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人教A版必修3生物下册月考试卷_第1页
2025年人教A版必修3生物下册月考试卷_第2页
2025年人教A版必修3生物下册月考试卷_第3页
2025年人教A版必修3生物下册月考试卷_第4页
2025年人教A版必修3生物下册月考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人教A版必修3生物下册月考试卷76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植物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的重量比例称为根冠比。以下关于“根冠比”叙述正确的是()A.剪去枝条顶芽后的植物在继续生长过程中根冠比将升高B.给植物喷洒适量的细胞分裂素抑制剂,可降低植物的根冠比C.向枝叶喷施适量赤霉素,可促进茎和叶的生长,使根冠比下降D.在果实生长期施用乙烯利可促进果实发育,使果树根冠比降低2、下列关于各级神经中枢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下丘脑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是呼吸中枢B.脊髓是调节躯体运动的高级中枢C.语言中枢的H区受损,患者不能听到别人的话D.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3、运动性低血糖症是指在运动中或运动后由于血糖降低导致头晕、恶心、呕吐、冷汗等不适的现象,严重者可能出现休克或者死亡。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运动性低血糖症的形成与胰岛素有关,与胰高血糖素无关B.出现运动性低血糖轻微症状时,可通过饮用糖水得以恢复C.当内分泌紊乱引起胰岛素分泌量增加时,易发生运动性低血糖症D.为防止发生运动性低血糖症,应避免在饥饿时进行长时间的剧烈运动4、某生物小组为测定适合杨树枝条扦插的最适NAA(萘乙酸)浓度,设计了下列实验步骤:①配制相对浓度依次为2,2.56的NAA溶液9份。②将杨树枝条随机均分为9份,并将枝条的基部分别浸泡到1~9号NAA溶液中。③一天后,取出枝条分别进行扦插。④十天后,对扦插枝条的生根情况进行统计并记录。下列选项中,属于该实验单一变量和无关变量的是()A.枝条的生根数量;枝条的长度、生长状况等B.NAA(萘乙酸)的浓度;枝条生根数量C.NAA(萘乙酸)的浓度;枝条的长度、生长状况等D.枝条的长度、生长状况等;NAA(萘乙酸)的浓度5、如图为一突触的结构示意图,在a、d两点膜外连接一个灵敏电流计。已知ab=bd,若分别刺激b;c两点;灵敏电流计指针各能偏转几次()

A.刺激b点偏转2次,刺激c点偏转1次B.刺激b点偏转1次,刺激c点偏转1次C.刺激b点偏转1次,刺激c点偏转2次D.刺激b点偏转2次,刺激c点偏转0次6、某弃耕农田中的植物种类40年间的变化情况见下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年份14152540乔木0001423灌木0341219草本植物2827263034总计2830305676

A.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发生改变B.某种乔木的生态位包括其与其他物种的关系C.群落发生了次生演替D.物种丰富度呈“S”形增长7、如图为某食物网;则下列正确的叙述有()

A.图中共有7条食物链B.图中成分加上细菌、真菌即为生物群落C.若能量传递效率为20%,D每增重1g,则A被消耗25gD.当E减少时,短期内H的数量将保持稳定8、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物质循环只发生在生物群落内B.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是彼此依存、不可分割的C.物质循环在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进行D.任何一个系统在物质方面都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系统9、关于HIV的叙述,正确的是A.HIV侵染机体后产生的抗体会与HIV结合,形成沉淀和细胞集团B.HIV主要侵染T淋巴细胞,所以体液免疫几乎正常C.HIV容易发生变异,使机体不能产生相应的抗体D.某艾滋病患者间接死于恶性肿瘤,是因为免疫系统失去了监控、清除功能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5题,共10分)10、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____中;在不利的条件下,种群数量还会急剧下降甚至消亡。11、有科学家指出:“没有物质,什么都不存在;没有能量,什么都不会发生;没有信息,任何事物都没有意义。”在生态系统中,物质、能量和信息是这样起作用的吗?_______________在细胞、个体、种群、群落等层次,它们所起的作用也是这样的吗?_______________试举例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_______________。12、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进行______和_______。这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是相辅相承,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物质作为能量的_______,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_______,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________与_______之间循环往返。13、目前控制生物危害的技术大致有_______等。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利用对人类生存环境无污染的_______,这其中有些就是利用_______。14、根据《必修三》所学内容填空:

(1)______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器官移植的成活率,给需要进行移植的患者带来了福音。

(2)出生率是指_____的比率。

(3)对于有趋光性的昆虫;还可以用_____的方法调查它们的种群密度。

(4)_____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

(5)对一只试管中培养液中的酵母菌逐个计数是非常困难的;可以采用_____的方法。

(6)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是_____;二是_____。

(7)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_____,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等。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1题,共2分)15、可以通过控制光照时间长短来控制花期______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四、实验题(共4题,共8分)16、寨卡病毒在南美流行;该地区也是登革热病毒流行区域。为研究寨卡病毒流行与登革热病毒的关系,科研人员进行了实验。

(1)病毒感染人体后,会引起_________产生特异性抗体,与病毒结合,阻止病毒_________宿主细胞。

(2)登革热病毒与寨卡病毒结构相似。为探究登革热病毒抗体是否可以特异性结合寨卡病毒;科研人员用血清与病毒进行抗原-抗体杂交实验,实验处理及结果如下图所示。

①请阐述b组和c组在本实验中的作用。

b组:排除_________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c组:_________的参照。

②与对照组分别比较,实验组抗原-抗体反应强度_________,可得出_________的结论。

(3)科研人员假设:人感染过登革热病毒后;体内存留的登革热病毒抗体与寨卡病毒结合,结合了病毒的抗体与宿主细胞表面蛋白结合,从而帮助寨卡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即存在抗体依赖性增强(简称ADE)。为验证该假设,有人利用下列备选材料设计了实验方案。

备选材料:正常人血清;登革热康复者血清,寨卡病毒,登革热病毒,细胞系U(发生ADE时,对寨卡病毒的感染率很低),细胞系W(不发生ADE时,对寨卡病毒的感染率很高)。

实验方案:

。组别。

实验处理。

预期结果。

实验组。

将登革热康复者血清与寨卡病毒共同温育一段时间后;加入到细胞系W的培养体系中。

分别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细胞系对寨卡病毒的感染率。

对照组。

将登革热康复者血清与寨卡病毒共同温育一段时间后;加入到细胞系U的培养体系中。

①请指出本实验方案存在的缺陷:__________________。

②请改进本实验方案(写出实验组和对照组处理):__________________。17、人工合成的植物激素类似物常用于生产实践。取月季幼茎等长切段(无芽和无叶)若干均分为四组;a组浸泡在蒸馏水中,其他三组分别浸泡在不同浓度(其中有高浓度;低浓度和最适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甲溶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测量并记录各组切段的平均长度,实验重复两次,结果如图1所示。图2所示为生长素类似物乙在X、Y和Z三种浓度下对该植物茎段侧芽生长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长素在成熟植物组织中可通过___________(结构)进行非极性运输。实验前的幼茎切段应浸泡在蒸馏水中,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

(2)图1中,d组使用的生长素类似物甲浓度为________。实验数据说明三种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甲溶液对切段生长的影响是___________。

(3)分析图2可知,X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乙对微型月季茎段侧芽生长具有________作用。X浓度、Y浓度和Z浓度之间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

(4)为探究3μmol/L的生长素类似物甲和0.5μmol/L的生长素类似物乙对月季插条生根的复合影响,应设计_____________种培养液。18、某生物兴趣小组对植物的向性进行研究;当他们将植物幼苗横放一段时间后,出现如实验一所示的现象:

(1)提出问题:植物茎的背地生长是____作用的结果,还是____作用的结果;还是二者共同作用的结果?

(2)实验探究:将植物幼苗横放在暗盒中;一段时间后,出现实验二中所示现象:

(3)实验结论:该小组同学认为植物茎的背地生长是____作用的结果;通过仔细观察发现实验一中茎的弯曲角度较实验二的大,即α>β,该小组同学认为多出的弯曲角度是由_____造成的。经修正获得的结论:植物茎的背地性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继续探究:一定强度的单侧光与地心引力对茎背地性影响效应的大小。某同学认为利用上述实验中α>β的关系即可作出判断:若____,则该强度的单侧光的效应大于地心引力的效应。另一同学认为还可以通过实验进行更准确、更形象的判断,请绘制实验装置图,并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_________________。

实验装置图:

结果预测及结论:

①若________;则该强度的单侧光与地心引力对茎背地性影响的效应相同。

②若________;则该强度的单侧光对茎背地性影响的效应小于地心引力对茎背地性影响的效应。

③若________,则该强度的单侧光对茎背地性影响的效应大于地心引力对茎背地性的影响。19、肥胖是Ⅱ型糖尿病的重要诱因;肥胖者血浆中过多的脂肪酸会使胰岛素受体敏感性下降,进而增加了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负荷,并最终患病。下图1是人体进食后血糖浓度升高引起胰岛素分泌的示意图,图2是研究肥胖与Ⅱ型糖尿病关系的实验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正常人体内,引起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信号分子有_______和_______。

(2)图1可知,进食后胰岛B细胞葡萄糖供应增加,细胞内_______过程加强,导致ATP/ADP比值上升。胰岛B细胞膜电位发生变化,引起Ca2+以_______的方式进入细胞;促进胰岛素分泌。

(3)据图2分析,非糖尿病肥胖者血浆胰岛素浓度与正常人相比有明显差异,可能的原因是非糖尿病肥胖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Ⅱ糖尿病肥昨者血浆胰岛素浓度与非糖尿病肥胖者相比也有明显差异,可能的原因是Ⅱ型糖尿病肥胖者________________。

(4)下图表示正常人和Ⅱ型糖尿病肥胖者在口服100g葡萄糖后血糖浓度变化情况。请在下图中用虚线画出非糖尿病肥胖者在相同条件下的血糖浓度变化曲线。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C【分析】【分析】

1;生长素类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主要有:(1)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2)促进果实发育;(3)防止落花落果。

2;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秆伸长和植物增高,此外,它还有防止器官脱落和解除种子、块茎休眠促进萌发等作用。

3;细胞分裂素在根尖合成;在进行细胞分裂的器官中含量较高,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和扩大,此外还有诱导芽的分化,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

4;脱落酸在根冠和萎蔫的叶片中合成较多;在将要脱落和进入休眠期的器官和组织中含量较多.脱落酸是植物生长抑制剂,它能够抑制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还有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促进休眠和提高抗逆能力等作用。

5;乙烯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此外,还有促进老叶等器官脱落的作用,植物体各部位都能合成乙烯。

【详解】

A;减去顶芽后;可以促进侧芽的生长,地上部分的质量增加,所以根冠比的值将降低,A错误;

B;给植物喷洒适量的细胞分裂素抑制剂将抑制植物细胞的分裂;减少地上部分的质量,所以根冠比将增大,B错误;

C;赤霉素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秆伸长和植物增高,增加地上部分的质量,所以根冠比下降,C正确;

D;乙烯利是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促进果实成熟,不能促进果实发育,D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需要考生识记各种植物激素的作用,理解题干中“根冠比”的含义,结合二者进行解答。2、D【分析】【详解】

A;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水盐平衡调节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等功能有关,脑干中有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中枢,如呼吸中枢,A错误;

B;脊髓是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B错误;

C;语言中枢的H区受损;患者能听到,但是听不懂别人的话,C错误;

D;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D正确。

故选D。

【定位】

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对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的记忆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点睛】

中枢神经系统功包括脑和脊髓,脑包括大脑、小脑、脑干和下丘脑,人脑的高级功能是指对外部世界的感知、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及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功能;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水盐平衡调节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等功能有关;脑干中有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中枢,如呼吸中枢等;小脑有维持躯体平衡的中枢;脊髓中有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3、A【分析】【分析】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生理功能分别是: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相互拮抗,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

【详解】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在调节血糖方面的作用是相互拮抗的;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运动性低血糖症的形成与胰岛素有关,与胰高血糖素也有关,A错误;出现运动性低血糖轻微症状时,可通过饮用糖水增加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从而缓解低血糖症状,B正确;当内分泌紊乱引起胰岛素分泌量增加时,会使血液中血糖含量降低,易发生运动性低血糖症,C正确;饥饿时,血液中葡萄糖含量会降低,若饥饿时进行长时间的剧烈运动,则会引起运动性低血糖症,D正确;因此,本题答案选A。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看清题干中相关信息“运动性低血糖症是指在运动中或运动后由于血糖降低导致头晕、恶心、呕吐、冷汗等不适的现象,严重者可能出现休克或者死亡”,再根据题意作答。4、C【分析】【分析】

本题以“探究NAA(萘乙酸)对杨树枝条扦插的最适浓度”的实验为依托;考查学生对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的含义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

依题意可知: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NAA(萘乙酸)对杨树枝条扦插的最适浓度,自变量NAA(萘乙酸)的浓度,因变量是枝条的生根数量,而枝条的长度、生长状况等均为无关变量。综上分析,C正确,A、B、D均错误。5、A【分析】【分析】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速度快;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化学信号,存在时间上的延搁,速度较慢,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详解】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在b点给一个强刺激,虽然ab=bd,但ab间是以电信号传导,而bd间是以化学信号传递,因此a点先兴奋,则Na+内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而电流表的左侧是正极,所以指针向左偏转;b点后兴奋;电流表的指针又向右偏转。因此,电位计的指针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在c点给一个强刺激;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因此,兴奋不能传递到a处,因此,电位计的指针只能发生一次偏转。

故选:A。

【点睛】

易错点:兴奋在离体的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但在两个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分析电流表偏转情况时,注意只能从突触前神经元往后传递,而不能逆传。6、D【分析】【分析】

分析题中弃耕农田中不同年份不同植物的种类变化情况可知;乔木和灌木都是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但灌木比乔木先出现;草本植物种类从少到多;这说明该弃耕农田中生物群落在不断演替,其演替顺序是草本阶段到灌木阶段,再到乔木阶段。物种丰富度由少到多,生态系统营养结构和功能相应由简单变为复杂。

【详解】

A;群落在不断演替的过程中其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都会发生改变;A正确;

B;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某种乔木的生态位包括其与其他物种的关系,B正确;

C;由于弃耕农田中保留了基本土壤;甚至部分种子或繁殖体,所以在此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C正确;

D;从表格中统计年份分析;其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不呈“S”形增长,D错误;

故选D。

【点睛】7、D【分析】【分析】

图中总共有六条食物链;生物群落包括同一区域内所有的生物。

【详解】

A;分析图示可知:此食物网中共有六条食物链;A项错误;

B;图中的A为生产者;其余的成分为消费者,再加上分解者才能构成生物群落,而细菌、真菌只是分解者中的一部分,B项错误;

C;若能量传递效率为20%;根据D占据的位置,处于5条食物链,因D所摄取的各种生物量不确定,所以不能确定A的被消耗量,C项错误;

D;图示食物网比较复杂;当E减少时,其他营养级的生物可以加以补充,短期内H的数量将保持稳定,D项正确。

故选D。8、B【分析】【分析】

物质循环指的是C;H、O、N、P、S等元素不断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

【详解】

A;物质循环发生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A错误;

B;物质是能量的载体;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是彼此依存、不可分割的,B正确;

C;物质循环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与无机环境间进行;C错误;

D;并非所有的系统在物质方面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系统;D错误。

故选B。9、D【分析】HIV侵染机体后产生的抗体只能与内环境中HIV结合,形成沉淀,而不是形成细胞集团,A错误;HIV主要侵染T淋巴细胞,但是体液免疫大多也需要T细胞参与,所以感染者体液免疫能力也大大降低,B错误;HIV虽然容易发生变异,但变异病毒照样可以作为抗原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C错误;由于HIV导致T细胞减少,艾滋病患者特异性免疫功能大大降低,如果患者间接死于恶性肿瘤,主要就是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淸除体内恶性肿瘤细胞的功能大大降低所致,D正确。二、填空题(共5题,共10分)10、略

【分析】【分析】

在自然界中;气候;生物、天敌等均会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故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波动。

【详解】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大多种群的数量总是处于波动中。

【点睛】

种群的数量不会恒定不变。【解析】波动11、略

【分析】【详解】

有科学家指出:“没有物质,什么都不存在;没有能量,什么都不会发生;没有信息,任何事物都没有意义。”这是有道理的,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和释放都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等过程。物质是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组分,正是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才能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信息传递决定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方向。在细胞、个体、种群等层次,它们所起的作用也是这样的,例如细胞与细胞之间,如果没有物质,就不能构成生命,物质的合成与分解伴随着能量的储存和释放,而信息传递使物质的合成与分解、能量的储存和释放正常进行。【解析】是的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和释放都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等过程。物质是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组分,正是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才能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信息传递决定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方向。在细胞、个体、种群等层次,它们所起的作用也是这样的例如细胞与细胞之间,如果没有物质,就不能构成生命,物质的合成与分解伴随着能量的储存和释放,而信息传递使物质的合成与分解、能量的储存和释放正常进行。12、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能量流动物质循环载体动力无机环境生物群落13、略

【解析】①.化学防治,生物防治,机械防治②.生物防治,③.信息传递的作用。14、略

【分析】【分析】

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包括样方法;标志重捕法、抽样检测法、黑光灯诱捕法等;不同的生物采用的调查方法不同。

【详解】

(1)免疫抑制剂可以降低机体的免疫能力;器官移植的难点之一就是免疫排斥现象,应用免疫抑制剂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难点。

(2)出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3)对于有趋光性的昆虫;还可以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调查它们的种群密度。

(4)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环境条件改变,K值随之改变。

(5)对一只试管中培养液中的酵母菌逐个计数是非常困难的;可以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利用血细胞板计数法进行计数。

(6)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是记名计算法;二是目测估计法。

(7)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等。

【点睛】

本题考查教材必修3最基本的知识,熟悉并理解教材的相关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析】免疫抑制剂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黑光灯进行灯光诱捕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抽样检测记名计算法目测估计法全球气候变化三、判断题(共1题,共2分)15、A【分析】【分析】

【详解】

某些植物的花期受光周期的影响;因此可以通过控制光照时间长短来控制花期,正确。

【点睛】四、实验题(共4题,共8分)16、略

【分析】【试题分析】

本题以“研究寨卡病毒流行与登革热病毒的关系”为载体;考查体液免疫;探究登革热病毒抗体是否可以特异性结合寨卡病毒实验、验证人感染过登革热病毒后机体内是否存在ADE现象的实验等。对应此类实验评价与修订的试题,需要考生拥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可以从取材、实验原理和方法、药品与试剂的使用、操作步骤、实验结果分析等方面着手分析,对实验进行评价与修订。

(1)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是浆细胞;抗体与病毒结合,可阻止病毒吸附并侵染宿主细胞。

(2)①在本实验中,b组可排除无关抗体(血清中其它抗体)对实验结果的影响;c组可作为抗原-抗体阳性反应结果的参照。

②据图可知,与对照组分别比较,实验组抗原-抗体反应强度明显高于b组;与c组接近,由此可得出“登革热康复者的血清抗体能够与寨卡病毒结合”的结论。

(3)①由于细胞系W在不发生ADE时;对寨卡病毒的感染率很高,所以本实验方案存在的缺陷是实验组细胞系选用不合理;对照组血清选用不合理(且对照组不足)。

②可对本实验方案进行改进。实验组:将登革热康复者血清与寨卡病毒共同温育一段时间后,加入到细胞系U的培养体系中;对照组1:将正常人血清与寨卡病毒共同温育一段时间后,加入到细胞系U的培养体系中;对照组2:将正常人血清与寨卡病毒共同温育一段时间后,加入到细胞系W的培养体系中。【解析】浆细胞吸附并侵染无关抗体(血清中其它抗体)抗原-抗体阳性反应结果②明显高于b组,与c组接近登革热康复者的血清抗体能够与寨卡病毒结合实验组细胞系选用不合理;对照组血清选用不合理(且对照组不足)实验组:将登革热康复者血清与寨卡病毒共同温育一段时间后,加入到细胞系U的培养体系中对照组1:将正常人血清与寨卡病毒共同温育一段时间后,加入到细胞系U的培养体系中;对照组2:将正常人血清与寨卡病毒共同温育一段时间后,加入到细胞系W的培养体系中17、略

【分析】【分析】

本题以反映实验结果的柱形图和曲线图为载体;考查学生对生长素的运输与生理作用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详解】

(1)生长素在成熟植物组织中可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为了消除幼茎切段内原有的激素对实验的影响;在实验前需要将幼茎切段在蒸馏水中浸泡一定的时间,以去除内源性激素。

(2)图1显示,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甲处理的b;c、d实验组;其月季幼茎切段平均长度均大于浸泡在蒸馏水中的a组(对照组),而且d组的幼茎切段平均长度最长,据此结合题意可推知:d组使用的生长素类似物甲浓度为最适浓度,三种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甲的溶液对切段的生长的影响均起促进作用。

(3)图2显示;X浓度处理的实验组,其茎段侧芽生长量小于空白对照组的茎段侧芽生长量,说明X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乙对微型月季茎段侧芽生长具有抑制作用;Y和Z浓度处理的实验组,二者的茎段侧芽生长量均大于空白对照组的茎段侧芽生长量,说明Y和Z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乙均促进茎段侧芽的生长。可见,X浓度;Y浓度和Z浓度之间大小的关系是X>Y且X>Z,但Y与Z之间的大小关系不确定。

(4)为探究3μmol/L的生长素类似物甲和0.5μmol/L的生长素类似物乙对月季插条生根的复合影响;依据实验设计应遵循的对照原则可知:应设计4种培养液,即只含3μmol/L的生长素类似物甲的培养液;只含0.5μmol/L的生长素类似物乙的培养液、同时含有3μmol/L的生长素类似物甲和0.5μmol/L的生长素类似物乙的培养液、不含任何生长素类似物的培养液。

【点睛】

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抓住图示所蕴含的生物学信息,即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处理后的幼茎切段平均长度和茎段侧芽生长量,并且将实验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组)与对照组的相应数值进行对比分析,由此依据实验设计的原则和题意对各问题情境进行解答。【解析】韧皮部消除茎内原有激素对实验的影响最适浓度均起促进作用抑制X>Y且X>Z,Y与Z之间的大小关系不能确定418、略

【分析】【分析】

依图示信息,植物横放时,茎背地生长与地心引力、单侧光有关;将植物放在黑暗条件下(即排除单侧光的影响时),植物也能表现出背地性,说明地心引力发挥着作用。要判断地心引力和单侧光对茎背地性影响效应的大小,可以依据弯曲角度α与2β的关系。若α>2β;则该强度的单侧光的效应大于地心引力。要探究单侧光与地心引力对茎背地性影响效应的大小,应该从近地侧给予光照,依茎生长弯曲情况进行判断。

【详解】

(1)依图示信息;植物横放时,茎背地生长与地心引力;单侧光有关,故可以提出的问题是植物茎的背地生长是单侧光作用的结果,还是地心引力作用的结果,还是二者共同作用的结果?

(3)将植物放在黑暗条件下(即排除单侧光的影响时),植物也能表现出背地性,说明地心引力发挥着作用;通过仔细观察发现实验一中茎的弯曲角度较实验二的大,即α>β;该小组同学认为多出的弯曲角度是由单侧光作用造成的。综上可得出的结论是植物茎的背地性是地心引力和单侧光共同作用的结果。

(4)上述实验中α是单侧光和地心引力共同作用的结果,β是地心引力作用的结果,若α>2β;则该强度的单侧光的效应大于地心引力的效应。为了通过实验进行更准确;更形象的判断,可设置如下实验装置图:

单侧光使茎向光弯曲(即向地生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