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外研版三年级起点选择性必修3历史上册月考试卷_第1页
2025年外研版三年级起点选择性必修3历史上册月考试卷_第2页
2025年外研版三年级起点选择性必修3历史上册月考试卷_第3页
2025年外研版三年级起点选择性必修3历史上册月考试卷_第4页
2025年外研版三年级起点选择性必修3历史上册月考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外研版三年级起点选择性必修3历史上册月考试卷205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世界古代文明交往的方式有两种:和平交流与暴力冲突。下列属于暴力冲突的有()

①希波战争②阿拉伯数字的传播③罗马征服地中海世界

④马可·波罗来华⑤蒙古西征⑥鉴真东渡A.①②③B.①③⑤C.④⑤⑥D.②④⑥2、中国唐朝著名僧人玄奘从长安到印度求法;曾途经巴米扬。巴米扬石窟是现存最大的佛教石窟群;巴米扬大佛是世界上最高的古代佛像(如下图)。据此可知()

A.巴米扬石窟是玄奘学习佛法重地B.巴米扬石窟的保存工作做得非常到位C.巴米扬曾是佛教圣地D.巴米扬是佛教发源地3、明朝儒学士人常常参与对基层民众的教化,他们向民众宣讲明太祖的“六谕”,劝喻百姓“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各安生理,毋作非为”,并引用《大明律》来解释这些劝喻和禁约,百姓若不遵守则要受到处罚,甚至送官府治罪。与这一历史现象相一致的观点是A.“礼法立教,出礼入刑”B.“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C.“以法为教,以吏为师”D.“刑过不避大夫,赏善不遗匹夫”4、赫梯人是早期印欧人的一支;公元前15-前14世纪,赫梯人在世界上率先掌握了冶铁技术,广泛使用马和马拉战车,组建了强大的军队,其建立的帝国于公元前14世纪进入鼎盛时期。赫梯帝国兴起的地区位于如图。

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5、下表为近代以来部分学者对于“儒”的来源考证。章太炎“儒”在古文字中本来是写作“需”的,而“需”则是求雨的巫觋胡适儒是“殷民族的教士”,以“治丧相礼”为职业傅剑平“需”是“术士所操之术的动作行为”,或是殷代巫士治礼时所戴的“礼冠”阎步克与乐师即早期掌管教育和仪式的“乐官”有关

这些考证()A.表明“儒”之来源复杂不可考B.体现了学者基于史料的历史解释C.已初步形成了一个公认的结论D.说明学者的立场取决于史料选取6、种姓制度是印度教中的一个社会体系(如图)。它反映出()

A.古代的神权统治仍然存在B.封建君主专制的腐朽性C.等级制度浓厚的宗教色彩D.教会势力干预世俗权力7、荷兰是最早将中国茶叶输入欧洲的国家。17世纪70〜80年代,饮茶成为荷兰全国的时尚,茶室应运而生,兴起早茶、午茶、晚茶,并融入中国以茶待客的礼仪,迎客、入座、敬茶、品尝、寒喧、辞别等步骤都很讲究。这说明()A.荷兰是国际茶叶贸易的主导力量B.国际贸易扩大了中华文化影响力C.茶叶是世界市场形成的决定因素D.荷兰的饮茶风尚呈现出下移趋向8、如图是1949—1956年我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数量变化曲线示意图。图书馆数量的变化()

A.适应了国家及社会发展需要B.贯彻落实了“双百”方针C.呈现了持续且快速增长态势D.反映了“科教兴国”战略评卷人得分二、判断题(共1题,共2分)9、史实:荷马史诗反映了前11—前9世纪希腊的社会面貌;人物形象生动,语言简练朴实。

推论:荷马史诗是欧洲第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三、材料分析题(共8题,共16分)10、(历史选修2: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对殖民主义的致命打击。战争期间;反法西斯同盟通过一系列声明,宣言等,支持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独立要求。1945年6月通过的《联合国宪章》强调“促成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属于经济;社会、文化及人类福利性质之国际问题,且不分种族、性别、语言或宗教,增进并激励对于全体人类之人权及基本自由之尊重。”二战后,英帝国很快解体,法国也不得不承认印度支那、阿尔及利亚等法属殖民地独立。1955年万隆亚非会议隆重举行,通过《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的宣言》,引申和发展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了各国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60年代非洲的民族独立运动风起云涌,仅1960年就有17个非洲国家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年”。1945—1991年,全世界有90多个国家摆脱了殖民统治获得独立,以惊人的速度摧毁了世界殖民体系。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下》(1)根据材料;概括战后世界殖民体系崩溃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世界殖民体系崩溃的历史意义。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世纪中叶,普鲁士的经济发展在德意志各邦中独占鳌头,随着资本主义工农业的迅速发展,普鲁士资产阶级提出了结束国家分裂、实现民族统一的强烈要求。克虏伯公司适应普鲁士军国主义和俾斯麦“铁血政策”的需要,把普鲁士军队武装成欧洲最强大的陆军,为普鲁士在军事上的胜利提供了重要保证,在普奥对丹麦联合战争和普奥之间的战争中,俾斯麦巧妙地处理了与俄国和法国的关系,让他们保持中立。同时也处理好了与战败国奥地利的关系,使其在普法战争中也保持中立。通过普鲁士王朝“铁和血”战争道路实现统一德意志的既成事实,恩格斯称之为“俾斯走革命”。﹣﹣摘编自关勋夏《德意志“以普鲁士为首的统一”﹣﹣历史的必然》材料二19世纪60年代,新疆先后建立了五个封建割据政权,陷入割据混乱局面,英国支持浩罕阿古柏独立。沙俄除了利用阿古柏为自己的侵略政策服务外,还于1871年7月直接出兵占领新疆的伊犁。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左宗棠制定了“缓进急战”“先北后南”的战略方针,进行了充分的准备,成功驱逐了阿古柏势力,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全境。为稳定新疆局势,左宗棠积极协调与少数民族的关系,恢复和发展生产,筹划新疆改建行省事宜。左宗棠“舁榇(抬着棺材)以行”,决心与沙俄血战。以清军兵威为后盾,曾纪泽于1881年成功与沙俄签订《中俄伊犁条约》。次年,清政府收回伊犁,1884年,新疆设省。﹣﹣摘编自罗文华《清政府收复新疆再评》(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意志统一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政府能收回新疆的有利因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德意志实现国家统一和清政府维护国家统一的共同点。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日中国不变法则必亡是已然则救之之道当何如?曰:痛除八股而大讲西学约而论之,西洋今日,业无论兵、农、工、商,治无论家、国、天下,蔑(无)一事焉不资于学公等从事西学之后,平心察理,然后知中国从来政教之少是而多非。即吾圣人之精意微言,亦必既通西学之后,以归求反观,而后有以窥其精微,而服其为不可易也。——严复《救亡决论》(1895年)材料二不佞垂老,亲见七年之民国与欧罗巴四年亘古未有之血战,觉彼族三百年之进化,只做到“利己杀人,寡廉鲜耻”八个字。回观孔孟之道,真量同天地,泽被寰区。——严复《与熊纯如书》(1918年)(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严复对于中西文化的前后不同态度及其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严复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是否符合当时的思想潮流并说明理由。

(3)根据材料并结合当今时代,你认为应该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代《周易》载“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做人不可不讲正气;气节;认为“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尚书》主张“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孔子把为真理、为国家、为民族牺牲视为最大的“仁”,即所谓“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同时孔子强调“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北宋范仲淹发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感叹,南宋文天祥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儒家的仁、义、礼、智、信诸原则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

——朱西周《中华民族精神的历史演变与时代价值》(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材料二公元前后;佛教东来,开异族文化侵入之端。五胡乱华,露异族入主中国之兆。然二者虽促成政治;社会、宗教、哲学各方面之骚动与进步,而未曾引起政治思想之转变。盖佛教为宗教而非政治思想,其消极出世之人生观又适与老庄思想有相近之处,其不能对政治思想有所贡献,亦意中事。至于晋代乱华之诸朝,其文化均低,占据中原以后,文化则自动“用夏变夷”。明清海通之后,欧洲文明随传教士而播于中土。加以闭关自守之局即破,昔日大一统之“天下”突然变为世界上列国之一。而积弱之余,更屡为外国所侵侮。如此空前之剧变,自不免激起之革命。此殆为转变时期见于明清之主要原因。然则蒙古入主中国,人民备受异族之欺凌荼毒,儒家之仁义礼乐,法家之尊君重国,明法饬令,道家之知白守黑、任天无为,以及一切中国固有之政理治术,均经历史之事实证明,不足以保民族之自存,则穷极生变,明清政治思想不得不另辟蹊径,向新方面以前进矣。

——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外来思想传入中国时呈现出哪些特点。分析外来文化的传入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影响?

材料三中华文化作为世界主要文化之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经过数千年的连续发展,中华文化不仅在过去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也为当今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着自己的贡献。

(3)结合史实,分析中华文化对世界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630年之后的10年间,英属马萨诸塞海湾殖民地先后有2万人抵达,其中有10%是仆人,10%是没有技能的劳动者,上层贵族与最下层仅占1%,剩下的79%是有技能的劳动者,如工匠、技工、商人、农民等。而在弗吉尼亚的切萨皮克,高达3/4的英国移民是契约奴,他们由卖身的贫农或流放的罪犯组成;在南方的中大西洋地区,契约奴也占大部分。但1700年之后,前来北美的契约奴尽量避免去条件艰苦的南方殖民地,他们更愿意去宾夕法尼亚州和纽约州等条件相对好一点、机会相对多一点的北部地区。——摘编自钱满素、张瑞华《美国通史》材料二到18世纪,随着黑奴数量的增加,黑奴制度逐渐代替了契约奴的劳动制度,因为使用黑奴更有利可图。蓄养黑奴,开支可减少一半,奴隶主能剥削奴隶一生,黑奴没有像契约奴那样有规定的期限,而且黑奴的子女也是奴隶主的财产。使用印第安人为奴,需要防止印第安人部落的袭击和援助;使用白奴需要防止他们逃跑,且有使用期限;而使用来自远方的黑奴,他们既无处可逃,又比印第安人和白人强健、耐劳,且他们世代可以为你所用。由此可见,黑奴制代替契约奴劳动制是必然的趋势。——摘编自王铭《欧美近代史专题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17世纪英国移民北美殖民地人员构成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黑奴贸易兴起的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7~18世纪英属北美殖民地的人口构成对美国文化的影响。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材料二“经世”一词的含义,学者说法不一,如章太炎认为应解作“纪年”;梁启超则以济世致用之义视之,他出任湖南时务学堂总教习,为诸生订立学约十条,其中第九条即为“经世”,并解释道:“庄生曰《春秋》经世,先王之志”,凡学焉而不足为世用者,皆谓之俗学可也,”查“经世”一词,历史上也有用为“入世”的同义词,以与佛教“出世”观念相区别,如南宋陆九渊谓:“儒者虽至于无声无臭、无方无体,皆主于经世;释氏虽尽未来际普度之,皆主于出世。”故近世学者有认为庄子之言是“由道家出世的观点,反衬出儒家的入世精神”。——摘自《儒家的经世之学及其意义》

(1)依据材料一;概括孔子“君子说”的基本内涵。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具体史实论证“儒家的入世精神”。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从秦汉以来;每次大规模的人口南迁,如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永嘉之乱”至南北朝、“安史之乱”至唐末五代、“靖康之乱”至元末,都有大批山西人外迁;而自明朝“以来,无论是“大槐树移民”还是近代向内蒙古、东北和其他边疆地区的移民,山西人都占有重要地位。山西同时也接收了大量外来移民,从夏、商、周时代频繁迁入的部族,封国和宗族,从汉代开始的少数民族内迁,南方居民被强制北迁,北魏时大规模移民于代地,直到近代,大批外来移民在山西定居,与本地人融为一体,成为山西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葛剑雄《山西移民史序言》材料二山西人多商于外;十余岁辄从人学贸易。俟蓄积有资,始归纳妇。纳妇后,仍出营利,率二三年一归省,其常例也。或命途蹇剥,或事故萦绕,一二十载不得归,甚或金尽裘敝,耻还乡里,萍飘蓬转,不通音问者,亦往往有之。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山西移民现象呈现的特点并分析引发移民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清代山西移民出现的新情况并说明其影响。17、中国古代的对外贸易对中国和世界都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代开辟了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汉书·地理志》记载;汉代商人的海上贸易已包括了全部南海诸国和整个印度洋区域,并远伸到西亚乃至欧洲。东晋南朝时期,北方战乱,南方政权对海外诸国的贸易呈逐渐上升趋势,“航海岁至,逾于前代矣”。隋唐时期全国统一,陆路丝绸商路除沿袭汉魏时的南路;北路外又增加新路,并出现了登、扬、明卜广、泉等著名港口,唐朝在广州首次设市舶使管理海外贸易,广州“江中有婆罗门、波斯、昆仑(泛指东南亚)等舶,不计其数,并载香药、珍宝,积载如山”。两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强大,宋政府对海上贸易采取支持、鼓励的态度,广州、明州、泉州是重要海港,政府设“市舶司”、“市舶务”专管进出港手续,严禁走私贸易,与宋朝有海上贸易往来关系的国家多达60个以上,如北非的勿斯里,有效弥补了财政的不足,刺激了国内商业和商品生产的发展。

——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特点,试从整体史观的视角简要评价。评卷人得分四、论述题(共2题,共20分)18、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移民为美国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19世纪后半期以后出现了新的现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880—1930年间,从美国返回欧洲的移民总数约为400万人,占同期美国接纳的欧洲移民总数的30—40%。有资料显示,1860年到1930年的70年间,芬兰到美国的移民总数为38万人,其中约有20%最终返回了芬兰。1907年,一个在密歇根州的芬兰移民写信给他在芬兰老家的兄弟描述危机中的困境写道:“Flambo矿区在11月就停产了,我用了一周的时间从一个矿区走到另一个矿区但仍然找不到一份工作。所有矿区都挤满了我工作的人我不确定圣诞节前我能否找到工作,我本来计划圣诞节前回去看你的,但现在我得工作上两到三个月,才能攒够回家的路费。”1870—1930年间,到达美国的海外移民中,60—70%是单身男性,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人没有结婚。事实上,他们中的许多人在家乡都有配偶。对罐装肉食行业工人的调查表明,90.2%的保加利亚人、79%的塞尔维亚人、42.4%的意大利人在家乡有妻子和家庭”。——编自王雅红《“美国梦”与“家国情”》概括材料反映的新现象,并加以解读。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图: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3-6世纪)材料二表:表:16世纪至。世纪亚欧区域文明概况(部分)区域时间概况亚洲1世纪中叶大月氏人被匈奴人击败并西迁,联合吐火罗人,建立贵霜帝国。这个帝国是游牧民族在入侵农耕世界并定居以后建立的具有高度经济文化的文明古国。3-5世纪匈奴、鲜卑等游牧民族南迁中国黄河流域,建立多个政权,历史上称为“五胡十六国”,后北魏孝文帝进行了封建化改革。匈奴、鲜卑等游牧民族南迁中国黄河流域,建立多个政权,历史上称为“五胡十六国”,后北魏孝文帝进行了封建化改革。4-6世纪嚈哒人自蒙古草原南迁至中亚南亚,灭亡贵霜帝国,迫使萨珊波斯称臣纳贡,并大举进攻印度,在北印度立国。嚈哒人先后接收波斯和印度文化,在南农北牧两个世界的交往中起了桥梁作用。嚈哒人自蒙古草原南迁至中亚南亚,灭亡贵霜帝国,迫使萨珊波斯称臣纳贡,并大举进攻印度,在北印度立国。嚈哒人先后接收波斯和印度文化,在南农北牧两个世界的交往中起了桥梁作用。欧洲4-5世纪日耳曼人各部族在罗马帝国境内不断南迁,于476年灭亡西罗马帝国,建立一系列日耳曼人国家,并且在日耳曼因素和罗马因素的双重作用下,逐渐形成中古西欧以经院哲学、骑士文学和市民文学为主要内容的文化。——以上材料摘编自吴于廑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

综合以上材料信息,自选视角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评卷人得分五、简答题(共3题,共30分)20、历史语境中的语言和文化。

材料二16世纪;英语主要是英格兰人的语言。到18世纪中后期,英语已扩展到英国的殖民地,并在国际商贸活动中广泛使用。二战后,英语逐渐超越其他语言,成为科教领域和众多国际组织的通用语言,被称为语言的“日不落帝国”。

(2)阅读材料二,分析英语发展成为语言的“日不落帝国”的历史原因。21、阅读材料,探讨在西方文化及价值观冲击下,中国青少年应该如何把握思想观念的定位。22、美国将选择孔子代表“世界传统的一部分”的合理性何在?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B【分析】【详解】

世界古代文明交往的方式有两种:和平交流与暴力冲突。其中希波战争、罗马征服地中海世界、蒙古西征属于暴力冲突,阿拉伯数字的传播、马可·波罗来华、鉴真东渡属于和平交流,故B项正确。2、C【分析】【分析】

【详解】

从玄奘西行的路线及巴米扬石窟的地位来看;当时的巴米扬曾是佛教圣地,后受多种因素影响走向衰落,C项正确;玄奘学习佛法主要是在印度,排除A项;材料与巴米扬石窟的保存工作无关,排除B项;印度是佛教的发源地,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3、A【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各安生理,毋作非为”可知,强调对百姓进行思想和伦理教育,突出了儒家的仁孝思想,根据材料“百姓若不遵守则要受到处罚,甚至送官府治罪”可知,如果百姓不遵守的话要受到惩罚,体现了刑法的重要性,因此材料内容体现了“礼法立教,出礼入刑”,A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明朝时期“礼法立教,出礼入刑”的现象,没有强调汉朝治国思想,不符合题意,B项错误;“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是秦朝时期以法家为治理国家指导思想的体现,而材料内容体现了“礼法立教,出礼入刑”,C项错误;“刑过不避大夫,赏善不遗匹夫”是法家思想主张,而材料内容体现了“礼法立教,出礼入刑”,D项错误。4、A【分析】【详解】

依据图示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赫梯帝国兴起于小亚细亚中部,图中①处是小亚细亚中部,A项正确;②处位于巴尔干半岛,③处位于伊朗高原,④处位于印度,均与赫梯帝国兴起的地区不符,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5、B【分析】【详解】

依据材料“求雨的巫觋”,“治丧相礼”,“礼冠”以及“乐官”,可知由于学者各自的知识储备以及掌握史料的不同,对“儒”有着不同的看法和解释,B项正确;不同的看法和解释,不代表来源复杂不可考,排除A项;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学者之间对“儒”的来源,并没有形成公认的结论,排除C项;史料的选取不能决定学者的立场,排除D项。故选B项。6、C【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印度种姓制度是源于印度教,它将人分为四个不同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按照典籍解释,婆罗门是原人的嘴、刹帝利是原人的双臂、吠舍是原人的大腿、首陀罗是原人的脚。至于贱民,则被排除在原人的身体之外。它是古代世界最典型、最森严的等级制度,并且种姓制度下的各等级世代相袭。因此,它反映出等级制度浓厚的宗教色彩,C项正确;材料反映出种姓制度等级制度浓厚的宗教色彩,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种姓制度的特点,而不是封建君主专制的腐朽性,排除B项;中世纪的欧洲,教会势力干预世俗权力,这不符合印度,排除D项。故选C项。7、B【分析】【详解】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世纪70〜80年代的荷兰。材料“茶室应运而生,兴起早茶、午茶、晚茶,并融入中国以茶待客的礼仪,迎客、入座、敬茶、品尝、寒喧、辞别等步骤都很讲究”体现的是,伴随着中荷之间的国际贸易发展,中华文化也相应的输出到荷兰,说明的是国际贸易扩大了中华文化影响力,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国际贸易对中华文化对外输出的影响,非荷兰是国际茶叶贸易的主导力量,排除A项;茶叶仅是当时国际贸易的一种商品,非决定性因素,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饮茶风尚兴盛于哪个阶层,下移趋向的结论无法得出,排除D项。故选B项。8、A【分析】【详解】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9—1956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1949-1956年中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数逐渐增加,特别是1955-1956年剧增,这适应了国家及社会发展需要,A项正确;1956年才提出“双百”方针,排除B项;“持续且快速增长”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1995年“科教兴国”第一次提出,时间明显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二、判断题(共1题,共2分)9、B【分析】【详解】

荷马史诗反映了前11—前9世纪希腊的社会面貌,人物形象生动,语言简练朴实,是关于荷马史诗内容的描述,不能得出荷马史诗的地位,因此史实和推论逻辑不符,错误。三、材料分析题(共8题,共16分)10、略

【分析】【详解】

第(1)小问;根据材料“战后,英帝国很快解体,法国也不得不承认印度支那;阿尔及利亚等法属殖民地独立”可知二战后各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促进了战后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衰落,促进了战后世界体系的崩溃;“60年代非洲的民族独立运动风起云涌,仅1960年就有17个非洲国家独立”可知二战后亚非拉地区经济的发展和民族民主意识的广泛传播;“1945年6月通过的《联合国究章》强调,促成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属于经济、社会、文化及人类福利性质之国际问题”可知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推动等角度结合材料内容回答。

第(2)小问,根据材料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亚非拉地区的经济发展及各国人民的反抗殖民主义的斗争等促进了战后殖民体系的崩溃,这有利于实现亚非拉的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推动世界朝着多极化趋势发展,冲击了两极格局;同时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推动亚非拉地区的经济进一步发展;有利于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等角度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解析】(1)原因:二战前反法西斯同盟树立的原则;各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衰落;二战后亚非拉地区经济的发展和民族民主意识的广泛传播;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推动;第三世界国家的联合。

(2)意义:实现了亚非拉的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推动了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冲击了两极格局;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11、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从材料中“随着资本主义工农业的迅速发展;普鲁士资产阶级提出了结束国家分裂;实现民族统一的强烈要求”可以看出资本主义发展与国家统一相互推动;从材料中“把普鲁士军队武装成欧洲最强大的陆军,为普鲁士在军事上的胜利提供了重要保证,在普奥对丹麦联合战争和普奥之间的战争中,俾斯麦巧妙地处理了与俄国和法国的关系,让他们保持中立”能够体现出军事手段和外交手段的结合;从材料中“通过普鲁士王朝战争道路实现统一德意志的既成事实”可以看出通过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完成统一,由力量最强大的邦国主持完成统一大业;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俾斯麦的个人贡献以及军国主义色彩浓厚的特点。

(2)从材料中“左宗棠制定了次年;清政府收回伊犁,1884年,新疆设省”可以看出左宗棠制定正确的军事战略和外交政策,新疆人民支持中央政府对抗分裂及侵略势力;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应该还包括列强侵略使得民族意识增强以及洋务运动开展,为收复新疆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3)近代德国统一和清朝维护国家统一的特点,从材料中对比分析就可以得出。主要体现为:都面临地方割据势力和外国势力的干涉;都把军事战争和外交斗争有机结合;领导人都有实现或维护国家统一的坚定决心。【解析】(1)特点:资本主义发展与国家统一相互推动;军事手段和外交手段相结合;通过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完成统一;由力量最强大的邦国主持完成统一大业;领导人对统一大业作出重要贡献;军国主义色彩浓厚。

(2)有利因素:列强侵略促使中华民族觉醒和民族意识增强;左宗棠制定正确的军事战略和外交政策:洋务运动的开展提升了清政府的实力;新疆人民支持中央政府对抗分裂及侵略势力。

(3)共同点:都面临地方割据势力和外国势力的干涉;都把军事战争和外交斗争有机结合;领导人都有实现或维护国家统一的坚定决心。12、略

【分析】【详解】

(1)不同态度:据材料一“痛除八股而大讲西学公等从事西学之后;平心察理,然后知中国从来政教之少是而多非”可知,1895年时,严复批判中国传统文化,肯定西方文化的学习价值;据材料二“回观孔孟之道,真量同天地,泽被寰区”可知,1918年时,严复否定西方文明,主张回归中国传统文化。原因:据材料一“严复《救亡决论》(1895年)”联系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是戊戌变法时期,因此围绕戊戌变法的背景分析严复肯定西方文化的学习价值的原因。据材料二“严复《与熊纯如书》(1918年)”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此时国内处于新文化运动时期,国外处于一战时期,因此需分别从新文化运动和一战两方面分析严复否定西方文明,主张回归中国传统文化的原因。

(2)不符合。理由:结合新文化运动时期及其后的时代潮流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据所学知识;新文化运动时期全面向西方学习成为时代潮流;新文化运动后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以俄为师”成为新的救亡选择。严复的态度相对保守,不符合当时的思想潮流。

(3)本题主要考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可以持完全背定的态度,从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人思想的影响、对增强中国的文化自信、扩大中国的文化软实力等方面进行思考;也可以主张既需要继承,也需要发展,继承的是传统文化的精华需要剔除其糟;发展则是要借鉴其他地区的优秀文化,即加强中外文化的交流等。【解析】(1)材料一批判中国传统文化;肯定西方文化的学习价值;材料二否定西方文明,主张回归中国传统文化。维新变法时期,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不足以救亡,主张向西方学习,进行变法;新文化运动时期,对社会现状不满,一战又使其对西方文明失望。

(2)与当时的思想主流不符。理由:新文化运动时期全面向西方学习成为时代潮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以俄为师”成为新的救亡选择。严复的态度相对保守。

(3)答案示例:中国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既要继承,也要反思;要增强文化自信;对于传统文化如何扬弃,既要放到具体时空予以具体分析,也要在一个长时段内加以总体评判。13、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内涵:根据“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得出重视以人为本;根据“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孔子把为真理;为国家、为民族牺牲视为最大的‘仁’”,概括得出提倡爱国,追求家国情怀感;根据“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得出崇尚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根据“君子和而不同”得出主张和而不同;根据所学,还可从崇德尚贤,推崇天下为公;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分析回答。

(2)特点:根据“未曾引起政治思想之转变”到“积弱之余;更屡为外国所侵侮”,概括得出渐近性;根据“用夏变夷”得出本土化;根据“为转变时期见于明清”得出阶段性;根据所学,还可从广泛性;借助宗教思想;冲突融合并存等分析总结。影响:根据“而积弱之余,更屡为外国所侵侮。如此空前之剧变,自不免激起之革命”,分析得出冲击中国传统社会;根据材料和所学,还可从丰富发展了中国文化;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在客观上加速中国文明的发展演进;佛教传入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巩固封建统治;西方学说传入客观上推动中国走向近代化等方面分析总结。

(3)影响:根据所学;可从汉字;儒学、佛教、社会制度等对日、朝影响深远;东亚、东南亚地区深受中国饮食、科技艺术、风俗习惯等的影响;四大发明推动欧洲社会转型;儒家思想、史学、科技、文学等引起欧洲社会上层热烈反响等分析总结。

【点睛】【解析】(1)内涵:重视以人为本;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提倡爱国,追求家国情怀感;崇德尚贤,推崇天下为公;崇尚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主张和而不同。

(2)特点:①渐近性(均经历较长时间演变)②本土化(吸收中国元素)③阶段性(以明清为界;影响截然不同)或分别说明④广泛性(渗透进社会各个领域)⑤借助宗教思想⑥冲突融合并存。

影响:①冲击中国传统社会。②丰富发展了中国文化;特别是儒家学说。③解放了人们的思想。④在客观上加速中国文明的发展演进。⑤佛教传入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巩固封建统治。⑥西方学说传入客观上推动中国走向近代化。

(3)影响:对亚洲:汉字;儒学、佛教、社会制度等对日、朝影响深远;东亚、东南亚地区深受中国饮食、科技艺术、风俗习惯等的影响。

对欧洲:四大发明推动欧洲社会转型;儒家思想、史学、科技、文学等引起欧洲社会上层热烈反响,茶、丝绸、瓷器、中式园林和建筑等成为欧洲社会风尚。14、略

【分析】【详解】

(1)关于17世纪英国移民北美殖民地人员构成的特点;学生根据材料中的“其中有10%是仆人,10%是没有技能的劳动者,上层贵族与最下层仅占1%,剩下的79%是有技能的劳动者,如工匠;技工、商人、农民等”“而在弗吉尼亚的切萨皮克,高达3/4的英国移民是契约奴”可得出“有技术者为数较多”“以底层民众为主”“契约奴占比较大”等。

(2)关于黑奴贸易兴起的原因;学生根据材料中的“因为使用黑奴更为有利可图。蓄养黑奴,开支可减少-伴,奴隶主能剥削奴隶--生,黑奴没有像契约奴那样规定的期限”可得出“黑奴成本低”。根据材料中的“但1700年之后,前来北美的契约奴尽量避免去条件艰苦的南方殖民地,他们更愿意去宾夕法尼亚州和纽约等条件相对好一点;机会相对多一点的北部地区”可得出“黑人更适应高强度的劳作(或白人契约奴不愿前往南方)”;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非洲部落冲突提供大量黑奴来源等。

(3)关于17~18世纪英属北美殖民地的人口构成对美国文化的影响,学生首先要知道17~18世纪英属北美殖民地的人口构成的特点中白人占据主导,黑人处于奴役的境地,根据这些知识可得出在当时英属北美殖民地是白人欧洲文化成为主导,黑人文化占一席之地,种族歧视观念逐渐根植。【解析】(1)特点:存在地域差异;有技术者人数较多;契约奴占比较大;以底层民众为主。(答出两点即可)

(2)原因:西方资本主义的贪婪;非洲部落冲突提供大量黑奴来源;黑奴成本低;黑人更适应高强度的劳作。

(或白人契约奴不愿前往南方)。(答出两点即可)

(3)影响:白人欧洲文化成为主导;黑人移民文化占一席之地;促进了文化多样性;种族歧视观念逐渐萌芽和发展。15、略

【分析】【详解】

(1)内涵:根据材料一中孔子认为君子首先要“修己以敬”可知;重视个人修养(完美的人格);根据“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等信息可知,孔子认为君子应以安国家和社会为己任(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2)论证:首先,明确要论证的主题是“儒家的入世精神”;然后综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理解“儒家的入世精神”的本质在于强调社会责任,关注现实,积极参与社会改造,力争解决时代和社会现实问题;接下来,运用唯物史观,以儒家思想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为主线,加以论证、说明,如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提出“仁”和“仁政”学说,强调“德治”与“重义轻利”,唐朝时期,部分儒家学者,反对佛教对世俗伦理的破坏,致力于儒学复兴,宋朝的儒家学者将佛道思想与儒家经世结合,实现儒学的思辨化和哲学化,明清之际,黄宗羲等进步学者提出经世致用、工商皆本和反对专制的思想等,以论证儒家具有强烈的“入世精神”;解题过程中,注意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楚,表述明晰。【解析】(1)内涵:重视个人修养(完美的人格);

以安国家和社会为己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2)论证:

①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关注社会现实,提出“仁”和“仁政”学说,强调“德治”与“重义轻利”(此处可以回答孔子;孟子、荀子三人观点);

②唐朝时期;部分儒家学者,反对佛教对世俗伦理的破坏,致力于恢复孔孟学说;

③宋朝时期;儒家学者将佛道思想与儒家经世结合,实现思辨化发展;致于社会教化,对稳定社会,塑造民族品格起了重要作用;

④明清之际,部分学者提出经世致用、工商皆本,反对专制的思想,顺应社会发展需要,提倡实学,注重对以往经验的总结;16、略

【分析】【详解】

(1)特点:根据材料一中“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永嘉之乱’至南北朝、‘安史之乱’至唐末五代、‘靖康之乱’至元末;都有大批山西人外迁”可知,移民现象长期存在;根据“有大批山西人外迁”“也接收了大量外来移民”可知,移民形式多样;根据“夏、商、周时代频繁迁入的部族,封国和宗族”“汉代开始的少数民族内迁,南方居民被强制北迁”“近代,大批外来移民在山西定居”等信息可知,移民阶段性特征明显。原因:根据材料一中“‘永嘉之乱’至南北朝、‘安史之乱’至唐末五代、‘靖康之乱’至元末”可知,战争和社会动荡;根据“向内蒙古、东北和其他边疆地区的移民”可知,戍边和开发边疆;根据“北魏时大规模移民于代地”可知,民族融合;根据“大槐树移民”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山西移民现象出现的原因还包括,人地关系紧张和发生自然灾害等。

(2)新情况:根据材料二中“山西人多商于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代山西出现商业性移民。影响:根据材料二中“十余岁辄从人学贸易”,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从生活、商业、经济和社会进步等方面辩证分析可知,清代山西出现商业性移民,缓解了山西人地矛盾,改变了山西社会风气,为移入地的开发做出贡献,促进了清代商业发展和山西财富的积累。【解析】(1)特点:移民现象长期存在;移民形式多样;移民阶段性特征明显。原因:战争和社会动荡;发生自然灾害;山西人地关系紧张;戍边和开发边疆;民族融合。

(2)新情况:出现商业性移民。影响:缓解山西人地矛盾;改变山西社会风气;为移入地的开发做出贡献;促进清代商业发展;促进山西财富的积累。17、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特点:根据材料一中“汉代开辟了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可得出,交通发达,根据“海上贸易已包括了全部南海诸国和整个印度洋区域,并远伸到西亚乃至欧洲”可得出,范围广泛;根据“宋政府对海上贸易采取支持、鼓励的态度”可知,政策开放;根据“唐朝在广州首次设市舶使管理海外贸易”“(宋朝)政府设‘市舶司’‘市舶务’”等可得出,政府设机构管理;根据“宋朝有海上贸易往来关系的国家多达60个以上”等可得出,中国古代对外贸易与社会环境有关。评价:综合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运用整体史观,从中外文明交往等角度分析可知,中国古代对外贸易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农耕文明时代世界彼此隔绝的状态。【解析】特点:交通发达(或陆海丝绸之路发达);范围广泛(或远及西亚、南亚、欧洲、非洲);政策开放,政府设机构管理(或设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受社会环境的影响较大。评价:中国古代对外贸易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农耕文明时代世界彼此隔绝的状态。四、论述题(共2题,共20分)18、略

【分析】【分析】

【详解】

根据“从美国返回欧洲的移民总数约为400万人”;得出新现象:移民美国的欧洲人出现回流。解读:可分别从原因和影响两方面进行解读。原因:根据“1907年”“所有矿区都挤满了找工作的人”,说明美国工业革命深入开展,工业化程度不断升级,对非技术工人的需求不断减少;根据“1930年”,结合所学,说明经济危机爆发,失业人数增加,移民就业和生活压力加大;根据“许多人在家乡都有配偶”,得出配偶和孩子都在欧洲,对亲人和家乡的思念无时不在;还可从欧洲爆发一战,浓厚的家国情推动移民返乡等分析。影响:根据材料和所学,可从移民回流,带回了财富,改善了家人生活;带回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家乡经济的发展和先进生产方式的拓展;带回了先进文化;促进了欧美文化交流;社会的进步等方面分析总结。

【点睛】【解析】新现象:移民美国的欧洲人出现回流。

从原因的角度分析。美国工业革命深入开展;工业化程度不断升级,对非技术工人的需求不断减少;经济危机爆发,失业人数增加,移民就业和生活压力加大;配偶和孩子都在欧洲,对亲人和家乡的思念无时不在;欧洲爆发一战,浓厚的家国情推动移民返乡。

从影响的角度分析。移民回流,带回了财富,改善了家人生活;带回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家乡经济的发展和先进生产方式的拓展;带回了先进文化,促进了先进文明的拓展,促进了欧美文化交流,促进了社会的进步。19、略

【分析】【详解】

据材料一中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的地图可知;此时期匈奴人;鲜卑等游牧民族内迁中原地区建立多个民族政权,与东晋政权形成南北朝的局面;在欧洲,日耳曼人陆续进入罗马帝国并建立一系列日耳曼人国家,灭亡了西罗马帝国。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改变了亚欧大陆的政治格局,可以概括论点: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改变了亚欧大陆政治格局,促进了亚欧大陆整体化。在论述时,主要围绕此时期游牧民族的迁徙如何改变了欧亚大陆的政治格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