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华东师大版高一物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1页
2025年华东师大版高一物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2页
2025年华东师大版高一物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3页
2025年华东师大版高一物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4页
2025年华东师大版高一物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华东师大版高一物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452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题文】小球以水平初速v0抛出;飞行一段时间后,垂直撞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则可知小球的飞行时间是()

A.B.C.D.2、如图所示,大河的两岸笔直且平行,现保持快艇船头始终垂直河岸从岸边某处开始先匀加速而后匀速驶向对岸,在快艇离对岸还有一段距离时开始减速,最后安全靠岸.若河水以稳定的速度沿平行河岸方向流动,且整个河流中水的流速处处相等,则快艇实际运动的轨迹可能是图中的()A.①B.②C.③D.④3、如图所示,物体自O

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ABCD

为其运动轨迹上的四点,测得AB=2mBC=3m.

且物体通过ABBCCD

所用的时间相等,下列说法正确是(

)

A.可以求出物体加速度的大小B.可以求得CD=4m

C.可以求得OA

之间的距离为1.125m

D.可以求得OB

之间的距离为3.25m

4、甲、乙两车某时刻由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开始做直线运动,若以该时刻作为计时起点,得到两车的x-t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时刻乙车从后面追上甲车B.t1时刻两车相距最远C.t1时刻两车的速度刚好相等D.0到t1时间内,乙车的平均速度小于甲车的平均速度5、如图所示;由于风的缘故,河岸上的旗帜向右飘,在河面上的两条船上的旗帜分别向右和向左飘,两条船运动状态是()

A.A船肯定是向左运动的B.A船肯定是静止的C.B船肯定是向右运动的D.B船可能是静止的评卷人得分二、双选题(共6题,共12分)6、标准状况下,有rm{垄脵6.72L}甲烷,rm{垄脷3.01隆脕10^{23}}个rm{HCl}分子,rm{垄脹13.6gH_{2}S}rm{垄脺0.2mol}氨气,则下列四种气体的关系表示正确的是A.体积:rm{垄脺<垄脵<垄脷<垄脹}B.质量:rm{垄脺<垄脵<垄脹<垄脷}C.密度:rm{垄脵<垄脹<垄脺<垄脷}D.氢原子数:rm{垄脷<垄脺<垄脹<垄脵}7、关于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描述正确的是A.成键过程中吸收能量B.断键过程中吸收能量C.成键过程中放出能量D.断键过程中放出能量8、下列大气污染物中,能与人体中血红蛋白结合而引起中毒的气体是()

A.rm{SO_{2}}B.rm{C{O}_{2}}C.rm{NO_{2}}D.rm{NO}9、标准状况下,有rm{垄脵6.72L}甲烷,rm{垄脷3.01隆脕10^{23}}个rm{HCl}分子,rm{垄脹13.6gH_{2}S}rm{垄脺0.2mol}氨气,则下列四种气体的关系表示正确的是A.体积:rm{垄脺<垄脵<垄脷<垄脹}B.质量:rm{垄脺<垄脵<垄脹<垄脷}C.密度:rm{垄脵<垄脹<垄脺<垄脷}D.氢原子数:rm{垄脷<垄脺<垄脹<垄脵}10、关于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描述正确的是A.成键过程中吸收能量B.断键过程中吸收能量C.成键过程中放出能量D.断键过程中放出能量11、下列大气污染物中,能与人体中血红蛋白结合而引起中毒的气体是()

A.rm{SO_{2}}B.rm{C{O}_{2}}C.rm{NO_{2}}D.rm{NO}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7题,共14分)12、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

(1)下列方法不能减少实验误差的是____

A.选取计数点;把每打5个点的时间间隔作为一个时间单位。

B.使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尽量小些。

C.舍去纸带上开始时密集的点;只利用点迹清晰;点间隔适当的那一部分进行测量、计算。

D.适当增加挂在细绳下钩码的个数。

(2)如图所示是一次实验得到的一条纸带,纸带上每相邻的两计数点间时间间隔为T=0.1S,按时间顺序取0、1、2、3、4、5、6七个计数点,用刻度尺量出1、2、3、4、5、6点到0点的距离分别为1.40cm、3.55cm、6.45cm、10.15cm、14.55cm、19.70cm.由纸带数据计算可得计数点4所代表时刻的瞬时速度大小为v4=____m/s,小车的加速度大小a=____m/s2.(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13、【题文】如图所示;圆桶底面半径为R,在上部有个入口A,在A的正下方h处有个出口B,在A处沿切线方向有一斜槽,一个小球恰能沿水平方向进入入口A后,沿光滑桶壁运动,要使小球由出口B飞出桶外,那么小球进入A时速度v必须满足。

14、一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则3s末的速度是______,3s内的位移是______.(g=10m/s2)15、如图所示,用力F将质量为1kg的物体压在竖直墙上,F=50N.方向垂直于墙,若物体匀速下滑,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______N,动摩擦因数是______,若物体静止不动,它受到的静摩擦力是______N,方向______.(g=10N/kg)16、在“探究超重与失重的规律”实验中,某同学利用力传感器悬挂一个砝码沿竖直方向从静止开始运动,力传感器中拉力的大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从图中知道该砝码的重力约______N,t=21s时砝码的加速度为______m/s2.(取g=10m/s2)

17、麦克斯韦提出的电磁波理论认为____(

选填“变化”或“不变化”)

的磁场能产生电场.

现代通信离不开电磁波,在真空中频率越小的电磁波,它的波长____(

选填“越长”或“越短”)

18、【题文】电线AB和水平绳BC共同悬挂一个重为12N的电灯,如图所示,静止时,AB绳与水平天花板成37º角,由于灯重而使绳AB受到的拉力为__________N,BC绳受到的拉力为__________N.(已知sin37º=0.6,cos37º=0.8)评卷人得分四、实验探究题(共2题,共12分)19、某同学为探究“合力做功与物体动能改变的关系”;设计了如下实验,他的操作步骤是:

A.按如图1

摆好实验装置;

B.将质量M=0.20kg

的小车拉到打点计时器附近;并按住小车;

C.在总质量m

分别为10g30g50g

的三种钩码中;挑选了一个质量为50g

的钩码挂在拉线的挂钩上;

D.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电源频率为f=50Hz)

然后释放小车,打出一条纸带.

垄脵

多次重复实验;从中挑选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如图2

所示.

把打下的第一点记作“0

”,然后依次取若干个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还有4

个点未画出,用毫米刻度尺测得各计数点到0

点距离分别为d1=0.0075md2=0.03001md3=0.0675md4=0.1200md5=0.1875md6=0.2700m

他把钩码重力(

当地重力加速度g=9.8m/s2)

作为小车所受合力算出打下“0

”点到打下“5

”点合力做功.

则合力做功W=

______J

小车动能的改变量EK=

______J(

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垄脷

此次实验探究的结果,他没能得到“合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且误差很大,显然,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忽视了各种产生误差的因素.

请你根据该同学的实验装置和操作过程帮助分析一下,造成较大误差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

写出两条即可)

20、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

(1)下列操作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A.为减小误差;使实验中砝码和桶的总质量远大于小车的总质量。

B.将轨道的左端垫高;以平衡摩擦力。

C.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先释放小车,再接通电源。

D.改变小桶中砝码的质量;多打出几条纸带。

(2)实验中得到一条如图乙所示的纸带.点A、B、C是纸带上3个计数点(每打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已知打点计时器的频率为50Hz.从图乙中读出计数点A、B两点间的距离是______cm.计数点B对应的速度大小是______m/s;该匀变速运动加速度大小是______m/s2.评卷人得分五、综合题(共2题,共18分)21、(2012•镜湖区校级自主招生)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4V,且保持不变,电路中有两个阻值相等的电阻,当S由断开到闭合时,电路中电流表示数变化了0.5A,则R=____或____,并在图中画出电阻的一种连方式.22、【题文】如图所示,在动力小车上固定一直角硬杆ABC,分别系在水平直杆AB两端的轻弹簧和细线将小球P悬吊起来。轻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小球P的质量为m,当小车沿水平地面以加速度a向右运动而达到稳定状态时,轻弹簧保持竖直,而细线与杆的竖直部分的夹角为,试求此时弹簧的形变量。评卷人得分六、其他(共4题,共36分)23、如图是质量为70kg的李伟的比赛用山地自行车;其相关数据见表:

。车架材料碳纤维车架材料体积/cm32500车架质量/kg4.5整车质量/kg10单轮接触面积/cm24(1)求碳纤维车架的密度;

(2)算出比赛中的山地自行车对地面的压强;(取g=10N/kg)

(3)李伟在某路段匀速骑行6km,耗时10min,若该路段阻力为总重力的0.02倍,求他骑行功率.24、(2013•芜湖县校级自主招生)如图,是光滑斜面的示意图.斜面的水平长度为S,高为h,物体质量为m,如果用沿斜面向上的力把物体从斜面底端匀速拉到顶端,拉力F=____(用题中相关字母表示).25、如图是质量为70kg的李伟的比赛用山地自行车;其相关数据见表:

。车架材料碳纤维车架材料体积/cm32500车架质量/kg4.5整车质量/kg10单轮接触面积/cm24(1)求碳纤维车架的密度;

(2)算出比赛中的山地自行车对地面的压强;(取g=10N/kg)

(3)李伟在某路段匀速骑行6km,耗时10min,若该路段阻力为总重力的0.02倍,求他骑行功率.26、(2013•芜湖县校级自主招生)如图,是光滑斜面的示意图.斜面的水平长度为S,高为h,物体质量为m,如果用沿斜面向上的力把物体从斜面底端匀速拉到顶端,拉力F=____(用题中相关字母表示).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A【分析】【解析】速度方向垂直斜面,则竖直方向的分速度与速度的夹角为θ,再利用三角函数求解【解析】【答案】A2、D【分析】解:小船的实际运动是小船在静水中垂直河岸的运动与随河水流动的合运动;一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另一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它们的和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因此,小船将沿曲线运动,其轨迹将偏向合力的方向,即为曲线④.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小船的实际运动速度是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与河水流速的合速度;一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另一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它们的和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因此,小船将沿曲线运动.

讨论两个分运动的合运动的性质,要看两个分运动的合加速度与两个分运动的合速度是否在一条直线上,如果在一条直线上,则合运动是直线运动,否则为曲线运动.【解析】【答案】D3、B【分析】解:A

设物体通过ABBC

所用的时间均为t.

由鈻�x=at2

可得,物体的加速度的大小为a=鈻�xt2=BC鈭�ABt2

由于t

未知,所以不能求出a.

故A错误;

B;根据xCD鈭�xBC=xBC鈭�xAB=1m

可知xCD=3+1m=4m

故B正确;

CD

物体经过B

点时的瞬时速度vB

为vB=vAC炉=AB+BC2t

再vt2=2ax

可得,OB

两点间的距离为xOB=vB22a

由于vB

和a

都求不出,所以不能求出OA

间的距离,也不能求出OB

间的距离.

故CD错误.

故选:B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鈻�x=at2

分析能否求出加速度的大小.

根据在相邻的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是恒量,可求得CD.

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设相等时间为t

结合vB=vAC炉

即可表示出B

点的速度,再结合运动学公式分析能否求出OA

的距离.

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运动的两个重要推论,1

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2

在相邻的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是恒量,即鈻�x=aT2

.【解析】B

4、A【分析】试题分析:观察位移时间图像,t1时刻之前任意时刻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t1时刻甲乙位移相等,所以t1时刻乙车从后面追上甲车选项A对B错。位移时间图像切线的斜率代表速度,t1时刻甲乙的图像切线斜率不同所以速度不同选项C错。0到t1时间内甲乙的位移相等速度相等所以平均速度相等选项D错。考点:对位移时间图像的理解和应用。【解析】【答案】A5、C【分析】【解答】解:A;因为河岸上旗杆是固定在地面上的;那么根据旗帜的飘动方向判断,风是从左向右刮的.

A船上旗帜向右;有三种可能:

一是A船不动;风把旗帜刮向右;

二是A船向左运动;风相对于旗帜向右,把旗帜刮向右;

三是A船向右运动但运动的速度小于风速;此时风仍能把旗帜刮向右,故A;B错误.

C;如果B船静止不动;那么旗帜的方向应该和国旗相同,而现在的旗帜的方向明显和河岸上旗子方向相反,如果B船向左运动,旗帜只会更加向右展.所以,B船一定向右运动,而且运动的速度比风速快,这样才会出现图中旗帜向左飘动的情况.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分析】图中河岸上的旗杆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旗向右飘,说明此时有向右吹的风.

A船上旗帜向右;有三种可能:

一是A船不动;风把旗帜刮向右;

二是A船向左运动;风相对于旗帜向右,把旗帜刮向右;

三是A船向右运动但运动的速度小于风速;此时风仍能把旗帜刮向右.

对于B船来讲情况相对简单,风向右刮,要使B船的旗帜向左飘,只有使B船向右运动.二、双选题(共6题,共12分)6、BD【分析】【分析】该题是中等难度的试题,试题综合性强,在注重对基础知识考查的同时,更侧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该题学生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物质的量的有关计算时,关键是熟练应用几个关系式rm{n=m/M}特别还要注意气体摩尔体积的使用条件,即只能适用于气体,且只有在标准状况下,气体的摩尔体积才是rm{22.4L/mol}【解答】根据题意可知,甲烷、氯化氢、rm{H_{2}S}的物质的量分别是rm{垄脵}rm{垄脵}rm{6.72L隆脗22.4L/mol=0.3mol}rm{垄脷}rm{垄脷}rm{垄脹}氨气。A.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可知,气体的体积大小关系是rm{垄脹}故A错误;B.甲烷的质量是rm{13.6g隆脗34g/mol=0.4mol}氯化氢的质量是rm{垄脺0.2mol}氨气。氨气的质量是rm{垄脺0.2mol}所以质量关系是rm{垄脺<垄脵<垄脹<垄脷}故B正确;C.在相同条件下,气体的密度之比是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故C错误;D.氢原子的物质的量分别是rm{4.8g}rm{18.25g}rm{3.4g}rm{垄脺<垄脵<垄脹<垄脷}则氢原子数rm{1.2mol}故D正确。故选BD。rm{0.5mol}【解析】rm{BD}7、BC【分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理解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能量变化的根本原因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破坏化学键要吸收能量,形成新的化学键要释放能量,故B、C正确。故选BC。【解析】rm{BC}8、BD【分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方面的知识,解答时要理解一氧化碳、一氧化氮等物质能够与血红蛋白结合,从而引起中毒。【解答】A.二氧化硫对眼和呼吸道有强烈刺激作用,吸入高浓度二氧化硫可引起喉水肿、肺水肿、声带水肿及rm{(}或rm{)}痉挛导致窒息,rm{SO_{2}}还会导致糖及蛋白质的代谢障碍;从而引起脑;肝、脾等组织发生退行性变,故A错误;

B.一氧化碳容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故B正确;

C.二氧化氮的毒作用主要是损害深部呼吸道;故C错误;

D.一氧化氮容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故D正确。

故选BD。【解析】rm{BD}9、BD【分析】【分析】该题是中等难度的试题,试题综合性强,在注重对基础知识考查的同时,更侧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该题学生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物质的量的有关计算时,关键是熟练应用几个关系式rm{n=m/M}特别还要注意气体摩尔体积的使用条件,即只能适用于气体,且只有在标准状况下,气体的摩尔体积才是rm{22.4L/mol}【解答】根据题意可知,甲烷、氯化氢、rm{H_{2}S}的物质的量分别是rm{垄脵}rm{垄脵}rm{6.72L隆脗22.4L/mol=0.3mol}rm{垄脷}rm{垄脷}rm{垄脹}氨气。A.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可知,气体的体积大小关系是rm{垄脹}故A错误;B.甲烷的质量是rm{13.6g隆脗34g/mol=0.4mol}氯化氢的质量是rm{垄脺0.2mol}氨气。氨气的质量是rm{垄脺0.2mol}所以质量关系是rm{垄脺<垄脵<垄脹<垄脷}故B正确;C.在相同条件下,气体的密度之比是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故C错误;D.氢原子的物质的量分别是rm{4.8g}rm{18.25g}rm{3.4g}rm{垄脺<垄脵<垄脹<垄脷}则氢原子数rm{1.2mol}故D正确。故选BD。rm{0.5mol}【解析】rm{BD}10、BC【分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理解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能量变化的根本原因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破坏化学键要吸收能量,形成新的化学键要释放能量,故B、C正确。故选BC。【解析】rm{BC}11、BD【分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方面的知识,解答时要理解一氧化碳、一氧化氮等物质能够与血红蛋白结合,从而引起中毒。【解答】A.二氧化硫对眼和呼吸道有强烈刺激作用,吸入高浓度二氧化硫可引起喉水肿、肺水肿、声带水肿及rm{(}或rm{)}痉挛导致窒息,rm{SO_{2}}还会导致糖及蛋白质的代谢障碍;从而引起脑;肝、脾等组织发生退行性变,故A错误;

B.一氧化碳容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故B正确;

C.二氧化氮的毒作用主要是损害深部呼吸道;故C错误;

D.一氧化氮容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故D正确。

故选BD。【解析】rm{BD}三、填空题(共7题,共14分)12、略

【分析】

(1)A:选取计数点;把每打5个点的时间间隔作为一个时间单位,这样每个时间对应一个较大的位移,测量时减小测量误差.故A正确.

B: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尽量小些;这样点迹密集,每个时间对应一个的位移小,不利于减小测量误差.故B错误.

C:舍去纸带上开始时密集的点;只利用点迹清晰;点间隔适当的那一部分进行测量、计算,可以减小测量误差.故C正确.

D:适当增加挂在细绳下钩码的个数;既可以打出足够多点,又可以让位移尽量大,利于减小误差.故D正确.

(2)点4对应的速度可以用点3到点5之间的平均速度替代.

设:点3到点5之间的位移为x:则x=14.55cm-6.45cm=8.1cm=0.81m

点3到点5之间的时间为:t=2×0.1=0.2s

所以:v4===0.405m/s

设:点0到点3的位移为x1,点3到点6的位移为x2,则:x1=6.45cm=0.0645m;x2=19.70-6.45=13.25cm=0.1325m

由匀变速运动的推论:x2-x1=aT2,其中T为发生x1或x2这个位移所用的时间;即:T=3×0.1=0.3s

代入数据得:

0.1325-0.0645=a×0.32解得:

a=0.756m/s2

故答案为:

(1)B

(2)0.405;0.756

【解析】【答案】正确解答本题需要掌握:“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的注意事项以及用平均速度替代瞬时速度的方法和逐差法求加速度的方法.

13、略

【分析】【解析】分析:由于桶内壁光滑;小球沿水平方向进入A后,只受到重力和桶壁对它的弹力作用,于是小球在水平方向做匀速圆周运动,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

解答:解:小球从入口A进入桶内以后;在竖直方向只受重力作用,且竖直方向初速度为零;

故小球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由h=gt2

从A运动到B的时间为:t=①

小球在水平方向以速率v做匀速圆周运动;设它从A到B共运动了n圈,则:

vt=n?2πR;(n=1;2、3)②

联立①②解得:V=2πnR(n=1;2,3,)

此即为小球进入A时速度v所必须满足的条件.

故答案为:2πnR(n=1;2,3,).

点评:不少同学可能误认为小球只运动一圈就由A到B,没有考虑到小球运动多周的可能,因而在结果中遗漏了圈数n.【解析】【答案】2πnR(n=1,2,3,)14、略

【分析】解:3s末的速度v=gt=10×3m/s=30m/s.

前3s内的位移h==

故答案为:30m/s;45m

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v=gt和h=分别求出3s末和前3s内的速度和位移;

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时间公式v=gt以及位移时间公式h=.【解析】30m/s;45m15、略

【分析】解:物体匀速下滑时;物体受到重力mg;压力F、墙壁的支持力N和滑动摩擦力f,由平衡条件得。

f=mg=10N

N=F=50N

则μ===0.2;

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受静摩擦力,根据平衡条件:f=G=10N,方向竖直向上;

故答案为:10;0.2,10,竖直向上.

先判断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若是静止则根据平衡条件求得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若物体运动,则由滑动摩擦力公式求出摩擦力大小.

本题是力平衡问题,分析受力情况是基础,根据平衡条件和摩擦力公式结合就能求解.【解析】10;0.2;10;竖直向上16、略

【分析】解:该同学利用力传感器悬挂一个砝码沿竖直方向从静止开始运动,匀速阶段拉力等于重力可得砝码的重力为10N;砝码的质量:kg,t=21s拉力约为15N,此时砝码的加速度.

故答案为:10;5

由匀速阶段拉力等于重力可得砝码的重力;由图可知;t=21s拉力大于重力,再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加速度的大小.

本题重点是结合给定的运动描述,从图象得到拉力与重力的关系,重点要掌握的技能是图象的识别.【解析】10;517、变化,越长【分析】【分析】由电磁理论可知,变化的电场可以产生磁场,变化的磁场可以产生电场;由v=娄脣f

可分析电磁波的波长与频率的关系。本题考查电磁波的发现历程,要注意明确麦克斯韦提出了电磁场理论。【解答】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认为:变化的磁场能产生电场;由v=娄脣f

可得:在真空中频率越小的电磁波,它的波长越长。故填:变化,越长

【解析】变化,越长18、略

【分析】【解析】以B点为研究对象;受重力12N,绳AB给的拉力T,BC绳给的拉力T’

Tsin37º=G

Tcos37º=T’

联立解得:T="G/"sin37°=12/0.6=20N

T’=Tcos37º=20×0.8=16N【解析】【答案】2016四、实验探究题(共2题,共12分)19、略

【分析】解:垄脵

从打下第一点到打下第5

点拉力对小车做的功:W=mgs=0.05隆脕9.8隆脕0.1875=0.0919J

小车的动能增量为:鈻�EK=12mv2鈭�0=12隆脕0.05隆脕(0.27鈭�0.120.2)2鈭�0=0.0563J

垄脷

该实验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一是钩码重力大小并不等于绳子拉力的大小;设绳子上拉力为F

对小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F=Ma垄脵

对砂桶和砂有:mg鈭�F=ma垄脷

F=MM+mmg

由此可知当M>>m

时;砂和砂桶的重力等于绳子的拉力,显然该实验中没有满足这个条件;

另外该实验要进行平衡摩擦力操作;否则也会造成较大误差.

故答案为:垄脵0.09190.0563垄脷

小车与桌面之间存在摩擦力;钩码质量没有远小于小车质量.

垄脵

将砝码重力当作小车所受合外力;根据功的定义可以正确解答,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瞬时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第5

个点的速度大小,进一步求出其动能大小;

垄脷

实验误差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由实验原理不完善;没有平衡摩擦力导致的系统误差,一是由数据测量如测量距离等导致的偶然误差,可以从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明确实验原理往往是解决实验问题的关键,该实验的一些操作和要求与探究力、加速度、质量之间关系的实验类似可以类比学习.【解析】0.09190.0563

小车与桌面之间存在摩擦力;钩码质量没有远小于小车质量20、略

【分析】解:(1)A;设小车的质量为M;砝码和桶的总质量为m,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对m:mg-F拉=ma①

对M:F拉=Ma②

解得:a=F拉==当m<<M时,即当砝码和桶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的总质量时,绳子的拉力近似等于砝码和桶的总重力.故A错误.

B;实验前应先平衡摩擦力;让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量与摩擦力平衡,小车的合力等于所受的拉力,便于测量,故B正确;

C;实验时;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故C错误.

D;要重复几次实验;改变小桶中砝码的质量,多打出几条纸带.故D正确.

故选:BD

(2)从图乙中读出计数点A、B两点间的距离是x1=4.80cm.计数点B、C两点间的距离是x2=5.90cm

计数点B对应的速度大小是:

vB==≈0.54m/s

根据△x=aT2得:

x2-x1=ma

代入数据解得:a=1.1m/s2.

故答案为:(1)BD;(2)4.80;0.54,1.1.

(1)当砝码和桶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的总质量时;砝码的重力才近似可以看作小车所受的拉力.为了使小车的合力等于所受的拉力,必须平衡摩擦力.实验时,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要重复几次实验,多打出几条纸带.

(2)由刻度尺读出A、B两点间的距离,要读到0.1mm.用AC间的平均速度来代替计数点B对应的速度.由△x=aT2求加速度.

解决实验问题首先要掌握该实验原理,了解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数据处理以及注意事项.要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两大推论,并能灵活运用.【解析】BD;4.80;0.54;1.1五、综合题(共2题,共18分)21、略

【分析】【分析】根据串并联电路的设计思路进行分析,即当S由断开到闭合时,电路中电流表示数变化了0.5A,利用I=表示出电流值,然后根据两次电流之差等于0.5A即可求出电阻的阻值.【解析】【解答】解:一种情况:开关断开时,两电阻串联,电路中的电流:I=;

开关闭合时,电路为一个电阻的基本电路,电路中的电流:I′=;

则I′-I=-=0.5A

即-=0.5A

R=4Ω;

电路图如下:

另一种情况:开关断开时,电路为一个电阻的基本电路,电路中的电流: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