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第五章_第1页
《中国传统文化》第五章_第2页
《中国传统文化》第五章_第3页
《中国传统文化》第五章_第4页
《中国传统文化》第五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域方言第一节TransitionPage过渡页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上千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由于各种原因产生的移民、语言的发展和变异以及民族之间的融合等等的一系列的因素的影响之下,形成了各种方言。所谓的方言就是指在一定地域通行的、与共同语有所差异的一种语言。方言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语音方面尤为突出。但由于这些方言和共同语之间在语音上都有一定的对应规律,词汇、语法方面也有许多相同之处,因此它们不是独立的语言。一、方言种类根据方言的特点,联系方言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以及目前方言调查的结果,可以对现代汉语的方言进行划分。当前我国语言学界对现代汉语方言划分的意见还未完全一致,大多数人的意见认为现代汉语有七大方言,即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粤方言、闽方言、赣方言和客家方言。北方方言北方方言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以北京话为代表,内部一致性较强。北方方言下面又分:华北东北方言、西北方言、西南方言、江淮方言。在汉语各大方言中,北方方言有它突出的地位和影响。因官场上办事交际,都使用北方话,古又有“官话”之称。现在全国推行的普通话,就是在“官话”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吴方言吴语,又称吴方言、江南话、吴越语,主要分布于浙江、江苏、上海、安徽、江西、福建,使用人口约八千万。苏州话是吴方言的代表。20世纪以来,上海话在吴语中的地位稳步上升。湘方言湘方言,又称湘语或湖南话,是汉语七大方言中通行地域较小的一种方言。湘语的产生也非常早。今天的湘语是在古楚语的基础上形成的。湘语还分新湘语和老湘语,老湘语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新湘语是湘语跟西南官话融合的结果,所以新湘语属于西南官话的一种。粤方言粤方言,又称粤语,俗称广东话、广府话,当地人称白话,是汉语七大方言中语言现象较为复杂、保留古音特点和古词语较多、内部分歧较小的一种方言。粤方言通行于广东、广西境内,以广州话为中心。今粤方言区是古代越人杂居的地区。闽方言闽方言,又称闽语,是汉语七大方言中语言现象最复杂,内部分歧最大的一个方言。闽语的历史悠久,其源头可追溯到5000年前福州昙石山文化。今日的闽语各分支中保留大量上古汉语汉代音系的成分。闽方言按其语言特点大致分为4个方言片,闽南方言、闽东方言、闽北方言、闽中方言。赣方言赣方言,又称赣语,是汉语七大方言区中通行面积较小的一种方言,赣方言并非“江西话”,江西省境内除赣方言外,还有客家方言、吴方言和江淮官话,江西的邻省也有赣方言。南昌方言,是赣方言的代表。早在西汉时期,赣语就已经开始初具规模了。赣语的发展历史主要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秦汉时期;第二个是在两晋南北朝的270年中,出现了7次南下移民的高潮。这时赣语也形成了一种新的汉语方言。客家方言客家方言,又称客家语、客话、客家话等,是汉藏语系下汉语族内的一种声调语言,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义为语言。客家的先民也是北方的汉族居民,宋代以后,居民开始向南方迁徙,当时户口上称后来移民为“客”,早来定居者为“主”,因而出现了“客”或“客家”之称。客语的特殊作用,就是它是客家民系的认同标志。它联结了大陆各省,乃至全球各华人地区的客家人的民系认同。二、方言意义1234可以发现一些留存于方言中的古代语音、词汇。传承着中国的古老历史文化,是地域文化的直接标志。有利于保护文化的多样性。方言本身不仅是一种重要民俗事象,而且是民俗的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百变汉字第二节TransitionPage过渡页汉字是目前世界上最古老、使用人口最多、唯一的表意系统的文字。汉字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内容。汉字记录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历经五千多年,魅力依旧。汉字,一般认为产生于五千年前新石器时代中后期的大汶口文化时期。大汶口文化的陶文已有形音义三种成分,是汉字产生的雏形。后来,汉字形体经甲骨文、金文、篆文,至隶书而成熟、定型。一、汉字六书

《说文解字》:“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根据实物的形状,画出实物外形的特征。象形是汉字造字的基础。象形字在《说文解字》中有364个。如:日、月、车,牛、虎、犬、止、目、人、行、贝、鼎、皿、眉、高、夕、自、齿、瓜、羊、舟。正面象形:大、目、自俯视象形:车、舟侧面象形:女、马、人、虎、高底面象形:燕仰视象形:日、月特征象形:牛、羊、止(一)象形

《说文解字》:“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看字的形状可以知道某种实物形状,再仔细观察就知道字的含意了。(二)指事上、下、中、亦(腋)、厷(肱)、本末、朱、寸、刃、甘(三)会意

《说文解字》:“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hu~),武信是也。”将两个字合为一个字,呈现新的意义。秉、及、牧、看、饮典、毓、安、北、突会意字又分两类:

即象形会意和象义会意。信、男、明(四)形声《说文解字》:“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按事设形,再取谐声合成。即形旁表义,声旁标音,注入了音标的成分,为造字提供了广阔的空间。1左形右声,如:清、松、城、渔、狸、情、描、帽、纺。2右形左声,如:鸿、领、救、战、郊、放、鸭、飘、歌。3上形下声,如:露、花、岗、草、笠、芳、窥、景、箱。4上声下形,如:烈、忘、警、恭、剪、堡、帛、贷、盒。5内形外声,如:闻、闷、辫、辩、问。6外形内声,如:圆、阁、衷、病、赶、厅、近。形声字的形旁和声旁的搭配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以下6种:(五)假借《说文解字》:“假借得,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没有这个字,依声音相同假托于其他事,只要声音相同,与意义无联。假借没有创造新字。例如,令,原为接受命令,后借用为县令的令;长,原为头发长,后借用为县长的长;而,原为胡子,后借用为连词“而”。(六)转注《说文解字》:“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部首相同,意义相近,用了相互注释内容的含义。转注也不造新字。“考”与“老”“顶”与“颠”可以互为训释。汉字造字反映我国古代人民的物质生产、社会生活和思想文化的历史痕迹,对我们认识古代社会有一定的帮助。汉字是当今世界上仍在使用的最古老的文字。从甲骨文算起,已有三千年以上的历史了。古埃及的圣体字、巴比伦的楔形文字、中美洲的古玛雅文字等相继成为历史的陈迹,唯汉字独存。中国人用数千年的聪明才智创造出来的奇迹,在世界文字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它传承了中国五千年灿烂文明,至今仍旧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尤其是汉字计算机输入的优越性,使汉字的奇迹更令世人惊叹和信服。汉字堪称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二、伟大的汉字汉字可超越方言和古今语言的差别;汉字可以引发想象和联想;汉字有利于发展大脑智力。汉字具有以下功能:文字趣说第三节TransitionPage过渡页文字是形、音、义兼备的符号。汉字作为文字的一种,与纯表音文字不同,是音节的表意文字。从上一节我们可以知道,中国独一无二的方块字体,让人见而知义。在中国的文人之间还出现了一种巧妙地利用汉字的字形、字音、字义以达到娱乐消遣目的的文化现象——文字游戏。而且中国人对文字游戏情有独钟,文人之间尤甚。最常见的游戏是对对子,也就是对联。在说对联之前,先说说中国人的称谓,从传统中国人的称谓上也能看到文字的有趣妙用。谥号古代王侯、名臣死后,朝廷往往根据他们生前的德行,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名字古人一般有名有字。一般是出生三个月后由父亲取名。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成年,然后有字;女子15岁许嫁举行笄礼,开始有字。姓氏上古有姓有氏,姓是族号,氏为姓的分支。一、姓名称谓(一)姓名字号别号古人在名和字之外,往往还有“号”,又叫“别号”。名、字不是自己所取,而别号则多为本人所取,用以表达自己的情趣和感情寄托。(二)称谓“六亲”,即六种亲属,泛指父、母、兄、弟、妻、子。“五伦”,指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之间五种伦理关系,也称“五常”。(三)称呼方式1称籍贯:如唐朝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其为孟襄阳。2称郡望:望即郡中的贵显氏姓,如魏晋时清河的张姓、太原的王姓。3称官名:如王羲之官至右军将军,至今人们还称其为王右军。4称爵名:爵位是贵族的封号,一般皇族封王,其他贵族封爵分公、侯、伯、子、男五等。5称官地: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如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世称柳柳州。6称行第:行第即兄弟排行的次序。7称谓自家人:“家”用以称辈分高或年纪大的亲属,“舍”用以称自己的卑幼亲属。8朋友称谓:金兰之交、莫逆之交、刎颈之交、患难之交、贫贱之交、竹马之交、布衣之交。二、对联(一)概说对联对联,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源远流长,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ch2ng),他在寝室门桃符板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谓文“题桃符”。这算是中国最早的对联,也是第一副春联。1432上下联字数相等、结构相同。对应位置词性相同。平仄相合,音调和谐。节奏相应。此外,

张挂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一般来说,对联的上联贴左边还是右边要看横批的书写。如果横批是从右向左写,上联就应贴在右边,反之则贴在左边。对联的特点如下:1楹联:为了表达某种愿望或满足装饰需要。234春联:古称春贴,是一年一度新春佳节时书写张贴的时令对联。婚联:是为庆贺结婚之喜而撰写的对联。寿联:是为过寿的人祝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