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生产车间安全操作管理制度_第1页
制造业生产车间安全操作管理制度_第2页
制造业生产车间安全操作管理制度_第3页
制造业生产车间安全操作管理制度_第4页
制造业生产车间安全操作管理制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制造业生产车间安全操作管理制度TOC\o"1-2"\h\u26250第一章安全生产总则 1224671.1安全管理目标 166061.2安全生产责任 2112541.3安全培训与教育 224660第二章设备安全操作 2265392.1设备操作规程 2300792.2设备维护与保养 2278832.3设备故障处理 216032第三章用电安全管理 344813.1电气设备使用规范 3125633.2临时用电安全 3310213.3电气处理 37709第四章防火防爆安全 388344.1防火防爆措施 3150734.2消防设施管理 3172914.3火灾爆炸应急处理 411499第五章危险化学品管理 4155235.1危险化学品的储存 4266555.2危险化学品的使用 4233485.3危险化学品的废弃处理 420747第六章作业环境安全 4131046.1车间清洁与卫生 4284056.2通风与照明 5198366.3噪声与振动控制 54884第七章特种设备安全 568357.1特种设备的操作规范 5181337.2特种设备的检验与维护 5217257.3特种设备预防与处理 58487第八章安全检查与整改 641198.1安全检查制度 6253598.2安全隐患整改 6310368.3安全考核与奖惩 6第一章安全生产总则1.1安全管理目标制造业生产车间的安全管理目标是实现无重大伤亡、无火灾、无设备损坏以及无环境污染。通过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员工的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保证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同时不断改进和完善安全管理措施,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为员工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1.2安全生产责任生产车间的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都对安全生产负有责任。车间主任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全面的安全管理工作。班组长负责本班组的安全生产工作,督促员工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及时发觉和消除安全隐患。员工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发觉安全问题及时报告。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组织安全培训和教育,监督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对安全进行调查和处理。1.3安全培训与教育新员工入职时,必须接受公司级、车间级和班组级的三级安全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安全法律法规、公司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案例等。在职员工每年至少接受一次安全再培训,以强化安全意识和提高安全操作技能。还应定期组织安全演练,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理能力。安全培训和教育的记录应妥善保存,作为员工绩效考核和晋升的重要依据。第二章设备安全操作2.1设备操作规程所有设备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熟悉设备的功能、结构和操作方法,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在操作设备前,必须认真阅读设备的操作手册和安全注意事项,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严禁擅自更改设备的参数和操作程序。设备运行过程中,操作人员应密切关注设备的运行状态,如发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机检查,并及时报告维修人员。2.2设备维护与保养设备的维护与保养是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和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的重要措施。设备维护人员应根据设备的维护手册和保养计划,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清洁、润滑、紧固和调试。对于易损件和关键部件,应定期进行更换和检测。设备保养工作应做好记录,包括保养时间、保养内容、保养人员等,以便追溯和查询。2.3设备故障处理当设备出现故障时,操作人员应立即停机,并报告班组长和维修人员。维修人员应及时赶到现场,对设备进行检查和诊断,确定故障原因和维修方案。在维修设备时,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如切断电源、悬挂警示标志等。维修完成后,应进行试运转,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后,方可交付使用。第三章用电安全管理3.1电气设备使用规范电气设备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在使用电气设备前,应检查设备的外观是否完好,电气线路是否破损,接地是否良好等。严禁使用破损、老化的电气设备和电线。电气设备的安装和使用应符合防火、防爆、防潮等要求。操作人员应熟悉电气设备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避免误操作导致安全。3.2临时用电安全临时用电必须办理临时用电许可证,由专业电工进行接线和拆除。临时用电线路应采用绝缘良好的电线,架空或埋地敷设,严禁乱拉乱接。临时用电设备应采用漏电保护装置,保证用电安全。临时用电结束后,应及时拆除临时用电线路和设备,清理现场。3.3电气处理一旦发生电气,应立即切断电源,组织人员进行抢救。在未切断电源前,严禁用手直接接触触电者。对于电气火灾,应使用干粉灭火器或二氧化碳灭火器进行灭火,严禁用水灭火。电气发生后,应及时报告安全管理部门,进行调查和处理,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防止类似的再次发生。第四章防火防爆安全4.1防火防爆措施车间内应配备足够的消防器材和设施,如灭火器、消火栓、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保证其完好有效。严禁在车间内吸烟、使用明火或乱扔易燃易爆物品。对于易燃易爆物品的储存和使用,应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管理,采取防火、防爆、通风等措施。电气设备应符合防火防爆要求,防止电气火花引发火灾和爆炸。4.2消防设施管理消防设施应明确责任人进行管理,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保证其正常运行。灭火器应定期检查和维护,发觉失效应及时更换。消火栓应每月进行一次放水试验,保证其水压和水量满足灭火要求。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应定期进行检测和维护,保证其在火灾发生时能够正常启动。消防通道和安全出口应保持畅通无阻,严禁堆放杂物。4.3火灾爆炸应急处理制定火灾爆炸应急预案,定期组织演练。一旦发生火灾爆炸,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人员疏散和灭火。在疏散过程中,应使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姿前行,避免吸入有毒烟雾。灭火时应根据火灾类型选择合适的灭火器材和方法,如木材、纸张等固体火灾可使用水基灭火器灭火,油类、电气等火灾应使用干粉灭火器或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在灭火过程中,应注意自身安全,防止发生伤亡。第五章危险化学品管理5.1危险化学品的储存危险化学品应储存在专用仓库内,根据其性质、危险程度等分类存放,并设置明显的标志。仓库内应保持通风良好,配备相应的消防器材和防护设备。危险化学品的储存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严禁超量储存和混存。仓库管理人员应熟悉危险化学品的特性和应急处理方法,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保证仓库的安全。5.2危险化学品的使用使用危险化学品的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熟悉其性质、危害和使用方法,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在使用危险化学品时,应佩戴相应的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护目镜等。使用后的危险化学品应及时回收和处理,严禁随意丢弃。危险化学品的使用现场应设置警示标志,禁止无关人员进入。5.3危险化学品的废弃处理危险化学品的废弃处理应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废弃的危险化学品应进行分类收集,包装完好,注明化学品的名称、数量、性质等信息。在运输废弃危险化学品时,应使用专用车辆,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防止发生泄漏和。第六章作业环境安全6.1车间清洁与卫生车间内应保持清洁卫生,定期进行清扫和消毒。工作区域内的杂物应及时清理,保持通道畅通。生产设备和工具应定期进行清洁和维护,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员工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个人清洁和工作区域的整洁。6.2通风与照明车间内应保持良好的通风和照明条件。通风设备应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保证其正常运行,有效排除车间内的有害气体和粉尘。照明设备应满足工作场所的照度要求,定期进行检查和更换,保证员工在良好的光线下工作,减少视觉疲劳和的发生。6.3噪声与振动控制对于产生噪声和振动的设备,应采取有效的降噪和减振措施,如安装隔音罩、减震垫等,降低噪声和振动对员工的危害。员工应佩戴耳塞、耳罩等防护用品,减少噪声对听力的损伤。定期对噪声和振动进行监测,如发觉超标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第七章特种设备安全7.1特种设备的操作规范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取得相应的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操作。操作人员应熟悉特种设备的功能、结构和操作方法,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在操作特种设备前,应进行全面的检查,保证设备的安全功能符合要求。操作过程中,应密切关注设备的运行状态,如发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操作,并采取相应的措施。7.2特种设备的检验与维护特种设备应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定期检验,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不得使用。特种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应由专业人员进行,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清洁、润滑、调整和更换易损件,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维护保养工作应做好记录,包括维护保养时间、内容、人员等信息。7.3特种设备预防与处理制定特种设备应急预案,定期进行演练。加强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落实安全责任,预防的发生。一旦发生特种设备,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措施进行救援,防止扩大,并按照规定及时报告有关部门。对进行调查处理,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落实整改措施,防止类似的再次发生。第八章安全检查与整改8.1安全检查制度建立健全安全检查制度,定期对生产车间进行安全检查。安全检查包括日常检查、定期检查、专项检查和季节性检查等。检查内容包括设备安全、用电安全、防火防爆安全、危险化学品管理、作业环境安全等方面。检查人员应认真填写检查记录,对发觉的安全隐患应及时下达整改通知书,责令相关部门和人员限期整改。8.2安全隐患整改对于安全检查中发觉的安全隐患,相关部门和人员应高度重视,按照整改通知书的要求,制定整改措施,落实整改责任,限期完成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