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真题理综全国卷含解析_第1页
2024年高考真题理综全国卷含解析_第2页
2024年高考真题理综全国卷含解析_第3页
2024年高考真题理综全国卷含解析_第4页
2024年高考真题理综全国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

2024年一般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化学部分

留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

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016Na23P31

S32Fe56

一、选择题

1.化学及生活亲密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泡沫灭火器可用于一般的起火,也适用于电器起火

B.疫苗一般应冷藏存放,以避开蛋白质变性

C.家庭装修时用水性漆替代传统的油性漆,有利于健康及环境

D.电热水器用镁棒防止内胆腐蚀,原理是牺牲阳极的阴极爱护法

【答案】A

【解析】分析:木题考查的是化学学问在详细的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进行推断时,应当先考虑清晰对应化学物质的成分,再结合题目说明

推断该过程的化学反应或对应物质的性质即可解答。

详解:A.泡沫灭火器中加入的主要是碳酸氢钠和硫酸铝溶液,两者混

合的时候发生双水解反应,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泡沫,该泡沫喷

出进行灭火。但是,喷出的二氧化碳气体泡沫中肯定含水,形成电解

质溶液,具有肯定的导电实力,可能导致触电或电器短路,A错误。

B.疫苗是指用各类病原微生物制作的用于预防接种的生物制品。由于

疫苗对温度比较敏感,温度较高时,会因为蛋白质变性,而失去活性,

所以疫苗一般应当冷藏保存,B正确。

C.油性漆是指用有机物作为溶剂或分散剂的油漆;水性漆是指用水作

为溶剂或分散剂的油漆,运用水性漆可以削减有机物的挥发对人体健

康和室内环境造成的影响,C正确。

D.电热水器内胆连接一个镁棒,就形成了原电池,因为镁棒比较活泼

所以应当是原电池的负极,从而对正极的热水器内胆(多为不锈钢或

铜制)起到了爱护作用,这种爱护方法为:牺牲阳极的阴极爱护法,D

正确。

点睛:本题是一道比较传统的化学及生产生活相关的问题,须要学生

能够熟识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同时能用化学原理说明生产生

活中的某些过程。须要指出的是,选项D中的牺牲阳极的阴极爱护

法,实际指的是形成原电池的爱护方法。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24g镁及27g铝中,含有相同的质子数

B.同等质量的氧气和臭氧中,电子数相同

C.1mol重水及1mol水中,中子数比为2:1

D.1mol乙烷和1mol乙烯中,化学键数相同

【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物质结构,须要先分析该物质中含有的

微观粒子或组成的状况,再结合题目说明进行计算。

详解:A.1个Mg原子中有12个质子,1个A1原子中有13个质子。

24g镁和27g铝各自的物质的量都是Imol,所以24g镁含有的质子数

为12mo1,27g铝含有的质子的物质的量为13mo1,选项A错误。

B.设氧气和臭氧的质量都是Xg,则氧气(02)的物质的量为《mol,

臭氧(03)的物质的量为《mol,所以两者含有的氧原子分别为

^X2=^mol和4乂3=如01,即此时氧气和臭氧中含有的氧原子是

32164816

一样多的,而每个氧原子都含有8个电子,所以同等质量的氧气和臭

氧中肯定含有相同的电子数,选项B正确。

C.重水为出力0,其中汨含有1个中子,VO含有8个中子,所以1

个重水分子含有10个中子,Imol重水含有lOmol中子。水为;H4。,

其中出没有中子,Q含有8个中子,所以1个水分子含有8个中子,

Imol水含有8moi中子。两者的中子数之比为10:8=5:4,选项C错误。

D.乙烷(C2H6)分子中有6个C—H键和1个C—C键,所以Imol乙烷

有7mol共价键。乙烯(C凡)分子中有4个C-H键和1个C=C,所以

Imol乙烯有6mol共价键,选项D错误。

点睛:木题考查的是物质中含有的各种粒子或微观结构的问题,一般

来说先计算物质基本微粒中含有多少个须要计算的粒子或微观结构,

再乘以该物质的物质的量,就可以计算出相应结果。

3.苯乙烯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下列有关苯乙烯的说法错误的是

A.及液浸混合后加入铁粉可发生取代反应

B.能使酸性高锌酸钾溶液褪色

C.及氯化氢反应可以生成氯代苯乙烯

D.在催化剂存在下可以制得聚苯乙烯

【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应当先确定物质中

含有的官能团或特定结构(苯环等非官能团),再依据以上结构推断其

性质。

详解:A.苯乙烯中有苯环,液澳和铁粉作用下,澳取代苯环上的氢原

子,所以选项A正确。

B.苯乙烯中有碳碳双键可以被酸性高锦酸钾溶液氧化,所以能使酸性

高锌酸钾溶液褪色,选项B正确。

C.苯乙烯及HC1应当发生加成反应,得到的是氯代苯乙烷,选项C错

误。

D.乙苯乙烯中有碳碳双键,可以通过加聚反应得到聚苯乙烯,选项D

正确。

点睛:本题须要留意的是选项A,题目说将苯乙烯及液澳混合,再加入

铁粉,能发生取代,这里的问题是,会不会发生加成反应。碳碳双键

和液澳是可以发生加成的,但是反应的速率较慢,加入的铁粉及液浸

反应得到淡化铁,在滨化铁催化下,发生苯环上的氢原子及溟的取代

会比较快;或者也可以认为澳过量,发生加成以后再进行取代。

4.下列试验操作不当的是

A.用稀硫酸和锌粒制取乩时,加几滴CuSOi溶液以加快反应速率

B.用标准HC1溶液滴定NaHCOs溶液来测定其浓度,选择酚献为指示剂

C.用伯丝蘸取某碱金属的盐溶液灼烧,火焰呈黄色,证明其中含有Na*

D.常压蒸储时,加入液体的体积不超过圆底烧瓶容积的三分之二

【答案】B

1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化学实蛉的基本操作,要仔细读题,理解实脸基本操作内容。

详解:A.锌粒与加入的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置换出单质铜,形成锌铜原电池,反应速率加快,选项

A正确。

B.用盐酸滴定碳酸氢钠溶液,滴定终点时,碳酸氢钠应该完全反应转化为氯化钠、水和二氧化,此时溶液

应该显酸性(二氧化碳在水中形成碳酸"应该选择酸变色的甲基橙为指示剂,选项B错误。

C.用柏丝蘸取盐溶液在火焰上灼烧,进行焰色反应,火焰为黄色,说

明该盐溶液中肯定有Na',选项C正确。

D.蒸馆时,为保证加热的过程中液体不会从烧瓶内溢出,一般要求液

体的体积不超过烧瓶体积的三分之二,选项D正确。

点睛:本题选项B涉及的是滴定过程中指示剂的选择。一般来说,应

当尽量选择的变色点及滴定终点相近,中学介绍的指示剂主要是酚酸

(变色范围为pH=8〜10)和甲基橙(变色范围为pH=3.1〜4.4)。本题

中因为滴定终点的时候溶液肯定为酸性(二氧化碳饱和溶液pH约为

5.6),所以应当选择甲基橙为指示剂。对于其他滴定,强酸强碱的滴

定,两种指示剂都可以;强酸滴定弱碱,因为滴定终点为强酸弱碱盐,

溶液显酸性,所以应当运用甲基橙为指示剂;强碱滴定弱酸,因为滴

定终点为强碱弱酸盐,溶液显碱性,所以应当运用酚献为指示剂。

5.一种可充电锂-空气电池如图所示。当电池放电时,及在多孔

碳材料电极处生成Li.q一(尸0或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放电时,多孔碳材料电极为负极

B.放电时,外电路电子由多孔碳材料电极流向锂电极

C.充电时,电解质溶液中Li「向多孔碳材料区迁移

D.充电时,电池总反应为以2。2片2Li+(1—)

【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电池的基本构造和原理,应当先依据题

目叙述和对应的示意图,推断出电池的正负极,再依据正负极的反应

要求进行电极反应方程式的书写。&网

详^冬

A.题目叙述为:放电时,0?及Li'在多孔碳电极处反应,说明电池内,

L/向多孔碳电极移动,因为阳离子移向正极,所以多孔碳电极为正极,

选项A错误。

B.因为多孔碳电极为正极,外电路电子应当由锂电极流向多孔碳电极

(由负极流向正极),选项B错误。

C.充电和放电时电池中离子的移动方向应当相反,放电时,Li.向多孔

碳电极移动,充电时向锂电极移动,选项C错误。

D.依据图示和上述分析,电池的正极反应应当是G及Li,得电子转化

为1捻。2寸,电池的负极反应应当是单质Li失电子转化为Li',所以总反

应为:2Li+(1一寺)。2=Li202-x,充电的反应及放电的反应相反,

所以为Li2()2-x=2Li+(l-y)02,选项D正确。

点睛:本题是比较典型的可充电电池问题。对于此类问题,还可以干

脆推断反应的氧化剂和还原剂,进而推断出电池的正负极。本题明显

是空气中的氧气得电子,所以通氧气的为正极,单质锂就肯定为负极。

放电时的电池反应,逆向反应就是充电的电池反应,留意:放电的负

极,充电时应当为阴极;放电的正极充电时应当为阳极。

6.用0.100mol•LlAgN03滴定50.0mL0.0500mol•L1Cl溶液的

滴定曲线如图所不。下列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A.依据曲线数据计算可知(p(AgCl)的数量级为1O-10

B.曲线上各点的溶液满意关系式c(Ag+)•c(Cr)=Xp(AgCl)

C.相同试验条件下,若改为0.0400mol•L?C「,反应终点c移到a

D.相同试验条件下,若改为0.0500mol•Br\反应终点c向b方

向移动

【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应当从题目所给的图入手,找寻特定数据推断题

目中的沉淀滴定的详细过程。留意:横坐标是加入的硝酸银溶液的体

积,纵坐标是氯离子浓度的负对数。

详解:A.选取横坐标为50mL的点,此时向50mL0.05mol/L的C「溶

液中,加入了50mL0.Imol/L的AgNO,溶液,所以计算出此时溶液中过

量的Ag.浓度为0.025mol/L(依据银离子和氯离子1:1沉淀,同时不要

遗忘溶液体积变为原来2倍),由图示得到此时C1约为lX108mol/L

(实际稍小),所以Ksp(AgCl)约为0.025X10』2.5X10-°,所以其数量

级为10T选项A正确。

B.由于Ksp(AgCl)微小,所以向溶液滴加硝酸银就会有沉淀析出,溶液

始终是氯化银的饱和溶液,所以c(Ag9•c(CF)=Ksp(AgCl),选项B

正确。

C.滴定的过程是用硝酸银滴定氯离子,所以滴定的终点应当由原溶液

中氯离子的物质的量确定,将50mL0.05mol/L的Cl溶液改为50mL

0.04mol/L的C「溶液,此时溶液中的氯离子的物质的量是原来的0.8

倍,所以滴定终点须要加入的硝酸银的量也是原来的0.8倍,因此应

当由c点的25mL变为25X0.8=20mL,而a点对应的是15mL,选项C

错误。

D.卤化银从氟化银到碘化银的溶解度应当渐渐减小,所以Ksp(AgCl)

应当大于Ksi>(AgBr),将50mL0.05mol/L的C「溶液改为50mL0.05mol/L

的Br溶液,这是将溶液中的氯离子换为等物质的量的溟离子,因为银

离子和氯离子或溟离子都是1:1沉淀的,所以滴定终点的横坐标不变,

但是因为淡化银更难溶,所以终点时,溟离子的浓度应当比终点时氯

离子的浓度更小,所以有可能由a点变为b点。选项D正确。

点睛:本题虽然选择了一个学生不太熟识的滴定过程一一沉淀滴定,

但是其内在原理实际和酸碱中和滴定是一样的。这种滴定的理论终点

都应当是恰好反应的点,酸碱中和滴定是酸碱恰好中和,沉淀滴定就

是恰好沉淀,这样就能推断溶液发生变更的时候,滴定终点如何变更

了。

7.MX、Y、Z均为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元素X和Z同族。

盐YZW及浓盐酸反应,有黄绿色气体产生,此气体同冷烧碱溶液作用,

可得到YZW的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大小为WVXVYVZ

B.X的氢化物水溶液酸性强于Z的

C.Lil及ZW?均含有非极性共价键

D.标准状况下W的单质状态及X的相同

【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明显是要从黄球色气体入手,根据其与碱溶流的反应,判断出YZW是什么物质,然后

代入即可。

详解:黄球色气体为氯气,通入烧碱溶液,应该得到氧化钠和次氯酸钠,所以YZW为NaClO,再根据X

和Z同族,得至UW、X、Y、Z分另ij为0、F、Na、Cl。

A.同周期由左向右原子半径依次激小,同主族由上向下原子半径依次增大,所以短周期中Na(Y)的原子

半径最大,选项A错误。

B.HC1是强酸,HF是弱酸,所以X(F)的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弱于Z

(C1)的。选项B错误。

C.CIO2的中心原子是C1,分子中只存在C1和()之间的极性共价键,

选项C错误。

D.标准状况下,W的单质或0J匀为气态,X的单质F2也是气态。选

项D正确。

点睛:本题相对比较简洁,依据题目表述可以很简洁推断出四个字母

分别代表的元素,再代入四个选项推断即可。要留意选项D中,标准

状况下氧气、臭氧、氟气的状态为气体。

二、非选择题

(-)必考题

1

8.硫代硫酸钠晶体(Na2S203•5H20,M=248g-mol-)可用作定影剂、

还原剂。回答下列问题:

40

(1)已知:Ksp(BaSO4)=l.1X1O,Ksp(BaS2O3)=4.1XlO^o市售硫代

硫酸钠中常含有硫酸根杂质,选用下列试剂设计试验方案进行检验:

试剂:稀盐酸、稀耐、BaCh溶液、Na2cos溶液、也。2溶液

试验步骤现象

①取少量样品,加入除氧蒸储水②固体完全溶解得无色澄清溶液

④___________,后刺激性气体产

③___________

⑤静置,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

(2)利用心1。标准溶液定量测定硫代硫酸钠的纯度。测定步骤如下:

①溶液配制:称取1.2000g某硫代硫酸钠晶体样品,用新煮沸并冷却

的蒸储水在中溶解,完全溶解后,全部转移至100mL的

中,加蒸缁水至o

②滴定:取0.00950mol•L4的"CnO?标准溶液20.00mL,硫酸酸化

23+

后加入过量KI,发生反应:Cr207~+61-+14H=312+2Cr+7H20o

硫代硫酸钠样品溶液滴定至淡黄绿色,发生反应:

22

I2+2SA-=Sl06-+2ro加入淀粉溶液作为指示剂,接着滴定,当溶液

,即为终点。平行滴定3次,样品溶液的平均用量为24.80

niL,则样品纯度为%(保留1位小数)。

【答案】(1).③加入过量稀盐酸(2).④出现乳黄色浑浊(3).

⑤(吸)取上层清液,滴入BaCL溶液(4).⑥产生白色沉淀(5).

烧杯(6).容量瓶(7).刻度(8).蓝色褪去(9).

95.0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化学试验的相关学问,主要包括两个方

面一个是硫酸根离子的检验,一个是硫代硫酸钠的定量检测。

详解:(1)检验样品中的硫酸根离子,应当先加入稀盐酸,再加入氯

化钏溶液。但是本题中,硫代硫酸根离子和氢离子以及铁离子都反应,

所以应当解除其干扰,详细过程应当为先将样品溶解,加入稀盐酸酸

化(反应为S2(V-+2H+=SO2t+Sl+上0),静置,取上层清液中滴加

氯化钢溶液,视察到白色沉淀,证明存在硫酸根离子。所以答案为:

③加入过量稀盐酸;④有乳黄色沉淀;⑤取上层清液,滴加氯化钢溶

液;⑥有白色沉淀产生。学#

①配制肯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应当先称量质量,在烧杯中溶解,

在转移至容量瓶,最终定容即可。所以过程为:将固体再烧杯中加入

溶解,全部转移至100mL容量瓶,加蒸偏水至刻度线。

②淡黄绿色溶液中有单质碘,加入淀粉为指示剂,溶液显蓝色,用硫

代硫酸钠溶液滴定溶液中的单质碘,滴定终点时溶液的蓝色应当褪去。

依据题目的两个方程式得到如下关系式:CrO?-〜3L〜6s2。产,则配制

的100mL样品溶液中硫代硫酸钠的浓度c二普产=

含有的硫代硫酸钠为o.004597mol,所以样品纯度为

0004597x248

xl0Q%=950%

12

点睛:本题考查的学问点比较基本,其中第一问中的硫代硫酸钠样品

中硫酸根离子的检验,在2024年的天津、山东、四川高考题中都出现

过,只要留意到有刺激性气味气体就可以精确作答。

9.KI03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合物,可作为食盐中的补碘剂。回答下列

问题:

(1)KIQ,的化学名称是o

(2)利用“KC10:,氧化法”制备KI。:,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酸化反应”所得产物有KH(103、CLWKClo“逐Ck”采纳的方法

是o“滤液”中的溶质主要是o“调pH”中发生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为o

(3)KI0-也可采纳“电解法”制备,装置如图所示。

①写出电解时阴极的电极反应式。

②电解过程中通过阳离子交换膜的离子主要为,其迁移方向

是o

③及“电解法”相比,“KC1()3氧化法”的主要不足之处有

______________(写出一点)。

【答案】(1).碘酸钾(2).加热(3).KC1(4).

KH(I03)2+K0H=2KI03+H20^(HI03+K0H=KI03+H20)(5).2H20+2e

-=20H-+H2t(6).K-(7).a到b(8).产生Ck易污染

环境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化学工业以及电化学的相关学问。应当

从题目的化工流程入手,推断每步流

程操作的目的,就可以顺当解决问题。

详解:(1)依据氯酸钾(KC103)可以推想KI03为碘酸钾。

(2)将溶解在溶液中的气体排出的一般方法是将溶液加热,缘由是气

体的溶解度是随温度上升而下减小。第一步反应得到的产品中氯气在

“逐C1.2”时除去,依据图示,碘酸钾在最终得到,所以过滤时KHQO,

应当在滤渣中,所以滤液中主要为KC1。“调pH”的主要目的是将

KH(1()3)2转化为KIO3,所以方程式为:KH(I03)2+K0H=2KI03+H20O

(3)①由图示,阴极为氢氧化钾溶液,所以反应为水电离的氢离子得

电子,反应为2H2。+2e-=20H-+乩t。

②电解时,溶液中的阳离子应当向阴极迁移,明显是溶液中大量存在

的钾离子迁移,方向为由左向右,即由a到b。

③KClOs氧化法的最大不足之处在于,生产中会产生污染环境的氯气。

点睛:题目的电解过程,可以理解为:阳极区的单质碘和氢氧化钾反

应:3I2+6K0H=KIOs+5KI+3H20,生成的碘离子在阳极失电子再

转化为单质碘,单质碘再及氢氧化钾反应,以上反应反复循环最终将

全部的碘都转化为硬酸钾。阴极区得到的氢氧化钾可以循环运用。

10.三氯氢硅(SiHCL)是制备硅烷、多晶硅的重要原料。回答下列问

题:

(1)SiHCL在常温常压下为易挥发的无色透亮液体,遇潮气时发烟生

成(HSiObO等,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SiHCh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

-1

2SiIlCl3(g)=SilI2Cl2(g)+SiCl4(g)AH尸48kJ•mol

4

3SiH2Cl2(g)=SiH4(g)+2SiHCl3(g)AH2=-30kJ•mol

贝ij反应4SiHC13(g)=SiHi(g)+3SiCL(g)的AH=

kJ•moPo

(3)对于反应2SiHCl3(g)=SiH2Cl2(g)+SiCl..(g),采纳大孔弱碱性阴

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在323K和343K时SiHCk的转化率随时间变

更的结果如图所示。

①343K时反应的平衡转化率a=%o平衡常数七43

F(保留2位小数)。

②在343K下:要提高SiHCL转化率,可实行的措施是;

要缩短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可实行的措施有、

③比较a、b处反应速率大小:J八(填“大于”“小于”

或“等于")。反应速率U二U正一U逆二♦正叼而3"逆飞H2c产沅3k正、k逆

分别为正、逆向反应速率常数,X为物质的量分数,计算a处

-=__________(保留1位小数)。

U逆

【答案】(1).2SiHC13+3H20(HSi0)20+6HC1(2).114(3).

①22(4).0.02(5).②刚好移去产物(6).改进催化

剂(7).提高反应物压强(浓度)(8).③大于(9).1.3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化学反应原理的综合应用,主要包括反应与能量以及化学反应速率、平衡的

相关内答。只需要根据题目要求,利用平衡速率的方法进行计算即可。

详解:(1)根据题目表述,三氯氢硅和水蒸气反应得到(HSiO)[O,方程式为:2SIHC1;-3H:0=(HSI0)2O6HC1。

(2)将第一个方程式扩大3倍,再与第二个方程式相加就可以得到第三个反应的焙变,所以蛤变为

48x3+<_30)=114kJ-mol-1。

(3)①由图示,温度越高反应越快,达到平衡用得时间就越少,所以

曲线a代表343K的反应。从图中读出,平衡以后反应转化率为22%。

设初始加入的三氯氢硅的浓度为lmol/L,得到:

2SiHCl3-SiH2cI2+SiCl4

起始:100

反应:0.220.110.11(转化率为22%)

平衡:0.780.110.11

所以平衡常数K=0.ll24-0.782=0.02O

②温度不变,提高三氯氢硅转化率的方法可以是将产物从体系分别(两

边物质的量相等,压强不影响平衡)。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就是加快

反应速率,所以可以实行的措施是增大压强(增大反应物浓度)、加入

更高效的催化剂(改进催化剂)。

③a、b两点的转化率相等,可以认为各物质的浓度对应相等,而a点

的温度更高,所以速率更快,即Va>Vb。依捱题目表述得到h=

1/送=k专x且目xaa.,当反应达平衡时匕=,,匕=卜谖^^=

心=k^x会口产&九,所以詈二”户土实际就是平衡常数K值,

所以詈=0.02。a点时,转化率为20%,所以计算出:

2S1HC130SiH2c12Sid.,

起始:100

反应:0.20.10.1(转化率为20%)

平衡:0.80.10.1

所以乂-0.8;乂阴a,二乂二0・1;所以

^sj5Lx—^-=002x^=13

v

«k充x$国.XA.0.1

点睛:题目的最终一问的计算过程比较繁琐,实际题目希望学生能理

解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应当等于正逆反应的速率常数的比值。要考虑

到速率常数也是常数,应当及温度相关,所以不能利用b点数据进行

计算或推断。

(二)选考题

11.化学一一选修3:物质结构及性质]

锌在工业中有重要作用,也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回答下列问题:

(1)Zn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o

(2)黄铜是人类最早运用的合金之一,主要由Zn和Cu组成。第一电

离能儿(Zn)(Cu)(填“大于”或“小于”)o缘由是

(3)ZnF,具有较高的熔点(872℃),其化学键类型是:ZnF,

不溶于有机溶剂而ZnCl2>ZnBn、ZnL能够溶于乙醇、乙醛等有机溶齐U,

缘由是o

(4)《中华本草》等中医典籍中,记载了炉甘石(ZnC03)入药,可用

于治疗皮肤炎症或表面创伤。ZnCOs中,阴离子空间构型为

,C原子的杂化形式为O

(5)金属Zn晶体中的原子积累方式如图所示,这种积累方式称为

o六棱柱底边边长为acm,高为ccm,阿伏加德罗

常数的值为力,Zn的密度为g-cm-3(列出计算式)。

【答案】(1).Ar]3dl04s2(2).大于(3).Zn核外电子排布为

全满稳定结构,较难失电子(4).离子键(5).ZnF2为离子化

合物,ZnCl2.ZnBe、ZnL的化学键以共价键为主、极性较小(6).

平面三角形(7).sp2(8).六方最密积累(”型)(9).

65X6

2

/VAx6x^xac

【解析】分析:本题是物质结构及性质的综合题,须要娴熟驾驭这一

部分涉及的主要学问点,一般来说,

题目都是一个一个小题独立出现的,只要依据依次进行推断计算就可

以了。

详解:(1)Zn是第30号元素,所以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3dzs2,

(2)Zn的第一电离能应当高于Cu的第一电离能,缘由是,Zn的核外

电子排布已经达到了每个能级都是全满的稳定结构,所以失电子比较

困难。同时也可以考虑到Zn最外层上是一对电子,而Cu的最外层是

一个电子,Zn电离最外层一个电子还要拆开电子对,额外汲取能量。

(3)依据氟化锌的熔点可以推断其为离子化合物,所以肯定存在离子

键。作为离子化合物,氟化锌在有机溶剂中应当不溶,而氯化锌、澳

化锌和碘化锌都是共价化合物,分子的极性较小,能够溶于乙醇等弱

极性有机溶剂。

(4)碳酸锌中的阴离子为0)3。依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其中心原

子C的价电子对为3+(4—3X2+2)/2=3对,所以空间构型为正三角形,

中心C为sp之杂化。

(5)由图示,积累方式为六方最紧密积累。为了计算的便利,选取该

六棱柱结构进行计算。六棱柱顶点的原子是6个六棱杜共用的,面心

是两个六棱柱共用,所以该六棱柱中的锌原子为12x1+2x1+3=6个,

62

所以该结构的质量为6X65/N.,g。该六棱柱的底面为正六边形,边长为

acm,底面的面积为6个边长为acm的正三角形面积之和,依据正三

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该底面的面积为6义9/cm。高为,。妨所

6x65

以体积为6X条,c所以密度为:以Q65J-3

滑-----g"m°

6x史a%—a2cN

44AA

点睛:本题是比较常规的结构综合习题,考查的学问点也是多数习题

考查的重点学问。须要指出的是最终一步的计算,可以选择其中的晶

胞,即一个平行六面体作为计算的单元,干脆重复课上讲解的密度计

算过程即可。本题的解析中选择了比较特别的解题方法,选择六棱柱

作为计算单元,留意六棱柱并不是该晶体的晶胞(晶胞肯定是平行六

面体),但是作为一个计算密度的单元还是可以的。

12.化学一一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

近来有报道,碘代化合物E及化合物H在Cr-Ni催化下可以发生偶联

反应,合成一种多官能团的化合物Y,其合成路途如下:

NaOHH«O

己矢口:RCHO-(H,CHO->RCHCHCHH:O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名称是o

(2)B为单氯代始,由B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为o

(3)由A生成B、G生成H的反应类型分别是、

(4)D的结构简式为o

(5)Y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o

(6)E及F在Cr-Ni催化下也可以发生偶联反应,产物的结构简式为

(7)X及D互为同分异构体,且具有完全相同官能团。X的核磁共振

氢谱显示三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其峰面积之比为3:3:2。写出3

种符合上述条件的X的结构简式o

【答案】(1).丙快(2).--CH.CHNaCN^1*--CHCN*NaCl

(3).取代反应

(4).加成反应(5).=-CH2COOC2H5(6).羟基、酯基

⑺.C'(8).“

OH°-="^

oooo

o

【解析】分析:依据A的结构,第一步进行取代得到B,再将B中的

C1取代为CN,水解后酯化得到D;依据题目反应得到F的结构,进而

就可以推断出结果。

详解:A到B的反应是在光照下的取代,C1应当取代饱和碳上的H,所

以B为?2c三CH;B及NaCN反应,依据C的分子式确定B到C是将C1

CI

取代为CN,所以C为2c三CH;c酸性水解应当得到CHHCCH2COOH,

CN

及乙醇酯化得到D,所以D为CH三CCHzCOOCH2cH3,D及HI加成得到

Eo依据题目的已知反应,要求F中肯定要有醛基,在依据H的结构得

到F中有苯环,所以F肯定为F及CH£H0发生题目已知

反应,得到G,G为O-CH=CHCH。;G及氢气加成得到H;H及E

发生偶联反应得到Yo

(1)A的名称为内快。

(2)B为胃2c三叫c为R2c三CH,所以方程式为:

ClCN

CH2C=CH△QH2c三CH

『+NaOHl,N+NaCb

(3)有上述分析A生成B的反应是取代反应,G生成H的反应是加成

反应。

(4)D为CHmCCH/OOCH2cH3。

(5)Y中含氧官能团为羟基和酯基。

(6)E和H发生偶联反应可以得到Y,将H换为F就是将苯干脆及醛

基相连,所以将Y中的苯环干脆及羟基相连的碳连接即可,所以产物

0H

(7)D为CHmCCH2coOCH2cH③,所以要求该同分异构体也有碳碳三键

和酯基,同时依据峰面积比为3:3:2,得到分子肯定有两个甲基,另外

一个是CIL所以三键肯定在中间,也不会有甲酸酯的可能,所以分子

CH3COOC-CCH2cH3CH3CSCCOOCH2CH3

有6种:CH/OOCH2c=CCH3CH3c三CCH2COOCH3

CH3cH288=CCH3CHKHJC=CCOOCH3

点睛:本题的最终一问如何书写同分异构,应当娴熟驾驭分子中不同

氢数的影响,一般来说,3个或3的倍数的氢原子很有可能是甲基。2

个或2的倍数可以假设是不是几个CH2的结构,这样可以加快构造有机

物的速度。

物理部分

一、选择题:

1.1934年,约里奥-居里夫妇用a粒子轰击铝核:么1,产生了第一个

人工放射性核素X:a+余Aln+x。X的原子序数和质量数分别为

A.15和28B.15和30C.16和30D.17和31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核反应方程遵循的规律及其相关的学问

点。

解析依据核反应遵循的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可知,X的电荷数为

2+13=15,质量数为4+27-1=30,依据原子核的电荷数等于原子序数,

可知X的原子序数为15,质量数为30,选项B正确。

点睛此题及2024年高考上海试题和2024年高考重庆试题类似,都

是给出核反应方程,要求利用核反应同时遵循的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

守恒解答。

2.为了探测引力波,“天琴安排”预料放射地球卫星P,其轨道半径

约为地球半径的16倍;另一地球卫星Q的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4

倍。P及Q的周期之比约为

A.2:1B.4:1C.8:1D.16:1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卫星的运动、开普勒定律及其相关的学

问点。

解析设地球半径为凡依据题述,地球卫星,的轨道半径为年16凡

72R3

地球卫星0的轨道半径为〃尸4人依据开普勒定律,?々64,所以〃

及0的周期之比为。:7>8:1,选项C正确。

点睛此题难度不大,解答此题常见错误是:把题述的卫星轨道半径

误认为是卫星距离地面的高度,陷入误区。

3.一电阻接到方波沟通电源上,在一个周期内产生的热量为。方;若

该电阻接到正弦交变电源上,在一个周期内产生的热量为。正。该电阻

上电压的峰值为如周期为T,如图所示。则。方:0正等于

A.1:淄

B.A/2:1

C.1:2

D.2:1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交变电流的图线、正弦交变电流的有效

值、焦耳定律及其相关的学问点。

解析依据题述,正弦交变电流的电压有效值为而方波沟通电的有

效值为此

依据焦耳定律和欧姆定律,白了河丁,可知在一个周期T内产生的热

量及电压有效值的二次方成正比,。方:。正二小:(晟)2=2:1,选项D

正确。

点睛此题将正弦交变电流和方波交变电流、有效值、焦耳定律有机

融合。解答此题常见错误是:一是把方波交变电流视为正弦交变电流;

二是认为在一个周期T内产生的热量及电压有效值,导致错选B;三是

比值颠倒,导致错选C。

4.在一斜面顶端,将甲乙两个小球分别以v和V/2的速度沿同一方向

水平抛出,两球都落在该斜面上。甲球落至斜面时的速率是乙球落至

斜面时速率的

A.2倍B.4倍C.6倍D.8倍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平抛运动规律、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相

关的学问点。

解析设甲球落至斜面时的速率为小乙落至斜面时的速率为外,由

平抛运动规律,产北,y二gU设斜面倾角为。,由几何关系,tan。=ylx,

小球由抛出到落至斜面,由机械能守恒定律,//+/跖尸勿诏,联立解得:

匕〈TF鬲•『,即落至斜面时的速率及抛出时的速率成正比。同理可

得,畛二乒嬴吊•P/'2,所以甲球落至斜面时的速率是乙球落至斜面时

的速率的2倍,选项A正确。

点睛此题将平抛运动、斜面模型、机械能守恒定律有机融合,综合

性强。对于小球在斜面上的平抛运动,一般利用平抛运动规律和儿何

关系列方程解答。

5.甲乙两车在同一平直马路上同向运动,甲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乙做

匀速直线运动。甲乙两车的位置x随时间t的变更如图所示。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A.在G时刻两车速度相等

B.从0到G时间内,两车走过的路程相等

C.从。到七时间内,两车走过的路程相等

D.从G到右时间内的某时刻,两车速度相等

【答案】C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位移图像的理解及其相关的知识点。

解析根据位移图象的物理意义可知,在h时刻两车的位置相同,速度不相等,乙车的速度大于甲车的速

度,选项A错误;从0到八时间内,乙车走过的路程大于甲车,选项B错误;从八到d时间内,两车都是

从对位置走到均位置,两年走过的路程相等,选项C正确;根据位移图像的斜率等于速度可知,从八到右

时间内的某时刻,两车速度相等,选项D正确。

点睛此题以位移图像给出解题信息,考查对位移图像的理解。

6.地下矿井中的矿石装在矿车中,用电机通过竖井运输至地面。某竖

井中矿车提升的速度大小。随时间方的变更关系如图所示,其中图线

①②分别描述两次不同的提升过程,它们变速阶段加速度的大小都相

同;两次提升的高度相同,提升的质量相等。不考虑摩擦阻力和空气

阻力。对于第①次和第②次提升过程,

A.矿车上升所用的时间之比为4:5

B.电机的最大牵引力之比为2:1

C.电机输出的最大功率之比为2:1

D.电机所做的功之比为4:5

【答案】A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速度图像,牛顿运动定律、功和功率及

其相关的学问点。

解析设第次所用时间为t,依据速度图象的面积等于位移(此题中

为提升的高度)可知,X2f0X(t+3t)/2)X%,解得:t=5f(./2,

所以第次和第次提升过程所用时间之比为2t0:5t0/2=4:5,选项A正

确;由于两次提升变速阶段的加速度大小相同,在匀加速阶段,由牛

顿其次定律,人喈孙可得提升的最大牵引力之比为1:1,选项B

错误;由功率公式,片内/,电机输出的最大功率之比等于最大速度之

比,为2:1,选项C正确;加速上升过程的加速度&二,加速上升过程

的牵引力侬=/〃(+g),减速上升过程的加速度所-,减速上升过

程的牵引力长=/〃&+/忻/〃(g-),匀速运动过程的牵引力A=/〃g。第次提

升过程做功生二片xXt。义AXXt。义v^mg匕如第次提升过程做功

二片XX6)Xn+KX%义3寿/2+£X义友X匕-mg两次做功相同,

选项D错误。

点睛此题以速度图像给出解题信息。解答此题常见错误主要有四方

面:一是对速度图像面积表示位移驾驭不到位;二是运用牛顿运动定

律求解牵引力错误;三是不能找出最大功率;四是不能得出两次提升

电机做功。事实上,可以依据两次提升的高度相同,提升的质量相同,

利用功能关系得出两次做功相同。

7.如图(a),在同一平面内固定有一长直导线PQ和一导线框R,R在

PQ的右侧。导线PQ中通有正弦沟通电流i,i的变更如图(b)所示,

规定从Q到P为电流的正方向。导线框R中的感应电动势

A.在"夕寸为零

B.在"5时变更方向

C.在£=1寸最大,且沿顺时针方向

D.在t=7时最大,且沿顺时针方向

【答案】A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交变电流图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楞次定律及其相关的学问点。

解析由图(b)可知,导线四中电流在户7/4时达到最大值,变更

率为零,导线框"中磁通量变更率为零,依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在片7/4时导线框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零,选项A正确;在力二7茏

时,导线“0中电流图象斜率方向不变,导致导线框中磁通量变更率

的正负不变,依据楞次定律,所以在右加时;导线框中产生的感应

电动势方向不变,选项B错误;由于在方二加时,导线加中电流图象

斜率最大,电流变更率最大,导致导线框4中磁通量变更率最大,依

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在时导线框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最大,

由楞次定律可推断出感应电动势的方向为顺时针方向,选项C正确;

由楞次定律可推断出在片,时感应电动势的方向为逆时针方向,选项D

错误。

点睛此题以交变电流图象给出解题信息,考查电磁感应及其相关学

问点。解答此题常见错误主要有四方面:一是由于题目以交变电流图

象给出解题信息,导致一些同学看到题后,不知如何入手;二是不能

正确运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分析推断;三是不能正确运用楞次定律

分析推断,陷入误区。

8.如图,一平行板电容器连接在直流电源上,电容器的极板水平,两

微粒a、6所带电荷量大小相等、符号相反,使它们分别静止于电容器

的上、下极板旁边,及极板距离相等。现同时释放a、b,它们由静止

起先运动,在随后的某时刻t9a、人经过电容器两极板间下半区域的

同一水平血,a、。间的相互作用和重力可忽视。下列说法止确的是

A.a的质量比。的大

B.在£时刻,a的动能比5的大

C.在力时刻,d和力的电势能相等

D.在Z时刻,a和。的动量大小相等

【答案】B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电容器、带电微粒在电场中的运动、牛

顿运动定律、电势能、动量定理及其相关的学问点。

解析依据题述可知,微粒二向下加速运动,微粒6向上加速运动,

依据a、。经过电容器两极板间下半区域的同一水平面,可知a的加速

度大小大于。的加速度大小,即4>为。对微粒多由牛顿其次定律,

qEQE

qE二ma,对微粒力,由牛顿其次定律,qE=ma,联立解得:,

hbmamb

由此式可以得出a的质量比8小,选项A错误;在右。两微粒运动过

程中,a微粒所受合外力大于6微粒,a微粒的位移大于6微粒,依据

动能定理.,在方时.刻,a的动能比。大,选项B正确;由于在£时刻两

微粒经过同一水平面,电势相等,电荷量大小相等,符号相反,所以

在£时刻,a和。的电势能不等,选项C错误;由于a微粒受到的电场

力(合外力)等于£微粒受到的电场力(合外力),依据动量定理,在

2时刻,a微粒的动量等于。微粒,选项D正确。

点睛若此题考虑微粒的重力,你还能够得出a的质量比。小吗?在t

时刻力微粒的动量还相等吗?在方时间内的运动过程中,微粒的电势

能变更相同吗?

二、非选择题

9.甲、乙两同学通过下面的试验测量人的反应时间。试验步骤如下:

(1)甲用两个手指轻轻捏住量程为£的木尺上端,让木尺自然下垂。

乙把手放在尺的下端(位置恰好处于£刻度处,但未遇到尺),打算用

手指夹住下落的尺。

(2)甲在不通知乙的状况下,突然松手,尺子下落;乙看到尺子下落

后快速用手指夹住尺子。若夹住尺子的位置刻度为£”重力加速度大

小为g,则乙的反应时间为________(用£、〃和g表示)。

(3)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炉9.80m/s2,Z=30.0cm,ZFIO.4

cm,乙的反应时间为So(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4)写出一条提高测量结果精确程度的建议:o

【答案】(1).pEHL(2).0.20(3).多次测量取平

均值;初始时乙的手指尽可能接近尺子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自由落体运动及其相关的学问点,

意在考查考生敏捷运用教材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

解析依据题述,在乙的反应时间方内,尺子下落高度左£-£”由自

由落体运动规律,FgL解得t二怛二父。代入数据得:^0.20so

点睛测量反应时间是教材上的小试验,此题以教材小试验切入,难

度不大。

10.一课外试验小组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测量某待测电阻尼的阻值,图

中总为标准定值电阻(吊二20.0Q);OV可视为志向电压表。Si为单刀

开关,S2位单刀双掷开关,£为电源,〃为滑动变阻器。采纳如下步骤

完成试验:

(1)依据试验原理线路图(a),将图(b)中实物连线;

(2)将滑动变阻器滑动端置于适当位置,闭合S"

(3)将开关%掷于1端,变更滑动变阻器动端的位置,登记此时电压

表。v的示数%然后将52掷于2端,登记此时电压表。v的示数如

(4)待测电阻阻值的表达式凡=(用原〃、瓜表示);

(5)重复步骤(3),得到如下数据:

12345

〃/V0.250.300.360.400.44

〃/V0.861.031.221.361.49

%

3.443.433.393.403.39

(6)利用上述5次测量所得学的平均值,求得"__________Q。(保

ui

留1位小数)

【答案】(1).如图所示:

(2).(彳芈(3).48.2

【解析】【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电阻测量、欧姆定律、电路连接

研及其相关的学问点。

【解题思路】开关S2掷于1端,由欧姆定律可得通过发的电流/砧

将开关S2掷于2端,石和兄串联电路电压为氏兄两端电压为华6-凡

由欧姆定律可得待测电阻阻值吊,小号?吊二(?T)R。。

5次测量所得学的平均值,(3.44+3.43+3.39+3.40+3.39)=3.41,代入

ui

兄二(^-1)R正(3.41-1)X20.00=48.20o

11.如图,从离子源产生的甲、乙两种离子,由静止经加速电压〃加

速后在纸面内水平向右运动,自"点垂直于磁场边界射入匀强磁场,

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对里,磁场左边界竖直。已知甲种离子射入磁场

的速度大小为%并在磁场边界的V点射出;乙种离子在肠v的中点射

出;』那长为人不计重力影响和离子间的相互作用。求:

(1)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

(2)甲、乙两种离子的比荷之比。

4U

【答案】(1)八瓦(2)1:4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在匀强磁

场中的匀速圆周运动及其相关的学问点,意在考查考生敏捷运用相关

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的实力。

解析(1)设甲种离子所带电荷量为小、质量为面,在磁场中做匀速圆

周运动的半径为用,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由动能定理有

由洛伦兹力公式和牛顿其次定律有

由几何关系知

由①②③式得

(2)设乙种离子所带电荷量为0、质量为他,射入磁场的速度为期

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为此。同理有

由题给条件有

由①②③⑤⑥⑦式得,甲、乙两种离子的比荷之比为

【点睛】此题及2024年北京理综卷第23题情景类似,都可以看作是

质谱仪模型。解答所用的学问点和方法类似。

12.如图,在竖直平面内,一半径为〃的光滑圆弧轨道H欧和水平物

道处在力点相切。5C为圆弧轨道的直径。0为圆心,0A和0B之间的

夹角为a,sina=3/5,一质量为m的小球沿水平轨道向右运动,经A

点沿圆弧轨道通过C点,落至水平轨道;在整个过程中,除受到重力

及轨道作用力外,小球还始终受到一水平恒力的作用,已知小球在C

点所受合力的方向指向圆心,且此时小球对轨道的压力恰好为零。重

力加速度大小为g。求:

(1)水平恒力的大小和小球到达。点时速度的大小;

(2)小球到达力点时动量的大小;

(3)小球从C点落至水平轨道所用的时间。

【答案】(1)(3/4)mg、萼⑵叫学⑶平

22g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小球在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受力分析、

动量、斜下抛运动及其相关的学问点,意在考查考生敏捷运用相关学

问解决问题的的实力。

解析(1)设水平恒力的大小为6,小球到达。点时所受合力的大小为

£由力的合成法则有

设小球到达。点时的速度大小为r,由牛顿其次定律得

由①②③式和题给数据得

由④⑤⑥⑦⑧式和题给数据得,小球在A点的动量大小为

(3)小球离开C点后在竖直方向上做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加速运动,加

速度大小为g。设小球在竖直方向的初速度为乙,从。点落至水平轨道

上所用时间为t.由运动学公式有

由⑤⑦⑩n式和题给数据得

【点睛】小球在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是常见经典模型,此题将小球在

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受力分析、动量、斜下抛运动有机结合,经典

创新。

13.如图,肯定量的志向气体从状态a变更到状态4其过程如2

图中从d到人的直线所示。在此过程中O

A.气体温度始终降低

B.气体内能始终增加

C.气体始终对外做功

D.气体始终从外界吸热

E.气体汲取的热量始终全部用于对外做功

【答案】BC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肯定质量的志向气体的P——V图线的理

解、志向气体状态方程、热力学第肯定律、志向气体内能及其相关的

学问点。

解析肯定质量的志向气体从a到b的过程,由志向气体状态方程

PM/T方PM/T网知,。>北,即气体的温度始终上升,选项A错误;依

据志向气体的内能只及温度有关,可知气体的内能始终增加,选项B

正确;由于从a到b的过程中气体的体积增大,所以气体始终对外做

功,选项C正确;依据热力学第肯定律,从a到b的过程中,气体始

终从外界吸热,选项D正确;气体汲取的热量一部分增加内能,一部

分对外做功,选项E错误。

14.在两端封闭、粗细匀称的U形细玻璃管内有一股水银柱,水银柱

的两端各封闭有一段空气。当U形管两端竖直朝上时,左、右两边空

气柱的长度分别为Z=18.0cm和72=12.0cm,左边气体的压强为12.0

cmHgo现将U形管缓慢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没有气体从管的一边通过

水银逸入另一边。求U形管平放时两边空气柱的长度。在整个过程中,

气体温度不变。

【答案】7.5cm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玻意耳定律、液柱模型、关联气体及其

相关的学问点。

解析设U形管两端竖直朝上时,左、右两边气体的压强分别为0和

R。U形管水平放置时,两边气体压强相等,设为夕,此时原左、右两

边气体长度分别变为"和V。由力的平衡条件有

式中为水银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大小。

由玻意耳定律有

P\l\-pl\r②

p>1③

7/-④

由①②③④式和题给条件得

7/=22.5cm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