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试卷02: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广东专用)(全解全析)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0/28/16/wKhkGWeXGEqAdhiFAAI9khfs2sI604.jpg)
![模拟试卷02: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广东专用)(全解全析)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0/28/16/wKhkGWeXGEqAdhiFAAI9khfs2sI6042.jpg)
![模拟试卷02: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广东专用)(全解全析)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0/28/16/wKhkGWeXGEqAdhiFAAI9khfs2sI6043.jpg)
![模拟试卷02: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广东专用)(全解全析)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0/28/16/wKhkGWeXGEqAdhiFAAI9khfs2sI6044.jpg)
![模拟试卷02: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广东专用)(全解全析)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0/28/16/wKhkGWeXGEqAdhiFAAI9khfs2sI604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七年级语文·全解全析(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2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测试范围::七年级上册。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积累运用(29分)1.默写古诗文。(共10分,答对一句得1分,满分不超过10分)(1)正是江南好风景,。(《江南逢李龟年》杜甫)(2)峨眉山月半轮秋,。(《峨眉山月歌》李白)(3),秋风吹散马蹄声。谭嗣同的《潼关》(4)僵卧孤村不自哀,。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5)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中,写诗人登临城楼所望到景象的诗句是:,。(6)《论语·为政》中,揭示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7)《秋词(其一)》中表达诗人豪迈乐观之情、抒发志向的诗句:,。(8)《夜雨寄北》中写思归而不得的愁苦之情的诗句:,。【答案】落花时节又逢君影入平羌江水流终古高云簇此城尚思为国戍轮台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解析】此题考查古诗文默写。积累和默写名句名篇的内容,要做到熟练背诵,默写正确,这是得分的前提。对于理解性默写,要认真分析题干,找出题干中的提示语或是限制语,再依据平时对名句的理解进行筛选,就能写出答案。2.诗曲中“马”的形象大不相同,但都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请结合知识卡片简要分析。(2分)知识卡片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成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答案】“瘦马”指消瘦的马,暗指作者因旅途漂泊而形体消瘦,反映出作者内心的羁旅之思。“铁马”指披着铁甲的战马,是诗人梦中征战时所骑的马,体现出诗人强烈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之情。【解析】本题考查诗歌鉴赏。“古道西风瘦马”,写漂泊天涯的游子,在残阳夕照的荒凉古道上,牵着一匹瘦马,迎着凄苦的秋风,信步漫游。用“瘦”字来形容载作者远行的马,表面是指马因作者奔波而瘦,暗指作者因远离家乡独自漂泊,内心愁苦,逐渐消瘦;联系“断肠人在天涯”可知,游子愁肠绞断,却不知自己的归宿在何方。一个“瘦”字,表现了作者漂泊无依的、浪迹天涯悲苦。“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夜深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声,就梦见自己骑着披着盔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铁马”指披着铁甲的战马,在战场上驰骋的战马进入诗人的梦境之中,表现了诗人想为国征战的思想,表现了诗人强烈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之情。阅读下面选文,完成3-5题。(7分)今年的秋天来得有点晚,寒露之后,才感到丝丝凉意。桂花已zhùxù()了太多热情,金黄色的花朵伴着甜甜的香气在浓浓的绿叶中绽放,秋意就在这淡淡的芳香中yùnniàng()。再次迈入秋景,大自然瞬间,她已静悄悄地换了一身装扮,染上秋色的枫叶,温柔的秋阳,金黄色的麦浪,的山花,一步一景,全都着秋意的生机。乡村的秋天真美!群山包围的村庄,远离了rénshēngdǐngfèi(),藏着漫画般的童话。这些景象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乡村秋天,真是理想的一个境界!3.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3分)(1)zhùxù()(2)yùnniàng()(3)rénshēngdǐngfèi()4.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耳目一新浪漫迸发 B.焕然一新烂漫焕发C.耳目一新烂漫迸发 D.焕然一新浪漫焕发5.下列对病句的修改正确的一项是()(2分)A.这些景象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乡村秋天的美丽,真是理想的一个境界!B.这些景象从不同角度体现了乡村秋天,真是一个理想的境界!C.这些景象从不同角度体现了乡村秋天,真是理想的一个境界!D.这些景象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乡村秋天美丽,真是一个理想的境界!【答案】3.①.贮蓄②.酝酿③.人声鼎沸4.B5.D【解析】3.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贮蓄:zhùxù,储存,积聚,指储存的物品,把节约下来或暂时不用的钱存起来。多指存到银行里,或放在仓库里。也指积存的钱。酝酿:yùnniàng,本指造酒时的发酵过程,用来比喻使事物达到成熟的各种准备活动。人声鼎沸:rénshēngdǐngfèi,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形容人声嘈杂喧闹。4.本题考查词语运用。第一空,耳目一新:听到的、看到的都跟以前不一样,感到很新鲜。焕然一新:形容出现了崭新的面貌。句中形容进入秋天的大自然出现崭新面貌,用“焕然一新”恰当;第二空,浪漫:充满幻想,富有诗情画意;烂漫:意为颜色鲜明而美丽,也指坦率自然,毫不做作。句中形容山花色彩鲜艳美丽,用“烂漫”恰当;第三空,迸发:由内向外猛然喷发。焕发:意思是光彩四射;振作。句中与“生机”搭配,用“焕发”恰当;故选B。5.本题考查病句修改。划线句成分残缺,可在秋天后加“的美丽”;语序不当,把“一个”和“理想的”互换位置;故选D。朋友是一本书,一本让你一生都读不完的书;朋友是一个港湾,一个可以让你的心灵休息的港湾;朋友是一束阳光,一束可以让你的生活充满温暖的阳光。我们应该怎样选择朋友?选择什么样的朋友呢?一起来参加我们“有朋自远方来”的综合实践活动吧!(4分)6.活动一:研读下面古人结交朋友的事迹,说说你从中受到了哪些启发。(2分)事迹一:东汉时,管宁与华歆为同窗好友。有一天,两人同在园中锄草,发现地里有块金子,管宁对金子视如瓦片,挥锄不止,而华歆则拾起金子放在一旁。又一次,两人同席读书,有达官显贵乘车路。管宁不受干扰,读书如故,而华歆却出门观看,羡慕不已。管宁见华歆与自己并非真正志同道合,便割席分坐。自此以后,管宁再也不以华歆为友。事迹二:北宋的范仲淹因主张改革,惹怒了朝廷,被贬去颍州。当范仲淹卷起铺盖离京时,一些平日与他往来甚密的官员,生怕被说成是朋党,纷纷避而远之。有个叫王质的官员则不然,他正生病在家,闻讯后,立即抱病前去,大摇大摆地将范仲淹一直送到城门外。对范仲淹来说,谁是真朋友,谁是假朋友,此时此刻,也就一清二楚了。事迹一:事迹二:7.活动二:你的朋友小明认识了一位上海的网友,他想在寒假期间独自一人去上海见网友。你赞成他去吗?说说你的理由。(2分)【答案】6.事迹一:“道不同不相为谋”,那些和自己习惯爱好、志向不一致的人,我们应远离。事迹二:患难见真情,能共患难的朋友才是真心的朋友。7.示例:小明,我觉得你不应该一个人去上海会见网友。因为你和这位朋友仅仅是网上认识而已,网上的人和事比较复杂,你不能随意听信一个陌生人的话,要有自我保护意识。再说了,上海那么遥远,你一个人出门父母会不放心的。【解析】6.本题考查阅读感悟的能力。事迹一:讲的是管宁与华歆本为同窗好友,可是因为两件事情让管宁明白了自己与华歆并非真正志同道合,自此以后,再也不以华歆为友。示例:友情要建立在志同道合基础上。志向不一致的人,不可为友。事迹二:讲的是范仲淹因主张改革被迫卷起铺盖离京,王质则不然,立即抱病前去,将范仲淹一直送到城门外。示例:真诚的友谊比财富更重要,患难之时见真情,能共患难的朋友才是真心的朋友,我们要珍惜真友谊。7.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一般应持有不咱们的态度。示例:不赞成,小明,你的年纪还小,自己一个人去上海见网友不太安全。俗话说,知人知面不知心,平时能够看到的人都无法了解其内心。在网络上认识,没见过面的人,更不知道其人到底如何了。如果想去的话,可以家人陪同一起前往。小明,还是谨慎一些比较好,保护自己的安全,也是对家庭最好的交待。根据你对《朝花夕拾》的阅读,完成8-9题。(6分)8.下列有关《朝花夕拾》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A.本书最初命名为《旧事重提》,顾名思义,它是一部回忆性的散文集。B.《朝花夕拾》中的散文,反映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有着丰富深刻的社会内容。C.集子中收录了《风筝》《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藤野先生》等十篇文章。D.本书从儿童视角表现了温情与童趣,从成人视角表达了对现实的讽刺与批判。9.小语在阅读《朝花夕拾》后,以“迅哥儿”为网名,为童年鲁迅做了一个朋友圈。小语做朋友圈的时候,把两个人物的评论给弄错了。请把错误指出来,并结合《朝花夕拾》原文里的人物形象说明理由。(4分)【答案】8.C9.小语把“父亲”与“长妈妈”的留言给对调了。在《朝花夕拾》里,父亲是一个严厉、专制的封建长辈,他不会允许孩子看闲书杂书的,这在《五猖会》里要少年鲁迅先背诵《鉴略》才许去看会可以看出;长妈妈是童年鲁迅的保姆,粗鲁无见识,但是对鲁迅是非常疼爱,曾经给少年鲁迅买过《山海经》,这个故事记录在《阿长与<山海经>》里。【解析】8.本题考查对名著的内容理解及文学常识。C.《风筝》选自散文诗集《野草》;故选C。9.本题考查名著内容和人物。第一条中语言和《阿长与<山海经>》中长妈妈给儿时的鲁迅买来《山海经》时说的话相似,所以这个人物是长妈妈;第二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三味书屋的寿镜吾老先生不喜欢学生问问题,当“我”问他“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时,他说:“不知道!”并且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他认为这些“怪哉”之流的问题不应该是学生要了解的。据此推断,是寿镜吾先生;第三条《五猖会》中,儿时的鲁迅盼望观看迎神赛会,去看会前却被父来强迫背诵《鉴略》。据此推断,该句中人物是父亲。二、阅读(41分)(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0-14题。(17分)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1)与儿女讲论文义(2)俄而雪骤(3)未若柳絮因风起11.翻译以下句子。(4分)(1)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2)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林道人诣谢公林道人诣谢公①。东阳②时始总角③,新病起,体未堪劳,与林公讲论,遂至相苦。母王夫人在壁后听之,再遣信④令还,而太傅留之。王夫人因自出,云:“新妇少遭家难一生所寄唯在此儿。”因流涕抱儿以归。谢公语同坐曰家嫂辞情慷慨致可传述恨⑤不使朝士⑥见!(选自《世说新语》)(注)①林道人:指晋代和尚支遁,世称林道人、林公;谢公:谢安,东晋名相,世称谢太傅、谢公。②东阳:谢朗,谢安的侄子,曾任东阳太守。其父谢据早逝,下文“家难”指此事。③总角:古时儿童头结成小髻,指代小孩。④信:传信的人。⑤恨:遗憾。⑥朝士:朝廷官员。12.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A.与儿女讲论文义
与林公讲论B.未若柳絮因风起
因流涕抱儿以归C.左将军王凝之妻
母王夫人在壁后听之D.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吾日三省吾身13.用“/”给乙文中的画线句断句,断三处。(3分)新妇少遭家难一生所寄唯在此14.王夫人为什么坚持要流涕抱儿以归?(4分)【答案】10.(1)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2)急(3)不如,不及11.(1)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2)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大体可以相比。”12.A13.新妇少遭家难/一生所寄/唯在此儿。14.(1)新病起;(2)一生所寄,唯在此儿。【解析】10.本题考查文言实词。(1)句意:和子侄辈们谈论文章的义理。儿女: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2)句意:不久,雪下得急了。骤:急。(3)句意: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舞。未若:不如,不及。11.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的理解。重点词有:(1)欣然:高兴的样子;何所似:所似何,像什么;(2)未若:不如;因:乘、趁。1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谈论/谈论;B.乘、趁/于是;C.“王凝之”为人名/代词,他们的辩论;D.时候/每天;故选A。13.本题考查断句。句意:我年轻时家中就遭遇不幸,一生的寄托都在这个孩子身上。“新妇少遭家难”完整表达句意,“新妇少遭家难”强调“一生所寄”的内容;断句为:新妇少遭家难/一生所寄/新妇少遭家难。1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根据“东阳时始总角,新病起,体未堪劳”可知,原因是:病刚好,身体经不起劳累;根据“新妇少遭家难一生所寄唯在此儿”可知,原因是:年轻时家中就遭遇不幸,一生的寄托都在这个孩子身上。译文:咏雪谢太傅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子侄辈们谈论文章的义理。不久,雪下得急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林道人诣谢公僧人林道人去见谢公(谢安),东阳(谢朗)那时还是小孩,病刚好,身体经不起劳累。他和林公谈论玄理,以至于互相辩驳,毫不相让。东阳的母亲王夫人在墙壁后听他们辩论,两次派人传信叫东阳回去,但谢安却留住不放。于是王夫人亲自出来,说道:“我年轻时家中就遭遇不幸,一生的寄托都在这个孩子身上。”于是哭着把儿子抱回去了。谢公对同座的人说:“家嫂言辞感人,你们可以到处传颂,遗憾不能让朝中官员一见。”(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17题。(10分)季
节韦其麟①久住城市,越来越觉得城市只有阴晴冷暖,没有季节变换。童年在故乡,四季是各有各的美丽的。看见的,听到的,闻到的,都有春夏秋冬鲜明的景象和浓郁的气息。②大年初一响到十五的大鼓声刚刚停止,村前的藕塘已露出荷叶的尖尖角,小溪旁的草地不知什么时候换了一片新绿。【甲】园边不时传来柚子花和柠檬花的清香,这份清香不会令人沉醉,而是使人兴奋又安神。③“三月三,人拜山。”村人叫扫墓为拜山。【乙】上山扫墓,行经一处处大树的浓阴,阵阵初起的热闹的蝉声就像草木一样蓬蓬勃勃。晚上,走在田中借火光捉黄鳝,火光朵朵,也是春天令人着迷的事。离开故乡,我再没有享受过这样的春夜了。④转眼间,梅子熟了。再酸也要吃几颗的,这亦使人有春去夏至之感。田野荡漾着绿波,蒸发的水汽在烈日照耀下,有如透明的火焰在跃动。【丙】时有三三两两的白鹤,在透明的火焰上悠悠飞翔,然后优雅地降落在绿波中。⑤“六月六,摸芋督(督,底部)。”早春种的芋头长大了,可以挖起来吃了。种在田里的藕也长大了,刚挖起的嫩藕,是多么可口啊!仍记得有两句山歌:“挖得嫩姜共藕炒,云队(我们)连情甜又香。”夏收夏种的日子,忙碌而紧张。家家户户,上午把早稻收割挑回村旁的禾堂,下午把稻穗铺成圈饼状,用牛拉着石磅一圈一圈来回滚着脱粒,叫“蹬禾”。接着,家家户户又在刚收割的田中,牛拉着“碌磺”,人站在“碌磕”前后的踏板上,来回滚田。黄昏的田野,四处“嗒嗒嗒”的“碌磕”响声,有夏种不待人的繁忙气氛,也有夏收的欢乐的情调。⑥“九月九,黄蜂返饮酒。”九月初九前后,总有黄蜂成群结队飞来村里,人们会在这时饮酒。深秋的山林,依然苍绿,并没有什么“悲秋”之感,只觉得山河的壮美和自然永不止息的生命力。⑦北风吹了,天气冷了。冬夜,一家人围在灶炉前生火取暖,暖和又愉快。火堆烧得旺旺的,烤火烧的多是桃军娘的树根,这些树根很耐烧。春天漫山遍野的桃军娘花,一片绯红,多么美丽;夏日上山去摘成熟甜蜜的桃军娘果,多么欢快。长大后我知道了它的传说——桃军娘是古代为拯救义军而牺牲自己的一位姑娘的化身——我更感到儿时喜欢的小树可爱也更可敬。⑧打陀螺也是欢乐的活动,这是冬天才有的景象,北风再冷,气氛总是热烈的。⑨人们准备过年的种种活动,也使人感到隆冬的情味,但这是迎春了。山野和村边,一些急于迎春的树木,已长出许多叶芽,甚至伸展了几片最初的嫩叶,或青翠,或紫红,或灰绿。诗人雪莱曾经问道: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⑩是的,不会远了,而在我的故乡——冬天未去,春天已经来了。(选自《重返故乡》,有删改)15.谚语传递着千百年来的民间智慧,或揭示事物现象规律,或总结生产生活经验,或描述民风习俗。文章在描述四季景象时多处引用谚语,结合文本内容填写下面表格。(3分)季节景象特点摘抄谚语谚语内容谚语作用春有生机“三月三,人拜山。”到了三月初三,是人们该上山扫墓的时候了。④夏①“六月六,摸芋督。”③秋壮美,有生命力“九月九,黄蜂返饮酒。九月初九前后,黄蜂会成群结队飞来村里,人们会在这时候饮酒。冬②//16.“看见的,听到的,闻到的,都有春夏秋冬鲜明的景象和浓郁的气息。”故乡四季的景象与气息在作者的笔下敏感而清晰。请从文章【甲】【乙】【丙】画线句中,任选一句,并从感官运用的角度对句子进行赏析。(3分)17.时间本有序,冬去春来。但是,文末作者却说故乡“冬天未去,春天已经来了”,请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的理解。(4分)【答案】15.①繁忙欢乐②寒冷而热烈③到了六月六,是人们可以挖芋头吃的时候了④运用谚语,准确说明了当地人的传统习俗内容,也表现出传统习俗已经根植于历史和人们的记忆(或:深刻表现了“我”对故乡的热爰)。16.示例:[丙]从视觉的角度,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故乡夏天的天空中热气蒸腾、白鹤飞舞的美妙场景。17.①实写故乡的春天来得早,一些树木早早伸展出了嫩叶。②人们准备过年的种种活动,使人感到冬天的情味,有如春天般的温暖。③表达人们对春天到来的急切心情,暗含“我”对故乡的热爱之情。【解析】15.本题老查提炼概括信息、内容理解。①处:由第⑤段“黄昏的田野,四处‘嗒嗒嗒’的‘碌砖’响声,有夏种不待人的繁忙气氛,也有夏收的欢乐的情调”可概括出:繁忙欢乐。②处:由第⑧段“打陀螺也是欢乐的活动,这是冬天才有的景象,北风再冷,气氛总是热烈的”可概括出:寒冷而热烈。③处:由第⑤段“‘六月六,摸芋督。’早春种的芋头长大了,可以挖起来吃了”可概括出:到了六月六,是人们可以挖芊头吃的时候了。④处:第③段谚语“三月三,人拜山”和第⑤段“六月六,摸芋督(督,底部)”和第⑨段“九月九,黄蜂返饮酒”分别说明了在三月三、六月六、九月九的时候当地人的传统习俗内容,说明传统习俗已经根植于历史和“我”(人们)的记忆深处,深刻表现了“我”对故乡的热爱。16.本题考查赏析语言。解答时,要先准确判断句子运用哪种感官进行描写,然后结合语句分析其表达作用。示例一:[甲]句从嗅觉的角度,生动地写出了花的清香给人的最直观的感受与作用,表现了“我”对故乡深深的热爱之情;示例二:[乙]句,从听觉的角度,生动地写出了蝉声的热闹以及蕴含其间的蓬勃向上的力量,形象地表现了故多的山上充满着无限的生机;示例三:[丙]句“时有三三两两的白鹤,在透明的火焰上悠悠飞翔,然后优雅地降落绿波中”写白鹤在蒸腾的热气中飞翔、降落的情形,是从视觉的角度进行描写,生动地写出了故乡夏天的空气中热气蒸腾、白鹤飞舞的美妙场景。17.本题考查对重点语句的理解。结合第⑨段“山野和村边,一些急于迎春的树木,已长出许多叶芽,甚至伸展了几片最初的嫩叶,或青翠,或紫红,或灰绿”可知,文未说故乡“冬天未去,春天已经来了”,是指故乡的春天来得早,一些树木早早伸展出了嫩叶;结合第⑨段“人们准备过年的种种活动,也使人感到隆冬的情味,但这是迎春了”可知,人们准备过年的种种活动,使人感到冬天的情味,有如春天般的温暖,“冬天未去,春天已经来了”,还写出家乡的人们热切盼望春天的到来,在“我”心中,故乡的“春天”来得早暗含着“我”对故乡的无限热爱之情。据此作答即可。(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1题。(14分)在妈妈的膝头上叶倾城①大姐告诉我,在她的独生女儿小满出生之后,她曾经反反复复想:要让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小时候作文课上写《我的理想》时提到的那些宇航员、科学家、警察吗?②后来她换了一个问法:要不要让孩子成为自己这样的人?但她第一个想到的自己的缺点就是:不爱看书学习。就这样,她先定了个小目标:让小满做一个爱看书学习的孩子。③她第一次牵着小满进书店,三岁的孩子在书架间跌跌撞撞了几步,发现书不能啃,也不能拿在手里,很快失去兴趣,掉头就要往外走,被她一把揪住,还不甘心地一直指着外面的零食店。小孩子最喜欢什么?吃。④小满从小就对吃兴味盎然。一岁多一点,她在学步车上摔了一大跤,牙齿都磕出了血,正哇哇大哭,大人赶紧在她手里塞了一枚旺仔小馒头,哭声立止。两岁多,小满第一次吃到冰激凌,美味像重锤直击她心。这一刻,大姐弯下腰去,对小满说:“你在这里看一小时书,就带你去吃好吃的。”小满立刻眉开眼笑,乖乖去看书。⑤当时书店的书架不能坐不能靠,小家伙倒是不介意坐在地上看书,可是她妈介意。最后,大姐背靠墙,一膝跪地,一膝蹲,给小满当座位。小满坐在她的膝头上,像小雀儿赖在满是草香的鸟巢里,静静地翻开她人生中的第一本书。⑥蹲一会儿,累了,便换个膝头。又累了,再换。小满渐渐看书着了迷,任她妈把她颠过来倒过去,全无知觉。不过小满还是坐不住,半小时就闹着要吃东西。大姐叹口气,屈服了。小满精神食粮和物质食粮双丰收,开心得不得了。⑦第二周,小满主动说:“妈妈,我们去书店吧,看完了去吃好吃的。”这句话,大姐印象特别深,因为太高兴了。从此她们每周必去书店。开始是一小时,后来小满阅读的时间越拖越长,分量也与日俱增,大姐的膝头就更得负重深蹲。⑧直到小满上小学,各种培训班越来越多,这件事才渐渐停止。而让大姐欣慰的是:小满,真的如她所愿,成了一个爱看书学习的孩子。好处是小满成绩优异,目前就读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坏处是小满年纪轻轻就得经常考虑减肥这件事,得在跑步机上挥汗如雨。⑨大姐在好几年前,膝头就开始不太行了,要经常去针灸、拔火罐、吃维骨力。可是,她的膝头,曾经承托过一个孩子的未来呀,如托泰山。(《文摘报》2019年5月11日第3版)18.根据第①②段内容,用两个短语概括妈妈的性格特点。(2分)19.请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⑤段中画线的句子。(3分)小满坐在她的膝头上,像小雀儿赖在满是草香的鸟巢里,静静地翻开她人生中的第一本书。20.本文为什么以“在妈妈的膝头上”为题?(4分)21.“陪伴是最美的长情。”读完了这篇文章,你最想对自己的妈妈(或爸爸)说点什么呢?(5分)【答案】18.有目标,有智慧。19.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小满喻为小雀儿,将妈妈的膝头喻为充满草香的鸟巢,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小满对妈妈的依赖,也表现了妈妈对小满的呵护与爱。20.因为小满在书店读书均是坐在妈妈的膝头上的,妈妈的膝头上承载着孩子的希望,也承载着妈妈的挚爱。以此为题,有提示中心的作用。另外,“妈妈的膝头”又是本文的线索,有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21.(示例)我最想对妈妈说:妈妈,谢谢这么多年来您对我的付出和关爱。曾经您是大树,我是幼苗,您为我遮风挡雨;现在,我长大了,我也要为您搭建一个温暖的家,陪伴您安度幸福人生。【解析】18.本题考查人物形象。根据②段“她先定了个小目标”可以看出,这位妈妈有目标;根据②段“让小满做一个爱看书学习的孩子”可以看出这位妈妈有智慧。19.本题考查常用的修辞方法及作用。结合语境首先写出修辞方法,然后写出表达效果和体现的情感。由“像小雀儿赖在满是草香的鸟巢里”可知,该句运用了比喻修辞,把“小满”比成“小雀儿”,把“妈妈的膝头”比成充满草香的“鸟巢”,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小满对妈妈的依赖,也表现了妈妈对小满的呵护与爱,让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这个场景的温暖和亲情。同时,这句话也表达了母亲对小满的疼爱和对小满能安静看书的赞赏。这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不仅增强了语言的表达效果,也使得整个故事更加感人、更加贴近人心。20.本题考查题目含义和作用。由文章第⑤段“当时书店的书架不能坐不能靠,小家伙倒是不介意坐在地上看书,可是她妈介意。最后,大姐背靠墙,一膝跪地,一膝蹲,给小满当座位。小满坐在她的膝头上,像小雀儿赖在满是草香的鸟巢里,静静地翻开她人生中的第一本书”可知,“在妈妈的膝头上”这个题目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本文主要情节就是写妈妈让小满在自己的膝头上读书的事情,有利于读者理解文章内容。结合文章第⑨段“她的膝头,曾经承托过一个孩子的未来呀,如托泰山”可知,这个题目暗示了文章的主题,从题目上可以看到一位母亲对孩子的爱,提示了中心。从第⑤段开始到结尾,“妈妈的膝头”反复出现,是线索,解决了没有座位的情况,让孩子能够很好的读书,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21.本题考查开放性回答。示例:读完这篇文章,我深感陪伴是最美的长情。我想对我的妈妈说,感谢您一直以来对我的陪伴和支持。您的爱和付出让我感到无比温暖和幸福。我希望能够像您一样,成为一个有爱心、有责任感、有担当的人。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房产大数据合作协议书
- 2025年低压化成箔合作协议书
- 2025年减震系统材料合作协议书
- 2025年个人店铺租赁合同样本(三篇)
- 2025年中学设备供货合同(2篇)
- 2025年二年级初中班主任工作总结样本(五篇)
- 2025年二手房买卖购房合同样本(2篇)
- 2025年个人房屋简易租赁合同样本(4篇)
- 2025年代理记账委托协议合同格式版(2篇)
- 2025年互联网专线电路接入服务协议范文(2篇)
- 同等学力英语申硕考试词汇(第六版大纲)电子版
- 中日合同范本
- T-CARM 002-2023 康复医院建设标准
- 园区保安巡逻岗标准作业规程
- SJG 112-2022 既有建筑幕墙安全性鉴定技术标准高清最新版
- 旅游文本的翻译课件
- 最全新能源材料-锂离子电池材料189张课件
- 申论详解(PPT课件)
- 立式加工中心说明书
- 第八版神经病学配套课件-12-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 15MW风力发电机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