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准扶贫实施工作手册TOC\o"1-2"\h\u31928第一章精准扶贫概述 2253051.1精准扶贫的定义与意义 2100701.2精准扶贫的政策背景 2286571.3精准扶贫的目标与任务 29176第二章精准识别与评估 3120802.1精准识别的程序与方法 3264792.2贫困户信息采集与录入 33942.3贫困户识别与评估标准 413735第三章扶贫项目规划与实施 4289803.1扶贫项目的类型与特点 4228603.2扶贫项目的规划与设计 5106173.3扶贫项目的实施与监管 521891第四章资金管理 666264.1资金筹措与分配 6227254.2资金使用与管理 619934.3资金审计与监督 618591第五章产业扶贫 7106665.1产业发展规划与政策 7133985.2产业扶贫项目的筛选与实施 74095.3产业扶贫效果评估与优化 811757第六章教育扶贫 863446.1教育扶贫的政策措施 8174406.2教育扶贫项目的实施与管理 930896.3教育扶贫效果评估与改进 927970第七章健康扶贫 966097.1健康扶贫的政策措施 10292327.2健康扶贫项目的实施与管理 1091157.3健康扶贫效果评估与优化 118629第八章社会保障扶贫 11272768.1社会保障扶贫的政策措施 1161488.2社会保障扶贫项目的实施与管理 12172318.3社会保障扶贫效果评估与改进 12840第九章生态扶贫 1299889.1生态扶贫的政策措施 12218359.1.1政策背景与意义 12288469.1.2政策措施 1350669.2生态扶贫项目的实施与管理 13212119.2.1项目筛选与论证 13173899.2.2项目实施与管理 13121809.3生态扶贫效果评估与优化 1348599.3.1效果评估 1332979.3.2效果优化 1411595第十章精准扶贫成效与总结 142928810.1精准扶贫成效评价指标 143224210.2精准扶贫成效分析方法 14842110.3精准扶贫工作总结与经验借鉴 15第一章精准扶贫概述1.1精准扶贫的定义与意义精准扶贫是指在国家扶贫开发战略指导下,以贫困人口为对象,通过精确识别贫困人口、贫困村和贫困原因,实施有针对性的扶贫政策和措施,保证扶贫资源精准投入到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实现贫困人口的稳定脱贫。精准扶贫的意义在于:一是提高扶贫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使有限的扶贫资源发挥最大效益;二是促进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内生发展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三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1.2精准扶贫的政策背景精准扶贫的政策背景主要源于我国扶贫开发工作的现实需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扶贫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贫困问题仍然严重。为了更好地推进扶贫工作,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精准扶贫战略,明确了精准扶贫的基本原则、工作方法和政策措施。精准扶贫政策背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国家扶贫战略的调整。从过去的“大水漫灌”式扶贫向“精准滴灌”式扶贫转变,提高扶贫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2)扶贫开发工作的现实需求。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贫困人口的结构和致贫原因发生了变化,需要实施更加精准的扶贫措施。(3)国际扶贫经验的借鉴。国际上许多国家在扶贫工作中采取了精准扶贫的方法,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我国提供了有益借鉴。1.3精准扶贫的目标与任务精准扶贫的目标是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为实现这一目标,精准扶贫的主要任务包括:(1)精准识别。通过贫困人口识别、贫困村识别和贫困原因识别,明确扶贫对象和扶贫任务。(2)精准施策。根据贫困人口的实际需求,实施有针对性的扶贫政策和措施,提高扶贫工作的有效性。(3)精准退出。建立贫困人口退出机制,保证贫困人口稳定脱贫。(4)精准考核。完善扶贫考核体系,保证扶贫工作落到实处。(5)精准管理。加强扶贫资金和项目管理,提高扶贫资源使用效益。(6)精准帮扶。发挥社会力量,实施扶贫志愿者、社会扶贫组织等精准帮扶措施。(7)精准宣传。加强扶贫政策宣传,提高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意识和能力。通过以上任务的实施,为我国扶贫事业提供有力支撑,保证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第二章精准识别与评估2.1精准识别的程序与方法精准识别是精准扶贫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其核心在于保证识别对象的准确性。精准识别的程序与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制定识别标准:根据国家扶贫政策,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贫困识别标准,包括家庭经济状况、住房条件、教育水平、健康状况等多个方面。(2)收集基础数据:通过入户调查、问卷调查、统计数据等多种方式,收集贫困家庭的基础信息,为精准识别提供数据支持。(3)建立数据库:将收集到的贫困家庭信息录入数据库,实现信息共享,为精准识别提供数据支持。(4)筛选贫困家庭:根据识别标准,对收集到的贫困家庭信息进行筛选,初步确定贫困家庭名单。(5)核实贫困家庭:通过实地调查、走访等方式,对初步确定的贫困家庭进行核实,保证识别结果的准确性。(6)公示贫困家庭名单:将核实后的贫困家庭名单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保证识别过程的公正、透明。2.2贫困户信息采集与录入贫困户信息采集与录入是精准识别的基础性工作,其目的是保证贫困家庭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具体操作如下:(1)采集信息:按照识别标准,对贫困家庭的基本信息、家庭成员信息、家庭经济状况等进行采集。(2)录入信息:将采集到的信息按照一定的格式录入数据库,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3)信息审核:对录入的贫困家庭信息进行审核,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4)信息更新:根据实际情况,定期对贫困家庭信息进行更新,保证信息的时效性。2.3贫困户识别与评估标准贫困户识别与评估标准是精准扶贫工作的关键环节,以下是具体的识别与评估标准:(1)家庭经济状况:以家庭人均收入为主要指标,结合家庭财产、负债等经济因素,综合评估家庭经济状况。(2)住房条件:以住房面积、结构、安全等为主要指标,评估贫困家庭的住房条件。(3)教育水平:以家庭成员的文化程度、教育支出等为主要指标,评估贫困家庭的教育状况。(4)健康状况:以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医疗支出等为主要指标,评估贫困家庭的健康状况。(5)社会保障:以家庭成员是否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政策为主要指标,评估贫困家庭的社会保障状况。(6)其他因素: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考虑家庭成员的劳动力状况、就业情况、残疾情况等因素,综合评估贫困家庭的贫困程度。第三章扶贫项目规划与实施3.1扶贫项目的类型与特点扶贫项目是我国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类型繁多,涉及农业、教育、医疗、基础设施等多个领域。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扶贫项目类型及其特点:(1)产业扶贫项目:以发展当地特色产业为主要内容,如种植、养殖、加工等,旨在提高贫困地区农民收入,增强自我发展能力。(2)教育扶贫项目:以改善贫困地区教育条件为主要目标,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师资培训、教育资助等,旨在提高贫困人口素质。(3)健康扶贫项目:以解决贫困地区基本医疗问题为主要任务,如建设卫生室、提供医疗设备、培训医护人员等,旨在降低因病致贫的风险。(4)基础设施扶贫项目:以改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为主要目标,如道路、水利、电力等,旨在提高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3.2扶贫项目的规划与设计扶贫项目的规划与设计是保证项目实施成功的关键环节,以下是扶贫项目规划与设计的主要步骤:(1)项目需求分析:深入了解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分析致贫原因,确定扶贫项目类型。(2)项目目标设定:明确项目目标,保证项目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3)项目方案制定:根据项目类型和目标,设计具体的项目方案,包括项目规模、投资估算、实施主体等。(4)项目评估与论证:对项目方案进行评估,论证项目的可行性、效益和风险。(5)项目申报与审批:按照相关程序,将项目申报材料提交至有关部门,获得审批。3.3扶贫项目的实施与监管扶贫项目的实施与监管是保证项目达到预期效果的重要环节,以下是扶贫项目实施与监管的主要内容:(1)项目实施:按照项目方案,组织项目实施,保证项目进度和质量。(2)项目监测: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监测,及时发觉问题,采取措施进行调整。(3)项目评估:项目实施结束后,对项目效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4)项目监管:对项目资金、进度、质量等方面进行监管,保证项目合规、高效实施。(5)项目跟踪与后续支持: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跟踪,为贫困地区提供持续的支持和服务。第四章资金管理4.1资金筹措与分配精准扶贫工作的顺利推进,资金筹措与分配。各级及相关部门应按照国家政策和规定,积极筹措扶贫资金,保证资金来源的合法性、合规性。资金筹措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财政预算安排的扶贫资金;二是债券、专项债券等融资渠道;三是金融机构贷款、社会资本投入等多元化融资方式。在资金分配方面,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公平原则,保证资金分配覆盖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二是绩效原则,充分考虑项目实施效果,优先支持具有显著扶贫成效的项目;三是可持续发展原则,注重资金使用与贫困地区生态环境、资源禀赋相结合,促进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4.2资金使用与管理资金使用与管理是精准扶贫工作的核心环节。为保证资金使用高效、合规,应采取以下措施:(1)明确资金使用方向。根据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合理确定资金使用领域,如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卫生等。(2)制定资金使用计划。各级及相关部门应制定详细的资金使用计划,明确资金用途、实施主体、实施期限等。(3)加强资金监管。建立健全资金监管制度,对资金使用进行全过程跟踪,保证资金安全、合规。(4)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通过优化项目管理、加强项目评估等措施,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证扶贫项目达到预期效果。4.3资金审计与监督资金审计与监督是保证精准扶贫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各级审计、财政、扶贫等相关部门应密切配合,加强对扶贫资金的审计与监督。(1)开展定期审计。对扶贫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定期审计,保证资金使用合规、安全。(2)实施动态监控。通过信息化手段,对扶贫资金使用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觉并纠正问题。(3)强化责任追究。对资金使用中出现的违规违纪行为,依法依规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4)接受社会监督。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社会组织等监督作用,广泛接受社会监督,提高资金使用透明度。第五章产业扶贫5.1产业发展规划与政策产业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在于依托贫困地区的资源优势,培育和发展适宜的产业,以促进贫困人口持续稳定增收。产业发展规划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充分考虑资源禀赋、市场需求、产业基础等多方面因素,明确产业发展方向、目标和路径。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为产业扶贫提供有力支持。要明确产业发展规划的目标。以贫困人口增收为核心,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培育壮大主导产业,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提高产业附加值。要优化产业布局。根据不同地区的资源条件,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形成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产业发展格局。要加强政策支持。制定一系列有利于产业扶贫的政策措施,如财政扶持、金融支持、土地政策等,为产业扶贫提供有力保障。5.2产业扶贫项目的筛选与实施产业扶贫项目的筛选与实施是产业扶贫工作的关键环节。为保证项目能够有效带动贫困人口增收,应遵循以下原则:(1)市场导向原则。项目应紧密结合市场需求,保证产品有稳定的销售渠道和市场份额。(2)资源优势原则。项目应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提高资源利用效率。(3)可行性原则。项目应具备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生态环保等特点。(4)可持续原则。项目应能够带动贫困人口长期稳定增收,防止返贫现象发生。在项目筛选过程中,要充分调查了解贫困地区的资源状况、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趋势,结合当地实际,筛选出具有发展潜力、带动能力强、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产业项目。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加强项目管理,保证项目按照既定目标顺利进行。同时要注重培育贫困人口的参与能力和技能,提高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5.3产业扶贫效果评估与优化产业扶贫效果评估是检验产业扶贫工作成效的重要手段。评估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1)全面性原则。评估应涵盖产业扶贫项目的各个方面,包括项目实施过程、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2)客观性原则。评估应坚持客观、公正、真实的原则,保证评估结果可信、可靠。(3)动态性原则。评估应关注产业扶贫项目的长期效益,及时调整和优化项目实施方案。评估过程中,要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产业扶贫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对于评估中发觉的问题和不足,要及时调整和优化项目实施方案,保证产业扶贫工作取得实效。要建立健全产业扶贫效果监测机制,对产业扶贫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持续跟踪,及时发觉和解决问题,为产业扶贫工作的持续优化提供有力支持。第六章教育扶贫6.1教育扶贫的政策措施教育扶贫是我国精准扶贫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为教育扶贫的主要政策措施:(1)加大教育投入。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资源的投入,保证贫困地区教育经费的充足。(2)改善教育基础设施。加强贫困地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学校硬件水平,保障贫困地区学生接受良好教育的基本条件。(3)优化教师队伍建设。选拔优秀人才到贫困地区任教,提高教师待遇,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4)实施教育资助政策。对贫困家庭学生实施生活费补助、减免学费、助学金等资助措施,保证贫困家庭子女不因贫失学。(5)推广教育信息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贫困地区教育信息化建设,缩小城乡教育差距。(6)开展教育扶贫项目。通过实施职业技能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等,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6.2教育扶贫项目的实施与管理为保证教育扶贫项目的顺利实施,以下为教育扶贫项目实施与管理的要点:(1)项目规划。根据贫困地区的实际需求,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扶贫项目规划,明确项目目标、任务、进度等。(2)项目申报。按照相关规定,组织项目申报,保证项目资金来源和项目实施条件的落实。(3)项目实施。加强对项目实施过程的监管,保证项目质量和进度,提高项目效益。(4)项目评估。对项目实施效果进行定期评估,及时发觉问题,为项目改进提供依据。(5)项目调整。根据评估结果,对项目进行调整,优化项目实施策略,提高项目效果。6.3教育扶贫效果评估与改进教育扶贫效果评估是检验教育扶贫工作成效的重要手段。以下为教育扶贫效果评估与改进的要点:(1)评估指标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教育扶贫效果评估指标体系,包括教育基础设施、教师队伍、教育质量、贫困家庭子女入学率等方面。(2)评估方法。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估方法,对教育扶贫效果进行综合评价。(3)评估周期。根据项目实施进度,定期开展评估,以实时掌握教育扶贫工作的成效。(4)问题诊断。通过评估,查找教育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改进工作提供依据。(5)改进措施。针对评估中发觉的问题,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持续优化教育扶贫工作。第七章健康扶贫7.1健康扶贫的政策措施健康扶贫是我国精准扶贫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实施一系列政策措施,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基本医疗问题。以下是健康扶贫的主要政策措施:(1)加强农村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农村贫困人口的医疗保障水平,保证农村贫困人口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减轻其医疗费用负担。(2)完善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对农村贫困人口给予医疗救助,保证其在遇到突发重大疾病时能够得到及时救助。(3)加大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力度。提高农村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加强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居民健康素养。(4)实施农村贫困人口大病救治。对农村贫困人口患有大病、重病、罕见病等疾病进行救治,降低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风险。(5)加强农村贫困地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农村卫生人才队伍的专业素质,培养农村卫生人才,改善农村卫生服务能力。7.2健康扶贫项目的实施与管理健康扶贫项目的实施与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1)明确目标。明确健康扶贫项目的目标,保证项目实施过程中各项工作有序推进。(2)加强协调。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保证健康扶贫项目与其他扶贫项目相互支持、协同推进。(3)注重实效。以解决农村贫困人口基本医疗问题为核心,注重项目实施效果,保证项目投入产出比。具体实施与管理措施如下:(1)制定项目实施方案。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健康扶贫项目的实施方案,明确项目目标、任务、进度、资金来源等。(2)加强项目管理。对健康扶贫项目实施全过程进行监控,保证项目进度和质量。(3)资金保障。保证健康扶贫项目资金投入,合理安排资金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4)宣传引导。加大健康扶贫政策宣传力度,提高农村贫困人口的知晓度和参与度。7.3健康扶贫效果评估与优化健康扶贫效果评估与优化是保证项目实施效果的重要环节,以下为评估与优化措施:(1)建立评估指标体系。根据健康扶贫项目目标,制定相应的评估指标体系,保证评估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2)定期开展评估。定期对健康扶贫项目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分析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及时调整项目方案。(3)注重评估结果运用。将评估结果作为项目调整和优化的重要依据,保证项目持续改进。(4)加强经验交流。总结健康扶贫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加强经验交流,推动项目优化。(5)持续关注贫困人口健康状况。对农村贫困人口健康状况进行持续关注,及时发觉并解决新问题,保证健康扶贫项目取得实效。,第八章社会保障扶贫8.1社会保障扶贫的政策措施社会保障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保障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提高其生活质量。以下是社会保障扶贫的政策措施:(1)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大社会保障支出,提高贫困人口的社会保障水平,保证贫困人口基本生活得到保障。(2)实施特惠政策。对贫困人口实行医疗、教育、住房等方面的特惠政策,减轻其生活负担。(3)加强就业援助。为贫困人口提供就业培训、岗位推荐等服务,提高其就业能力和收入水平。(4)发展扶贫产业。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增加贫困人口的收入来源。(5)开展社会救助。对特殊困难家庭给予临时救助,保证其基本生活得到保障。8.2社会保障扶贫项目的实施与管理社会保障扶贫项目的实施与管理是保证政策效果的关键环节,以下为具体措施:(1)明确项目目标。根据贫困人口的实际情况,设定明确的项目目标,保证项目实施过程中贫困人口得到实质性帮助。(2)加强项目规划。对社会保障扶贫项目进行科学规划,保证项目实施有序、高效。(3)完善项目管理制度。建立健全项目管理制度,保证项目资金安全、合理使用。(4)加强项目监督。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全程监督,保证项目达到预期效果。(5)提高项目实施能力。加强项目实施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8.3社会保障扶贫效果评估与改进社会保障扶贫效果评估与改进是提高政策执行力的关键,以下为具体措施:(1)建立评估体系。根据社会保障扶贫政策目标,构建科学、合理、全面的评估体系。(2)定期进行评估。对社会保障扶贫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定期评估,分析项目效果,发觉问题。(3)及时反馈。将评估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以便调整政策措施,提高政策效果。(4)加强政策宣传。通过多种渠道宣传社会保障扶贫政策,提高贫困人口的知晓率和参与度。(5)持续改进。根据评估结果,对社会保障扶贫政策进行持续改进,保证政策实施效果不断提升。第九章生态扶贫9.1生态扶贫的政策措施9.1.1政策背景与意义生态扶贫是我国在全面实施精准扶贫战略中,将生态建设与扶贫开发相结合的重要举措。其政策背景主要源于我国生态环境恶化和贫困问题相互交织的现状,旨在通过实施生态扶贫政策,促进贫困地区生态环境改善与贫困人口增收。9.1.2政策措施(1)实施生态补偿制度:对贫困地区的生态资源进行补偿,提高贫困人口的生态保护意识,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2)加大生态建设投入:通过投入、社会融资等多种途径,加大贫困地区生态建设投入,提高生态环境质量。(3)发展生态产业:引导贫困地区发展绿色、低碳、可持续的生态产业,促进贫困人口就业和增收。(4)推广生态扶贫模式:总结推广生态扶贫成功案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动生态扶贫工作全面开展。9.2生态扶贫项目的实施与管理9.2.1项目筛选与论证(1)项目筛选:根据贫困地区的资源条件、生态环境和贫困人口需求,筛选具有生态效益和扶贫效益的项目。(2)项目论证:对筛选出的项目进行科学论证,保证项目实施的科学性、可行性和有效性。9.2.2项目实施与管理(1)明确项目目标:明确项目实施的具体目标,保证项目能够达到预期的生态效益和扶贫效果。(2)制定实施方案:根据项目特点,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明确项目实施的时间节点、任务分工、资金投入等。(3)加强项目管理:建立健全项目管理制度,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全程监控,保证项目质量。(4)创新运行机制:积极摸索企业、社会组织和贫困人口共同参与的项目运行机制,提高项目实施效果。9.3生态扶贫效果评估与优化9.3.1效果评估(1)评估指标体系:构建包括生态环境、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的评估指标体系。(2)评估方法: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生态扶贫项目实施效果进行综合评估。(3)评估周期:根据项目实施周期,定期进行效果评估,及时掌握项目进展情况。9.3.2效果优化(1)政策调整:根据评估结果,对生态扶贫政策进行适时调整,优化政策体系。(2)项目优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过期食品销毁协议书
- 保安和女工合同协议书
- 买卖合同转欠款协议书
- 2人合作配件协议书
- 驾驶服务采购协议书
- 项目防疫责任协议书
- 酒店签订优惠协议书
- 雇佣车辆合同协议书
- 赠送房屋出售协议书
- 讨账佣金提成协议书
- 2025-2030年芳纶纤维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趋势与投资研究报告
- 纺织机械操作知识掌握策略试题及答案
- 烟台科目一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广东佛山市三水海江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初中英语人教新目标 (Go for it) 版七年级下册Unit 7 Its raining!Section A教学设计
- 民法典物权编详细解读课件
- 列车紧制不缓解故障处理湖南铁道贺婷课件
- 2025年地理会考简答题思路模板
- 2025年矫形器装配工竞赛考试题(附答案)
- 2025年行政执法证资格考试必刷经典题库及答案(共150题)
- 2025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基层诊疗与管理指南解读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