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第9课辉煌绚丽的文学eq\o(\s\up7(时限:45分钟满分:100分),\s\do5())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珍宝。词是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句子有长有短,可以配曲歌颂。元曲是一种在诗、词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包括说唱、音乐、舞蹈和完整故事情节的歌剧艺术。推动唐诗到宋词再到元曲发展的主要因素是(A)A.社会经济的发展 B.社会环境的改变C.经济政策的调整 D.主流思想的演化解析:社会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基础,确定了政治、思想的状况。社会经济的发展是文化旺盛与演化的根源。2.下列文学体裁的繁盛,与商品经济的旺盛、城市经济的活跃和市民阶层的扩大亲密相关的是(C)①汉赋②唐诗③宋词④元曲⑤明清小说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C.③④⑤ D.①②④⑤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实力。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出现都是商品经济的旺盛、城市经济的活跃和市民阶层的扩大的结果,这些文艺形式适合市民阶层的情趣和观赏口味。3.诗歌既能表达作者丰富的情感,又能在肯定程度上反映社会、历史状况,下面诗句反映科举制的是(C)A.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B.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C.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D.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解析:科举考试之后颁布录用名次叫放榜,C项符合科举考试特点,A项是世官制;B项是九品中正制;D项是察举制度。4.明代汤显祖在《牡丹亭题词》中说:“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生而可以死,死可以生。”材料体现作者的思想内涵是(A)A.主见精神自由与特性解放 B.否定传统思想的主流地位C.批判存天理灭人欲 D.提倡经世致用思想解析:依据材料中的“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生而可以死,死可以生”,说明作者主见精神自由与特性解放。故答案为A项。其他三项材料不能反映,解除。5.南宋陆游曾作诗云:“野人无历日,鸟啼知四时;二月闻子规,春耕不行迟;三月闻黄鹂,幼妇悯蚕饥;四月鸣布谷,家家蚕上簇;五月鸣鸦舅,苗稚忧草茂。”这说明(B)A.农业发展与传统历法结合 B.文学创作与生活相联系C.文学作品呈现贵族化趋势 D.起先关注农业生态环境解析:依据陆游诗的内容可知诗人熟识生产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并将它们引入文学创作之中,可以说明文学创作与生产生活的关系亲密,B项符合题意。A项不符合题意,与“野人无历日”相违;C项不符合题意,陆游这首诗是反映农人的生产和生活,而非贵族化;D项在题文中没有表述。6.古代中国城市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对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下列能体现这一观点的现象是(D)A.汉武帝时代,赋的创作走向全盛B.唐代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到鼎盛时C.南宋的词中低迷感伤的心情增多D.元代杂剧的创作和演出渐渐兴盛解析:汉赋是一种带韵散文,主要用于渲染宫殿城市、描写帝王游猎的情景,故A项错误;唐诗的繁盛,与科举取士的制度有很重要的关联,故B项错误;南宋词中的低迷伤感,与金灭北宋,南宋偏安东南一隅有关,故C项错误;元代杂剧兴盛,与市民阶层壮大,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有关,故D项正确。7.明清时期通俗小说的读者有两类:干脆读者和间接读者。上图为干脆、间接读者与通俗小说传播方式。由此可知(A)A.明清通俗小说传播途径呈现多样化B.间接阅读是小说传播的主要方式C.社会上层阅读小说侧重于版籍传播D.通俗小说为明清时期的主流文学解析:依据材料表格我们不难看出,明清通俗小说具有曲艺传播(听书、看戏)和版籍传播(购买、转借、租赁)等多种形式,故A项正确;仅仅依据材料信息,我们无从推断间接和干脆阅读原委哪种才是小说传播的主要方式,故B项错误;“社会上层阅读小说侧重于版籍传播”,这种说法属于明显的脱离材料的主观臆断,故C项错误;通俗小说是材料中所唯一提及的明清时期的文学形式,无从产生对比,就无法断定小说在明清时期文学中所占的比重,故D项错误。8.清代黄周星评论元曲说:“曲之体无他,不过八字尽之,曰少引圣籍,多发自然而已。”“制曲之诀无他,不过四字尽之,曰雅俗共赏。”这说明,元曲(A)A.贴近生活,易受欢迎 B.寄情山水,意境悠远C.句式整齐,语言精练 D.内容丰富,应有尽有解析:“少引圣籍,多发自然”“雅俗共赏”说明元曲风格以俗为尚,具有口语化的特点,比较接近民众,贴近生活,人们简单接受,故A项正确;“寄情山水,意境悠远”属于山水画的特点,故B项错误;元曲的句式敏捷多变、伸缩自如,“句式整齐,语言精练”是唐诗的特色,故C项错误;“内容丰富,应有尽有”是明清小说的特点,故D项错误。9.唐代思想家、文学家柳宗元虽仕途失意,但在唐宋时期,他的思想和文学成就均得到极高评价。明代“唐宋八大家”提法出现后,世人则多将他视为文学家,对其思想成就关注较少。据此得出的相识,正确的是(C)A.对其思想评价受明代通俗文学左右B.政治成败确定了对其文学成就的评价C.对其成就评价受制于特定历史条件D.明代对其成就的评价比唐宋更加全面解析:结合所学学问可知,唐宋时期,我国的思想和文学领域相对,思想文化领域成就突出,专制主义中心集权程度远没有明朝高,到了明朝,专制主义中心集权程度较高,对思想文化领域限制加强,所以出现了题中的现象,这说明,对柳宗元成就的评价受制于特定的历史条件,故C项正确。A项说法夸大了明代通俗文学的影响,解除;B项中的“确定”说法错误,解除。D项中的“更加全面”的说法不符合史实和题意。10.明朝中期以后,京城及江南地区,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有人谑称:“老童(生)、低秀(才),胸无墨、眼无丁者,无不刻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这种现象可以说明当时(D)A.学术文化水平快速提升 B.士人的地位显著提高C.经世致用思想影响广泛 D.崇尚文化的氛围深厚解析:材料反映了明朝中后期,京城及江南地区“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不论老童(生)、低秀(才)还是没有怎么读过书的人,都以“刻一文稿以为沟通酒食之资”,“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这一现象说明书籍在人们的生活和日常交往中影响较大,体现出当时崇尚文化的氛围深厚,D项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只是书籍的普及,不能得出学术文化水平的凹凸,A项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士大夫地位的提高及经世致用的思想,故解除B、C两项。11.明代刻书中心在福建建阳,与传统志怪小说表现鬼神、追求怪异的叙事趣味不同,建阳刊刻神魔小说通过神仙佛道的修行故事,达到教人向善的目的,与讲史小说实为异途同归,为儒教之补;公案小说还与法律文书分上下栏刊刻。这说明当时(C)A.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小说的旺盛B.活字印刷的推广巩固了儒学的地位C.建阳刊刻神魔小说符合理学精神D.公案小说极大地普及了法律学问解析:材料中没有体现出经济发展对小说的促进作用,解除A项;中国古代儒学的地位,从来没有被颠覆,印刷术的确能够传播儒学,但不须要巩固儒学的地位,解除B项;材料中体现出福建地区的刻书,传播了佛道儒家的主动思想,符合当时中国传统社会的道德要求,结合所学学问可知,当时中国社会的道德标准是由理学规定的,所以建阳刻书符合当时理学的精神,故选C项;材料能体现出公案小说与法律文书之间同时出现,有肯定的关联,但是否起到普法作用,看不出来,解除D项。12.自汉高祖初年至武帝初年,诸王纳士,著书立说,文化思想还比较活跃,这一时期的辞赋,主要是继承《楚辞》的传统,内容多是抒发作者的政治见解和身世感慨之作。这主要反映出汉初(D)A.文学多以现实主义风格为主 B.百家争鸣局面得到持续发展C.诸侯势力膨胀威逼中心集权 D.统治者对思想限制尚不严厉解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汉初抒发作者的政治见解,著书立说文化思想比较活跃,是由于统治者对思想限制尚不严厉的结果,实行的是无为而治的政策,故D项正确;继承《楚辞》的传统,是以浪漫主义风格为主,故A项错误;百家争鸣局面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诸侯势力膨胀威逼中心集权的信息,故C项错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6分,共52分)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淮南王赋八十二篇,……淮南王群臣赋四十四篇……上(汉武帝)所自造赋二篇……阳成侯刘德赋九篇……太子(刘爽,汉宣帝之子)喜(王)褒所为《甘泉》及《洞箫》颂(赋名),今后富贵人左右皆诵读之。——《汉书》材料二北宋的都城汴京、南宋的都城临安以及建康、成都等都是人口达十万以上的大城市……“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序》)”,民间的消遣场所也须要大量的歌词,士大夫的词作便通过各种途径流传于民间。……“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袁行霈《中国文学史》材料三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小说演义之书未尝自以为教,而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钱大昕(清)《十架斋养新录》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赋”在汉代有何影响力?(4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宋词兴盛的主要缘由。(6分)(3)据材料三,概括明清小说流传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对明清小说产生影响的新因素。(10分)(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文学流传有何趋势?对此你有何相识?(6分)答案:(1)影响力:赋成为汉代代表性文体;受到上层贵族(王室)的宠爱。(2)缘由:都市(城市)的旺盛;商业的发展;市民数量的增加(或民间消遣的须要);词更适应市井生活的须要。(3)特点:被社会各阶层所接受(读者群包括了社会各阶层);影响力超过儒佛道三教。因素:君主专制的加强(或封建专制统治日益腐朽黑暗);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扩大,适应市民阶层须要。(4)趋势:从社会上层渐渐流传到下层民间(或渐渐世俗化、通俗化)。相识:文学体裁要更加适应社会大众的须要;肯定时期的文学艺术都是肯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解析:(1)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得信息和运用所学学问解决问题的实力。依据材料“太子(刘爽,汉宣帝之子)喜(王)褒所为《甘泉》及《洞箫》颂(赋名),今后富贵人左右皆诵读之”和结合所学学问可从汉赋地位、为统治者树碑立传等方面说明其影响力即可。(2)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得信息的实力。依据材料“北宋的都城汴京、南宋的都城临安以及建康、成都等都是人口达十万以上的大城市”“民间的消遣场所也须要大量的歌词,士大夫的词作便通过各种途径流传于民间”等信息可从商业发展、城市旺盛、市民阶层壮大、词更适应市井生活的须要等方面归纳缘由即可。(3)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得信息和运用所学学问解决问题的实力。第一小问特点,依据材料“小说演义之书未尝自以为教,而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等信息概括明清小说流传的特点即可。其次小问缘由,依据材料和结合所学学问可从政治、经济、市民阶层壮大等方面分析即可。(4)本问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学问解决问题的实力。第一小问趋势,可从文学体裁特点的改变上与所适应的人群来归纳整理答案。其次小问,可从社会存在确定社会意识的角度考虑回答,肯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肯定时期的社会政治与经济的反映,一种文化与思想要成为主流或是广为流传必需符合社会须要,更为重要的是要符合统治者维护其统治的须要。14.材料从古到今,孙悟空的艺术形象发生了很大改变。时期宋元明清“文革”时期改革开放后形象特点神通广阔,追求个人享乐,爱憎不显明从任性妄为到诚意向佛不畏强权,敢于抗争斩妖除魔的正义化身,向现实妥协的悲剧代表,叛逆不羁的个人英雄——摘编自张久瑛《试论孙悟空形象的形成和演化》,刘继兴《毛泽东耐人寻味的“孙悟空情结”》从以上材料中任选两个相邻的历史时期,指出孙悟空形象的差异,并从艺术形象的时代性角度进行论述。(说明:可以赞同或反对材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总经销合同范本
- 2025年个人住宅安全风险评估与隐患排查合同4篇
- 2025年产权中介费用结算支付保障合同
- 2025年创作合同解除
- 2025年商标使用许可交易合同
- 2025年度钢材运输事故处理合同模板3篇
- 2025年钢材期货交易风险管理合同
- 节能环保设备销售合同
- 产品销售合同范本标准版
- 2025年四川中建三局装饰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南通市2025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一模)地理试卷(含答案 )
- 2025年上海市闵行区中考数学一模试卷
- 2025中国人民保险集团校园招聘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重症患者家属沟通管理制度
- 法规解读丨2024新版《突发事件应对法》及其应用案例
- IF钢物理冶金原理与关键工艺技术1
- 销售提成对赌协议书范本 3篇
- 劳务派遣招标文件范本
- EPC项目阶段划分及工作结构分解方案
- 《跨学科实践活动4 基于特定需求设计和制作简易供氧器》教学设计
- 信息安全意识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