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第三节元素周期表的应用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1.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揭示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反映了元素性质与其原子结构的关系,在哲学、自然科学、生产实践各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例如人们可以根据元素周期律,在元素周期表中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分界线附近寻找()A.耐高温的合金材料B.制农药的元素C.作催化剂的元素D.作半导体材料的元素解析:耐高温、耐腐蚀的合金材料及催化剂一般是过渡元素及其化合物;制农药的元素位于周期表的右上角;金属是电的良导体,非金属一般是绝缘体,那么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分界线附近能找到的是半导体材料。答案:D2.对于核电荷数为37的元素,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某单质在常温下跟水反应不如钠剧烈B.其碳酸盐易溶于水C。其原子半径比钾原子半径小D.其氢氧化物不能使Al(OH)3溶解解析:37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第五周期第ⅠA族,是Rb元素,为不常见元素。解答的关键是根据该元素所在族的其他元素的性质,找出递变规律,加以推测判断。由于Rb与Na、K为同一主族,其性质与Na、K相似,且原子半径要比Na、K大,根据K与水反应比Na与水反应剧烈的事实,可知Rb与水反应比K更剧烈,且RbOH的碱性比NaOH、KOH更强,所以能使Al(OH)3溶解.K2CO3的溶解度比Na2CO3大,都易溶于水,Rb2CO3应比K2CO3更易溶。答案:B3.下列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最弱的是()A。SiB。PC。SD。Cl解析:根据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同周期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逐渐减弱,酸性逐渐增强,Si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H2SiO3的酸性最弱。答案:A4。下列叙述肯定能说明金属A比金属B的活泼性强的是()A.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少B。A原子的电子层数比B原子的电子层数多C.1molA从酸中置换H+生成的H2比1molB从酸中置换H+生成的H2多D。常温时,A能从水中置换出氢,而B不能解析:选项A只指出A、B两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而没有指明它们的电子层数的多少,因而不能确定A、B的金属性强弱,如Ag呈+1价,最外层有一个电子,而镁最外层电子数比Ag多,金属性却是镁强于银。选项B中指出了A、B原子的电子层数的多少,但电子层数少的不一定比电子层数多的原子的金属性弱,如钠比铜少一个电子层,但钠比铜活泼。选项C中说明了等物质的量的A、B金属与酸反应生成氢气的多少,未说明与酸反应的快慢,与酸反应生成氢气多的金属活泼性不一定强,如1molAl比1molNa与足量酸反应时生成的氢气多,而Na比Al活泼.选项D正确,因为只有很活泼的金属(如Na、K、Ca等)在常温下与水反应,而较不活泼的金属在常温下不与水反应.答案:D5.查阅元素周期表,指出下列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钠________________;氯________________;硅________________;铝________________;金________________;铜________________;锌________________;钛________________.解析:学会查阅元素周期表,熟悉周期表的结构。答案:第三周期ⅠA族第三周期ⅦA族第三周期ⅣA族第三周期ⅢA族第六周期ⅠB族第四周期ⅠB族第四周期ⅡB族第四周期ⅣB族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1.超重元素“稳定岛”的假设预言:自然界中可能存在着原子序数为114的元素的稳定同位素208X。1999年人们发现了114号元素,有力地支持了“稳定岛"学说.请你根据已知的元素周期律预测208X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A.第八周期Ⅷ族B。第七周期ⅥA族C.第七周期ⅣA族D。第六周期ⅠB族解析:根据已有的元素周期律,第七周期如果排满,应排到118号,即118号元素应位于第七周期0族(第18列),由此可知114号元素应位于同一周期,第ⅣA族(第14列).答案:C2.1869年,门捷列夫把已经发现的几十种元素按照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排成一行,又按照性质的相似性排列一列,终于制成了一个表,这就是最初的著名的元素周期表。在此基础上经过对比研究,他又成功地预测了当时尚未发现的几种元素并很快得到了实验的证实,轰动了化学界。根据以上所说,你认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门捷列夫在研究中运用了分类的方法B.门捷列夫在研究中运用了比较和预测的方法C。实验对门捷列夫的研究仍然具有重大意义D。相对原子质量等于原子序数解析:门捷列夫在研究中充分运用了分类法、比较法和预测法。门捷列夫虽然没有运用实验的方法研究元素周期表,但每一种元素的发现和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等,都需要实验,而且他的预测只有经过实验证实才能得到验证.所以实验对于门捷列夫同样重要。D项是错误的说法。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不等于原子序数,原子序数等于元素的核电荷数。答案:D3。酸根所含电子数比硝酸根的电子数多1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R原子的电子层数比N的电子层数多1B.中R的化合价与中的N的化合价相等C.和只能被还原,不能被氧化D.R和N为同族元素解析:从“酸根所含电子数比硝酸根的电子数多10”可得出R元素的原子序数应比N大10,所以是.进而可推出A、B是正确的,D是错误的.氯酸根离子既可以被氧化(转化为高氯酸根离子),也可以被还原成低价态,所以C也是错误的.答案:AB4。天然存在的金属钫(Fr)极微量,它的21个已知同位素都有放射性,它是碱金属元素中最重的元素,根据它在周期表中的位置预言其性质,其中不正确的是()A.在已知元素中它具有最大的原子半径B。在空气中燃烧时,生成氧化物Fr2OC.氧化物的水化物是极强的碱D。单质的熔点比钠的熔点高解析:由元素周期律知同周期原子半径最大的在左侧,同主族原子半径最大的在下边,故A正确.碱金属族中,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增强,单质的熔沸点逐渐降低,在空气中燃烧应该生成更复杂的氧化物。答案:BD5.1999年1月,俄美科学家联合小组宣布合成出114号元素中的一种同位素,该同位素原子的质量数为298。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元素位于第七周期B.该元素位于第ⅢA族C.该元素为金属元素,性质与82Pb相似D.该元素原子含有114个电子和184个中子解析:114号元素位于ⅣA族。由原子序数确定元素位置的规律:基本公式:原子序数-区域尾序数(10,18,36,54,86)=差值,对于18号以前的元素,若0<差值≤7时,元素在下一周期,差值为主族序数;若差值为0,则元素在尾序数所在的周期,一定为零族元素。对于19号以后的元素分三种情况:①若差值为1—7时,差值为族序数,位于Ⅷ族左侧。②若差值为8、9、10时,为Ⅷ族元素。③若差值为11—17时,再减去10最后所得差值,即为Ⅷ族右侧的族序数。答案:B6.同周期的三种元素X、Y、Z,已知它们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HXO4>H2YO4>H3ZO4,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非金属性X>Y>ZB。X、Y、Z形成的阴离子还原性逐渐增强C。原子半径X〈Y〈ZD.X、Y、Z的气态氢化物稳定性由弱到强解析:此题考查了元素“位-构—性"三者之间的关系.根据已知条件:酸性HXO4>H2YO4>H3ZO4,结合元素周期律,即可确定三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然后再运用元素周期律,判断选项中的各项性质或结构描述的正误。答案:D7。砷为第四周期ⅤA族元素,根据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推测,砷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A.砷在通常状况下是固体B.可以有+3、—3、+5等多种化合价C。As2O5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H3PO4弱D.砷的还原性比磷弱解析:由砷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砷与磷同主族,且在磷的下一周期。磷为固体,砷为固体.磷有-3、+3、+5等多种化合价,砷为非金属,与磷的主要化合价相同。同一主族由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故含氧酸的酸性逐渐减弱,单质的还原性逐渐增强.答案:D8。X、Y、Z均为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依次为1、6、6,Z位于Y的上一周期,则X、Y、Z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为()A。X2YZ4B。XY2Z3C.X3YZ4D。X解析:根据Y、Z的最外层的电子数都为6,可以推导出Y、Z为O和S,而X可以是H、Li、Na,由此可知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答案:A9。比较下列物质酸性或碱性强弱(用“>”或“〈”表示)。酸性:H2SiO3____________H3PO4H2CO3____________H2SiO3碱性:NaOH____________LiOHKOH____________Ca(OH)2解析: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元素性质递变规律进行判断,即可得出正确的答案。答案:<>>>10.A、B、C、D、E、F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同周期的短周期元素。已知:A、C、F三种原子的最外层共有11个电子,且这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两两之间皆能反应,均能生成盐和水;D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少4;E元素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比最外层多3。(1)写出下列元素的符号: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F。____________.(2)B的单质在F的单质中燃烧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C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分别与A、F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根据各元素均为同周期的短周期元素,A、C、F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两两之间皆能反应生成盐和水,可推知一种元素为铝。因A、B、C、D、E、F原子序数由小到大,故只能是C为铝元素,由此A应为钠元素,B则为镁元素。再根据A、C、F三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共有11个电子,可确定F是氯元素。D和E的原子序数应介于13到17之间,依据D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少4,E元素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比最外层多3,可推知D为硅,E为磷.答案:(1)NaMgAlSiPCl(2)发出耀眼的白光,产生白色的烟Mg+Cl2MgCl2(3)OH—+Al(OH)3====[Al(OH)4]-Al(OH)3+3H+====Al3++3H2O30分钟训练(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1。下列各表中的数字代表的是原子序数,表中数字所表示的元素与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相符的是()解析:我们知道,周期表中第ⅡA族和ⅢA族并不相邻,因此A、B选项中的4号(ⅡA族的铍)和5号(ⅢA族的硼)的位置关系是错误的;C选项中1号氢和2号氦的位置关系是错误的;因此答案选D。答案:D2。短周期元素分别为X、Y和Z,已知X元素原子的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Y元素原子的M电子层上的电子数是它的K层和L层电子总数的一半,Z元素原子的L层上的电子数比Y元素原子的L电子层上的电子数少2个,则三种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的分子式不可能的是()A。X2YZ4B。XYZ3C.X3YZ4D。X4Y解析:Y元素原子的M层有电子,则K层和L层电子数之和为10,M层电子数为5是P。Z元素L层未满,则为6个电子,所以Z为O,则选项中Y元素化合价为+5价即可。答案:A3。下列对卤素的说法不符合递变规律的是()A.F2、Cl2、Br2、I2的氧化性逐渐减弱B.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逐渐减弱C.F-、Cl—、Br-、I-的还原性逐渐增强D。卤素单质按F2、Cl2、Br2、I2的顺序颜色变浅,密度增大解析:从F→I原子半径依次增大,单质氧化性逐渐减弱,则阴离子的还原性逐渐增强,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卤素单质按F2、Cl2、Br2、I2的顺序颜色逐渐变深,密度增大.由卤族元素的性质递变规律,可类推到氧族、氮族等含非金属元素的族。答案:D4.两种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之比与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之比相等,在周期表的前10号元素中满足上述关系的元素有()A.1对B.2对C。3对D。4对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熟悉情况,特别是原子结构的变化规律。前10号元素最多有两个电子层,电子层数之比为1∶2或1∶1,但只要同一主族最外层电子数相同而电子层数不同,故比值为1∶2才满足。答案:B5.砹是原子序数最大的卤族元素,根据卤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对砹及其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与H2化合能力:At2>I2B。砹在常温下为白色固体C。砹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有7个电子D.砹易溶于水,难溶于四氯化碳解析:从F到At,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与H2化合能力逐渐减弱,A不正确。由F到I,单质的颜色依次加深,I2是紫黑色固体,则砹为黑色固体,B不正确。卤族元素的原子,最外层上都有7个电子,C正确。将At2比作I2,由I2微溶于水,易溶于四氯化碳可推知,At2微溶于水,易溶于四氯化碳。D不正确.答案:C6.在等物质的量的短周期金属A和B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酸,A中加入盐酸,在B中加入稀硫酸,反应完全后,生成氢气的体积分别为V(A)和V(B),而且V(A)≠V(B)。若要确定反应生成物A和B的化合价,至少还需要知道的数据是()A。V(A)∶V(B)的值B.V(A)或V(B)的值C。A(或B)的物质的量D.盐酸或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解析:题目涉及了一定的知识面,包括元素周期表、金属与酸的反应、物质的量以及化合价等,均为学生较熟悉的知识.在元素周期表中,短周期元素的金属单质都处于金属活动顺序表内氢以前,因而它们与盐酸、稀硫酸都可以发生置换反应.由于所用的酸都是过量的,因此用什么酸以及所用的酸的浓度是多少无关紧要,这样就首先排除了选项D。从金属单质与过量酸进行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可以看出,当金属的物质的量相同时,而金属元素的化合价不同,生成的氢气体积也不同。这种判断是解决本题的重要关键.由上述判断可知,只要知道了V(A)与V(B)之比,就可以知道两种金属元素的化合价.这是因为,若m、n分别是A、B的化合价,下式可以成立:m/n=V(A)/V(B),由于A、B两元素的化合价只可能是+1、+2或+3,知道了他们化合价之比,也就可确定出它们的化合价.答案:A7。X、Y是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中的两种元素。下列叙述能说明X的非金属性比Y强的是()A.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Y原子多B。X的氢化物的沸点比Y的氢化物的沸点低C.X的气态氢化物比Y的气态氢化物稳定D。Y的单质能将X从NaX的溶液中置换出来解析:第三周期元素,从左到右,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加,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A可选。元素的非金属性与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有关--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C可选。元素的非金属性与气态氢化物的熔沸点无关,B不可选.Y的单质能将X从NaX的溶液中置换出来,表明非金属性:Y>X,D不可选。答案:AC8。已知铍(Be)的原子序数为4。下列对铍及其化合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铍的原子半径大于硼的原子半径B.氯化铍分子中铍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8C。氢氧化铍的碱性比氢氧化钙的弱D。单质铍跟冷水反应产生氢气解析:虽然铍(Be)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对于同学是陌生的,但是我们可以运用所学的知识(同周期和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推理得知.Be是4号元素,B是5号元素。两者同一周期,左边的半径较大,所以铍的原子半径大于硼的原子半径;铍原子的最外层只有2个电子,与氯原子共用,形成2对共用电子,最外层电子数只有4;铍与镁、钙是同主族,镁、钙都在其下面,氢氧化铍的碱性应比氢氧化镁弱,Mg尚难与冷水反应产生氢气,单质铍更不可能与冷水反应。答案:AC9。下列物质的性质递变规律正确的是()A。O、S、Na的原子半径依次增大B。LiOH、KOH、CsOH的碱性依次减弱C。H2CO3的酸性比H3BO3的酸性强D。Cl—、Br-、I—的还原性依次减弱解析:A.O、S、Na的原子半径依次增大,正确.B.LiOH、KOH、CsOH的碱性依次减弱,错误,应是依次增大。C.H2CO3的酸性比H3BO3的酸性强,正确.同周期元素B、C、N非金属性依次增强,酸性依次增强:H3BO3<H2CO3<HNO3。D.错误,同周期元素Cl、Br、I氧化性依次减弱,则有Cl—、Br-、I—的还原性依次增强。答案:AC10.化合物A、B、C都只含有两种元素,且A、B均含X元素。已知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反应:A+B——X+C,X是一种单质,由此可知X元素()A.一定是金属元素B.一定是非金属元素C。可能是金属元素,也可能是非金属元素D.无法确定解析:根据题意:(1)A、B、C都是化合物;(2)A、B均含X元素;(3)反应生成单质X,可以推知该反应为“归中型"氧化还原反应。即化合物A、B中X元素的化合价“一高一低"(一个高于0价、一个低于0价),两者共同作用生成X单质(化合价为0).由于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只呈现正价态,不可能有负价态,因此可以肯定X不是金属元素;只有非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才既可呈正价态,又可呈负价态,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归中反应.例如:2H2S+SO2====3S+2H2O,4NH3+6NO====5N2+6H2O,所以X应该是非金属,即该题的答案为B。若对“归中型"氧化还原反应及元素性质的认识不够深入,本题易错选C或D.答案:B11。(基础题)下列单质中,最容易跟氢气发生反应的是()A。O2B.N2C。F2解析:用非金属与氢反应的难易判断非金属性强弱的逆向应用。答案:C12。在主族元素X、Y、Z中,X与Y两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X的原子半径大于Y的原子半径,X与Z两原子的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结构,Z的离子半径大于X的离子半径,则X、Y、Z三种元素的原子序数最大的是()A。XB。YC.ZD。无法判断解析:XY同周期,原子半径X>Y。所以,原子序数Y>X。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离子,原子序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原子序数X>Z。答案:B1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作半导体材料的元素大多数位于周期表中金属和非金属的交界处B.农药中常含有的元素通常在元素周期表的右上方区域内C。作催化剂材料的元素通常在元素周期表的左下方区域内D。在周期表过渡元素中可寻找到耐高温和耐腐蚀的合金材料解析:元素周期表沿金属和非金属的交界处划了一条线,即金属与非金属的分界线,在此线附近寻找作半导体材料,在元素周期表的右上方区域内的非金属元素中寻找作农药的元素,在周期表过渡元素中可寻找到耐高温和耐腐蚀的合金材料及催化剂材料,在元素周期表的中间区域内,在元素周期表的左下方区域内是一些典型的金属元素。答案:C14.某元素X的核外电子数等于核内中子数,将3.2g该元素单质与氧气充分作用,可得到6。4g化合物XO2,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A。第三周期B.第二周期C.第ⅣA族D。第ⅥA族解析:本题关键是由3。2g该元素单质与氧气反应可得到6.4g化合物XO2,先求出X为何种元素。本题需通过计算,先求出X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再根据核外电子数等于中子数,推知该元素的质子数等于中子数,推得质子数即知该元素的种类,进而确定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设X为M:,M=32,质子数,为硫元素。其在周期表中位于第三周期第ⅥA族。说明:要想确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只需确定该元素的质子数。答案:AD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Li、Na、K原子的电子层数依次增多,最高正价依次升高B.Si、P、S、Cl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最低负价依次降低C.Li、Be、B、C的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最高正价依次升高D。所有的元素都有0价和负价,但是不一定有正价解析:逐项分析.A.错误.Li、Na、K原子的电子层数分别为2、3、4,电子层数依次增多是正确的;但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都为1,最高正价都为+1,最高正价依次升高是错误的。B.错误。Si、P、S、Cl的原子序数分别为4、5、6、7,原子序数依次增大是正确的;但其最低负价分别为—4、-3、—2、—1,-4<—3<-2<-1,由-4到-1化合价逐渐升高,最低负价依次降低是错误的。C.正确。Li、Be、B、C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1、2、3、4,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是正确的,它们的最高正价分别为+1、+2、+3、+4,最高正价依次升高也是正确的。D.错误.所有的元素都有0价,但是不一定有正价(如F元素);金属没有负价,故所有的元素都有负价是错误的.答案:C16.在第三周期元素及其单质和化合物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是________________;氧化性最强的单质是________________,还原性最强的单质是________________;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最强的酸是____________,最强的碱是________________,形成的两性氢氧化物是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关键是弄清电子层数相同时,最外层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小,所以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越强,氧化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金属性越强,还原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答案:ClCl2NaHClO4NaOHAl(OH)317.已知元素的电负性跟元素的原子半径一样,也是元素的一种基本性质.下表给出了14种元素的电负性:元素AlBBeCClFLiMgNNaOPSSi电负性1。52.01.52。52.84.01.01。23.00.93.52。12.51.7试根据上表数据,结合元素周期律知识完成下列问题:元素的电负性具有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元素的电负性也是元素的一种基本性质,因而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应该呈周期性变化。将表中14种元素按原子序数从小到大重新排列,应该能够观察出元素电负性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元素LiBeBCNOFNaMgAlSiPSCl原子序数345678911121314151617原子序数(或核电荷数)逐渐增大电负性1.01.52.02.53。03。54。00.91.21。51.72.12.52.8变化规律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增大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增大答案:随着元素原子序数(或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的电负性呈现周期性变化:重复由小到大的变化18.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试根据元素周期律完成下列问题.族周期ⅠAⅡAⅢAⅣAⅤAⅥAⅦA一①二②③④⑤⑥三⑦⑧⑨⑩(1)表中元素⑩的氢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此氢化物的还原性比元素⑨的氢化物的还原性________________。(填“强”或“弱”)(2)某元素原子的核外K层电子数比L层电子数少5,则该元素的元素符号是__________,其单质与⑦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俗称为“矾"的一类化合物通常含有共同的元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已知某些不同族元素的性质也有一定的相似性,如元素③与元素⑧的氢氧化物有相似的性质。写出元素③的氢氧化物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如表中与元素⑦的性质相似的不同族元素是_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解析:(1)⑩号元素为Cl元素,⑨号元素是S元素,其氢化物的稳定性:HCl>H2S,因为同周期元素自左向右,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增强,还原性逐渐减弱(稀有气体除外)。(2)核外K层电子数比L层电子数少5,则L层电子数比K层电子数多5,K、L层电子数分别为2、7,该元素是F元素。⑦号元素为Mg,F2与Mg反应生成MgF2.(3)俗称为“矾”的一类化合物是指含有结晶水的硫酸盐,如CuSO4·5H2O(蓝矾)、FeSO4·7H2O(绿矾)等,它们共同含有的元素是S、O、H。(4)元素周期表中左上右下对角相邻的元素的化学性质往往相似,如③(Be)和⑧(Al)、②(Li)和⑦(Mg)等.题目已经告知:元素③与元素⑧的氢氧化物有相似的性质,因此仿照Al(OH)3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写出Be(OH)2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出血的护理措施
- 超市员工保密协议书
- 驿站转让违约协议书
- 餐厅经营股东协议书
- 铁路应聘就业协议书
- 兄弟俩共同分家协议书
- 餐饮项目外包协议书
- 道路合作施工协议书
- 餐厅物业转让协议书
- 裁员赔偿保密协议书
- 苏州昆山鹿城村镇银行2023年招聘人员笔试历年难、易错考点试题含答案附详解
- 2023年高考英语模拟卷(天津专用)(解析版)
- 山西煤炭运销集团锦瑞煤业有限公司煤炭资源开发利用、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
- 《国家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全文
-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整理版
- Q-SY 06351-2020 输气管道计量导则
- 铁路工程定额电子版(Excel版)
- 如何预防与处理劳动争议培训课件
- JJG 1148-2022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试行)
- GB/T 31586.2-2015防护涂料体系对钢结构的防腐蚀保护涂层附着力/内聚力(破坏强度)的评定和验收准则第2部分:划格试验和划叉试验
- GB/T 24917-2010眼镜阀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