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轮复习生物【知识精研精析】精准分析 分类施策【知识精研精析】提升生物学复习效益课件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6/2C/3A/wKhkGWeXW4yAEGdMAAC5Z6gJXu8310.jpg)
![高三一轮复习生物【知识精研精析】精准分析 分类施策【知识精研精析】提升生物学复习效益课件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6/2C/3A/wKhkGWeXW4yAEGdMAAC5Z6gJXu83102.jpg)
![高三一轮复习生物【知识精研精析】精准分析 分类施策【知识精研精析】提升生物学复习效益课件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6/2C/3A/wKhkGWeXW4yAEGdMAAC5Z6gJXu83103.jpg)
![高三一轮复习生物【知识精研精析】精准分析 分类施策【知识精研精析】提升生物学复习效益课件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6/2C/3A/wKhkGWeXW4yAEGdMAAC5Z6gJXu83104.jpg)
![高三一轮复习生物【知识精研精析】精准分析 分类施策【知识精研精析】提升生物学复习效益课件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6/2C/3A/wKhkGWeXW4yAEGdMAAC5Z6gJXu8310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准分析
分类施策
提升生物学复习效益“析”学生发展状况“析”本次联考试题“析”湖北高考真题“析”高考试题变化020401精准分析03生物学高考试题变化趋势分析知识立意能力立意素养立意考知识:学生有什么?(学了什么?记住了什么?理解了什么?)考能力:学生会什么?(理解了什么?能推理出什么?)考素养:学生能怎么?(能怎么样?能干成什么事?能解决什么问题?)考知识→考能力→考素养重考查有什么→重考查能怎么1记忆深处找到知识的答案→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学生的思维)2重考查知识回忆→重考查思维过程过去:依据测量理论,考试必须是定量、准确的,所以标准化的客观性试题较多。现在:客观性试题越来越少,主观性试题越来越多,意味着越来越关注定性评价。3重定量测量→兼顾定性评价生物学高考试题变化趋势分析
2015年理综(生物)3.下列过程中不属于胞吐作用的是
A.浆细胞分泌抗体到细胞外的作用
B.mRNA从细胞核到细胞质的过程
C.分泌蛋白从胰腺的腺泡细胞到胞外的过程
D.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的过程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含有非生物成分
B.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无能量输入和散失
C.生态系统持续相对稳定离不开信息传递
D.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5.下列与病原体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抗体可以进入细胞消灭寄生在其中的结核杆菌B.抗体抵抗病毒的机制与溶菌酶杀灭细菌的机制相同C.Rous肉瘤病毒不是致瘤因子,与人的细胞癌变无关D人感染HIV后的症状与体内该病毒浓度和T细胞数量有关6.下列关于人类猫叫综合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病是由于特定的染色体片段缺失造成的
B.该病是由于特定染色体的数目增加造成的
C.该病是由于染色体组数目成倍增加造成的
D.该病是由于染色体中增加某一片段引起的
2023年湖北卷记忆深处找到知识的答案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学生的思维)8.植物光合作用的光反应依赖类囊体膜上PSⅠ和PSⅡ光复合体,PSⅡ光复合体含有光合色素,能吸收光能,并分解水。研究发现,PSⅡ光复合体上的蛋白质LHCⅡ,通过与PSⅡ结合或分离来增强或减弱对光能的捕获(如图所示)。LHCⅡ与PSⅡ的分离依赖LHC蛋白激酶的催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叶肉细胞内LHC蛋白激酶活性下降,PSIⅡ光复合体对光能的捕获增强
B.Mg2+含量减少会导致PSⅡ光复合体对光能的捕获减弱
C.弱光下LHCⅡ与PSⅡ结合,不利于对光能的捕获
D.PSⅡ光复合体分解水可以产生H+、电子和O29.胁迫是指一种显著偏离于生物适宜生活需求的环境条件。水杨酸可以减轻胁迫对植物的不利影响。在镉的胁迫下,添加适宜浓度的水杨酸可激活苦草体内抗氧化酶系统,降低丙二醛和H2O2含量,有效缓解镉对苦草的氧化胁迫。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水杨酸能缓解H2O2对苦草的氧化作用
B.在胁迫环境下,苦草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下降
C.通过生物富集作用,镉能沿食物链传递到更高营养级
D.在镉的胁迫下,苦草能通过自身的调节作用维持稳态
2024年湖北卷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学生的思维)3.据报道,2015年到2019年长江经济带人均生态足迹由0.3213hm2下降至0.2958hm2,5年的下降率为7.91%。人均生态承载力从0.4607hm2下降到0.4498hm2,5年的下降率为2.37%。结合上述数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长江经济带这5年处于生态盈余的状态
B.长江经济带这5年的环境容纳量维持不变
C.长江经济带居民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有利于生态足迹的降低
D.农业科技化和耕地质量的提升可提高长江经济带的生态承载力10.研究者探究不同浓度的雌激素甲对牛的卵母细胞和受精卵在体外发育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根据实验数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实验结果说明甲抑制卵裂过程
B.甲浓度过高抑制第一极体的排出
C.添加1μg/mL的甲可提高受精后胚胎发育能力
D.本实验中,以第一极体的排出作为卵母细胞成熟的判断标准甲的浓度(μg/mL)卵母细胞(个)第一极体排出(个)成熟率(%)卵裂数(个)卵裂率(%)01067066.02840.011207965.84658.2101135346.91528.31001124842.8510.417.模拟实验是根据相似性原理,用模型来替代研究对象的实验。比如“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实验一)中用小桶甲和乙分别代表植物的雌雄生殖器官,用不同颜色的彩球代表D、d雌雄配子;“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模拟实验(实验二)中可用橡皮泥制作染色体模型,细绳代表纺锤丝;DNA分子的重组模拟实验(实验三)中可利用剪刀、订书钉和写有DNA序列的纸条等模拟DNA分子重组的过程。下列实验中模拟正确的是A.实验一中可用绿豆和黄豆代替不同颜色的彩球分别模拟D和d配子B.实验二中牵拉细绳使橡皮泥分开,可模拟纺锤丝牵引使着丝粒分裂C.实验三中用订书钉将两个纸条片段连接,可模拟核苷酸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D.向实验一桶内添加代表另一对等位基因的彩球可模拟两对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30.(9分)甲状腺激素是人体中的重要激素。回答下列问题:(1)通常,新生儿出生后,由于所处环境温度比母体低,甲状腺激素水平会升高。在这个过程中,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是分级的,其中由________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由__________分泌促甲状腺激素。(2)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包括提高______的速率,使机体产热增多;影响神经系统的________。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细胞是_________。(3)除了作用于靶细胞外,激素的特点还有______。(答出一点即可)30.(1)①下丘脑
②垂体
(2)①细胞代谢②发育和功能
③几乎全身所有的细胞
(3)高效(其他答案合理也给分)记忆深处找到知识的答案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学生的思维)20.(16分)乙烯(C2H4)是一种植物激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重要作用。为研究乙烯作用机制,进行了如下三个实验。【实验一】乙烯处理植物叶片2小时后,发现该植物基因组中有2689个基因的表达水平升高,2374个基因的表达水平下降。【实验二】某一稳定遗传的植物突变体甲,失去了对乙烯作用的响应(乙烯不敏感型)。将该突变体与野生型植株杂交,F1植株表型为乙烯不敏感。F1自交产生的F2植株中,乙烯不敏感型与敏感型的植株比例为9:7。【实验三】科学家发现基因A与植物对乙烯的响应有关,该基因编码一种膜蛋白,推测该蛋白能与乙烯结合。为验证该推测,研究者先构建含基因A的表达载体,将其转入到酵母菌中,筛选出成功表达蛋白A的酵母菌,用放射性同位素14C标记乙烯(14C2H4),再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进行实验,其中实验组是用不同浓度的14C2H4与表达有蛋白A的酵母菌混合6小时,通过离心分离酵母菌,再检测酵母菌结合14C2H4的量。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一中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可通过分析叶肉细胞中的_________(填“DNA”或“mRNA”)含量得出。(2)实验二F2植株出现不敏感型与敏感型比例为9:7的原因是_________。(3)实验三的对照组为:用不同浓度的14C2H4与_________混合6小时,通过离心分离酵母菌,再检测酵母菌结合14C2H4的量。(4)实验三中随着14C2H4相对浓度升高,实验组曲线上升趋势变缓的原因是______。(5)实验三的结论是_________。湖北省生物学高考试题变化趋势分析过去:高考命题更多关注的是选拔功能,是从高校的需求即选拔高中生的角度进行命题。强化以标命题强化教学导向现在: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高考命题评价高考命题对教学的导向是正导向还是负导向,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国家课程标准。湖北高考生物学试题变化特点改进知识测试方式扭转死记硬背现象1.知识性试题比例降低、难度下降。减少对考试熟练度的要求,题量合理,给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客观性内容的主观化测试。题是客观性的,但测试形式是主观性的,把客观性知识放在特定情境中考,而不是孤立地考学生的某一点知识。①②③19.(2023年湖北卷)我国是世界上雪豹数量最多的国家,并且拥有全球面积最大的雪豹栖息地,岩羊和牦牛是雪豹的主要捕食对象。雪豹分布在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国家和地区,是山地地区生物多样性的旗舰物种。随着社会发展,雪豹生存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威胁因素,如栖息地丧失、食物减少、气候变化以及人为捕猎等。1972年雪豹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濒危动物。气候变化可使山地物种栖息地丧失和生境破碎化程度加剧。模型模拟预测结果显示,影响雪豹潜在适宜生境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包括:两种气候变量(年平均气温和最冷月最低温度),两种地形变量(海拔和坡度)和一种水文变量(距离最近河流的距离)。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材料信息,写出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2)如果气候变化持续加剧,雪豹种群可能会面临__________的风险,原因是__________。(3)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了“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是__________(回答一点即可)。根据上述材料,你认为对雪豹物种进行保护的有效措施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1)植物→岩羊(牦牛)→雪豹(2)灭绝气候变化使雪豹栖息地丧失和生境破碎化程度加剧,阻碍了种群间基因交流,导致近亲繁殖(3)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就地保护建立精子库19.(2024年湖北卷)高寒草甸是青藏高原主要的生态系统,多年来受气候变化和生物干扰的共同影响退化严重。高原鼢鼠广泛分布于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常年栖息于地下。有研究发现,高原鼢鼠挖掘洞道时形成的众多土丘,能改变丘间草地的微生境土壤物理性状,进而对该栖息生境下植物群落的多样性、空间结构以及物种组成等产生显著影响。随着高原鼢鼠干扰强度增大,鼠丘密度增加,样地内植物物种数明显增多,鼠丘间原优势种在群落中占比减少,其他杂草的占比逐渐增加。回答下列问题:(1)调查鼠丘样地内高原鼢鼠的种群密度,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2)高原鼢鼠干扰造成微生境多样化,为栖息地植物提供了更丰富的______,促进植物群落物种共存。(3)如果受到全球气候变暖加剧以及人为干扰如过度放牧等影响,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发生逆行演替,其最终生态系统类型可能是______。与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相比,演替后的最终生态系统发生的变化是_____(填序号)。①群落结构趋于简单,物种丰富度减少②群落结构不变,物种丰富度增加③群落结构趋于复杂,物种丰富度减少④群落结构趋于简单,物种丰富度增加(4)在高原鼢鼠重度干扰的地区,如果需要恢复到原有的生态系统,从食物链的角度分析,可以采用的措施是______,其原理是______。(5)上述材料说明,除了人为活动、气候变化外,群落演替还受到________等生物因素的影响(回答一点即可)。(1)标记重捕法(2)生态位(3)荒漠生态系统①(4)引入天敌负反馈调节(5)群落内部种群相互关系的发展变化湖北高考生物学试题变化特点改进情境化命题推进情境化教学2.减少裸考知识,客观性试题的情境化测试。孤立的、问答型、选择性的题越来越少。提高情境设置水平,让问题生长在情境中。情境与问题的关联性越来越强,情境设置水平低的试题越来越少。丰富情境内涵,多角度使用,分层次使用(做中考)。每一个情境,从多层面多角度设问,题量少了,但问题的角度和层次多了。①②③1.(2021年湖北卷)在真核细胞中,由细胞膜、核膜以及各种细胞器膜等共同构成生物膜系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葡萄糖的有氧呼吸过程中,水的生成发生在线粒体外膜
B.细胞膜上参与主动运输的ATP酶是一种跨膜蛋白
C.溶酶体膜蛋白高度糖基化可保护自身不被酶水解
D.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分布着光合色素和蛋白质3.(2021年湖北卷)中国的许多传统美食制作过程蕴含了生物发酵技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泡菜制作过程中,酵母菌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
B.馒头制作过程中,酵母菌进行呼吸作用产生CO2
C.米酒制作过程中,将容器密封可以促进酵母菌生长
D.酸奶制作过程中,后期低温处理可产生大量乳酸杆菌5.(2021年湖北卷)自青霉素被发现以来,抗生素对疾病治疗起了重要作用。目前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已经引起人们的关注。下列关于抗生素使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作用机制不同的抗生素同时使用,可提高对疾病的治疗效果
B.青霉素能直接杀死细菌,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C.畜牧业中为了防止牲畜生病可大量使用抗生素
D.定期服用抗生素可预防病菌引起的肠道疾病3.(2023年湖北卷)维生素D3可从牛奶、鱼肝油等食物中获取,也可在阳光下由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转化而来,活化维生素D3可促进小肠和肾小管等部位对钙的吸收。研究发现,肾脏合成和释放的羟化酶可以促进维生素D3的活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肾功能下降可导致机体出现骨质疏松B.适度的户外活动,有利于少年儿童的骨骼发育C.小肠吸收钙减少可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明显下降D.肾功能障碍时,补充维生素D3不能有效缓解血钙浓度下降4.用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AmpR)、四环素抗性基因(TetR)作为标记基因构建的质粒如图所示。用含有目的基因的DNA片段和用不同限制酶酶切后的质粒,构建基因表达载体(重组质粒),并转化到受体菌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若用HindⅢ酶切,目的基因转录的产物可能不同B.若用PvuⅠ酶切,在含Tet(四环素)培养基中的菌落,不一定含有目的基因C.若用SphⅠ酶切,可通过DNA凝胶电泳技术鉴定重组质粒构建成功与否D.若用SphⅠ酶切,携带目的基因的受体菌在含Amp(氨苄青霉素)和Tet的培养基中能形成菌落湖北高考生物学试题变化特点增加开放性试题推进深度学习3.让学生评价、改进,解读已有的结论。面对问题,提供问题解决方案。对学生活动的个性化测试,如阅读等。①②③24.(2021年湖北卷)疟疾是一种由疟原虫引起的疾病。疟原虫为单细胞生物,可在按蚊和人两类宿主中繁殖。我国科学家发现了治疗疟疾的青蒿素。随着青蒿素类药物广泛应用,逐渐出现了对青蒿素具有抗药性的疟原虫。为了研究疟原虫对青蒿素的抗药性机制,将一种青蒿素敏感(S型)的疟原虫品种分成两组:一组逐渐增加青蒿素的浓度,连续培养若干代,获得具有抗药性(R型)的甲群体,另一组为乙群体(对照组)。对甲和乙两群体进行基因组测序,发现在甲群体中发生的9个碱基突变在乙群体中均未发生,这些突变发生在9个基因的编码序列上,其中7个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发生了改变。为确定7个突变基因与青蒿素抗药性的关联性,现从不同病人身上获取若干疟原虫样本,检测疟原虫对青蒿素的抗药性(与存活率正相关)并测序,以S型疟原虫为对照,与对照的基因序列相同的设为野生型“+”,不同的设为突变型“-”。部分样本的结果如表。疟原虫存活率(%)基因1基因2基因3基因4基因5基因6基因7对照0.04+++++++10.2++++++-23.8+++-++-35.8+++--+-423.1++++---527.2++++---627.3+++-+--728.9+++----831.3++++---958.0+++-+--回答下列问题:(1)连续培养后疟原虫获得抗药性的原因是________,碱基突变但氨基酸序列不发生改变的原因是________。(2)7个基因中与抗药性关联度最高的是_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3)若青蒿素抗药性关联度最高的基因突变是导致疟原虫抗青蒿素的直接原因,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手段,将该突变基因恢复为野生型,而不改变基因组中其他碱基序列。经这种基因改造后的疟原虫对青蒿素的抗药性表现为___________。(4)根据生物学知识提出一条防控疟疾的合理化建议:___________。“析”学生发展状况“析”本次联考试题“析”湖北高考真题“析”高考试题变化020401精准分析0320.(2023年湖北卷)乙烯(C2H4)是一种植物激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重要作用。为研究乙烯作用机制,进行了如下三个实验。【实验一】乙烯处理植物叶片2小时后,发现该植物基因组中有2689个基因的表达水平升高,2374个基因的表达水平下降。【实验二】某一稳定遗传的植物突变体甲,失去了对乙烯作用的响应(乙烯不敏感型)。将该突变体与野生型植株杂交,F1植株表型为乙烯不敏感。F1自交产生的F2植株中,乙烯不敏感型与敏感型的植株比例为9:7。【实验三】科学家发现基因A与植物对乙烯的响应有关,该基因编码一种膜蛋白,推测该蛋白能与乙烯结合。为验证该推测,研究者先构建含基因A的表达载体,将其转入到酵母菌中,筛选出成功表达蛋白A的酵母菌,用放射性同位素14C标记乙烯(14C2H4),再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进行实验,其中实验组是用不同浓度的14C2H4与表达有蛋白A的酵母菌混合6小时,通过离心分离酵母菌,再检测酵母菌结合14C2H4的量。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一中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可通过分析叶肉细胞中的_________(填“DNA”或“mRNA”)含量得出。(2)实验二F2植株出现不敏感型与敏感型比例为9:7的原因是_________。(3)实验三的对照组为:用不同浓度的14C2H4与_________混合6小时,通过离心分离酵母菌,再检测酵母菌结合14C2H4的量。(4)实验三中随着14C2H4相对浓度升高,实验组曲线上升趋势变缓的原因是______。(5)实验三的结论是_________。21.(2023年湖北卷)我国科学家研制出的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为消灭脊髓灰质炎作出了重要贡献。某儿童服用含有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的糖丸后,其血清抗体浓度相对值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该疫苗保留了脊髓灰质炎病毒的_________。(2)据图判断,该疫苗成功诱导了机体的_________免疫反应,理由是_________。(3)研究发现,实验动物被脊髓灰质炎病毒侵染后,发生了肢体运动障碍。为判断该动物的肢体运动障碍是否为脊髓灰质炎病毒直接引起的骨骼肌功能损伤所致,以电刺激的方法设计实验,实验思路是_________,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是_________。(4)若排除了脊髓灰质炎病毒对该动物骨骼肌的直接侵染作用,确定病毒只侵染了脊髓灰质前角(图中部位①)。刺激感染和未感染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动物的感受器,与未感染动物相比,感染动物的神经纤维②上的信息传导变化是:_________,神经-肌肉接头部位③处的信息传递变化是:_________。19.(2023年湖北卷)我国是世界上雪豹数量最多的国家,并且拥有全球面积最大的雪豹栖息地,岩羊和牦牛是雪豹的主要捕食对象。雪豹分布在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国家和地区,是山地地区生物多样性的旗舰物种。随着社会发展,雪豹生存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威胁因素,如栖息地丧失、食物减少、气候变化以及人为捕猎等。1972年雪豹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濒危动物。气候变化可使山地物种栖息地丧失和生境破碎化程度加剧。模型模拟预测结果显示,影响雪豹潜在适宜生境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包括:两种气候变量(年平均气温和最冷月最低温度),两种地形变量(海拔和坡度)和一种水文变量(距离最近河流的距离)。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材料信息,写出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2)如果气候变化持续加剧,雪豹种群可能会面临__________的风险,原因是__________。(3)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了“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是__________(回答一点即可)。根据上述材料,你认为对雪豹物种进行保护的有效措施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22.(2023年湖北卷)某病毒对动物养殖业危害十分严重。我国学者拟以该病毒外壳蛋白A为抗原来制备单克隆抗体,以期快速检测该病毒,其主要技术路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前,已免疫的脾细胞(含浆细胞)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通过原代培养扩大细胞数量;添加脂溶性物质PEG可促进细胞融合,该过程中PEG对细胞膜的作用是______。(2)在杂交瘤细胞筛选过程中,常使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如HAT培养基),该培养基对_______和_______。(3)单克隆抗体筛选中,将抗体与该病毒外壳蛋白进行杂交,其目的是_________。(4)构建重组质粒需要使用DNA连接酶。下列属于DNA连接酶底物的是_________。22.(2024年湖北卷)某种由单基因控制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S病)患者表现为行走不稳、眼球震颤,多在成年发病。甲乙两人均出现这些症状。遗传咨询发现,甲的家系不符合S病遗传系谱图的特征,而乙的家系符合。经检查确诊,甲不是S病患者,而乙是。回答下列问题:(1)遗传咨询中医生初步判断甲可能不是S病患者,而乙可能是该病患者,主要依据是________(填序号)。
①血型②家族病史③B超检测结果(2)系谱图分析是遗传疾病诊断和优生的重要依据。下列单基因遗传病系谱图中,一定不属于S病的是________(填序号),判断理由是________;一定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系谱图是________(填序号)。(3)提取患者乙及其亲属的DNA,对该病相关基因进行检测,电泳结果如下图(1是乙,2、3、4均为乙的亲属)。根据该电泳图_____(填“能”或“不能”)确定2号和4号个体携带了致病基因,理由是____。(4)《“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孕前干预是出生缺陷防治体系的重要环节。单基因控制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患者也有可能产生不含致病基因的健康配子,再通过基因诊断和试管婴儿等技术,生育健康小孩。该类型疾病女性患者有可能产生不含致病基因的卵细胞,请从减数分裂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19.(2024年湖北卷)高寒草甸是青藏高原主要的生态系统,多年来受气候变化和生物干扰的共同影响退化严重。高原鼢鼠广泛分布于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常年栖息于地下。有研究发现,高原鼢鼠挖掘洞道时形成的众多土丘,能改变丘间草地的微生境土壤物理性状,进而对该栖息生境下植物群落的多样性、空间结构以及物种组成等产生显著影响。随着高原鼢鼠干扰强度增大,鼠丘密度增加,样地内植物物种数明显增多,鼠丘间原优势种在群落中占比减少,其他杂草的占比逐渐增加。回答下列问题:(1)调查鼠丘样地内高原鼢鼠的种群密度,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2)高原鼢鼠干扰造成微生境多样化,为栖息地植物提供了更丰富的______,促进植物群落物种共存。(3)如果受到全球气候变暖加剧以及人为干扰如过度放牧等影响,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发生逆行演替,其最终生态系统类型可能是______。与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相比,演替后的最终生态系统发生的变化是_____(填序号)。
①群落结构趋于简单,物种丰富度减少
②群落结构不变,物种丰富度增加
③群落结构趋于复杂,物种丰富度减少
④群落结构趋于简单,物种丰富度增加(4)在高原鼢鼠重度干扰的地区,如果需要恢复到原有的生态系统,从食物链的角度分析,可以采用的措施是______,其原理是______。(5)上述材料说明,除了人为活动、气候变化外,群落演替还受到________等生物因素的影响(回答一点即可)。20.(2024年湖北卷)苏云金芽孢杆菌产生的Bt毒蛋白,被棉铃虫吞食后活化,再与肠道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形成复合体插入细胞膜中,直接导致细胞膜穿孔,细胞内含物流出,直至细胞死亡。科学家将编码Bt毒蛋白的基因转入棉花植株,获得的转基因棉花能有效防控棉铃虫的危害。回答下列问题:(1)Bt毒蛋白引起的细胞死亡属于________(填“细胞坏死”或“细胞凋亡”)。(2)如果转基因棉花植株中Bt毒蛋白含量偏低,取食后的棉铃虫可通过激活肠干细胞分裂和________产生新的肠道细胞,修复损伤的肠道,由此导致杀虫效果下降。请据此提出一项可提高转基因棉花杀虫效果的改进思路:________。(3)在Bt毒蛋白的长期选择作用下,种群中具有抗性的棉铃虫存活的可能原因是:肠道细胞表面受体蛋白的________或________发生变化,导致棉铃虫对Bt毒蛋白产生抗性。(4)将Bt毒蛋白转基因棉花与非转基因棉花混种,可以延缓棉铃虫对转基因棉花产生抗性,原因是______。“析”学生发展状况“析”本次联考试题“析”湖北高考真题“析”高考试题变化020401精准分析037.中国科学家在水稻优质、高产、抗病品种的选育上取得较大的进展和突破,培育的栽培稻甲高产、抗稻瘟病。现欲利用栽培稻甲和产量低、有香味的雄性不育系野生稻乙,培育产量高、抗病强、有香味的新品种丙(相关性状均由核基因控制),下列方案中可行的是A.可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获得所需新品种丙B.将乙品种的香味基因导入甲品种的花药中,再经离体培养获得品种丙C.诱导栽培稻甲和野生稻乙的花粉融合,再经植物组织培养获得植株后筛选D.甲做母本、乙做父本杂交获得F₁,再利用单倍体育种技术筛选出目的植株13.工业废水的排放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科研人员拟用生态浮床技术进行治理,下图是科研人员根据对某污染治理区域的生物组成及其食物关系的调查结果,绘制的部分食物网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流经该区域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B.投入生态浮床后一定程度上会促进藻类等浮游植物生长C.底栖动物和生态浮床上的生物都可以利用有机废物D.若浮游动物数量急剧减少,鲫鱼、鲢鱼的数量会有所增加0.130.128.2024年巴黎奥运会上中国网球运动员郑钦文赢得奥运冠军,这也是中国选手获得的首枚奥运会网球女单金牌。比赛后减缓运动比停止运动更能有效缓解酸胀感觉。关于网球运动期间发生的内环境变化及调节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比赛中呼吸加快,是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的结果B.运动中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共同调节骨骼肌的收缩和舒张C.运动中口渴时血浆渗透压增高,抗利尿激素增加,大脑皮层渴觉中枢兴奋D.减缓运动中检测到胰高血糖素增加,推测其可促使乳酸转化为葡萄糖来缓解酸胀11.森林群落中老龄树死亡或遭遇偶然因素导致成熟阶段的优势物种死亡,从而在林冠层形成空隙的现象称为林窗。林窗改变了光、热、水、土等条件,有效维护了林下物种多样性及森林更新。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林窗的出现会改变森林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B.林窗区域的物种多样性一般小于林冠封闭区域的物种多样性C.森林群落中的动物大多具有树栖、攀缘、快速奔跑的特点D.由于温度、降雨量等随季节变化,森林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也随之变化,此现象属于群落演替0.350.3814.已知某遗传病是由等位基因A/a控制的,A的基因频率为p。图1表示某家系的遗传系谱图,但成员的患该病情况未标明。图2表示科研人员对该家系中的1~6号成员进行基因检测得到该对等位基因的电泳条带图。不考虑异常情况,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6号所在家系成员是否携带该致病基因可依据家族病史做出推断B.8号个体患该病与否完全由5号决定C.若只有2号个体正常,2号的基因型为XaYD.若只有2号个体正常,男性患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p0.3818.研究者用ENU处理后的B6品系雄鼠与同品系野生型(黑色)雌鼠杂交,得到发生单基因突变的小鼠若干只。从中筛选出3只毛色白斑(腹部白斑,四肢及尾部末端呈白色)突变小鼠进一步研究,将这3只白斑小鼠分别命名为M、N、W(分别以m、n、w表示其突变基因),3组杂交实验过程和结果如下表所示,据此分析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白斑小鼠M、N、W均为杂合子B.m、n、w是不同的基因,均为隐性基因C.“黑头白”和“黑眼白”小鼠均为纯合子D.突变小鼠W杂交实验中F₂没有出现新性状小鼠,可能的原因是w基因纯合致死0.3919.(16分)神农架林区凭借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湿润宜人的气候,为众多野生生物和珍稀物种提供栖息繁衍的条件。每年夏季还吸引大量游客来此避暑纳凉、休闲观光,还可以品尝到鲜美的野生蘑菇,极大的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1)神农架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
,野生蘑菇在该生态系统成分中属于
。(2)为了对珍稀物种进行有效保护,1986年神农架林区被设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属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措施中的
。神农架林区物种丰富、植被茂密,对于维持长江流域重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水土保持功能具有重要意义,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3)神农架的四大珍稀药材名扬天下,其中“鬼臼”和“七叶一枝花”均为喜阴植物,但却分布在林区不同海拔区域。用样方法分别调查林区鬼臼和七叶一枝花的种群密度,选取样方时应注意的事项有
(答出两点)。两种植物发生了生态位的分化,其意义是
。只有当日照时间达到一定长度时七叶一枝花才能开花,这表明了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
。
0.3821.(16分)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对干旱或水分不足十分敏感。受全球气温变暖的影响,干旱已成为制约玉米稳产、增产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提高玉米在干旱条件下的耐受性成为了研究热门。请回答下列问题:(1)干旱胁迫会导致玉米的光合速率下降,原因是
(答出两点)。(2)土壤微生物是土壤生态系统中最活跃的组分,其通过参与土壤有机质形成与转化、化学元素循环以及植物营养等,在维持植物生长及胁迫响应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请利用以下实验材料设计相关实验。实验材料:玉米幼苗若干、无菌土壤、AMF(含有丛枝菌根真菌的微生物肥料)、解磷菌肥(可将土壤中难溶性磷转化为植物易利用的水溶性磷)、蒸馏水。①探究丛枝菌根真菌能否缓解玉米植株的干旱胁迫,实验思路是:
,一段时间后检测每组玉米的净光合速率,求平均值并记录。②丛枝菌根真菌作为土壤中分布最广泛的一种土壤真菌,能与植物形成菌根共生体进而促进共生植物对磷的吸收。P元素能参与形成植物生长所需多种有机物如
、
等,是增强植物抗旱性的关键因素。请在①的基础上增设两个实验组验证丛枝菌根真菌是通过促进P的吸收,从而增强植物的抗旱性:
。
0.220.220.2822.(16分)石油作为重要的能源资源和化工原料,与社会经济生活密切相关。然而全球每年有大量石油污染物泄漏,不仅危害土壤环境和土壤生物,还会通过食物链等方式进入人体并可能引发肿瘤、癌症等疾病。因此,修复石油污染土壤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环境问题。0.220.31(3)在第三步中可以采取两种转化方式。①自然转化:取生长旺盛的野生型石油烃降解菌与重组质粒混合培养。生长旺盛的细菌可能处于一种
的状态,为转化提供了有利条件。②三亲结合转化:首先构建含重组质粒的供体菌,与含有辅助质粒的辅助菌结合,使辅助质粒进入供体菌中,再与某种野生型石油烃降解菌(受体菌)混合培养实现外源基因的转移(如下图)。据图可知,mob基因的作用类似于农杆菌Ti质粒中的
区段。将混合培养后的细菌转移至含
的培养基上,可筛选出成功转化的工程菌。分类
施策01生物学拔尖人才培养02生物学一本人数增长03生物学本科人数增长生物学拔尖人才培养提升素养→突破高难度试题(P≤0.4)首选物理有效分:生物学分数线类别赋分原始分清北有效分9685武大华科有效分9071高优600有效分8765一本有效分7652本科有效分6439试卷难度0.7050.46学科试题难度等级分布题型数量满分难度等级题量分值占比(%)题号客观题1836.0高难度(P≤0.4)612.0033.33T7T8T11T13T14T18中等难度(0.8>P﹥0.4)1020.0055.56T2T3T4T5T6T9T10T12T16T17低难度(P≥0.8)24.0011.11T1T15主观题1364.0高难度(P≤0.4)532.0050.00T19_3T19_1T21_2-2T21_2-1T22_3中等难度(0.8>P﹥0.4)832.0050.00T19_2T20_5T20_4T20_3T20_1-2T21_1T22_4T22_1-2低难度(P≥0.8)合计31100.0高难度(P≤0.4)1144.0044.00T7T8T11T13T14T18T19_3T19_1T21_2-2T21_2-1T22_3中等难度(0.8>P﹥0.4)1852.0052.00T2T3T4T5T6T9T10T12T16T17T19_2T20_5T20_4T20_3T20_1-2T21_1T22_4T22_1-2低难度(P≥0.8)24.004.00T1T15命题指导思想——“一核四层四翼”核心立场(一核):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为什么考考查目标(四层):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考什么考查要求(四翼):基础性、综合性、创新性、应用性→怎么考一、培养科学思维方法PART01什么是科学思维?“科学思维”是指尊重事实和证据,崇尚严谨和务实的求知态度,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能力。科学思维常用的方法有: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模型与建模、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等等。1、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分析是把知识的一个整体分解成各个部分来进行考察的一种思维方法,综合是把知识的各个部分联合成一个整体来进行考察的一种思维方法。例如: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综合生态系统的功能。2、比较和归类的方法01比较可以确定知识之间相同点和不同点,即异中求同和同中求异。例如,学习酶和激素后,要对他们进行比较。02归类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将知识分门别类的思维方法。常采用两种归类法:一是科学归类法,即从科学性出发,按照生物的本质特性对学习内容进行归类。例如,按化学本质对激素进行归类。二是实用归类法,即从实用性出发,按生物的非本质属性进行归类。例如,对生物多样性的价值进行归类。3、假说-演绎法一般步骤:提出问题→做出假设→验证假设→得出结论(规律)。例如,“遗传因子的发现”和“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假说一演绎法是得出结论的主要方法。4、系统分析法系统分析法的本质是一种根据客观事物所具有的系统特征,从事物的整体出发分析整体与局部、部分与部分和整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现代科学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从生物个体、种群、群体和系统的各个层次来认识生命系统稳态的维持。5、模型建构的方法模型是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特定的目的对认识对象所做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可以定性,也可以定量。高中生物学三种模型:(1)物理模型,它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如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细胞模型;(2)数学模型,它以数学形式来描述一个系统或性质的数学形式(曲线图、方程式),如种群增长的“S”型和“J”型曲线;(3)概念模型,即概念图,是对一些概念较多的命题进行整理时使用的信息处理方法,它从总概念(核心概念)出发,逐层展开,揭示大小概念之间的关系。精选试题培养科学思维习惯21.(16分)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对干旱或水分不足十分敏感。受全球气温变暖的影响,干旱已成为制约玉米稳产、增产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提高玉米在干旱条件下的耐受性成为了研究热门。请回答下列问题:(1)干旱胁迫会导致玉米的光合速率下降,原因是
(答出两点)。暗反应速率下降【科学思维过程】气孔关闭
过程结果
/
条件植物体缺水条件
过程二氧化碳吸收减少
结果光合速率下降答案1:植物体缺水,气孔关闭,导致二氧化碳的吸收减少,暗反应速率下降使得光合速率下降。21.(16分)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对干旱或水分不足十分敏感。受全球气温变暖的影响,干旱已成为制约玉米稳产、增产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提高玉米在干旱条件下的耐受性成为了研究热门。请回答下列问题:(1)干旱胁迫会导致玉米的光合速率下降,原因是
(答出两点)。光反应速率下降【科学思维过程】N、P吸收少
过程结果
/
条件土壤缺水条件
过程ADP、NADP+含量不足
结果光合速率下降答案2:土壤缺水,影响N、P的吸收,导致细胞中ADP,NADP+的含量不足,使得光合速率下降。19.(2023年湖北卷)我国是世界上雪豹数量最多的国家,并且拥有全球面积最大的雪豹栖息地,岩羊和牦牛是雪豹的主要捕食对象。雪豹分布在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国家和地区,是山地地区生物多样性的旗舰物种。随着社会发展,雪豹生存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威胁因素,如栖息地丧失、食物减少、气候变化以及人为捕猎等。1972年雪豹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濒危动物。
气候变化可使山地物种栖息地丧失和生境破碎化程度加剧。模型模拟预测结果显示,影响雪豹潜在适宜生境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包括:两种气候变量(年平均气温和最冷月最低温度),两种地形变量(海拔和坡度)和一种水文变量(距离最近河流的距离)。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材料信息,写出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2)如果气候变化持续加剧,雪豹种群可能会面临__________的风险,原因是__________。气候变化使雪豹栖息地丧失和生境破碎化程度加剧,阻碍了种群间基因交流,导致近亲繁殖。近亲繁殖【科学思维过程】栖息地丧失生境破碎化程度加剧
过程结果
/
条件气候变化持续加剧条件
过程阻碍了种群间基因交流
结果灭绝二、深度学习PART02深度学习不是特定的教学方法,而是指学习者能动地参与“主体性”、“对话性”、“协同性”学习活动的总称。它强调学习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全身心地参与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体验成功并获得发展。深度学习的教育学定义深度学习的特点主体性:深度学习强调学习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学习者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和探索。学习者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01对话性:深度学习注重师生之间的对话和互动。通过提问、讨论、辩论等方式,学习者能够与教师和同伴进行深入交流,共同探究问题的本质和解决方法。02协同性:深度学习鼓励学习者之间的协同合作。通过小组合作学习、项目式学习等方式,学习者能够共同完成任务、分享经验和成果,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03深度学习的实现方式教师可以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习者主动思考和探索。通过问题的引导,学习者能够逐步深入理解知识的本质和联系。问题驱动01教师可以创设与学习者生活经验相关的教学情境,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力。通过情境的体验和感悟,学习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情境创设02教师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如实验、调查、项目等,让学习者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通过实践活动的参与和体验,学习者能够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实践活动03深度学习是从揭示问题开始,学习者围绕问题、引出不同的思考与解决方法。老师则判断他们在该时点“知道了什么”“能够做什么”,从而制定学习计划,开展系列旨在问题解决所需的知识与技能的探究活动。“深度学习”就是师生共同经历的一段智慧之旅,旅程的终点不是让学生获得一堆零散、呆板、无用的知识,而是让他们能够充分、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去理解世界,解决问题,学以致用。三、关注核心素养PART03生物学科核心素养43科学思维社会责任21科学探究生命观念社会责任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认知观思维观行动观思维观责任观人《生物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01核心素养为宗旨: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02内容聚焦大概念:少而精,突出主干重点,主动学习,理解应用。03教学过程重实践:实践性、创新性、主动性、应用性。04学业评价促发展:激励性、多元性、多样性、差异性。主题1生命观念之结构与功能观题型1
病毒的结构和与功能题型2
有机物的结构和功能题型3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题型4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主题2生命观念之进化与适应观题型5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与协同进化
主题3生命观念之稳态与平衡观题型6
水的存在形式、吸收及其与细胞代谢的关系题型7
细胞生命历程中涉及的稳态与平衡题型8
减数分裂与遗传规律关系中的稳态与平衡题型9
内环境的稳态与平衡及失调现象分析题型10
维持生命系统稳态机制中的反馈调节
主题4生命观念之信息观题型11
细胞内的信息传递题型12
细胞间的信息传递题型13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主题5生命观念之物质与能量观题型14
细胞呼吸过程中物质与能量的变化分析题型15
光合作用过程中物质与能量的变化分析题型16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
主题6科学思维之归纳与概括题型17
酶的本质、种类和特性的归纳与概括题型18
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的归纳与概括题型19
基因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的归纳与概括题型20
归纳与内环境稳态的维持相关的调节过程题型21
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归纳题型22
微生物的筛选与计数的归纳题型23
基因工程相关过程和应用归纳
主题7科学思维之演绎与推理题型24
遗传的基本规律题型25
伴性遗传与人类遗传病题型26
基因位置的判定主题8科学思维之模型与建模题型27
构建模型分析细胞器之间的分工与协作题型28
酶促反应速率曲线模型的构建与分析题型29
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相关曲线模型的构建与分析题型30
细胞分裂相关曲线模型的构建与分析题型31
种群数量变化曲线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主题9科学思维之创造性思维题型32
病毒的遗传和变异题型33
生物育种技术题型34
生物工程的应用分析
主题10科学思维之批判性思维题型35
批判性思维在解答生态系统相关问题中的应用题型36
批判性思维在实验方案评价中的应用主题11科学探究之实验探究与设计题型37
教材基础实验及其拓展分析题型38
分析和评价实验设计题型39
实验方案完善探究题型40
设计实验思路
主题12社会责任之联系具体情境题型41
贴近生产实践,培养劳动意识题型42
贴近生活实际,体现学以致用题型43
关注生态文明,形成生态文明意识题型44
关注人体健康,培养责任意识题型45
关注科技前沿,培养创新能力四、强化实验教学PART04强化实验教学
实验的复习,要贯穿于整个高三复习备考过程之中,既要做专题复习,又要融汇在各个专题复习之中,因为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达到的,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有条件的学校甚至可以让学生动手再做一次教材实验,没条件的学校也可以播放实验视频,让学生非常透彻的掌握实验原理、操作步骤,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在试题训练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根据实验题的题干信息,首先找到实验目的,明确自变量与因变量,进而根据教材所学知识理清实验原理及注意事项,分析实验方法步骤,推测实验现象与结果,得出实验结论,最后按照此思路科学地设计实验,进行相关探究。简述实验设计基本思路根据实验目的、题干所给信息,用不同的方法分别处理实验组和对照组,预期最可能的实验结果及结论。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21.(2023年湖北卷)我国科学家研制出的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为消灭脊髓灰质炎作出了重要贡献。某儿童服用含有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的糖丸后,其血清抗体浓度相对值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该疫苗保留了脊髓灰质炎病毒的_________。(2)据图判断,该疫苗成功诱导了机体的_________免疫反应,理由是_________。(3)研究发现,实验动物被脊髓灰质炎病毒侵染后,发生了肢体运动障碍。为判断该动物的肢体运动障碍是否为脊髓灰质炎病毒直接引起的骨骼肌功能损伤所致,以电刺激的方法设计实验,实验思路是_________,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是_________。(4)若排除了脊髓灰质炎病毒对该动物骨骼肌的直接侵染作用,确定病毒只侵染了脊髓灰质前角(图中部位①)。刺激感染和未感染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动物的感受器,与未感染动物相比,感染动物的神经纤维②上的信息传导变化是:_________,神经-肌肉接头部位③处的信息传递变化是:_________。(3)电刺激该动物的骨骼肌,观察骨骼肌是否收缩若骨骼肌不收缩,则肢体运动障碍是脊髓灰质炎病毒直接引起的骨骼肌功能损伤所致;若骨骼肌收缩,则肢体运动障碍不是脊髓灰质炎病毒直接引起的骨骼肌功能损伤所致21.(16分)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对干旱或水分不足十分敏感。受全球气温变暖的影响,干旱已成为制约玉米稳产、增产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提高玉米在干旱条件下的耐受性成为了研究热门。请回答下列问题:(1)干旱胁迫会导致玉米的光合速率下降,原因是
(答出两点)。(2)土壤微生物是土壤生态系统中最活跃的组分,其通过参与土壤有机质形成与转化、化学元素循环以及植物营养等,在维持植物生长及胁迫响应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请利用以下实验材料设计相关实验。实验材料:玉米幼苗若干、无菌土壤、AMF(含有丛枝菌根真菌的微生物肥料)、解磷菌肥(可将土壤中难溶性磷转化为植物易利用的水溶性磷)、蒸馏水。①探究丛枝菌根真菌能否缓解玉米植株的干旱胁迫,实验思路是:
,一段时间后检测每组玉米的净光合速率,求平均值并记录。①取长势相同的玉米幼苗若干株,随机平均分为3组,均种植在等量的无菌土壤中,编号A、B、C;A组定期浇水,B组不浇水,C组不浇水施加适量AMF;其他培养条件相同且适宜,(6分。分步给分:“长势相同”、“平均分组”给2分;三组的处理正确给2分;“其他培养条件相同且适宜”给2分)遗传实验题设计思路杂交实验组合—子代性状表现—合理结论自变量
因变量
结论分类
施策01生物学拔尖人才培养02生物学一本人数增长03生物学本科人数增长生物学一本人数增长夯实”双基”→突破中等难度试题(0.8>P>0.4)首选物理有效分:生物学分数线类别赋分原始分清北有效分9685武大华科有效分9071高优600有效分8765一本有效分7652本科有效分6439试卷难度0.7050.46学科试题难度等级分布题型数量满分难度等级题量分值占比(%)题号客观题1836.0高难度(P≤0.4)612.0033.33T7T8T11T13T14T18中等难度(0.8>P﹥0.4)1020.0055.56T2T3T4T5T6T9T10T12T16T17低难度(P≥0.8)24.0011.11T1T15主观题1364.0高难度(P≤0.4)532.0050.00T19_3T19_1T21_2-2T21_2-1T22_3中等难度(0.8>P﹥0.4)832.0050.00T19_2T20_5T20_4T20_3T20_1-2T21_1T22_4T22_1-2低难度(P≥0.8)合计31100.0高难度(P≤0.4)1144.0044.00T7T8T11T13T14T18T19_3T19_1T21_2-2T21_2-1T22_3中等难度(0.8>P﹥0.4)1852.0052.00T2T3T4T5T6T9T10T12T16T17T19_2T20_5T20_4T20_3T20_1-2T21_1T22_4T22_1-2低难度(P≥0.8)24.004.00T1T15“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新课标下: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新课程标准对“双基”有了更广泛的定义。除了传统的知识和技能外,还包括了准确、高效的口头表达能力,以及收集、处理、加工大量信息的能力等。夯实双基在教育领域意味着要确保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0.670.770.460.780.540.490.690.590.620.5319.(16分)神农架林区凭借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湿润宜人的气候,为众多野生生物和珍稀物种提供栖息繁衍的条件。每年夏季还吸引大量游客来此避暑纳凉、休闲观光,还可以品尝到鲜美的野生蘑菇,极大的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1)神农架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
,野生蘑菇在该生态系统成分中属于
。(2)为了对珍稀物种进行有效保护,1986年神农架林区被设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属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措施中的
。神农架林区物种丰富、植被茂密,对于维持长江流域重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水土保持功能具有重要意义,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3)神农架的四大珍稀药材名扬天下,其中“鬼臼”和“七叶一枝花”均为喜阴植物,但却分布在林区不同海拔区域。用样方法分别调查林区鬼臼和七叶一枝花的种群密度,选取样方时应注意的事项有
(答出两点)。两种植物发生了生态位的分化,其意义是
。只有当日照时间达到一定长度时七叶一枝花才能开花,这表明了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
。
0.760.510.780.470.6921.(16分)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对干旱或水分不足十分敏感。受全球气温变暖的影响,干旱已成为制约玉米稳产、增产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提高玉米在干旱条件下的耐受性成为了研究热门。请回答下列问题:(1)干旱胁迫会导致玉米的光合速率下降,原因是
(答出两点)。(2)土壤微生物是土壤生态系统中最活跃的组分,其通过参与土壤有机质形成与转化、化学元素循环以及植物营养等,在维持植物生长及胁迫响应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请利用以下实验材料设计相关实验。实验材料:玉米幼苗若干、无菌土壤、AMF(含有丛枝菌根真菌的微生物肥料)、解磷菌肥(可将土壤中难溶性磷转化为植物易利用的水溶性磷)、蒸馏水。①探究丛枝菌根真菌能否缓解玉米植株的干旱胁迫,实验思路是:
,一段时间后检测每组玉米的净光合速率,求平均值并记录。②丛枝菌根真菌作为土壤中分布最广泛的一种土壤真菌,能与植物形成菌根共生体进而促进共生植物对磷的吸收。P元素能参与形成植物生长所需多种有机物如
、
等,是增强植物抗旱性的关键因素。请在①的基础上增设两个实验组验证丛枝菌根真菌是通过促进P的吸收,从而增强植物的抗旱性:
。
0.4722.(16分)石油作为重要的能源资源和化工原料,与社会经济生活密切相关。然而全球每年有大量石油污染物泄漏,不仅危害土壤环境和土壤生物,还会通过食物链等方式进入人体并可能引发肿瘤、癌症等疾病。因此,修复石油污染土壤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环境问题。0.4719.(2024年湖北卷)高寒草甸是青藏高原主要的生态系统,多年来受气候变化和生物干扰的共同影响退化严重。高原鼢鼠广泛分布于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常年栖息于地下。有研究发现,高原鼢鼠挖掘洞道时形成的众多土丘,能改变丘间草地的微生境土壤物理性状,进而对该栖息生境下植物群落的多样性、空间结构以及物种组成等产生显著影响。随着高原鼢鼠干扰强度增大,鼠丘密度增加,样地内植物物种数明显增多,鼠丘间原优势种在群落中占比减少,其他杂草的占比逐渐增加。回答下列问题:(1)调查鼠丘样地内高原鼢鼠的种群密度,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2)高原鼢鼠干扰造成微生境多样化,为栖息地植物提供了更丰富的______,促进植物群落物种共存。(3)如果受到全球气候变暖加剧以及人为干扰如过度放牧等影响,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发生逆行演替,其最终生态系统类型可能是______。与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相比,演替后的最终生态系统发生的变化是_____(填序号)。
①群落结构趋于简单,物种丰富度减少
②群落结构不变,物种丰富度增加
③群落结构趋于复杂,物种丰富度减少
④群落结构趋于简单,物种丰富度增加20.(2024年湖北卷)苏云金芽孢杆菌产生的Bt毒蛋白,被棉铃虫吞食后活化,再与肠道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形成复合体插入细胞膜中,直接导致细胞膜穿孔,细胞内含物流出,直至细胞死亡。科学家将编码Bt毒蛋白的基因转入棉花植株,获得的转基因棉花能有效防控棉铃虫的危害。回答下列问题:(1)Bt毒蛋白引起的细胞死亡属于________(填“细胞坏死”或“细胞凋亡”)。(2)如果转基因棉花植株中Bt毒蛋白含量偏低,取食后的棉铃虫可通过激活肠干细胞分裂和________产生新的肠道细胞,修复损伤的肠道,由此导致杀虫效果下降。请据此提出一项可提高转基因棉花杀虫效果的改进思路:________。(3)在Bt毒蛋白的长期选择作用下,种群中具有抗性的棉铃虫存活的可能原因是:肠道细胞表面受体蛋白的________或________发生变化,导致棉铃虫对Bt毒蛋白产生抗性。(4)将Bt毒蛋白转基因棉花与非转基因棉花混种,可以延缓棉铃虫对转基因棉花产生抗性,原因是______。21.气孔是指植物叶表皮组织上两个保卫细胞之间的孔隙。植物通过调节气孔大小,控制CO2进入和水分的散失,影响光合作用和含水量。科研工作者以拟南芥为实验材料,研究并发现了相关环境因素调控气孔关闭的机理(图1)。已知ht1基因、rhc1基因各编码蛋白甲和乙中的一种,但对应关系未知。研究者利用野生型(wt)、ht1基因功能缺失突变体(h)、rhc1基因功能缺失突变体(r)和ht1/rhc1双基因功能缺失突变体(h/r),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保卫细胞液泡中的溶质转运到胞外,导致保卫细胞________(填“吸水”或“失水”),引起气孔关闭,进而使植物光合作用速率________(填“增大”或“不变”或“减小”)。(2)图2中的wt组和r组对比,说明高浓度CO2时rhc1基因产物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气孔关闭。(3)由图1可知,短暂干旱环境中,植物体内脱落酸含量上升,这对植物的积极意义是________。(4)根据实验结果判断:编码蛋白甲的基因是________(填“ht1”或“rhc1”)。22.(2024年湖北卷)某种由单基因控制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S病)患者表现为行走不稳、眼球震颤,多在成年发病。甲乙两人均出现这些症状。遗传咨询发现,甲的家系不符合S病遗传系谱图的特征,而乙的家系符合。经检查确诊,甲不是S病患者,而乙是。回答下列问题:(1)遗传咨询中医生初步判断甲可能不是S病患者,而乙可能是该病患者,主要依据是________(填序号)。
①血型②家族病史③B超检测结果(2)系谱图分析是遗传疾病诊断和优生的重要依据。下列单基因遗传病系谱图中,一定不属于S病的是________(填序号),判断理由是________;一定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系谱图是________(填序号)。(3)提取患者乙及其亲属的DNA,对该病相关基因进行检测,电泳结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全球电脑镇痛泵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全球电动汽车高压直流继电器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IO-Link信号灯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堆栈式CMOS图像传感器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经典居间合同
- 农机作业服务合同
- 环保设施运营管理合同
- 热长期供货合同
- 安全监控系统集成服务合同
- 政府与企业合作协议
- 迅雷网盘最最最全影视资源-持续更新7.26
- 普通话培训班合作协议书
- 《西方思想经典》课件
- 中医诊疗设备种类目录
- 战略管理与伦理
- 如何构建高效课堂课件
- 徐金桂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新讲义
- GB/T 13234-2018用能单位节能量计算方法
- (课件)肝性脑病
-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课件第5课时 人民币兑换
- 工程回访记录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