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七下(配中图版)课件 第七章 单元复习课_第1页
地理七下(配中图版)课件 第七章 单元复习课_第2页
地理七下(配中图版)课件 第七章 单元复习课_第3页
地理七下(配中图版)课件 第七章 单元复习课_第4页
地理七下(配中图版)课件 第七章 单元复习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元复习课知识构建导图专题归纳复习专题一北京【典例1】北京是世界上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如图示意北京世界文化遗产的分布,据此完成(1)~(2)题。(1)根据河流流向推断,北京的地势情况为()A.东北高,西南低 B.东南高,西北低C.西北高,东南低 D.西南高,东北低(2)为保护和开发世界文化遗产,北京采取的有效措施是()①在遗产内部建酒店、宾馆②限制每天门票销售数量,避免游客过于集中③采取封闭措施,完全禁止游客进入文化遗产④进行保护性修缮,尽量不改变文化遗产原貌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CB解题方法◎抓关键:河流自高处流向低处,由图中山地分布特征可判断其流向。◎巧判断:保护和开发世界文化遗产应使文化遗产更好地发挥作用,既要保护,又要合理开发利用。北京的自然地理特征1.(2024·聊城学业考)环渤海经济圈已成为拉动中国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发动机”。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2024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十周年。京津冀地区位于环渤海经济圈心脏地带,可发挥北京的首都优势、天津的港口优势和河北的资源优势,加强区际联系。材料二环渤海经济圈和京津冀地区空间格局示意图。(1)结合图示信息,从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两方面归纳环渤海经济圈发展的有利条件。答:自然条件: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临近渤海,背靠首都北京,地理位置优越;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人文条件:多条铁路经过,交通便利;人口密集,劳动力充足;政府政策支持;等等。(2)近年来,环渤海经济圈新建了多条高速铁路,全线规划以桥代路为主。试分析以桥代路的原因。答:少占用沿线耕地,提高空间利用率;保护生态环境;保障运行速度和行车安全;等等。(3)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北京的优势有_________。区域空间格局中,西北部为生态涵养区,请说出其生态环境效益。(至少写出两点)答:改善河流水质、减少灾害性天气等。科技发达【解析】本题考查工业发展区位因素、交通建设、生态保护等相关内容。第(1)题,结合文字材料和图中所给信息,可以总结出环渤海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包括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临近渤海,背靠首都北京,地理位置优越;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多条铁路经过,交通便利;环渤海经济圈人口密集,劳动力充足;政府政策支持;等等。第(2)题,环渤海地区人口稠密、工农业发展较好,以桥代路可以少占用耕地,提高空间利用率;减少对当地生态的破坏,保护生态环境;以桥代路,实行封闭行驶,可以保障运行速度和行车安全。第(3)题,北京市科技发达,人才众多,市场广阔。北京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大多数河流自西北向东南流,西北部设生态涵养区,能够保护水源地,改善水质;也能减轻冬季风给北京城区带来的风沙危害,减少灾害性天气。专题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典例2】地处黄土高原的高西沟村,过去“山上光秃秃,下面黄水流,年年遭灾害,十年九不收”,而如今“高原绿了,农民富了”。读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及措施示意图,完成(1)~(2)题。(1)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会导致()①地表肥沃的土壤流失

②土壤盐碱化③黄河中游含沙量增大

④沟谷增多、扩大和加深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高原绿了,农民富了”说明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是()A.多施有机肥,改良土壤

B.植树种草,保持水土C.将坡耕地改造成水平梯田

D.在沟里打坝淤地CB解题方法◎抓关键: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会导致地表肥沃的土壤流失,泥沙流进河中导致黄河中游含沙量增大,同时雨水冲刷会导致黄土高原沟谷增多、扩大和加深,形成沟壑纵横的形态;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不会导致土壤盐碱化。◎巧判断:黄土高原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严重。导致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自然原因是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夏季暴雨多等。治理黄土高原的根本措施是植树种草,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多施有机肥、将坡耕地改造成水平梯田、在沟里打坝淤地不是治理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治理措施2.(2024·兰州学业考)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土层深厚,直立性强,利于挖洞聚居。材料二近年来,黄河相对变清了。2021年,黄河流域代表站——潼关站实测输沙量较多年黄河平均输沙量减少了82%左右。黄河下游含沙量减少,主要归功于几代人的不懈努力。1999年之前,黄土高原的植被覆盖度约31.6%,而2019年,黄土高原的植被覆盖度达到了约63.6%,翻了一倍多。材料三右图为黄土高原位置示意图。(1)黄土高原大致北起长城,南至_____,西抵乌鞘岭,东到太行山脉。(2)传统民居与自然环境关系密切。黄土高原地区居民利用黄土土层深厚、直立性强的特点,修建了_____(填传统民居)。(3)黄河之所以“黄”,是因为含沙量大,请从黄土特性、植被两方面简要说明黄河含沙量大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黄土高原变绿了之后,可以有效改善黄河下游的___问题。(填序号)①寒潮②航运③泥沙沉积④凌汛秦岭窑洞黄土土质疏松植被破坏严重③【解析】本题考查黄土高原位置、传统民居及黄河含沙量大的原因等知识。第(1)题,黄土高原大致北起长城,南至秦岭,西抵乌鞘岭,东到太行山,是世界最大的黄土沉积区。第(2)题,传统民居与自然环境关系密切,黄土高原地区居民利用黄土土层深厚,直立性强的特点,修建了窑洞。窑洞大多依山坡挖掘,外观以圆拱形为主,靠门窗处采光较好,里面则略显阴暗。传统窑洞造价低廉,坚固耐用,冬暖夏凉,适宜居住,既不破坏生态,又不占用良田。第(3)题,黄河流经黄土高原,黄土土质疏松,植被破坏严重,夏秋季节多暴雨,由于暴雨的冲刷,水土流失严重,黄河含沙量大。第(4)题,黄土高原变绿了,是由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成效显著,主要因为黄土高原地区大力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植被覆盖率大大增加,减弱了水土流失,可以有效改善黄河下游的泥沙沉积;与寒潮、航运、凌汛无关。专题三长江中下游平原经济发展【典例3】推动长江流域综合开发、协同发展、绿色发展是国家重要发展战略。读长江三角洲地区和川渝地区示意图,完成(1)~(2)题。(1)与川渝地区相比,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优势是()A.矿产和水能等资源丰富B.人才众多,技术力量雄厚C.土地和劳动力成本低D.地形种类多样,便于多种经营(2)为促进协同发展,长江三角洲地区和川渝地区可以()①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实现数据资源的互联互通

②加强两地间的企业合作,推动产业转型升级③加强流域治理,修复生态环境

④大力开发矿产资源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BA解题方法◎抓关键:从图例中获取信息,图中川渝地区矿产和水能等资源丰富,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达,人才众多,技术力量雄厚。◎巧判断:为促进协同发展,可以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实现数据资源的互联互通;加强两地间的企业合作,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强流域治理,修复生态环境。大力开发矿产资源不利于促进协同发展。长江中下游平原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3.(2024·潍坊学业考)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长江流域形成了三大城市群,分别是成渝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它们制定了高水平的发展规划,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完善协作机制,使长江成为我国一条综合实力雄厚的产业巨龙。图甲示意长江流域三大城市群大致位置,图乙示意长江中游城市群部分矿产资源分布。(1)请列举长江对沿岸城市群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答:长江水运发达,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西部资源富集地区技术、信息、资源转移的纽带;为长江沿江地带提供充足的电力;可以通过支流向南北辐射,带动经济发展;长江水运发达,沟通了东、西部商贸。(2)请分析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经济发展的明显优势。答:江海交汇,交通便利;地势平坦开阔,利于城市规模发展;科技水平高,资金雄厚;工农业基础好,经济腹地广阔。(3)以有色金属矿为原料的有色冶金工业生产过程中耗能高、需水量大。请说出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有色冶金工业优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条件。答: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能源充足、交通便利以及劳动力充足。【解析】本题考查长江对沿岸城市群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发展的区位优势、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工业区位优势等相关内容。第(1)题,读图并根据所学可知,长江对沿岸城市群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长江水运发达,沟通了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西部资源富集地区,是技术、信息、资源转移的纽带;长江水能资源丰富,开发水能资源,为长江沿江地带城市群的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电力;长江南、北支流众多,可以通过支流向南北辐射,带动经济发展;长江水运发达,沟通了重庆、武汉、南京、上海等商业中心,是沟通东西部商贸的纽带。第(2)题,读图并根据所学可知,长江三角洲位于长江河运和海运的交汇处,能够实现江海联运,交通便利;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平坦开阔,有利于城市的规模化发展;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科技发达,技术水平高,经济发达,资金雄厚;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工农业基础好,有“鱼米之乡”之称,又有重要的工业基地,经济腹地广,可以覆盖整个长江流域乃至中国。第(3)题,读图和材料分析可知,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有色冶金工业优于长三角城市群的条件主要包括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能源充足、交通便利以及劳动力充足。专题四台湾岛【典例4】(2024·菏泽学业考)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包括台湾岛以及附近的澎湖列岛、钓鱼岛等许多岛屿。右图为台湾省地形图。据此完成(1)~(2)题。(1)据图判断台湾岛地势特征时,应依据()①河流流向

②河流长度③山脉走向

④陆高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2)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固有领土。钓鱼岛位于图中的()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DC解题方法◎抓关键:判断台湾岛地势特征时,应依据河流流向和陆高,河流由地势高处流向地势低处。◎巧判断:钓鱼岛位于台湾岛的东北方向,对应丙处;甲、乙、丁三处均不位于台湾岛的东北方向。台湾岛的地理位置与自然地理特征

(2024·枣庄学业考)读台湾岛人口和城市分布图(右图),完成4~5题。4.台湾岛人口和城市的分布特点是()A.东部稠密

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