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专题训练一--《宋史纪事本末•王安石变法》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仁宗嘉祐五年,召王安石为三司度支判官。安石,临川人,好读书,
善属文。曾巩携其撰以示欧阳修,修为之延誉擢进士上第授淮南判官
故事秩满许献文求试馆职安石独不求试调知郸县起堤堰,决陂塘,为
水陆之利。贷谷与民,出息以偿,使新陈相易。邑人便之。寻通判舒
州。文彦博荐安石恬退,乞不次进用,以遏奔竞之风。召试馆取,不
就。欧阳修荐为谏官,安石以祖母年高辞。修以其须禄养,复言于朝,
用为群牧判官,又辞。恳求外补,知常州,移提点江西刑狱。与周敦
颐相遇,语连数日夜,安石退而精思,至忘寝食。先是,馆阁之命屡
下,安石辄辞不起,士大夫谓其无意于世,恨不识其面:朝廷每欲授
之美官,唯患其不就也。及是,为度支判官,闻者莫不喜悦。安石果
于自用,于是上〃万言书〃,大要以为:〃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
日以衰微,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
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患也,
患在治财无其道耳。在位之人才既不足用,而阊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
之才,社稷之托,封疆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
乎?〃上览而置之.
英宗即位,终其世,安石被召,未尝起。神宗在颖邸,韩维为记室,
每讲说见称,辄曰:〃此非维之说,维之友王安石之说也。〃神宗由是
想见其人,及即位,召之,不至。帝谓辅臣曰:〃安石历先帝朝,召
不赴,今又不至,果病耶,有所要耶?"曾公亮曰:〃安石真辅相材,
必不欺罔。〃后召安石越次入对。帝问曰:“唐太宗何如?〃曰:〃陛下
当法尧、舜,何以太宗为哉?熙宁二年,拜参知政事。帝曰:〃卿所
施设,以何为先?"安石曰:"变风俗,立法度,方今之所急也。"帝深
纳之。
吕诲上疏言:〃大奸似忠,大诈似信。安石外示朴野,中娥巧诈,诚
恐陛下悦其才辩,大奸得路,则贤者尽去,乱由是生,臣窃忧之,误
天下苍生,必斯人也。〃诲既斥,安石益自用,司马光由是服诲之先
见,自以为不及也。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王安石变法》)
1.下列对文中国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修为之延/誉擢进士上第/授淮南判官/故事/秩满/许献文求试馆职/
安石独不求试调/知勤县
B.修为之延誉/擢进士上第/授淮南判官/故事/秩满/许献文求试馆职/
安石独不求试/调知郭县
C.修为之延/誉擢进士上第/授淮南判官/故事/秩满/许献文求试馆职/
安石独不求试/调知邺县
D.修为之延誉/擢进士/上第授淮南判官/故事/秩满/许献文求试馆职/
安石独不求试调/知邺县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禄养,〃禄"为古代官吏的俸给,〃禄养〃即为以俸禄奉养亲人。
B.知常州,"知〃是主持管理的意思,宋以朝臣充任各州长官,称〃权
知某军州事〃
C.馆阁,指皇宫中的亭台楼阁,多是帝王后妃所居之处,文中用以
显示命令的尊贵。
D.参知政事,唐宋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枢密
副使合称宰执。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安石踏实肯干,在郸县担任地方官时,在粮食安全、水利方面
均有所建树,让当地百姓感到十分便利。
B.王安石无意仕途,多次以各种理由拒绝朝廷的征召,不慕名利的
品质让他在士大夫中获得很高声誉。
C.王安石性格果敢,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向宋仁宗呈言事书,指
出朝廷发展中的弊病,但没有得到支持。
D.王安石毁誉参半,文彦博、欧阳修等充分认可他的才华,但吕诲
则认为他表里不一,实际是大奸之人,反对让他执政。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文彦博荐安石恬退,乞不次进用,以遏奔竞之风。
(2)安石历先帝朝,召不赴,今又不至,果病耶,有所要耶?
5.文中王安石上书说:"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
这句话强调了什么观点?他这样说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壬辰,帝尝御迩英阁听讲,光讲曾参代萧何。帝曰:〃汉常守萧何之
法不变,可乎?〃光对曰:〃宁独汉也,使三代之君守禹、汤、文、武
之法,虽至今存可也。汉武取高帝约束纷更之,盗贼半天下。元帝改
法令的地方。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若徒以禄位荣之/而不取其言/是以天官私非其人也/臣徒以禄
位自荣/而不能救生民之患/是盗窃名器以私其身也/
B.若徒以禄位荣之而不取/其言是以天官/私非其人也/臣徒以禄
位自荣/而不能救生民之患/是盗窃名器以私其身也/
C.若徒以禄位荣之/而不取其言/是以天官私非其人也/臣徒以禄
位自荣/而不能救/生民之患是盗窃名器以私其身也/
D.若徒以禄位荣之而不取/其言是以天官/私非其人也/臣徒以禄
位自荣而不能救/生民之患/是盗窃名器以私其身也/
7.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司,或为官称,或为官署名,朝代不同所指不同,唐代后期到
宋代,三司统管财政,由重臣任职。
B.道德,多指人的品学修养,其标准因阶级、时代而异;亦特指老
子所说的道与德。文中指前者。
C.胥吏,指官府中的小吏,和蒲松龄《促织》中的〃里正〃〃里胥〃是同
一个职位,都是基层的差役。
D.常平,即常平仓,古代为调节粮价、储粮备荒设置的粮仓口谷贱
时购入储存,谷贵时减价出售。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皇帝到迩英阁听讲时,吕惠卿提出先王治国之法经常有变革,
主张进行变法。司马光则认为国家不要轻易地变法。
B.司马光认为,应让三司使执掌天下财政,没有才能的官员弃置不
用;王安石设立制置三司条例司是设法生财,与民争利。
C.司马光与王安石原本关系很好,但因司马光反对王安石变法,并
多次写信劝其放弃变法,恢复旧制,引起了王安石的不满。
D.司马光拒绝接受皇帝让他担任枢密副使一职,可见他看重百姓的
忧患甚于自己的官职俸禄,体现了他胸怀天下的担当。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且治天下譬如居室,敝则修之,非大坏不更造也。
⑵陛下所以用臣,盖察其狂直,庶有补于国家。
10.司马光认为王安石推行的青苗法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熙宁二年二月庚子,神宗以王安石参知政事。初,帝欲用安石,曾公
亮力荐之,唐介言安石难大任:〃安石好学而泥古,故议论迂阔,若
使为政,必多所更变。“帝问侍读孙固曰「安石可相否?"固对曰:"安
石文行甚高,处侍从献纳之职可矣。宰相自有度,安石狷狭少容c必
欲求贤相,吕公著、司马光、韩维其人也。〃帝不以为然,竟以安石
参知政事,谓之曰:〃人皆不能知卿,以卿但知经术,不晓世务。"安
石对曰:〃经术正所以经世务口〃帝曰:〃卿所设施,以何为先?“安石
对日:〃末世风俗,贤者不得行道,不肖者得行无道,贱者不得行礼,
贵者得行无礼。变风俗,立法度,正方今之所急也。〃帝深纳之。
甲子,议行新法,王安石言:〃周置泉府之官,以榷制兼并,均济贫
乏,变通天下之财"今欲理财,则当修泉府之法,以收利权。〃帝纳
其说。安石乃复言:"人才难得,亦难知。今使十人理财,其中容有
一二败事,则异论乘之而起。尧与群臣共择一人治水,尚不能无败事,
况所择而使非一人,岂能无失?要当计利害多少,不为异论所惑。〃
乃立制置三司条例司,掌经画邦计,议变旧法,以通天下之利,命陈
升之、王安石领其事。初,吕惠卿自真州推官秩满人都,与安石论经
义,多合,遂定交。因言于帝曰:〃惠卿之贤,虽前世儒者未易比也。
学先王之道而能用者,独惠卿而已。〃遂以惠卿及苏辙并为检详文字,
事无大小,安石必与惠卿谋之,凡所建请章奏,多惠卿笔也。又以章
惇为三司条例官,曾布检正中书五房公事。凡有奏请朝臣以为不便者
布必上疏条析以坚帝意使专任安石以威胁众俾毋敢言。由是安石信任
布,亚于惠卿。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
马、方田诸役,相继并兴,号为新法,颁行天下。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王安石变法》)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凡有奏请朝臣/以为不便者/布必上疏条/析以坚帝意/使专任安石/
以威胁众/俾毋敢言/
B.凡有奏请/朝臣以为不便者/布必上疏条析/以坚帝意/使专任安石/
以威胁众/俾毋敢言/
C.凡有奏请/朝臣以为不便者/布必上疏条/析以坚帝意/使专任安石/
以威胁众俾/毋敢言/
D.凡有奏请/朝臣以为不便者/布必上疏条析/以坚帝意/使专任安石/
以威胁众俾/毋敢言/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庚子,是干支之一,古人用天干与地支配合来记时间(年月日时)
的。文中的“庚子〃和《登泰山记》“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
麓登〃中的〃丁未〃一群,是干支纪年。
B.参知政事,中国古代官职名称。唐初以参知政事为他官参预宰相
事务的职名。宋朝时权位逐渐提高,曾与宰相共同议政。
C.秩满,意为古代官员任期届满。东晋南朝,官员的考课与任期相
结合,以3年为小满,6年为秩满。
D.均输,王安石新法之一,授权主管六路财赋和茶、盐、矶、酒税
的发运使,凡朝廷所需之货物,尽量在廉价处或近地收购,存储备用。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神宗在任用王安石前,曾征求过唐介的意见,唐介认为王安石
不知变通,如果让他处理政事,一定会遭到很多人的反对。
B.宋神宗欲任用王安石为相,孙固极力反对,他认为王安石文章和
德行都很好,但性情偏激,心胸狭隘,没有容人之量。
C.宋神宗问王安石治国理政应把什么放在首位,王安石认为改变社
会风气、改立法令制度是迫切需要解决的头等大事。
D.变法过程中吕惠卿和曾布为王安石助力良多:王安石的建议及奏
章大多出自吕惠卿之手,反对王安石的朝臣均遭到曾布的阻止。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皆不能知卿,以卿但知经术,不晓世务。
(2)要当计利害多少,不为异论所惑。
15.王安石任用人才的原则是什么?他如何论证自己的观点?
参考答案:
1、B句意为:欧阳修(看后就)替王安石宣扬名声,王安石被选拔
为第一等的进士,授职担任淮南判官。按旧例,做满一任官职后,允
许官员向朝廷献诗文请求参加馆阁职位的考试,只有王安石不请求应
试,调职担任郸县知县。
〃修〃作主语,〃为之”作状语,〃延誉〃是一个词,意为"宣扬名声〃,在句
中作谓语,故〃延誉‘中间不能停顿,排除AC。
〃擢"作谓语,"进士上第"意为〃第一等的进士",在句中作宾语,故'进
士上第"中间不能停顿,排除D。
2.C"馆阁,指皇宫中的亭台楼阁,多是帝王后妃所居之处,文中用
以显示命令的尊贵”错。北宋有昭文馆、史馆、集贤院三馆和秘阁、
龙图阁等阁,分掌图书经籍和编修国史等事务,统称为〃馆阁〃。
3.B"王安石无意仕途〃错,根据原文〃士大夫谓其无意于世〃可知,这
只是士大夫们的想法,不是王安石无意仕途。
4.(1)文彦博向朝廷推荐王安石淡泊谦退的品行,请求越级提拔任
用他,以此来遏制为名利而奔走竞争的风气。
(2)王安石经历过先帝朝代,每次征召他都不赴任,现在又不肯来
上任,果真是有病呢,还是有所求呢?
5.①治财不建立法度,王朝是无法长治久安的。②讽谏皇帝缺乏励
精图治的勇气,希望皇帝能任用他主持变法。
参考译文:
宋仁宗嘉祐五年,征召王安石担任三司度支判官。王安石,是临川人,
喜好读书,擅长写文章,曾巩曾经带着他写的文章来给欧阳修看,欧
阳修看后就替王安石宣扬名声,王安石被选拔为第一等的进士,授职
担任淮南判官。按旧例,做满一任官职后,允许官员向朝廷献诗文请
求参加馆阁职位的考试,只有王安石不请求应试,调职担任郸县知县。
在邺县任上,他修筑堤坝,开挖池塘,修造各种水利和陆上工程C他
借粮谷给农民,(农民收获后)连本带利一起偿还,使官仓中的新米
陈米能轮换交替,郭县百姓对此感到十分便利。文彦博用淡泊谦退的
品行来推荐王安石,请求朝廷能越级提拔任用他,用这样的做法来遏
制士大夫追名逐利的不良风气。不久他通过朝廷考试而被选任为馆职,
王安石没有去上任。欧阳修推荐他为谏官,他以祖母年事已高为理由
而推辞。欧阳修又把王安石需要俸禄养家的情况向朝廷说明了,于是
朝廷任命他为群牧判官,他又推辞不上任。他向朝廷恳求外调为地方
官员,担任常州知州,调任提点江西刑狱。王安石与周敦颐相遇,接
连交谈几个日夜,王安石回去后深入地思考,至于废寝忘食。在此之
前,馆阁职位的任命多次下达,王安石总是推辞不赴任,士大夫由此
认为他对俗世事务没什么追求,都只遗憾自己没能见过他一面;朝廷
常常想要授给他清要显贵的职位,就只担心他不肯来就任罢了。到这
个时候,王安石担任度支判官,听到消息的人没有一个不为他感到高
兴的。王安石对自己的行事极为自信,于是上〃万言书〃,主旨认为;
〃现在天下的财富民力一天天地陷入困境,风俗也日渐衰微,毛病在
于官员不明法令制度,不效法先王的政令。借着天下的力量来为天下
创造财富,拿天下的财富来供应天下的用度,自古以来的太平盛世,
不曾因为财富不足而造成国家的祸患,祸患在于理财没有正确的措施
罢了。居官任职的人的才能已经不足,而平民百姓之中又缺少可用的
人才,国家的托付,疆域的保护,陛下怎么能一直把上天的短暂眷顾
当作是永久不变的,却毫无应对意外变故的忧思呢?〃皇帝看过后,
就扔在了一边。
宋英宗即位,在他统治时期,王安石被征召,从来不曾赴任。宋神宗
还在颍王府邸时,韩维担任记室,每当他替颍王讲解经典受到称赞时,
总是说:"这不是我的见解,这是我的朋友王安石的见解。〃皇帝从此
就很想见到这个人。等到神宗即位,召见王安石,他没来,皇帝对辅
佐大臣说:〃王安石经历过先帝朝代,每次征召他都不赴任,现在又
不肯来上任,果真是有病呢还是有所求呢?"曾公亮说:〃王安石真的
有辅位大臣的才干,他一定不会欺骗蒙蔽陛下的。〃后来皇帝就下诏
让王安石越级入宫答对。皇帝说:〃唐太宗这个人怎么样?"王安石说:
〃陛下应该效法尧舜,要唐太宗有什么用呢?"宋神宗熙宁二年,任命
王安石担任参知政事。皇帝说:〃你的计划措施里,拿什么放在最前
面?"王安石回答说;〃改变社会风气,确立法令制度,正是当今最要
紧做的事口〃皇帝非常认可他的话。
吕诲上奏章说:〃最奸邪的人表面上看起来忠诚,最欺诈的人表面上
看起来诚信。王安石对外显示自己的质朴,内心却藏着机巧伪诈C臣
确实担心陛下因为喜欢他的口才而重用他,大奸之人一旦得志,那么
贤良的人都会离开您,祸乱将从此产生。臣私下里为此而感到忧虑,
让全天下人受害的一定是这个人。〃吕诲被外放后,王安石更加自以
为是,司马光由此佩服吕诲的先见之明,认为自己的识人眼光比不上
他。
6、A句意:如果仅仅是用俸禄和爵位使我荣耀,却不采纳我的言论,
这是将官位当作私恩,而不是真止任用人。我仅仅凭俸禄和爵位便自
己荣耀,却不能挽救百姓的忧惠,这是偷盗名号与车服仪制来使自己
获利。
"其言〃作"取〃的宾语,不可在其之间断开,应在〃其言〃后断开,排除
BD;
"生民之患〃作”救〃的宾语,不可在其之间断开,排除C项。
7.C〃和蒲松龄《促织》中的‘里正〃里胥'是同一个职位〃说法错误。蒲
松龄《促织》中的〃里正〃〃里胥〃是指管理乡里事务的公差,本文中的〃胥
吏〃指的是一般的官员。
8.B〃司马光认为,应让三司使执掌天下财政〃说法错误。三司使执掌
天下财政不是司马光的主张,而是其本来的职能。
9.Q)况且治理天下就像治理住宅,坏了就加以修整,不是严重毁坏
就不重新建造。
⑵陛下任用我的原因,是看到我疏狂直率,希望对国家有所补益°
10.①十年之后,贪者益贫,富者亦贫;
②弱者死于沟壑,壮者聚为盗贼。
参考译文:
壬辰,(神宗)皇帝曾经到迩英阁听讲论,司马光讲论曹参替代萧何
一事。皇帝说:"汉朝出守萧何定下的法度不变,可以吗?〃司马光回
答说:"哪里只有汉朝呢,假使三代之君能遵守禹、汤、文、武的法
度,即使到现在也是可以保存的。汉武帝对汉高帝制定的法度多有改
变,天下的二分之一布满了盗贼。汉元帝更改孝宣帝时的政策,汉朝
的王业从此就衰落了。这样说来,祖宗的制度是不能改变的。〃吕惠
卿说:〃先王的制度,有一年一变的,正月天气开始暖和,在宫廷外
门颁布法令就是这样;有五年一变的,皇帝视察各地考察制度就是这
样;有三十年一变的,刑罚的轻重在每个朝代都有所不同就是这样。
司马光的言论不正确,他的意图是讽喻朝廷。"皇帝询问司马光,司
马光回答说:"在宫廷外门颁布法令,是颁布旧法。诸侯有改变礼乐
制度的,天子视察各地时察觉到就要诛杀他,这不是自我变化。刑法,
新建之固使用、处罚轻的制度,混乱之国使用处罚重的制度,这就是
刑罚的轻重在每个朝代都有所不同,不是改变。况且治理天下就像治
理住宅,坏了就加以修整,不是严重毁坏就不重新建造。公卿、侍从
都在这里,希望陛下问问他们。三司使执掌天下财政,没有才能的可
以罢黜,不能让执政大巨侵占他的本职工作。现在设立制置三司条例
司,是为什么呢?宰相用道德辅佐皇帝,哪里要用条例呢?如果听从
条例,那么就是宫府中的小吏了。现在设立看详中书条例司,是为什
么呢?〃吕惠卿不能回答,就用其他的话诋毁司马光。
壬申,(皇帝)任命司马先为枢密副使,(司马光)坚决地辞谢,不
去赴任。起初,司马光一向与王安石交好,等到实行新法,(司马先)
多次写信(给王安石)陈述,又和吕惠卿在御前辩论,王安石不高兴。
等到王安石声称患病不出门时,皇帝于是任命司马光做抠密副使,司
马光推辞说:〃陛下任用我的原因,是看到我疏狂直率,希望对国家
有所补益。如果仅仅是用俸禄和爵位使我荣耀,却不采纳我的言论,
这是将官位当作私恩,而不是真正任用人。我仅仅凭俸禄和爵位使自
己荣耀,却不能挽救白姓的忧惠,这是偷盗名号与车服仪制来使自己
获利,陛下如果能够废除制置三司条例司,追还提举官,不颁行青苗
法、助役法,即使不任用我,我受到的赏赐已经很多了。青苗法的实
施,奉命办事的人担心贷钱的入逃避负债,必定让穷人、富人相互担
保,贫穷的人不能偿还,就会流散到各方,富人不能离去,必定要求
奉命办事的人代为偿还。十年以后,穷人已经没有了,富人也变得贫
困。常平仓却又废除了,(他国)用军队来攻打我国,接下来又有饥
荒,百姓中瘦弱的人必定被抛弃死于山沟中,强壮的人必定聚集成为
盗贼。"
11、B句意:凡是(王安石)有奏请,而朝臣认为不妥善的,曾布
一定会上疏逐条辨析,来坚定宋神宗的心意,使之一心信用王安石,
并以此来威胁朝臣,使(他们)不敢再上奏。
"朝臣"作〃以为不便者”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
〃条"作动词〃析〃的状语,〃条析"是偏正结构,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
〃众”作动词〃威胁〃的宾语,〃威胁众〃是动宾结构,〃俾〃是使的意思,与
前面无关,其前应断开,排除D。
12.A〃干支纪年〃错误,原文为〃熙宁二年二月庚子”,所以〃庚子〃是
庚子日的意思,应是〃干支纪日〃。
13.A"一定会遭到很多人的反对〃错误,原文为“必多所更变〃,意思
是一定会有很多改变。
14.(1)人们都不能了解你,认为你只知道治理天下的理论,不明
白(如何处理)社会上的事务。
(2)应当权衡利弊各有多少,不被不同的意见所迷惑。
15.(1)不能因为人才的失误和舆论的影响随意任免官员,要权衡
利弊,只有这样才能做成大事。
(2)举例论证:尧和众大臣选人治水失败的例子。
参考译文:
熙宁二年二月庚子日,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最初,宋神宗
想要任用王安石,曾公亮大力推荐他,唐介则说王安石难当大任:〃王
安石喜爱学习却拘泥古法,不知变通,所以(他的)见解不切实际,
如果让(他)处理政事,一定会有很多改变。"宋神宗问侍读孙固说:
〃王安石能不能做宰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