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新型城镇化的“多规融合”解决方案_第1页
面向新型城镇化的“多规融合”解决方案_第2页
面向新型城镇化的“多规融合”解决方案_第3页
面向新型城镇化的“多规融合”解决方案_第4页
面向新型城镇化的“多规融合”解决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面向新型城镇化的“多规融合”解决方案目录ONTENTSC1背景目的234如何实施实施效果实施难点1.1宏观背景1.2建设需求1.3建设目的第一章背景目的1.1中央城镇化会议:一张蓝图干到底2013年12月12日至13日,中央城镇化会议在北京召开,会上提出了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六大任务,特别是关于空间布局优化的方面,明确了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两横三纵”战略格局,提出“一张蓝图干到底”。——人民网1.1“一张蓝图干到底”的诠释统一空间参考统一地理坐标系统空间连续多规数据融合规划国土发改……多维度应用集约管理智慧运营和谐发展“一个空间、一本规划、一张蓝图”多规融合1.1住建部:“三规合一”试点1.1智慧城市:多规融合为抓手多规融合主要促进多规数据的统一管理,实现各部门的业务协同、提升政府服务效能、城市管理模式创新,成为智慧城市发展的重要抓手。1.2多规融合的缘起之一1.2多规融合的缘起之二1.3多规融合的建设目的基于“一个空间、一本规划、一张蓝图”的思想,在IT技术支撑下,通过统一多规衔接的技术标准和工作机制,将现有多规成果纳入统一平台进行管理和分析,并逐步发现和解决多规之间的差异和冲突,为新型城镇化战略的“一张蓝图干到底”提供高度协调、统一权威的空间规划内容指引。1.3具体目标目录ONTENTSC1背景目的234如何实施实施效果实施难点2.1业务分析2.2总体框架2.3实施思路第二章如何实施2.4实施步骤2.1业务分析2.2总体框架2.3实施思路:4步骤+1支撑+3融合+1配套2.3实施思路:4步骤+1支撑+3融合+1配套找差异找出现有各类规划在城市发展目标、建设规模、用地指标、要素空间布局等方面的存在的差异多规数据的无缝拼接、统一管理、多元共享与综合服务多规协同体系下的规划的科学编制、有序实施和严格落实通过多部门协调,从规划编制、规划实施的业务体系、机制、制度等方面的完善促进一体化管理解决差异促协同量化各类差异的详细情况找出导致差异的具体原因跟踪、监督问题解决的过程量化差异2.3实施思路:4步骤+1支撑+3融合+1配套多规融合服务管理平台平台消息消息队列数据、服务集成总线数据中心数据适配服务适配ETL系统移动展示系统综合数据库管理系统业务协同系统冲突检查专家系统编制协同系统信息联动系统决策支持平台信息展示系统年度实施评价系统1对接对接N对接对接对接发改业务系统规划业务系统国土业务系统环保业务系统……2.3实施思路:4步骤+1支撑+3融合+1配套数据融合业务融合系统融合多规数据标准化体系多规融合数据仓库多规融合数据统一管理与各部门业务数据对接搭建SOA\ESB框架发布系统服务规范规划编制协同辅助并联审批2.3实施思路:4步骤+1支撑+3融合+1配套数据融合业务融合系统融合多规数据标准化体系多规融合数据仓库多规融合数据统一管理与各部门业务数据对接2.3实施思路:4步骤+1支撑+3融合+1配套2.3实施思路:4步骤+1支撑+3融合+1配套数据融合业务融合系统融合规划协同编制部门并联审流2.3实施思路:4步骤+1支撑+3融合+1配套规划协同编制前期数据收集整理中期规划评审后期成果管理国土规划发改各项规划编制各做各的,互不参考规划协同编制前期数据收集整理中期规划评审后期成果管理国土规划发改多规融合服务管理平台:协同编制统一参考统一参考评审对比评审对比成果融合成果融合提交成果统一检测冲突在统一平台上进行评审提供统一的底板库部门并联审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局规划局发改委①立项②预选址④选址意见书③土地预审⑤土地出让部门并联审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局规划局发改委立项预选址选址意见书土地预审土地出让多规融合服务管理平台2.3实施思路:4步骤+1支撑+3融合+1配套数据融合业务融合系统融合搭建SOA/ESB框架发布系统服务规范基于ESB/SOA实现系统对接1、充分利用已有资源,保护投资;2.IT技术更好与业务对齐,随需应变;3.降低系统耦合度,便于扩展,易于运维;建设“多规融合”服务组件资产库2.3实施思路:4步骤+1支撑+3融合+1配套01030402网络保障队伍保障机制保障资金保障1配套配套完善的内容云平台建设配套完善的内容配套完善的内容配套完善的内容2.4建设步骤(两步建设,三期全面融合)目录ONTENTSC1背景目的234如何实施实施效果实施难点建设效果简化行政事项,缩短审批时限,提高政务效能推动多部门的政务信息共享和政务协同串联,相应环节的行政审批时限缩短12%节省编制经费,缩短编制周期,提高编制水平免去大量多规协调沟通时间,使整个编制周期更短,预计初步可达10%以上统筹空间资源,落实规划管控,促进廉政建设按照实际需求统筹资源配置,促公开保公平,廉政风险降低7%盘活土地资产,集约土地管理,推动持续利用摸清并建立完备的土地资源台账,有望盘活全市超过至少3%的土地资源应用效果示例统一管理共享服务冲突分析智能联动综合展示移动应用编制协同并联审批决策支持实施评价多规融合服务管理平台管察用协智管——多规数据的统一管理多规数据综合管理管——多规数据的共享服务多规数据共享服务应用效果示例统一管理共享服务冲突分析智能联动综合展示移动应用编制协同并联审批决策支持实施评价多规融合服务管理平台管察用协智察——冲突分析多规成果冲突检查察——智能联动多规信息联动分析应用效果示例统一管理共享服务冲突分析智能联动综合展示移动应用编制协同并联审批决策支持实施评价多规融合服务管理平台管察用协智用——综合展示“多规融合”信息综合展示用——移动端展示“多规融合”信息移动终端展示应用效果示例统一管理共享服务冲突分析智能联动综合展示移动应用编制协同并联审批决策支持实施评价多规融合服务管理平台管察用协智协——并联审批协——编制协同应用效果示例统一管理共享服务冲突分析智能联动综合展示移动应用编制协同并联审批决策支持实施评价多规融合服务管理平台管察用协智智——辅助选址智——规划管控智——辅助决策用地发展分析智——辅助决策用地平衡分析智——辅助决策用地指标分析智——辅助决策用地台账报告智——实施评价多规融合年度实施状况评价目录ONTENTSC1背景目的234如何实施实施效果实施难点4.1如何实现多规融合?4.2多规冲突怎么检查和发现矛盾?4.3多规部门属于平行关系,具体的协调机制怎么办?第四章实施难点4.4如何在已有系统中实现业务协同和实施管控4.1多规所属不同部门,各部门职责与业务各不相同,怎么能实现融合?多规融合,核心是通过多规内容既有的矛盾和冲突解决,通过部门之间的密切协作和沟通,实现多规内容的良好衔接,促进相互之间的协调,形成“一套规划”,多规仍保持“独立编制”,但内容能“融为一体”。而不是将现有的多规,整合为一个“规划”。这是因为,多规内容各有侧重,各有体系,谁也不能取代谁,实现“多规合一”的可能性很小;而通过厘清各部门规划职能边界,建立多部门协调工作机制,走“多规融合”的道路具有更为广泛的操作性。4.1多规融合是促协调,而非合一4.2多规内容所依据的标准不一,如何保证计算机可以对多规成果的图斑开展自动冲突检查?4.2多规冲突探查核心是开展多规要素衔接标准的研究多规编制过程中,所用的分类标准和规划的空间尺度都不一致,要想能够利用计算机模型对多规内容的冲突和矛盾做自动探查,指导多规的修编,关键是要研究多规的衔接标准,找出共用的空间要素,找到统一空间尺度的核心标准,明确多规衔接所依赖的图斑空间尺度特征,支持以更小的空间粒度进行多规图斑要素的拆分,然后再建立数学模型,根据计算机模拟实现拆分后多规图斑的内容比较,从而发现多规之间在用地规模、社会经济指标等方面的是否一致。4.3多规所涉及的发改、国土、规划等部门在行政上属于平行关系,多规的协调必需有相应的机制保障,这个机制该怎么建?4.3多规部门机制协调不需要合并部门,但要有市政府领衔,各单位负责的小组多规部门在行政上属于平级关系,在协调机制的研究中,必需形成充分沟通、积极配合的组织协调和整体推进体制,通过建立一个统一协调机制保障,积极引导发改、规划、国土以及相关部门共同配合多规融合工作,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这是难点也是重点。由于多规部门谁都不能取代谁。因此我们建议,对于项目实施地在组织管理上,应建立由市政府相关领导亲自领衔,发改、国土、规划等各部门一把手负责的领导小组;建议成立专门的“多规融合”技术小组(抽调各局信息中心人员或招聘的方式),负责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协调和维护。4.4涉及“多规融合”规划管控和业务协同的问题,如何在多规部门现有业务系统中进行监控和协同?4.4基于ESB/SOA的系统集成,实现多规部门的业务协同和规划管控多规部门的规划设计与规划实施工作已经有相应的系统,需要保障本项目“多规融合”成果可以作用于这些系统,支撑规划业务协同和“多规融合”成果的落地管控,这就必须解决异构系统的衔接和“多规融合”成果的便利运用问题。通过SOA服务和已有的系统进行对接,通过ESB应用集成总线进行编排,以松散耦合特性,有效解决异构系统的无缝接入问题,且对现有系统造成的影响很小,不影响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