。故选C项。9.美国参议员维拉德宣称,《凡尔赛和约》是“人类曾经制定的最不公正的媾和文件”“违背了停战时美国向德国做出的庄严承诺”“散发着欺骗、复仇和不人道的臭味”,和约“不仅保留了旧的邪恶的世界秩序,而且使这一秩序变得更坏”。这反映出《凡尔赛和约》()A.破坏了列强间的均势 B.埋下了新冲突的隐患C.弱化了美国霸主地位 D.壮大了法西斯的势力【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根据材料信息“最不公正的媾和文件”“欺骗、复仇和不人道的臭味”以及“不仅保留了旧的邪恶的世界秩序,而且使这一秩序变得更坏”可知,《凡尔赛和约》隐含着深刻的矛盾,埋下了新冲突的隐患,B项正确;材料主要针对的是德国问题,没有破坏了列强间的均势,排除A项;这一时期的霸主是英国,排除C项;这一时期法西斯尚未产生,排除D项。故选B项。10.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效仿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这旨在说明十月革命的意义是()A.实现了俄国国家的富强 B.结束了俄国的沙皇专制统治C.开创了社会主义的道路 D.借鉴了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时空是十月革命时期(俄国)。据材料“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效仿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可知,材料强调的是十月革命的世界意义,结合所学可知,十月革命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人类历史上的新纪元,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十月革命后俄国的社会状况,无法得出十月革命实现了俄国国家的富强,排除A项;二月革命结束的是沙皇专制统治,排除B项;十月革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并未借鉴了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11.列宁在总结苏俄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时指明了苏俄应该采取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式:“正面攻击失败了,那我们就改用迂回的办法,采用围攻和对壕战。”这里的“围攻和对壕战”旨在()A.发展红军增强军事实力 B.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C恢复资本主义经济秩序 D.探索苏俄建设新道路【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苏联)。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这里的“围攻和对壕战”旨在通过实施新经济政策,探索当时苏俄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道路,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式,不是发展红军,排除A项;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体现不出“改用迂回的办法”,排除B项;列宁举措的目的是发展社会主义,不是恢复资本主义经济秩序,排除C项。故选D项。12.下图是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某地民族民主运动呈现的特点。据此可知,该事件是()(1)对内推行土地改革……遏制军人势力(2)体现了1917年宪法的要求(3)基本上摧毁了大庄园制,并使民族资本取代外国资本A.印度国大党改革 B.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C.伊朗的立宪革命 D.埃及华夫脱党护宪运动【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世界)。根据“对内推行土地改革……遏制军人势力”、“基本上摧毁了大庄园制,并使民族资本取代外国资本”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这些是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的内容,B项正确;“1917年宪法”“摧毁了大庄园制”等信息与印度国大党改革、伊朗立宪革命和埃及华夫脱党护宪运动不符,排除ACD项。故选B项。13.下表反映的是1937年各大国国民收入与国财开支的比例,该表说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国民收入(亿美元)6802201001706040国防开支所占比例(%)1.55.79.123.514.5282A.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 B.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建立C.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D.欧美各国支持中国的抗战【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937年(美英法德意日)。据本题表格信息可得出主要结论:德国、意大利、日本三国的国防开支占国民收入的比例远远大于美、英、法三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日本建立军事法西斯专政,意大利和德国结成轴心国,亚洲和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三国加大国防开支,酝酿战争,C项正确;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是一战前,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建立,是一战后的国际秩序,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仅从表格内容,无法得出其对中国抗战的态度,排除D项。故选C项。14.如图是冷战时期东西方社会主要特征示意图。对此解释最合理的是()A.意识形态斗争比较激烈 B.国际秩序呈现相对平衡状态C.联合国的作用大大削弱 D.资本主义处于绝对优势地位【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根据材料可知,以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北约为核心的西方秩序和以经互会、华约为核心的东方秩序形成对抗,通过军控、非正式惯例等形成约束性秩序,联合国维持全球秩序,对行为体的影响保持一种平衡状态,这表明当时国际秩序呈现相对平衡状态,B项正确;意识形态的斗争不能全面反映题干的信息,排除A项;从题干的信息无法判定联合国的作用,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东西方的平衡状态,不是资本主义处于绝对优势地位,排除D项。故选B项。15.1991年,新加坡内阁向国会提交关于亚洲的“共同价值观”的白皮书,提出“国家至上,社会为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关怀扶持,同舟共济;求同存异,协商共识;种族和谐,宗教宽容”。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于1996年对欧洲政府首脑宣称:“亚洲价值是普遍的价值,欧洲价值是欧洲的价值。”这反映出()A.两大阵营之间斗争日益激烈 B.亚洲价值得到全世界的认可C.经济全球化的推进更加艰难 D.新兴国家探索特色发展道路【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根据材料可知,新加坡和马来西亚都强调亚洲价值,这说明新兴国家探索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D项正确;1991年冷战结束,“两大阵营之间斗争”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在当今世界,亚洲价值并未成为世界共识,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经济全球化的相关信息,材料主要涉及新兴国家对于特色发展道路的探索,排除C项。故选D项。16.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乌克兰危机延宕难解,疫后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足,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不安,发展中国家面临困难增多,各国需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促进共同发展繁荣,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这体现出当今世界()A.发达国家是维护和平的主要力量 B.政治格局由多极化向单极化转变C.和平与发展主题已经发生了裂变 D.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必要性【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今世界。材料强调,国际矛盾争端不断,社会动荡不安,强调需各国沟通维护共同发展,体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性,D项正确;发达国家是维护和平的主要力量,与现实不符,排除A项;材料描述的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非政治格局的变化,排除B项;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主题没有变,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工业化的起源很难精确定位,因为无处不在。有些人说源于那些为农民提供工作的小商人,另一些人说源于人口的断增长,大量人口涌入城市,为城市工业提供了大批劳动力。还有些人说技术进步和革新才是点燃工业化的星星之火,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另外还有一个说法,即是低息信贷刺激了工业化进程。材料二到19世纪中期,英国已经是一个工业化国家,往昔那种田园诗般的风情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一个忙忙碌碌的世界。乡村建起了灰暗的厂房,城镇竖起高耸的烟囱,工厂里回荡着机器的轰鸣,高炉前喷发出铁水的光亮。工业已成为国家的命脉,人们靠工业,而不是农业生存。——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材料三由于工业革命的开展,大批工人进入工厂工作。很多棉纺织厂不仅没有新鲜的空气,还有大量的飞絮和尘埃,以至工人到40岁就丧失了劳动能力。更为严重的是大量的童工进入工厂,干着成人的活拿着低廉的工资。到1830年,英格兰的大城市中没有一个完全安全的饮用水供应,最为典型的是泰晤士河,河流被污染后散发出的臭气,导致河边议会大厦的窗户都不敢打开。——摘编自吴雪《回眸工业时代开端——浅析工业革命影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工业革命率先在英国发生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英国工业化发展过程中带来的影响。【答案】(1)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圈地运动提供了劳动力,英国君主立宪制的不断完善,法律制度的保障,三次思想解放运动的推动,近代科学发展,工场手工业阶段的技术支持。(任意四点)(2)从农业国(社会)到工业国(社会);从手工工场到工厂;从手工生产到机器大生产。工作条件恶劣;工人健康受损;大量使用童工;环境污染严重。(任意三点)【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背景类、列举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工业革命时期(英国)。据材料一“大量人口涌入城市,为城市工业提供了大批劳动力”及徐所学知识可知,圈地运动提供了劳动力;据材料一“技术进步和革新才是点燃工业化的星星之火”可知,近代科学发展,工场手工业阶段的技术支持;据所学知识工业革命率先在英国爆发的原因还可以从殖民扩展改推动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政治制度、法律制度、思想解放方面进行说明。【小问2详解】本题是影响类、列举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工业革命时期(英国)。据材料二“。很多棉纺织厂不仅没有新鲜的空气,还有大量的飞絮和尘埃,以至工人到40岁就丧失了劳动能力”可知,工作条件恶劣;工人健康受损;根据材料二“更为严重的是大量的童工进入工厂,干着成人的活拿着低廉的工资”可知大量使用童工;根据材料二“最为典型的是泰晤士河,河流被污染后散发出的臭气,导致河边议会大厦的窗户都不敢打开”可知环境污染严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工业化推动了英国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由手工工场到工厂,机器的发明和使用使生产从手工生产到机器大生产,推动了英国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经济殖民主义,是指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对欠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的形式多样的经济剥削和掠夺。它的发展演化轨迹可以说是一部西方列强最大限度地掠夺欠发达国家财富的掠夺史。16世纪-19世纪中叶明火执仗——赤裸裸的经济殖民16-19世纪中叶,西方殖民者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对殖民地采取最简单也是最野蛮的暴力手段,公开掠夺金银财富19世纪中叶-第一次世界大战双锤并举——经济殖民的进一步强化19世纪70年代以后,垄断资本主义一方面继承了先前一切有效的经济殖民方式,另一方面又举起资本输出的重锤,强化了对殖民地的经济掠夺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适时而变——隐蔽的经济掠夺一是,扩大经济掠夺是殖民政府经济殖民活动不断深化的重要表现。二是,不断加剧对殖民地的资本输出和商品输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今继承与创新——由弱渐强的经济殖民发达国家通过国际贸易中的不平等交换盘剥发展中国家,并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投资,赚取高额利润;利用技术、信息垄断等手段,从发展中国家转移财富——摘编自王昌沛《形式的变化难以掩饰罪恶本质的延续——论经济殖民主义的演化》(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经济殖民主义的基本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经济殖民主义的基本看法。【答案】(1)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呈现不平等性;具有阶段性特征;掠夺手段多样化;发达国家成为最大受益者。(答对3点即可)(2)纵观经济殖民主义的发展史,可以说它是一部西方列强使用各种手段、最大限度掠夺欠发达国家和地区财富的掠夺史。无论是早期赤裸裸剥夺殖民地的经济资源、直白的不等价交换、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还是后期利用经济优势对第三世界国家进行的广泛经济渗透和扩张,都未改变经济殖民活动恃强凌弱、牟取暴利的本质。要想摆脱西方国家的经济殖民,就必须重新审视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现代化的道路,探索出真正自强自立的道路。【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的世界。根据材料“经济殖民主义,是指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对欠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的形式多样的经济剥削和掠夺”可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根据材料“是一部西方列强最大限度地掠夺欠发达国家财富的掠夺史。”可知,呈现不平等性;根据材料“双锤并举——经济殖民的进一步强化”与“继承与创新——由弱渐强的经济殖民”可知,具有阶段性特征;根据材料“利用技术、信息垄断等手段,从发展中国家转移财富”与“对殖民地采取最简单也是最野蛮的暴力手段,公开掠夺金银财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掠夺手段多样化;根据材料“发达国家通过国际贸易中的不平等交换盘剥发展中国家,并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投资,赚取高额利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发达国家成为最大受益者。【小问2详解】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的世界。根据材料“它的发展演化轨迹可以说是一部西方列强最大限度地掠夺欠发达国家财富的掠夺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纵观经济殖民主义的发展史,可以说它是一部西方列强使用各种手段、最大限度掠夺欠发达国家和地区财富的掠夺史;根据材料“对殖民地采取最简单也是最野蛮的暴力手段,公开掠夺金银财富”与“二是,不断加剧对殖民地的资本输出和商品输出”“发达国家通过国际贸易中的不平等交换盘剥发展中国家,并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投资,赚取高额利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无论是早期赤裸裸剥夺殖民地的经济资源、直白的不等价交换、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还是后期利用经济优势对第三世界国家进行的广泛经济渗透和扩张,都未改变经济殖民活动恃强凌弱、牟取暴利的本质;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要想摆脱西方国家的经济殖民,就必须重新审视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现代化的道路,探索出真正自强自立的道路。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科学形态的社会主义只有在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才能产生。19世纪30—40年代,伴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充分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充分暴露,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工人运动的发展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而当时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思潮不仅不能给各国无产阶级指出一条争取彻底解放的道路,反而把工人运动引入歧途。在这种情况下,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地吸收了当时人类已有的优秀思想成果,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从而把社会主义“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摘编自张有军《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和前景展望》材料二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国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的指引下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十月革命推翻了旧政权,第一次建立起无产阶级的国家政权。在经济上,布尔什维克实行了针对包括银行在内的大型企业的国有化措施,确立了公有制的地位。同时,加强了工人在生产中的监督和管理作用,增强了工人在生产中的主导地位。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坚决同党内外否定共产党领导权的思想作斗争。列宁认为,只有坚持无产阶级的领导,才能帮助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克服从旧社会中带出来的缺陷和不足,才能决定国家的大政方针,坚定地走社会主义道路。——摘编自卢迎春《论十月革命对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开创》(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因素。(2)根据材料二、概括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国为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而采取的措施。【答案】(1)资本主义经济充分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充分暴露;无产阶级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理论探索;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个人努力。(答对4点即可)(2)建立无产阶级的国家政权;确立公有制地位;增强工人在生产中的主导地位;坚持无产阶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